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16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在距海面200米以下的海域里,植物难以生存,原因是

A.海水压力太大 B.温度太低C.阳光不能到达D.氧气不足

2.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因为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 B.因为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因为种植过密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因为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3.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土壤

4.大多数动物生活的温度范围是

A.10-15°C B.20-30°C C.-5-45°C D.-2-50°C

5.南方的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主要是由于

A.阳光太强B.温度不适宜C.雨水稀水D.土壤质地不好

6.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的增多,会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竞争D.共生

7.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有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间互助 B.种间斗争C.种内互助D.种内斗争

8.聚集成群的麝牛,如果遇到狼群,雄牛就围成一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

A.种间互助B.种内互助C.共生D.竞争

9.在地衣中,真菌与藻类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互助B.竞争C.共生D.捕食

10.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构成是

A.非生物因素的阳光、水、温度等B.生态因素

C.植物和动物等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1.牛吃草,草被消化道中的某些细菌和原生动物所分解。牛与这些微生物的关系是A.共生B.寄生C.互助D.竞争

12.人们在夜间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农业害虫,是因为有一种因素与蛾类昆虫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这种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生活在白蚁肠内的厌气性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内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厌气性鞭毛虫,白蚁即饿死。以上三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是

A.共栖、共生、寄生B.寄生、竞争、共生

C.寄生、共生、共栖D.竞争、共生、寄生

14.成群的斑马可抵御猛狮的进攻,这属于

A.种内斗争B.竞争C.种内互助D.捕食

15.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

16.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和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共生D.寄生和捕食17.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马和羊B.蛙和鱼C.狼和鹿D.噬菌体和细菌

18.山地蝗为灰褐色,不易被鸟所食,一旦飞到草丛中,死亡剧增,原因是

A.山地蝗不适应草丛生活 B.草丛潮湿,传染病多

C.山地蝗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山地蝗改变了食性

19.下图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捕食B.共生C.竞争D.寄生

20.下列现象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许多蚂蚁拖一只死苍蝇B.赤眼蜂产卵于二化螟卵内

C.蝌蚪有自毒现象减少其数量D.甲鱼吃小鱼

21.对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分布起决定性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22.下列哪项不属于拟态

A.昆虫体色似枯叶B.南美天蚕蛾幼虫体态,色斑似眼镜蛇

C.有的无毒蛇具有有毒蛇的鲜艳体色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块23.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变异是不定向的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24.某些虫媒花与给它们传粉的昆虫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B.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的结果D.种内互助

25.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有(多选)

A.一个池塘里所有的动物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鲤鱼

C.一片麦田里所有的植物D.一片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

2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另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多选)

A.群落是由许多同种的生物个体形成的

B.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C.群落是生物在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总和

D.群落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8.在一个池塘里的鲤鱼中,年轻的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的个体较多,这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稳定型兼衰退型

29.社会性生活的蜜蜂,种群的性别比例类型是

A.雌雄相等B.雄多于雌C.雌多于雄D.雌雄相近

30.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多选)

A.种群的性别比例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出生率D.种群的死亡率

31.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32.某生态系统地处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少得多,群落结构不如前者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这个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33.与草原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在行为上大都具有的特点有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B.具有挖洞的习性

C.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D.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

34.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温度、湿度B.阳光、温度、空气

C.阳光、温度、盐度D.阳光、湿度、温度

35.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植物是

A.多细胞藻类B.大型海藻C.浮游植物D.海带

3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分解者D.各级消费者

37.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空气、水分

38.动物中称作草食动物的是指

A.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B.直接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

C.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D.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39.下列生物中,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的是

A.硝化细菌B.枯草杆菌C.蛔虫D.草履虫

4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A.生产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产者和分解者41.在水池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A.浮游动物B.小鱼C.蓝藻D.细菌

42.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A.生产者B.各级消费者C.太阳能D.化石燃料

43.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各级消耗者所同化的总量

C.分解者分解作用释放出来的总能量D.太阳能的总量

44.进入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的途径是

A.化石燃料燃烧B.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5.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其变化特点是

