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整理

智者

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2、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4、哲学王

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

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也只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品德改造城邦公民恶劣的品性,由此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政治家,把将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家治国上,主张由哲学家垄断城邦的全部权力,将哲学家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所谓的哲学家执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最高的智慧,真正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5、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学者和思想家,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确立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他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其城邦思想中,他认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个人应服从和服务于城邦,过城邦生活;在其政体思想中,他明确区分了六种政体

并且分析了政体变革的原因和防止办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斯多葛派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自然就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它贯穿一切事物之中,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它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实质上就是在服从人自己的本性。斯多葛派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打破

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这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发展。

7、西塞罗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共和国》等,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在政体思想上,他推崇混合政体;他把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学说介绍到罗马,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做了创造性的介绍和阐述,认为自然法优先于成文法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人类法律的基础,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如果违背了自然法的准则,就不是真正的法律。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西塞罗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他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推崇信仰,贬低理性,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他还提出了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是灾难深重,行将灭亡,只有对上帝的信仰才是永恒的;双城论是他的政治理论中最具有影响的内容,借助双城理论,他论证了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双城论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内容。他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他认为上帝之城由对上帝的爱所造就,它是最高的善,其中的居民注定得救,他在人间的代表是教会,地上之城则由对自己之爱所造就,其

中的居民必定受苦,它在人间的代表则是国家。在区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的基础上,他阐述了关于国家和教会的思想,认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负责维护地上的和平,但是,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人类历史上起作用,人们只有在

教会中才能真正得救,由此他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期末复习指导2——名词解释(第二章)

1.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 日月论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

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展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了世俗国家,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服从教会,教会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他把教皇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月亮的关系。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

3.两剑论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4.阿奎那

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

关于法的分类的主张,是阿奎那有关法的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奎那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其中,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本原;自然法是管理人类行为的

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阿奎那分析了四种法的关系,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是一切法的来源,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阿奎那特别强调了人法和神法的关系,认为人法必须服从神法,受神法的指导。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及其对各法之间关系的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教会法应高于国家的法律。

6.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

7. 马西略

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马西略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马西略注重人的现世的幸福生活,认为和平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分工互助是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官吏和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

期末复习指导3——名词解释(第三章)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学科,而且还深刻地推动了史学、哲学、政治

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就政治思想的传承来看,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开辟了近代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于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也是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贡献。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并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2.

宗教改革

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掀

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重要贡献。宗教改革对理性的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

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宗教改革过程中,还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为以后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

民族国家

文艺复兴的世俗化倾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国家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教会的衰落和民族教会的建立而得以崛起,它的崛起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建立统一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十五、十六世纪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它的崛起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政治思想家如但丁、马西略、马基雅维利、布丹等人都为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4.权力政治观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5.主权

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

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主权概念在古代就已存在,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的概念,最终使“主权”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和本质特点,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主权概念是布丹国家理论中最富有贡献的内容,它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布丹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认为,永恒性、绝对性、独立性等是主权所具备的重要特征。

6.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称为“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是《君主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而非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政治,主张将权力视为国家与政治的本质,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和国家的问题,从而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政治思想家,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方法论上,他使用了从人性的角度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以及历史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方法论。他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在政体思想上,他主张首先建立强有力的君主制,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然后建立近代的共和国,实行理想的共和政体。他还对政治统治的方法特别是其中的政治权谋术,做了前无古人的深入研究。他主张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主统治之道,这实质上是要统治者借助权力而非道德的力量实现意大利的统一。7. 布丹

布丹是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布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揭示了国家的四个特征,即主权、合法、家庭和共有财产;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他把主权作为国家的标志

和本质特征,提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还区分了国家形式和政府形式,在政体理论上,他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布丹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某些宪政与限权的因素,已经开始具备近代的特征;布丹的学说,尤其是他的主权学说,反映了近代西方专制王权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8.莫尔

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

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

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莫尔的代表作是《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9. 乌托邦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设计的一个理想国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创立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和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的乌托邦。在经济上,乌托邦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实行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劳动成果按需分配;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由哲学家担任其最高首脑。莫

尔的乌托邦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期末复习指导4——名词解释(第四章)1、自然状态

在描述国家起源时,17、18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设想的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社会所处的一种状态,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对自然状态都曾做过描述。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洛克把自然状态视为一种人人平等、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但由于人人都有同样的自由,所以也会出现战争状态;卢梭则描述了一个自由、和平,但人们彼此孤立而使生活难以为继的自然状态。正是因为自然状态有上述种种缺陷,才导致了权力的让渡和国家的产生。借助对自然状态的描述,这些政治思想家还对人们所享有的基本的自然权利进行了论证。

