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资料

单选题:

1.“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2.社会调查对象是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

3.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造成的一个类别。如:老年人、残疾人、国际残疾

奥委会、国际奥运会

4.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如: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集合

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5.以偏概全,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如果用企业内

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就会发生错误

6.简单还原,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员。例如,用企业经营目标

去推论每个员工的目标,用全社会的犯罪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去推论个人犯罪的可能性与其经济收入的关系,等等

7.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8.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9.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10.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

索性研究的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

11.按照社会研究的时间跨度,可以将其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1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大

学毕业或同一年代的插队知青属于同期群研究

13.同组研究,它是对同一批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4.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

15.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趣出发的项目

16.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很研究题目是以上级定题而选定的,目前,在一些研究机构中仍然在一定程度

上采用这个选题方式

17.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

18.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

19.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而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

20.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述

21.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的特征的反映

22.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

23.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24.坐标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但它只能包

含少数几个变量,而无法表达众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25.公式法的主要优点,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它

的缺点是,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26.微观社会理论,是指关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理论。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

加以验证

27.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

28.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

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抽样框

29.总体的情况或特征是未知的,由参数值来描述

30.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的“街头拦人”调查,就是方便抽样

31.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

32.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

法。雪球抽样特别适合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进行抽样,如城市中的散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吸毒者等

33.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

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34.定序测量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开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

35.最高的测量层次是定比测量

36.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37.在按一定标准选定指标后,进一步要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数构成中的分量如何,也就是考虑加权问题。

加权是给指数中的某些重要指标赋以特殊的分量

38.语义差异量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

39.常见的信度有:

1)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40.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方法,但它存在着不足之处,即“练习效应”

41.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42.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效度有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43.表面效度虽然是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

44.问题与答案(选项),共同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

45.每一个问题究竟预留多少个编码框,主要视答案的数量而定

46.根据研究假设和需要的内容,在纸上画出问卷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的框图,这种方法被称为框图法

47.卡片法遵循归纳法则,由个别问题开始,然后到部分,最后到整体

48.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送给相关的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少数被调查者,请他们阅读和分析问卷初稿

49.所谓开放式问题,是指研究者在问卷中只提出的问题而让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态度随意回答

50.关联式问题通常第一个问题可以称为“过滤性问题”

51.报刊调查的突出特点也是比较简单快捷,适用于在短期内开展大范围的调查

52.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比较固定,难以获取问卷之外的信息。并且它对于一些敏感性、尖锐性或有关

个人隐私的问题的信度往往不高

53.电话访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

54.对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班干部等所进行的访谈,叫做一般访谈

55.对于无结构式访谈来说,访谈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熟悉调查内容

56.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始终应该耐心细致

57.当场记录优点是资料完整,不带偏见

58.事后记录是在访谈之后靠回忆进行记录,它可以不破坏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互动,同时也减少由于记

录而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影响

59.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一般条件是诚实与精确

60.从实践上看,小组访谈多以5~7人为一组

61.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等人进行的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

62.实验室观察的优点,可以用来研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63.根据扮演的角色,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64.马林诺夫斯前后两次对岛上的原始人部落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地考察,属于参与观察

65.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反淫秽书刊委员会,属于非参与观察

66.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

进行记录的观察

67.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的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

断此前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资料的方法

68.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对自变量的操纵水平决定着观察的成功程度

69.用各种方式真正进入到被调查者的生活当中,是实地观察取得成功的关键

70.实地观察的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对观察的对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并对观察或测量的信度进行

记录

71.在效度方面,一般认为观察法直接目睹行为与事件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它比其他的方法具有更大的效

度;在信度方面,除了结构式观察外,观察法通常被认为比其他方法的信度低

72.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验证如下假设是否成立:“犯罪倾向”是因变量,“忠告”是实验刺激,

“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区”等是控制变量

73.必须将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控制起来,以确定B的变化确实是由A所导致的,在实验法中是通过引入

