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陈月强

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学说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现代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主张生物是进化的,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起了变化,生物也随着发生变化,有的器官由于使用而发达,不用则退化,这样变化了的性状(获得性)能够遗传下去。他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理论。

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从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等方面,列举许多事实,证明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之间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达尔文学说的体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内容主要是:“变异”、“过度繁殖”、“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理论。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他肯定了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主张其变异和进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激变所造成。同时,生物的进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非生物到生物。生物与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动物和植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对于高等动物的影响是通过其习性的改变而实现的。这些无疑对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达尔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马克关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论点,但是他对变异和遗传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过了拉马克。他搜集了有关变异和遗传的大量材料,并且尽力做了分析,他所描述的变异是有根据的,不过他对变异的解释大部分是不完善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是,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能够回答拉马克所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拉马克认为自然界存在着“最高造物主”,生物最终是由造物主所创造,生物的特性是由造物主所赋予,由这种神秘的伟大力量给自然安排了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能够产生后代,而那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类型就被淘汰,这样,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过程就与拉马克的论点不同:不是有意愿地一直向前发展,而是由于逐代通过自然选择的积累而成的。长颈鹿的祖先的后代,颈部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颈长一些的个体,能够吃到充足的树叶,因而发育良好,能够产生后代,而颈短一些的个体,因吃不到充足的食物而被淘汰。在后代中,由于变异的缘故,有的个体颈更长一些,有的跟前代一样长,有的则更短些。能获得充足食物而且能够生殖后代的,只有颈部更长一些的个体,其他个体就都被淘汰了。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经过漫长的年代,在自然界就创造出现代的长颈鹿来。

达尔文学说是有史以来最完满的进化理论,他的自然选择学说论据丰富充分,对人们的思想,对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从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达尔文对变异,特别是遗传的变异非常重视,他认为只有遗传的变异才能作为进化的材料,但对于遗传变异的机理,没有做出本质的回答。例如,安康羊是一种短腿的绵羊,是从长腿的绵羊中突变产生出来的。他认为某些变异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原因还不知道,安康羊的产生就属此类。达尔文认为原因不明所发生的变异,在进化上的意义不大。现在知道,原因不明的变异归根到底就是由突变所引起的变异,跟不定变异(亦即遗传的变异)实际上是一致的。前文说过,达尔文接受拉马克关于获得性遗传的理论,并且用许多事例来说明。他指出,跟野鸭相比,在家鸭的骨胳比例中,翅骨减轻而腿骨加重,这是家鸭少飞多走的结果。某些改良品种的猪跟野猪相比,腿比较短,吻也比较短,这是家猪的这些构造比起野猪来比较少用的结果。达尔文还提出了泛生说。认为生物体各部分的构造都按照它的实际情况产生出代表性的微粒,这些微粒随着血液循环汇集到生殖器官里,组成生殖细胞,后代个体的发育受到这些颗粒的控制,因此性状得到遗传,身体某一部分在环境影响下如果出现获得性,那么这部分细胞所产生的颗粒就有新的特性,由此组成生殖细胞,产生后代,获得性就得到遗传。可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并不支持“泛生说”,血液里也找不到这种微粒。我们知道,生物的一切性状都与蛋白质有关,而蛋白质并不能在亲代和子代间传递遗传信息,只有DNA 中的碱基顺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长颈鹿的颈椎骨伸长了,不能影响生殖细胞,所以获得性是不能够遗传的。现代遗传学家并不排除环境的作用会给简单的有机体带来某些可遗传的变异的可能性。达尔文、拉马克这样的观点由于基因和遗传规律的发现而被推翻。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达尔文和拉马克不同,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是建立在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基础上,一旦获得性遗传理论不成立,拉马克的进化论也就不能用来说明进化的机理了。达尔文把自己的进化理论建立在广泛存在的不定变异上,只要不定变异是客观存在的,其理论就站得住脚。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从事实出发,尽管他的泛生说被否定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理论的进化学说还是公认的科学真理。由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派生出许多学派,并对这两种学说作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甚至在许多方面指出其缺陷,但这无损于他们的光辉,只能使生物进化学说更趋于完善化。

