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作者:————————————————————————————————日期:

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暨岗位练兵范围

一、综合观测、网络与资料业务

(一)基础理论

包括大气科学相关知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综合观测(含地面、高空、雷达、大气成分等)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各类观测设备维护保障、观测产品加工分析应用知识等。主要包括:

1.大气科学类相关知识:天气学相关知识、大气物理学相关知识、气候学相关知识、大气探测学相关知识和大气化学相关知识。

2.地面观测基本知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6版)》(世界气象组织)、《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试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天气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激光云高仪观测规范(试行)》、《自动雪深观测规范》、OSSMO、ISOS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等气象观测基本知识。

3.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基本应用知识、通讯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

4.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等。

5.观测业务改革相关:《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118号)以及中国气象局、省局下发的各种业务技术管理文件和规定等。

6.综合观测相关:《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大气本底站观测场室技术规范》、《雷电观测业务规范(试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等。

7.观测设备维护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与气象资料应用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二)装备保障

包括国家级自动气象站保障、区域气象站保障和通讯网络保障等。主要包括:

1.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

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日常使用。

3.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故障诊断。

4. 常用网络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检测等。

(三)观测产品加工

包括地面业务系统软件、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系统、综合观测数据应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业务系统的使用;常规地面实时和历史资料的质量控制;各类数据分析加工技

术;各类综合观测数据文件解析;常见观测产品的分析加工制作;雷达图和卫星云图识别和判定等内容。主要包括:

1. 熟练使用地面观测业务系统软件进行实时、历史资料质量控制;

2. 熟练使用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系统进行疑误信息反馈、元数据处理、A/J文件加工等。

3. 熟练使用综合观测数据应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相关信息查询统计、观测产品加工制作等。

4. 熟练使用SMSD软件进行参数设置、数据提取等。

5. 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操作。

6.站址变动分析报告制作。

7. 省局各类共享资料的查找、提取;cma cast下发资料内容认知、解析等。

8. 雷达图、卫星云图的简单分析。

参考书目:

00 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

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00-02: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00-03:《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

00-04: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00-05:《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试行)》

00-06:《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2008】491号文)

00-07:《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规范》

00-08:《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

00-09:《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文)

00-10:《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气发〔2013〕108号文)

00-11:《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118号文)

02 观测规范类

02-0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02-02:《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试行)》

02-03:《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

02-04:《自动土壤水份观测规范》(试行)

02-05:《雪深自动观测规范》

02-06:《激光云高仪观测规范(试行)》

02-07:《天气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02-08:《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观测规范》(试行)

02-09:《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试行)》

02-10: 《大气本底站观测场室技术规范》

02-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02-12:《酸雨观测业务规范》

02-13: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技术规定》02-14:《酸雨观测业务有关问题处理意见》

02-15:《GPSMET建站标准》

03 技术手册类

03-01:《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实用手册(V1.0)》

03-02:《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手册--自动气象站》

03-03:《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03-04:《OSSMO操作手册电子档》

03-05:《ADTD闪电定位仪维护维修手册》

03-06:《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

03-07:《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

03-09:《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及产品加工V1-2014》

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一)基础理论

1. 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组成、种类及标准。

2. 灾情收集上报: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时效;气象灾害评估分级处置标准;气象灾情调查评估内容和流程

3. 应急响应: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内容、流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相关技能。

4. 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预警发布系统使用

5. 气象资料服务:气象资料收集传输使用相关规定和知识。

6. 气象科普: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内涵等。

7.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系统操作技能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灾情直报系统2.0操作;

(三)现场问答或模拟演练

针对一次重大天气过程,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或灾害天气预警,分别编写手机短信,向公众和专业用户发送,考察短信内容针对性、规范性,系统操作速度,发送步骤是否正确等。

针对一次重大天气过程,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或灾害天气预警,录入96121声讯服务系统,考察内容规范性、系统操作速度和步骤。

针对一次重大天气过程,编写气象新闻、科普短文等。考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与表达,文稿编写水平和速度等。

参考书目:

《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安徽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实施细则》

《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安徽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只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中国气象局第4号令《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指导意见》及有关政策文件