一个控制组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叫做有控制组实验原理

74.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范例

75.统计分析资料的分析单位是国家,结论的分析单位是个人,这种错误就是常说的“区位谬误”

76.使用现在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应时刻注意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是否一致,应注意避免犯

“区位谬误”

77.内容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78.美国社会学家S.M.多恩伯切和L.C.希克曼所做的“消费品广告中的他人导向”研究是内容分析的一个

研究范例

79.内容分析法的缺点在于,它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

载和编制过程,因此,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

80.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转换成统计软件和统计程序能够识别的数字,这项工作是一种信息代

换的过程

81.相差系数:如果r的绝对值介于0.7~1.0之间是具有高度相关;介于0.3~0.7之间具有中度相关;介于

0~0.3之间则认为是低度相关(详细看书P288)

82.在社会统计分析中,通常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或0.01,也就是说将概率不超过5%或1%的事件当作

“小概率事件”

83.①学术性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员;②这类研究报告在内容上不仅强调对研究结果的

描述、说明和应用,而且强调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讨论;③在语言上也要求更加客观、严谨和科学化;④更加注意分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⑤在格式上,较多采用严格的、固定的格式,结构更加严谨84.直陈式主题: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2003年济南市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多选题: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包括大到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大型国际组织,小到一些小型的民间研究机构。

同时,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包括了政治组织(政府或政党)、学术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组织(一般的公司和经营性调查研究机构)以及一些民间非营利性组织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实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与发表阶段

3.定量研究的特点:

1)从其哲学基础上看,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2)从研究目标上看,将所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量化描述3)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主要采用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

4)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1)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3)在研究方式上看,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定量研究更强高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

4)是抽样调查、内容分析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

5)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

5.定性研究的缺点:

1)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推论到总体

2)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

3)在规模相似的情况下,定性研究往往要比定量研究耗费更长的时间,并且定性研究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易动员大量的人员参与调查工作

4)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社会研究行动

6.选题的客观标准一般包括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

7.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的层次

8.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

9.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经验归纳原则、演绎推理

原则、假设-检验原则、统计性原则、抽样-推论原则等

10.抽样的步骤:

1)设计抽样方案

2)抽取样本

3)主体样本

11.概率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阶级整群抽样等

12.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1)如果先不考虑经费问题,那么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2)研究中能够容忍的抽样误差越小,即要求的抽样精度越高,则样本规模也应该越大;反之亦然3)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与抽样精度之间并不是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样本增大并不会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

13.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首先,概念化

2)其次,操作化

3)最后,资料收集

1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首先,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

2)其次,不可信的测理,一定是无效的

3)最后,可信的测量,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4)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15.运用关联式问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对一部分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追问,以便获得更多的研

究信息;其二,是方便一部分被调查者,使其不用花费时间阅读和回答与其无关的问题

16.问卷调查的优点:

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

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

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标准化、规范化

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17.访谈法的缺点:

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2)成本较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隐蔽性差

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18.实地观察:

1)实地观察不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

2)观察地点和场所的不同

3)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19.与实验室观察相比,实地观察研究有优点是:

1)具有更大的弹性,修正研究设计

2)更能够接近生活的真实性

3)更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

20.非结构式观察:

1)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既是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2)优点在于它的弹性

3)缺点和局限性则在于观察过程、观察内容、观察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所收集的资料带有较多的观察个人色彩,观察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以重复验证

4)获得的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

21.间接观察的优点在于:由于观察是间接的,被观察者的行为不会受到观察的影响,可以收集到反映人

的真实行为的资料

22.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以分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23.二手资料的优缺点:

1)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点,突出的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

2)缺点: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但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因而只是简单地利用原来的资料也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24.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分析单位

2)注意效度问题

3)注意信度问题

4)对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25.资料审核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标准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

26.资料整理应遵循的三条原则:

1)条理化

2)系统化

3)统计汇总

27.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

1)首先是从研究目的的出发选择标志

2)其次是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3)再有是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4)最后,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拆性的原则

28.计算机汇总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编码、登录、录入和程序编制

29.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区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30.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可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31.组织材料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与报告主题相关性原则

2)精炼、典型与全面的原则

3)事实、分析与讨论、建议相结合的原则

32.参考文献索引:

1)在研究报告的最后一般应该列出“参考文献索引”

2)采用文内注释方式的报告必须在文后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3)包括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中曾经引用过的所有文献

4)参考文献按照类型可分为书籍、文集、期刊中的论文、未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简答题:

1.社会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2.现代社会研究方法有以下特征

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3.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1)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的收集资料方法包括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访谈法(主要是无结构式访谈)、小规模的问卷调查

2)探索性研究中调查对象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3)探索性研究调查资料中得出的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

4)一般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4.普查的主要特点:(也有可能是多选)

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5.个案调查的特点:

1)调查的深入性

2)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因此,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3)个案调查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而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4)由于需要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各种情况,其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往往有较长时间的和深入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调查者的主观态度及其语言和行为会对被调查者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5)由于调查对象少,并且一般都没有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因此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其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6.选题的意义:(重点)

1)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2)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3)因此,社会研究中的选题过程往往是研究者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选题过程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7.社会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8.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1)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最后,社会理论可以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9.问卷设计的提问技术:

1)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

2)提问应当力求明确

3)要避免一题两问甚至多问

4)应当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

5)尽量使用第二人称提问,在必要时使用第三人称陈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10.问卷设计里答案设计的要求有:

1)使答案与问题相对应避免答非所问

2)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也就是说应该涵盖所有可能的答案

3)应该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也就是具有互斥性

4)鉴于答案实际上是测量尺度

5)答案的设计要简洁明了

11.排序设计遵循以下规则:

1)把内容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避免问卷显得复杂

2)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不至于使被调查者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厌烦情绪,从而不愿继续填答问卷

3)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4)把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需要被调查者回忆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符合一般的互动规律,也能使被调查者自然完成时间转换

5)在派访员面访的情况下,可以先问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而把其他问题放在后面;在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的情况下一般应将容易引起他们关注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6)如果设计了开放题,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12.科学观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获得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13.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

1)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应性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

4)“被观察者效应”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14.实验法的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15.实验法的优点:

1)可检验因果关系

2)较为经济

3)易于重复

4)控制能力较强

16.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干涉(这是实验法最大的弱点)

2)样本选取的缺陷

3)实验人员的影响

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17.文献研究的优点:

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3)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4)费用较低

18.文献研究的缺点:

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3)编码困难,能以数量化

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19.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

1)抽取文献样本

2)确定分析单位

3)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20.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

1)确立主题,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灵魂

2)组织材料,材料是研究报告的血肉

3)拟定提纲,写作提纲被认为“是研究报行的骨架”

4)撰写成方,是报告撰写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工作量最多的一步

21.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

1)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

2)引证与注释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格式

3)参考文献索引

论述题:

1.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有些学者主张坚持价值中立,有些学者主张认为不可避免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必须遵从的基本职业道德,强调以严格的程序和措施来保证研究工作及数据资料的质量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2.实际进行分层抽样,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重点)

1)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在把总体分为同质的层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总体特征。还应注意总体的性质和注意尽可能选择那些与研究变量相差的分层变量2)怎么确定样本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等比例方式进行,即要求从各层抽取元素的数量在样本中的比例,与该层在总体中的比例相等。此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当总体中某些层的元素太少(或太多)时,也可采用不等比例方式

3)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将所有的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接着用等比例和不等比例抽样。另一种方法适应于等比例分层抽样。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然后将各层的总体元素一层一层地连续排列,最后进行等距抽样

3.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研究的需要。问卷本身只是研究工具,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应是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有利于获得必要的研究信息。研究者确定的研究主题是问卷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2)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A、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B、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C、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D、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E、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