自《生物学通报》1995年第5期

高二生物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

高二生物达尔文的自然学说 同学们好 众多的证据都已经证明 我们地球上的生物 既有其外在的多样性 更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它们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应该是由共同的祖先 发展进化而来的 也就是说进化论才是正确的而进化论作为我们生物学 最大的统一理论 它成功地把各个分支学科 联系在一起 本身非常地综合 研究起来也比较困难 而一提到这个进化论 我们就不由得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达尔文老先生 他特别喜欢对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 以寻求现象背后的机理 1831年 改变达尔文一生的事件发生了他登上了当时英国的一艘 军事地理考察舰 叫做贝格尔号军舰 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这5年的考察 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世界观使得他由一个神创论者 变成了一个进化论者 这个过程有很多事情 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 达尔文在某一天 他来到了距离南美大陆 800多公里的一个群岛 这就是著名的加拉帕克斯群岛这个岛上的动物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海龟和地雀他采集了很多的标本后 他惊奇地发现 好多动植物都是这该岛特有的

世界上别的地方见不到 我觉得达尔文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因为他的确是环球考察 特别是是对这个地雀他颇感兴趣因为他发现 在这个群岛的不同的小岛子上面地雀的形态特征有差异 也就是说是不同的物种 这就显示出不同的物种 其实它跟环境有关系 是由特殊的气候和环境创造的 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变的 物种的形态特征 是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 就拿这14种地雀来说 我们可以看到 它们的主要区别 在于它喙的大小和形态 而你想一想 这个喙的形跟什么有关呢 跟它吃的食物有关跟食性有关 比如说有的喙那个形 它适合吃坚果 有的适合吃种子 有的适合吃枝长上的芽 有的适合吃虫子等等等等 那在这个不同的小岛子上面 环境不一样提供的食物也不同 因此这种喙的不同形状 其实是对这种不同环境的适应 当他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之后 一个火花就在达尔文脑中迸发了他想事情的真相会不会是这样呢在很久很久以前 其实有一批地雀 从南美大陆迁移到了 这个加拉帕克斯群岛 在上空的时候一声号令解散了 于是这些地雀 就分布到了不同的小岛上面 结果由于小岛子上面环境不一样食物不一样 经过亿万年的演化 就形成了今天这14种地雀

以科学发展观对待达尔文的学说

第十二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董为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 279-284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NG Wei (ed).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0. 279-284 以科学发展观对待达尔文的学说? 徐钦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摘要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建立在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法则上,因而带有9 大缺陷,无法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1996年以来国际古生物学家们指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 65次全球性的生物事件,每个事件都包括绝灭、间隔和辐射3幕,并与全球的环境变化相 关联。达尔文主义的忠诚卫士赫胥黎在晚年发现了达尔文学说的缺陷,并指出应将达尔文 的“适者生存”修订为“伦理上最佳者生存”。这一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德为先”一 致。东西方两大文化的融合乃是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大潮流。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论;科学发展观;和谐 1859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1809-1882)根据他在环球航行中所收集到的大量有关当代生物学以及地质历史上的古生物学资料,在布丰(Buffon,1707-1788),拉马克(Lamarck,1744-1829)和圣喜来尔(Saint-Hillaire,1795-1828)等人的进化思想的基础上,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的学说。从此进化的观念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达尔文的历史功绩应当得到肯定。但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等等原则。达尔文的这种进化论带有九大缺陷,所以达尔文的学说根本不可能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事实正是如此的。根据1996年德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沃利斯尔和美、英、法、德、俄、爱沙尼亚、加拿大、捷克、以色列等国的,共29位优秀的古生物学家的,长期的合作研究(1984-1995),他们一致认为,时至今日,达尔文的学说仍然解释不了生物史上的,大约65次全球性的生物事件(global bio-events)一再重演的事实。他们指出,每个生物事件都包括三幕:第一幕是绝灭事件,其表现为一批旧的物种绝灭了。于是原先它们所占据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龛或生态位(niche)被空缺出来了。换言之,绝灭事件使原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平衡的、和谐的状态被暂时地打断了,从而使自然界出现了短暂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的状态。第三幕是辐射事件,其表现为另一批新的物种诞生了。它们取代了在绝灭事件中已经消失了的旧物种,并且重新填补了被空缺出来的生态位。于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重又恢复了昔日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平衡的、和谐的状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是第二幕,即短暂的间隔。第二幕是第三幕的辐射事件的孕育期。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在两个生物事件之间,物种的进化处于长久的停滞 ?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9). 徐钦琦:男,73岁,研究员,研究基于哺乳动物化石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279