2、自然权利

以自然权利来论证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是17、18世纪政治思想家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平等等自然权利;洛克则将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他还把财产权作为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许多思想家也都对自然权利作出过自己的论证。正是通过对自然权利的描述,西方思想家论证了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自然权利的观念也是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

3、霍布斯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霍布斯首次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了自由、平等等基本的人权观念。他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主权,它来自于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进行的授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人们的和平与安全。在主权学说上,霍布斯认为,主权者的权力不受法律或者任何人的权力的限制,人民对它只能表示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任何抵抗。他反对分权和限权主张,将君主制作为最佳的国家类型。他论证了臣民自我保存的权利和经济自由等基本权利,认为主权者的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

4、

洛克

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

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一生上始终不渝地坚持他的自由信念,维护自由原则。他把自由分为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认为古代共和国的公民虽然在政治上享有自由,但他们在私人生活方面却没有自由,所以古代共和国的公民虽享有政治自由,却没有个人自由。贡斯当认为,现代人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贸易等自由,也即个人自由。由此出发,贡斯当认为,国家应该保护而非限制和干预个人自由。为充分保障个人自由,他还在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洛克是英国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政府论》是其代表作。在自然权利观念中,洛克将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洛克认为,政治社会的本性就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他主张限制权力以保障个人的财产权利。为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实现法治原则,他提出了分权学说,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洛克论证了议会主权的一般原理,并提出了限制立法权的主张,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洛克的思想通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传播,对法、美等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末复习指导5——名词解释(第五章)

1.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发生于17世纪后期的英国,并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重要影响。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伏尔泰、狄德罗等人。启蒙运动突出了理性方法的内在功能,在道德取向、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并构成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

2.社会契约论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

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3.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孟德斯鸠论述了法的精神,也即法和各种事物之间可能有的各种关系;在政体理论上,他把法治的有无作为区分政体好坏的标准,认为政体的原则决定着政体的状况;为保障政治自由目标的实现,他还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学说,这一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4.卢梭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是其代表作。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

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人民主权

在马基雅维利、布丹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基点,对主权学说作了全新的阐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认为,单个个人通过社会契约将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集体,形成了公意。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是主权权力的本质,它代表着人民的共同利益,永远是公正的,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人民与主权者应是同一的,人民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意。

6.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是杰斐逊。独立宣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力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7.杰斐逊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

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8. 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

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联邦党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对美国宪法的制定,对美国宪政民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密尔顿是一个天生的贵族论者,他极力主张设立参议院,以贵族的力量来均衡大众民主力量。在政治思想上,汉密尔顿提倡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其三权分立理论中,汉密尔顿主张限制立法机关的权力,在行政上则实行集权。

9. 分权制衡

分权学说古已有之,近代洛克首倡权力分立的理论,为促进政治自由目标的实现,孟德斯鸠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分权,他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二是制衡,也即要求三权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分权制衡的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美国宪法是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的应用。

