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1.复杂电磁环境提出的背景

复杂电磁环境可以综合定义为:

在某一空间内由时域、频域、空域和能量域分布复杂的多种电磁信号叠加,它对电子装备、火工品、燃油和人员等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复杂电磁环境是综合性名词,主要用于顶层策划和宏观分析。实质上电磁环境都是复杂的、动态的,在技术设计层面都应进行分解和分类,成为可描述的技术参数。

1.1按电磁能量的来源划分有:

(1)自然电磁现象和人为电磁现象

(2)我方电子装备辐射和敌方电子装备辐射

(3)无意电磁辐射(电磁兼容范畴)和有意电磁辐射(电子对抗范畴)

1.2按电磁场信号特性划分有:

(1)随机或无规则波形

(2)无调制波形(脉冲,连续正弦波)

(3)调制波形(脉冲调制,模拟量调制)

(1)电磁环境集成的不确定性在电子装备使用过程中,使用方常常应用“复杂”这个词来形容装备附近的电磁环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电子装备在不同空间电磁信号的叠加是不确定的,电磁信号的组合受多种因素限制。

(2)电磁环境测量的不确定性

电磁环境测量数据受时间,方向及频谱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具有统计特性,另外,在特定条件下,电磁干扰信号电平是很低的,例如雷达接收机极限灵敏度-110dBm,天线增益40dB。

其干扰信号用一般干扰测量仪或频谱仪是测不到的。

(3)未来战场上广泛使用电子对抗技术和强电磁脉冲技术,这些技术参数是不可预知的,并且攻防双方都应用可变参数。

为了进行电磁防护,提高电子装备的电磁生存能力,电子装备设计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电磁干扰的电磁环境进行分类分析。

2.复杂电磁环境的分析

2.1电子对抗(电子战)和电磁环境效应内容的区别

电磁环境效应是在能量域研究电磁能量对电子装备、军械等的影响。主要涉及电子装备(含接收器通道外)对电磁能量敏感程度,并且要求对接收器通道内器件不损坏、不烧毁。

电子对抗是在信息域研究接收器通道内的电子对抗。主要通过信号处理剔除干扰,当然也应用了信道捷变频,天线旁瓣对消等措施。

电磁环境效应包含了一些电子对抗的内容,但电子对抗有其独特的技术内容,两者有较大区别。

2.2有关外部射频电磁环境

GJB1389A《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所提供的外部射频电磁环境包含人为和无意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雷达和通信系统通过发射天线向特定空间或在近区所形成的电磁场,这些电磁场的统计特征值用峰值和平均值表示,平均值是模拟量调制的通信设备所产生的,而峰值主要是雷达设备产生的脉冲调制波,从标准中多个表格所提供的数值明显看出300 MHz以下频段电磁场的平均值与峰值相等,这是通信使用电磁波的特征,而在300 MHz以上频段电磁波平均值与峰值不相等。它们的比值就是占空比(占空比小于1)。标准中外部射频电磁场典型平均值为200V/m,峰值为2~3kv/m。

2.3有关强电磁场环境

由于受平均功率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的强电磁场是指电磁脉冲波,电磁脉冲波的峰值功率可以很大。

电磁脉冲波主要有高功率微波(HPM)、超带宽电磁脉冲(UWB)、核电磁脉冲(NEMP)和雷电波(LEMP),其中雷电波为自然电磁现象,其它均是人为电磁现象。电磁脉冲波的电磁效应大部分不是电热效应,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远大于连续波,所以在未来战场上使用的软杀伤武器一般指的是电磁脉冲武器。

2.4其它电磁现象

其它电磁现象包括太阳磁爆对无线电设备影响,大气无线电噪声的影响,地磁对阴极射线器件、陀螺仪的影响,以及地磁(磁性矿物)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等。

此外,由于沉积静电出现在高速飞行器表面,引起飞行器不等电位和电弧放电,对飞行器通信和导航造成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电磁现象种类很多,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合适的防护方法。

3.强电磁环境条件下,装备及设备的防护

装备及设备在强电磁环境条件下要求能正常工作,必须对装备及设备进行防护设计,使其在上述条件下不损坏且不出现电磁敏感。

3.1装备在强电磁环境条件工作的风险评估

武器装备包含大量的电子信息系统,在强电磁环境条件下存在风险,因此需要对装备的防护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综合性防护设计措施。正如其它灾害,例如地震、雷电等只能实现减灾,不可能达到避灾。因为防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防护能力的提高而增加,防护能力的提高与经济性需要综合权衡的。

(1)装备所处的环境因素就防护能力而言,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如下各个因素:

装备受强电磁辐射的影响,包括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源离装备的距离,例如某些地区是落雷区经常遭受雷电影响,某些装备是核试验设备,受很强高空核电磁辐射。

(2)装备的机动特性

装备的机动性是军用装备的重要指标,一般装备分为固定装备和移动装备,移动装备通常使用电子方舱,舱外电缆长度有限,由电磁感应引起的端口干扰电流、电压比固定装备要小一些。

(3)装备敏感程度

有些装备内有大量的传感器,受强电磁场影响就较大,是防护的薄弱环节;相反,有些装备外露端口较少,电子设备耐强电磁能力较强。

(4)装备的重要程度

有些装备是区域中枢设备,其作用远大于其它装备,重要度很高,有些装备的功能或作用空域可以被其它设备所替代,其重要程度稍低。

3.2装备对强电磁环境的防护等级和层次

如前所述,对装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条件下的风险评估以后就可以确定防护等级,电磁环境越恶劣,装备重要程度越高以及装备对电磁环境越敏感时防护等级将越高。

