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

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函授站点长治

专业汉语言文学

级别本科

姓名刘波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提纲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读过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在我拿到论文的题目中有一篇是《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就以此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写此文是为自己和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真实、合理、新颖的人物塑造方法。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刘波

摘要老舍以其对幼年和少年时代艰苦生活的真切体验,在《四世同堂》中,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

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憾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表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芸芸众生中,老派

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形象系列,各具特色。

关键词四世同堂;人物形象;真实;合理;新颖

正文主体:《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力作。它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沦陷区北平普通市民生活的绚丽画卷。它以世大的篇幅和宏伟的结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将北平沦陷区市民们和荣辱浮沉、生死存亡,都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打开这部巨著,就象走进一座琳琅满目的画廊,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便活在我们眼前。他们的遭遇往往有着出人意外的新颖,却又使人感至那样的真实可信,合情合理,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老舍曾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目中无人’,虽有情节,亦难臻上乘”,而能否将人物写好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首先把个性建树起来,使人物立得牢稳”。《四世同堂》正体现出了老舍的这一主张。它的故事情节,既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曲折惊险令人“拍案惊奇”。作者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将人物放在沦陷区这块屏幕上,让他们想其所应该想,做其所应当做,在流动的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展现各自的性格。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四世同堂》所写的是北平的下层市民在日本侵略者的生活和抗争,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和题材,更便于作者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所以,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更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这种民族特点有着更新的意义。

主要人物之一的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开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祁老人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他怯懦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平时,在他看来只要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虽然自己有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成尊卑贵践,忠实而真诚的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但当自己被逼到“想作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作品中的祁瑞宣是作者所花笔墨最多、思想性格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自北平成为沦陷区后,他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他爱国,他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痛苦与耻辱。中国的一城一地的失陷都引起他极大的精神痛苦。他身居北平,而心连着前线。他想做事情而不知道做什么,他想到前线去服务,但又离不开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与“爱家”的矛盾,实际上即是“全忠”

与“全孝”的矛盾。他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中坚”。他对祖父辈要尽其孝,所以他不能丢下他们出走;他对兄弟要尽其“悌”,所以他对祁瑞丰的胡闹和胖菊子的无耻行为尽量容忍,对祁瑞全的一心出走是而般的不放心;他虽然不爱自己的妻子韵梅,但也努力尽到丈夫的责任。在他的身上明显地存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思想。而这种“孝悌”思想,恰恰变成他“全忠”的阴力。这个人物虽然是一个教英文的教员,而他的思想性格却完全是民族化的带有传统色彩的。这是一个爱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而性格又十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其实,作品中的许多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民族特色,表现得都有很鲜明。钱默吟的亲家金三爷,就是一个满身侠气的人。在钱默吟从狱中出来,带着遍体鳞伤去找冠晓荷算账时,金三爷也跟了去。全们来到冠家正见冠晓荷、“大赤包”、李空山等在打牌。金三爷怒从心起,抓住冠晓荷就要打。冠晓荷被从桌子底下揪出来,忽然“心灵福至”,向金三爷求道:“爸爸别打!”金三爷一听“没了办法”,抬起的拳头又放下了。因为在北平江湖上,只要一方“叫了”,就不能再打。这是“侠仪”的道德。金三爷临走还宣布道:“我叫金三,信在蒋养房,什么时候找我来,清茶恭候”。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是那种传统的江湖游侠的性格。其他人物,如李四爷夫妇的慷慨助人,韵梅的贤良与忍耐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总之,《四世同堂》中的许多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正因此,读者对其中的人物无论是憎还是爱,都觉得面孔熟悉,似曾相识,自然就会“喜闻乐见”了。

当然,所谓“民族特色”的“传统”,并不一定都是“优秀传统”。作者

并没有将那些东西都当成是“优秀”的东西加以歌颂,而有着自己的是非倾向。如金三的“侠义”,在他帮助钱默吟上是好的,而在饶恕冠晓荷上就完全是消极的了,显然有着它的两面性。祁瑞宣的“忠孝”思想也有着二重性。因为他有“全忠”的思想,所以他爱国,但他那“全孝”的思想却成了惰性力量。在这些问题上,作者的倾向是明确的。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钱墨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主要人物,但也只写了全两面三刀方面的性格特点。这个人物是书中最为光辉的一个形象。他是一个旧式文人,消极的避世者。在平时,他是个“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司令”;他“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他有时候挨饿,挨饿也不出一声”。他没有士大夫的阔绰,却力求士大夫的安逸;他无隐者之资,却有隐者之风。在那充满铜臭气味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里,他那箪食瓢饮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是值得肯定的,但他那种无论本国的统治者将国家弄成什么样子都超然物外的态度,却不足取。作者比较突出地描写了他这一方面的性格,使我们鲜明地看到了他的旧式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但作者更着力描写了他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他可以凭

本国的统治者“去发号司令”,却不忍受“有人来往我的国”。当日本侵略者的坦克隆隆开过北平大街时,蛰眠在他心灵深处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被惊醒了。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王排长;当他的开汽车的儿子钱仲石拉着一车日本兵故意开进山沟与侵略同归于尽时,他没有悲伤,没有自怜,而是自豪地说:“死得好”,“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他在敌人监狱里,受尽折磨而不屈。出狱后,已经妻死子亡。他养好伤,便将儿媳送回娘家,自己仙潜入地下去同日寇斗争了。钱默吟性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个人英雄主义或复仇主义阶段(宣传复仇暗杀)②合作的爱国主义阶段(不再是报私仇,而要雪国耻)③由复国报仇到要整个消灭战争,打击穷兵黩武,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作者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他这方面的性格。钱默吟没有先进的思想,也算不得“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宁作寸寸断,不可绕指柔”的民族气节和品格,以及那种“国将不国,何以为家”的精神,就象浮雕一样鲜明、突出,经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以卖唱为生的小文夫妇这对“尤物”的描写,所花笔墨的确有多。但由于作者集中有限的笔墨着力描写他们的“人格”,使这对夫妇的个性就显得十分鲜明。他们俩一拉一唱,似乎“乐以忘忧”,谁买他们便卖唱,几不知“国家”为何物;他们宁可饿着也不向谁去告借一文,但若有人向他们求借,他去会倾囊相助;他们卖给唱不卖笑,人格不可侮。在一资所谓“义赈”演出会上,当一个日本军官要侮辱文若霞时,他们便愤然而起,为保卫自己的人格,赤手空拳与敌人拼搏,终于双双饮弹而死。这两个人物,平进并不可爱,他们对富人虽不谄媚,

