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练习卷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练习卷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练习卷

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C

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

C

3.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B

4.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国农业生产状况,对该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

B.体现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C.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D.得益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B

5.下面是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A.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B.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D.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D

6.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D

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消极的东西”主要含义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C.支持工业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A

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所致

B.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所致

C.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致

D.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所致

A

9.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B

10.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

B

11.《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D

12.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1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14.“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

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

A

15.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该法令是()

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障法》

D

16.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外贸易输出快速增长,基本呈现出顺差的态势,但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如下情况,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A.发起蓝鹰行动B.举办公共工程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实行美元贬值

D

17.观察下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77年部分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

A

B.开始走向计划经济之路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美国对国民经济干预的力度最小

C

18.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据此判断,艾哈德()

A.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B.重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C.赞成建立政府主导型经济

D.认为政府的干预应该大于市场调节

B

19.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B

20.1953年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农业产量的增长,畜牧业的发展,土豆、蔬菜、长纤维亚麻、饲料谷物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为此而进行的改革不包括()

A.实行粮食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B.鼓励垦荒和大面积种植玉米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

D

21.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A

22.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大大增强了苏联军事实力

C

23.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

C

2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A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D

25.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

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

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古今中外,各种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失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1 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

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的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材料二2019年11月,意大利政府通过了800亿欧元的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其中166亿欧元用于基础建设,24亿欧元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同月,英国通过200亿英镑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计划,将增值税税率下调2.5个百分点,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另外设法使银行向消费者发放贷款。……

——以上材料皆选自《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当前意、英等国应对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国家干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

(3)面对危机,应积极应对,要因时而变,因势而进。

27.(12分)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160】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4分)

[答案](1)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

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3)错误:放弃社会主义思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的国家主权。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913年沙俄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图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

材料二

图三1913年沙俄工农业产值比例图图四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比例图

材料三

图五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以1913年产值为1)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到1937年苏联经济发生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具有的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及其对后来经济发展的影响。(9分)

[答案](1)苏联工业产值在全世界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由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特点:工业发展快,农业发展慢;在工业领域内部生产资料的生产高于消费品的生产。

原因:在帝国主义敌视的国际环境中,出于安全考虑,首先发展工业;苏联经济落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积累资本,只能集中国内财富,集中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影响:由于集中发展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制约了后来苏联工业的发展速度;由于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调控经济,导致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05812161】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6分)

[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南开2020年秋季考试《管理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99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管理经济学》 企业的定价方法与实践 摘要:实物期权方法是当今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投资决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微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及时便利、网络数据传导准确安全、企业成本低廉的环境下发展迅速,已俨然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了解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概述,分析基于实物期权的小微企业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对实物期权法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阐述并论证。 关键词:小微企业;实物期权;定价 引言 小微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帮助和引导。在此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认识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文中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实物期权定价评估使小微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国家的整体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 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一般认为有两种:其一,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二,可以定义为“小型微利企业”。 小微企业的产量较少,由于资金比较节省,管理的周期低,收益效率比较快。企业的模式小,管理决策的权力极度集中,但凡是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自主管理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合二为一,既可以节约所有人的观察资本,又对公司加快速度决定策略有帮助。 小微企业对市场改变的适应能力强、制度灵敏,能充分发扬“小却专,小而活”的特点。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结构小,在自身的财力方面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種商品中,无法和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竞争。所以,更多的情况是将小微企业有限的财力和资本投入到大型企业所忽略的狭缝市场中,通过对这些狭缝市场的占领,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和商品质量,进一步获得企业竞争力。 小微企业抵挡管理危险的能力低下,本钱单薄,聚资能力差。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采用了向银行借贷的方式,可是银行在借贷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企业的实力,所以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到大型公司,很多小型企业就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让自己得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被拒绝率可以说是高达一半以上。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十二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十二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学业水平过关(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I 1.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自由放任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为了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 2. (2018 ?肇庆学考模拟)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 ) 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C. 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 D.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解析:据材料可知是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答案:C 3.1921 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 A. 实行余粮征集制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推行全盘集体化 D.征收粮食税 解析:1921 年新经济政策决定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答案:D 4. (2018 ?清远学考模拟)“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 多种所有制并存 C. 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 配”“计划就是法令” 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 D 5.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 。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管理经济学模拟试卷Aword精品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A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3分X 10= 30分) 1、B 2、A 3、B 4、C 5、D 6、D 7、A 8、C 9、A 10、D 1、某年投资于厂商X的平均资本为20000美元,同年厂商X形成的税后收入为3200美元。如果此厂商的资本成本为12%,那么经济利润是多少?B (A)0美元(E)800美元(C)1200美元(D)3200美元 2、一家沙发制造商能以2500美元生产10个沙发,以2760美元生产12个沙发。12 个沙发中每个沙发的平均成本与第12 个沙发的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多少?A (A)100美元(E)130美元(C)230美元(D)260美元 3、一种产品价格的大幅度降价,导致另一种产品销售量的减少,这两种产品属于:B (A)低档品(E)替代品(C)互补品(D)正常品 4、大米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6,如果价格上升6%,那么需求量的变化将是:C (A)-1.0%(E)+3.6%(C)-3.6%(D)10% 5、可按下面哪种条件来划分顾客,作为实行差别定价的适当基础:D (A)年龄(E)居住地点(C)购买时间(D)以上都可以 6、在()市场结构中,降低成本是企业最主要的竞争策略。D (A)垄断(E)寡头垄断(C)垄断竞争(D)完全竞争 7、如果一家厂商成功地采取了一种产品差异化战略,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应该有何变化?A (A)减小(E)增大(C)变成单位弹性(D)不受影响 8、如果两个投资方案的相对风险相同,为了比较他们的收益大小,可用 ( C )来进行判断: (A)方差(E)标准差(C)期望值(D)变异系数