自然选择学说教学设计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物学家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小男孩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小男孩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小男孩充满疑惑地问。妈妈说:“是上帝!”小男孩又问:“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小男孩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同学们能猜出这个生物学家是谁吗? 二、讲授新课 1、达尔文简介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1825~1827年在爱丁堡大学学医,1827~1831年在剑桥大学学神学。1831年12月27日,随“贝格尔号”皇家海军探险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 2、展示: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 “贝格尔号”首先沿着南美洲海岸线航行,在巴西和阿根廷,达尔文看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动物。在南美洲西海岸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例如:26种陆栖鸟类中有25种是特有的,海生鱼类有15种是新种,25种甲壳虫中只有2~3种在其他地区有分布,185种绿色开花植物中有100种是新种。 达尔文还发现,群岛上的鬣蜥和南美洲大陆上的鬣晰在形态特征上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一起来观察这组图片(展示幻灯片鬣蜥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你觉得这两种鬣蜥长得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哪些呢?(学生回答:主要是颜色和爪的大小不同。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鬣蜥体色为绿色,爪比较小;而生活在群岛上的鬣蜥爪比较大。) 达尔文还注意到,群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展示地雀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你觉得这13种地雀的喙形是否一样呢?(学生齐回答:不一样)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13种地雀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但为什么它们的喙形会不一样?(学生回答:地雀是通过喙来啄食的,它们的喙形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食物不同。)对,也就是说,每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都是和它所吃的食物相适应的。 除此之外,达尔文还发现不同岛屿上龟壳的形态不同.。有的呈圆拱形,有的呈马鞍形。(展示龟图片) 3、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先相同的生物,其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回答:因为他 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食物也不同。)达尔文进一步观察发现:存在差异的后代之间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不同。于是达尔文意识到群岛上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不同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个体不同,生物的变化显示出大自然的选择作用。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 2008-04-03 08:02 一、拉马克学说要点 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4] 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状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由于当时的知识局限,而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简单化,比较草率地得到结论,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意译,也可以翻译为“需求”)也能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解释进化动力和原因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需求);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并不能有力的说服与之同时代的科学家,虽然拉马克第一个明确提出进化理论,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却往往被当作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 直到1900年前后,自然选择学说突然衰退。那些对自然选择学说不满意而寻找其他机制的生物学家,才重新发现了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机制,为了与拉马克提出的其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的进化理论有所区别,它被称为新拉马克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拉马克主义非常流行,甚至当时著名的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海格尔都认为只有把自然选择学说和新拉马克主义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释进化。新拉马克主义的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也就是说,由于生物体的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下一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但是新拉马克主义者缺乏能够用来支持自己的实验,这个空缺到近年在朊病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进化论。其精髓就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字眼就在于“竞”。竞争,就是互相争胜,互相较量,在一切的人类行为中争得制先权,从而促进自身的更优发展。 纵观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君不见,生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物种淘汰;君不见,古今战争中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君不见,滔滔商场中的明争暗斗,残酷筛金;君不见,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之间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君不见,诸位曾经冲过的高考 独木桥,千军万马的惨烈厮啊! 为什么要有竞争?为什么人类不能单一的合作,而要选择竞争?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这个物种高度繁荣的自然界,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就没有楚汉之争,没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社会高效运作,井然有序,飞速前进的经济效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的强大呼声,就不会有二战后无数科技发明的潮水般涌现,就不会有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的一席之地! 诚然,竞争是残酷的。竞争会让我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因此,有些人在这种残酷面前妥协,他们选择“合作”,表面上,合作方佛可以取代竞争,可以化敌为友,可以躲避锐利的锋芒,但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巧妙的缓和了竞争的矛盾,从追求共同利益出发,从而实现更有把握的,更易于成功的的竞争。然而,无论怎样精心、巧妙、坦诚的合作,都将落回竞争的主题。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只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伟大与挫折并存恰好说明了竞争比合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 为迷人的魅力! 正如尼克松所言,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个人利益。而我方坚持:没有不变的合作,只有不变的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一个很普通的促消活动,都可以分成内勤,外勤,宣传,柜台,主管这么多的部门,更别说是许多大型的活动的分工乐,这些部门为何要分得如此的详细呢?为的还不是用内部合作的方式以求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去跟竞争对手对抗,以求占有 更大份额的市场? 二,市场逐渐变薄。由于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正被逐渐压缩。两者间的分野越来越不明显,买了一件东西的同时有几个功能已经不再象过去一般只有许多的高新科技专有,富人专有的了,而是遍布到各个阶层了。就象现在的手机,不只是有通话功能了,还很轻巧,能够移动,当成信,当成相机,当成流言机,甚至当成装饰品。那么拥有了手机的人就不再那么需要一个固定电话机,邮局寄信,照相机,留言机。也就是说手机市场的增长反而减少了电话市场,邮局工作,照相机市场等。这样说来市场的确是变薄了,没有人会去买那些功能重复的产品吧。这样的话,两个市场的重叠就令得本有份额的减低份额了,两者就 需要竞争来求得自我的生存了。 三,社会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求更高新的劳动资料,高质量的劳动者,以及更加先进的劳动工具。从效果上来看,合作所带来的发展虽多却远不如竞争所带来的发展多。我方