但也不对穷人亲近。那种无家无国浪荡哥儿的气质的确不能让人赞许。但在紧急关头,掩盖在他们那潇洒不拘的外衣下的纯洁人格却大放其光辉,而终于成为一对可爱的人物。作者对书中的其他人物的描写,大都采取这种笔法。似乎并不企图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最突出的个性。

我们可以批评这样的形象有够“完美”,但却不能不承认其个性鲜明,具有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性,其性格发展有着符合生活实际的合理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本就面目不同,性格各异。钱默吟受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有着旧式文人的清高。他不懂“政治”是怎么回事,却很知道“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天祥、夏完淳那样的知识分子的影子。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腹地,钱默吟当了亡国奴时,他由一个超然的隐者逐渐变成抗日志士,实在是他的教养和那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必然。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不少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两个阶的激烈斗争中他们取“超然”的或“逃避”的态度,但当侵略者的战火向神州大地时,他们“拍案而起”,一跃成为反侵略的斗士,从此与人民同舟共济。象朱自清、闻一多、戴望舒等就是代表。钱默吟的身上就概括着这类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象小文夫妇那样的既不珍“国”也不重“家”,只珍重自己的人格的艺人,在旧社会并不少见。“国”离他们太远,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值得萦怀的好处;“家”早已不复存在,无从珍重。他们的所有就是赤条条的两个人。他们从事卖唱生涯,处于被侮辱被玩弄的地位。这样,在他们的心灵里,人格便成了唯一属于自己并最值得珍重的东西了。卖艺不卖身是旧社会正直艺人的座右铭,有多少艺人为保卫自己的纯洁人格而付出血的代价;小文夫妇就是这样的艺人代表。这样的形象,不是飘荡的影子,而是活生生的实

体,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传声筒,而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这样的形象,所以能够“立得牢稳”,并给人以艺术的美感,靠的不是“完人”的美,而是个性的美。当然,要想从他们身上学得先进思想,似乎无从寻找,但他们那种民族自尊、人格自珍的精神,至今也还光彩照人。现在,人些人在“外汇”、“礼物”面前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民族气节和人格自珍吗?

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在抗日战争中,各种经历的人,从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方式,经过不同的途径,汇集到一个集中点;为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演奏出一曲威武雄壮的全民抗战交响乐。那些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在前线冲锋于枪林弹雨的战士,或出生入死没于敌后的游击健儿,是值得歌颂和崇敬的,而那此虽没有所谓“政治觉悟”却有着光辉的民族气节的人;那些在敌人的淫威下保卫自己的人格不受辱的人;那些同胞有难而全力相助的人;都有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同样值得赞扬和歌颂。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们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人格力量。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所谓“阶级的眼光”来抹杀民族的光辉。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老舍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他按照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独出心裁地描写了几个汉奸走狗的作为和命运。冠晓荷一心想在日本的治下飞黄腾达,为了得到主子的垂青,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真比对他的娘老子还要虔诚。他请客、

送礼、托人情,甚至不惜陷害钱默吟,将钱家弄得家破人亡,还要搭贴自己的女儿,无非是想削尖脑袋往汉奸窝里钻。在日本侵略军攻占保定之后,在北平举行的所谓“庆祝保定陷落”的大会上,他拼命挤到台前去,为的是好给台上的日本兵“行个礼”;在挤不到台前时,他还远远地“深深”地向台上“鞠了鞠躬”,希望“心到神知”。然而,他使尽浑身解数,终得不到主子的赏识。最后他得了痢疾,被日本“消毒队”象对待其他病患者一样,拉出去活埋了。冠的老婆“大赤包”也同冠晓荷一样,想在汉奸窝里出人头地。她用自己的女儿换了一个“妓女检查所所长”的头衔,于是她便觉得自己象“西太后”一样的威风了,连冠晓荷也得称她“所长太太”。她讹诈、勒索妓女,强逼良家妇女为妓,弄得人人憎恨,个个切齿。后来日本人看着她弄得没法收拾了,便将她投入监狱,查抄了她的家产,终于疯死在狱中。那个无聊而愚蠢的祁瑞丰,光跟着汉奸兰东阳之类拉配套还觉得不过瘾,他想当日本特务。由于偶然的原因,他被日本特务抓进特务训练处,在受审中他说他想当日本特务。但特务们看他不够格便将他放了出来。他出狱后碰到兰东阳,于是便冒充,说自己的“特务”。结果被兰东阳派真的特务将他捉进监狱暗中杀掉,连尸骨也不知其所。

这样的写法是新颖的。这“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败类的经历新颖,二是这些败类的结局新颖。所以我们读了作品感到耳目一新。但这种别出心裁的描写真实合理吗?如果对于这问题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些形象就没有典型意义了。

老舍在作品中就说:日本侵略者理想的汉奸,是能“完全听他们的话,同时又能敷衍中国百姓的”人。日本侵略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收纳一批汉奸

走狗,但并非凡为中国人民所唾弃的民族渣滓他们都一律收留重用。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豢养汉奸、走狗的唯一目的是便于统治中国人民。所以对冠晓荷那样的“无聊,无知”,“野心大而胆子小”的无能之辈,对祁瑞丰那样的只知吃、喝、玩的愚蠢角色,也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宁肯将冠晓荷的二女儿招弟纳为特务,而不愿收纳冠晓荷、祁瑞丰之流。

历史的规律决定汉奸走狗决不会有“皆大欢喜”的好下场。然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因素却是复杂的。可以是中国人民的惩罚,也可以是敌人内部的残杀,还可能是出于日本侵略者更大的利益需要而自烹走狗。从《四世同堂》中我们看到,日本侵略者活埋冠晓荷是因为怕传染病的蔓延;杀祁瑞丰是兰东阳报私仇,也是怕他泄露机密;惩治“大赤包”是为了表示“天皇”的“仁政”。他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杀几个汉奸走狗是不当回事的。所以,对“大赤包”那样的“劣迹昭著”、完全失去了心因而也完全失去作用的走狗,对祁瑞丰那样的成事不足败事不余的笨蛋,加以铲除是完全可能的。由此看来,《四世同堂》的写法别具一格,却有着它的生活的真实性和充分的合理性。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在过去的老舍研究中,《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主要是被从国家、民族或者生存方式的角度来认识的。有的研究者把《四世同堂》概括为“被征服者的愤史”,就是把人物作为中国人——被日本人奴役、做了亡国奴的中国人——来认识的。