三、气象预警预报业务

(一)基础理论

包括天气学基础理论和预报预警业务规范及相关规定

主要内容有: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其中天气学原理范围: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气团与锋、气旋与反气旋、大型降水天气过程、对流性天气过程、寒潮天气过程、台风。其中影响安徽的相关天气系统,例如:江淮梅雨、气旋、锋面天气过程、暴雨、对流性天气等为重点。雷达气象学主要范围:雷达气象方程各项的含义,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各种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卫星气象学主要范围:云图的分类及其特点、各种云型的云图特征、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云图特征、影响可见光、红外云图亮度的主要因素。

(二)实际操作

包括:MICAPS系统操作,利用MICAPS调阅实况天气资料、对指定的图形图表进行制作加工;利用预警信号制作发布软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警信号的编辑及发布工作;灾情直报系统预警上报实际操作。

参考数目(含文件、规范)

1、天气学:

1.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

1.2:《雷达气象学》(气象出版社)

1.3:《卫星气象学》(气象出版社)

1.4:《安徽天气预报业务基础与实务》

2、预报预警决策服务业务规范:

2.1:《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

2.2:《安徽省重要天气编报标准(试行)》

2.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2.4:《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2.5:《热带气旋灾害影响等级》

2.6:《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2.7:《安徽省气象局2014年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2.8:《安徽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管理办法(第一次修订)》

四、气象信息员练兵内容

(一)气象基础知识

1.农村信息化相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知识;物联网基础知识、我省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等。

2.气象与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气象与农业相关知识;气象基本常识;农村应急知识与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等。

3.信息站管理与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规范、信息员工作制度与服务流程,信息员业务管理系统使用、信息站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网络新闻编写与信息处理。

4.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与设施保护办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有关政策文件。

(二)信息服务技能

内蒙古气象旗县级综合业务平台_软件使用说明书.

内蒙古气象旗县级综合业务平台 软件使用说明书 内蒙古气象局旗县级综合业务平台研发组

前言 内蒙古气象旗县级综合业务平台是内蒙古气象局为了向全区旗县气象部门业务用户提供一个整洁、清晰、快捷、方便的业务应用环境,集中各类软硬件资源,以气象数据中心和信息网络为支撑,坚持先进、综合、稳定、实用、便捷、开放的技术路线,建成的能够满足旗县观测保障、数据分析、预报预测、综合服务、信息发布、人影指挥、综合管理等现代气象业务需求的综合业务平台。本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对旗县级多个分散业务系统进行适度整合,有效改变旗县级气象部门观测、预报、服务系统互不衔接的现状,切实提高旗县级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有效提升对决策部门、社会公众、专业用户的气象服务能力。

目录 第一章用户登录 (1) 1.1 系统访问 (1) 1.2 登录 (1) 第二章综合监控 (2) 2.1 导航条 (2) 2.2 工具条 (3) 2.3 任务时间轴 (5) 2.4 信息栏 (6) 第三章观测保障 (9) 3.1 运行监控 (10) 3.2 综合观测 (11) 3.3 维护维修填报 (17) 3.4 探测环境 (21) 第四章数据分析 (23) 4.1 实况监测 (24) 4.2 数据分析 (46) 第五章预报预测 (64) 第六章综合服务 (65) 6.1 模板编辑 (65) 6.2 产品制作 (68) 6.3 任务监控 (73) 6.4 产品查询 (73) 6.5 策略管理 (74) 6.6 终端监控 (75) 6.7 发布设置 (75) 第七章人影指挥 (77) 7.1 人影监测 (77) 7.1 作业指导 (83)

第十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有关事项

附件: 第十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有关事项 一、竞赛安排 (一)竞赛地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二)竞赛日程安排 竞赛日期:2018年11月中下旬,赛程3天。 表1 竞赛日程安排 (三)代表队及参赛选手 1.参赛资格 本次竞赛面向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气象行业其他部门所有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观测、预报或服务)的人员。参赛选手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技能水