防护等级可以分为2~3级,即硬点加固型、加固型和轻便加固型。美军标MIL-STD-188-125A中指出,硬点加固适用于固定设施核电磁脉冲防护,要求电磁场屏蔽效能达100dB,端口注入电流达8kA;加固型适应于固定地面设施高功率脉冲防护,规定电磁屏蔽效能为80dB,端口防护注入电流为5kA;轻便加固型适用于移动地面装备电磁脉冲防护,规定电磁屏蔽效能为80dB,端口防护注入电流为1~5kA。

另一方面,电磁脉冲防护设计大多采用多层逐级防护方案,也就是采用分层抗扰技术,防护设计一般分为装备(系统)级、机柜(舱段)分系统级和电路级,这三级防护的电磁环境严酷度相差很大,防护器材也有很大差别。三级防护的参数具有传递特性,例如MIL-STD-188-125-2端口注入电流为5kA,通过一级防护后,端口残余电流约为1~10A,该指标与设备级电磁兼容性指标要求相一致,即舱内(室内)机柜电缆注入电流敏感度(CS

115、CS116)极限值为5~10A。

三级防护具有替代性,例如飞行器没有方舱屏蔽壳体,那么屏蔽防护首先需要依靠飞行器壳体和舱段壳体,此时,部件及电路级防护设计成为防护的重要环节。

3.3装备对强电磁环境的防护设计

常用的强电磁环境防护手段主要包括屏蔽、滤波、接地和加装防护器件。其中屏蔽和接地是防护的基础。屏蔽是用高导电率和高导磁率的金属材料把电子设备屏蔽起来,并设有良好的接地线,同时在所有穿过屏蔽体的导线、门窗、通气孔等处施加防护设施。

装备的电磁环境防护设计中,除了要考虑舱体结构和材料外,贯通舱体内外各种连接线的电磁防护以及端口电磁泄漏在整个设计中至关重要。端口的电磁防护包括电磁干扰屏蔽设计和防尖峰浪涌设计,电磁干扰屏蔽主要靠电源线和信号线滤波器来实现,尖峰浪涌防护需要设计尖峰浪涌吸收电路。

强电磁脉冲防护的常用元件包括气体放电管、半导体放电管、压敏电阻以及半导体瞬态抑制器等。各种浪涌抑制器件的共同特点为在阈值电压以下都呈现高阻抗,一旦超过阈值电压,阻抗便急剧下降,对尖峰电压具有消峰作用。但在响应时间、通流容量方面,各种元件都有优缺点,因此,需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采用上述器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的组合,来构成相应的保护电路。

3.4射频电磁环境的频谱十分广泛

对电子方舱而言,电磁屏蔽的频率范围是90KHz~18GHz,屏蔽效能A级为60dB,B级为40dB。而强电磁环境多指电磁脉冲环境,其频谱相对较窄,此时

要求,磁场屏蔽:100KHz信号屏蔽效能为40dB,1MHz为60dB,电磁屏蔽:10~1000MHz范围,屏蔽效能应为80dB。综合上文分析认为,复杂电磁环境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要使装备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要求,电磁兼容性和电磁环境的防护是非常必要的。

复杂电磁环境包括射频电磁环境和电磁脉冲电磁环境,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防护至少应综合射频环境及电磁脉冲环境的防护要求。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用于在桌面环境下,采用射频注入的方式模拟各种真实复杂电磁环境,使被测设备在该可控环境下进行指标和功能测试,以检验被测设备在实际电磁环境下的性能,从而在研发阶段就解决被测设备在实际电磁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可根据配置动态生成用户所需的多路具有复杂信号特征和复杂逻辑关系的电磁信号,包括通用信号、雷达发射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运动目标和多目标信号、卫星通信和导航信号、测控及遥感信号、电子战信号等,并具备信号捕获、记录和动态回放的功能。 ● 具备复杂特征电磁信号产生功能,支持多音、连续波、各种脉冲调制、脉内调制、模拟调频调幅调相、数字调频调幅调相、噪声调制、频率捷变等 ● 具备多种用途信号特征模拟能力,信号特征库覆盖各种体制雷达、常规通信、电子战、侦察、遥感、测控、卫星通信、引导、导航定位、数据链等各种应用场景 ● 具备多通道相参、非相参信号产生功能 ● 具有基带、中频、射频多种信号形式输出能力 ● 具备运动目标信号特征模拟和动态场景模拟功能 ● 具备多目标信号模拟功能 ● 具备延时、多普勒、多径衰落等信道特征模拟能力 ● 具备多通道射频信号合成分配功能 ● 具备信号采集和动态无缝回放的功能 ● 具备远程控制能力 ●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 概述 功能及特点

