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质灾害多发区(讲义)

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质灾害多发区(讲义)
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质灾害多发区(讲义)

1. 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 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典例精析】

例题1 (课标全国卷文综)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9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思路导航: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结合阅读材料和地质剖面图,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对考生而言是高难度层次的题目。由图可以分析出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例题2 在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 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 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思路导航:此题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重在突破地震主要由地质构造引起,逐一排除。考查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暴雨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不能引发地震,能诱发滑坡和崩塌的还有地震,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主要是地质构造引起,故A、B、D错;选C。

答案:C

随堂练习: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 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 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D.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思路导航: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丰富的降水,而滑坡不需要;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

答案:D

【总结提升】

地震、火山与滑坡、泥石流的关联性

高二化学选修5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2章烃和卤代烃一.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含有 键 CH===CH 1甲烷(烷烃通式:C n H2n+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CH4+Cl光照3Cl(一氯甲烷)+HCl CH3Cl+Cl光照2Cl2(二氯甲烷)+HCl CH2Cl2+Cl光照3(三氯甲烷)+HCl(CHCl3又叫氯仿)CHCl3+Cl光照4(四氯化碳)+HCl 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氯分子。 (3)分解反应 图乙烯的制取

甲烷分解:CH高温2 2. 乙烯(烯烃通式:C n H2n) =CH2↑+H2O(消去反应) 乙烯的制取:CH3CH2浓硫酸 170℃2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H2=CH2+3O点燃2+2H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2=CH2+Br2Br—CH2Br 与氢气加成:CH2=CH2+H2催化剂CH3CH3 与氯化氢加成:CH2=CH2+HCl催化剂CH3CH2Cl 与水加成: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马氏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通常氢加到含氢最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CH2=CH2催化剂[CH2—CH2 ] n (4)1,3-丁二烯 与溴完全加成:CH2=CH-CH=CH2+2Br CH2Br-CHBr-CHBr-CH2Br 与溴1,2-加成:CH2=CH-CH=CH2+Br CH2Br-CHBr-CH=CH2 与溴1,4-加成:CH2=CH-CH=CH2+Br CH2Br-CH=CH-CH2Br (5)烯烃的顺反异构 (a)并不是所有的烯烃都存在顺反异构,只有当双键两端的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烯烃才存在顺反异构。 (b)判断烯烃是否存在顺反异构的方法:①分子中有碳碳双键;②双键两端的同一碳原子上不能连接相同的基团。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可以表示如下:其中前两种为顺式,后两种为反式。 3. 乙炔(炔烃通式:C n H2n-2) 乙炔的制取:CaC2+2H2 CH↑+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CH+5O点燃2+2H2O 图乙炔的制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练习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某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再含其他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有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CH—,则该分子由碳链异构体所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3.在①丙烯②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邻二甲苯 B.间二甲苯 C.对二甲苯 D.乙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煤油和汽油都属于油类,具有相同的组成 B.油脂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D.脂肪是烃类 7.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比水密度大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8.实验室里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 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Word版含答案

课时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3.利用地图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①断裂或②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③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④震源,B为⑤震中,BC为⑥震源深度,AB为⑦震中距。 (2)D为⑧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⑨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⑩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分布: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思维活动 1.“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也容易发生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

思维活动 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答案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

探究点一地震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强烈震感。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33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龙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多发。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其各有何特点? (3)什么是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4)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为什么这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 答案(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产生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左右摇晃。 (3)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的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 (4)世界上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主要地震带。因为这些地区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地震。 反思归纳

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测试题.doc

化学选修 5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 1 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 NH3 C. 甲烷 D.乙烯 2.与乙炔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丙炔 B. 环丁烷 C. 甲苯 D. 苯 3.在卤代烃RCH2CH2X 中化学键如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B.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D.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4.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乙烯 B.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 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 D.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 5.下列关于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 B.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和炔烃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 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水法收集 6.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此烃的结构有种种种种 7.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 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 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

