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二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第二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第二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作者:————————————————————————————————日期: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二)(三)

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

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 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 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

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MP L↓

三.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根据劳动需求曲线的定义,我们知道(L0 ,W0 )即为买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2劳动供给曲线改变时,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也跟着改变,所以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3但我们从图中可能看出,买方垄断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相比,使用了较少的劳动,给出了较低的工资。

四.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2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的影响。理论预期:第一,在保持所有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低;第二,在该商品为正常品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第三,当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五)

五.利用家庭生产模型画图推导个人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

1家庭生产决策的目标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说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家庭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两条线的斜率相等。

2等产量线的斜率dG/dT=等成本线的斜率WT/P/T,即:dG/dT=W/P,由于MVG=dU/dG,MVT=dU/dT,所以,dG/dT=W/P 也可以写成MVT/W=MVG/P,这与刚才的结论是一样的。

3家庭模型无法给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六.带钉的社会福利计划是怎样影响劳动供给动机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劳动供给

1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2结论: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3政策措施:由于每个人的效用曲线是不一样的,那么制订政策时,类似这样的社会福利应该定在多高的水平上呢?实际上,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总是将非工作补帖定确定为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并附以必要的管理措施,如工伤保险一般为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二,同要还必须提供医院的证明,甚至到法院听证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享受工伤补帖。失业补帖通常为工资的一半,而且有领求津帖的时间限止。

(六)(七)(八)

七.教育的信号功能

1文凭的信号功能: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

2图中,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

八.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

普通培训:1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2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1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2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九.非法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观点1:非法流动或移民挤占了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观点2:非法流动或移民从事的工作,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因而不会挤占他们的工作机会。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2、科学理解潮流流动与移民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

(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

3、移民的经济影响:(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3)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4)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入而受益。

(九)(十)

十.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2目的和要求:通过高的工资,达到了高的生产率,即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工资)相等的提升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获得了效率的提升。3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

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见下面的偷懒模型)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之所以产生率是因为营养问题。4效率工资的适应性:在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效

十一.个人偏见模型是怎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建立在个人偏见基础上的模型一般都假设雇主、顾客或是雇员存在“偏好型口味”,也就是说,他们偏向于不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种模型首先假设存在一种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的单个厂商被看成是“工资接受者”;然后,再来分析这些偏好口味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1雇主歧视: a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所采取的形式可能是雇主不愿与某类雇员成员发生联系,表现为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也可能表现为职业隔离。 b.在此种模型下,即便所有人的实际生产率是相同的,雇主仍然假定他们所偏好的一类雇员有更高的生产率,而其他人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主观上的印象,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c.非歧视性雇主在雇用劳动力成员时,会将雇用水平一直扩大到使得他们的边际产品等于他们的工资的那一点上,而歧视性雇主则在到达那一点之前就停止了。因此,歧视性雇主为了坚持他们的偏见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 d.雇主歧视似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有歧视性的企业会比那些没有歧视性的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2雇客歧视:a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b顾客歧视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种群中情况会是这样。c在存在顾客歧视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职业中,属于不同非偏好群体中的成员在工资报酬被降低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顾客对于每一群体成员的偏好程度。

3雇员歧视: a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b 企业可能要去适应这些工人的歧视性偏好。雇员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的成本也同样是很高的。 c适合雇员歧视的方法之一是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

十二.统计性歧视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带来不同的待遇?

统计性歧视是指,当企业试图对这些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进行估价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求职者所属的群体所具有的某些一般性信息来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工作。如果这些群体特征成为企业雇佣决策的组成要素,那么即使是在不存在个人偏见的情况下,统计性歧视也有可能会出现。

由于统计性歧视的存在,雇主在评估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时,会参考求职者所属的群体尽管他可能会引导雇主做出正确的雇佣决策,但也有可能把群体特征强加在那些虽然属于这一群体但其自身的群体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的身上。这样,统计性歧视就会导致了在占优势的雇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可衡生产率特征的情况下,导致雇主产生对前者的系统性偏好。此时,处于不同群体的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就收到了不同的待遇。

原因:如果根据求职者的个人特征(测试分数、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不能对其实际生产率做出完全预测,则企业在作出雇佣决策时将会同时利用求职者个人的资料及其所属群体的群体资料来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可衡量性生产率特征的人可能因为所属群体不同而得到系统的不同对待

十三.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拥挤效应。即在某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即所谓过于拥挤,使工资率过低的一种现象。拥挤效应,来源于职业隔离,而职业隔离则来自雇主的偏见和歧视。

2双重劳动力市场。即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隔离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会。而从属部门则相反。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究其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而新古典理论认为是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所付出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所有的雇员都存在寻找工作的成本,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某一群体被迫承担较高搜寻成本,这会导致其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费用曲线更为陡直,进一步导致他们的“工作匹配”质量更差,因而工资往往要更低。

