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系统设计文档

容灾系统设计文档
容灾系统设计文档

容灾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为了进一步保证icms系统正常运行,同时支持系统级别冗余替换,在平行域的基础上设计此系统容灾机制。

二.设计背景

本机制基于具有平行域环境的ICMS系统设计,平行域功能与实现具体参照<<平行域系统设计>>

三.基本流程

平行域中存在icmsA,icmsB,其中icmsD为系统A与系统B的容灾系统,正常状态下icmsD系统具有自己的系统icms标识,其他系统仅将无法正常送达的平行域信息转发至替代的容灾系统。

容灾系统虽属于平行域下的成员,但其内部更新的数据并不同步到其他分控,仅接受其他分控的数据更新,以下流程为icmsD接替icmsA的手动流程.

1.系统切换流程

1.Manager登录平行域中的D,根据数据库冗余映射关系通知系统D接替已经冗余的系统

A,此时icmsD系统系统D获取切换命令后,首先根据表ExRelationID的数据验证是否支持此系统的冗余替换,如果支持此映射关系则在表ICMSInfo中添加替换系统的信息。

2.根据录像计划表内容自动划分冗余系统D中的存储条带信息,仅分配具有计划任务的设

备,其余设备不会参与存储条带的自动分配.

3.本地系统完成系统切换后,需要通知平行域内所有管理服务器此次接替动作,其他管理

服务器建立映射关系,将之后发送至系统D的所有信令转发给A。

4.此时icms D具有完成icms A系统的所有功能信息,管理服务器通知所有服务器重新启动,

媒体服务器成功登录后检测到录像任务开始调度录像任务.

5.取消冗余系统替代时,由Manager发送请求至icmsD,恢复系统与平行域系统icms标识,

恢复存储条带配置信息等

2.平行域流程

1.同一个平行域内的系统完成互联动作后,需要首先请求对方的系统信息,包括数据版本,

当前使用的ICMSSign等。并根据获取的系统信息修正加载的系统配置或进行数据同步。

2.当容灾系统发生系统切换动作时,因本地的ICMSSign发生了修改,需要通知平行域的所

有成员更新系统信息。

3.如果被接替的系统与容灾系统同时存在时,容灾系统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可以优先获取

相同ICMSSign的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

原始平行域内系统信息链表排列

容灾系统C接替系统A后

新容灾系统D接入平行域后

四.数据库设计

1.本地系统标识相关表

字段名类型说明

ICMSInfoID Int(PK)本级ICMS信息表ID

ICMSSign Nvarchar(100)ICMS标识符(必须唯一,与GUID一样)

ICMSName Nvarchar(50)ICMS名称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ExtendedInfo为0标识此列ICMSSign是本地系统标识,为1代表临时系统标识

2.平行域系统标识相关表

字段名类型说明PublicDomainInfoID Int(PK)共享域信息表ID

DomainName Nvarchar(500)共享域域名

DomainCode Nvarchar(500)共享域编号(不同的域,编号不一样)CreateTime Datetime()创建时间

ICMSSignUser Nvarchar(100)用户信息所在ICMS标识符(用于确定创建

人所在的ICMS系统)

ICMSUserInfoID Int ICMS系统用户信息表ID号(创建人)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2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用于存放创建的各个共享域的相关信息。

字段名类型说明PublicDomainDistID Int(PK)共享域分配信息表ID PublicDomainInfoID Int(FK)共享域信息表ID

MemberName Nvarchar(100)成员名称

ICMSSign Nvarchar(100)ICMS标识符(用于确定MC所在的ICMS系

统)

MCIP Nvarchar(20)MC地址

MCPort Int MC端口号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用于存放服务器(主要是指MC)在共享域中的存放位置信息。

字段名类型说明PublicDomainUserID Int(PK)共享域用户管理表ID PublicDomainInfoID Int(FK)共享域信息表ID

ICMSSignUser Nvarchar(100)用户信息所在ICMS标识符(用于确定创建

人所在的ICMS系统)

ICMSUserInfoID Int ICMS系统用户信息表ID号(创建人)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用于存放管理共享域的用户ID信息。

3.系统冗余标识

字段名类型说明ServerManagerID Int(PK)服务器管理表ID号

ICMSSign Nvarchar(100)ICMS标识符(用于确定它所在的ICMS系统)

ICMSServerManagerID Int ICMS级的服务器ID(用于确定它所在的ICMS

系统的服务器ID号)

Sname Nvarchar(50)服务器名称

ServerType Int服务器类型代码(见:附件)