A.逐级递减B.逐级递增C.基本恒定D.有时增有时减

4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A.物质先循环能量后流动B.能量先流动物质后循环

C.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无关

47.指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植物→兔→狼B.草→蛙→虫→蛇

C.鹰→鼠→草D.草→羊→狼→虎

48.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首先依赖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D.细菌的分解作用

49.下列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最难维持的是

A.温带草原B.北极冰原C.热带雨林D.温带森林

50.在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比全部消费者所占有的能量

A.多B.少C.相等D.大约相等

5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它们形成的营养结构中最稳定的是

A.A→B→C→D B.A←B→C

D

C.A→B→C D.A→C→D

D B

5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消费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

53.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要设法使能量多贮存在

A.森林的草被中B.森林的木材中

C.森林的蘑菇中D.森林中的各级动物中

54.在生态系统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255千焦B. 2510千焦C.2870千焦D.5740千焦

55.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W1>10W2 B.W1>5W2 C.W1<10W2 D.W1<5W2

56.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寄生牺牲和捕食者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D.对生态演变进行限制

57.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成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58.下列生物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A.菟丝子B.蘑茹C.狼D.雌蚊

59.在某一营养充足的湖泊中,有许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荡舟游览,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B.尽量捕捞植食性鱼类

C.大量引入吃浮游生物的鱼D.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

60.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的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61.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多选)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动态平衡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C.随着生产者数量增加或减少,消费者的数量也增加或减少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动态平衡

6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

C.分解者D.营养结构

63.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持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B.湖泊C.寒温带针叶林D.农田

64.使生态平衡受到影响或破坏的因素有(多选)

A.火山爆发B.水旱灾害C.地震、台风D.人类活动

65.我国黄土高原原有茂密森林,后来变成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掠夺式开发

C.长年干旱D.森林火灾

66.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网

6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68.在下列实验中,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平均水温低于20,珊瑚无法生存B.比目鱼在越冬场所集群,互相积垒在一起C.青蛙钻到淤泥下冬眠D.非洲肺鱼在自制的泥茧中夏眠

69.下列植物中,能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碳的有

A.杨树B.银杏C.丁香D.美人蕉

70.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

A.25倍B.50倍C.75倍D.100倍

71.城市绿化常采用圆柏、法国梧桐等树种,这主要是考虑它们能

A.调节气候B.制造氧气C.过滤尘埃D.杀灭细菌

72.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

A.天池B.东北虎C.原始森林D.自然生态系统

73.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A.猫熊及其自然环境B.金丝猴及其自然环境

C.斑头雁及其自然环境D.自然生态系统

74.我国的下列动物中,属于世界特有的珍贵动物有

A.扬子鳄B.金丝猴C.丹顶鹤D.猫头鹰

75.我国的下列植物中,属于世界特有的珍贵植物有

A.银杉和银杏B.金钱松C.红松和落叶松 D.珙桐

76.评价一个国家环境的好坏,主要指标之一便是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多少平方米的A.耕地面积B.绿色面积C.造林面积D.草原面积

77.保护和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

A.禁止捕鱼B.适时有计划捕鱼

C.捕捞小鱼D.适时放养小鱼并饲养单一品种

78.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白熊毛色纯白;生活在热带的树蛙具有暗棕色带蓝点斑点,很醒目;蜂兰的花瓣与雌黄蜂外表相近。这四种现象分别为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B.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79.分析内蒙草原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草原上大量的蝗虫与羊的关系是()

(2)狼和羊的关系是()

(3)无计划繁殖羊群反而会减产,其原因是()

(4)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和羊的关系是()

A 种内竞争

B 寄生

C 共生

D 种间关争

E 捕食

F 防御80.下列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 竹节虫与竹枝梢相似和黄蜂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B 螽斯体色与丝瓜藤叶相似和黄蜂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C 晰蜴的体色周围的草相似和凤蝶的鲜艳色彩

D 斑马的斑纹和蝮蛇(一种毒蛇)土灰色的体色

二、简答题

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和;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环境。

2.研究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的、和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4.生态因素包括因素和因素两大方面。

5.生物因素是指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6.阳光对植物的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阳光能影响动物的、、和等。

7.温度能够影响动物的和。

8.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和。

9.种间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等。

10.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11.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的或,从那里吸收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寄生。