有的研究者在把老舍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来论述的时候,也论及《四世同堂》中的人物,注重的就是人物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与社会地位。这些看法当然符合人物的实际存在状况,但如果从老舍赋予人物的文化意义来看,许多人物则完全应当作为“文化角色”(文化象征物)来认识。

根据所属的文化形态的不同,《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作为文化角色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一是传统文化角色。以祁瑞宣、陈野球和被捕前的钱默吟最为典型。他们以中国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着,保持着中国文人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和伦理观念。瑞宣为人清高、本分,学识渊博,但软弱、忧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囿于传统的伦理观念,迟迟没有走出家庭。陈野球懦弱、萎靡,承认自己“简直是个妇人”,并直接把这种人格缺陷归因于传统文化。他说:“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因循苟且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我自己惭愧,同时我也为我们的文化担忧”(第十八章)。被捕前的钱默吟,则穿着长衫,像隐士一样闲居家中,以吟诗、饮酒、栽花为乐。二是市民文化角色(或称“都市文化角色”)。以祁老人、小崔、冠晓荷等人为最典型,他们身上体现了北平人的多礼、软弱、苟且、贪图享乐等生活习性(老舍在小说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各章多次提及这种习性)。祁老人面对为虎作伥、昂然而去的便衣背影谦卑地微笑时,老舍说:“当文化霉烂的时候,一位绝对善良的七十多岁的老翁是会向‘便衣’大量的发笑,鞠躬的”(第二十八章)。这显然是把祁老人看作文化霉烂的产物、霉烂文化的体现者。小崔脸上挨了大赤包的巴掌不还手,是因为“北平亡了,北平的礼教还存在小崔身上”(第六章)。冠晓荷这个看似“插科打诨的‘二丑’”式的人物,在

很大程度上也是被作为文化象征物来塑造的。“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第二十六章)。冠晓荷在吃、穿、一举手一投足上的许多讲究,正是“熟到稀烂”的北平市民文化的产物。老舍这样说:“他是都市文化的一个蛔虫,只能在那热的、臭的,肠胃里找营养与生活”(第六十六章),“在北平的文化里,无聊的天才才能如鱼得水的找到一切应用的工具。冠先生既是天才,又恰好是北平人”。写到冠晓荷煞有介事地谦让着请瑞丰吃饭时,老舍说:“他的虚伪极了的真诚是来自北平的文化”(第二十六章)。三是原始文化角色(亦可称之为“农民文化角色”或“黄土文化角色”)。以不太识字的农民和士兵为代表,仲石、金三爷亦可划归此列。其特征是没受过多少教育,但质朴、顽强。老舍在小说第六十一章写到北平城外黄土地上那些贫困、没有文化但善良、朴实、顽强的农民们,并从瑞宣的角度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到小说第八十二章,又从瑞全的角度对黄土地上的农民作了这样的描写:“那滚滚的黄流与小得可怜的山村,似乎是原始的,一向未经人力经营过的。可是它们也就因此有一种力量,是北平所没有的力量,紧紧地和天地连在一处”;“他也爱那些脚蹬在黄土上的农民,他们的耕植方法是守旧的,他们的教育几乎是等于零的,他们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可是他们诚实,谨慎,良善,勤俭。……而且到时候,他们敢天拼命——尽管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他们血或者可是比他的更热更红一点”。第四种文化角色可以之为“前文化角色”,以蓝东阳为代表,因为在老舍看来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毫不相干”、“披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属于“人吃人,狗咬狗的蛮荒时代”(第九十六章)。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文化角色的划分是就其基本倾向而言的,因此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有的人物有时徘徊于两种文化之间(如瑞宣曾被老舍称作“新旧文化中的钟摆”——第六十章),不同的文化形态有时是交叉的(传统文化有缺乏生命活力这一点上与市民文化相通,并与原始文化相关联——老舍赞美黄土地上的农民们时说他们“心中印着三千年传下的道德”)。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老舍是那样认识现实生活的,是那样认识汉奸的,所以她就那样写出来了。他不是从什么是“典型环境”啊,什么是“典型人物”啊之类的概念定义出发,也不是从什么条条框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塑造形象,所以他才能不走别人的旧路而写出新意。老舍曾告诉青年作者说:“你先就你所认为值得写的把它写出来”。“因为你要是脑子里有那么一个架子:什么人才叫典型呢?你就没法写了。”这当然不是说作家不需要学习文艺理论和文学常识,而是说要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去塑造人物。作家的经历不同,所见所闻不同,理解认识不同,写出作品来就自有其创新和独见。否则,在下笔之前脑子里就先有许多别人编制的框框,这样写怕越雷池,那样写恐坏规矩,最后只好将自己的见闻“削足适履”塞进那些框框中,自然就不会有新意。鲁迅如果要是按照历史小说的严格定义去写历史小说,就不会有含义隽咏的《故事新编》了。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沦陷区市民生活和抗争的作品是不多的。正象一九七九年版《四世同堂》的编者在《致读者》中的说:“当我们伟大的古都北平不幸沦陷敌手后,广大市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进行过什么样的抗争,对许多读者

来说当是非常陌生的,而反映这种生活的小说也是不多的。”《四民同堂》正是这“不多的”之中一部佼佼者。这部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大大丰富了我国抗战文艺的画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1]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评老舍的〈四世同堂〉》。载《文学评率》1981年第6期。

[2]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3]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4]《老舍论创作.人物的描写》