平。 (2)累计工作时间3年及以上。 (3)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已参加过三届全国竞赛或已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个人全能前三名的人员不再参加本届竞赛。 2.参赛名额 各省(区、市)气象局均组队参加竞赛,行业内相关单位可组队参加竞赛。各代表队领队1名、教练1名、参赛选手3名。 3.参赛选手确定 (1)各省(区、市)气象局参赛选手通过单位推荐和竞赛组委会抽取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省(区、市)气象局推荐两名参赛选手;竞赛组委会在各省(区、市)气象局所有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中再随机抽取两名,其中一人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指定为参赛选手,另一人作为替补。 (2)气象行业其他部门自行推荐3名选手。 (四)参赛须知 1.报到注意事项 各参赛代表队应按时报到。报到时,领队、教练、参赛队员应出示本人身份证,确认后发给工作证、参赛资格证。 2.机考注意事项 本次竞赛所有科目均采用机考,由竞赛组织单位提供竞赛环境,包括电脑、键盘、鼠标和竞赛系统。 二、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 本次竞赛包含四个科目:综合业务理论、监测预警服务、装

备技术保障、观测数据处理,总分400分。 表2 竞赛科目及分值 (一)综合业务理论 1.竞赛内容 考查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知识;天气学基本概念及天气分析与预报的基本思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卫星气象应用基本知识、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的规定和标准;综合气象观测基础知识、观测自动化相关知识及业务技术规定、数据质量控制与气象资料应用,探测环境保护有关要求,业务发展政策及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表3 综合业务理论考试范围

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分析

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2T16:23:31.0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曾清川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系统框架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对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CIMISS统一服务接口的服务功能以及调用方法,接着针对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入之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系统框架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对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CIMISS统一服务接口的服务功能以及调用方法,接着针对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入之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说明基于 CIMISS接口符合业务平台的要求,最后对CIMISS在气象业务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接口;应用 引言 CIMISS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主要构建了气象数据标准化框架,规范了各种数据命名格式及算法,确定国家和省级一致的气象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国家和省级数据同步和实时历史数据综合管理。在各级气象部门的预报和服务工作中,CIMISS的应用效果日益凸显。支持气象核心业务系统标准和统一气象数据生态系统初步构成,气象业务发展进入更加生态及更加有序全新阶段。 CIMISS由一个国家中心和31个省级中心共同组成。全部中心都由国家气象服务网络连接成一个物理分布的、逻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较好处理了一直以来困扰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持环境分离建设、数据重复存储及国家与省气象部门和各种业务系统不一致数据,数据权威性不能得到保证的各项问题。CIMISS业务化是气象信息化重要、核心基础性工作之一。目前,全国已有78个业务应用系统与CIMISS实现对接,包括浙江省气象综合业务网、湖北省长江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湖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和重庆市气象综合业务内网等CIMISS作为核心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提供了各种实时和历史数据在线存储服务。 与以往国家数据存储系统相比,CIMISS可将数据录入时间缩减20%,数据访问效率提升2-5倍。现阶段,我国各级气象部门正在全力推进CIMISS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建设,同省级CIMISS对接,以实现气象业务流程简约性、扁平化、高效性。 1平台设计 1.1整体设计 平台整体架构主要以MICAPS4.0的MICAPS 为基础,采取B/S与C/S混合架构以及嵌入式开发方式,并且充分借助于Web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接口等及时,涵盖综合气象观测、综合业务管理、公共气象服务及气象预警预报等模块,能够促使测报业务系统集约化,预警预报系统流程化以及气象服务个性化与信息传播及时性,该平台为县级气象业务服务给予全方位支撑平台,有效解决基层气象部门测报、预报以及服务系统连接不紧密问题,此类框架优点主要如下所述。 ①以省级CIMISS数据环境为基础,可实现唯一权威数据源,更有利于处理数据一致性问题。 ②利用WEB进行访问,使得平台界面展现更为直观,能够在广域网、局域网以及远程应用。 ③市、县两级实现零维护,软、硬件以及数据源均通过省级机构统一运行和维护, 1.2业务框架 主要借助CIMISS、省级共享服务器、LWFD和数据推送补充平台,将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当作载体,对省、市、县业务流程充分整合,构建数据基础,有效处理好基层资料调阅不够顺畅问题,构成扁平化省、市、县三级一体化业务系统,数据业务框架如图1所示。 图 1 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框架图 2 CIMISS接口应用 2.1接口服务功能 对于气象应用系统,数据统一访问接口给予各种类型服务途径,涵盖Web 服务与REST 服务、客户端调用服务及脚本服务。