《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

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回读赏评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

四、拓读升华

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出示阅读提纲,指名读

五、作业

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六、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腊八粥》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而教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衔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启发思考,引导整体感知: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

(2)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六)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乎“少而精”。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板书要做到“少书”“精书”,板书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上,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次板书以八儿的心理变化为轴,直观展现了详写的“等粥”部分,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腊八节那天喜得要发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

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馋样还表现在八儿吞咽着口水想象锅中腊八粥的样子,吃一枚特别大的大枣时,吃饭时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

二、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三、“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

续”“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腊八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从字里行间跳出来,香喷喷、甜腻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范例一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范例二

提起馄饨,有谁不立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光是这样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到嘴里呢?

(完整版)《腊八粥》教学设计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 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 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1)

《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会写12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详略部分。 3、能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读中学写,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爱的一种美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师由传统佳节引出腊八节。出示视频:向学生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师导入新课: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解读“腊”字),介绍作家沈从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读错的字音互相纠正。 3、师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4、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腊八粥”,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⑴师给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先列出小标题,再把小标题加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内容来。 ⑵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a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几件事?(板书:等粥、吃粥)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课文的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边读边做上记号。 5、师引导学生理清等粥部分描写了几个画面。 生再读等粥部分,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批注。 师板书: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三、品味喜爱,学写美食 学习第一部分: 1.生自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批注: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大家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生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感受人们的喜爱之情并读出这份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用一段话写自己最喜爱的美食。 a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写法。 b教师加以小结。

《腊八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腊八粥》课堂实录 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粥。 师:你关注到了文章的脉络。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板书:盼,分,看)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 生:(朗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 生:(齐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二、盼粥:细节的精确味 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 生:我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生:(齐读) 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 生:进进出出 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想急着吃腊八粥。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进进出出”嘛,为什么非要用“出出进进”呢? 生:因为如果说“进进出出”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后出去了,但“出出进进”更表示八儿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

《腊八粥》精品教案

《腊八粥》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甜腻”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 1 / 8

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本课生字。 腊粥腻咽匙搅稠嘟肿熬褐缸脏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2 / 8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腊八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 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 ..(núnú) ..(tuò mo) 孥孥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腊八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十三课腊八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等多种学习汉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粥、掺、搜、俭、凑、馋、洽、叠”8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字典练习已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通过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35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列举的“清理、正巧、搜集、节俭、赶忙、融洽、搜集”7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从……起”、“动+起来”、“可……啦”、“一面……一面……”4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腊八粥》。 课内自读——《筷子漫谈》。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词语和句型;利用关键词语、句子,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学生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并不断发扬光大。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 2.理解课文一和课文二的主要内容。 3.了解腊八节悠久的传统和历史。 (二)难点: 1.引导学生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的话题的讨论。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懂得亲情、理解亲情、珍惜亲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1.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将课文认真细致地阅读一遍。 2.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课文。 3.质疑误读: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怀疑和观点。 4.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室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时间 本科教学的时间建议为四课时。 1.第一节课听课文录音,初学课文;重点讲解课文词语及句型,做听力练习。第二、三课时深学课文,第四节课学习自读课文。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 2.词语和课文应提前预习,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检查预习的情况,解难答疑、交流体会。 3.教具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照片;准备听力教学的有关设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请3~4名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 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先请3~4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三、初学课文 1.方法与任务: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怎样做腊八粥? (3)说一说腊八粥的来历。 (4)母亲为什么年年做腊八粥? 3.教学提示:

第2课 腊八粥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腊、粥、腻”等生字,理解“糊涂、搅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及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4.体会课文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3.学习课文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搜集“腊八粥”的童谣、文章等资料以及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多冷的天啊,于是人们便在腊八这一天用小米、饭豆等原料熬粥,用黏糊糊的粥把下巴粘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粥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沈从文,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板书课题:2腊八粥) 2.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品《边城》《湘行散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强调“腻、栗、褐”的写法,注意“煮、稠、脏”等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把课文按照“总——分”的结构方式分成两大部分。 (1)总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2)具体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经过。 3.再读课文,并思考: (1)围绕“腊八粥”,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 (2)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写了哪几件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等粥、喝粥两件事) 三、品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 我们在上节课中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北京的春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呢? (用了一组排比,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喜爱,以点带面,说明了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然后用了拟人手法写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糊糊涂涂”的“叹气似的”,还有腊八粥的香气,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脏,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 (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时候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同时在内容上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四、精读感悟。 默读第二部分中2—19自然段(等粥),思考: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请拟定出小标题来。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同时板书) 五、课堂小结。 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垂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方家大院的八儿已经等不及了,要喝上香甜的腊八粥,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表现吧! 回顾一下等粥这一件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走进课文、品读感悟。 (一)等粥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