斯宾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之间的关系

斯宾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之间的关系从进化的哲学观念到科学进化论进化论,旧曰演化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物种不变论。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以详实的材料、生动的言语和严密的逻辑,对进化这一传统命题做出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进化的机制在于大自然对生物后天差异性的选择,即在世世代代的生存斗争中,大自然倾向于使那些有益的变异得到保留,而使那些有害的变异遭到淘汰。达尔文将这一解释概括为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排斥一切涉嫌目的论、进步论的主观因素,代之以更为客观的科学精神和极具说服力的科学论证,为进化从一种抽象的哲学观念升华为彻底唯物的科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和精髓。 斯宾塞的进化观奠定了其社会进化学说的基础。早在1850年以前,斯宾塞便在思考进化的问题,其社会进化思想在开山之作社会静力学中已初现端倪。斯宾塞对进化的思考源自他宏大的哲学构想。涉猎生物进化问题,正是要为他的社会动力学奠定基础。从时间上判断,斯宾塞对社会动力的研究,要早于物种起源的问世,因而它不可能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真正对斯宾塞进化观的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乃是19世纪初的拉马克进化论。华莱士写道: 显然,斯宾塞的生物学思想完全基于拉马克学说,强调获得性征的遗传。 他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两人对进化、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三大概念的不同理解上。首先,达尔文与斯宾塞对进化本身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斯宾塞坚信进化即进步的法则,认为从低等生物到作为最高生物形式的人类之间构成了一个线性的、呈不断上升趋势的、向前发展的必然过程。这种必然进步观遭到达尔文的坚决反击。他驳斥道: 我不相信任何一成不变的法则我不相信有什么必然发展的法则。达尔文甚至不愿使用进化这个被斯宾塞赋予方向性和目的论色彩的术语,他通常用变异的遗传来描述生物个体毫无方向和目的的演变。达尔文的进化实为分支的演化,呈树状,而拉马克斯宾塞式的进化乃是线性的进步或发展。其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不同于斯宾塞的适者生存。斯宾塞将“适者”直接与人类社会的“强者”等同起来,进化乃是伴随着强者的生存和壮大的必然过程。这一名为“适者生存”、实为“强者生存”的强者哲学。在达尔文看来,“适者”是指那些能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并非一定是所谓的“强者”。强弱只是相对而言,对自然的适应或者说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永恒法则。最后, 达尔文与斯宾塞对“生存斗争”的理解相去甚远。在达尔文那里,“生存斗争”是生物为适应自然必须做出永无休止的努力,它以及进化本身都是一种普遍的、永恒的、无所不在的现象。斯宾塞将“生存斗争”视为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走向完美所必然经历的残酷过程。随着社会进化至完美境界,进化及生存斗争的历史使命就此终结。与达尔文相比,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 生物优秀教案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内容来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二、选题意图 自然选择学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本微课程力图通过视频、动画等,使问题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预计时长 6分 四、设计思路 1、介绍达尔文年轻时的经历以及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2、介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1)、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后代中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有的是有利变异,有的是不利变异。 (3)、生物为了生存要进行斗争,斗争有的来自于环境,有的来自于其他生物。 (4)、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归纳归纳自然选择的内容。 3、观看长颈鹿的进化动画并解释 (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 (2)、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什么作用?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看,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能力。 4、小结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动力;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学说的结果。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设计思路:通过归纳深入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各项内容间的联系。 五、反思 1.本着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原则,充分利用微视频、课件、网络等对知识进行探究、归纳、整理,唤起他们对新内容的思考,及时培养学生超前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2.本节选自生物学的重点内容,较为抽象、微观,集体学习不便于快速理解。为突破难点,使知识更直观、形象和趣味化,选择了动画、逼真的图片、视频和巧妙的探究实验设计,学生可边看视频边自主实施小实验,有较好的互动性。再配以清新的画面编排,给学生极好的视觉冲击;轻松、诙谐的语言,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优秀作文]论自然选择学说