1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13.本世纪60年代以来、、、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同的研究密切相关。

14.将大小两个草履虫放在同一个容器里培养,结果如图,请回答

(1)这两种草履虫生活在里,由于争夺而发生斗争,这在生物学上称为。

(2)从图中可知适者是,不适者是。

(3)适者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斗争的性质由转变为。

15.把蚜虫培养在连续光照或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大多没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这个实验说明阳光影响动物的。

16.种群是指在一定和内的,它具有、、和等特征。

17.种群密度是指内某种群的数量。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和。

18.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具有的个体数目在中所占的比例。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内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内的个体数。

1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上的配置状况,包括结构和结构。

20.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成,可减少水分的散失,茎且含有叶绿素,既能进行,又能,这是对沙漠的适应。

21.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它的特点是,能够对敌害起到的作用。

22.某些生物的或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状态,叫拟态,它是某些生物在过程中形成的。23.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中,经过长期的而逐渐形成的特征。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上的适应,并不是的,的适应,这就是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25.在蝗虫稻叶,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共有个营养级,其中次级消费者是。26.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和;消费者对于植物的、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分解成。

2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

28.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和内,在之间以及与之间,通过和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29.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

30.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群落的结构,种群的和群落的能长期处于的状态。

31.草原上的植物以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草原上目动物特别多,几乎都过着的生活。32.农田生态系统是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的作用非常突出,动植物种类,群落的结构。

33.海洋中的植物以为主,数量。海洋动物的许多种类主要集中生活在水深不超过米的水层。3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动物分布在的水层。湖泊中的植物一般分布在区和水的。。湖泊中的动物分布在水层

35.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的植物,也有的动物,还存在着很多的生物。3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37.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按照它们的来区分的,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38.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和等;生产者主要地指,消费者包括;分解者主要是指生活的微生物。

3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关系,叫做食物网。

40.在蝗虫吃稻叶,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共有个营养级,其中次级消费者是。

4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和,消费者对于植物的、等方面有重

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分解成。

4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和。

4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作用被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出来,还有一部分被摄入体内。

44.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被消耗,一部分用于、、等生命活动。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而到环境中。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会越来。由第一营养级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的能量能够流动到第三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传递率大约为。

4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的部分。

4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与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这种物质循环又叫做。

4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的,运动是的,不是的;而物质循环则可以在和之间地出现,地流动。

49.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它在无机环境中以或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50.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碳的、和等有机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进入中。

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而进行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是通过和形成统一体的。

52.生态系统发展到,它的、和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也就是说,它的和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53.生态平衡之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因为它的和总是处在过程中。生态平衡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

54.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越单纯,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就越容易被破坏。生态系统的越复杂,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的能力就越大,越容易维持。

55.使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或破坏的因素,包括和两类。人们对森林,在草原上,或者等,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植被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消费者来说,植被既是的来源,又是提供的场所。

56.工厂排放的、、等物质,农业上大量使用和,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而使遭到破坏。57.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仅能够、,还能使鸟类动物的和增加,使生态系统建立起,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58.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不合理,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因此,要保护环境,一方面要污染,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

59.森林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除了能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以外,还有、、和。

60.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好坏时,往往把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多少平方米的作为主要指标之一。

61.一个较大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的就比较优越。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占,本世纪末力争达到。

62.草原是的重要生产基地,还是一些野生动物的地,还有和防止土地的作用。

63.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等方面。为了持续地利用草原,更好地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我们必须草原资源,建立合理的,根据草场的生产力,合理

确定,防止 。

64.我国有陆栖脊椎动物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数的;我国有鱼类多种,占世界鱼类种数的左右。

65.到1993年底,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处。

66.右面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的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流经 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大鱼 和小鱼的关系是。 (4)若所有的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的数目 ,水藻的数目 ,淡水虾的数目 。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的有机物至少是千克。

(6)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顶会随着发生( )

A .水藻大量减少

B .小鱼的数目增多

C .海鸟的数目减少

D .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7)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6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 为大气,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固 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 、B 、C 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 中A 为,B 为。

(3)图中D →C 过程是通过作用实 现的,图中C →D 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图中C →B 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

分则以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的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68.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间内的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C 是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