生成 D.加入 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8.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9.属于苯的同系物是()A.B. C.D. 10.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CH-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 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1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12.将两种气态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得到升二氧化碳( 标准状况下 ) 和克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乙烯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没有甲烷D.可能有乙烷 13.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 2 -氯丙烯 B.丙烯 C. 2-丁烯 D. 1-丁烯 14.下列关于苯乙烯( 结构简式为)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和溴水反应 B.是苯的同系物 C.分子式为C8H8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

第三节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代表物质——溴乙烷 1、基本结构 化学式:C2H5Br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Br 官能团:—Br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无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强碱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第一步:CH3CH2—Br + HO—H → CH3CH2—OH + H—Br 第二步:HBr + NaOH → NaBr + H2O 总反应:CH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2)消去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H2O、HX等)而形成不饱和键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CH3CH2Br + NaOH → CH2=CH2↑+NaBr+H2O 产物验证:因生成物中常混有乙醇蒸汽,需要出去杂质,试剂选用 水,除杂后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如溶液褪色可证明生成物 【习题一】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 (1)写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

其中滴加AgNO3 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上图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 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______(填“有”或“没有”) 【分析】(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检验卤素原子必须中和过量的碱;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根据乙烯的不饱和性,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和乙烯加成反应,溶液褪色,乙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乙醇不能和乙烯反应; 【解答】解:(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和NaBr,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卤代烃水解后,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目的中和碱,否则生成氢氧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取代反应;不合理,没有用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乙烯气体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所以,它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因装置1中用水,目的是防止乙醇和高锰酸钾反应,而溴与乙醇不反应,所以,无须用水;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消去反应,溶液褪色,吸收乙醇,溴水,没有; 【习题二】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复习资料 一烃的重要性质 1、烃的物理性质:①密度:所有烃的密度都比水小②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气态 ③熔沸点: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④含碳量规律: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烷烃(CnH2n+2):随n值增大,含碳量增大 烯烃(CnH2n):n值增大,碳的含量为定值;炔烃(CnH2n-2):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苯及其同系物:(CnH2n-6):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例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个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 C.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C=C数为4N A D.7g C n 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2.各类烃及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分类通式官能团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一个C—C 稳定,取代、氧化、裂化 烯烃(环烷烃)CnH2n 一个C=C 加成、加聚、氧化 炔烃(二烯烃)CnH2n-2 一个C≡C 加成、加聚、氧化 苯及其同系物CnH2n-6 一个苯基取代、加成(H2)、氧化 卤代烃CnH2n+1X —X 水解→醇消去→烯烃 例2 某气态烃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1.16 g这种烃,并将所得产物通过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和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中,当称量这两个干燥管的质量时,它们依次增重1.8 g和3.52 g。这种烃的化学式是() A.C2H6 B.C4H10 C.C5H10 D.C5H12 例3 分别写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28、72的烃的分子式 例4 已知有机物A、B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H2O→B+CH3COOH(已配平)。且符合下列条件:①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50,②B中C、H质量分数之和为50.1%,则B中氧原子数目最多为()A.3 B.4 C.5 D.6 二、有机化学的主要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 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 取 代 反 应 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 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 水解反应卤代烃、酯、低聚糖、多糖、蛋白质等 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安居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深圳市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异,进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深圳市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文章中既对深圳市的地貌和环境做了调查也分析目前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针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既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看参考的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 绪论 1.1 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深圳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靠近海域且降雨量充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大幅度建设等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幅度巨大带来的明显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共造成四百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地质灾害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引起,可以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作用类灾害。在生活中通常给人们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的是突发类的灾害,因其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在极短