其中,Web 与REST 服务支持全部平台及语言调用,侧重于前台交互应用,且给予方便、快捷编程服务。客户端调用大都针对大数据量取得,实现数据传输及时性,对主流操作系统支持,涉及Windows 32/64bit、Linux 32/64bit、HP-UX等,给予各类语言客户端开发包,涵盖C#、Fortran、Java、Python、C/C++以及PHP等;脚本调用大都为科研人员等非编程人员服务,不用编程便能获悉数据。返回格式涉及到、序列化字符串、内存对象、数据文件及GIS数据格式等。其中序列化字符串可在数据快速解析及前端显示中广泛应用;内存对象与数据文件,仅在客户端开发包内给予,对于大数据量计算及获悉适用;GIS数据格式可较好在GIS 叠加显示分析中应用。 2.2接口应用概况 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凭借一致API接口与省CIMISS系统对接,为各县级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提供涵盖国家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雷达产品、卫星云图及土壤水分站等资料,同时实现历史数据统计分析。 2.3响应测试 为CIMISS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应用效果,需对CIMISS 开展一次系统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环境采取1台台式计算机,Win2012、四核 2.0G/4GB/1TB以及网络环境为内部局域网,1000Mbps。模拟一百名用户对CIMISS 系统进行并发访问,对全省自动站(国家站和区域站)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及答案讲课稿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及答案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观测。 2、每次观测雪深需要作()次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记入观测薄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3、自动站供电不正常,首先应检查()。 4、根据2014年1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调整相关技术规定,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式为准,()或()作为备份,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站,保留人工观测。 5、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控制区限制),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 6、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7、重要天气报保留大风、雷暴、龙卷、冰雹和视程障碍现象的编发,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作为编发依据。 8、白天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定时观测时次的记录应立即进行处理,其它正点时次的记录应在()完成修改、上传。夜间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当日()前完成修改、上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为确保信号传送质量,终端微机与新型自动气象站主采集器间的线缆长度应保持在()米以内。() A:100 B:200 C:300 D:400 2、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A:50 B:100 C:500 D:200 3.以下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是()。() A:霜降 B:寒露 C:小满 D:春分 4. DZZ4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电源电压应当在()。() A:DC9V~15 V B:DC12V~15 V C:DC9V~18 V D:DC12V~18 V 5.以下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是:()。() A:冻土 B:电线积冰 C:地面状态 D:雪压 6. 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 B、设备 C、订正 D、质控 7、新型自动气象站直接写入外存储卡的实时数据文件不包括()。 A、常规分钟数据文件 B、辐射分钟数据文件 C、常规小时数据文件 D、状态信息文件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及答案要点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观测。 2、每次观测雪深需要作()次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记入观测薄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3、自动站供电不正常,首先应检查()。 4、根据2014年1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调整相关技术规定,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式为准,()或()作为备份,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站,保留人工观测。 5、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控制区限制),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 6、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7、重要天气报保留大风、雷暴、龙卷、冰雹和视程障碍现象的编发,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作为编发依据。 8、白天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定时观测时次的记录应立即进行处理,其它正点时次的记录应在()完成修改、上传。夜间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当日()前完成修改、上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为确保信号传送质量,终端微机与新型自动气象站主采集器间的线缆长度应保持在()米以内。() A:100 B:200 C:300 D:400 2、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国家基