《西方文化史》试卷答案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西方文化史》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10(5、2) 1、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 2、青铜文化 3、托拉先知书圣录 4、伊里亚特奥赛德 二、名词解释20(5、4)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要是指15-17世纪在欧洲社会文化运动,是希腊罗马 文化古典的复兴,发轫于14世纪的意大利北部,后向北欧地区传播,16-17世纪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盛行,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顶峰。 2、巴洛克艺术风格:16世纪的一种文艺风格,原意为“不符合常规”,最初特 指形状怪异的珍珠,在中世纪指“荒谬的思想”,与罗马天主教会推行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直接相关,最早出现在建筑群中。 3、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宣扬理性主义的思想运动,用科学和理性的 思想“启迪”人们的理智和智慧,以消除长期以来宗教和封建贵族统治造成的迷信和偏见,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4、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 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主要有原生论和构建论等几种理论。 三、简单题(加自由发挥)40(4、10) 1、(1)削弱了传统宗教的统治地位 (2)开创了世俗主义价值观的思想 (3)具有批判精神,不再墨守成规 (4)对历史具有好奇心,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5)区分了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 (6)雇佣文人批判了社会的不正当特权 2、(1)知识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 (2)哲学思想的突破 (3)科技危机的出现,相对和绝对的怀疑。 四、论述题(加自由发挥)(2、15、15) 1、西方的自我反思 2、新左派和后现代 3、西方价值观的再思考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 1、悲剧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 2、“卡塔西斯”作用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审美效果的中文音译,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欣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有利于身心健康。 2、崇高的含义 文章风格的审美性质,如高洁、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越的热情、豪迈的气概、高超的文采等。 ! 3、启蒙主义 启蒙,“启迪”、“照亮”之意,启蒙主要指要用近代科学的理性光辉照亮民众头脑,启迪民众心灵,以建立自由化的理想王国,故称启蒙运动。 4、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18c末19c初,德国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如康德、席勒、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他们开创了西方近代美学的高峰时期,史称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5、天才 康德认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特点: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性、不可模仿性。 简答,论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 1、) 2、评价柏拉图 唯心主义诗学的奠基人:提供了重要的诗学概念:理式和灵感;艺术不同于技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政治功用;艺术内容的重要性;对话体写作泽及后世;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美的普遍性等。不足:神秘性;贵族性;否定模仿的艺术;否定艺术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俗世情感等。 3、柏拉图的艺术本质论 A、模仿的艺术:理式的模仿的模仿和影子的影子。启示:最早喻艺术为镜子,开镜子说之端;在否定的意义上强调艺术要真实。 B、回忆的艺术:艺术是人们对前世审美经验的回忆。其重要性:艺术与技术不同;艺术是灵感的创作;暗含了审美经验积淀的思想。 4、康德关于美的分析 A、质上看,美是无功利的快感; B、量上看,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 ·

国际金融重点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

******************************************************************************* Wangdi不要你钱!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动词大慈,动词大慈…… ******************************************************************************* 国际金融重点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Dx+Di)>1. 外汇: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债权债务结算的支付手段. 间接标价法:用1 个单位或100 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基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 J 型曲线效应:在现实中,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最终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快慢取决于供求反应程度高低,并且在汇率变化的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现象. 这种现象用曲线表现成J字形. 自由兑换货币: 指该货币是国际交易中被广泛使用的支付货币; 该货币是主要外汇市场上普遍进行交易(买卖)的货币.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 IBF:是指国际银行设施,是在美国境内的美国银行或外国银行开立的经营欧洲货币和美元的账户,此体系资产独立于总财产分开. 欧洲货币市场:在一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借贷的国际市场. 票据发行便利: 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定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银行以承购,连续性短期票据的形式向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协议,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远期利率协定:指交易双方在未来的结算日,针对某一特定主义本金,参照贴现原则,就协议利率与参考利率差额进行支付的远期合作. 择期:是指远期外汇的购买者(或出卖者)在合约的有效期内任何一天,有权要求银行实行交割的一种业务. 交易风险: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也称转换风险,主要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是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主要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预期经营收益的风险,只有与外汇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 购买力评价说: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有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 利率评价说:投资者可以将本币投放到国内市场,按国内利率获取收益,也可以将本国货币按即期汇率换成外币, 投放国外, 按国外利率获取收益, 再将这一收益按远期汇率折成本币. 外国债券:指外国借款人所在国与发行市场所在国具有不同的国籍并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货币发行的债券. 欧洲债券: 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家以外的货币所表示的债券为欧洲债券. 国库券:国库券是一国政府为满足季节性财政需要而发行的短期政府债券. 承担费:承担费是指贷款协议签订后,对未提用的贷款余额所支付的费用.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悲剧(P34)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 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 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

