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砂石配合比

级配砂石配合比
级配砂石配合比

级配砂石级配砂石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40: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50 mm// 25mm ///10mm ///5 mm /// 2mm ///0.5mm //0.074(筛孔直径)

100 / <50 / <30 / <25 /<15 / <8 / <3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4

---- /<65 / <45 / <35 /<25 / <15 / <5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6

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如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 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铁路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基床表层5%水泥)

基床表层5%水泥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2、《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4、《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 5、新建青连铁路设计图纸要求 二.设计图纸及规范相关要求 掺入5%水泥级配碎石,碎石要求颗粒中针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得小于15, 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 三、设计步骤 3.1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水泥:采用青岛山水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经检验各项 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 结果列入下表中。 水泥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3.2 骨料:采用诸城瓦店生产的碎石,规格为:16~31.5(mm)、5~16(mm)和石粉; 对三种碎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结果如下表。 石料筛分和骨料级配计算结果表

集料组成 规格(mm)拟用百分率 (%)筛孔(mm) 各级集料分计筛余百分率 (%) 组成后级配 规定级配范围 通过率 (%)(一) (二)(三) 分计筛余 (%) 累计筛余 (%) 通过率 (%) 16-31.5 5-16 石屑 20% 20% 55% 45 0 0 0 0 0 100 100 31.5 0.6 0 0 7.2 7.2 92.8 82-100 22.4 99.0 0.7 0 10.6 17.8 82.2 67-91 7.1 0.4 98.8 0.2 23.1 40.9 59.1 41-75 1.7 0 0.3 38.2 23.0 64.0 36.0 13-46 0.5 0 0 37.8 16.3 80.2 19.8 7-32 0.1 0 0 23.7 11.3 91.5 8.5 0-11 四、确定生产配合比: 水泥:骨料=5:95,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4.4%,最大干密度为2.41g/cm3,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基床表层采用双控指标孔隙率小于18%,k30≥190MPa。增加检测项目颗粒密度2.55kg/cm3。 材料名称16-31.5mm 5-16mm 石屑/ / 比例(%)20 20 55 / / 最大干密度(g/cm3) 2.41 最佳含水量 (%) 4.4 颗粒密度 (kg/cm3) 2.55 附注:最佳含水量为现场压实时含水量,考虑到运输及摊铺时水分散失,级配碎石生产时含水量可在规范规定值范围内(最佳含水量+2、-3)取上限。 中铁十局青连项目部中心试验室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一、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 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0~5mm 2300×0.40=920 kg 5~10mm 2300×0.30=690 kg 10~20mm 2300×0.15=345 kg 16~31.5mm 2300×0.15=345 kg 水2300×0.052=120 kg 有水泥的级配碎石 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0.05)=2190 kg 水泥 2300-2190=110 kg 0~5mm 2190×0.40=876 kg 5~10mm 2190×0.30=657 kg 10~20mm 2190×0.15=328 kg 16~31.5mm 2190×0.15=328 kg 水2300×0.052=120 kg 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54б =40+1.654×5.0 =48.2 Mpa 2、查表5.2.1-2用水量为: 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 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0.22)=186 kg 3、查表5.4.2 砂率为: 33+(180-60)÷20=39 %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水胶比计算公式为: W/B=(0.53×0.85×1.16×42.5)÷(48.2×0.53×0.85×0.20×1.16×42.5) =22.21÷52.64 =0.42 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B=186÷0.42=443 kg 单掺粉煤灰20% F=443×0.20=89 kg C=443-89=354 kg 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 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0.39=691 kg G=1771-691=1080 kg 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W外=443×0.01=4.43 kg 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4.43:186=1:0.25:1.95:3.05:0.012:0.5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优选)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4.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6.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二、设计步骤: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确定 1.1材料的选用 (1)水泥:P.C32.5,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水泥试验结果汇总表 (2)俊源石场 压碎值:22.5%;针片状:18.4%;液限:22.4% 塑限指数:3.6 表2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合成计算结果表

1.2确定水泥剂量掺配范围 依据隆三线设计图纸要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d 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 3.0~4.0MPa,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水泥掺量为4.0~5.5%,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所以本次设计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取中值,即3.5MPa为设计值,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3.5%、4.0%、4.5%、5.0%、5.5%五种比例配置混合料,即水泥比碎石为3.5:100、

4.0:100、4.5:100、 5.0:100、5.5:100。 1.3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首先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3.5%)、中间剂量(4.5%)和最大剂量(5.5%),其余两个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按内插法确定,最后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如表3 表3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 1.4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 1.4.1制作试件 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制备,按现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规定,采用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水泥剂量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计算如下: (1)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7000g混合料配制,取水泥和碎石的材料含水率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3.5%的各种材料数量: 水泥:7000×3.5/(100+3.5)=236.7g 集料:7000×100/(100+3.5)=6763.3g 需加水量:7000×7.5%=525g

级配碎石配合比.