1452609701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B卷

试卷代码:座位号□□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学号: 2009年06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均衡也发生了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是否改善。 2.在做管理决策时(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 3.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改变,从而引起需求的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4.短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是( )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5.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 A.400件 B.500件 C.600件 D.800件 6.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A.几家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B.几家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C.许多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D.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企业将停产。 () A 价格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B 价格等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C 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D 价格曲线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8. 企业定价的一般策略中,不以下述哪种作为基础?() A 质量 B 竞争 C 成本 D 需求 9.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食盐 10.等产量曲线()。 A.说明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 C.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1.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 A.制定一个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管理经济学试题

管理经济学试题(考查) 时间:2013.06.04 1. 试分析垄断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 举例说明几种特殊情况下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 3. 对比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机构的不同点。 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两者属不同层面上的概念。 一、关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用多种投入生产一种产品时,当只有一种投入是可变的,随着这种可变投入的增加,产量的增加也会越来越多,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这种增加的产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使总产量绝对地减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就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争论关键是技术因素在产量变化中的作用。但技术进步因素对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是与考察的时期长短有关的。 在短期内假设技术水平不变可能是现实的。这样,在短期内边际收益递减应该被当作一个客观的规律来看待。说它是客观的规律,主要是因为这一规律是由生产的技术特征决定的。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递增是暂时的,而递减则是必然的。边际产量递增是生产要素潜力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递减,则是

生产要素潜力耗尽,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所致。 由此可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1、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发生变化,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2、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3、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二、关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规律 所谓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 (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对于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 引起规模收益递增主要因为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1)工人可以专业化。在小企业中,一个工人可能要做好几种作业;在大企业中工人多,就可以分工分得更细,实行专业化。这样就有利于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小企业因为产量少,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大企业实行大量生产,有利于采用专用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3)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要低。 (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 (5)其他因素。如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可以节省购、销费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在其它投入品保持不变的情况的,随着一种投入品的增加,产出增量逐渐下降的情形。而规模收益递增是指,若所有的投入都按相同的百分比增加,而产出增加的百分比要大于投入增加的百分比,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收益递增。 可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本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概念。因此不矛盾。 5. 某企业在现有生产规模下,可以从事三种产品的生产,A、B和C,各个产品的单位产量的原材料消耗量、单位成本、销售价格和利润等数据如下表。假设可供投入的原材料共计60000单位,试计算应如何分配原材料,才能使总贡献最大化?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017年(江苏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2. 2017年(全国Ⅲ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3. 2015年(新课标I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4. 2010年(江苏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5. 2010年(上海秋季卷)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6. 2010年(上海秋季卷)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7. 2014年(全国大纲卷)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B、大白菜 C、点心 D、大米 10、若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方的总收益:( C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不一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10-27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第27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01 02 04 自主复习? 对接高考? 专家史论?代恒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 制度;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03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自主学习 [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至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 经济理论 ,普遍奉行的政策,美欧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凯恩斯主义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经济计划,国家干预经济。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计划就是实行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提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但 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于对经 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 ×3.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A .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 .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4.图表史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 答:1973年前数据高于1973年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从高速增长出现“黄金时期”到增 长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国别1950~1973年1973~1978年日本14.1 1.1西德7.60.9法国 6.1 1.3美国 4.3 2.5 [问](1)以1973年为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状况?答: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2)针对这种状况的各国如何调整的? 5.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 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问]结合战后英国经济政策,撒切尔执政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变为国家有限干预。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I(v+m)=IIc。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要保持一致的比例关系,达到供求平衡,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2、第一部类产品的实现和两大部类补偿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要保持平衡,即;I(c+v+m)=Ic+IIc。社会生产要按照原有规模不断地进行,第一部类生产的产品就必须能够补偿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D.P=AC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A卷) 1 3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C)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5 6 7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B)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C) 10 益: 11 C、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都在减少 D、总效用减少,边际效用增加 12、假设只有两种商品可供消费,如果你的预算一定,你怎样选择两种商品的数量来使得你的效用最大?(B) A、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B 、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价格相等 C 、全部消费价格低的商品 D 、全部消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 13、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C ) A 、总产量会一直增加 141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前世界上基本经济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 种是计划经济(制度) 2、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提高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3、经济学家根据与厂商数量的程度,把现实中的市场分为、、寡头市场和四种类型。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学案

