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概述

中国早期电影概述
中国早期电影概述

中国早期电影概述

摘要:早期的中国电影:1905—1949年。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中国出现了电影放映,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像馆的任景丰在北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戏剧舞台纪录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在这四十年间,中国的电影从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到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影公司;从“幻仙影片”的昙花一现,到商务印书馆的旷日持久;从武侠片,古装片甚至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生问题剧”到直接干预时政的影片,中国的早期电影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家喻户晓的明星,郑中秋、张石川等导演,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电影的千千万万的观众,凝聚在一起,为中国早期电影开辟道路,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中国早期电影特点,中国早期电影环境,郑中秋,阮玲玉,周璇,电影启蒙,公共空间。

正文:

早期的中国电影:1905—1949年。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中国出

现了电影放映,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像馆的任景丰在北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戏剧舞台纪录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1909年外国人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1916年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影制作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成立。但好景不长,这家公司只拍了一部影片《黑籍冤魂》,便因资金困难而停止运作。此后,由中国的民族资本投资拍摄电影的公司商务印书馆成立。1917年,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外国人手里低价买进了一批电影器材,决定在图书出版之外,兼营电影业,这是中国自己投资拍摄电影较有规模的开端。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当时全国数十个城市大小电影公司林立,仅上海就多达141家,且每年的观众数超过700万人,这个规模和世界其它大城市不相上下。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导演和电影明星。这个时期所生产的电影既有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娱乐片(如武侠片、古装片等),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生问题剧”。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转折时期。1931年,夏衍等人成立了共产

党领导的电影小组。1933年2月9日,“中国电影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直接干预时政的影片也多了起来,电影从摄影棚中走出来,承担起唤起民族精神的时代任务。与此同时,有自由派文人支持的商业电影也相当繁荣,这些抱着娱乐人生目的商业电影人曾与左翼电影人发生过激烈的论战。30年代后期—40年代中期,抗战爆发后,中国存在着四种电影形态:上海汪伪政府电影、重庆国民党电影、伪满洲电影、延安电影。但总的来说,电影艺术发展缓慢。抗战结束后,在当时国民政府的扶持下,国家电影机构和民间电影企业拍摄了不少电影。但从质量上看,民间企业的出品更优秀一些。

早期的中国电影的环境颇为复杂,这主要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所以在当时对中国电影影响最大的是好莱坞电影,其占有中国的主要电影市场份额,且很多大电影院都由英美人控制,20年代中期美国八大公司都在上海开办了办事处,尽管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电影依然能够与之竞争。早期的电影人地位不高,随着影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电影圈,其中有军阀政客(孙中山、周恩来、张学良、阎西山等)、也有戏剧家戏曲家(田汉、梅兰芳、马连良、欧阳于倩、洪深、熊佛西等)、文学家(曹禺、张恨水、张爱玲、周瘦娟等)、音乐家(冼星海、聂耳、任光)还有很多其它领域的社会精英。3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电影人关注和学习苏联电影。

为中国早期电影做出大量贡献的电影人中,郑正秋可谓是极具代表性。站在10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文化以至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的高度上,我们甚至把“郑正秋电影”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从精神走向和文化蕴含的层面上分析和阐释。在中国民族电影筚路蓝缕的开拓时期,郑正秋以其丰富的电影实践和独特的电影形式,持着电影启蒙的姿态,完成了启蒙电影的伟绩。

郑正秋(1889-1935),导演,编剧。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青年时期郑正秋积极从事新剧评工作,1913年涉足影坛,编剧并参与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导演。主要编导作品有《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得益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时政批评“公共空间”的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仅就电影而言,1896年至1932年间,尤其1911年至1926年间,中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政府权力失控导致香港、上海、天津等租界区出现了某