SIP Nvarchar(20)服务器IP

Sport Int服务器端口

OnLine Bit在线离线状态(0:离线;1:在线)OrganizeListID Int(FK)组织结构列表ID号(它们是1:1的关系)PSSign Int主从服务器标志(0:主1:从2:冗余)StorageTruss Int存储构架类型代码(见:附件)

MSCSID Int(FK)集群信息表ID(只限于iSwitch服务器)ChannelCount Int支持的通道数量(只限于存储服务器使用)ExtendedInfo Varchar(2000)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Int扩展字段1

ExtendedInfo2Nvarchar(2000)扩展字段2

ExtendedInfo3Int扩展字段3

注:服务器是针对不同级的ICMS系统的。

服务器PSSign标识支持|符号,但主与从添加时不可同时勾选

服务器类型为“0x100E媒体存储服务器”时,ExendedInfo字段存储服务器的用户名密码XML信息。

4.存储条带自动分配相关表

字段名类型说明DiskStorageInfoID Int(PK)存储磁盘基本信息表ID

DSName Nvarchar(50)存储磁盘名称

ChannelCount Int支持的通道数量

DiskType Int存储磁盘类型(0:主磁盘;1:备用磁盘)MSCSID Int(FK)逻辑磁盘属于哪个集群

VideoTactic Text录像写入策略(为XML字符串)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字段名类型说明DiskIPSANInfoID Int(PK)存储磁盘与IPAN对应关系表ID DiskStorageInfoID Int(FK)存储磁盘基本信息表ID

IPSANInfoID Int(FK)IPSAN信息表ID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用于保存存储磁盘与IPAN对应关系,通过它可以双向查找互相的关系。

字段名类型说明ResourceDistributeID Int(PK)存储资源分配信息表ID DiskStorageInfoID Int(FK)存储磁盘基本信息表ID

SubEquipmentID Int(FK)子设备表ID号

LimitValue Int阀值大小(单位:天)

Overlay Bool是否覆盖(0:否;1:是)ServerManagerID Int(FK)关联的存储服务器ID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2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3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4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字段名类型说明

IPSANInfoID Int(PK)IPSAN信息表ID

IP Nvarchar(50)IPSAN的IP地址

Port Int IPSAN端口号

TargetName Nvarchar(3000)盘柜字符标识

Directory Nvarchar(3000)盘柜映射的目录或磁盘。如:D:\或D:\DiskA MSCSID Int(FK)IPSAN属于哪个集群

LastOperDateTime DateTime最后操作的时间记录

StorageType Int存储单元类型,默认值为0。(0:IPSAN1:NAS) Lun Int存储单元编号

ExtendedInfo Nvarchar(2000)备用字段

ExtendedInfo1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2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3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4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由需求知:IPSAN大概4-500台,盘柜大概是2000-3000个,最多一个盘柜映射成400个。

5.录像任务同步相关表

字段名类型说明

CPlanDetailID Int(PK)循环天计划细节表ID号SubEquipmentID Int(FK)子设备ID索引ICMSSubEquipmentID Int子设备ID

ICMSSign Nvarchar(100)子设备ICMSSign标识

PlanType Int计划类型代码(见:附件)

StartDate Datetime()第一次计划开始日期

StartTime Datetime()计划起始时间(如:12:13:00)EndTime Datetime()计划结束时间(如:15:13:00)Circularlens Int步长(一般是:7天)

PlanParameter Nvarchar(3000)计划参数设置(如:码流等)

StartFlag Bit是否启用(0:否;1:是)VideoEncoder Nvarchar(2000)视频编码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2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3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包括录像与布防计划。

字段名类型说明NCPlanDetailID Int(PK)非循环天计划细节表ID号SubEquipmentID Int(FK)子设备ID索引ICMSSubEquipmentID Int子设备ID

ICMSSign Nvarchar(100)子设备ICMSSign标识PlanType Int计划类型代码(见:附件)TimeType Int计划时间通配符说明

0:指定年月日;

1:按日的;

2:按月的;

StartTime Datatimer()计划起始时间

EndTime Datatimer()计划结束时间PlanParameter Nvarchar(3000)计划参数设置(如:码流等)VideoEncoder Nvarchar(2000)视频编码

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2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3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注:此表包括录像与布防计划。时间值可以用通配符。