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A:50 B:100 C:500 D:200 3.以下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是()。() A:霜降B:寒露C:小满D:春分 4. DZZ4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电源电压应当在()。() A:DC9V~15 V B:DC12V~15 V C:DC9V~18 V D:DC12V~18 V 5.以下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是:()。() A:冻土B:电线积冰C:地面状态D:雪压 6. 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 B、设备 C、订正 D、质控 7、新型自动气象站直接写入外存储卡的实时数据文件不包括()。 A、常规分钟数据文件 B、辐射分钟数据文件 C、常规小时数据文件 D、状态信息文件 8、露点完全由空气的()决定。() A、水汽压 B、温度 C、湿度 D、霜点 9、SMO软件的配置文件存放在()文件夹下。() A、bin B、dataset C、metadata D、plugin 10、根据《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规定,值班室

市气象局业务技能竞赛题

乌兰察布市旗县级综合业务竞赛题(A1) 竞赛工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 竞赛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单选100道题每道题0.4分共40分 1.《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以上。 A.60% B.70% C.80% D.65% 2.《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主要任务中指出,到2020年,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以上。 A.90% B.85% C.95% D .80% 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指出,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此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A.森林草原火灾 B.地震 C.生化灾害 D.公共安全灾害 4.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气象主管机构规定。 A.省级 B.市级 C.国务院 D.县级 5.《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对气象灾害类别进行了划分,请指出那个常见灾害不属于“低温冷害”气象灾害类型。 A.夏季低温 B.寒露风 C.倒春寒 D.雨凇 6.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设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级别,其中()级为最高级别。 A.Ⅳ级 B.Ⅲ级 C.Ⅱ级 D.Ⅰ级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要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为重点。 A.准确性 B.及时性 C.普遍性 D.有效性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 A.乡村 B.城镇 C.农村 D.城市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县、乡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医院、社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健全向基层社区传递机制,形成()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A.省—地—县 B.县—乡—村—户 C.县—社区—乡 D.县—乡—村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预警信息()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 A.接收终端 B.发布平台 C.发布流程 D.传播机制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重点加强()预警信息接受终端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 A..牧区偏远地区 B.山区偏远地区 C.渔区偏远地区 D.农村偏远地区 12.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要求,示范县应具有至少()块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示范田块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具有()。 A.一,代表性 B.二,代表性 C.一,稳定性 D.二,可持续性 1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要求,示范县应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与()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能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并通过气象信息站、信息员等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屯覆盖率达90%以上。 A.85% B. 90% C. 95% D. 80% 14.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要求,示范田块所在地交通便利,通讯正常、稳定。土地面积()亩以上,应在示范田路旁建立电子显示屏()个,显示气象服务信息。 A.30,2 B.30,1 C.25,1 D.25,2 15.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细则》中要求,从事水稻气象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少于()人。 A.1 B.2 C.3 D.4 16.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细则》中要求,自动观测稻田气温、湿度:在水稻冠层、中部和底部设置3层,观测高度分别为()cm。 A.25,60,150 B.25,50,100 C.30,60,120 D.30,50,150 17.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细则》中指出,水稻发育期分为以下()方面。 A.移栽、返青、分蘖、抽穗、成熟、乳熟 B.移栽、分蘖、返青、乳熟、抽穗、成熟 C.移栽、返青、分蘖、抽穗、乳熟、成熟 D.移栽、分蘖、返青、抽穗、乳熟、成熟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中规定,乡镇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气象主管部门备案。 A.县级 B.县级以上 C.市级 D.省级 19. 《“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创建目标是从2013年起,用()年的时间,以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县为主,按照相应的创建标准,在粮食主产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重点区遴选出()个左右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在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区遴选出()个左右的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A.2-3,200,1000 B.2-4,100,1000 C.2-3,100,1000 D.2-4,200,1000 20.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中规定,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分为()级。 A.国家、省、地市三级 B.国家、省、地市、县、乡五级 C.国家、省、地市、县四级 D.国家、省二级 21.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中规定,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月。 A.5-8 B.6-9 C.5-9 D.6-10 22. 接上题,在该时段内,()级气象部门在制作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产品时,均要对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分析,并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其他时段内,可根据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A.国家、省、地市三级 B.省、地市、县三级 C.国家、省、地市、县四级 D.省、地市二级 23.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中规定,当预报有()级以上等级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时,公共服务中心、气象中心面向国家级决策部门开展气象风险预警

丽水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设备

丽水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设备

丽水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综合业务系统建设项目招标要求 二、项目招标要求 1.项目名称:丽水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综合业务系统建设项目 2.投标报价 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中应包含以下费用:投标清单中所有的设备费,桥架管线费,辅助材料费,安装费,人工费,运费,保险费,调试费,培训费,整套系统3年维护维修费用。以及承担该项目未能预见的一切费用。 3.项目招标范围 本次招标包含以下内容: 3.1设备及相关资料的提供 投标人投标提供的设备及相关资料须包括以下(但不限于)内容: 1)需按招标单位及招标文件要求提供项目施工方案,提供系统施工计划、安装调试和测试验收方案。 2)按投标清单提供相应的设备及详细成套供货清单(包括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检修仪表、易损件的清单等)。 2.2系统安装施工及工期 按国家有关标准及投标文件、中标合同要求对提供设备进行安装施工与维护。 按投标文件规定配备所需的人员,保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按期完成系统安装调试。 工期按招标方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2.3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 1) 投标方必须保证招标单位新建系统和原有系统同时并轨正常运行一个月,确保新老系统的顺利移接。投标方需向招标单位免费提供并轨运行期间所需要的采购设备清单之外的相关设备,待原系统撤消后招标单位再归还相关设备。 2)投标单位派遣有从事同类工作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包括系统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及服务工作,直到确保系统的正常稳定运