种类型的“政治真空”和“民间社会”,这反而给上海等地提供了一个社会、经济、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有效空间即“公共空间”。欧美电影也正是在这种一无遮拦的环境下,堂而皇之而又如潮涌地被倾销到中国各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于政府的作壁上观,各种有伤“风化”外国影片的畅通无阻,再加上社会上大量颓风败俗的盛行,终于使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痛切地感受到,电影与“世风”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紧密。且在许多人心目中,20世纪初以来整个社会“世风浇薄”、“道德日非”的罪魁祸首,既不是社会体制,也不是文学和戏剧,而是比文学和戏剧似乎更“逼真”的电影。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心理,包括郑正秋在内的一批中国早期电影人,很早就倾向于把电影当作营造“祸”“福”之媒介、教育国民之工具与改良社会之利器。为了达到教育国民与改造社会的目的,他们将影片的取材更多地偏向社会问题和家庭伦理。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就中国电影在“影戏家的人格”、“电影言论”、“电影剧本与观众的关系”以及“中国电影事业之危状”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中,都能感受到郑正秋先生对社会的隐忧、伦理的诉求及对道德的关怀。

正是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开拓时期,郑正秋以其丰富的电影实践和独特的电影形式,秉持着教化观念的张扬和影像秩序的建立的电影启蒙姿态,完成了社会改良思想和人道关怀视野的启蒙电影伟绩;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精英话语相比,郑正秋电影独具一种温情的平民色彩和广泛的观众认同,显示出20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文艺和大众文化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尤为重要的是,立足本土、诉诸大众的郑正秋电影,以其对殖民语境里民族文化的特性书写,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范型、一个历久弥新的奇迹。

2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相对正规的电影学校。电影明星的地位从20年代中后期开始飙升,30年代出现一批超级明星,40年代擅长歌舞的明星成为大众的宠儿。纵观中国早期电影时期,在观众心目中影响最为强烈而深远的莫过于阮玲玉、周璇等几位当家名旦。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16岁)时,经张慧冲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其在电

影道路上的艺术生涯,一生共主演29部电影。阮玲玉的作品风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明星、大中华百合时期)多主演通俗社会片,甚至神怪片,饰演低下阶层的堕落女性,如妓女一类人物;或者是在旧社会受欺压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后期(联华时期)受新兴电影运动(又称左翼电影运动)影响,表演风格有所转变,转折点是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饰演对旧社会觉悟的女性周淑珍。其后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饰演农村妇女、尼姑)、《小玩意》(饰演抗日的农村手工艺人)、《神女》(饰演妓女)、《再会吧,上海》(饰演女教师)等,演活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女性形象。有人赞誉她为中国的嘉宝、褒曼。《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给予她高度赞誉。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以重拍次数最少而成为导演们乐于与之合作的演员,同时又以使观众“每片必看”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周璇,原名苏璞,江苏常州人。是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民国时期著名歌唱家。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后入新华歌舞社。主演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金嗓子”。七大歌星之首(另外六位是白光,李香兰,姚莉,白虹,吴莺音,龚秋霞)。1935年从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艺华影业公司,主演《喜临门》、《满园春色》等影片,在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狂欢之夜》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社赴菲律宾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并在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参加影片《和平鸽》的拍摄,因患病而未竟。1957年,周璇在拍戏时旧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院,最后,在挣扎中因脑炎而离开了人世,享年39岁。周璇被一些专家评价为典型的感觉派明星,她主要是靠感觉和经验来演戏,她的表演都是自然流露,经常会有一

些真挚动人的精彩片段出现,她不是靠表演功力以及角色深度取胜的,而是依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牢牢的抓住了观众们的心。

纵观1905—1949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从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到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影公司;从“幻仙影片”的昙花一现,到商务印书馆的旷日持久;从武侠片,古装片甚至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生问题剧”到直接干预时政的影片,中国的早期电影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家喻户晓的明星,郑中秋、张石川等导演,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电影的千千万万的观众,凝聚在一起,为中国早期电影开辟道路,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的精神走向及文化内涵.《当代电影》.2004(2). 倪骏.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男明星与女明星.《大众电影》.2004(18).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2020中国明星片酬排行榜前十名