6.容灾系统映射关系表

字段名类型说明ExRelationID Int(PK)容灾映射关系索引SysName Nvarchar(80)系统名称

SysICMSSign Nvarchar(100)系统唯一标识

State Int当前状态1:正常0:已接替ExtendedInfo Int扩展字段

ExtendedInfo1Nvarchar(2000)扩展字段

五.信令参考

//请求系统切换信令

#define ICMS_IMANAGER_TO_IMC_SYSSWITCH_REQ0x3201

123

昌里\\戎机的系统名称

DFAER23423DXF\\戎机的系统ICMSSign

127.0.0.1

#define ICMS_IMANAGER_TO_IMC_SYSSWITCH_ACK0x3202

123

1

交接成功

//取消系统切换信令

#define ICMS_IMANAGER_TO_IMC_CANCEL_SYSSWITCH_REQ0x3203

123

#define ICMS_IMANAGER_TO_IMC_CANCEL_SYSSWITCH_REQ0x3204

123

1

取消成功

昌里

DFAER23423DXF

//系统重启

#define ICMS_TYPE_CTRLTYPE_ISWITCH_REBOOT_REQ0x0dd2

123

容灾切换

<文档由小强收集,如果喜欢电

影可以关注pplive网络电视官方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976328.html,/

#define ICMS_TYPE_CTRLTYPE_ISWITCH_REBOOT_ACK0x0dd3

123

1

//平行域系统信息请求

#define ICMS_IMC_TO_IMC_SYSTEMINFO_REQ0x3205

#define ICMS_IMC_TO_IMC_SYSTEMINFO_REQ0x3206

1.1//当前数据版本号,暂不用

DF2342F3//当前系统使用的ICMSSign

//平行域系统信息变更通知

#define ICMS_IMC_TO_IMC_SYSTEMINFO_NOTIFY0x3207

//本地ICMSSign

//临时系统使用ICMSSign

#define ICMS_IMC_TO_IMC_SYSTEMINFO_NOTIFY0x3208

六.注意事项

1服务器切换时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库模块中缓存的本地ICMSSign需要注意同时更新

2管理服务器需要根据表ExRelation数据验证请求是否具有合法映射关系外,还需要验证是否已经存在替代关系保证不存在一对多的替代关系.

3临时ICMSSign标志比本地ICMSSign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数据库接口iCMS_PGetICMSSign优先获取ExtenInfo为1的临时ICMSSign

4ServerManager表中保存的本地服务器信息在进行服务器接替时不发生修改。

5存储条带自动划分需要Manager提供对应算法

容灾项目方案设计

容灾项目方案设计

目录

容灾技术规范 作为风险防范系统,灾备系统建设本身在总体规划、方案选择和投产实施后的管理运行,以及真正面对灾难时的切换操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大集、应用大集中后,系统的运行安全成为风险控制的焦点。目前,已经有多系统开始或准备进行灾备系统的建设,灾备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减灾容灾,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各种意外和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然而,与大多数工程一样,灾备系统建设本身在总体规划、方案选择和投产实施后的管理运行,以及真正面对灾难时的切换操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可以说,风险防范系统本身也存在风险点,需要小心应对。 灾备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潜在风险大致可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投资风险,其中尤以技术选择风险最大,技术方案选择优越,可以规避一定的管理风险和投资风险。而这三者也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不同灾备级别对应的建设投资规模、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实施和管理的复杂度也不同,应考虑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原有投资并提高灾备系统建设投资的利用率。 1.1 容灾的总体规划 1.2 真正的容灾是数据被不间断的一致性访问! 在灾难备份的世界里,是有等级观念的,级别不同,灾备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达到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系统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也很巨大。所以,对用户来说,明确灾备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十分必要。 1.2.1 技术指标RPO、RTO 衡量容灾技术的两个技术指标RPO、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以数据为出发点,主要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及在发生灾难,容灾系统接替原生产系统运行时,容灾系统与原

同城灾备系统实施方案

XXXXXXX客户中心机房设备监测及同城容灾系统项目 灾备系统实施方案 2011年5月25日 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目标和范围 (3) 第3章灾备系统的规划 (4) 3.1.总体建设原则 (4) 3.2.灾备系统架构 (5) 3.3.数据复制策略 (5) 第4章灾备系统的实施 (6) 4.1.灾备DS5100的配置 (6) 4.1.1.磁盘组的划分 (6) 4.1.2.LUN的划分 (7) 4.1.3.存储HOST的配置 (8) 4.2.复制存储网络的配置 (9) 4.2.1.生产中心SAN连接 (10) 4.2.2.灾备中心SAN连接 (10) 4.2.3.Zone的划分 (10) 4.3.ERM的配置步骤 (12) 4.3.1.初始安装和配置 (12) 4.3.2.创建镜像关系对 (12) 第5章灾备数据验证 (19) 5.1.公文系统灾备数据的验证 (19) 5.2.邮件系统灾备数据的验证 (20) 5.3.财务银行系统灾备数据的验证 (21) 5.4.财务管理系统灾备数据的验证 (23) 5.5.统计报表系统灾备数据的验证 (24)