[5]老舍:《勤有功》,见《戏剧报》1959年第18期。

[6]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7]老舍:《勤学苦练,提高创作质量》

[8]樊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9]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阅读表格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主要人物形象一号院 (钱家) 钱默吟,58岁,文人,爱喝酒作画种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 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长子钱仲石,被日本人逼死;长儿媳,年龄未知,与仲石 育有一子;钱孟石,汽车司机,开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二号院李四爷,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四大妈,李四爷的太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 另有李四爷之子。 其余租户(二号院房子都是李四爷的) 三号院 (冠家) 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 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 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 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号院 杂院 剃头匠孙七夫妇,孙七性格直爽正直,爱与小崔、长顺争论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 活埋;小崔夫妇,小崔是洋车夫,为人正义,后被日本人莫名杀害;小崔太太,为 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长顺;马寡妇和他的外孙程长顺,长顺靠放录音 挣钱,后来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并与之育下一子。 五号院 (祁家) 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儿子祁天佑,50余岁, 布店掌柜,后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儿媳,患病常年卧床;长孙祁瑞宣,中学英 语教师;长孙媳妇儿韵梅,28岁,主持家务;二孙祁瑞丰,中学庶务,后成为教育 局科长,因势遭开除成无业游民,最后被日本人打死;二孙媳妇儿胖菊子(后改嫁 蓝东阳),最后流落天津为妓,凄惨而死;三孙子祁瑞全,学生(后逃离北平城加 入地下党工作);曾孙小顺子,祁瑞宣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后因肠 胃病死在获知抗战胜利当日。 六号院 杂院 丁约翰,在东交民巷的英国使馆供职,崇洋媚外;刘师傅夫妇,刘师傅是棚匠,会 练拳耍狮子,在瑞宣的激励下逃出城外参与抗战;小文夫妇,唱戏为生,可谓一对 戏痴,后来在给日本人表演时英勇牺牲。 其余白巡长,管理胡同治安,为人圆滑,没坏心肠。牛教授,专心治学没有国家概念的书呆子。

四世同堂练习题与答案

四世同堂 导读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第三部《饥荒》。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是一个特务的妻子)在狱中被虐待致死,高第(进步青年,最后

《家》和《四世同堂》中部分人物的对比

《四世同堂》和《家》中人物的对比 祁瑞宣和高觉新:作为家中的大哥,他们同样背负这巨大的压力和使命。他们的内心都很纠结,在家庭和梦想之间抉择不定。他们都关心这自己的弟弟们,有时却会被误解。而瑞宣的结局是为了革命而奋斗,成为了英雄。觉新却永远的被束缚在了破败的家中。他们都曾奋斗过,都曾抵抗过。瑞宣最后听了弟弟的话,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学校里作为一名老师来捍卫中国人的尊严,而觉新害怕爷爷的威压而成为了大家庭中的牺牲者。 两个人相似的地方有很多,却也有很多不同。觉新曾经有过理想,追求过自己真正的爱情,也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以及个人幸福。他虽看不惯长辈们对弟弟的要求,却又帮助长辈们劝弟弟反抗,这样一个矛盾的人。虽有着渴望自由的思想,行为上却只能作为一个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瑞宣的思想中既有封建礼教思想,却又有新的思想,他恨日本人,恨汉奸,却又不愿意背离家庭而去参加革命工作。他虽爱国,却将希望寄托在了国民党身上,知道那么多人都成为了汉奸,自己才帮助瑞全参加革命工作。 祁瑞全和高觉慧:他们两个同样是爱国青年,都愿意为了祖国而投入自己无穷的经历。瑞全当了兵,而觉慧通过写文章来救国。他们都不愿意受传统家庭礼教的束缚。觉慧一直在忍,而在最后,他离开了代表封建的家庭,他去寻求新的思想,新的发展。家庭在破败,他只能背离曾经的家庭,追求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瑞全在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离开家庭,为了国家去奋斗,抵抗。体现出了他坚强的意志以及做事的果断。在最终胜利后回到了家庭,回到了他出生、长大的家庭。而此刻,家庭已不再封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祁老人和高老人:他们两个心中想的都只有家,而祁老人却更加纯粹,他想的没有高老人那么复杂。只想守住这个家庭,守住他的四世同堂。高老人心中所想的还有在家中的权利以及家中子孙对自己的尊敬。正因为他的多虑,才使得家中子弟对他敬而远之,并且不真正的尊敬他。在他即将去世之时,真正悲痛的却是平常他不喜爱的孙子们。祁老人在开始有些使人害怕,而最后的他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战争改变了人的性格,使他逐渐变得友善,变得开始关心他人。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论述题: 一、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1、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赋予了作品史诗的气魄。著作虽只局限于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但却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在有限的天地中见出无限的世界和时代风云。作品几乎跨越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城郊、乡村、广场、商场、戏院、监狱、刑场、旅馆、妓院、古庙、学校及日伪机关、大使馆……简直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具有史诗的气魄。 2、人物关系的设置上中心辐射,网状展开。 在人物关系上,围绕小羊圈胡同中祁家四代人展开叙述,从这个中心出发向各个角度辐射,形成一个密匝周密的网络。其中的矛盾重重体现,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同时,在一个家庭内部的上与上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还有同一市民阶层中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头绪繁多。但整个作品结构严谨、匀称、完整,修剪恰如其分,脉络分明,叙事、描写、抒情及议论极有层次,充分显示了作为长篇小说大家的老舍雄健的笔力。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如祁老者与钱诗人,祁瑞宣与祁瑞丰,大赤包与冠晓荷等,虽有相同之处,却泾渭分明,互不相混。 3、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家老者引以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利用这个文化枢纽症结,将小羊圈胡同的各种环境和无限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其对比并加以表现,对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加以沉痛的反思。著作体现出明确而犀利的批判思想意识,反应出当时北平市民中深深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图在战火中焚毁国民劣根性,显示出 重塑?国民性?的努力。作 者选择的小羊圈胡同就成了 北京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缩 影。对冠晓荷、大赤包这些 民族败类,作者仍把他们放 在文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观 照,说冠晓荷?是北京文化 中的一个虫,可是他并没有 钻到文化的深处,他的文化 只有一张纸那么薄?。①他 讥讽大赤包,?不懂什么是 文化,正像鱼不知道水是什 么化合的一样。但是,鱼若 是会浮水,它便也会戏弄文 化?。②《四世同堂》对多 层次的北京文化的描写与议 论,使作品给人相当厚重的 历史感与文化感。 4、辛辣的讽刺和嘲笑 1)讽刺和嘲笑的语言艺术 作品以漫画式的夸张对 汉奸们进行无情的鞭挞。如 对大赤包入狱后的描写:?她 用手把自己的粪捧起来,揉 成一个小饼,作为粉扑,她 轻轻的、柔媚的,拍她的脸 ‘打扮起来,打扮起来!’ 而后,拾起几条布条系在头 发上‘怪年轻啊!’?。?一 家子里,只有二叔满面红光 的怪精神。可是,他也不是 怎么老不回来。他只在新年 的时候来过一次,大模大样 的给太爷爷和祖母磕了头就 走了,连一斤杂拌儿也没给 他们俩买来。所以他们俩拒 绝了给他磕头拜年,妈妈还 直要打他们;臭二叔!胖二 婶根本没有来过,大概是, 他们猜想,肉太多了,走不 动的缘故。? 2)讽刺和嘲笑的情节处理艺 术 当整个故事情节朝着结 局而去时,心中的感慨油然 而生,人性在那个特定的年 代经受无尽磨练以后竟然能 如此真实淋漓的得以体现, 一个小小的胡同包罗万象, 各色的社会现象,各种的人 物形象,从中看出了形形色 色的心态迥异的中国人。有 年过半百刚刚步入老年的追 求清闲、享清福的祁老人, 有在日本人的残害之下家破 人亡,愤然崛起弃文而怀着 满腔仇恨只为报仇的钱老人, 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 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 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 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 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 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 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这 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每 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生活经 历,独特的活法,每个人都 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到最后, 在经历无数跌宕起伏、意想 不到、震惊愤怒、喜悦惊奇 之后,老舍先生让我始终而 且是仍然相信善恶终有报这 个通俗但深刻的道理。 3)故事背景的利用体现讽刺 和嘲笑的艺术 《四世同堂》的故事基础奠 定在了抗日战争之前的那个 特定时段,那个黎明前最黑 暗的时期,在1945年日本投 降并结束抗日战争,举国欢 庆胜利的美丽而动人的时刻。 但也就此期间,所有的人们, 所有的百姓经受的是最痛苦 的经历、最黑暗的时段、最 磨砺人生的时光,拿所有中 国人最痛恨最熟悉也是最自 然想到的当然是?日本鬼子?, 这个让全中国人民深恶痛绝 的名词。?日本鬼子?所做 的猪狗不如的令人发指的恶 行以及他们变态扭曲的心理, 让中国作者提及到时不由得 咬牙切齿,痛恨入骨髓,愁 眉不展。但老舍先生不一样,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称颂他为 ?大师?的原因所在,老舍 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 言去深批日本人,而是用一 种冷峻幽默来处理这种深刻 的感情,表面上淡若清风、 似有还无、蜻蜓点水般的描 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却 能四两拨千斤,已足以揭示 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 4)思想情感在讽刺嘲笑中升 华 当然,老舍先生也没有 全面否定日本人民,这从著 作中小羊圈胡同一号门的一 个日本老妪的所言所行,就 能看出来。可以看出,相对 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存有一 定的理智的。此著作还有一 个重点就是对汉奸的形象展 现。老舍先生在此书中对汉 奸的描述让人觉得他们的所 作所为是那样的让人不齿, 但到了最后他们的死又让人 没有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并不是长出一口气,很舒服 的感受。回过头来思索一下, 假如说汉奸这个产物是那个 特定时代造就的不可避免的, 那招弟无疑就更是那个特定 历史时段的牺牲品了。作者 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堕落的 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 题——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 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 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 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 作品还告诉我们,如果不改 变中国人家族文化精神重负 的心态,彻底把四世同堂的 牢不可破的思想根基连根拔 起,改变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不管怎样发展,怎样人 口如云,怎样体质健硕,制 度健全,最终结果也逃脱不 了俎上之肉、示众材料的厄 运。 11高小记录的考题 一、填空30分 1、周作人的()描写家乡。。。。 2-6《将军的头》《陈焕生上 城》《沉沦》《呼兰河传》《随 想录》的作者 7、丁玲的()描写摧残自己、、 8、何彬是()中的人物 9、《边城》中()和傩送、 天宝爱情故事 10、花金子是曹禺()戏剧 中的人物(《原野》) 11、母女两代都沦为妓女的 是老舍的()《月牙儿》 12、《金锁记》中人格分裂的 主人公() 13、《围城》的主人公是—— 14、梁三老汉是()作品中 的人物 15、白嘉轩是()中的人物 16、描写朱、严两家的是( ) 作品 1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 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 了别人的梦。?是()作品 18、李梅亭是()作品里的 人物 19、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 男盗女娼的人物是(鹿子 霖) 20、()大量尝试散文诗 21、胡适第一篇白话诗() 22、冷清秋和金燕西是() 作品中的人物 23、二诸葛和三仙姑是() 作品中的人物 24、艾青的代表作()