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真题速递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

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3.(2018·江苏高考·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D项错误。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 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答案】C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过关检测(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汕头模拟)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析:选D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不再考虑意识形态的差异,这说明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2.(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A.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推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产品价格等进行了规划,根据图表,拖拉机、收割机、摘收机均属于此类,故B项正确。 3.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利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利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解析:选A最高法院对联邦政府通过的法律先否定后肯定,反映出随着罗斯福新政的不断深入,美国政治经济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

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P47 8.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如下: 需求:Q D =200-2P 供给:Q S =40-2P (1)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是多少? 解:均衡时条件为Q D =Q S , 200-2P=40+2P , P=40,Q=120 故该产品的均衡价格是40,均衡销售量为120。 (2)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是30元,此时会产生多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 解: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30元,则: Q D =200-20×30=140 Q S =40+2×30=100 Q D –Q S =140-100=40 故产生过度需求数量为40。 P75 1.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弹性为1.2,收入弹性为3 (1)如汽车价格下降3%,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p=△Q/Q/3%=1.2,△Q/Q=3.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3.6% (2)如居民收入提高2%,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2=△Q/Q/2%=3,△Q/Q=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6%。 P141 9. 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 0.5+K 20.5,其中劳动力(L )的价格为50元,资本(K )的价格为80元。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400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 和K 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解:∵M P L =Q L = 10L 0.5K 0.5L = 10K 0.5L P L =50 M P K =Q K = 10L 0.5K 0.5K = 10L 0.5 K 0.5 P K =80 ∵成本量最低的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即 10K 0.5L 0.5 50 = 10L 0.5 K 0.5 80 得出8K=5L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笫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A卷) 考试形式:开(J)、闭()卷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和対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氏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1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屮,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捉高汽汕的价格 D、捉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A、实行农产胡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2020版《步步高》高考历史第27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历史

第27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海南海口模拟)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 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这一法案() 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 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 解析这一法案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D 项错误。 答案 A 2.(2017·安徽江南十校模拟)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表格显示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不可能阻碍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河北衡水模拟)“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 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 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解析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英美等国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广东佛山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 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 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 A.掠夺高收入阶层 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解析国家进行福利制度的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并非旨在掠夺高收入阶层,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幻灯片1 第七章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幻灯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 ●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大致状况●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特点 幻灯片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难点: ●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两种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比较 幻灯片4 教学内容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新型工业化经济 ●转型经济 幻灯片5 各种类型国家比较(2009) S o u r c e:W o r l d B a n k 幻灯片6 第一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一、发达国家的含义 ●发达国家一般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体系,社会经 济结构比较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幻灯片7 ●资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 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它们是: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 幻灯片8 ●二、发达国家经济特点 ●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先进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 ●先进的产业结构 幻灯片9 ●(一)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 ●市场经济都比较成熟。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市场体系相当完善,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高度发达的要素市场。 ●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规范体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幻灯片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