3)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一般说来,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问卷中可以有我一点的开放题,供被调查者自由回答;而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则在问卷中应尽量设计封闭题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是指问卷设计者应当根据使用问卷的具体方式来调整问卷内容的设计、编排

4.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小组访谈应注意哪些

1)打破短暂的沉默

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

4)把握访谈的主题

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

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的工作7)应当做好访谈记录

5.小组访谈法的优缺点:

1)小组访谈的优点:

A、了解情况快,效率高

B、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C、小组访谈法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

2)小组访谈的缺点:

A、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B、保密性差

C、比较费时

6.提高观察效度的措施:

1)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

2)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的内容要尽量要明确和具体

3)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观察者偏见

4)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减少“被观察者效应”的出现,

5)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采用辅助手段帮助观察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7.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XX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社会研究方法部分【模板】

**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社会研究方法(含社会统计学) 一、考试的科目范围 社会研究方法包括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两个部分。 二、主要参考书目: 1.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研究方法”部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2、方法体系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4、研究过程 二、理论与研究 1、理论及其层次 2、理论的构成要素

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4、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三、选题与文献回顾 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2、选题的标准 3、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4、文献回顾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性质 3、研究方式 4、分析单位 5、时间维度 6、具体方案 五、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2、指数与量表 3、概念的操作化 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六、抽样 1、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2、概率抽样方法 3、户内抽样方法 七、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的概念、题材、优缺点

2、问卷设计 3、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4、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八、实验研究 1、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2、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3、基本实验设计 4、实地实验 5、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九、文献研究 1、文献与文献研究 2、内容分析 3、二次分析 4、现在统计资料分析 5、文献研究的特点 十、实地研究 1、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2、实地研究的过程 3、观察法 4、无结构访谈法 5、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十一、定量资料的分析 1.单变量统计分析 2.双变量统计分析 十二、撰写研究报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浅谈四种社会研究方法

