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10、10成绩: 班级:石工学号: 姓名:教师:

同组者: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得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得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得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得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得高度h与它与岩石接触处得长度D,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式中θ—润湿角,();

h—液滴高度,mm;

D—液滴与固体表面接触得弦长,mm。

图1 投影法测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得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得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 mN/m。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得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式中—界面张力,mN/m;

、—待测两相流体得密度,g/cm3;

—两相待测试样得密度差,g/cm3;

—实际液滴得最大水平直径,cm;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高度处液滴得直径,cm;

—液滴高度处得直径与最大直径得比值;

—液滴形态得修正值,由查表得到。

(a)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b)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流程

图3接触角测定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接线板得电源开关。

2、顺时针旋转仪器后面得光源旋钮,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3、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开启视频。

4、调整滴液针头: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上得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得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5、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6、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7、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

8、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得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得固体试样。

9、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得下方(1mm左右),见图4。

10、旋转测微头,当针头流出液体形成小液滴(大约3-5ul左右得液体)时停止。

11、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使试样表面接触液滴,然后下降一点。液滴显示在视窗内,见图5。

12、点击开始试验绿色三角形图标,试验将按照设置得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直至完毕。

13、关闭视频,点击软件界面下面得电影图片任意一张,图片将显示在大窗口中,见图6。

图4 图5

图6

14、接触角分析方法

(1)切线法

选择一张拍摄图像在测量屏内进行测量。选择切线法图标,在液滴得一端左键点击一下松开,拉向另一端点点击一下,沿液体外轮廓做液体得切线,数值自动显示在图像得左上角上。点击右键将结果可以保存在图片上。

(2)高宽法

选取此方法图标,在液体一端点击一下,然后拉向另一端点击,液滴地平线中点有一个小竖线,鼠标移动到地平线中点点击一下,竖向拉向液体得最高点,接触角值自动显示出来。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3)圆环法

选取此方法图标,按提示在液滴一端点击一下,再在圆环上选择第二点,最后在液滴得另一端点点击一下。拖动鼠标返回到第一端点点击鼠标,松开后拉向另一端点,接触角自动显示。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4)基线圆环法

选取此方法图标,显示一条水平线,将其移动到液体得底面。在液体轮廓上点击两点,包括液体外线,点击一下。接触角值自动显示。点击右键保存测量值即可。

五、实验数据处理

图片处理方法润湿角/()

切线法43、452

高宽法45、086

圆环法43、498

基线圆环法43、731

测量液滴与固体液滴高度h润湿角/()

方法接触时间/s/mm 计算值切线法值

座滴法亲水性—11 53 45、086 43、452表2 光学投影下高宽法测量得湿润角数据记录

图7 切线法测量结果

图8 高宽法测量结果

图9 圆环法测量结果

图10 基线圆环法测量结果

六、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光学投影法测定润湿角得原理,了解了界面张力得测定原理,学会了运用计算机软件通过不同得方法测量润湿角得方法,加深了对岩石润湿性与界面张力得认识。实验中应注意液滴不宜过大,否则重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得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20200525092434)

实验二十六家兔失血性休克 一:实验目的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方法 通过对比同一只家兔正常时和大量失血时的角膜反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来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 体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 1.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固定,用1%普鲁卡因溶液皮下浸润麻醉颈部和股三角区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分离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在两动脉下穿双线备用 2.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溶液 1.5ml/Kg 3.颈总动脉插管以及股动脉插管,股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以备 放血用 4.观察正常时的各项指标,同时用比积管取一管血作为正常红细胞压 积测定 5.从股动脉大量放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血压一半,观察各项指标的 变化。10min后再次从股动脉取血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两管置于离 心机,4000r/min,离心5min,读数。读数时注意取斜面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之和的一半。单位为ml%,读数结果乘以二才为最终结果6.大量放血后15min时观察各项指标

四:实验结果 正常时: 大量失血后即刻: 大量失血十五分钟后:

家兔失血性休克结果 正常大量放血后即刻15min 角膜反射反应迅速反应迅速反应迅速 血压(mmHg)31.30 18.20 20.67 心跳频率(次/min)260 285 166频率(次/min)80 98 94 呼吸 强度正常加深加深 红细胞压积(ml%)48 38(失血后10min)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嘴唇发绀 五:讨论 1.为何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会下降?之后血压又有所回升? 在突然对家兔实施大量放血时,家兔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润湿性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7.9.12 成绩: 班级: 石工1504 学号: 1502010404 姓名: 张蕾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宋学玲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 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 e gd H ρσ?=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3;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3;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器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目的] 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抢救措施。 [动物] 家兔,体重 2.5~3.5kg,性别不拘。 [药品] 20%乌拉坦、 1%普鲁卡因、 0.9%氯化钠注射液、 125U/ml 肝素溶液、 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 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器材] 手术器械,注射器( 1ml、 5ml、 10ml),动脉插管,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 系统、呼吸机。针头( 9 号、 16 号)、头皮针、动脉导管、气管插管、兔手术台、听 诊器、压力换能器、 HX200 型呼吸流量换能器、 RM6240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 统、输血输液装置、微循环观察装置。 [方法] 1. 仪器安装、调试 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其位置应与仰卧家兔心脏在同一平面,输出线连接生物信 号采集系统。在电脑的实验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的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 参数。 2.家兔麻醉及实验前准备 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推注 20%乌拉坦 5ml/kg 体重。静推麻醉药品速度不要太快, 同时观察家兔的结膜反射、瞳孔大小、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待动物麻醉后,将其仰卧固 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用棉绳钩住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 ①分离颈总动、静脉及颈部神经:手术局部剪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 6-8cm,用止血钳 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颈总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 仔细分离右侧神经,穿细线。 ②分离股动脉:剪去腹股沟内侧被毛,分离一侧股动脉,做动脉插管,以备放血用。 ③分离气管: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 ④暴露小肠襻:在腹部左侧距中线 5cm 处剪毛,做长度约 6cm 的纵行切口,打开腹腔。 将小肠襻置于微循环观察盒内,利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打开微循环测量项,通过计 算机采集图象,观察失血前后微循环变化。 ⑤动脉插管:结扎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动脉下再穿一根线备用。 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剪一 V 字型切口,将充满肝素的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 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3.观察记录正常血压及神经体液调节和药物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①打开动脉夹,描计一段正常血压波动曲线作为对照,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②调节电刺激器,以中等强度(从 3V 开始逐渐增强到合适强度)、频率 30Hz、波宽为 2ms 的连续电脉冲刺激右侧迷走神经,记录血压变化。 ③待血压恢复正常后,静脉注射 0.1g/L 去甲肾上腺素 0.3ml,记录血压变化;待血压恢复正常后,静脉注射 0.01g/L 乙酰胆碱( 0.1ml/kg),记录血压变化。 4.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复制及抢救。 [实验结果] 1.实验前观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第二章岩石物性分析方法2