的时间内就能结束灾害过程,所以在预报和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常常会使人防不胜防、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一类的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塌坡、泥石流和地震等,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前兆不明显。 在我国因地理原因有很多地方地质灾害多发且分布极广,深圳就是这类地区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进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潜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 1.3 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泥石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其极具复杂性,在泥石流学科研究中,每取得一点进展研究者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生产、科研单位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航空卫星照片、物探、钻探、试验测试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6年初所进行的斜坡类地质灾害普查资料和部分边坡危险性评价报告及区内的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深圳市内至今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最初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仅限于单沟流域,80年代末开始对泥石流进行区域危险度评价。1995年以后,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区划原则考虑相似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多因子综合考虑,克服了权重法本身由于硬性的取值代表性不好的缺点。综合评价模型属于经验模型范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推理和统计方法建立的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综合测试

第二章水平测试 建议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丙烷、丙烯、丙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烷、丙烯、丙炔的球棍模型分别为 B.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3∶2∶1 C.丙烷、丙烯、丙炔三种物质都含不饱和键 D.丙烷中碳原子的立体结构是锯齿状的 答案 D 解析A项,丙炔中的三个碳原子应是共直线的;B项,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相同;C项,丙烷属于饱和烃,不含不饱和键;D项,丙烷中的碳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因此其立体结构是锯齿状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减小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溴乙烷

C.1摩尔苯恰好与3摩尔氢气完全加成,说明1个苯分子中有3个碳碳双键 D.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 答案 D 解析烷烃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n/(14n+2),随着n值增大而增大,A项错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1,2-二溴乙烷,B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而是存在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项错误;分子式为C7H16且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分别是 3.丙烷的分子结构用键线式表示为,有机物A的键线式

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物A的一氯代物只有4种 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 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1种的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答案 A 解析根据信息提示可得A的结构简式为 ,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A的一氯代物有5种;A是B和等物质的量的H2加成后的产物,故B 可能的结构简式有3种: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 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 2.1泥石流类型划分 2.1.1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 A.3)。 2.1.5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 1.30~1.60t/3)。(参见附录A表A.4)。 2.1.6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表1)。 表一泥石流爆发规模分类 分类指标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泥石流一次 堆积总量 >10010~1001~10<1 泥石流洪峰 量 >200100~20050~100<50 2.2泥石流危险性分级 2.2.1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定性分级根据泥石流活动特点、灾情预测其活动性可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四级(见表2)。 表2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分级表 泥石流活动特点灾情预测活动性分级 能够发生小规模的极低至低频率泥石流或山洪致灾轻微,不会造成重 大灾害和严重危害 低 能够间歇性发生中等规致灾轻微,较少造成重中

选修5第二章

选修5 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 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苯的最简式 C 6H 6 B .乙醇的分子式CH 3CH 2OH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D .甲醛的结构式: 2、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 ,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 .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 C .分子式为C 10H 16 D .与过量的溴的CCl 4溶液反应后产物如右图 3、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乙烯、乙炔 B .苯、己烷 C .苯、甲苯 D .己烷、环己烷 4、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 A .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炔 B .将稀硫酸、稀硝酸和苯混合加热制硝基苯 C .苯和硝基苯混合物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 .用CuSO 4溶液除去由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的杂质 5、某液态烃,它不跟溴水反应,但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将其0.5 mol 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 通入含5mol NaOH 的溶液中,所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则该烃是: A 、1-丁烯 B 、甲苯 C 、1,3-二甲苯 D 、2-甲基-3-乙基-2-戊烯 6、以下物质;(1) 甲烷;(2) 苯;(3) 聚乙烯;(4) 聚乙炔;(5) 2-丁炔;(6) 环己烷;(7) 邻二甲苯;(8) 苯乙烯。既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 A 、(3) (4) (5) (8) B 、(4) (5) (7) (8) C 、(4) (5) (8) D 、(3) (4) (5) (7) (8) 7.过量的某饱和一元醇14g 与乙酸反应生成15.8g 乙酸某酯,反应后可以回收该醇2.4g ,饱和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 .98 B .116 C .188 D .196 8、下列有关烃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有( ) A.2,3-二甲基-3,3-二乙基戊烷 B.2-甲基-3,甲基丁烷 C.3,3-二甲基-4-丁醇 D.2,3-二甲基-1-丁醇 9、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 ) A. 2-氯丙烯 B. 丙烯 C. 2-丁烯 D. 1-丁烯 10、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加聚③水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一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A .⑤①④③ B .⑥④③① C .①②③⑤ ` D .⑤③④① CH 3 Br Br CBr CH 3 CH 2Br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一、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二、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另外,地震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四、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非常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完整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测试题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40分钟. 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事实、事件、事故中与甲烷有无关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石油经过催化裂化及裂解后的产物 C.“西气东输”中气体D.煤矿中的瓦斯爆炸 2.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3.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烷、乙烯B.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D.顺-2-丁烯、反-2-丁烯 4.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量的比较中正确是() A.烷烃最多B.烯烃最多 C.炔烃最多D.三者一样多 5. 关于苯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苯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苯环中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 C.苯环中碳碳键的键能介于C-C和C=C之间 D.苯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6.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炔C.苯D.甲苯