四世同堂女性人物研究

四世同堂中女性形象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这些女性可以被粗略分为三类:在抗战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反抗的、利用混乱局势企图浑水摸鱼的和随波逐流的。这三种类型都有各自的典型代表,下面主要分析各类的代表人物。 在第一种人物中,韵梅的形象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作为一个旧社会遵循三从四德的家庭妇女,在抗战中逐渐展现出的坚韧让人肃然起敬。她在小说开始的第一章出场,被祈老太爷叫去讨论家庭生计安排。小说介绍她时提到她的名字是婚后丈夫给取的,但是大家平时并不太叫她的大名,而称她为“大嫂”或者“小顺的妈”——由称呼就可以看出她被死死地定位到“母亲”的位置上了。 小说的最开始是这样描写她的:“小顺的妈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她走路,说话,吃饭,作事,都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她是天生的好脾气。” 这段话可以提取出两个信息,第一,韵梅做事是非常利落的,从后文中关于她操持家务的诸多描写就可以看出,她是做家务的好手。祁老太爷过七十五岁大寿时,在全城店铺关门、买不到吃食的情况下,她自己一个人做出了一桌子炒菜面预备招待客人;在家里没有男人时,她独自去排队领粮食,甚至挨了鞭子也不退缩;面对日本人发的共和面,她费尽了心思,给家人作出尚能入口的“面饼”……第二,韵梅的脾气非常好,在热血青年瑞全和老人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她扮演一个调和的角色;在瑞丰丢了官又被胖橘子甩掉躲回家的时候,她不但没有怨言地照顾他,甚至为了四世同堂的和谐省出钱给他零花。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传统母亲形象,多数情况下是沉默的、默默忍耐的,以一种无私的姿态为家庭做着贡献。 纵观全书,韵梅这个人物似乎没有在抗战中发生招弟、尤桐芳那样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实际上她的忍耐和温顺在长期的压迫下悄悄地凝结成了一块坚硬的玉石。她仍然温柔,仍然沉默,却也有了不得不强硬起来的时候。当小顺儿被胡同里的日本小孩当作马骑的时候,她动了气,一改平日息事宁人的作风,反而教育小顺子要学会反抗。这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每一个有家国观念、有良知的人在国家被侵略、被残暴统治的情况下都会作出的反抗,瑞宣甚至认为韵梅的行为“在本质上说,几乎可与钱先生、钱仲石、刘师傅的反抗归到一类去了”。 对于韵梅来说,这种激烈的反抗占得还是少数。多数情况下,她的反抗以一种非常平和、非常不易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二弟媳卖国求荣穿红戴绿,她并没有丝毫的羡慕,家里要过年,丈夫提出把她唯一心爱的灰鼠袍子拿去当了的时候,她也并没有为自己考虑;在她排队领粮挨了鞭子的时候,她并没有退缩,反而想着下一次领粮的策略;当瑞宣突然被捕的时候,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积