第1章项目背景 第2章目标和范围 灾备系统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灾备系统的业务和数据恢复能力上,可以将灾备系统分为数据级灾备系统和应用级灾备系统。数据级灾备系统的关注点在于数据保护,即灾难事件发生后如何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关键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应用级灾备系统是在数据级灾备系统的基础上,不仅提供数据保护功能,而且还提供灾难事件发生后的业务接管能力。 XXXXXXX根据行业内信息系统的现状和灾备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本项目的灾备建设目标为同城数据级灾备系统。 同城灾备系统与生产中心处于同一地理区域,面临同一区域性灾难风险,故同城灾备系统用于非区域性灾难事件,即:生产中心发生的设备故障,或者人为操作错误,以及生产中心所在建筑发生的水灾、火灾、电力异常等突发事件,导致生产中心重要信息系统的关键数据部分损坏或者完全丢失,致使生产中心业务系统陷于停顿。 本项目中,灾备系统建设的范围将涵盖集团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的关键数据,这些重要信息系统包括: ?财务银行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统计报表系统 ?人力资源系统 ?运销系统 ?协同办公系统

产品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XXX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版本所有:北京无限讯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本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6) 3.1程序描述 (6) 3.2功能 (6) 3.3性能 (6) 3.4输入项 (6) 3.5输出项 (6) 3.6算法 (7) 3.7流程逻辑 (7) 3.8接口 (7) 3.9存储分配 (7) 3.10注释设计 (7) 3.11限制条件 (7) 3.12测试计划 (7)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8)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9)

详细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内容合并入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系统设计文档模板

系统设计说明书(架构、概要、详细)目录结构 虽然这些文档一般来说公司都是有模板的,但我写这些文档以来基本上是每写一次就把目录结构 给改一次,应该说这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文档的理解开始加深,慢慢的越来越明白这些文档的作用 和其中需要阐述的东西,觉得这三份文档主要阐述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从系统分解为层次、层次内的模块以及相互的接口、模块分解为对象以及对象的接口、实现这些对象接口的方法。这次又整了一份,A/ ,欢迎大家指正。 XXX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编写的目的。 三.架构设计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如对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3.1. 架构分析 对场景以及问题域进行分析,构成系统的架构级设计,阐明对于系统的分层思想。 3.2. 设计思想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 实际情况而定。 3.3. 架构体系 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3.4. 模块划分 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

块依赖图。 341. 模块描述 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3.4.2. 模块接口设计 对模块接口进行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伪代码。 XXX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重点在于将模块分解为对象并阐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模块概要设计 引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的模块图,并阐述对于模块进行设计的大致思路。 3.1. 设计思想 阐明概要设计的思想,概要设计的思想通常是涉及设计模式的。 3.2. 模块A 3.2.1. 概要设计 根据该模块的职责对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分解模块为对象、描述对象的职责以及声明对象之间的接口),绘制模块的对象图、对象间的依赖图以及模块主要功能的序列图,分别加以描述并相应的描述模块异常的处理方法。 3.2.2. 模块接口实现 阐明对于架构设计中定义的模块接口的实现的设计。 XXX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重点在于对模块进行实现,将模块的对象分解为属性和方法,并阐述 如何实现)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方案 1.1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 目前比较实用的的数据备份方式可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与光盘库、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网络数据镜像、远程镜像磁盘等六种。 (1)本地备份异地保存 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一天)将系统某一时刻的数据备份到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然后及时地传递到远离运行中心的、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 (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 是指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远离生产中心的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本方式要求在生产系统与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之间建立通信线路。 — (3)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 本方式定期备份全部数据,同时生产系统实时向备份系统传送数据库日志或应用系统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 (4)远程数据库复制 生产系统相分离的备份系统上建立生产系统上重要数据库的一个镜像拷贝,通过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备份系统,使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变化保持同步。 (5)网络数据镜像 是指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重要的数据与目标文件进行监控与跟踪,并将对这些数据及目标文件的操作日志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根据操作日志对磁盘中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数据同步。 (6)远程镜像磁盘 利用高速光纤通信线路和特殊的磁盘控制技术将镜像磁盘安放到远 …