[优秀作文]论"自然选择学说" 论“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者达尔文认为,每种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有力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容易生存下来,繁殖后代,并使变异能够不断遗传下来,而且多数不具有有利变异或产生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逐渐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便是自然选择。严复的《天演论》里也说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句话虽然是政治名言,但它却源于生物理论,可见在政治思想,也承认了“自然选择学说”。 但在以前,“神创论”支持者,不赞成“自然选择学说”他们只相信世间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但是宗教(神)是想象出来的,无法找到证据来证明,所以到今天“神创论”被推翻了 但“自然选择学说”却无懈可击,这里便有三个例子证明。 一是实验证明:选择一块呢大白布,代表一个生活环境,再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碎纸屑代表不同的生物个体,但每种纸片的数量相同。把纸片均匀的撒在白布上,以实验人员代表捕食者捕杀剩下一定数量后,每个纸片增加相同数量,作为繁殖后代。然后“捕食者”继续捕捉,剩余“生物”继续繁殖。再这样几代繁殖之后,最终,只剩下体表为白色的“动物”存活了下来。 这个实验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正确的。 但这是一个人为的试验,肯定会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不过我们还有两个事实例子加以证明。 一是长颈鹿实例证明:长颈鹿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现象,有颈长或颈短的变异,脖子长的可以吃到高大的树木上的叶子,过于短的,可以吃草和灌木,但介于二者间的无法获取 足够的食物,它们便会饿死,使其数量减少,最后全部消失。因为其它长颈鹿不具有这样的 基因,在以后的繁殖过程中,就不会存在脖子长度适中的长颈鹿了。二是桦尺蛾实例证明:在18世纪,英国的许多树干上都长满了地衣,所以一些体色(灰白色)的桦尺蛾可以避开猎食者,所以它的数量较多,但偶尔也能看见黑色的桦尺蛾。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烧煤的工厂排出大量浓密的黑烟。煤烟杀死了地衣熏黑了树皮,边有利黑色的桦尺蛾生存。于是1840年前后,98%的桦尺蛾都变黑了。 所以上面的三个例子足已证明“自然选择学说”是完全正确的!