2020年明星片酬排行榜_2020中国明星片酬排行 榜前十名 放眼中国乃至全亚洲影坛,片酬最高的不是章子怡不是巩俐,也不是周润发,而是一向低调的李连杰。早在《龙门飞甲》上映时, 就有媒体曝出李连杰的片酬很高。这个从多年前的《投名状》一片 时就看出端倪,当时这部耗资过3亿的史诗巨制将近半资金花在演 员的酬上,其中李连杰以一亿片酬成为全亚洲最贵的男演员,并且 刷新了华语片的片酬纪录。这也应对了那句老话——“闷声赚大钱”。 在2000万美元上下。成龙说:“这是很多年前的价格了,比如 现在《尖峰时刻3》的片酬是2000万美元加影片全球分红,总数将 是4000万美元左右。”而这个多年前的价格,如今也要改写了,成 龙大哥以4500-5000万的价格败给李连杰。 位列本榜第4位的有两位明星,分别是内地的亲民影帝葛优以及香港打星甄子丹。葛优的实力一向备受认可,这个价位可算是良心价,而甄子丹则是突然爆出,让人感叹物价之飞涨。 香港于八、九十年代电影全盛时期,因演员疯狂涨价,令电影公司成本上涨,经营日见困难,当海外市场全面萎缩后,影市也陷入 一片死寂,港星片酬也因而冻结数年没增长,但随着庞大内地市场 开放后,一众港星又成片商抢手货。 周杰伦是个多面手,唱得了歌,写得了词,拍得了电影,他所创作的《不能说的秘密》以及《天台》都能大卖。虽然后者票房略后 劲不足。他接演《头文字D》的时候,片酬已经为800万港币。然 后到《灌篮》,周杰伦的收入可能逼近千万大关。在当时的香港电 影界,刘德华的电影片酬公价也不过1000万港币。 当年跟着张艺谋混的时候,巩俐可谓风光无限,拿奖拿到手软,出席各大国际场合都受尽注目。身价自然也不菲,到2000年时,早 就已经达到片酬1000万的水平。可是近些年来,巩俐的曝光率减少,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文献综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摘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电影开始到来.而在初期电影制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美国.随着战争的爆发,各种文化的侵入,及后继越来越多的文化及科技的交流,中国的电影业也开始慢慢崛起,从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才真正的诞生. 中国电影在经历多个时期后,逐渐变得成熟。在五代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电影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渐渐走上国际化。中国的电影产业也逐渐趋于正规。虽并不完全成熟,但但在世界电影上已开始斩露头角。中国的电影史是一段不仅代表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记录者。 【关键词】 工业革命电影诞生定军山发展史记录者 【中图分类号】J905 一·中国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以公开售票的方式,放映了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广泛多样的休闲活动背景之下的产物【1】。电影是人类历史的代言人,他和历史互相介入【2】。中国电影的发轫,几乎和世界同步。在其诞生的第二年既1896年,便传入了中国。不过中国自制电影,却始于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平摄制了戏曲片《定军山》。自此,中国电影产业及艺术正式拉开了序幕【3】【4】。 二·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压力和民族文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样条件下诞生的中国电影,势必发展的深度及广度有限。而在当时,世界电影拍摄,制作等方面都还不完备。然而,电影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势必有利可图,电影公司经营者中既有海外侨民,也有留学归国人士,而占据主体的是国内从事小说写作和戏剧业的人士,电影数量也在慢慢增多。 2.1)1905《定军山》掀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页。在此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叙事短片,喜剧短片等各种类的短片拍摄为长故事片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913年拍摄的《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标志着中国叙事电影的开端。1921年开映的《阎瑞生》开启了中国长故事片的试制,随后出品的《海誓》,《莲花落》,《好兄弟》等长故事片,涉猎了侦探片,爱情片,伦理片等多个片种。上海影戏公司“商务印务馆”影戏部和“明星”公司成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制片机构。 2.2在数部片中,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比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等方面的要求,且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5】。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发展高潮。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成就【6】。 三·建国前中国电影的发展 3.1)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达到了新阶段。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电影明星