离生产系统的地方,镜像磁盘的数据与主磁盘数据以实时同步或实时异步方式保持一致。磁盘镜像可备份所有类型的数据。备份拓扑网络结构1.2(即东风东路院区中心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具有两个不同地点的中心机房房和嘉禾院区中心机房),在这基础上是可以构建一个异地容灾的数据备份系统,以确保本单位的系统正常运营及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地保护,以下设计方案仅提供参考。嘉禾院区数据中心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 本方案中,我们采用EMC的CDP保护技术来实现数据的连续保护和容灾系统。 1.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平台,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平台。 2.在嘉禾院区数据中心部署一台EMC 480统一存储系统,配置一个大容量光纤磁盘存储设备,作为整个平台的灾备存储平台。 ) 3.两地各部署两台EMC RecoverPoint/SE RPA,采用CLR技术,即CDP(持续数据保护)+CRR(持续远程复制),实现并发的本地和远程数据保护。 4.在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本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实现本地的数据保护。. 5.两地采用EMC RecoverPoint/SE CRR(持续远程复制)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保护。由于两地之间专线的带宽有限,可以采用EMC Recoverpoint/SE异步复制技术,将东风东院区数据中心EMC480上的数据定时复制到嘉禾院区数据中心。根据带宽的大小,如果后期专线带宽有所增加,RecoverPoint会自动切换同步、异步、快照时间点三种复制方式,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零丢失。 1.3本地数据数据保护(CDP)设计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 2.1 系统现状 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流,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更要求企业在对外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监察和自控工作。企业负责多地区的业务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经济总量大,因此,数据安全及其重要。 公司的基本环境: 两台IBM X255 8685-41X服务器做双机,操作系统是Win2000,数据库是 Sybase; IBM X345 8670-61X(Win2000)服务器用于存储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另外3台IBM X345 8670-61X服务器是公司的其他数据业务服务器;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是千兆网;

2.2 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根据设计,按照设备集中、集约管理、满足应用、方便扩展、安全稳定的要求,今后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按照先进计算机应用模式建立多层体系结构(N-Tier)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多层体系结构核心应用层组件包括客户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层和存储备份层。 客户层:客户层是消耗应用数据的层。通常指Web 浏览器。 但多层结构 (N-Tier)图11-1数据中心逻辑图也能支持诸如手机、掌上电脑等 其它非浏览器。 应用/WEB 服务器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由应用服务器器和Web 服务器 组成。应用服务器层提供应用的业务逻辑处理。应用逻辑服务器检索并 处理来自数据库、生产业务系统等应用的数据,然后向Web 服务器返回 格式化的结果。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Websphere、WebLogic、MQ)可实现 应用逻辑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及可伸缩性。 数据库服务器层:数据库服务器层是一个中心存储库,是业务应用系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

研发生产中心文档编号版本A1 密级商密A 项目名称Xx系统 项目来源 Xxx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编写:日期:检查: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XX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文档变更记录

序号变更(+/-)说明作者版本号日期批准1 2

目录 1. 引言 (5) 1.1 编写目的和范围 (5) 1.2 术语表 (5) 1.3 参考资料 (5) 1.4 使用的文字处理和绘图工具 (5) 2. 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7) 2.1 常量 (7) 2.2 变量 (8) 2.3 数据结构 (8) 3. 模块设计 (9) 3.1 用例图 (9) 3.2 功能设计说明 (10) 3.2.1 模块1 (10) 3.2.2 模块2 (11) 4. 接口设计 (12) 4.1 内部接口 (12) 4.2 外部接口 (12) 4.2.1 接口说明 (12) 4.2.2 调用方式 (12) 5. 数据库设计 (12) 6. 系统安全保密设计 (12) 6.1 说明 (12) 6.2 设计 (12) 6.2.1 数据传输部分 (12) 6.2.2 IP过滤分部 (13) 6.2.3 身份验证部分 (13) 7. 系统性能设计 (13) 8. 系统出错处理 (13)

1.引言 1.1背景 此文档的背景 1.2编写目的和范围 说明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本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写的目的是说明程序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描述、输入/输出、算法和流程逻辑等,为软件编程和系统维护提供基础。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和项目评审人员。 1.3术语表 定义系统或产品中涉及的重要术语,为读者在阅读文档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序号术语或缩略语说明性定义 1 PM 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 2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名称、作者、文件编号或版本等。参考资料包括: a.需求说明书、架构设计说明书等; b.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引用文件、资料、软件开发标准等。 资料名称作者文件编号、版本资料存放地点 1.5使用的文字处理和绘图工具 文字处理软件:[编写设计文档使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RedOffice ] 绘图工具:[使用的UML工具,如Rose、Jude、Visio]