● 工作频段范围:DC~40GHz ● 最大模拟带宽:20GHz (f ≤20GHz ),2GHz (f>20GHz ) ● 输出功率范围:-80dBm~-10dBm (仪器端口) ● 输出信号典型相位噪声(1GHz):≤-79dBc/Hz@10Hz ,≤-124dBc/Hz@10kHz ● 频率转换时间:最短可达100ns ● 模拟器相位变化时间:10ms ● 一次试验单台模拟器的脉内信号形式:≥50种 ● 模拟信号脉冲脉宽范围:20ns~20ms ● 模拟信号脉冲PRI 范围:100ns~100ms ● 模拟信号达到时间精度:优于0.1ns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分为软件平台、硬件平台以及信号检测系统三大部分。 软件平台由战场频谱管理软件、通用和专用信号库、电磁信号产生系统平台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战场频谱管理软件用于设置模拟场景,定义一个复杂电磁环境及其作战序列、信号激励的逻辑关系;通用/专用信号库涵盖了通用信号库以及雷达目标和雷达信号模拟软件、卫星通信和导航信号模拟软件、 主要指标 系统组成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1电磁场基本定义 交变电磁场的性质 在某空间内,任何电荷由于它本身的存在,受有一种与电荷成比例的力,则这空间内所存在的物质,也就是给电荷以作用力的物质称为电场。如果电场的存在是由于电荷的存在,则这种电场是符合库仑定律的,称为库仑电场。静止电荷周围所存在的电场,则称为静电场,它是库仑电场的一种特殊情形。运动电荷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有磁场存在的空间。而且将这种了称为磁力。 此外,一个变动的磁场产生一个电场,此电场不但存在于变动磁场的范围里,并且还存在于邻近的范围里。同样,一个变动的电场在发生变动的范围和变动附近的范围里产生一磁场。 可见,不仅电荷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不仅传导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电磁波的性质 在空间的一定范围里无论是电或磁的情况有了一个扰动,那么这个扰动就不能被限制在该范围之内。在该范围里变动的场也在它附近的范围里产生场,这些场又在更外围的空间产生场,于是能量便被传播开来。当这种现象连续进行时,即有一含有电磁能量的波向外传播电磁波。 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射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空间)的所有电磁现象(包括全部时间和全部频谱)的总和。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务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近场和远场: 我们知道,静电场、静磁场等静态场中是没有近场和远场之分,有场源就有场。静电荷周围的静电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的关系衰减的;而恒定电流产生的静磁场,则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立方反比的关系衰减。当电磁场由静态场过渡到时变场时,电荷、电流周围依然存在电磁场,称为感应场或近场;此外,还出现一种新的电磁场成分,称为辐射场或远场,它是脱离电荷、电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电磁场。它一旦从电荷、电流等场源辐射出去,就按自身的规律运动,与场源后来的状态没有关系。感应场或近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关系衰减的,而辐射场或远场仅与距离成反比关系衰减。 由于近场离场源较近,其场强要比远场大得多。随着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迅速减少。所以,近场的空间不均匀度较大,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场。场中包括储存的能量和辐射的能量,有驻波也有行波,等相位面很不规则,电磁波极化不易确定,场强变化梯度大等。 无论场源是电场源还是磁场源,当离场源距离大于λ/2π以后就变成了远场,这里λ为波长。这时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并且都和传播方向垂直成为平面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比值为固定值,即波阻抗为120π,等于377欧姆。 由于远场距离场源远,场强一般较弱。由于电场和磁场随场源的距离成反比衰减,所以比近场的衰减慢的多,因此空间变化梯度小,比较均匀。 总之,近场的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π/2的相位差,由它们构成的平均坡印亭矢量为零,大部分能量在电场和磁场之间,以及场和源之间交换而不辐射,很小一部分能量向外辐射,并在λ/2π距离以

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分队战术训练思考(修改1)

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分队战术对抗训练的几点思考 于洋赵红宙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子对抗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对战争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通信对抗是电子对抗的主要形式。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分队战术训练具有重要军事意义。文中探讨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分队战术训练面临的困难,研究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通信分队战术训练 Thinking on Tactical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Unit under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Abstract: communication is main form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study on tactical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stack under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s of important military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ffect methods that improve training and the announcements. . Keywords: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unit Tactical training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磁空间的争夺成为战争的焦点之一。由于信息战装备在战争中普遍应用,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复杂战场电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信号,并且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对通信行为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通信对抗是通信的伴生物,是主要的通信活动,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对通信分队战术对抗训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组织通信分队开展战术训练,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效果,促进通信部(分)队战斗力有效增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分队战术训练面临的困难 复杂电磁环境具有主动性、动态性、对抗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通信对抗装备发出的电磁信号是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通信对抗装备信号纷繁复杂,包括超为长波、长波、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在内的各种频段。电磁覆盖面广、结构完整。通信对抗的复杂性是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对抗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行动使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使通信分队训练面临困难。 (一)动中通信及对抗训练难以实现 实现清晰无间断的运动通信是通信的目标。动中通信的质量受通信装备发展水平及运行状态制约。随着电子对抗装备日益复杂,电磁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型号繁杂,民用电子设备迅速增多,大量用频设备加剧了有限频谱资源的相互占用和干扰,电磁辐射呈现出全空域覆盖的立体态势;高强度、全频谱的电磁干扰呈现全时域特性。同时电磁空间的开放特性使通信对抗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定点通信对抗训练开展困难,动中通信训练效果更难以实现。

战场电磁环境

战场电磁环境 摘要:电磁波已经成为战场信息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媒介,电磁环境成为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其他战场环境要素发挥作用的锁钥。在着重分析了当前复杂电磁环境下战争的特点的前提下,分析其发展趋势。进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指出了为应对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军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战场;电磁;通信;对抗;信息化 一、复杂电磁环境的概念 复杂电磁环境,是在有限的时空里,一定的频段上,多种电磁信号密集、交叠,妨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对武器装备运用和作战行动产生显著影响的战场电磁环境。 二、复杂电磁环境的形成 (一)电磁应用活动是电磁环境形成的基础 电磁应用活动是以电磁波辐射、传播、接收为基础的各类使用电磁波的军用、民用活动,以及科学实验与研究行为。在电磁应用领域,将电磁波按频率或波长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电磁频谱。无线电波和光波,包括X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是频率或波长有很大不同。 无线电波主要用于通信,是人类电磁应用活动最早涉足的领域。1904年日俄战争双方都使用了无线电。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电子技术设备。1935年英国设计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雷达。 70年代以来,光波通信和激光制导、测距等广泛应用于战场,拓展了战场电磁环境的范畴,尤其是大功率激光的运用,使战场电磁环境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电子对抗活动促使战场电磁环境向复杂演变 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是电子对抗最基本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个专业。通信对抗是采用干扰信号或干扰噪音减弱敌方的通信能力,或施放假信号欺骗迷惑敌人的通信联络。它的原理如同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在不太嘈杂的场合和你说话时,你就能听得见;但是当若个人同时和你说话或者环境噪声很大时,你就很难听清。雷达对抗主要有以下方式: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目标隐身、反辐射摧毁。光电对抗主要方法有激光干扰、激光毁坏,施放烟幕、水幕,进行光电隐身和施放红外诱饵等等。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和记录.pdf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记录、分析回放系统