阿诺德施瓦辛格:《终结者》《真实的谎言》《蒸发密令》《红场特警》《第 六日》 希尔威斯特史泰龙:《洛奇》《第一滴血》《刺客战场》 尚格云顿:《再造战士》《终极镖靶》《时空特警》《突然死亡》《铁拳无敌》史蒂芬西格尔:《暴走潜龙》《边缘煞星》《极地雄风》 布鲁斯威利斯:《虎胆龙威》《第五元素》《完美盗贼》 《哈特森之鹰》《终极尖兵》 哈里森福特:《星球大战》《爱国者游戏》《燃眉危机》《亡命天涯》《空军 一号》《银翼杀手》《印第安纳琼斯系列》 隆格尔:《红蝎星》《再造战士》 科特拉塞尔:《兵人》《纽约大逃亡》《最高危机》《零点爆破》 文迪塞尔:《XXX》《速度与激情》 岩石:《蝎子王》《从林奇兵》 卫斯理斯内普:《刀锋战士》《越空狂龙》《九霄惊魂》 杰森斯塔瑟:《非常人贩》《转轮手枪》《怒火攻心》 尼古拉斯凯奇:《变脸》《空中监狱》《石破天惊》 汤姆克鲁斯:《碟中谍》《借刀杀人》 基努李维斯:《康斯坦丁》《黑客帝国》《生死时速》《连锁反应》 梅尔吉布森:《致命武器》《疯狂马克斯》 威尔史密斯:《独立日》《绝地战警》《机械公敌》《国家公敌》 布鲁斯-威利斯[美国] 代表作品:《虎胆龙威》 其他作品:《火线对峙》《幸运数字斯莱文》《12罗汉》《虎胆神偷》 哈里森-福特[美国] 代表作品:《空军一号》 其他作品:《亡命天涯》《银翼杀手》《夺宝奇兵》 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 代表作品:《真实的谎言》 其他作品:《终结者》《第六日》《间接伤害》《魔鬼末日》《蒸发密令》 西尔威斯特.史泰龙[美国]

代表作品:《第一滴血》 其他作品:《洛奇》《终极杀阵3》《最后刺客》 史蒂芬席格 《司法雇佣兵》〈影子超人〉〈暴走潜龙〉〈非常地带〉〈绝地战将〉〈魔 鬼战将〉〈法外出击〉〈杀不死的勇者〉 尚格·云顿 《黑鹰》1988《BlackEagle》 《无处藏身》1993《NowheretoRun》 《终极标靶》1993《HardTarget》 《街头霸王》1995《StreetFighter》 《拳行天下》1996《TheQuest》 《极度冒险》1996《MaximumRisk》 道夫·龙格尔 (杜夫·朗格) 《惩罚者》《浴血蛟龙》《再造战士》《魔鬼悍将》《重装捍将》《黑煞》 《隐型战机》 丹泽尔华盛顿 《马尔科姆-X》、《飓风》、《训练日》〈燃烧者 铁血硬汉--西尔威斯特·史泰龙 1976年,史泰龙根据生活的现实写出了剧本《洛基》,并担当了主演,演绎了 一位面对生活困境,却依然充满斗志的业余拳手洛基。影片《洛基》一经上映 便在全美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创造了奇迹般的票房。并夺得了当年奥斯卡大奖,史泰龙也因为在片中精彩的演绎和健康的外形而一举成名,成为英雄的化身。1982年,史泰龙拍摄了著名动作片《第一滴血》。影片《第一滴血》搏杀场面 激烈,节奏紧凑,是动作片的上乘之作,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滴血》在中国大陆的上映,也使得史泰龙作为中国观众最早接触到的好莱坞动作明星而家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