容灾系统设计文档样本

容灾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为了进一步保证icms系统正常运行, 同时支持系统级别冗余替换, 在平行域的基础上设计此系统容灾机制。 二.设计背景 本机制基于具有平行域环境的ICMS系统设计, 平行域功能与实现具体参照<<平行域系统设计>> 三.基本流程 平行域中存在icmsA, icmsB, 其中icmsD为系统A与系统B的容灾系统, 正常状态下icmsD系统具有自己的系统icms标识, 其它系统仅将无法正常送达的平行域信息转发至替代的容灾系统。 容灾系统虽属于平行域下的成员, 但其内部更新的数据并不同步到其它分控, 仅接受其它分控的数据更新, 以下流程为icmsD接替icmsA的手动流程.

1.Manager登录平行域中的D, 根据数据库冗余映射关系通知系统D接替已经冗 余的系统A, 此时icmsD系统系统D获取切换命令后, 首先根据表ExRelationID的数据验证是否支持此系统的冗余替换, 如果支持此映射关系则在表ICMSInfo中添加替换系统的信息。 2.根据录像计划表内容自动划分冗余系统D中的存储条带信息, 仅分配具有计 划任务的设备, 其余设备不会参与存储条带的自动分配. 3.本地系统完成系统切换后, 需要通知平行域内所有管理服务器此次接替动作, 其它管理服务器建立映射关系, 将之后发送至系统D的所有信令转发给A。4.此时icms D具有完成icms A系统的所有功能信息, 管理服务器通知所有服 务器重新启动, 媒体服务器成功登录后检测到录像任务开始调度录像任务. 5.取消冗余系统替代时, 由Manager发送请求至icmsD, 恢复系统与平行域系 统icms标识, 恢复存储条带配置信息等

CDP容灾接管方案

XX公司容灾接管方案数据实时保护、业务容灾接管

目录 XX公司CDP容灾接管方案 (2) 一、业务现状及需求 (2) 二、方案设计原则 (2) 三、方案目标 (3) 四、项目方案 (3) 4.1、方案一 (3) 4.2、方案二 (5) 4.3、方案三 (7) 五、上讯CDP技术原理 (9) 六、上讯CDP系统架构与部署 (10) 七、上讯CDP主要技术说明 (11) 八、项目方案总结 (16)

XX公司CDP容灾接管方案 一、业务现状及需求 业务环境: 目前公司有15台服务器,系统分别为Windows、Linux操作系统,数据文件分为两类:SqlServer 数据库数据、图片数据,数据总量为4-5TB,存储总量为20TB。 项目需求: 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将15台服务器的数据实现实时的数据保护,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同时,做到数据的任意时间点恢复。 实现业务的容灾接管:将15台服务器实现1对1的数据实时复制,当业务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备用服务器快速接管业务,实现业务的容灾高可用。 二、方案设计原则 高性能原则:根据众多用户需求反馈和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最新的容灾技术来确定我们解决方案的设计,保证RPO和RTO的完美平衡 高可靠原则:利用先进的底层驱动技术将稳定性发挥到极致,强大的容灾容错技术保证系统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高安全原则:考虑到用户数据的特点,通过身份验证、保密通信、访问控制等手段完全保证数据安全性 易管理原则:简洁友好的界面,利用全鼠标操作和对象图标显示,完成全部的管理工作,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一个控制程序管理所有的备份和恢复作业等。 易扩展原则:平台化、模块化产品易于升级扩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数据容灾需求,同时又能保护客户现有投资,灵活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容灾系统的升级。 易维护原则:完善的监控和诊断机制,主动报警机制和事件通知功能,无需单独的人工干预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CRM系统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2. 系统配置设计 3.系统流程图设计 4. 代码设计 5. 数据库设计 5.1概念结构设计 5.2逻辑设计 6. 系统模块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由客户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服务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email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组成,系统功能模块及描述如下。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1、客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合同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2、库存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入库、出库信息、产品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库存信息、产品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3、服务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4、报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通过查询条件,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并将得到的结果导出Excel 表、进行打印报表等操作(其息包括: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反馈客户信息、库存信息)。 5、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客户联系人email地址信息,对企业客户之间的email文件进行管理,向客户发送。 6、用户管理 该模块主要管理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并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2. 系统配置设计 硬件平台: CPU:P4 2.8GHz; 存:2GB以上。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 7/ Windows 2003;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浏览器:IE6.0,推荐使用IE8.0; Web服务器:IIS5.0;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 3.系统流程图设计 系统流程图又叫事务流程图,是在计算机事务处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时常用的一种描述法(另一个是数据流图),它描述了计算机事务处理中从数据输入开始到获得输出为止,各个处理工序的逻辑过程。 根据需求分析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设计,系统流程图如图2:

浅谈容灾与容灾方案设计

浅谈容灾与容灾方案设计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以来,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故障和灾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保持业务的持续性是企业用户进行数据存储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灾难的出现,可能导致生产停顿、客户满意度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因此大打折扣。震惊世界的“9.11” 事件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金融、电信企业在灾难中遭受的巨大损失。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告诉我们,灾难就在我们身边,容灾系统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容灾是指为了保证关键业务和应用在经历各种灾难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正常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系统计划及建设行为,业务连续性是容灾的最终建设目标。一般来说容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IT领域所说的灾备、灾难恢复等只是容灾的一部分,主要讨论数据和信息系统保护的问题,或者说是容灾整体框架中的技术基础部分。容灾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化系统及数据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程度的不断提升。 信息系统容灾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信息系统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意外情况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容灾与数据安全性是密切相关的,数据的安全性是实现业务连续性的基础。统计结果表明,在过去5年内,全球93%的公司有过丢失重要数据而造成业务损失的经历,72% 的业务没有可靠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只有18%的最终用户的数据得到了可靠保护。 虽然已经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在如何建立容灾系统的问题上却存在种种疑惑。我国在实施容灾工程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某些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容灾系统,功能单一,而且存在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容灾数

云平台建设思路精编版

云平台 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XX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第1章

前言................................................................................................................................................2

容灾整体解决方案 第2章 2.1 2.2 2.2.1 2.2.2 2.3 2.4 容灾概述........................................................................................................................................3
概述 ...........................................................................................................................................................3 业务连续性管理简介................................................................................................................................5 《规范》简介 .........................................................................................................................................5 恢复时间目标(RTO)与恢复点目标(RPO)...................................................................................8 容灾系统建设的流程..............................................................................................................................10 容灾系统中的人员组织安排..................................................................................................................12 第3章 容灾建设中 IT 技术的选择 ........................................................................................................14
3.1.1
容灾中 IT 技术的选择..........................................................................................................................14 主流厂商解决方案简介 ..............................................................................................................23
第4章 4.1.1 4.1.2 4.1.3
EMC 容灾解决方案简介 .....................................................................................................................23 SYMMENTEC|VERITAS 整体解决方案简介.....................................................................................26 HDS 容灾解决方案简介.......................................................................................................................29 京北方公司容灾解决方案 ..........................................................................................................32
第5章 5.1.1 5.1.2
京北方公司容灾建设分阶段论............................................................................................................32 京北方公司容灾体系各阶段推荐的产品及产品优势 ........................................................................32 附件..............................................................................................................................................35
第6章
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1.文档简介 [本节主要是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目的、范围、相关术语、参考资料和本文档的摘要性介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文档,是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概要设计。] 1.1 目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将从设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视图来描述其不同方面。在本小节中,将对该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该文档针对的读者群,指导他们正确的地使用该文档。] 1.2 范围 [说明该文档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以及将影响的内容。]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与其它文档一样,该文档也需要将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术语、缩略语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一种可简明的做法,就是维护在一个项目词汇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每个文档中都重复很多内容。] 1.4参考资料 [在这一小节中,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对于每个引用的文档都应该给出标题、标识号、日期以及来源,为阅读者查找这些文档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1.5 概述 [在本小节中,主要是说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像一个文章摘要一样。同时也应该对文档的组织方式进行解释。] 2. 体系结构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软件体系结构在当前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示方式。它将列举其所必需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或实施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3.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用户目标,例如,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遗留系统等。] 4.用例视图 [本节使用用例分析技术所生成的系统用例模型,描述其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在该模型中纳入用例或场景,应该是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部分。] [另外,在本节中还应该选择一个主要的用例,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帮助系统实现。]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是反映系统本质的问题领域类模型,在逻辑视图中将列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包。而对每个子系统、包分解成为一个个类,并说明这些关键的实体类的职责、关系、操作、属性。这也是OO思想的体现,以类、类与类之间的协作、包、包与包之间的协作模型来表达系统的逻辑组织结构。] 5.1概述 [在本小节中,列出逻辑视图的顶层图,该图将反映系统由哪些包组成,每个包之间的关系与协作,以及包的层次结构。使得读者对整个软件体系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5.2影响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设计包 [在本小节中,将从逻辑视图中选择有重要意义的设计包,每个设计包有一个小节来描述,说明这些包的名称、简要的说明、该包中的主要类和相关的类图。对于包中的重要的类,还应该说明其名称、简要说明、主要职责、操作、属性等。] 6. 进程视图 [本节主要描述该软件体系结构下,系统运行态的情况。描述系统在执行时,包括哪些进程(包括线程、进程、进程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如何进行消息传递、接口如何。并且来说明如何进行组织。]