目录 1. 用途和必要性 (3) 2. 系统构成和框图 (3) 3. 信号实时采集单元 (4) 4. 信号长时间海量存贮单元 (5) 5. 信号离线软件回放和分析单元 (8) 6. 硬件信号回放单元 (10) 7. 总结 (11) 更多资料下载: http://www.ofweek.c om/topic/company/te k/

1. 用途和必要性 在雷达、频谱监测、卫星通信等领域常需要对复杂电 磁环境的背景和其中的信号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这 需要对现实中的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存贮、分析和回放, 根据应用的不同,有的时候还需要对复杂电磁环境信 号进行长时间的记录,信号的采集时间从微秒到毫秒 到秒甚至是到小时级别,过去工程师常常因为无法定 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信号和记录通信信号的整个 过程而烦恼,同时即使能够记录小时级别的信号,对 巨大数据块的流畅分析也是工程师所急需的。 泰克的复杂电磁环境采集存储、分析回放系统具有很 强的实时信号采集功能和信号分析功能,可以直接采 集回放 IQ 信号,新的实时 DPX 存贮功能可以实时的 不遗漏的存贮频谱的 trace 和回放,按照不同的时间分 辨率,最长时间可以达到年级别的 Trace 存贮。对于 只关心频谱 trace 的应用来说,直接通过实时信号分析 仪就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频谱曲线存贮。 有些时候,工程师需要将复杂电磁环境的 IQ 信号长时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记录、回放分析系统 间的采集下来,并将采集下来的信号进行时域观测、 频谱分析、调制识别、解调分析、脉冲分析、脉冲分 选等工作。那就要求该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 实时 IQ 的海量存贮,可以实现对复杂电磁环境的的信 号长时间记录,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 分析处理回放。 泰克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复杂电磁环境长时间 采集存贮、分析回放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了泰克实 时信号分析仪的对信号的捕获分析能力,并配合固态 存贮设备仪器信号离线回放分析软件,实现了对复杂 电磁环境的监测、记录和分析的功能。 2. 系统构成和框图 泰克宽带信号长时间采集、存贮、回放系统包括信号 采集单元 ( 泰克实时信号分析仪 )、信号海量存贮单元 (TIQS 固态存贮 ),硬件回放单元 ( 泰克任意波形发生 器 ),系统分析软件组成。另外示波器也可以作为宽带 信号分析仪器。系统框图如下: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存贮、分析回放系统 TIQS I Q 输出 数据分析软件 TIQS 固态存贮离线信号 固 态 存 分析软件 固态存贮 长 时 间 存 贮 的 信 号 回 放 超带宽信号验证 RSA6120B 采集的信号进行回放 AWG70001A RSA6120B (复杂电磁环境仿真、回放)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 图 1. 复杂电磁环境采集、存贮、回放、分析系统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格式样本

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测试报告二***年*月

*****网 *****站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建站单位:************** 台站地址:************** 测试: ************** 审核: ************** 批准: ************** 测试单位(盖章)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2.预定工作参数 3.干扰电平标准 4.测试系统参数 5.测试 6.测试结果 7.结论 8.附图

1.概述 1.1地球站工作情况简述 该地球站是******站,主要用于******。 1.2测试任务与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全面测试预选站址的电磁环境,确定各类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强度。根据国标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国家无委“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暂行规定”的要求,分析地球站与各类无线电干扰源辐射的兼容性,选址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预选站址是否可行。作为建设单位上报站址和无委审批台站的技术依据。 2.预定工作参数 2.1 卫星参数 卫星名称鑫诺1号 卫星标称规定经度 110.5 0(东经) 下行工作载波中心频率 12.4162GHz 下行工作载波带宽 8640k Hz 下行工作载波EIRP: 35.5 dBW/该载波 : 205.9 dB 下行损耗L f 2.2 地球站地理参数 地址:北京市 地理坐标:东经:***度 18 分 24 秒 北纬: ** 度 55 分 19 秒 地面海拔高度: 35 米 天线距地面高度: 25 米 天际线仰角图(见附图表 1 ) 2.3 地球站技术参数 天线工作指向:方位角 189 度,仰角 43.3 度 天线口径: 6.2 米 天线接收增益: 56 dBi 接收载波中心频率: 12.4162 G Hz 接收信号带宽: 8640 kHz 接收信号调制方式: QPSK 传输速率: 9257 kbit/s FEC: 3/4 接收系统等效噪声温度: 160 K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砥砺精兵劲旅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砥砺精兵劲旅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为人类揭开了电磁频谱空间的“神秘面纱”。150年来,人类在电磁频谱空间内不断进行探索,各种科技成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便利人类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战争的形态。现代作战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如何提高驾驭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一直是强国军队必须谨慎面对和高度重视的现实课题。深入学习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不仅能够认识复杂电磁环境的特性和规律,而且能够寻求有效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对策,让作战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瞄准实战、融入实战。 克服认识误区,端正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指导 认识不到位,误区不克服,观念不转变,就很难适应复杂电磁环境对部队作战训练提出的新要求。要扎实推进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正视复杂电磁环境影响,克服无所谓思想,树立“将来必用”意识。复杂电磁环境是我军未来作战必然面对的客观现实,必将深刻影响参战部队的作战行动。必须正视复杂电磁环境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诸多不利因素,加强对策研究与适应性训练,决不能感觉复杂电磁环境离我们很遥远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仍然一味地靠老经验,走老套路;决不能觉得复杂电磁环境仅是一个新名词而等闲视之,我行我素。在作战、训练中,不能只考虑兵力、装备的多少,应同步考虑电磁威胁的