海鸟 甲壳类 水藻 大鱼 小鱼

淡水虾 水蚤 水绵

时间 数量

(1)这个生态系统中,A 、B 、C 三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

(2)A 和B 的关系是,B 和C 的关系是。种群可能是草食性动物。

(3)如果A 生物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从而使其能力受到影响。

69.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含有 条食物链。

(2)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

(3)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

殖,生态系统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70.下图是1990年梅托斯提出的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显示(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粮食必然。(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并使人口死亡率。(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

注:①自然资源 ②粮食 ③人口 ④环境污染

猫头鹰 蛇 狐

鼠 草

狼 兔 鸟 昆虫 时间

水平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八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能否进行减数分裂 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2.牛的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3.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 A.合子形成过程中B.有丝分裂的中期 C.配子两两融合在一起的时候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4.利用马铃薯块茎上的芽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营养生殖C.分裂生殖D.孢子生殖5.孢子生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具有两种菌丝B.每个孢子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C.孢子生于菌丝的顶端D.孢子体积小,重量轻 6.高等植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B.营养生殖C.出芽生殖D.卵式生殖7.一般来说,精子和卵细胞相比,精子具有的特点是 A.体积小,有鞭毛,能游动B.体积小,无鞭毛,不游动 C.体积大,有鞭毛,能游动D.体积大,无鞭毛,不游动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B.非同源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D.相同的染色体10.下列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B.极体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精子 11.下列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B.口腔上皮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红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种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不可能的切片是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C.子房切片D.输卵管壁切片13.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14.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15.如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16.在繁殖季节、雄蛙精巢中有1000万精原细胞同时进入生长期和成熟期,那么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有 A.1000万B.2000万C.4000万D.500万 17.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有 A.46 B.23 C.92 D.184 18.10个卵原细胞和10个精原细胞,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合子数为A.10 B.5 C.40 D.20 19.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为A.1∶1∶2∶4 B.1∶1∶1∶2 C.1∶1∶4∶4 D.1∶1∶1∶1 20.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6条,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32 B.16 C.8 D.4 21.某物种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有染色体32条,则该物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8 B.16 C.32 D.64 22.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高二生物上册基础训练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 .植物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完整的 C.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受激素调节 D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具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结构完整,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B.只具有膜和质,同样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C.植物体细胞所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具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的特定细胞 3.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 .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液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

③ 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育出可育的完整植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5.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前将胡萝卜用解剖刀在无菌培养皿中 切 成薄片后,选取的部位和大小最好是 A .具有木质部的部分,约为1 cm 2 B .具有韧皮部的部分,约为1 cm 2 C .具有形成层的部分,约为1 cm 2 D .具有髓的部分,约为1 cm 2 6.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 下 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 .消毒灭菌 B .适宜的温度 C .充足的光照 D .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7. 若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组织 A .叶 B.花粉 尖 8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A .产生新的细胞壁 9. 组织培养可%钢成愈伤组织,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愈伤组织是离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 B. 形戚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不需含有机分子 C. 愈伤组织可以形咸具有生根能力的胚状结构 C.根 D.茎 B .细胞膜发生融合 C .细胞质发生融合 D. 细胞核发生融合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四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四)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生物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改变2.基因重组指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3.基因突变指的是 A.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序的改变C.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的改变D.以上均正确 4.基因突变发生在 A.分裂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5.关于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的发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广泛存在,突变率很高B.广泛存在,突变率很低 C.存在稀少,突变率很高D.存在稀少,突变率很低 6.基因突变是基因的 A.结构发生变化B.载体发生变化 C.组合发生变化D.功能发生变化 7.新基因的产生来源于 A.基因自由组合B.等位基因分离C.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互相交换8.搭乘宇航飞船的番茄种子产生了广泛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诱发突变D.自然突变9.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来说 A.大多有害B.大多有利C.无害无利D.有利无害10.一般来说,能引起遗传变异的突变发生在 A.生殖细胞中B.神经细胞中C.体细胞中D.果肉细胞中11.同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其形态和大小