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

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 祁瑞宣,老舍作品《四世同堂》中主人公,当过英文教师,又在英国驻北平领事馆当过秘书。祁瑞瑄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在英国使馆做事。因为这事,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后来被富善先生竭力营救,最终才得以脱离险境。下面是给大家的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但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老大瑞宣:纯粹的民国人。与祖父在年纪上只差四十岁,而在思想上却相差有一两个世纪,是四世同堂的顶梁柱;是一个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人;知识渊博,懂英语,为谋生而屈于英国府作事。也因之被日本人带入狱一次,后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敢于承担大事,时时忧国,是本书真正的主角。 祁瑞宣性格特征

祁瑞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 一、祁瑞宣深受“忠孝节义”思想影响 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让瑞宣陷入了无法排解的痛苦。尽忠国家,亲人的生活无法保障;遵守孝道,不能赴国难的内心谴责便会无休无止。“假若他是单身一人,那该多么好呢?没有四世同堂的锁镣,他必会把他的那一点点血洒在最伟大的时代中,够多么体面呢?”瑞宣知道应该奔赴国难,但是“全民族的传统的孝悌之道使他自己过分的多情——甚至于可以不管国家的危亡!他没法一狠心把人伦中的情义斩断,可是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或者还有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他难过,可是没有矫正自己的办法;一个手指怎能拨转的动几千年的文化呢?”为了家庭的温饱安好,他可以去英国府找份工作。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他能够原谅自己。虽然他没有赴国难,但他绝不做汉奸!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全爱国的忠贞。在瑞宣的心中,有一条边界线,就是你让我怎么着都可以,就是不能卖国,既然不能保国,我最起码不能卖国。“积极的,我没做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他小心谨慎到无所作为。只能在慷慨帮助邻人的行为中得到一丝安慰。在第八十七章,瑞全让瑞宣去教书,瑞宣却想到“在北平教书,不论我的理由多么充足,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赶到胜利的那一天来到,老朋友由外面回来,我有什

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中心论点:老舍以他熟悉的北京中下层市民社会作为表现对象,用众多的小说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老舍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正是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分论点: ——《离婚》张大哥人物形象分析 (材料四)《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 ——《四世同堂》祁家老太爷人物形象分析 2、新派市民形象 举例论证: (材料五)《老舍作品中“市民世界”的文化意蕴》 ——《四世同堂》祁瑞丰人物形象分析

(材料六)《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 ——《四世同堂》市民形象概括 (材料七)《浅议老舍的市民世界》 ——《赵子曰》李景纯与《二马》李子荣人物形象分析 (材料八)《琳琅满目的市民世界———老舍小说市民形象浅谈》 ——《离婚》老李人物形象分析 3、底层市民形象 典型代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古都北京里走出来得规矩人,在伦敦街上走,他极讲究中国的礼节,见人就低头哈腰,甚至一群英国小孩跟在他后面辱骂他“老黄脸”、“挨打的货”,他也无动于衷,毫无羞辱感,在喜剧的揶揄中,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顽固。这是老舍笔下老派市民在西方环境里的表现,显得如此荒唐可笑。(刘崇《安徽文学月刊》,?2008(2):19-19) 材料三:

《离婚》是老舍小说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张大哥的形象,活画出一种老舍最熟悉的北京市民的类型。这是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他小心翼翼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变”。小说一开头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他是财税局的一名职员,除了心安理得地混着几乎“没公事可办”的平庸日子,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便是做媒人和反对离婚。对张大哥来说,“离婚”意味着对既成秩序的破坏,而他一生的“事业”正是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张大哥这一套以婚姻观念为基点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的一面。小说辛 他觉得只消准备一些粮食和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忘不了北平人的繁缛礼节!虽然自己不过是平民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了尊卑贵贱,忠实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他向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蔼”地领受“训示”;他非常同情邻居钱默吟受日军凌辱的遭遇,又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这位老友。老

四世同堂名著阅读

精心整理 名着阅读《四世同堂》知识要点 【整体概述】 《四世同堂》全书包括《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是百万字的长篇巨着。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住在西城一条偏僻的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兴衰沉浮,描绘了日伪统治下北平社会的广阔画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的抗争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凶残和汉奸走狗们的罪恶行径,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故事情节以小羊圈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老人一家的活动为主要线索,穿插进十七八个家庭和各行各业的百十多个人物,错综复杂地展开。北平的沦陷,打破了祁家一向和谐、平静的小康生活,灾难接踵而至。祁老人的儿子、老实忠厚的布店掌柜祁天佑被日本人诬为奸商,受到百般刁难和侮辱,被逼得投河自尽。 几乎死在狱中,获救后他不再彷徨, 汉奸面前奴颜婢膝,结果丢妻丧命。 居们也都经历了种种灾难和变故, 他的小儿子仲石在京郊当司机,钱先生因此遭汉奸陷害,被日本人抓去受尽酷刑;气绝而亡;横下一条 落异乡;一向本本分分、 4 不堪忍受宪兵的毒打,终于 李四爷,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四大妈,李四爷的太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另有李四爷之子。 三号院(冠家) 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号院(杂院) 剃头匠孙七夫妇,孙七性格直爽正直,爱与小崔、长顺争论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活埋;小崔夫妇,小崔是洋车夫,为人正义,后被日本人莫名杀害;小崔太太,为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长顺;马寡妇和他的外孙程长顺,长顺靠放录音挣钱,后来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并与之育下一子。