强弱;不能只考虑部队的机动速度、火力强度,应考虑部队的反侦察、抗干扰能力。指挥员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训,部队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练,真正使复杂电磁环境下用兵成为各级指挥员的一种自觉行为,体现到作战的各个阶段,渗透到训练的各个环节。 认清复杂电磁环境特性,克服畏难思想,树立“真正敢用”意识。眼下,有种误区,就是觉得复杂电磁环境看不见、摸不着,神秘莫测,把握不住,怕出问题而回避复杂电磁环境,为考虑安全而不敢用电子干扰。在以往部队演习训练中,电磁蓝军常常因为可能影响预计的演习效果而被要求有限干扰甚至是暂停干扰,无形中降低战场电磁环境复杂程度。其实,复杂电磁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和可怕,它具有动态性、对抗性、可控性、相对性等特性。一旦我们跨越了这个误区,充分认清了这些特性,不但可以很好地适应和驾驭,而且还能为我所用,从而从根本上避免重表面、搞摆练、套名词等形式主义,就能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在复杂、逼真的电磁环境中真正拉开架势搞对抗,实现在“真抗实扰”中检验装备、摔打部队的目的。 挖掘复杂电磁环境利弊,克服惰性思想,树立“主动作为”意识。面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不应该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复杂电磁环境的利弊因素,积极主动作为。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比如,复杂电磁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信号密集拥挤、相互重叠,不可避免地会对侦察设备分选信号和电磁协同带来困难,但同时可以使我方有用信号隐匿在背景信号中,避免被敌方发现、连续跟踪或锁定,也可通过

走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揭开复杂电磁环境神秘面纱

走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揭开复杂电磁环境神秘面纱 ■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电磁环境将极为复杂。如果不能正确采取应对措施,势必导致战场感知迷茫、指挥协同紊乱、用频装备效能下降,从而影响作战进程甚至战争成败■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待复杂电磁环境,既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盲目躲避,只有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科学分析其对信息作战的影响,才能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复杂电磁环境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复杂电磁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它的运行规律是什么?在战场上如何有效利用和防护?3月中旬,记者走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军械工程学院强电磁场环境模拟与防护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模拟:为无形电磁信号制作“精确拷贝” “其实,我们随时随地都处在复杂电磁环境之中,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实验室负责人卢兴华教授见记者半信半疑,打开一幅“某地域电磁信号密度图”——浅绿、深绿、黄色、橙红,标明电磁信号强弱分布,像层层梯田。银河系、太阳系、大气辐射和磁暴,闪电和雷暴形成的电场,地磁、金属矿藏等大地表面的电磁场,民用、军用无线电设备释放的大量电磁信号,形成一片遮天盖地的“电磁丛林”。

卢兴华说,在未来信息化战场,由于交战双方电子信息装备数量庞大、运用复杂、种类繁多,战场空间的电磁信号密集跌宕、纵横交错、变幻莫测,其复杂程度更是难以想象。 走进电磁环境模拟室,各种奇形怪状、大小各异的模拟装置,让记者眼花缭乱:这些装置大都带有一个箱体,从而构成一个密闭的电磁空间,小的可以放置电脑或装备零部件,大的可以容纳几个人,最大的居然能开进一辆军用汽车,适合对一些大型装备进行整体实验。 “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必须精确模拟这些无形电磁信号。”正在实验室工作的潘晓东博士介绍说,这些装置能全面模拟高压静电、雷电、核电磁脉冲、超宽带电磁脉冲、连续波等强电磁环境,在实验室内构建成各种模拟的电磁环境。 记者走进“雷电与核电磁脉冲场模拟系统”的腔体,这是一个三角锥形状的“小屋子”。腔体外壳全是金属,确保电磁信号能完全屏蔽在内。 这只是整个实验室的冰山一角。“电波混响室”、“静电模拟实验系统”、“吉赫兹横电磁波传输室”……林林总总的电磁信号模拟装置,能够精确模拟自然界产生或人工发射的各种电磁信号。建在郊外的“野外电磁环境试验

复杂电磁环境基础知识

复杂电磁环境基础知识 一、概念 复杂电磁环境,是在有限的时空里,一定的频段上,多种电磁信号密集、交叠,妨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对武器装备运用和作战行动产生显著影响的战场电磁环境。 二、复杂电磁环境的形成 (一)电磁应用活动是电磁环境形成的基础 电磁应用活动是以电磁波辐射、传播、接收为基础的各类使用电磁波的军用、民用活动,以及科学实验与研究行为。在电磁应用领域,将电磁波按频率或波长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电磁频谱。无线电波和光波,包括X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是频率或波长有很大不同。 无线电波主要用于通信,是人类电磁应用活动最早涉足的领域。1904年日俄战争双方都使用了无线电。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电子技术设备。1935年英国设计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雷达。 70年代以来,光波通信和激光制导、测距等广泛应用于战场,拓展了战场电磁环境的范畴,尤其是大功率激光的运用,使战场电磁环境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电子对抗活动促使战场电磁环境向复杂演变 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是电子对抗最基本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个专业。通信对抗是采用干扰信号或干扰噪音减弱敌方的通信能力,或施放假信号欺骗迷惑敌人的通信联络。它的原理如同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在不太嘈杂的场合和你说话时,你就能听得见;但是当若个人同时和你说话或者环境噪声很大时,你就很难听清。雷达对抗主要有以下方式: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目标隐身、反辐射摧毁。光电对抗主要方法有激光干扰、激光毁坏,施放烟幕、水幕,进行光电隐身和施放红外诱饵等等。 战争时期,由于电子对抗手段的大量应用,电磁环境呈复杂多变的状态,各种电子对抗行动,都要通过电磁环境为媒介来实施和达成,必然促使电磁环境更加复杂。 (三)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剧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化 由于信息化在根本上是建立在电磁活动之上的,电磁空间是信息活动的主体空间,电磁活动是信息活动的主体表现形式,当今社会和军队的信息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化。 一方面,电子信息设备大量嵌入武器平台及弹药中,使战场电磁信号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在无线电用于战场的初期阶段,电台就是电台,雷达就是雷达,都属于单一的作战保障装备。