第二章
第二章 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确定 及应用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1、油水界面张力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取心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常规岩心分析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2、岩石润湿性 3、岩石毛管力曲线 4、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1)界面张力定义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σ
a
(1)吊板法:
吊板平衡时受到的拉力为:
定义1: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具有的界面能的大 小。 U σ = s 焦耳= 1牛? m = 牛 m A m2 m2
b
F = σ1.2COS ? L θ
L——吊板的周长;
定义2: 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
收缩力,亦称为界面张力。 注:吊板为亲水的表 面光滑的人造或天然 材料;所用油、水及 温度应保持与油藏条 件相同。
2)界面张力测定
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液滴(气泡)最大压力法、 吊板法,悬滴法等。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2)最大气泡法原理:
2、岩石润湿性测定 (1)吊板法测润湿角 Pc = 2 δ cos θ r (2)光学投影法测润湿角
Pc max =
2δ r
P max = ρghamx c
Pcmax-液滴形成过程中的最大压差,达因/厘米2 测量时控制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气泡或液珠形成的速 度,记录压差计的最大压力。 如何设计测定高温高压下的界面张力?
tg
θ
2
=
2h D
?矿物表面要求十分光滑、洁净,液体必须模拟油藏条件;常用 石英代表砂岩;用方解石表面代表碳酸岩。 ?液滴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几天,甚至数月),否则润湿角相差很 大。
1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摘要】1.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救治方法;了解失血性休克抢救。2.方法:第二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四章动物实验技术。3.结果: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时(45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4.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休克;微循环 【Abstract】1. Purpose: copy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bserve the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performance and circulation of change; Discusses th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Understand the rescu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2.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microcomputer b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animal experiment technology. 3. The result: a few bloodletting, blood pressure and breath of decline, but in a short time, rebounded, A large bloodletting (45 ml), blood pressure, respiratory decline faster and self recover capacity reduct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measures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roughly returned to normal. 4. Conclusion: a small amount of blood, the body's own compensatory function can make blood pressure returned to normal; Excessive blood loss, the body will happen decompensated role; The blood transfus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may restore basic normal. 【Key Word】Shock;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icrocirculation 1实验材料 1.1对象:家兔 2.7kg; 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 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 2实验方法 2.1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②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产生相态转化的内因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相态转化的原因 第2题下列关于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特征 第3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泡点、露点、临界点等基本概念 第4题下列关于典型油气藏气油比、地面油密度等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典型油气藏相图特征 第5题下列关于油气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脱气方式 第6题下列不属于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因素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参数 第7题地下原油采到地面时,原油体积收缩,体积收缩程度大者为高收缩率原油,体积收缩程度小者为低收缩率原油,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低收缩原油与高收缩原油比较 第8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原始溶解汽油比、饱和压力、原油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等基本概念 第9题石油与天然气储层主要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储层岩性 第10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度 第11题下列关于岩石渗透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渗透率 第12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类型按照其大小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类 第13题下列关于饱和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饱和度 第14题下列关于地层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氯化钠正常平坦正常平坦注20%氯化正常平坦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篇一: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实验人员5人第2组班 一、实验目的 1.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少量失血和大量失血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影响。探讨其发生机制。 2. 用颈外静脉输血和输液的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观察抢救过程中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器械: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电刺激连线,血压换能器,三通 管,铁架台,棉线,纱布 实验仪器:电脑,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实验药品: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0g 三、实验对象 家兔1只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四、实验步骤 1、仪器调试: 首先打开电脑,选择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从第1、2、3通道中选择1个通道,记录动脉血压。 其次将血压换能器连接线与相应的通道相连,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加肝素溶液排除空泡,先清零,血压0mmH 2、家兔称重、麻醉和固定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以5ml /Kg(体重),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共注射14ml, 至呼吸深而慢、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夹肢反射)为止。把兔子以背位固定法固定。 3、麻醉起效后手术 颈部手术——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右颈总动脉插管

(1)颈部备皮,作颈部,正中3~5cm切口,左右颈总动脉分离,穿线标记,备用。 (2)左颈总动脉插管术---测血压 动脉插管及换能器肝素化,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动脉前壁倒“V”切口动脉插管插入,结扎固定。放开动脉夹记录正常动脉血压。 (3)右颈外静脉插管术—输血输液 排掉输液管中的空气。右颈静脉近心端动脉夹夹闭,远心端结扎,静脉前壁倒“V”切口,输液管插入,固定。缓慢输液,保持通畅。 (4). 右颈总动脉插管术——失血造模 用肝素抗凝剂排掉50ml注射器(其中保留少许肝素液)和动脉插管中空气,右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动脉前壁倒“V”切口动脉插管插入,结扎固定。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右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50ml注射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试题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原油相对密度 2.露点压力 3.克氏渗透率 4.双重孔隙介质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水敏、速敏的含义各是什么? 2.简述岩石润湿性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等渗点的定义及其渗流物理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饱和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地层压力高于还是低于饱和压力?为什么? 2.论述地层原油粘度随溶解气油比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注意区分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高于饱和压力时)。 四.计算与求证(每题12分,共48分) 1.某油藏含油面积为A=14.4km2, 油层有效厚度h=11m, 孔隙度φ=0.21,束缚水饱和度S wi= 0.3, 原油体积系数B o=1.2,原油相对密度d420=0.87, 试计算该