人物分析

一、巴金: (一)创作道路三阶段:(简单了解) 1、初期创作,显示了他的文学基本追求,代表作长篇小说《灭亡》(二十年代末),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基本追求是:(1)关心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命运;(2)关注年轻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关系;(3)显示一种高度的热情。 2、中期创作(三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显示出其创作日趋成熟。 (1)对家庭题材的运用达到非常圆熟的境界,成为他创作作品的一个标志; (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成为其作品的中心主题; (3)热情进一步燃烧,达到新的高度。 3、后期创作(1944-1949),《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是作品风格转换和深入阶段,“深入”体现在继续以家庭为题材,更加成熟,给家庭赋予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转换”体现在巴金以往热情的风格转向冷静和深沉,对家庭描写由轰轰烈烈的大家庭转向小家庭,艺术视野开始浓缩(与茅盾相似),《寒夜》是巴金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绿皮书P.13) (二)巴金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1、以家庭为主要题材,把家庭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突出出来,显示了独特的典型意义: (1)描写的对象是家庭,实际远远超过家庭本身,是把家庭当做社会的缩影来描写,通过家庭的兴盛衰亡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家庭的种种矛盾,看到社会的错综复杂。 (2)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充分联系着作家个人的人生经验,不仅看到对家、对社会的客观描写,而且看到作家充满主观激情的评判、议论、抒情。巴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写在作品中,这是其作品始终充满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典型形象的塑造,分两类,一类泛泛而谈,如家庭、社会的抗争者——汪文宣、曾树生,叛逆者——觉慧,写出封建家庭和社会重压下年轻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艰难选择。觉慧是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典型,在种种选择下最终冲出家庭,这是封建家族日趋崩溃的重要原因。四十年代,汪文宣也是年轻知识分子,在社会重压下苦苦挣扎,结果以自己个人的毁灭,预示着社会的必然灭亡,揭示出只有整个社会发生改变,知识分子才有出路。另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是以觉新为代表的长房长孙形象,让人看到长房长孙形象所具有的家族文化意义和高度的文学审美意义——充满矛盾,特别复杂,由其地位决定,矛盾——真实——生活感,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觉慧。

四世同堂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小羊圈 胡同 组成 一号院(钱家)钱默吟,58岁,文人,爱喝酒作画种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长子钱仲石,被日本人逼死;长儿媳,年龄未知,与仲石育有一子;钱孟石,汽车司机,开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二号院李四爷,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四大妈,李四爷的太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另有李四爷之子。 其余租户(二号院房子都是李四爷的) 三号院(冠家)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号院杂院剃头匠孙七夫妇,孙七性格直爽正直,爱与小崔、长顺争论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活埋;小崔夫妇,小崔是洋车夫,为人正义,后被日本人莫名杀害;小崔太太,为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长顺;马寡妇和他的外孙程长顺,长顺靠放录音挣钱,后来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并与之育下一子。 五号院(祁家)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儿子祁天佑,50余岁,布店掌柜,后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儿媳,患病常年卧床;长孙祁瑞宣,中学英语教师;长孙媳妇儿韵梅,28岁,主持家务;二孙祁瑞丰,中学庶务,后成为教育局科长,因势遭开除成无业游民,最后被日本人打死;二孙媳妇儿胖菊子(后改嫁蓝东阳),最后流落天津为妓,凄惨而死;三孙子祁瑞全,学生(后逃离北平城加入地下党工作);曾孙小顺子,祁瑞宣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后因肠胃病死在获知抗战胜利当日。 六号院杂院丁约翰,在东交民巷的英国使馆供职,崇洋媚外;刘师傅夫妇,刘师傅是棚匠,会练拳耍狮子,在瑞宣的激励下逃出城外参与抗战;小文夫妇,唱戏为生,可谓一对戏痴,后来在给日本人表演时英勇牺牲。 其余 白巡长,管理胡同治安,为人圆滑,没坏心肠。牛教授,专心治学没有国家概念的书呆子。 胡同外蓝东阳,中学教务主任,汉奸;高亦佗,庸医;常二爷,祁老人的好友,在城外替祁家守坟;金三爷,钱默吟的亲家;李空山,伪军局长;富善先生,英国人,是瑞宣的好友,热爱中国文化。

四世同堂名著导读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老舍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1982年《四世同堂》未删节本出版,才得以全貌为中国读者所知。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内容简介】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由于众

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 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函授站点长治 专业汉语言文学 级别本科 姓名刘波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提纲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读过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在我拿到论文的题目中有一篇是《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就以此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写此文是为自己和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真实、合理、新颖的人物塑造方法。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四世同堂》填空题

《四世同堂》内容提要 1.《四世同堂》故事的背景是()年代,日本攻陷北平。故事的典型环境是老北平的一条偏僻小巷()胡同,以这条小胡同里人们的生活表现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整个中国的生活状态。 2.《四世同堂》写于上世纪40年代,作者是(),原名(),字(),被称为(“”)。这是他著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这是作者经历了血与火的抗战现实,激起他的爱国热忱,决心“为正义而写,为抗战而写。”小说分《》、《》、《》三部。 3. 《四世同堂》描写的人物多达130多个,有名有姓的就有60多个,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都市底层社会。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写得最鲜明、思想内涵最丰富的是主要人物祁老人及其长孙()。 4.祁老人是祁家的老太爷,一个善良忠厚的长者,在那乱世之年,仍然保持着中国的古老传统和风俗习惯,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和(),虽然也同情帮助受难的邻居,但又害怕受牵连,奉行着(“”)的哲学。然而当凶残的侵略者打破了他的“四世同堂”的宁静和平生活后,他终于萌发了仇恨和反抗,他惩罚当汉奸的孙子( ),特别是当()时,他怀着怒火敢于抱着夭折的孙女去和日本人算账。 5.祁老人的三个孙子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走了三条不同的道路。小孙子()在爱国浪潮中走上了抗日道路,老二()贪图安逸,受蛊惑当了汉奸,而处于长子孙位置上的(),却走的是不平坦的道路,他在(“”)和(“”)二者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 6.作品中所写的一系列汉奸形象,如()、()、()祁瑞丰之流,作者则大量运用夸张、变形、对比等漫画式手法,揭露其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无耻、反动、腐朽的本质。描写了他们可耻的下场。 7.阅读下面人物描写片段,请你根据描写判断是书中的哪些人物? (1)“他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最高。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高身量,长脸,他本应当很有威严,可是他的眼睛太小,一笑便变成一条缝子,于是人们只看见他的高大的身躯,而觉不出什么特别可敬畏的地方来。”——()(2)“他的眼也很小,但很有神,眼珠象两颗发光的黑豆子。在学校里,他是篮球选手。打球的时候,他的两颗黑豆子随着球乱转,到把球接到手里,他的嘴便使劲一闭,象用力咽一口东西似的。他的眼和嘴的表情,显露出来他的性格——性子急,而且有决断。”——() (3)“他穿着在三十年前最时行,后来曾经一度极不时行,到如今又二番时行起来的团龙蓝纱大衫,极合身,极大气。下面,白地细蓝道的府绸裤子,散着裤角;脚上是青丝袜,白千层底青缎子鞋;更显得连他的影子都极漂亮可爱。……小个子,小长脸,小手小脚,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匀称的五官四肢,加上美妙的身段,和最款式的服装,他颇象一个华丽光滑的玻璃珠儿。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八《四世同堂》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八) ——《四世同堂》阅读【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主要内容】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创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四世同堂人物