软件开发设计文档模板

软件文档编写指南 封面格式: 文档编号 版本号 文档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编写年月日 校对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开发单位 系统规约说明书(System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A.文档的范围和目的 B.概述 1.目标 2.约束 二.功能和数据描述 A.系统结构 1.结构关系图 2.结构关系图描述 三.子系统描述 A.子系统N的结构图规约说明 B.结构字典 C.结构连接图和说明 四.系统建模和模拟结构 A.用于模拟的系统模型

B.模拟结果 C.特殊性能 五.软件项目问题 A.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软件项目计划 六.附录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port for Feasibility Study)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应包括:(1)所建议开发的软件名称;(2)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单位;(3)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文。) 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1)功能;(2)性能;(3)输出;(4)输入;(5)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6)安全与保密要求;(7)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8)完成期限。) 2.目标(可包括:(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2)处理速度的提高;(3)控制精度和生产能力的提高;(4)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5)决策系统的改进;(6)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等等。) 3.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1)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2)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3)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4)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5)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6)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7)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4.可行性研究方法 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三.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2.工作负荷 3.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4.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5.设备 6.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四.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对设备的影响 (2)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设计方案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介绍 统一考核平台数据库、流程处理应用服务及总行级web服务放在一台服务器上,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上,两台服务器互为备份,全行考核平台数据集市、实例系统数据集市及实例系统考核结果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上。各实例系统设置本实例系统的查询web服务器,通过网络与本实例系统考核数据集市相连,提供本实例系统的考核数据查询及报表展现,考核平台最终用户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到查询web服务器。主要数据应用环境为DB2数据库,以下是系统的基础架构图: 以下是整套系统的功能架构图:

●当前环境 当前数据库存放在V7000系统存储中,V7000通过SVC管理,IBM SVC虚拟化方案实现存储层的双活,SVC采用stretched cluster,利用两台V7000实现vdisk mirror,加入第三个节点作为仲裁节点,每台V7000总可用容量120T,两个node距离20KM,通过DWDM设备 ●用户痛点: 1.目前全行两地三中心建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当前V7000存储环境不支持两地 三中心灾备建设 2.月末,季末,报表查询导出,绩效统计,考核业务压力大,主要瓶颈在于存储的I/O 压力。 3.客户希望提高分行考核系统的处理速度,应对日益增长的员工数和分支行数量带来 的数据增长的压力。 4.两地三中心的容灾建设,需要定时切换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目前的SVC双活环境无 法实现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保护。

●解决方案: ?基础架构选型 a.SVC使用已有的SVC-DH8, 相对于以往的SVC版本,它在多项硬件功能上做了改 进,在实时压缩等功能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b.与EMC XtreamIO闪存系列存储相比,IBM flashsystem可以在更小的机架空间提 供四倍于EMC XtremIO闪存产品的容量,并提供更高的IOPS。因此选用 Flashsystem FS 900,IOPS为1.1M, 相比于flashsystem 840, 900提供了更高的带 宽(读10GB/sec, 写4.5GB/sec)和更大的总可用容量,同时IBM与镁光合作,采 用改进的MLC Nand, 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考虑到当前交换机不支持16G port, Flashsystem 900采用16个8G port,2.9T的flash module, 总可用容量26T左右, 占用2U空间,在空间上不用再添加新的物理机柜。 c.本地SVC VDM双活采用已有的DWDM设备,两条运营商裸光纤链路实现线路 冗余,异地复制增加思科FCIP设备,数据压缩比最高可以达到1:6, 以减少链路 带宽占用,同时租用两家运营商IP专网,联通和电信,均为155*2M。 d.交换机支持8G port, 在该方案中不存在ISL情景。 e.需要新采购一套同等配置的V7000存储作为第三中心异地存储。 ?技术选型 a.本地复制仍然采用SVC提供的virtual disk mirror双活技术, b.为了解决当前存储的性能瓶颈,为SVC添加flash system 900的存储层,采用SVC 的easy tier,该功能在SVC上默认打开,不会额外增加采购成本。 c.远程复制采用V7000的Global mirror, RPO 30秒。 d.由于可以利用SVC和V7000的快照和复制技术,暂时不必采购V9000, 以后可 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横向扩展。 如上图,方案设计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