油藏的原油储量(地面体积)为多少m3(8分), 合多少吨?(4分) 2.当储层中只含有油水两相时,储层岩石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t为: C t = C f + C Lφ= C f+(C o S o+ C w S w)φ 式中:C L, C f ——分别为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MPa-1 C o, C w ——分别为储层中油、水的压缩系数,MPa-1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试求证:C L=C o S o + C w S w 3.在一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或回答下列问题:(1)、驱油效率。(4分) (2)、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185毫达西,求Sw=5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4分) (3)、如果水的粘度μw=1.1mPa.s,油的粘度μo=1.9mPa.s,计算Sw=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4分) 4.实验室内由水驱气实验资料确定的J(Sw)函数如下表: 已知油藏数据:孔隙度Φ=0.30,渗透率K=300×10μm,天然气密度ρg=24kg/m3;水的密度ρw=1000kg/m3;气-水界面张力σgw=45dyn/cm,气-水接触角θgw=0°。试计算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 ——2011302280083 潘晴【实验目的】 1、了解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并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措施。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状态。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手术器械、输液装置、尿量测定装置、量筒、注射器、针头、20%乌拉坦、1%肝素、1%NA、生理盐水。 【观察指标】 动脉血压(BP) mmHg 中心静脉压(CVP) cmH2O 呼吸(R)频率、幅度 尿量(U) ml/10min

【实验步骤】 1、称重麻醉:(乌拉坦5ml/kg); 2、固定备皮:仰卧固定,颈部和腹部剪毛备皮; 3、血管分离: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V和左侧颈总A ,穿双线备用; 4、荷包缝合:切口部位: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5cm内,正中切口; 5、肝素抗凝:(耳缘V,1ml/kg)排净空气,尽量靠近远心端,回抽有血;了 6、血管插管: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仅先后顺序不同; 7、呼吸装置: 胸腹部正中皮肤呼吸最明显处,穿单线固定,并连于张力传感器; 8、 0.01%AD(0.2ml)第一次记录 9、复制休克(40mmHg,30min)第二次记录 10、注射NA(耳缘注射,1ml/kg)第三次记录 11、静脉补液(40~60滴/分)第四次记录 【注意事项】 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 2、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3、动、静脉导管,事先用肝素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再推入少量的肝素抗凝,防止导管前端堵塞;静脉导管插入后可缓慢滴注生理盐水保持管道通畅。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 4、血管插管时,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仅先后顺序不同:颈外V:先夹闭近心端,后结扎远心端,插入4-5cm;颈总A:先结扎远心端,后夹闭近心端,插入2-4cm。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剪开小口,约为管径的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心端。 5、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要观察中心静脉压时,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 6、第一次实验记录:动物稳定10min后,记录正常状态下; 7、第二次实验记录:颈总A插管的三通开关处断续放血,血压维持于40mmHg 左右20-30min,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每放血10ml即关闭开关,监测BP变化;血压维持于40mmHg 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变化(重点记录BP上升的最高值及变化时间)。 8、第三次实验记录:休克动物的抢救措施一:耳缘V缓注1% NA(1ml/kg),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变化(重点记录BP上升的最高值及变化时间)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及满分答案 1.( 2.5分)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B、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C、岩石的流动孔隙度是指在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D、绝对孔隙度>流动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已知一干岩样重量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22.2946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的重量为3 3.8973克(注:煤油的密度为0.8045克/厘米3)请回答下列问题:(3)岩样的视密度(=骨架重量/岩石外表体积)为—— ?A、2.219g/cm3 ?B、2.35g/cm3 ?C、1.546g/cm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5分 3.(2.5分)下列关于粒度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可用筛析法和沉降法来