4串谋行为。雇主们彼此联合起来,合谋对某些劳动力群体进行压制,从而制造一种被压制群体不得不接受买房独家垄断工资的局面。资本所有者是歧视的受益者,而被压制群体都是歧视的受害者。

十四.失业类型产生原因特征及采取的措施

1 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由于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

特征: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

。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

2周期性失业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影响整个经济的范围。

3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十五。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

原则: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具体措施:

。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

。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

。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

。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 C 劳动者、企业、政府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 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D )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源于三个理论前提:一员工追求效用最大化,不是追求收入最大化 二员工了解对她们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 三是员工的流动性,集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 1拥挤效应 ? 图(a )非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劳动力供给比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要少一些,因而工资率(WH )相对较高。 ? 图(b )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WL )相对较低。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 经济学家对拥挤效应的一些解释: 把某些工作鉴定为“男性工作”而把另外一些工作 鉴定为“女性工作”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习俗完成的; 男性和女性之间要么是存在先天能力上的差异;要么是存在后天能力上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买方垄断雇主的供给曲线有所不同。

2双重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分割开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 门和从属部门。 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 机会。 从属部门则只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 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 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经济学家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或者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所差别而造成的。 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将厂商行为中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和歧视现象结合在一起。 前提假设:对所有的雇员来说,存在一种搜寻工作的成本。只要存在歧视性的雇主,某些雇员的工作搜寻成本就会上升。雇主会按照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雇用水平。这样,尽管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搜寻成本高的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对较低。 ?图形解释: ?(a)所描述的是搜寻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人群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以及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b)所描述的是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而被迫承担较高搜寻成本的某群体(妇女或外来劳动力成员)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尽管 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生产率,但具有较高搜寻成本的那一群体中的工人所得到 的工资却要低一些(即WF

川大成人教育《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2、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 3、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D )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 5.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A ) A供给机制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D调节机制 6、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D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7、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 C.政府D 8、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A)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A.西奥多·舒尔茨B.马歇尔 C.加里·贝克尔D.卢卡斯 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B)。 A.农业发达B.农业剩余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工业化 10、技术进步对( B ) A.熟练工B.非熟练工 C.技工D.女工 1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1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1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1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劳动经济学(专升本)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课程:劳动经济学(专 升本)总时长:180分钟 1.? ( 单选题 ) 划分短期和长期的依据是()。(本题 2.0分) ?A、? 时间? ?B、? 产量? ?C、? 规模? ?D、? 厂商的调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货币职能有()。(本题2.0分) ?A、? 一种? ?B、? 五种? ?C、? 三种? ?D、? 四种?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 ( 单选题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增税(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确定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基准的。(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本题2.0分)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然失业率? ?D、? 周期性失业率?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 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任意两条都不相交。(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本题2.0分) ?A、? 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策? ?D、? 紧缩的货币政策?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1803东财劳动经济学B在线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劳动力市场中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导致女性劳动者的需求大大提高了,那么两种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为()。 A: 总替代 B: 交叉关系 ( C: 总互补 D: 无关系 答案:A 【2】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对产品的需求增加,将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 )。 ] A: 沿着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沿着劳动力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C: 沿着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 沿着劳动力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答案:、 A 【3】通货膨胀条件下,可以通过工资指数化(挂)或非指数化(补)的方式进行工资调控,其中,物价上涨时,以平均消费量为基数,向劳动者发放等额货币补贴是 ()。 A: 全挂 B: 半挂 】 C: 明补 D: 暗补 答案:C 【4】现代企业中的劳动分红的理论基础是()。 " A: 效率工资理论 B: 享乐工资理论 C: 购买力工资理论 D: 分享工资理论 答案:! D 【5】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的比率。 A: 就业人口 B: 全部社会人口 @ C: 劳动年龄人口 D: 劳动力人口 答案:D 【6】()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认识劳动力市场种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的分析方法。 @

A: U-V分析 B: E-V分析 C: U-E分析 D: U-C分析 答案:【 A 【7】如果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技术、知识、技能对于所属企业外的其他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那么这种培训属于()。 A: 脱产培训 B: 一般培训 — C: 特殊培训 D: 在职培训 答案:B 【8】一般培训的成本应由()承担。 》 A: 工会 B: 员工 C: 企业和员工 D: 企业 答案:… B 【9】()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A: 生产力 B: 总生产力 · C: 边际生产力 D: 平均生产力 答案:C 【10】企业实现产量既定情况下的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情况下的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 A: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交叉 B: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分离 C: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D: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平行 答案:】 C 【11】当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的时候,其代表的供给弹性()。 A: 为0 B: 无限大 ^ C: 小于1 D: 为1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试题.doc