自然选择

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即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本文仅就这一学说及现代进化论对这一学说的认识进行阐述和讨论。 达尔文认为, 繁殖过剩是生物界的一条规律。他指出, “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因而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生存斗争。”达尔文所说的生存斗争, 包括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达尔文强调生存斗争是 在自然环境中保留物种的有利变异, 淘汰不利变异从而实现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 汰即实现自然选择的基本形式。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l、生物的生存或死亡受外界条件的制约, 外界条件对生物的去留起着选择的作用。但是这并非是某种自然力量所进行的有意识的选择, 而是“许多自然法则综合作用”的结果。 2、生物的变异性是自然界的自然法则。自然选择利用变异(主要是微小的不定变异) 作材料, 通过生存斗争检验每一种变异, 并通过遗传保留和积累有利的变异, 而且有指定生物进化的作用。 3 、自然选择是一种缓慢的逐渐的过程, 在生物与周围环境的长久的相互作用中, 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从而改变生物类型—创造新的生物类型或导致物种的灭绝。 4 、自然选择是变异(类型)、选择和遗传相互关联的过程。这些要点构成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由于它用生物界历史发展的观点, 唯物地解释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认为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生物界是在某个时刻一次被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了,这就是神创论,又称特创论(special creation)。有些人认为生物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地球上的物种是有变化的,这是连续创造论(continuous creation)。这两种看法都认为物种是神所创造的,只是创造的时间和方式不同。 进化的思想,即一个物种是另一个物种演化而来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但那仅仅是一些天才的臆测。 18世纪至19世纪初,法国的布丰(G.L.de Buffon, 1707年—1788年)、拉马克和英国C.达尔文的祖父E.达尔文(Erasmas Darwin, 1731年—1802年)都考虑过生物进化的可能性,但都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直到1858年C.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才给神创论以巨大打击,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 (一)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英国人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年—1882年)青年时期在剑桥大学学习。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但达尔文不喜欢医学,更不愿当牧师,而喜欢骑马、打猎,特别喜爱博物学(自然史)。他经常和博物学家J.Henslow、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等人来往,获益匪浅。他大学毕业时22岁,经Henslow推荐,他以不支取薪金的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英国海军舰艇贝格尔号(HMS Beagle),作5年(1831年—1836年)探险航行(图16-1)。 达尔文一路观察采集动、植物和化石标本,对生物界物种之繁盛赞叹不己。他发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物。他观察了距厄瓜多尔西岸950km的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上的海龟和地雀。群岛上海龟很多(“Galapagos”即西班牙语的龟),大的可有100kg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陈月强 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学说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现代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主张生物是进化的,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起了变化,生物也随着发生变化,有的器官由于使用而发达,不用则退化,这样变化了的性状(获得性)能够遗传下去。他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理论。 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从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等方面,列举许多事实,证明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之间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达尔文学说的体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内容主要是:“变异”、“过度繁殖”、“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理论。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他肯定了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主张其变异和进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激变所造成。同时,生物的进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非生物到生物。生物与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动物和植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对于高等动物的影响是通过其习性的改变而实现的。这些无疑对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达尔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马克关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论点,但是他对变异和遗传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过了拉马克。他搜集了有关变异和遗传的大量材料,并且尽力做了分析,他所描述的变异是有根据的,不过他对变异的解释大部分是不完善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是,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能够回答拉马克所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拉马克认为自然界存在着“最高造物主”,生物最终是由造物主所创造,生物的特性是由造物主所赋予,由这种神秘的伟大力量给自然安排了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能够产生后代,而那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类型就被淘汰,这样,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过程就与拉马克的论点不同:不是有意愿地一直向前发展,而是由于逐代通过自然选择的积累而成的。长颈鹿的祖先的后代,颈部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颈长一些的个体,能够吃到充足的树叶,因而发育良好,能够产生后代,而颈短一些的个体,因吃不到充足的食物而被淘汰。在后代中,由于变异的缘故,有的个体颈更长一些,有的跟前代一样长,有的则更短些。能获得充足食物而且能够生殖后代的,只有颈部更长一些的个体,其他个体就都被淘汰了。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经过漫长的年代,在自然界就创造出现代的长颈鹿来。 达尔文学说是有史以来最完满的进化理论,他的自然选择学说论据丰富充分,对人们的思想,对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从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oc

21-2 生物的进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描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的简单过程⑵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的主要内容⑶通过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初步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 生物多样性 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学说的观点,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模型探究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认识了生物进化 的趋势“化石”,对于学习本节课“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了一定的学 习基础。并且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符合八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的性格,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了 七、课前预设 1.学生搜集关于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的资料 2.教师准备探究实验的材料,以及与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什么? 复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生物进化的 习总的趋势是怎样的?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上引小结: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生物节课的内容 入的进化总趋势呈现出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 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变化。

学生观察长颈鹿图片 创远古时期的长颈鹿是并没有大长腿和长脖子,是思考讨论 设什么原因使得它的脖子在进化过程中慢慢变得提出关于长颈鹿脖子变长情越来越长了呢?的种种猜测 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要解释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变长,就要知道生物 进化的原因。生物为什么进化,科学家们通过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达尔文了。达尔文通过多年研究,写成一本《物种起源》,在书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被称为科学进化论的创始人。 1.你都知道达尔文的那些故事? 请同学根据课前查阅的达尔文的资料,简述关于达尔文的事迹与评价 学生阅读教材14-17 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找 2.达尔文在 5 年的环球考察中做了哪些工作?出答案 3.哪一个岛上的生物引起了达尔文的重视与思 考? 4.达尔文在考察前后对生物起源的认识有什么 变化? 通过阅读,学生归纳达尔达尔文是英国的博物学家,22 岁时随贝格尔号文的主要事迹 皇家海军探险船,进行了为期 5 年的环球考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在 这次考察中,达尔文发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生 物,在他对生物的多样性感到惊奇的同时也引发 了他对物种起源的思考。 我们看,这是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13 种 地雀,同学们,你来观察一下:这些地雀有什 么不同?比较明显的是它们的喙形不同、大小不 同,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推测:这 13 种地雀学生观察图片。尝试解释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每一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地雀喙形差异的原因小都与它所吃的食物相适应。考察结束回到英国 后,他还在继续思考,为什么祖先相同的生物, 其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生物是怎样形成各 种适应性变化的?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 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学说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我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现代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主张生物是进化的,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起了变化,生物也随着发生变化,有的器官由于使用而发达,不用则退化,这样变化了的性状(获得性)能够遗传下去。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长颈鹿,起初,他们的祖先是矮的,但是他们为了能吃到树上的叶子拼命地“长”脖子,结果脖子长了。。。。 当然,也是一山容不下二虎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他认为在变化着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这种生存原理,达尔文叫它自然选择。通过这点来反驳拉马克的学说!! 在达尔文学说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内容主要是:“变异”、“过度繁殖”、“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理论… 我更加欣赏拉马克的学说,因为他算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了,他肯定了生物的变异和