测定 ?B、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曲线尖峰越高,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岩石中粗颗粒越多 ?C、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上升段越缓,岩石颗粒越均匀?D、定量计算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的粒度参数有粒径中值、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有一岩样长10厘米,截面积为2厘米2,在1.5大气压的压差下,通过粘度为2.5厘泊的油,气流量为0.0080厘米3/秒,此岩样为油100%饱和,则其绝对渗透率为—— ?A、0.67D ?B、0.067D ?C、0.0067D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三个定截面的分层,其渗透率分别为50、200和500毫达西,相应的各分层长度为12.19、3.05和22.86米,当三个层串联组合时,其平均渗透率为—— ?A、50mD ?B、500mD ?C、332mD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润湿性的测量方法 测量润湿性的方法很多,按测量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其中定量方法主要有接触角法、渗吸与排驱法(Amott方法)和USBM(美国矿物局)方法。定性测量方法种类很多,包括渗吸率、显微镜检测、浮选法、玻璃滑动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曲线、毛管压力曲线、毛细测量法、排驱毛管压力、油藏测井曲线、核磁共振法以及染色吸附法。 一润湿性的定量测量方法 一般定量测量常用以下三种方法:(1)接触角法;(2)Amott方法(渗吸和排驱);(3)USBM 方法。 1.接触角法: 接触角法测量的是一个特定表面的润湿性。在油水系统中就是测量光滑矿物表面上油和水的润湿性。 石油工业中一般用悬滴法测量接触角,第一步要全部彻底的清洗仪器,因为即使微量的杂质也能改变润湿性。当用纯净流体和人造岩心时接触角法是最好的测量方法。此法也用来检验实验条件对润湿性的影响,如压力、温度和水的化学性质。 润湿角测量的一个问题是滞后现象。测量的接触角有前进角和后退角两种,前进角是向前推液滴边缘测得的,而后退角是向后拉测得的,二者之差就是接触角滞后。引起滞后的原因有三种:a、表面粗糙度;b、表面非均质性;c、大分子水垢的表面固定性。 将接触角用于油藏岩石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仅仅反映岩石局部的润湿性,不能考虑岩石表面的非均质性。第三个限制是得不到有关岩石上是否存在永久连接有机覆盖物的信息。2.Amott方法 USBM方法和Amott方法测量的是岩心的平均润湿性。当测量天然状态岩心或恢复原态岩心时,这两种方法要好于接触角法。确定岩心是否清洗完全必须用USBM方法或Amott方法。USBM方法有时要优于Amott方法,因为后者在中性润湿附近不敏感。改进的USBM 方法可以进行USBM和Amott两种方法的指数计算。 Amott方法是把渗吸和驱替结合起来测量岩石的平均润湿性。测量之前,所用的岩心先要在水中通过离心作用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ROS),然后才可进行Amott方法实验。 Amott方法主要由以下四步组成: ①将岩心浸入油中,20小时后测量被油的自发吸入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②岩心在油中离心达到束缚水饱和度(IWS),测量排出的水的总量; ③将岩心浸入水中,20小时后测量被水的自吸排出的油的体积; ④在水中离心直至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测量排出的油的总量。 注意:岩心可能是通过流动而不是离心达到ROS和IWS,尤其对于不能用离心机的非固态物质必须如此。 分别引入油驱比和水驱比的定义如下: 油驱比: 水驱比: 其中δo--- 油驱比 δw--- 水驱比 Vwsp--- 通过油的自吸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V osp--- 通过水的自吸所排出的油的体积

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失血性休克 实验目的: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动物机能代谢变化。 实验动物:家兔 实验方法:称重、固定、麻醉——左颈总动脉分离——肝素化(1.5ml/kg)——插管——观察记录正常指标——放血至比积管1——颈总动脉快速放血、BP降至1/2~2/3— —观察记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10分钟放血至比积管2(刚开始放掉第一管残血) 实验结果: 1. 血压(mmHg)心率 (次/分) 呼吸 (次/分) 角膜反射 (+/-) 血球比积 (%) 球结膜充盈度 放血前52.64 115 62 + 44 充盈放血后25.01 57 49 + 32 充盈2. 3.放血中止时,血压有回升,再次放血,血压又下降,反复多次,家兔最终死亡。 放血过程中,家兔嘴唇逐渐变为紫兰色。 实验注意:1.动脉插管前应注入足够量的肝素,插管应固定牢固,防止滑脱,插管应保持与血管平行,以免刺破血管。 2.血球比积管离心后血细胞部分为一斜面,读取比容数时可取斜面中间刻度数 为比容数。 实验讨论: 1.失血性休克时,血压刚开始如何变化,为什么?