电气基础知识及提条件深度讲解内容

工艺专业向电气专业提条件说明: 1.用电设备额定电压: 10KV 6KV 3KV 高压电动机额定电压 660V 380V 220V 低压电动机额定电压 220V 36V 24V 12V 照明电压、 220/380V 检修电源(电焊机) 2.供电电源电压: 110KV 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接地系统 35KV 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0KV 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6KV 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V 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接地系统 220/380V 交流三相四线中性点接地系统 220V 单相二线中性点接地系统 3.常用电动机: ,最常用的是交流鼠笼型感应电动机。大型压缩机配套交流同步电动机。 4.负荷等级 国标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 负荷分级 3.0.1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 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2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2)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4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根据SH3038—2000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 1 生产装置用电负荷, 应根据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的要求,划分为一 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2 一级负荷是指生产装置工作电源突然中断时,将打乱关键性的连续生产工艺过程,造成重大经济 损失(例如使产品及原材料大量报废跑损,催化剂结焦、中毒, 物料管线或设备堵塞等),供电恢复后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产的特大型和大、中型生产装置以及确保其正常操作的公用工程的用电负荷。 3一级负荷中当生产装置工作电源突然中断时,为确保安全停车,避免引起爆炸、火灾、中毒、人员伤亡、关键设备损坏,或事故一旦发生能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关键设备,抢救及撤离工作人员,而必须保证用电的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4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通常有下列几种类型: 1)当供电中断时,为确保安全停车的自动程序控制装置及其执行机构和配套装置,如生产装置的DCS、PLC、重要仪表、自动装置和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关键物料进出及排放阀等; 2)当生产装置供电中断时,为防止反应爆炸的应急措施(例如:搅拌和冷却水供应系统); 3)大型关键机组在运行或停电后的惰性过程中,保证不使设备发生损坏的应急措施,如润滑油泵等; 4)为确保安全生产,处理事故,抢救撤离人员,生产装置所必须设置的应急照明、通信、工业电视、火灾报警等系统。 5 二级负荷是指生产装置工作电源突然中断时,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例如电源中断将出现减产或

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军工复杂电磁环境及防护 1.复杂电磁环境提出的背景 复杂电磁环境可以综合定义为: 在某一空间内由时域、频域、空域和能量域分布复杂的多种电磁信号叠加,它对电子装备、火工品、燃油和人员等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复杂电磁环境是综合性名词,主要用于顶层策划和宏观分析。实质上电磁环境都是复杂的、动态的,在技术设计层面都应进行分解和分类,成为可描述的技术参数。 1.1按电磁能量的来源划分有: (1)自然电磁现象和人为电磁现象 (2)我方电子装备辐射和敌方电子装备辐射 (3)无意电磁辐射(电磁兼容范畴)和有意电磁辐射(电子对抗范畴) 1.2按电磁场信号特性划分有: (1)随机或无规则波形 (2)无调制波形(脉冲,连续正弦波) (3)调制波形(脉冲调制,模拟量调制) (1)电磁环境集成的不确定性在电子装备使用过程中,使用方常常应用“复杂”这个词来形容装备附近的电磁环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电子装备在不同空间电磁信号的叠加是不确定的,电磁信号的组合受多种因素限制。 (2)电磁环境测量的不确定性

电磁环境测量数据受时间,方向及频谱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具有统计特性,另外,在特定条件下,电磁干扰信号电平是很低的,例如雷达接收机极限灵敏度-110dBm,天线增益40dB。 其干扰信号用一般干扰测量仪或频谱仪是测不到的。 (3)未来战场上广泛使用电子对抗技术和强电磁脉冲技术,这些技术参数是不可预知的,并且攻防双方都应用可变参数。 为了进行电磁防护,提高电子装备的电磁生存能力,电子装备设计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电磁干扰的电磁环境进行分类分析。 2.复杂电磁环境的分析 2.1电子对抗(电子战)和电磁环境效应内容的区别 电磁环境效应是在能量域研究电磁能量对电子装备、军械等的影响。主要涉及电子装备(含接收器通道外)对电磁能量敏感程度,并且要求对接收器通道内器件不损坏、不烧毁。 电子对抗是在信息域研究接收器通道内的电子对抗。主要通过信号处理剔除干扰,当然也应用了信道捷变频,天线旁瓣对消等措施。 电磁环境效应包含了一些电子对抗的内容,但电子对抗有其独特的技术内容,两者有较大区别。 2.2有关外部射频电磁环境 GJB1389A《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所提供的外部射频电磁环境包含人为和无意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雷达和通信系统通过发射天线向特定空间或在近区所形成的电磁场,这些电磁场的统计特征值用峰值和平均值表示,平均值是模拟量调制的通信设备所产生的,而峰值主要是雷达设备产生的脉冲调制波,从标准中多个表格所提供的数值明显看出300 MHz以下频段电磁场的平均值与峰值相等,这是通信使用电磁波的特征,而在300 MHz以上频段电磁波平均值与峰值不相等。它们的比值就是占空比(占空比小于1)。标准中外部射频电磁场典型平均值为200V/m,峰值为2~3kv/m。