报告编号:ZH—2017-0525 任务单编号:ZH-0525 报告总页数: 5 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芜湖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7年05月25日

委托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见证单位: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徐鸿亮 签名栏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人员: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说明:1、报告未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3、委托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4、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检测 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 5、检测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6、本报告中所有原材料检测仅供配合比设计使用,施工中所用各种 原材料应按规定批量送检。 地址:芜湖市北京路30号。 电话:邮编:241000

一、任务概述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道路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配. 二、试配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三、原材料性质分析 本次目标配合比试配所用集料为芜湖得碎石;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送样。 3、1矿料 级配碎石中得矿料包括粗集料与细集料. 3、1、1粗集料 粗集料10~20mm,5~10mm碎石,粗集料技术性质见表3-1.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1 粗集料技术性质 3、1、2细集料 细集料为石屑,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2。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2 细集料技术性质

级配碎石一般配比是

级配砂石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下面就详细来了解下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以及级配砂石施工工艺。 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 级配是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 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砂砾垫层,其级配砂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砂石施工工艺详解: 一、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局部加深部分采用1:1级配砂石回填,压实系数0.97。 二、材料要求:采用人工级配砂石,碎石粒径应小于50mm以下其含泥量小于5%。 三、施工工艺: 1、铺设垫层前先验槽,将基底清理干净,两侧应放坡防止振捣时塌方。 2、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30—1.0m,并注意充分夯实。 3、人工级配砂石应先将砂、石按配比拌和均匀后,再铺设压实。 4、铺设垫层时严禁扰动下排土层。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基坑内设置控制桩,控制分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的铺设厚度200—250mm,采用机械平板夯实机夯实。 6、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排水工作。

级配碎石配合比.

报告编号:ZH-2017-0525 任务单编号:ZH-0525 报告总页数: 5 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芜湖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7年05月25日

委托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见证单位: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徐鸿亮 签名栏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人员: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说明:1、报告未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3、委托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4、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检 测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 5、检测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6、本报告中所有原材料检测仅供配合比设计使用,施工中所用各种 原材料应按规定批量送检。 地址:芜湖市北京路30号。 电话:邮编:241000

一、任务概述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道路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配。 二、试配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原材料性质分析 本次目标配合比试配所用集料为芜湖的碎石;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送样。 3.1矿料 级配碎石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 3.1.1粗集料 粗集料10~20mm,5~10mm碎石,粗集料技术性质见表3-1。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1 粗集料技术性质 3.1.2细集料 细集料为石屑,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2。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2 细集料技术性质

垫层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AAAAAAAAA改造项目 级 配 碎 石 垫 层 配 合 比 设 计

AAAAAAAAAAAAAAAA有限公司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项目 经理部工地试验室 目录 一、试验依据 二、原材料选用 三、配合比设计 四、确定施工配合比 五、附表:1、级配碎石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报告 4、相关记录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 试验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 34—2000 2.《公路工程机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 设计图纸 二. 原材料选用 1. 碎石:(20~31.5mm、10~20mm、5~10mm及0~5mm石屑),产地沅陵,厂家为AAAAAA采石场。 2. 水:采用饮用水。 三. 配合比设计 1、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两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表1、表2) 表1

表2 2、击实 采用重型击实法,配料时将试样依次用四分法取样,并且用烘干法测其试样的含水量,预定 5 个不同的含水量(2.0%、

3.0%、 4.0%、 5.0%、 6.0%)将碎石加水拌和均匀,密封好浸润2小时后,做击实试验,分三层装料每层98击,每层击实完毕后检查该层厚度是否合适,以调整以后层次的试样用量,尽量保持每层高度一致。每组击实完毕后混合料比击实筒的高度控制在6mm 以内,齐筒顶细心刮平、称量、取样,测其含水量。击实结果如下图(图1、图2) 图1 图1为矿料级配(20~31.5mm、10~20mm、5~10mm、0~5mm)=20:25:30:25的击实试验结果,最佳含水率为4.0%,最大干密度为2.30g/cm3 图2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设计书