浅谈四种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简述 (一)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一是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资料的格式是统一的,将所有被调查到的个案资料汇总就能得到一些统计数字,因此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一般都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这种分析可描述调查样本的一般状况,也可以进行分类描述。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可以探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统计调查法可用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也可用于探索性研究。这种方法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成为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 (二)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实地研究得到的资料通常是无法统计汇总的文字资料,如观察、访问记录,除此之外同时还包括未形成文字的感性材料,如现场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实地研究与单纯的调查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收集资料的活动,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从中概括出理性认识。实地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研究从观察开始,然后得出暂时性的结论。这种结论又知道研究者进一步观察,获取新的资料,再得出新的结论或完善原有的结论。实地研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通常集中关注于某一个案,主要采用无结构的观察和访问来进行资料收集。 (三)实验。通过实验法收集到的资料与统计调查很相似,都可以分类汇总和统计。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统计调查是在自然环境中,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观测或询问;(2)统计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的变量值是调查对象本身固有的,而实验则是人为施加某种刺激,使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实验的设计方法很多,最典型的实验设计是将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观测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由实验法收集的数据资料是精确量度的,以便能反映出调查对象的细微差异。数据资料的分析主要使用统计方法。在社会研究中,实验法主要用于社会心理学和小群体的研究。 (四)文献研究。在社会研究中,文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指在初步探索阶段需查阅文献,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做准备,而且指在无法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利用文献资料开展独立研究。文献研究的特点在于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不会产生由于这种接触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纲要 重要概念 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组织、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研究。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区群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性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PPT) 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它意味着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的到的结果似乎也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体中得到证实,也就是说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书本) 【中观理论】 【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程度。(PPT)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效度越高,即表明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器所要测量的特征。(书本) ·【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PPT)【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然后用简单随即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没层中抽取样本元素。(书本) 又称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PPT) 【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他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在同一个因果关系链中,中介变量既是相对于自变量来说的因变量,又是相对于因变量来说的自变量。原来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中介变量相连接的。(书本) 【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他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书本) ·【抽样误差】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偏差,而偏差是由于样本与总体不一致造成的。(书本) 【结构访问法】又称标准化访问法,完全按照事先设计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化问卷进行的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操作规范,措施周密,程序严格的访问方法。(书本) 【总体】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被称为与元素,全体研究对象被称为总体。(书本)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PPT) 【简化论】指的是研究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PPT)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整体等于部分的总和。可以把社会现象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几个面,企图用其中一个方面的特征解释和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强调自己解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意识到社会现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书本) 【实验研究】本质特征在于对研究的控制。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然后观察其他变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 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 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4个特征(多选题) (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4个要素:(多选题) (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 (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 (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 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4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8、“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9、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10、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11、社会研究是以揭示某类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1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13、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 14、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多选题) 15、研究内容的广度和层次受研究的目标所决定。 16、社会研究的3个目的:(多选题):(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认知(3)扩展已有的知识 17、社会研究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要探索未知的社会现象。 18、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初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 19、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 20、社会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 (1)判断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主要自它在上述几方面是否有新的观点、新的资料、新的理论结论等,总而言之,是否有理论创新。(多选题) (2)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是否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归纳与演绎:科学要运用归纳和演绎两套逻辑体系。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 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结论,而演绎则相反。 2.假设检验逻辑:波普提出的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 服两者的局限性。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 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 4.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 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 5.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 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6.个案研究: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 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 7.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一般与实地研究相联系。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的观察,而 且多采取无结构观察的形式。 8.间接观察:是通过某些中介物来观测调查对象;这类似于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即 分别通过直线和折线来确定某一点的确切位置;并比较各种不同途径的结果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包括两种类型: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9.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问):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 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 10.深度访谈(临床式访问):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盗、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 动机和情感资料所做的访问。后广泛运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 11.信度与效度:信度是指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有稳定地测量到 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是对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而言的。 效度是正确性的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制的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效度是任何科学的测量工具必须具备的条件。 12.调查研究: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从调查对象收集资料, 并通过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13.问卷法: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 方法之一。 14.测量: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环节,实证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与测量。在社会 研究中,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一、考试时间:1月14日下午2点半到4点半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题型:单选(20题,20分) 多选(10题,20分) 名词解释(5题,20分) 简答题(5题,25分) 论述(1题,10分) 计算(1题,5分) 四、成绩组成:平时10%研究设计20%期末70% 五、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5个) 1.理论:P21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探索性研究:P58 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以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3.描述性研究:P59 目的是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的研究。 4.解释性研究:P60

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研究类型。 5.区群谬误:P69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6.简化论:P70 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7.研究总体: 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8.调查总体: 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做更进一步规定。 9.抽样框:P105 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10.样本:P104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11.参数值:P105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2.大样本: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整理