复杂电磁环境的认识

一.复杂电磁环境的概念 1、几种典型的电磁环境的概念 1)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电磁环境定义为:一个设备、分系统或者 系统在完成其规定任务时可能遇到的辐射或者传到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段内功率与时间的分布,即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2)美国国防部认为,电磁环境(EME)是存在于防护区内的一个或若干个射频场 战场,在2009年指出战场电磁环境是军队、系统或平台在指定的作战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在不同频段辐射或传导的电磁发射体的功率与时间分布的作用结果。 3)前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指出,电磁环境是影响无线电装置或其部件工作的电 磁辐射环境。 4)电磁环境的定义为:在特定行为环境里军队、系统或者平台执行其规定的任 务时可能遇到的,在各种频率范围内由辐射发射或者传导的电磁发射(水平)功率和时间分布的结果。它是电磁骚扰,电磁脉冲,电磁辐射对人员、军械和挥发性材料危害,以及雷电和沉积静电等自然现象的总和。[文献:刘尚和,孙国至。复杂电磁环境内涵及效应分析,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 5)我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战场电磁环境,就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 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的战场电磁环境。 6)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和能量上分布 密集、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动态交替的多种电磁信号交迭而成、严重妨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显著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和效能发挥的战场电磁环境 7)简而言之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有限的时空里,一定的频段上,多种电磁信 号密集、交叠,妨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对武器装备运用和作战行动产生显著影响的战场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几乎涵盖了所有电磁现象。比如电磁兼容、电磁干扰、电磁脉冲、电磁防护等。 2.电磁环境的认知 电磁波最开始发现并首先应用于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场在越来

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活动的影响

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活动有啥影号,获取所需要的情报信息。信息化战场上,虽然为了提高战场感知的准确性,交战双方大量使用了无线电导航定位和敌我识别等电子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单个作战平台或武器系统的判断能力,但是这些电子信息系统无不依靠电磁活动来实现其功能,也无不受到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这样,观测与感知战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复杂电磁环境中筛选出有用或者说有价值的电磁信号的过程。当在战场上出现管理控制不力,或者受到敌方强烈电子干扰,就会引起战场电磁环境混乱,而使探测传感器迷茫、战场感知错乱,进而影响到各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判断决策的准确性。 复杂电磁环境制约了指挥控制的效率 复杂电磁环境作为 信息化战场的标志性特征,将充满未来战场的各个角落,这将使作战的难度与复杂性随之陡增,指挥控制的效率也受到影响。因为各种作战平台之间都需要通过电磁环境传递数据、指令。比如,美军1个师就有2300多部电台,如此多的通信系统应用于相对有限的战场空间内,使得通信频段的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因此,无线电通信在参与形成战场电磁环境的同时也将受到电磁环境的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指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一是使传递数据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现代条件下作战,战场通信通常为传统的短波、超短波组网通信,这种数据传输的方式很容易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当受到来自敌方或我方的电磁环境干扰时,容易出现数据中断的情况。二是传递数据的正确性受到影响。无线电通信活动受战场电磁环境的影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中断通信联系,但常常带来另一个问题:误码率的增加,进而造成传递信息的失真。未来作战中,一旦敌方使用虚假的信息来“顶替”传输中的“误码”,将导致决策者对战场情况的误判,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整个作战的进程。三是 使协同的效率受到影响。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需要参战一方的各种力量能够协调一致的行动,其关键就是数据链的高效动作,如在LINK16数据链的支持下的防空预警系统,可将预警机、侦察卫星所获取的情报实时传输到地面指挥所、空军基地、海军舰艇、作战飞机等各个作战单位或武器平台,但作战行动同步协调能力完全建立在数据链的无线电通信基础之上,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整体的协同作战能力将面临崩溃。 复杂电磁环境增加了作战保障的难度 与机械化条件下的战场保障相比,复杂电磁环境使得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保障工作更加艰巨、更加复杂。一方面,电子器材与技术保障更加复杂。对于电子信息系统而言,具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分布散乱、需求多样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电子器材与技术保障时,不仅需要准备大量高技术电子器材和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要使用各种简便器材,以满足制造烟幕、角反射体等电子伪装与消极干扰行动需要,这都为战场准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另一方面,情报保障难度加大。侦察情报保障的及时与否对作战行动的成败至关重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要获取基础性和预警性情报,还要获取部队行动的态势情报将变得十分困难。战场范围内各种电磁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将产生严重影响,情报保障的及时性、准确性很难保证,对指挥决策和作战行动将产生许多迷雾和阻力。同时,掌握有关电磁活动的规律,为各种作战行动提供支持也将十分困难。因为各种电磁活动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了获取战场电磁环境的全面情报,必须在时间上保持连续监测的同时,还要严密监视全频段电磁活动情况。这些,无疑增加了有关电磁环境情报保障的困难。 复杂电磁环境影响了作战效能的发挥

复杂电磁环境

复杂电磁环境 电磁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使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磁能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无线通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及运用,导致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复杂电磁环境泛指由密集、重叠、无序的电磁波构成的电磁环境。 一、概述 1、狭义的复杂电磁环境 复杂电磁环境一词,在军事领域用于特指作战时空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合,是信息化战争的舞台,是信息化战场的基本特征。 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实施后,多国部队的多种电子战飞机首先升空,与其他电子对抗设备一起对伊军的电台、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压制性干扰,使伊军的通信联络中断、电子设备失去作用,雷达显示器上一片杂波,从而为之后的获胜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夺取制空权,取决于夺取制信息权;夺取制信息权,基础是夺取制电磁权。复杂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战争的舞台,是信息化战场的基本特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的作战向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转变,必须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问题。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正是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并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2、广义的复杂电磁环境 电磁波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整个宇宙中。电磁环境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是由各种电磁波构成的环境,具有空间、时间和频谱三个要素。它由人为电磁环境和自然电磁环境组成。 电磁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使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磁能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无线通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及运用,导致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复杂电磁环境泛指由密集、重叠、无序的电磁波构成的电磁环境。 二、电磁兼容 与复杂电磁环境密切相关的,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就是“电磁兼容”。

复杂电磁环境的分析与建模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任何作战行动都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进行。作战空间和作战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和自然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孕育了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中,交战双方大量使用电子信息装备,不仅数量庞大、体制复杂、种类多样,而且功率大,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所产生的多类型、全频谱、高密度的电磁辐射信号,以及己方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相互阻碍和干扰,造成在电磁信号时域上突发多变、空域上纵横交错、频域上拥挤重叠。即信息化战争开发了与陆海空天相并列的“第五维战争空间”——电磁空间,形成了与传统的社会、地理、气象、水文等并重的新的战场环境——战场电磁环境。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空间的斗争空前加剧,并对军事活动产生着深刻的阻碍。使得战场感知难、指挥操纵难、支援保障难以及信息化装备作战效能难。因此夺取制电磁权,成为夺取制信息权,进而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深入研究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对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1 / 1