行。 3)在调试期间,供应商在现场负责测试和调试。测试、调试方法及记录表格式应由采购人认可后方可执行。供方参加测试、调试过程一切费用由供应商负责。 4)设备运行需在采购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5)试运行过程中需连续72小时以上的保证系统运转正常。 2.4系统安装验收 1)运行期满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由采购单位组织或邀请相关专家机构向供应商签发验收合格证为准。验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2)运行结果符合合同要求。 3)在进行测试和验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发现的问题已被排除,并得到采购人的认可。 4)所有合同中规定的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具都已提交。 2.5技术培训 投标单位应对采购单位工作人员(至少3人)提供设备操作维护、机房管理等培训,具体的培训人数、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培训费用等,招标单位有权选择是否参加。 2.6售后服务 1)投标单位的维修点需提供足够的备件以适应维修需求。须在投标文件中说明维修点地址,以及提供7*24小时售后服务,接到故障通知后1小时内响应,4小时到达现场的承诺。如没有按时响应或确认不能按时到达,采购人可选择第三方进行维修,所需费用由供应商支付。 2)投标单位须对合同中规定的系统工程提供至少36个月的质保期(如厂家出厂质保期超过36个月的,以厂家出厂质保期为准),签订合同时须提供原厂证明。 3)在质保期内的工作应包括对所有设备常规检查和维护。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容须在投标时说明。 2.7 系统巡检: 中标人需安排专业工程师每一个月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和前端设备维护保洁,及时排除系统隐患,为建设单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做好工程交付使

关于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24T10:59:38.527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8期作者:钟志伟 [导读] 并给出了几点提升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水平的措施,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气象局四川甘孜 62730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开展实际,对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了几点提升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水平的措施,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问题;措施 引言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作为气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为气象台站开展气象预测预报、公共气象服务、气象观测工作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石渠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草地面积约占90%,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石渠县境内平均海拔4200多米,辖区面积2519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气温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由于深居内陆和地形的大幅度抬升,气候的水平地带性为垂直地带性所代替,具有典型的季风高原型气候特点,且因幅员广大、地形多样,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温度和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可谓“十里不同天”。最低气温达到-37.8℃,全年平均气温-0.9℃,年降水量564.7毫米,无绝对无霜期。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内陆地区的60%。石渠县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风雪、雷电、干旱、冰雹、寒潮等,这些气象灾害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自石渠县开展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以来,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及气象防灾减灾等各项气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因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业务质量受各类因素的影响较大,时常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作为县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同时应该根据业务经验,探索提升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水平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1.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石渠县气象局紧紧围绕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以及测报技术保障体系等重点工作,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理效能进一步增强,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能力逐步提升。目前石渠县建立了1个自动无人气象站,2个区域自动站以及4个雨量站,有的乡镇中建设了气象服务站试点,建立了气象信息员和农牧民联系方式数据库。虽说石渠县各方面条件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气象部门,但是中国气象局近年来的政策支持对全国气象部门帮助都很大,对我们石渠县也不例外。在硬件方面改善了气象观测和预报设备,提高了观测和预报的准确度。 2.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根据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开展实际,还存在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无论是业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亦或是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中的要求,还难以对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有效管理以及约束。还有一些业务人员在业务中存在得过且过的不负责的消极散漫态度,难以增强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效率。采取可行性方式对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制度进行逐步完善,是当前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迫切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尽早处理,以确保综合气象业务的顺利开展。 2.2综合气象观测还有盲区存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其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也日益高标准化,要求气象服务愈来愈精细化、专业化,而这就必须应该确保综合气象观测具备多要素、密度大以及观测数据精准度更高、更有效。现阶段,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石渠县观测站网密度还较小,并且布局规范性还不够,致使气象观测还有盲区存在,例如有些公路、村镇监测网还比较缺乏,还没有办法完全融入当前气象业务现代化迅猛发展的步伐。 2.3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为了提升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水平,除了需借助于现代化精密先进的观测设备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强观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现阶段,我国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对于优秀的专业人才还特别缺乏,特别是县级气象部门,因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许多观测岗位的业务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观测人员的专业认知以及操作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观测业务中,同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以及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基层岗位编制、专业培训不到位的影响,县级专业气象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普遍较差,阻碍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3.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确保综合气象业务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县级气象部门应不断建立健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制度,同时要求业务人员严格执行。一是应该遵守气象台站交接班制度,在交接之前认真检查观测仪器设备,确保观测仪器的完好性,还应做好本班次以及上班次工作事项;值班期间应保持思想高度集中,严密监测气象变化情况,还应认真校对观测以及发报数据等内容。假如在观测业务工作中遭遇突发天气或者恶劣天气现象,应保持冷静,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此外,还应完善业务考核制度,考核对象主要针对业务人员,考核内容涉及到综合气象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气象观测资料的传输质量以及数据质量还有业务人员的值班质量等部分,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便于业务管理人员对观测工作进度和气象观测业务中的问题及时掌控,并及时有效解决,尽可能降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的错情率,提升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3.2注重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的完善 石渠县气象局应该依据上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系统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要求,并按照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对本地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不断进行完善,进一步拓宽综合观测站网的覆盖面,增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能力。在观测站网布设中,应该将气象灾害频发、高发地带当做监测重点,高度关注局部区域的气候变化状况,提高气象观测以及气象服务水平。