中铁十二局大西客运专线八标段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报告编号:DX08-1-JPSS-110325-001 使用部位:过渡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大西客专八标段一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介 我标段起点里程为DK497+230(洪洞西站),终点里程为DK509+442。我标段区间路基共两段,起止里程分别为DK497+230~DK497+700、DK499+250~DK499+322.1,全长542.1m。站场路基起止里程为DK497+700~DK499+250,全长1550m。区间及站场正线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联络线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填筑。基床底层及本体均采用A、B组填料填筑。路堤基床表层厚0.4m,底层厚度为2.3m,基床总厚度2.7m。 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20~4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二、设计目的和用途 1、目的:保证路基填筑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工作性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经济合理。 2、用途:过渡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筑。 三、依据 《施工设计图纸》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10 四、设计要求 要求:①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内应掺入5%(重量比)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满足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标准; ②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分层填筑掺入3~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并应满足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标准; ③过渡段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其中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碎石含量不大于 五、设计过程 1、级配要求 根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分别对20~4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进行试验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 (20~4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20:30:50 2、确定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配合比: 水泥:集料=5.0:100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一. 试验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JTJ034—JTJ03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JTGE42—JTGE42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JTJ051—JTJ051 4.《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5. 设计图纸 二. 原材料选用 1. 碎石:磁村石料厂生产20-30mm 碎石,10-20mm 碎石,5-10mm 碎石,石粉。 2. 水:采用饮用水。 三. 配合比设计 1.合成级配 结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的要求,用图解法将3 种集料配至级配碎石2 号级配范围内。 2.击实 采用重型击实法,配料时将试样依次用四分法取样,并且用烘干法测其试样的含水量,预定5 个不同的含水量将碎石加水拌和均匀,密封好浸润2 小时后,做击实试验,每层击实完毕后检查该层厚度是否合适,以调整以后层次的试样用量,尽量保持每层高度一致。每组击实完毕后混合料比击实筒的高度控制在6mm 以内,齐筒顶细心刮平、称量、取样,测其含水量。

试验室推荐: 碎石的合成级配: 20-30mm 碎石10-20mm 碎石:5-10mm 碎石:石粉=19:27:22:32 最大干密度:2.28g/cm3 最佳含水量:5.0% 施工压实质量控制参数:含水量: 4.5%<ω 5.5% % 干密度: ρ=2.28g/cm3 压实度: K>96% 省道湖南路西官庄至南庄段改建工程一合同项目部 二00 七年五月

省道湖南路西官庄至南庄段改建工程一合同 底基层级配碎石 配 合 比 报 告 省道湖南路西官庄至南庄段改建工程一合同项目 部二OO 七年五月

天然级配砂石方案

天然级配砂石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彬县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 基础砂石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高宗兴 编制日期:二O一一年五月 编制单位:陕西安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方法 五、质量标准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七、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5.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为彬县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彬县泾河新区,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建筑高度为,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合理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 三、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主要机具: 1.天然级配砂石,颗粒级配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得超过3%。 3.主要机具:推土机、振动碾(8-12 t)、履带式压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 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等。 (二)、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虚铺厚度的标志,固定基槽四周的墙上。 2.铺筑前,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在未做 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 四、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碾压→找平验收→覆盖

级配砂石标准和型号

级配砂石 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编辑本段垫层级配 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 粒径级配表 [1] 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 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砂石的办和比例按照设计要求配比。如果设计不能详细交代,在参加图示会审的时候要提出来,以免在后来的施工中扯皮。级配砂石一般是作地基处理用的,因此不同的设计要求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地基的承载力、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来确定。我做过的关于用级配砂石地基处理的几种:纯砂垫层、1:1级配砂石垫层、石子:砂子=7:3、级配碎石垫层、石子:砂子=3:7垫层等等,不一而足;从纯理论研究来说:如果采用