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

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本篇论文以1920年代中国电影在上海的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论文以“民族认同”为主纲,以历时发展为经线,以影响研究为纬线,描述中国电影如何在欧美电影的强势影响之下确立起来。作者从三个方面理解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生、发展过程:(1) 1920年代初,欧美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造成中国观众的认同焦虑,而摆脱对华人的定型化表现,在银幕上展示民族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公司兴办的一个重要动机:(2) 起步之后的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借鉴欧美电影的过程中确立本国电影的民族身分,即寻找到中国观众认可的民族电影形式,在这当中,“华式”与“欧化”显示出中国电影的两种文化取向;(3) 从192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转向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逐步引发古装片、武侠片热潮,在竞拍商业影片的大潮中满足着对中国民族特性的表达。论文作者认为民族认同是促成兴办中国电影业的动机之一,它决定了借鉴与学习过程中对中西两种文化的选择并最终促成中国古装片、武侠片两大商业片类型的形成。这是本篇论文理解与描述1920年代电影的一条基本线索。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的民族认同焦虑》,梳理了1920年代欧美电影在华的放映情况,介绍了以侦探长片、喜剧片和爱情短片为主要片种的西片放映格局,同时讨论了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给中国观众带来的民族认同焦虑,以及国人对“中国电影”的渴望与期盼,在这种环境之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电影被赋予了满足民族认同和民族自我期待的崇高使命。第二部分《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讨论192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如何从仿制入手,开始了侦探片、爱情片和喜剧片的试验与探索,以《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和《劳工之爱情》等影片为例,探讨了中国试制电影与欧美影片的影响关系,在此部分还讨论了在“商务”、“上海影戏”和“明星”形成的竞拍态势中,初露端倪的“欧化”与“华式”两条发展路径,包括“商务”早期长片的国家意识和影像风格上“欧化”色彩;“上海影戏”对欧美儿童片的摹仿以及“明星”以《孤儿救祖记》为代表的比较民族化的创作方向。第三部分《“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以“明星”中的郑正秋、包天笑和洪深的创作为例,探讨他们实现电影本土化的方式,郑正秋对本民族特性的体认、包天笑对西方文学的转化以及洪深对刘别谦心理描写手法的借鉴,既涉及他们创作的个性,同时也表明“明星”集体注重电影民族特性的共同特征。第四部分《“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作者以“知识分子电影”概括了在思想意识上比较西方化的“长城”、“神州”、“民新”等公司的创作,他们成为中国电影与“五四”新文化相联系的纽带,其影片由于思想意识上的西化色彩而受众面狭窄:另一方面,在影像风格上极力摹仿西片的“大中华百合”则备受诟病,本文在指出这一缺陷的同时,也试图较为客观地描述和评价该公司的创作面貌。第五部分《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将梳理这些影片的形成过程及历史成因,作者认为古装-神怪-武侠片是在欧美电影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之下,中国电影开始转向传统叙事如《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众多民族民间文学,为中国电影的民族特性表达寻找到深厚的文化资源,满足了中国观众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电影史纲要(近代)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一一?雷玛斯游艺公司。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 早期中国电彫(1922-1930年) 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 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 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 一、初创期 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左的起始原点一一《左军山》 (任庆泰) 2.丰泰现象一一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 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左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一一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11金创立幻仙彫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 《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 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 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2.“体现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大繁荣”,标志: 1)制片公司的出现; 2)影片数疑增加,短片向长片转化: 3)行业开始形成并走向细分; 4)美学风格开始形成; 5)原初类型开始岀现(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3.早期影业格局"三大四小”一一制片业形成了以明星、大中华百合(1925合并)、天一为首,长 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格局(此格局为自由市场性质的)。同时电影业完成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的转化。 4.明星影片公司:1921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 代表作《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玉梨魂》《空谷兰》;以“家庭人伦苦 情”见长 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邵醉翁、高梨痕; 代表作:《忠孝节义》《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狂流》剧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

【图文】六十年代的电影明星们

【图文】六十年代的电影明星们 六十年代的二十二位电影明星周总理提议评选电影明 星 1961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6月22日,周恩来总理约请夏衍、陈荒煤、崔嵬等文化部、电影局领导和各地电影厂的厂长、编剧、导演、演员共30多人,到中南海自己的家中用餐。开饭前,总理郑重地说 “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挂着苏联电影 明星的照片。我们建国都已经12年了,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 会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首先收集民意,根据观众意愿,中影公司在《调查情况说明》中设想:可否在电影院、娱乐场地以及与文化艺术相关联的地方,悬挂广大观众最欢迎和最喜爱的演员剧照或个人照片?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当 即批示同意。中影公司着手在长影、上影、北影和八一厂四大电影厂进行评选电影明星活动。电影厂根据要求,把成绩突出的演员名单反馈中影公司,中影公司送交文化部,再送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最后由文化部统一确定。 1962年初,文化部发布文件通告:上影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北影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影厂的李

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的祝希娟(当时尚未调任上影演员,但她的名额算在上影指标中)等22个人,定名为 “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22大 明星”。 并不完全公平 这次评选,受“左倾”思潮大环境的影响,也留下了遗憾:长影厂的浦克,是一位主演和参加影片最多、资格也最老的著名演员,因曾在日本统治时期的“满 映”供职,成为他获选的政治障碍。很多优秀演员因 名额所限失去机会,以各电影厂上报的不完全名单为例:上影厂的韩非、康泰、王蓓;长影厂的郭振清、印质明;北影厂的赵联、秦文、李长乐;八一厂的刘季云、高保成、张勇手等人,都被忍痛割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成就很大的电影艺术家没有入选,特别是一些老电影表演艺术家,像金焰、蓝马、刘琼等等,塑造了很多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作为建国17年间惟一一次评选出来的电影明星群体, 影响了几代观众,其意义已铭刻青史。 (《大众电影》2005年第12期)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

中国20大武打明星综合排名!