血压降低。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心脏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大失血刚开始时,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心脏搏出量迅速降低,血压也就急剧下降,经代偿后,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才会发生变化,而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在大失血时补充循环血量作用甚微,因此血容量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失血开始时血压急剧下降。 2.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心率应该如何变化? 在代偿期心率应该加快。机制:循环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出量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引起心血管反射,抑制迷走神经,刺激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对M受体兴奋作用降低,负变时作用减弱,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激活β1受体,产生正变时作用,因此在代偿期心率提高。 3.失血休克代偿期,血压该如何变化? 如讨论2所言,迷走神经抑制,心率加快。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β1受体,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作用于血管α1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恢复循环血量,一是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可迅速而短暂的减少血管床容积,增加回心血量,引起“自身输血”作用;二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降低,促使组织液回流入血管,起“自身输液” 作用。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循环血量恢复,促进血压回升。因此在实验中,中途停止放血后,由于家兔处于代偿期,动脉血压有所恢复。 4.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呼吸频率该如何变化? (1)休克早期,由于失血,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肺部微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比微静脉强度更大,使肺毛细血管处于“少灌多流”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2)由于大量失血,造成组织缺氧,从而组织无氧酵解增加,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血液H+浓度上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使呼吸加深加快。但是由于血液中的H+不易进入细胞,因此H+对呼吸频率的影响较小。 戴威认为:(1)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2)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通气减弱。 综合考虑:大失血刚开始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 5.失血性休克代偿期,血球比积该如何变化? 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该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1受体,血管收缩,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强度大于微静脉,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会流入血管增多,“自身输液”作用导致红细胞的浓度降低,所以血球比积降低。 6.失血性休克代偿期角膜反射呈阳性,为什么? 角膜反射,反射弧在脑干。呈阳性,说明代偿期大脑功能正常。原因是失血导致大脑供

油层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复习资料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1、掌握油藏流体的特点,烃类主要组成 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石油、天然气是由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统称为储层烃类。储层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非烃类物质(指烃类的氧、硫、氮化合物)在储层烃类中所占份额较少。 2、掌握临界点、泡点、露点(压力)的定义 临界点是指体系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3、掌握画出多组分体系的相图,指出其特征线、点、区,并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三线: 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等液量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 四区: 液相区(AC线以上-油藏) 气相区(BC线右下方-气藏) 气液两相区(ACB线包围的区域-油气藏) 反常凝析区(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凝析气藏) J点:未饱和油藏

I点:饱和油藏,可能有气顶; F点:气藏; A点: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Condensate gas ):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1)循环注气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4、掌握接触分离、多级分离、微分分离的定义; 接触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5、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特征,判别油气藏类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2h tg= 2D 式中,θ—润湿角,°; h—液滴高度,mm; D—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mN m。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2 gd =H ερσ? ,12=ρρρ?- ,sn n d =d S ε 式中,σ—界面张力,mN m ; 12ρρ、 —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3 g cm ;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3g cm ; d ε—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n d 10 ε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 n d 10 ε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b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 第二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 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 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 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 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

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 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岩样有效孔隙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出岩样的骨架体积或孔隙体积,再测出岩样的视体积,即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有:气体法,煤油法,加蜡法。 一、气体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 (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 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 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υ。 (三)实验仪器 气体孔隙度测定仪。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 (四)操作步骤 (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 (3)打开气源阀; (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 (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记录钢块体积和系统压力。 (8)打开放空阀,关闭样品阀,更换钢块。 (9)重复步骤(5)~(8),得到不同钢块体积所对应的系统压力,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关系曲线。 (10)将待测岩心放入样品室,测量所对应的系统压力P x,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V x。 (1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岩心直径和长度,计算岩心视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