2012 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 你涨我也涨 ) 当生产要素 A 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 B 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 A 与生产要素 B 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 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 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具有五个特征:(1) 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 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 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 MP与既定产品价格 P 的乘积 MP· 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 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 / 劳动年龄人口╳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 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 范畴。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 效率工资。 特殊培训:指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有重要作用,而对其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或很少有影响的培训。这类培训提高了员工在特定领域或岗位的技 能,对员工在该企业当中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希克斯—马歇尔定理:即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 件下,下列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华师在线作业-初级劳动经济学

作业 1.第1题 我国男子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是() A.55 B.60 C.50 D.65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很多用人单位招聘部门经理时,都要求在35岁以下,这是() A.合理要求 B. 经验歧视 C. 年龄歧视 D.工龄歧视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 C.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 D.既相对也绝对的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一般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总是_______货币工资水平。 A.等于 B.低于 C.高于 D.无法确定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 A.马斯洛 B.贝弗里奇 C.马克思 D.马歇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40年代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下列哪个不是人力资本的特点()。 A.间接性 B. 同质性 C.迟效性 D.长期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充分利用是()配置的目标。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源 C.劳动力 D.劳动岗位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1.【劳保版p9】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它建立在两个 假说之上:一是稀缺性。这是经济问题存在、也是经济学研究存在的基本的原因。第二各假说是人是有理性的。即它假设人们对有利可图的事,或者说是利益反映积极;无利可图,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是,即成本反映消极。借助于上述两种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假设,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走向,或者按照伊兰伯格的说法,“实证经济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这也正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价值之所在。简单说,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某种事物“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状态和趋势)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它描述的事物本来的面貌。 2.【劳保版p11】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和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实际的运行是什么,只是告诉了 我们一个客观的运行状态,它并没有说明这种状态是否对或错。或者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客观状态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劳动经济领域,规范经济学严格地讲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应该是什么的”的理论。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东西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规范的价值判断分析。规范经济学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3.【劳保版p15】又称“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 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一种最终产品的需求,它实际上是对产品生产需求所派生和所导引出来的一种需求。因此,在我们研究劳动经济学问题时,不肯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4.【劳保版p48】由于企业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 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我们将这种效应成为规模效应。 5.【劳保版p48】就是由于企业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 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替代效应。 6.【劳保版p55】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用以 下公式表示为:e d=-(△L/L)/(△W/W)=-(△L/△W)/(W/L)。其中e 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7.【劳保版p56】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 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2)、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从经验命题的角度来看,上述定理一般是正确的,并且前三条总是成立,只是最后一个命题在有些情况下不成立。 8.【劳保版p77】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它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公式: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作用:1)、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2)、这一指标也可以用来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9.【劳保版p95】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 分的劳动供给曲线,它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有正的斜率,在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有负的斜率。这种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隐含的假定就是:在低工资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希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的工资采取的反映是购买更过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用一般的语言来说就是: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将会更加珍惜闲暇。 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劳动经济学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 C )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 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 B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 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C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D )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C )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版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版练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向后弯曲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B.有负向)影响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B.大,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C.增加,减少)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员工)来支付。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B.负相关) 10. 技术进步对(C.技工)的就业影响较大。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B.“互惠”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D.供给富有弹性 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A.规模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B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B.养老金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D.劳动技能 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D.二元劳动力市场 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C.新西兰 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D.技术障碍 2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C.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25.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B.较为平坦 26.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2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B.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28.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B.大 29.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______承担。B.工人 30.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B.1 31.下列会使企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2.下列不属于劳动者行为目标的是B.利润最大化 33.年轻型人口意味着A.未来劳动力资源丰富 34.比较工资率变化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和对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B.后者更大 35.以下属于劳动力流动的货币成本的是A.迁移发生的交通费用 36.一般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总是_______货币工资水平。A.低于 37.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是 B.摩擦性失业 38.根据统计性歧视模型,随着群体中成员的差别减少,使用群体资料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将会A.降低 42.从社会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易称为A.互惠 43.非劳动收入变动使预算约束线______移动。A.上下平行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二章 1劳动力市场是怎样运行的: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供给3均衡工资的变化(很多图) 2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判断工人的工资与市场均衡工资的高低关系,从而判断工作过高或过低。 第三章 1.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技术因素:生产函数:投入量和产出量的依存关系;投入要素间的配比关系。技术函数:固定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时间因素:短期,长期,超长期。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社会制度安排: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2.完全竞争下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基本假设条件:工人是同质的,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短期是技术资本都不变L变,使用原则:利润最大化MRP=MC,关键假设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则。根据使用劳动力原则,企业将MRP 与W比较饥渴,雇佣一个MRP>W的工人总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样,雇佣一个M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