进化。同时,生物的进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非生物到生物。生物与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对于高等动物的影响是通过其习性的改变而实现的。这些无疑对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 ,达尔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马克关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论点, 环境起了变化,生物也随着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道理,很多动物为了“适者生存”这一点而不得不改变自己而生存下去,其实人类也是这么一步步进化而来的,所以这就是我赞成拉马克的原因啦 谢谢

例1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例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的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 害发现而在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例2: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 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定向的B两种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D生存斗争中狼和鹿之间进行自然选择例 3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学说 中正确的是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 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 然选择是定向的④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片段选择和积累 而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③⑤ D . ①②⑤例4:九斤黄鸡是一种重要的肉食鸡它的形成是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自下而上的变异选择的B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例5:达尔文认为出现生存

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 C.适者自下而上不适者被淘汰 D.生物的过度繁殖和争夺有限生活条件的矛盾例6: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界对定向选择的结果A遗传B. 变异C. 过度繁殖D. 适者生存例7 下图是对某甲虫成灾的马铃薯地块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因素而内因是2甲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代代进行实现的。3使用两种杀虫剂后均有少数甲虫生存其内在因素是4曲线回升是通过与之间的来实现的

达尔文及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及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迚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迚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迚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迚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乊一。 中文名: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外文名:Charles Robert Darwin 国籍:英国 出生地:普雷斯顿 出生日期:1809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1882年4月19日

职业:生物学家,博物学家毕业院校:剑桥大学信仰:唯物主义主要成就:创立生物迚化论代表作品:《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和性 选择》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迚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迚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迚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迚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迚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乊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乊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达尔文学说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达尔文学说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达尔文学说”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达尔文学说 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体各种疾病及其症状,向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方法提出挑战,这种新理论就是“达尔文医学”。 “达尔文医学”的核心是从进化和亲缘的角度解释各种疾病。 其依据是:进化适应性变化既有积极后果,也有消极后果。 任何适应性变化都是一种妥协。 自然选择是强大的力量,但不是万能的。 生物体本身不是完美的机器,而是拼凑在一起的各种妥协产物。 在感染、创伤和基因疾病这三个医学领域,“达尔文医学”者们认为,与以往的想象不同,感染不完全是同病原微生物的遭遇战,而且也是宿主和寄生物之间的一场竞赛。 人体对感染做出的反应很可能是一种有助于战胜这种疾病的适应性变化。 现代医学对发烧、咳嗽和腹泻等动辄进行治疗,殊不知这些症状是对感染做出的有益反应,用药物退烧、