中国20大武打明星综合排名! 20名:计春华,出演过《少林寺》中的tu鹰。他武艺相当高,并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经常与李连杰演对手戏,如《方世玉2》《新少林五祖》等等,一反面人物为主,我就没看见过他演好人采集到花瓣 19:林国斌,著名武师,主演过周星驰的《破坏之王》,在郑伊健刘青云的《新龙虎风云》中出演武功高强的老大,在《鼠胆龙威》中与李连杰对打过。他受关注的还有他和梅艳芳的公开恋情。而且这家伙长的很像天王“黎明”注意的是他的脚功夫比成龙等都飘逸。 18:邹兆龙(又名倪星),香港著名武打演员,入行较早,经常与李连杰演对打戏,如《中南海baobiao》、《冒险王》,及在与何家劲、钟丽缇一同出演的《虎猛威龙》中的船长,其中表现最出色的当属《中南海baobiao》。他日前到美国发展,演出功夫角色。大家对他和甄子丹在导火线里的经典对打不陌生吧?17.钱小豪,香港著名武打演员,出道相当早,香港早期最卖座的影片《僵尸叔叔》中有他高难的武打镜头,与李连杰合作出演的《太极张三丰》中他的戏份其实不亚于李连杰。

16:梁小龙,呵呵,大名鼎鼎的火云邪神大家不陌生吧?曾在八十年代被观众视为偶像,陈真,是个响当当的名字,《霍元甲》中他的飞脚曾被多少人视为神奇,在《陈真》中他更是义薄云天、催人下泪,----而现在已年近五十go功夫依旧不减当年啊.15:.杨紫琼,并不是从小就开始练武,她生于马来西亚,而且曾当选过“马来西亚小姐”,并曾被香港富豪导演潘迪生心仪迎娶,但后来感情告终。她是不恃姿色,而是走严正演员路线的杰出影星。长期苦练动作片演技,武打动作不仅高难、而且到位,是每一位香港影人都尊敬的阿姐级影星,是香港武打片动作女星的杰出代表,与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平起平坐,而且在美国也成为很受欢迎的香港影星,据传当年日本女打星大岛由加利专门来华挑战杨紫琼结果以失败告终,所以把她排在15位大家没有什么异议吧?14:郑佩佩,虽然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形象被世人无比推崇,虽然杨紫琼是第一个在007影片中饰演邦德女郎的东方女星,但真正最能代表香港女性动作电影的还是老一辈动作巨星郑佩佩。也许她早年的影片《大醉侠》等没几个人看过,但从她近年来在《唐伯虎点秋香》,《卧虎藏龙》中的出色表演,我们仍然可以依稀看出这位香江女侠当年的卓越风采13:樊少皇,看过《力王》观众就知道他的厉害!港版《天龙八部》中的虚竹也是他演的,还有叶问里和甄子丹的对打。真功夫的影星里他也能排上号的。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随着中国 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这是由于投机商人、官僚买办、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电影造成的恶果。中国电影游离于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之外,影响和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发生了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工作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明星”“联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为阵地,拍摄了以反帝反封

民国时期最富有的中国电影明星

民国时期最富有的中国电影明星 1939年《青青电影》节选: 有一位导演先生曾经如此说过:“摄影场中的人都是面黄肌瘦,而发行部的人员则是个个肥头胖耳”。这意思是说单靠若干薪金的电影明星还总是一个穷,而发行部诸君以回佣及“油水”为大宗收入,真是肥缺呢。确实这些话也似是而实非,电影明星中尽有“富丽之至者”,举例如下: 胡蝶 ---那不用说,二万元年俸在国家最高行政机