A.都相同B.各不相同C.多数相同D.多数不同 12.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有10对,它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A.5条B.10条C.10对D.20条 13.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则其花粉粒中共有染色体 A.7条B.14条C.21条D.42条 1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 A.3对B.6对C.21对D.7对 15.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一定是 A.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B.一个奇数 C.一个偶数D.是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 16.普通小麦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有染色体组 A.1个B.2个C.3个D.4个 17.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得到的无籽番茄一定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18.秋水仙素在育种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根B.促进生长C.抑制纺锤体生成D.抑制侧芽生长19.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 A.二倍体B.多倍体C.杂合体D.纯合体 20.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理由是 A.培育技术简单B.单倍体植株生长快 C.幼苗成活率高D.后代无性状分离 二、填充题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和。2.基因突变是指的改变,其中,突变是自然发生的叫,在人为条件下发生的叫。 3.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是,但对一个物种来说是 。 4.基因突变是的主要来源,也是的重要因素之一。5.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发生改变的结果,人们利用和的因素处理生物可得到基因突变。

高二生物上册基础训练试题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个卵泡中能形成成熟的卵子的个数是() A. 1 B. 2 C. 4 D. 8 2、排卵是指() A.卵泡从卵巢中排出 B .卵子从卵泡中排 出 C.卵子从卵巢中排出 D .卵子从输卵管中排出 3、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及每个子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8 个、7 条 B.8 个、14条 C.4 个、7条 D.4个、14条 4、初级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咬分裂完成于() A.排卵前后,在卵巢内 B. 受精前,在卵巢内 C.排卵前后,在输卵管 D. 受精时,在输卵管内 5、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于() A.排卵前,在卵巢内 B. 受精前,在输卵管内 C.排卵后,在腹腔内 D. 受精时,在输卵管内 6、透明带反应发生在() A.排卵时 B .精子与放射冠接触 时 C.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后 D .精子接触卵黄膜时 7、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 8下列关于生精细胞的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2条常染色体及二条性染色体 B.精母细胞经历两次成熟分裂 C.精子是由精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来的 D.精子细胞与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

9、精原细胞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是(

A. 精子 B .精原细胞 C .初级精母细 D .精子 细胞 10、 关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由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分裂而来 B. —次分裂后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C. 细胞体积最大 D. 染色体数目为23+X 或丫 11、 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 肌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初级精母细 胞 D.次级精母细胞 A. 有利于受精作用 B C .有利于有丝分裂 D 13、关于受精,何项错误( ) A .受精发生在输卵管 B 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14、下列关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 括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C.受精卵首先通过卵裂发育成桑椹胚 D 外两个胚层 15、精子入卵后,发生的变化是( A .精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雄原核 B .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12、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 其生物学意义是( .有利于胚胎发育 .有利于减数分裂 .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 D .精子进入卵子后,发 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 生卵黄膜封闭效应 胚胎发育过程包 .囊胚具备内、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五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五)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胃液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这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B.多样性C.选择性D.专一性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C.酶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本身不发生变化 D.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3、在10℃(X)、40℃(Y)、80℃(Z)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大小是 A.X>Y>Z B.Z>Y>X C.X>Z>Y D.Y>X>Z 4、在下列酶中,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 5、在一装有蛋清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狗的胃液和肠液,置于适宜的温度中,过一段时间,试管中的物质是 A.蛋白质B.多肽C.氨基酸D.H2O 6、下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不需要消耗A TP的是 A.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B.根细胞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C.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葡萄糖 7、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实质是 A.物质代谢B.能量代谢C.合成代谢D.自我更新 8、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能促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B.能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C.能促进植物体对矿质养料的吸收D.能促进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 9、与番茄对土壤溶液中Ca和Si的选择吸收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A.土壤溶液中Ca和Si的含量的多少B.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 C.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D.根细胞膜上Ca、Si的载体存在与否和数量的多少10、ATP的正确简式是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11、高大树木顶端叶片中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呼吸作用B.渗透作用C.蒸腾作用D.吸胀作用 12、落中中的含钾量比植株上正常叶中的含钾量低,这是因为 A.钾在植物体内形成不够稳定的化合物B.钾在植物体内呈离子状态,可以移动C.钾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D.钾元素在植物体内只能够利用一次 13、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尽量施肥B.大量灌溉C.疏松土壤D.增加光照 14、光合作用过程中,每合成1分子C6H12O6,要固定的CO2分子的数目是