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文[1]

中国气象局文件 气发〔2013〕54号 中国气象局 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是提高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基层气象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强化县级气象机构业务基础,转变县级气象机构工作职能,促进县级气象机构业务集中、功能优化、资源统筹,现就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 —1—

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等中心任务,坚持适应需求、集约高效、科技支撑、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先进、综合、稳定、实用、便捷、开放的技术路线,以提升基础业务能力为目标,以优化业务布局、调整业务分工、完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发展综合气象业务、建设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改革气象业务体制、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重复劳动,形成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全面推进基层气象业务现代化,不断增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影响力。 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四省(市)气象局及重庆市、浙江省杭州和宁波市气象局现代化试点单位,各省(区、市)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地区要在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任务,其他地区要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任务。 二、大力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 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气象观测和综合气象保障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国家、省、市、县业务布局、业务分工、业务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县级气象机构业务功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综合配置,硬件软件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统筹协调推进。 —2—

气象局综合业务竞赛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气象局综合业务竞赛基础理论试卷(答案)(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共50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是 ( ) A.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 B.观测者的视力 C.大气 2.太阳辐射是()辐射。 A:全辐射 B: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半波辐射 3.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重放球应在正点放球后()进行, A:75分钟内 B:76分钟内 C:77分钟内 D:80分钟内 4.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以及地面状况主要用于对天气事件的() A.一般 B.详细 C.定性 D.定量 5.某日17-00时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为霾,则日数据文件文() A. 记录在日界前 B.记录在日界后 C.日界前后均记录 D.日界前后均不记录 6.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B.雪压 C.冻土 D.电线积冰 7. 某气象站,四周积雪已达到记录积雪标准,但因某种原因( )。 A.不测量雪深(雪压),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B.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C.以上均可 8.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在ISOS业务) A.500 B.最大刻度值 C.500 最大刻度值 D.500-最大刻度值 9. 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至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前更正上传A.7时 B.8时 C.9时 D.10时 10. 新型自动气象站微机终端大风采集数据文件,达到大风标准的数据只保留最近()条的大风记录。 A:40 B:60 C:80 D:100 11.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A.7时 B.8时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50年以来的历史和实时雨情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为核心,集水文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和应用于一体,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雨水情和天气的实况、预测及分析成果的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系统。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开始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1995年投入业务运行,多年来边应用边改进扩充,目前已成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服务系统。由于系统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效益,被评为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1.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环境 系统在水利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建立运行。硬件系统由3台服务器、多台专用计算机和大量的客户计算机及输入输出外围设备组成。软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为Windows98/2000/NT,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选用Delphi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建立业务应用系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支持大量用户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价格昂贵,系统建设运行成本