社会研究:以一种经验得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得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得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得科学得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以经验性、实证性为特征)就是各门社会科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就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得人文科学得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研究得根本目得:形成与产生有关社会世界得系统得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所生存得世界得理解。 社会研究得基本特征:研究主题(研究所涉及得现象领域或范畴)就是社会得,而非自然得;方式就是经验得、非思辨得;研究得问题就是科学得、非判断得。 社会研究得困难:人得特殊性;研究得干扰性;社会现象得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得制约;保持客观性得困难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方法论:社会研究过程得逻辑与研究得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得就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得原理、原则与方法得体系; 实证主义方法论:应该对社会世界中得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得探讨。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得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就是可以重复得。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就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得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得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得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得主观性。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就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得典型特征。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得具体形式或研究得具体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得测量与计算,用数字与量度来描述,而不就是语言文字;发展迅速;认识论基于实证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演绎得;“价值无涉”、“价值中立”;常常就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得;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得标准化、系统化与操作化 定性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含义、特征、隐喻、象征得描述与理解,用文字描述现象,而不就是数字与度量;发展遭到阻碍;认识论基于人文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归纳得;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与研究手段得灵活性、特殊性。 (具体见P13) 通常把社会研究得具体方法划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与文献研究。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得元素或特定得语言,构成一项具体得社会研究区别于其她社会研究得明显特征。 调查研究:描述一个大得总体状况,探讨不同变量之间得相关关系 实验研究:探索与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得因果关系 实地研究:定性研究方式,深入理解特殊得社会现实,以及在提炼与建构理论方面发挥作用 文献研究: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任何反应,又就是其她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无法达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概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关系 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个案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是事件的所有原因。 通则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到原因。 2、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在这种逻辑模型中,普遍性的原理是从特定的观察中发展起来的。即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在这种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即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3、定量与定性资料 定性研究(导论P133)——是一种将观察者置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情景性活动。它由一系列解释性的、使世界可感知的身体事件活动所构成,这些事件活动转换着世界。它将世界转变成一系列的陈述,包括实地笔记、访问、谈话、照片、自然主义的方式。这意味着定性研究者实在事物的自然背景中来研究它们,并试图根据人们对现象富玉的意义来理解或来解释现象。 局限: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定量研究——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以对比的信息。 优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可验性。标准化和精确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 局限:1.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做精确的计量,因而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2.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于控制,要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研究的现象越复杂,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就越不可靠。3.由于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许多都无法得出普遍性都经验概括,因而无法依赖定量分析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定性研究1P11): (1).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效用 (2).后现代敏感性的认同 定量的、实证主义的方法和假设的运用,被新一代的定性研究者所拒绝,他们认为后结构的和/或后现代的敏感性更为重要。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想学派的许多成员都拒绝实证主义的和后实证主义的标准,他们把这些标准看作与他们的工作无关,认为这种标准事实中复制一种类型的科学,即那种压制太多声音的科学。这些研究者寻求评价他们工作的替换方法,包括逼真性、情绪性、个体的反应性、人道的伦理、政治的惯例、多种声音的文本以及对象的对话等。 相对应的,实证主义者和后实证主义者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排除了个人偏见和主观性的好的科学。他们将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看作是对推理和真实的攻击。 (3).捕获个体的观点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方法 1、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5、社会调查的分类:(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 6、普遍调查: 概念: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1)统计报表(2)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 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7、抽样调查: 概念: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4)准确性高 8、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 9、理论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10、应用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11、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精品文档)_共5页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 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 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 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 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第十一章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年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第十一章2010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一)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录和储存人类各种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资料。 文献分为四种: 1、书面文献 2、音像文献 3、缩微文献 4、机读文献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把文献资料分为两大类: 1、原始文献 2、第二手文献 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个人文献些 、官方文献2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3、大众传播媒介 (二)文献研究的优点: 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3、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4、费用较低。 文献研究的缺点: 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第二节 既有资料的分析方法有: 1、二手资料分析 2、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 3、历史文献分析 二手资料分析就是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一(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二手资料分析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1、研究主题的选择

2、研究资料的搜寻 3、资料的审核 4、对资料的加工 5、资料的分析 二手资料的搜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查阅有关的实证研究文献2通过因特网进行搜寻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点: 1、突出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 2、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比较容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 1、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2、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但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因而只是简单地利用原来的资料也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官方或准官方的统计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1、明确分析单位 2、注意效度问题 3、注意信度问题 4、对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使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应注意避免犯“区位谬误”。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1、结论来自严格的理论推论和经验; 2、是使用多种统计数据进行重复检验。 采用现有统计资料分析方法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处理效度问题; 1、逻辑推理; 2、重复验证。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分析单位、效度问题、信度问题。 (三)历史文献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文献的总称。 第三节 (一)内容分析是一种通过标准化的编码,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简化为可以对之进行统计分析的形式化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有:)二(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1、抽取文献样本 2、确定分析单位 3、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进行编码,五种常见的计数单位: 1、单词或单个符号 2、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