高中生物练习(4)

高中生物练习(4) 1.绿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A.生长B.呼吸C.合成叶绿素D.吸收水分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 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 D.叶绿体既进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3.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下图。照光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 A.仅在甲中B.仅在甲和乙中C.仅在甲和丙中D.在甲、乙和丙中 4.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 5.有些植物在春天开花时,叶子尚未生长出来,开花时期植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A.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B.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肥料 C.花瓣的光合作用D.上一年贮存在植物体中的营养物质 6.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内膜上B.基质中C.片层膜上D.各部位上 7.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B.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9.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七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七)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第1-3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分,第31-4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体进行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时,会产生A TP A.呼吸运动B.外呼吸C.肺的通气D.内呼吸 2、三大有机物在体内相互转化的枢纽是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同化作用 3、500克黄豆生成2500克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为 A.变多B.变少C.不变D.先变少后变多 4、太阳光能最终转变成人体股四头肌肌肉收缩的机械能的主要过程是 A.光能→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A TP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B.光能→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C.光能→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体内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D.光能→A TP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5、给某动物呼吸含放射性同位素18O,则该动物体内首先出现18O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蛋白质C.水D.脂肪 6、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A.电能B.太阳光能C.化学能D.热能 7、关于新陈代谢的进行,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的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B.生物的新陈代谢偶然发生 C.生物地冬眠和夏眠时暂停新陈代谢D.生物的新陈代谢是无条件的 8、下列变化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有 ①氧分子的释放②[H]的产生③CO2的固定④产生ATP ⑤A TP中能量的释放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⑤ 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水的生成B.在光反应阶段有ATP生成 C.在光反应阶段没有酶参加D.暗反应阶段有五碳化合物生成 10、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一种成分,如将植物的幼苗移到缺镁的环境中培养并继续生长,将会看到

(完整版)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求能概述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能利用实验结果建 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数学模型。 3.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发展要求 1.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基础训练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12.5—20 分钟便可繁殖一代。假如在 现有温度、 湿度等环境条件下, 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裂 3 次,则 一 昼 夜 后 , 由 一 个 细 菌 分 裂 产 生 的 后 代 数 量 是 ( ) A. 23×24 B . × ×. 3 × D . × 24 3 2 4 2C 2 24 3 2 (二)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2.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 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 年的 增 长率 λ =1.3 保 持 不变 , 则第 三年该 种 群数量 为 ( ) A. 1.3 N 0 B . 0 . 0 D . 5.29 N 0 1.69 N C 2.3 N

3.下列各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J”型增长的是 () A.当只有食物条件受到限制时 B.当只有捕猎者不存在时 C.当环境一开始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 4.近年来,由于太湖富营养化趋于严重,常常发生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式生长,使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日益受到威胁。蓝藻在这段时期内的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直线型增长 D.无规律增长(三)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5.当食草动物从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一段时间内,该草场上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植物量增加 B.植物量减少 C.植物量始终保持稳定不变 D.植物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6.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一个固定大小 的铁丝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 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的变化,应近似于右图中的 ()A.曲线AB.曲线 B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人教版)1-5章综合练习(1)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人教版)1-5章综合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 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mol/LNaOH和0.1mol/L 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 C.本实验缺乏对照组 D.血浆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发生很大变化 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4.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 B. 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 C. 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 D.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 是胰岛 5.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6. 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试卷}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16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在距海面200米以下的海域里,植物难以生存,原因是 A.海水压力太大 B.温度太低C.阳光不能到达D.氧气不足 2.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因为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 B.因为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因为种植过密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因为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3.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土壤 4.大多数动物生活的温度范围是 A.10-15°C B.20-30°C C.-5-45°C D.-2-50°C 5.南方的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主要是由于 A.阳光太强B.温度不适宜C.雨水稀水D.土壤质地不好 6.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的增多,会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竞争D.共生 7.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有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间互助 B.种间斗争C.种内互助D.种内斗争 8.聚集成群的麝牛,如果遇到狼群,雄牛就围成一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 A.种间互助B.种内互助C.共生D.竞争 9.在地衣中,真菌与藻类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互助B.竞争C.共生D.捕食 10.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构成是