止咳和止泻,实际上是支持了病原微生物,很可能会使生病时间延长。 该理论认为,通过分析寄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冲突模式,也许可以找到药物治疗或制止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达尔文医学”还认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创伤做出反应的能力,包括疼痛、瘀血、红肿等,这些反应各有其功能,人为地消肿也许不利于康复。 该理论还认为,恐惧和神经错乱是人体为避免创伤而作出的反应。 对所谓的“现代病”,“达尔文医学”更有独特见解。 它认为,自然选择把人类设计成狩猎者,人类的天性就是在可能尽量储存脂肪以备饥荒,许多现代病并不是新陈代谢出差造成的,而是由于过量摄取。 迄今为止,“达尔文医学”对传统的医学教育和实践还没有什么影响,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兴趣正在日益增加。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一一进化论。 天择,适者生存”,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字眼就在于“竞”。竞争,就是互相争胜, 互相较量,在一切的人类行为中争得制先权,从而促进自身的更优发展。 纵观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君不见,生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物种淘汰;君不见,古今战争中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君不见,滔滔商场中的明争暗斗,残酷筛金;君不见,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之间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君不见,诸位曾经冲过的高考 独木桥,千军万马的惨烈厮啊! 其精髓就在于“物竞为什么要有竞争?为什么人类不能单一的合作, 而要选择竞争? 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这 个物种高度繁荣的自然界,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没有人类的诞生;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就没有楚汉之争,没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五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社会高效运作,井然有序,飞速前进的经济效益;没有竞争, 就不会有“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的强大呼声, 就不会有二战后无数科技发明的潮水般 涌现,就不会有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的一席之地! 诚然,竞争是残酷的。竞争会让我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因此,有些人在这种残酷面前妥协, 他们选择“合作”,表面上,合作方佛可以取代竞争,可以化敌为友,可以躲避锐利的 锋芒,但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巧妙的缓和了竞争的矛盾, 从追求共同利益出发,从而实现更 有把握的,更易于成功的的竞争。然而,无论怎样精心、巧妙、坦诚的合作,都将落回竞争 的主题。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只 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伟大与挫折并存恰好说明了竞争比合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 为迷人的魅力! 正如尼克松所言,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个人利益。而我方坚持:没有不变的合作, 只有不变的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一个很普通的促消活动,都可以分成内勤,外勤,宣传, 柜台,主管这么多的部门,更别说是许多大型的活动的分工乐,这些部门为何要分得如此的 详细呢?为的还不是用内部合作的方式以求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去跟竞争对手对抗,以求占有 更大份额的市场? 二,市场逐渐变薄。由于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正被逐渐压缩。两者间的分野越来越不明显,买了一件东西的同时有几个功能已经不再象过去一般只有许多的高新科技专 有,富人专有的了,而是遍布到各个阶层了。就象现在的手机,不只是有通话功能了,还很 轻巧,能够移动,当成信,当成相机,当成流言机,甚至当成装饰品。那么拥有了手机的人就不再那么 需要一个固定电话机,邮局寄信,照相机,留言机。也就是说手机市场的增长反 而减少了电话市场,邮局工作,照相机市场等。这样说来市场的确是变薄了,没有人会去买 那些功能重复的产品吧。这样的话,两个市场的重叠就令得本有份额的减低份额了, 两者就 需要竞争来求得自我的生存了。 三,社会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求更高新的劳动资料,高质量的劳动者, 进的劳动工具。从效果上来看,合作所带来的发展虽多却远不如竞争所带来的发展多。以及更加先 我方

达尔文_自然选择_python模拟

Natural selection_python B y QQ:231469242 欢迎共同爱好者交流,并改进代码 奉承开源精神,公开源码。 初代版本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所写,一半以上代码已被改进,并添加了许多新功能。同时纠正了两位教授代码的错误。 介绍: 达尔文是伟大的科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自然选择是他的伟大学说。 此程序模拟简单的自然选择可以辅助证明达尔文适者生存法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378618.html,/snackbar/wator/ A.K. Dewdne博士在美国自然科学杂志报告 A.K. Dewdne in Scientific American magazine Description WATOR is a simul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ver time of predator and prey in a small rectangular area. It is a simple program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A.K. Dewdney in Scientific American magazine. The game is to arrange the parameters so the populations are stable when the area is made small. The program is dependent upon five parameters, plus the size of the rectangular grid. The first parameter is the number of fish, the prey. A fish swims at random to one of the four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adjacent spaces on the grid, if it is unoccupied. The grid wraps around so a fish can swim off one edge and appear at the opposite edge. The second parameter is the fish breed time. If a fish survives this number of cycles and an open space is available, a new fish is bred. The third parameter is the number of sharks, the predators. A shark eats a fish in an adjacent space on the grid. A shark swims to an open space if there is no adjacent fish. The fourth parameter is the shark starve time. If a shark finds no fish for this number of cycles, it dies. The final parameter is the shark breed time. A shark breeds in the same way as a fish. If the number of sharks is very small, the fish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quickly and the shark population will soon follow because they find plenty of food. Eventually the fish will become overcrowded and overwhelmed by the large shark population and the fish population will crash. Depending upon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shark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rash, the fish may disappear entirely, the sharks may become isolated and disappear or catastrophe may be narrowly averted. Studies of small, isolated biological systems that lack diversity have shown similar patterns, though never as simply. The ebb and flow of populations is interesting in itself and there is probably slim evidence to support any particular social or political philosop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