级配砂石就需要砂和石子的各自的级配做出来,然后将砂石混合的级配按照要求配合,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密度最大的一组就是最合适的一组。级配砂石施工完成以后,还要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在取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还要做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合格才算这道工序完成。 取样有预埋纯砂点的方法,还有等体积代换法取样,直接在级配砂石中取样,随后用塑料袋铺在已经挖出的取样坑内,用量杯量水倒入,直至水和坑口一致,似乎要对外溢出水时,读出量杯的数据,数据相加就是挖出的体积数。直接取样比较真实,一般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做的。 级配砂石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40: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50 mm// 25mm ///10mm ///5 mm /// 2mm ///0.5mm //0.074(筛孔直径) 100 / <50 / <30 / <25 /<15 / <8 / <3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4 ---- /<65 / <45 / <35 /<25 / <15 / <5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6 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 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砂石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40: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50 mm// 25mm ///10mm ///5 mm /// 2mm ///0.5mm //0.074(筛孔直径) 100 / <50 / <30 / <25 /<15 / <8 / <3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4 ---- /<65 / <45 / <35 /<25 / <15 / <5 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6 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前言: 根据现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室在完成各项原材料检测试验后,在今日完成了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组成材料 1、产地及岩性:奉新县虬岭采石场,岩性为花岗岩。 2、规格:19-31.5mm、9.5-19mm、4.75-9.5mm、0-4.75mm。三、矿料设计 1、我部试验室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了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三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 合成级配如下: 四、击实试验 本项目按照3,、4,、5,、6,、7, 五个含水量配料进行击实试验。所有的集料烘干,每种含水量配制6000克干集料。分三层击实,每层击98次。 1、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确定通过平行试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最大干密度为2.312g/cm3,最佳含水量为4.7,。试验数据见试验表格。 篇二:级配碎石配合比说明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 级配碎石配合比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 工地试验室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及要求 设计依据: 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要求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设计图纸二、原材料 碎石: 莒县石料厂产石灰岩碎石水 : 饮用水三、设计用途 本级配碎石配合比用于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挖方段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四、混合料组成设计 集料级配为19-31.5mm碎 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18:32:31:20。 经重型击实试验得该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 为:ρ=2.315g/cm3 w=5.2% 五、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试验室推荐试验配合比为: 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18:32:31:20。最大干密度2.315g/cm3,最佳含水量5.2%。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 工地试验室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过渡段级配碎石计算书

新建蒙西华中铁路 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申请资料 蒙华铁路MHTJ-17标项目部工地试验室 2016年05月11日

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 施工合同段:MHTJ-17标段编号: 注:配合比报验一式5 份,施工单位3 份,监理单位 2 份。

新建蒙西华中铁路 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 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报审编号:MHTJ17-ZT6J1-GDDSS-20160502) 蒙华铁路MHTJ-17标工地试验室 2016年05月11日

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素 1、设计依据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3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规范 2、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 3、配合比使用的材料 1.西峡县丁河镇徐家营5~10mm、10~20mm、16~31.5mm (报告编号:报告编号:2015-SS-1028-06)、石屑 水泥:淅川水泥厂PO42.5 (报告编号:) 4、拟用工程部位:基床底层、桥涵过渡段 二、配合比设计过程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3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规范 经掺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配比例:5~10:10~20:16~31.5:石屑:水泥=35%:20%:20%:20%:5%。符合级配编号①要求。 见下表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

报告编号: ZH- -0525 任务单编号: ZH-0525 报告总页数: 5 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芜湖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05月25日

委托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见证单位: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徐鸿亮 签名栏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人员: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说明:1、报告未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3、委托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4、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 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 5、检测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6、本报告中所有原材料检测仅供配合比设计使用,施工中所用 各种原材料应按规定批量送检。 地址:芜湖市北京路30号。 电话:邮编:241000

一、任务概述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道路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配。 二、试配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 ) 2.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 三、原材料性质分析 本次目标配合比试配所用集料为芜湖的碎石;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送样。 3.1矿料 级配碎石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 3.1.1粗集料 粗集料10~20mm,5~10mm碎石,粗集料技术性质见表3-1。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1 粗集料技术性质 3.1.2细集料 细集料为石屑,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2。试验结果表明细集

级配碎石配合比

报告编号: ZH-2017-0525 任务单编号: ZH-0525 报告总页数: 5 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芜湖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7年05月25日

委托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见证单位: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徐鸿亮 签名栏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人员: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说明:1、报告未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3、委托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4、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检 测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 5、检测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6、本报告中所有原材料检测仅供配合比设计使用,施工中所用各种 原材料应按规定批量送检。 地址:芜湖市北京路30号。