高二生物练习册第三册及答案

高二生物练习册第三册及答案 1、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 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164 B.664 C.1564 D.2064 2、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 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3、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 重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 D.④⑤ 4、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 例为 A.14 B.18 C.116 D.0 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 雌花;基因型为aaB 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和aabb植株的顶端 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所用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类型正常株雄株雌株 数目 998 1 001 1 999 A.aaBb×Aabb或AaBb×aabb B.AaBb×Aabb或AaBb×aabb C.aaBb×AaBb或AaBb×Aabb D.aaBb×aabb或Aabb×aabb 6、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A B C D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 ..的是()

生物练习册答案

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1.有生命、无生命、生物; 2.细胞、细胞; 3.物质、能量、废物; 4.遗传、差异; 5.刺激、反应、向光、光; 6.适应、影响; 7.C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C 8.B 15.C 16.A 17..D 10.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物都能影响环境、依赖环境 11.(1)生殖(2)生长发育(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形态、结构、功能、影响 3.数量、种类 4.光、冬眠、非生物因素 5.光 6.B 7.B 8.B 9.D 10.D 11.B 12.A 13.C 14.D 15.C 16.C 17.A 18.B 19.D 20.B 21.C 22.C 23.B 24.C 25.C 26.C 27.B 28.① B ② A ③ C 2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第3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2.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癌症、艾滋 病生物学 3.B 4.C 5.D 6 A 7 D 8 C 9 C 10 D 3 D 4 D 6B 7A 15D 16 A 17 B 18D 19 食物的来源--------------地球上的动、植物 衣服的原料--------------棉、麻、毛皮 汽油、柴油来源--------远古的生物 住房的材料--------------木材 预防疾病的疫苗--------微生物 20 (1)×(2)√(3)×(4)×(5)√(6) ×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1.调节光线的强弱 2.50、1600 3D 4B 5D 6B 7D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C 15C 16D 17B 18①---C ②----E ③-----A ④-----D ⑤-----B 19.(1)4、反光镜、(2)12 (3)低倍(4)50倍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四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四)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2、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 TP、脂肪D.糖类、ATP、蛋白质 3、一分子AD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A.1、2、2 B.1、2、1 C.2、1、2 D.2、1、1 4、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变的简式中,正确的是 酶酶 A.ATP===ADP+Pi+能量B.ATP===ADP+Pi 酶 C.ATP===ADP+能量D.ATP===ADP+Pi+能量 5、对人体细胞内关于A 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 B.ATP中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水解和重新形成的高能磷酸键 C.细胞内贮有大量的ATP,以备生理活动需要 D.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6、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特异性 7、生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包括 A.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B.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 C.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D.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 8、动物将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 A.消化作用B.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D.呼吸作用 9、生物体异化作用的本质是 A.物质分解的过程B.使体温恒定的过程 C.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D.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10、根主要靠吸胀吸水的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11、从整个细胞来看,具有生命活力的原生质层指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膜⑤液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2、与根尖生长点细胞吸水无关的物质是 A.纤维素B.淀粉C.脂肪D.蛋白质 13、下列细胞依靠渗透吸水的是 A.根生长点细胞B、茎形成层细胞C.失水的叶肉细胞D.干燥种子细胞14、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植物的生长D.果实的形成1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训练题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训练题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必修二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 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A、B、C都不对 3.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 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5.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得到F 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 6.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 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9.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49-62小题为多选题) 1.植物激素的产生是植物体的 A.专门器官B.胚芽鞘尖端C.一定部位D.分生组织 2.植物体内能合成生长素的组织是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C.输导组织D.分生组织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2N B.N C.4N D.1/2N 4.植物能显示向光性,是因为 A.单侧光使向光面的胚芽含生长素多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单侧光抑制了脱落酸的产生D.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 5.