腊八粥教学设计(1)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有能力的同学可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学出趣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说说自己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 补充腊八粥的资料,辨析词语 (一)来历源自于古代天子国君,每年农历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时间上来说,腊祭在每年腊月初八,亦称腊八。每年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祝与粥谐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将蔬果干物()〖搅和搅拌〗在一起,煮成粥,敬献农神并祷祝,以表示庆丰收之意。用腊八粥谐音腊八祝。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是宋代开始盛行的。 (二)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摩尼悟道成佛之日,成佛之前被一牧女用乳糜所救,于是佛教徒把佛祖成道之日称为成道节,弟子们在这一天熬粥施舍纪念佛祖,民间渐渐演变为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搅和:侧重于几样东西掺杂在一起。 搅拌:侧重于用棍子在混合物中转动,使其均匀。) 3.腊八粥有特有的制作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沈从文笔下的腊八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 腊八粥教学设计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褐缸脏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板块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腊八粥 教学设计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读写“腻、咽、匙”3个字;会读写“沸腾、唾沫、搅和”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4.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教师先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读写下列字词: 腻咽匙沸腾唾沫搅和浓稠资格稀烂染缸 2.思考课文: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 (一)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

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腊八粥 优秀教案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 (一)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

《腊八粥》教学设计-

《腊八粥》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又简略地写了吃粥,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情境想象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中注重写法点拨,感受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 3.了解其他描写腊八粥的文章。 学生准备: 1.搜集腊八粥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2.阅读有关腊八粥的美文、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进行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相信你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一定会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褐缸脏筷 教师相机强调:“咽”在本课读“yàn”,“匙”在本课读“chí”,“搅”的读音为 “jiǎo”,“稠”是翘舌音“chóu”,“脏”为平舌音“zānɡ”。 (2)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语,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理清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归纳“等粥”这一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细化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4.课件出示句子:“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师:请你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被熬煮时的样子。) 5.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批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对比中,明确作者运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描写生动的语句,为下一课时的具体分析做准备。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下面是为你整理了“《腊八粥》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2.腊八粥 优秀教案

2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那两件事情,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法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八儿的人物特点,学习根据人物特点写作。 5.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学习具体、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八儿的人物特点,学习根据人物特点写作。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那两件事情,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法的作用。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学习具体、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沈从文一起去了解腊八粥吧。 2.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那两件事情,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法的作用。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腊:“月”窄长,“昔”上边要宽,两竖稍向里收,右竖和下横要长,“日”稍窄。 腻:右边首横稍短斜钩要长,下边是两短横,贝字窄小,斜钩上没有撇。 咽:口字窄小、靠上,因字方框宽大、横折转折和收笔时顿笔,大字捺变为点。 灌:右边中间两个“口”并排,要小,“亻”的竖稍长,四横要紧凑,上边有一小点。 稠:“禾”要窄,中竖有力;“周”下框宽长,首笔撇要直,里边“土”和“口”

2 腊八粥(教案)

2腊八粥 文 本 分 析 《腊八粥》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后的满足,表现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在内容上,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在写法上,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本文中,人物的对话贯穿全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地询问,到与母亲讨价还价,到看到腊八粥后的惊讶,都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以八儿的心理活动为主要线索,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八儿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重点揣摩描写八儿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八儿的性格特点。 教 学 目 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腊八粥、搅和、甜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 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3.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性格特 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 学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中人 物的心理变化线索,品析人物的 性格特点。 教 学 难 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 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八 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1.会写“腊、粥、腻”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甜腻、搅和、可靠、腊八粥”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梳理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 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甜腻”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