术是直觉的产物。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 “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5.陌生化(P391)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感知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文学主体才能感受和体验;为了延长感受的过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增大感受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反常、陌生,即对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情节”就是对“故事”的陌生化处理的结果。 6.含混(P430) “含混”,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提出,又译“模糊”、“晦涩”和“复义”等,原指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准确确定本义的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一、填空 1、《俄底浦斯》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2、喜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狂欢游行时唱的歌)。 3、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与智慧)。哲学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原问题)问题,它包含两个问题:(本原是什么?)和(本原生成的原因?及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4、西方哲学的始祖是(泰勒斯),他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8、被柏拉图成为“学园之灵”的是(亚里士多德)。 9、爱非斯学派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概念。 10、爱利亚学派的最大代表是(芝诺),他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存在)。 11、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2、古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 13、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 11、古希腊哲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一与多)和(动与静)。 12、原子唯物论的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13、普罗泰戈拉的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命题是(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他提出的哲学方法是(问答法)和(下定义) 15、古希腊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作是被称作处女宫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为了纪念女神(雅典娜)。 16、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是(米洛的维纳斯)。 17、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18、芝诺为反对运动,提出的四个悖论是:(飞矢不动悖论)、(阿基里斯悖论)、(游行队伍悖论)和(两分法悖论)。 19、被称作历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其代表作(《希波战争史》)。 20、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1、被称作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的是(阿里斯达克),他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 22、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可看作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成就。 23、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4,罗马的母亲河是(苔伯河),罗马人的祖先是(拉丁人),其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 25、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6、罗马城的建立者是两兄弟:(罗穆路斯)和(雷莫斯)。 27、(波吕克利特斯)与菲狄亚斯齐名,他善于用铜,而菲狄亚斯善于用石。他在《法则》一书中提出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面部占(十分之一),脚掌占(六分之一)。 28、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侧重表现裸体女性,(维纳斯)是艺术家最青睐的对象。 29、古希腊最早的男子雕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一般采用(埃及)的人体构图。 30、号称古典时代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的雅典卫城,由(山门)、(帕特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物组成。 31、按照不同的风格,我们可以把古希腊的柱子分为(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32、发现爱琴文明遗址的两个重要的考古学家是(施里曼)和(伊文斯)。 33、古希腊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爱琴文化)、(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 (希腊化时代 )。 34、狮子门属于(迈锡尼)文明的建筑。 35、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代表着两个主要类型的政治体制:(民主制)和(寡头制)。 36、古希腊的僭主克里斯蒂尼创制了(陶片放逐法),根据此法,任何一个被认为对国家有危害的公民都可以被放逐十年。 37、公元前1000年前后,(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希腊字母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的。 38、古希腊的第一个个人作家是(赫西俄德)。 39、被称为“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被称为“阿提卡蜜蜂”的古希腊史学家是(色诺芬),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是(波里比阿)。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史 一、名词解释(4*5分) 二、简答题(4*10分) 三、论述题(2*20分) 一、名词解释 1、柏拉图——理式 万事万物有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理式,理式最初是起源于神的,是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 2、文艺复兴 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和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科学(如修辞学、哲学等)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它看似是复兴古典学术,实际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最早是意大利艺术家提出的,取得成就也是意大利最高。 3、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 继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是欧洲当时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新文艺的呼唤,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成果。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4、叔本华——生命意志 叔本华把生命意志归结为追求生存的意志,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和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即生存下去永不满足的欲求。要想摆脱痛苦,最根本的就是要否定生命意志,使人的认识从意志服务、充当意志的工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根本彻底的解脱只有死亡,而暂时的解脱只有通过艺术。 5、尼采——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认为一切事物除了追求生存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追求力量的强大、权力扩张、追求优势求和自身超越,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哲学。 6、精神分析——原型或原始意象 集体无意识和族类记忆,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荣格认为原型的最初形式是人们对于某种情境所作出的反应,当这种情境反复出现,就逐渐印刻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中。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人们就会做出相同的心理反应,这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就构成了原型。所有原型加起来就构成了集体无意识。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原型和原始意象来表现集体无意识的。 7、本雅明——“灵韵”说 “灵韵”的概念是作为艺术品和艺术复制品的对立特性提出来的,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原则上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技术复制是现代社会的新产物,对原来的艺术品有伤害,它伤害的就是艺术作品所特有的“灵韵”。“灵韵”包含两层含义:灵韵代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灵韵指的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一种距离感。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就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就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与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与谐。在孔德瞧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与谐的关系,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就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就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她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与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就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与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她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与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一般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就是由三级结构构成的: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与哲学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与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3、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价值相关性就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与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中立性就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4、科层制(韦伯) 科层制就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就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首先,韦伯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作了如下说明,她指出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就是由这样一些官员组成的: ?她们人格上就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α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β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χ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就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就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 δ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ε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φ按照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就是按照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 γ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她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 η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与监督。 韦伯指出,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与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也就就是说,科层制的管理按客观标准来瞧,在功能方面就是严格合理的,它作为客观的服务机构与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带有任何个性化色彩,而仅仅奉行法律程序与公务原则。在韦伯瞧来,科层制就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干扰的组织管理形式。 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就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与价值。但这不就是说,这种纯粹技术统治不为其她的某种利益与目的服务,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就是服务于一定利益与目的的。 任何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都必然与不可避免的就是科层制,这一点就是韦伯一再坚持与强调的。在她瞧来,科层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要想使科层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功能,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科层化。 8、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 在韦伯瞧来,社会学研究人的行动,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行动之所以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因为某个或若干个行动者将其主观意义与其行动联系起来,不论这种行动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放弃或就是对某件事情的忍受。韦伯还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就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就是“真实的”那种意思,而就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在韦伯瞧来,社会行动之所以就是可理解的,就是因为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就是可以理解的。 12、社会行动类型(韦伯)