一、任务概述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道路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配。 二、试配依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原材料性质分析 本次目标配合比试配所用集料为芜湖的碎石;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送样。 矿料 级配碎石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10~20mm,5~10mm碎石,粗集料技术性质见表3-1。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1 粗集料技术性质 细集料为石屑,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2。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2 细集料技术性质

天然级配砂石方案

天然级配砂石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彬县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 基础砂石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高宗兴 编制日期:二O一一年五月 编制单位:陕西安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方法 五、质量标准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七、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5.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为彬县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彬县泾河新区,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建筑高度为,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合理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 三、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主要机具: 1.天然级配砂石,颗粒级配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得超过3%。 3.主要机具:推土机、振动碾(8-12 t)、履带式压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 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等。 (二)、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虚铺厚度的标志,固定基槽四周的墙上。 2.铺筑前,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在未做 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 四、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碾压→找平验收→覆盖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计算

300 石屑分计筛余量累计筛余量小于某粒径量45 0 ### 0 300 100 31.5 100.0 31.5 0 ### 0 300 100 22.4 91.0 22.4 0 ### 0 300 100 7.1 75.0 7.1 0 ### 0 300 100 1.7 46.0 1.7 100 ### 100 200 66.7 0.5 32.0 0.5 150 ### 250 50 16.7 0.1 11.0 0.1 50 ### 300 0 0 1000 2000 小石分计筛余量累计筛余量小于某粒径量中石分计筛余量 累计筛余量45 0 ### 0 1000 100 45 0 ### 0 31.5 0 ### 0 1000 100 31.5 1000 ### 1000 22.4 800 ### 800 200 20 22.4 1000 ### 2000 7.1 200 ### 1000 0 0 7.1 0 ### 2000 1.7 0 ### 1000 0 0 1.7 0 ### 2000 0.5 0 ### 1000 0 0 0.5 0 ### 2000 0.1 0 ### 1000 0 0 0.1 0 ### 2000 4000 4000 大石分计筛余量累计筛余量小于某粒径量掺配比例45 3000 ### 3000 1000 25 石屑:小石:中石:大石10 50 31.5 1000 ### 4000 0 0 22.4 0 ### 4000 0 0 7.1 0 ### 4000 0 0 方孔筛孔直径分计筛余量累计筛余量 1.7 0 ### 4000 0 0 45 900 900 0.5 0 ### 4000 0 0 31.5 500 1400 0.1 0 ### 4000 0 0 22.4 1800 3200 7.1 400 3600 1.7 133.2 3733.2 0.5 200 3933.2 0.1 66.8 4000 总质量g 分计筛余% 通过率% 系列1 总质量g 总质量g 分计筛余% 通过率% 分计筛余% 总质量g 掺配总质量 g 分计筛余% 通过率% 85.0 65.0 73.0 20.0 59.0 10.0 31.0 6.7 9.0 1.7 1.0 0 小于某粒径量2000 100 1000 50 0 0

砂石级配的测定(英文版)

experiment report title Experiment curriculum :Material experiment and test technology Name of experiment: The grading test of sand Date of experiment : April 30, 2014 Site of experiment : On the fourth floor of the lab build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lass : Cass111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me of experimenter : Lixue Gan 201104002 Temperature : 20℃ Air humidity: 60% atmospheric pressure : 100.92 KPa Introduction Aim of experiment : Learn how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 ,and calculate the gradation and fineness modulus of sand . Experiment Principles: Sand,whose particle size is less than 5mm ,is fine aggregate in concrete. S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named natural sand ,artificial sand and mixed sand.sand are required to have a good grading and certain fineness modul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kability of concrete.The grading of sand repres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s grain size.An unreasonable sand grading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cement dosage in unit volume concrete and the decrease of concrete workability.The degree of fineness modulus represents the degree of sand thickness.Sand whose fineness modulus is greater than 3.7 or less than 0.7 is not used for concrete. The smaller the fineness modulus of sand is ,the more cement will be used when the concert are mixed up.Sieving method are usually used to test the grading of sand. A series of sieves whose mesh size are different are used when testing sand gradation by the method of sieving.the mesh size of the sieves include 4.75mm , 2.36mm , 1.18mm , 0.60mm , 0.30mm , 0.15mm , 0.075mm.The s and sample go through the sieves in order.We have to weigh the sand remained in every sieves.Than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single screen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