大大提高;第二,系统灵活性差,升级发展受到制约;第三,不利于推广。为此,本系统开发采用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环境中进行图形数据输入编辑和算法研究调试,脱离地理信息软件支持进行业务系统开发和运行的策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基础数据环境和数据标准化建设 首先确定系统的地图投影标准,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理坐标系,其次又确定了系统点、线、面数据标准和格式。在建立雨情气象实时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近50年来我国降水、热带气旋、致洪暴雨资料库以及北半球历史再分析天气资料库,同时还建立了水文气象测站数据库,全国行政、流域和降水气候区划图和代码数据库,为深入分析雨情和天气创造了基本条件。 4.以应用需求为动力,建立系统持续发展模式 为了使系统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较长久的生命力,在建设中采取了滚动开发的方针,即做好系统基本框架设计和基础数据库设计,开发基本应用模块,实现基本功能并投入业务应用,以此为基础将系统开发逐步深入,对各种应用需求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逐项解决。在进行每一步开发工作时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不断进行新功能的研制试验并陆续改造早期投产的已不适应应用需求的旧产品,逐渐形成了研究试验-开发调试-业务运行-维护改进的循环过程,从而实现了系统的持续发展。系统规模和应用范围逐渐扩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天津市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软件技术方案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本管理 版本 生效日期
变更内容
文档管理
编制人
文档审批 审批人
职位
签名
日期

目录
1 概述 ................................................................... 6
1.1 项目背景............................................................. 6 1.2 系统概述............................................................. 6 1.3 建设目标............................................................. 7 1.4 设计依据............................................................. 7 1.5 术语与缩略语......................................................... 8
1.5.1 术语............................................................. 8
2 设计约束与要求 ........................................................ 11
2.1 设计约束............................................................ 11 2.1.1 研制方法........................................................ 11 2.1.2 文档要求........................................................ 11
2.2 设计约束............................................................ 12 2.2.1 硬件环境........................................................ 12 2.2.2 软件环境........................................................ 12
3 总体需求分析 .......................................................... 14
3.1 系统总体定位........................................................ 14 3.2 系统总体目标........................................................ 14 3.3 系统主要功能........................................................ 15
3.3.1 支撑平台........................................................ 16 3.3.2 发布平台........................................................ 16 3.4 系统主要用户........................................................ 16
4 业务模式分析 .......................................................... 17
4.1 业务模式............................................................ 17 4.2 数据流程............................................................ 18
5 支撑平台需求规定 ...................................................... 19
5.1 主要功能............................................................ 19 5.2 组成与结构.......................................................... 20 5.3 基础支撑模块........................................................ 20
5.3.1 数据源管理...................................................... 20 5.3.2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 20 5.4 产品生产模块........................................................ 21 5.4.1 模型服务管理.................................................... 21 5.4.2 模型分类管理.................................................... 21 5.4.3 生产调度管理.................................................... 21 5.4.4 模型调度监控.................................................... 21 5.5 模型集成............................................................ 21 5.5.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模型集成.................................... 21 5.6 产品管理模块........................................................ 23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作者:————————————————————————————————日期:

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暨岗位练兵范围 一、综合观测、网络与资料业务 (一)基础理论 包括大气科学相关知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综合观测(含地面、高空、雷达、大气成分等)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各类观测设备维护保障、观测产品加工分析应用知识等。主要包括: 1.大气科学类相关知识:天气学相关知识、大气物理学相关知识、气候学相关知识、大气探测学相关知识和大气化学相关知识。 2.地面观测基本知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6版)》(世界气象组织)、《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试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天气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激光云高仪观测规范(试行)》、《自动雪深观测规范》、OSSMO、ISOS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等气象观测基本知识。 3.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基本应用知识、通讯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 4.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等。

5.观测业务改革相关:《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118号)以及中国气象局、省局下发的各种业务技术管理文件和规定等。 6.综合观测相关:《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大气本底站观测场室技术规范》、《雷电观测业务规范(试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等。 7.观测设备维护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与气象资料应用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二)装备保障 包括国家级自动气象站保障、区域气象站保障和通讯网络保障等。主要包括: 1.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 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日常使用。 3.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故障诊断。 4. 常用网络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检测等。 (三)观测产品加工 包括地面业务系统软件、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系统、综合观测数据应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业务系统的使用;常规地面实时和历史资料的质量控制;各类数据分析加工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