当代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当代西方文论 1】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2】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与某一部作品中,它是一种词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年广东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 3】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引导人们去注意意识后面的动机,去探讨无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欲望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它支持泛性论的观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机,作家和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的“本能的欲望”的驱使,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创作的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经过生化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 5】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6】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7】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应当是非个人化的,针对浪漫主义宣扬感情和个人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体的表现,而是个体的脱离。*他把文学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会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把它放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客观的评价。*文学家应该消灭个性。*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 8】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强调诗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而应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

201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外语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 法、复习经验指导 一、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考研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07外语学院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25人左右 055106日语口译25 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4人左右 01同声传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3翻译硕士日语③359日语翻译基础④448日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二、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日语口译52 52 78 78 350 三、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专业考研参考书 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448汉语写 作与百科知 识《公文写作》白延庆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 社2004年4月 448汉语写 作与百科知 识《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年8月 448汉语写 作与百科知 识《西方文化史》庄锡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1月 四、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口译考研真题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单选 文学类占很大部分,差不多有60%都是有关中西方文学的,主要考察学派或文体风格代表人物(新月派代表人物、问题小说代表人物),作家的历史地位(西方文学为主)及代表作品,根据作品判断作家 1、自称五言长城的人刘长卿 2、山谷体创始人黄庭坚 3、晚唐词人,花间词派创始人之一温庭筠 4、白朴最成功剧作《墙头马上》 5、南戏之祖高明《琵琶记》 6、明末清初诗坛,影响最大诗人钱谦益 7、《燕行歌》作者高适 8、乡土文学作家,王鲁彦、……A..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西方文论

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 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 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 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美国当代艺术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物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示,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读者,他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就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在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只有经过作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分期 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复习方法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复习思路及真题1.科目介绍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以下简称百科),代码448,是北外所有语种翻译硕士MTI考研初试一门必考的专业课(另一门专业课为对应语种的翻译基础)。百科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储备的深度、广度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效果,对翻译硕士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百科被设置为翻硕考研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北外考研的百科科目满分为150分,共三道大题:一、名词解释,25题,每题2分,共50分;二、应用文写作,40分;三、命题作文,60分。 2.命题重点 名词解释的题目涉及内容很广。从范围上来看,包括了中外文化以及文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等方面的背景知识,真可谓“百科”;从名词分类上来看,人名、地名、历史运动或事件、制度、社会现象、文学与文化、热点词等方面均有分布;从考察重点上来看,虽然出题点分布看似杂乱无章,然而文化、文学、历史、政经却是最为频繁,自然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 3.复习指导建议 (1)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目 北外官方在高翻学院英汉同传和复语同传专业的参考书目中,推荐了一些“百科类”的参考资料,但是主要是关于改革、联合国、环境问题等时事热点的概况和知识,主要用于提供翻译基础的背景知识,对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的复习并不是很实用。所以如何选择高效、合适的复习资料便成了百科能否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在此仅提供几本热门好用的参考书供参考,如:《国学知识全读本》,“不可不知的2000个”系列:《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不可不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不可不知的2000个人文常识》《不可不知的2000个重大事件》《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外国文学基础》《中国文化概论》《专八人文知识》《西方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要》等。 零散的资料虽然覆盖全面,但是没有办法做到大规模仔细复习。所以,建议最好再准备获取一些整理性质的资料,点面结合来达到最好效果,此类资料建议考生到正规的教育机构来获取。 应用文写作则可以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建议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重在知识的积累,多花一些时间来按照答题要素和要点全面阅读参考资料,做到广而博;第二轮重在知识的梳理,分清主次,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做到重点突出、强化突破;第三轮则更注重应试技巧上的效果,进一步强化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所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另外要注意查缺补漏,避免因大意而丢分。 在答题上,记忆百科条目时一定要避免死记硬背,要按照关键点、关键字来记忆,按技巧答题,方能事半功倍。比如,对于人物的条目,需要关注人物的国籍、年代、身份,他做了什么、写了什么、认为什么、提出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或成就,后人对其如何评价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