植物生长素能促进生长的原因是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光合作用 C.促进细胞伸长D.促进营养吸收 6.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来自 A.发育的子房壁B.发育的种子C.发育的柱头D.发育的顶芽 7.向日葵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A.向光侧生长素多B.向光侧细胞分裂快 C.背光侧细胞分裂快、多D.生长素向光侧分布少、背光侧分布多 8.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是由于 A.顶芽光合作用强B.顶芽生长素含量高 C.顶芽生长素含量低,侧芽生长素含量高D.侧芽生长素含量低 9.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方式是属于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A.促进生长B.促进果实发育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促进细胞分裂 11.剪去行道树主干的顶端,能更好地遮荫,其依据的原理 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顶端优势D.光合作用 12.扦插带芽的枝条易生根成活,因为 A.芽发育成茎叶B.芽进行光合作用C.芽产生生长素D.芽进行呼吸作用13.有凹面的西瓜切开后,可见凹面的种子发育不良,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发育不良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少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训练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高中生物必修二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 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 D.A、B、C都不对 3.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5.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 l,则F1的自 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 6.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 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 A.1/9 B.1/16 C.4/81 D.1/8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六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六)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蛋白质经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CO2、H2O和尿素D.以上所列均是消化后的终产物 2、在消化道中,不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3、下列哪项不是肝脏的功能 A.把氨转化成尿素B.分泌脂肪酸 C.通过氨基转换形成新的氨基酸D.在安静状态下,是人体的重要产热部位之一4、吃一口馒头在口里细嚼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在消化酶作用下产生了 A.麦芽糖B.葡萄糖C.乳糖D.糖元 5、肥肉在人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A.CO2H2O B.CO2,H20,尿素 C.乳酸D.脂肪 6、下列物质只在一个器官内,且只被来自一种消化腺的某种消化酶所消化的是 A.多肽B.蛋白质C.麦芽糖D.脂肪 7、用胰蛋白酶处理蛋白质能得到的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B.氨基和羧基C.多肽D.H、O、N等元素8、被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彻底消化后的产物是 A.CO2、水B.CO2、水、尿素C.CO2、水、氨D.氨基酸 9、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是 ①胆汁②胃液③胰液④肠液⑤唾液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10、用肠液、胰液处理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得到一连续的极细长的纤丝,此纤丝可能是 A.多肽链B.染色质丝C.染色单体D.DNA分子 1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经人体的上消化道的消化为食糜后,如从幽门处将它引流出体外,其中可被发现的物质有 ①淀粉②麦芽糖③葡萄糖④脂肪⑤甘油⑥脂肪酸⑦蛋白质⑧多肽⑨氨基酸A.③⑤⑥⑧⑨B.①②④⑦⑧C.②③④⑧⑨D.①③⑤⑥⑨ 12、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胃能够吸收的物质是 A.无机盐B.葡萄糖C.维生素D.氨基酸 13、下列哪种小肠结构不参与小肠的吸收 A.小肠壁的绒毛B.绒毛之间的肠腺 C.绒毛上皮细胞上的微绒毛D.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二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二)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蛋白质B.磷脂C.核酸D.脂肪 2、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的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的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因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蓝藻和酵母菌B.蓝藻和硝化细菌C.绿藻和根瘤菌D.水绵和紫菜 4.病毒和细菌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细胞壁B.有无遗传物质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有无细胞结构 5、下列疾病的病原体中,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是 A.肺结核B.沙眼C.流行性感冒D.疟疾 6.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线粒体D.核酸 7、洋葱细胞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器C.有无染色体D.有无核膜 8.下列生物中,没有叶绿体,但具细胞壁的是 A.噬菌体B.草履虫C.衣藻D.大肠杆菌 9.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B.有无细胞壁C.有无核膜D.有无核糖体10.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细胞膜具有保护性 11.从细胞膜的特性来看,下列哪一组物质不能正常通过细胞膜 A.水和尿素B.氨基酸和葡萄糖C.性激素和维生素D D.胰岛素和胰蛋白酶12.血浆中K+浓度比红细胞中K+的浓度低30倍,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高二生物练习册答案

高二生物练习册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练习册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练习的选编和设计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高二生物教学也不例外,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练习册,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生物练习册一、选择题1、5Br... 练习的选编和设计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高二生物教学也不例外,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练习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练习册 一、选择题 1、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2中列出的(1)、(2)、(3)、(4)如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 A.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3、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5、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6、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