构中,一位主席也不过尔尔,而况且有一个时期,化妆品税、商标税以及另外的酬劳等等为数更多,这使胡蝶积蓄了很多资财,虽然现在胡蝶在寓公时期已没有经常收入,但她的存款取一点利息已极可观,胡蝶即使照常开支,也着实是绰绰有余。 陈燕燕---女明星比较俸给,胡蝶之下为陈燕燕,陈在联华的月薪有六百五十元之谱,现在新华公司给予她的月薪也有六百元。平时这位小姐并不在外交际,耗费甚省,再加上若干酬劳,陈燕燕也储下来相当数目的钱,所以沪战开始,别人家是东躲西逃,将房子越搬越小,而陈燕燕的情形适为反常,竟以预付三百元条件迁入一外国公寓去住。当然陈燕燕也断不会有生活之忧。 范雪朋---这位女太太与前二人情形不同,因为范雪朋没有挣过大俸给,完全在平时废除一切浪费,减低自己的生活条件,含辛茹苦,实行储蓄,现在也可算得是女明星中手头宽裕的一人。 袁美云---袁美云在新华公司拿着巨额的俸给,于付家庭开支及个人生活所需之外,尽有余剩,何况为艺华客串主演《化身姑娘》还有列外收入,因此她手上的一只旧钻戒又换了一只代价千数百元的 新钻戒,可知袁小姐之富丽了。

此外老板娘不计,至于金焰王人美在电影界一向拿大价钱的,《壮志凌云》一片的俸给,二人拿七千元,可是他们并没有钱,且平常也不见得富丽而这是他们的个性不同,金焰为购置猎枪,曾耗四五千元,有一时期酒兴浓厚,普通水杯大小,曾以每支十大元之代价去购大号啤酒杯,这在范雪朋决计不干,而金王夫妇老是这个作风,因此范雪朋会富丽起来,金王夫妇反而不景气。

中国电影史

名词解释: 1.《孤儿救祖记》:1923年明星公司摄制,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其主题是“善恶有报”的封建因果报应思想和主张平民教育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混合体。它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对“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的象征。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奠基者。其导演代表作是《姊妹花》,其编剧代表有《难夫难妻》、《劳工之爱情》、《火烧红莲寺》、《女儿经》。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创立社会伦理片模式,奠定教化电影传统。 3.费穆:费穆将电影形象和生活形象叠加起来,呈现出来鲜明的个人色彩,可被概括为“感时忧国”的士大夫精神,标志着中国文人电影的存在和特征。他的主要作品有《城市之夜》、《香海雪》、《孔夫子》、《世界儿女》等,其代表作《小城之春》被公认为民族电影的典范。 4.孤岛电影: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只有租界区尚未被占领。这样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时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止,上海便形成了一个被人们习惯称为“孤岛”的时期。 特点:除了少数反映社会现实与影射抗日的影片之外,绝大多数的创作都是以迎合市民观众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电影。代表作品:《木兰从军》、《花溅泪》、《孔夫子》等。 5.革命的抒情正剧:“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正剧。它的基本特点是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这类影片要正面塑造英雄形象,在塑造人物方面强调典型化。它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多是以戏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式电影。革命的抒情正剧在十七年有很大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那个时代的要求和反映。 6.“三突出”创作原则:“三突出”是对“四人帮”一伙制造的所谓样板戏的经验总结,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它强制规定一切文艺创作都要按“三突出”的框框办,这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是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服务的。 7.样板戏电影: 样板戏电影的拍摄是在京剧“样板戏”的基础上反复演出并总结出“三突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从1969年开始到1972年为止,8个样板戏全部拍摄成样板戏电影。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它以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任务为主要任务,并形成了一套电影语言,总结出四句话的“经验”,即“敌远我近,敌明我暗,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评价:样板戏电影是中国文革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非正常呃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电影样式。 8.第六代: “第六代”在电影业内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习惯上把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青年导演统称为“第六代”。既有学院派的第六代—即1989年从电影学院入学,1993年左右登上影坛的那批中青年导演,如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等,也有同期出现的其他导演,如“中戏三杰”的张扬、施润玖、金琛。还有后来的贾樟柯以及以演员身份入行做导演的姜文等。甚至包括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如吴文光等。第六代的称谓不像第五代导演一样,有众人都比较认可的、十分清晰的划分标准。如今人们称呼的第六代,只单单是因为时间上的分别,也被叫做“新生代”。代表作品有《小武》、《三峡好人》、《昨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