论《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形象 怡然山水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以八年抗战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巨构。小说以小羊圈胡同为背景,描述了抗战期间北平家家户户、每时每刻经历着的痛苦、屈辱和精神折磨,真实地再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展现了沦陷后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变化过程,有力地鞭挞了那些疯狂崇尚武士道的战争狂人和“有奶便是娘”的民族败类,代表中国人民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小说以祁家的生活为主线,冠家为辅,钱家穿插其间,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为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在这些不同个性、不同倾向、走了不同道路的人物中,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祁瑞宣身上所闪耀的丰厚思想内涵,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就祁瑞宣形象作一论述。 一、祁瑞宣的性格特征 祁瑞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 ㈠祁瑞宣深受“忠孝节义”思想影响 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让瑞宣陷入了无法排解的痛苦。尽忠国家,亲人的生活无法保障;遵守孝道,不能赴国难的内心谴责便会无休无止。“假若他是单身一人,那该多么好呢?没有四世同堂的锁镣,他必会把他的那一点点血洒在最伟大的时代中,够多么体面呢?”瑞宣知道应该奔赴国难,但是“全民族的传统的孝悌之道使他自己过分的多情——甚至于可以不管国家的危亡!他没法一狠心把人伦中的情义斩断,可是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或者还有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他难过,可是没有矫正自己的办法;一个手指怎能拨转的动几千年的文化呢?”为了家庭的温饱安好,他可以去英国府找份工作。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他能够原谅自己。虽然他没有赴国难,但他绝不做汉奸!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全爱国的忠贞。在瑞宣的心中,有一条边界线,就是你让我怎么着都可以,就是不能卖国,既然不能保国,我最起码不能卖国。“积极的,我没做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他小心谨慎到无所作为。只能在慷慨帮助邻人的行为中得到一丝安慰。在第八十七章,瑞全让瑞宣去教书,瑞宣却想到“在北平教书,不论我的理由多么充足,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赶到胜利的那一天来到,老朋友由外面回来,我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我,我就变成了一个黑人!”“除非你给我个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竟说出这样的话,那他的为国尽忠是否可以等同于让自己的良心安宁?无论忠孝,都不能成就,而对家国的责任又始终不可忘记。痛苦,便不停地在他的内心反刍。[i] ㈡瑞宣是徘徊沉默的 《四世同堂》中关于瑞宣,大都是内心的描述。这种沉默是“他遇到事不敢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老那么因循徘徊”的结果。当长顺问瑞宣他是否应该逃出北平时,瑞宣点了头。可他又感到苦痛,“他是不是应当这样鼓励一个青年去冒险呢?这是不是对得起那位与长顺相依为命的老太婆呢?”当他在英国俯找到事干后,冠晓荷及瑞丰等一帮人来道贺,他想给他们两句极难听的话,让他们“知难而退”。“可是,他把话收住了——他知道甘心作奴隶的人是不会因为一两句不悦耳的话而释放了他的,何苦多白费口舌呢。”当瑞宣的同事日本人山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1000字以上

《四世同堂》读后感 李婧永嘉县城西中学 指导老师:曾蕾《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中国近代文学书籍之一了,有空暇时间就看,连续看来一个多星期,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小说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与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打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任劳任怨的大嫂、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无聊无耻的瑞丰、阴狠的大赤包、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步步堕落的招弟冠晓荷、聪明勇敢的桐芳、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历史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老先生入我的视线。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人物简介 小羊圈儿胡同 一号院(钱家) 钱默吟,58岁,文人,爱喝酒作画种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长子钱仲石,被日本人逼死;钱孟石,汽车司机,开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二号院李四爷,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四大妈,李四爷的太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 三号院(冠家) 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号院(杂院) 剃头匠孙七夫妇,孙七性格直爽正直,爱与小崔、长顺争论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活埋;小崔夫妇,小崔是洋车夫,为人正义,后被日本人莫名杀害…… 六号院(杂院) 丁约翰,在东交民巷的英国使馆供职,崇洋媚外;刘师傅夫妇,刘师傅是棚匠,会练拳耍狮子,在瑞宣的激励下逃出城外参与抗战;小文夫妇,唱戏为生,可谓一对戏痴,后来在给日本人表演时英勇牺牲…… 五号院 (祁家)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儿子祁天佑,50余岁,布店掌柜,后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儿媳,患病常年卧床;长孙祁瑞宣,中学英语教师;长孙媳妇儿韵梅,28岁,主持家务;二孙祁瑞丰,中学庶务,后成为教育局科长,因势遭开除成无业游民,最后被日本人打死;二孙媳妇儿胖菊子(后改嫁蓝东阳),最后流落天津为妓,凄惨而死;三孙子祁瑞全,学生(后逃离北平城加入地下党工作);曾孙小顺子,祁瑞宣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后因肠胃病死在获知抗战胜利当日。 老太爷:代表着清朝人。一脑子的中庸之道,主张一切事情“忍”为先。祁天佑(太太):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一个正直的生意人,一个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