1.2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相关研究现状 战场电磁环境关于世界而言依旧个全新的学科,各国关于战场电磁环境的认识与研究还有无限的提升的空间。美国国防部认为,电磁环境(EME)是存在于防护区内的一个或若干个射频场战场,在2009年指出战场电磁环境是军队、系统或平台在指定的作战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在不同频段辐射或传导的电磁发射体的功率与时刻分布的作用结果。前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指出,电磁环境是阻碍无线电装置或其部件工作的电磁辐射环境。美、俄(苏)军方关于电磁环境概念的表述不仅限于一定区域内的电磁现象总和,更有时域、频域、空域、能量域“四域”特征方面的认识。我国对战场电磁环境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战场电磁环境概念在学术界还未统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战场电磁环境,确实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的战场电磁环境。总的来讲复杂电磁环境能够理解为敌我双方所在的电磁空间冲突、对抗剧烈的战场电磁环境[1] [2]。 对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的认识既有客观的、共同的宏观度量标准,又可依照电子设备个体、电子设备群体、C4ISR(指指挥、操纵、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查)系统在复杂 1 / 1

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目标识别

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目标识别 1.1复杂电磁环境的定义以及与信息化条件的关系信息化作战背景主要是指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作战环境,即所谓的复杂电磁环境。对复杂电磁环境的严格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但各种非学术性的刊物上出现了不少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定义。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概括的说,就是在一定的作战时期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和。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具体地说,所谓的复杂电磁环境是指信息化战场上在交战双方激烈对抗条件下所产生的多类型、全频谱、高密度的电磁辐射信号,以及己方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相互影响和干扰,从而造成在时域上突发多变、空域上纵横交错、频域上拥挤重叠,严重影响武器装备效能、作战指挥和部队作战行动的无形战场环境。复杂电磁环境主要包括军用装备电磁辐射及侦搜环境、民用电子设备电磁辐射环境、自然电磁辐射环境。 1.2复杂电磁环境的特点 电磁环境的复杂化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的不断运用而随之产生的。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军用、民用的电磁使用活动增多;交战双方对电磁频谱的依赖使得双方为争夺制电磁权而使用的干扰和反干扰的装备和技术手段增多;电磁频谱波段增多,几乎涵盖了整个电磁频谱波段等等。除了这些人为的电磁活动以外,还存在自然电磁活动,主要有太阳系和星际电磁辐射,地球和大气层电磁场,雷电及其电磁脉冲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其中人为的有意干扰造成的电磁环境是主要部分,也是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影响最大的部分。其主要特征是: (1)广泛性 交战双方为削弱对方电子战能力、降低或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障己方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将会采取各种措施,在陆地、海上、空中乃至太空等多维空间展开争夺电磁频谱主导权的斗争,对象涉及无线电通信、雷达、制导、导航、声纳和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电子设备,范围遍及整个电磁频谱空间。

复杂电磁环境

1.1 复杂电磁环境的定义以及与信息化条件的关系信息化作战背景主要是指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作战环境,即所谓的复杂电磁环境。对复杂电磁环境的严格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但各种非学术性的刊物上出现了不少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定义。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概括的说,就是在一定的作战时期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和。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具体地说,所谓的复杂电磁环境是指信息化战场上在交战双方激烈对抗条件下所产生的多类型、全频谱、高密度的电磁辐射信号,以及己方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相互影响和干扰,从而造成在时域上突发多变、空域上纵横交错、频域上拥挤重叠,严重影响武器装备效能、作战指挥和部队作战行动的无形战场环境。复杂电磁环境主要包括军用装备电磁辐射及侦搜环境、民用电子设备电磁辐射环境、自然电磁辐射环境。 1.2 复杂电磁环境的特点 电磁环境的复杂化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的不断运用而随之产生的。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军用、民用的电磁使用活动增多;交战双方对电磁频谱的依赖使得双方为争夺制电磁权而使用的干扰和反干扰的装备和技术手段增多;电磁频谱波段增多,几乎涵盖了整个电磁频谱波段等等。 除了这些人为的电磁活动以外,还存在自然电磁活动,主要有太阳系和星际电磁辐射,地球和大气层电磁场,雷电及其电磁脉冲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其中人为的有意干扰造成的电磁环境是主要部分,也是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影响最大的部分。其主要特征是: (1)广泛性 交战双方为削弱对方电子战能力、降低或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障己方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将会采取各种措施,在陆地、海上、空中乃至太空等多维空间展开争夺电磁频谱主导权的斗争,对象涉及无线电通信、雷达、制导、导航、声纳和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电子设备,范围遍及整个电 磁频谱空间。 (2)密集性 在一定的空域、时域、频域上,军地大量电子设备同时集中使用,电磁波十分密集,工作频率非常集中,导致作战区域内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 (3)动态性 在信息化战场上,交战双方为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和作战指挥的不间断,必将不断使用新体制雷达、电台和新的通信频率,致使战场电磁频谱环境随双 方在电磁频谱领域斗争态势不断变化而变化。 (4)对抗性 在未来战争中,为准确掌握敌方的作战行动,交战双方将加强对电子设备的侦察监视,并对指挥、通信、雷达等系统实施软硬打击,侦察与反侦察、干扰 与反干扰、压制与反压制、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将十分激烈,电子信息系统将工作在激烈对抗的电磁环境中。 1.3 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在信息化战场上,电磁环境已经渗透于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作战协同等方方面面,对判断决策的正确、作战效能的发挥,甚至战场建设等都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