7.根据下列物质的名称,就能确认是纯净物的是( ) A .溴乙烷 B .二溴乙烷 C .已烯 D .二甲苯 8.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甲苯 B .邻二甲苯 C .间二甲苯 D .对二甲苯 9.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烃且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 A . B . C . D . 10. 若1 mol 某气态烃CxHy 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 2,则( ) A .x = 2,y =2 B .x = 2,y =4 C .x = 3,y =6 D .x =3,y =8 11.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 A .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 3溶液 B .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 3溶液 C .加入NaOH 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硫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 3溶液 D .加入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 3溶液 12. 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比乙烯含碳量高的是( ) A .甲烷和丙烯 B .乙烷和丁烯 C .环丙烷与丙烯 D .丙烯与丙炔 CH=CH 2C 2H 5C CH C CH

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测试题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选修 5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 1 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 .NH 3 B.C 3H 4 C.甲烷 D.乙烯 2.与乙炔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丙炔 B.环丁烷 C.甲苯 D.苯 3.在卤代烃 RCH 2CH 2X 中化学键如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B .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 .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D .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4.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乙烯 B .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 C .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 D .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 5.下列关于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 B .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和炔烃 C .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 D .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水法收集 6.某烃的分子式为 C 8H 10,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则此烃的结构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7.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 .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 .滴入 AgNO 3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 .加入 NaOH 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 A gNO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 淀生成 D .加入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 AgNO 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8. 与等物质的量的 Br 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 )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

选修五第二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蔗糖在人体内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都是化石燃料 2.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水与煤油 B.氯乙烷和水 C.甲苯和水 D.苯和溴苯 3.从营养价值看,不饱和脂肪比饱和的脂肪对人体营养价值更高,这是因为() A.不饱和脂肪是液体,饱和脂肪是固体 B.不饱和脂肪是糖类,饱和脂肪是油 C.不饱和脂肪比饱和脂肪的含氢少 D.不饱和脂肪比饱和脂肪的双键少 4.间二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NO2取代后,其一元取代产物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5.联苯()由两个苯环通过单键连接而成,假定二氯联苯分子中,苯环间的单键可以自由旋转,理论上由异构而形成的二氯联苯共有() A. 6种 B. 9种 C. 10种 D. 12种 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A. B.

C. D. 7.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C=C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C—C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乙烷不能 8.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分离提纯有机物丙宜在NaOH热溶液中进行 B.利用NaOH溶液、AgNO3溶液即可确定有机物甲中含有溴元素 C.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有机物丙中是否含有机物乙 D. PbCl2的作用是提高反应物的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9.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2节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2节练习题芳香烃一、选择题 1.已知萘的结构简式为,若其n溴代物和m溴代物的种数相等(m≠n),则n与m的关系是( ) A. m+n=4 B. m+n=6 C. m+n=8D.无法确定 2.直链烷烃的通式可用C n H 2n+2 表示,现有一系列芳香烃,按下列特点排列 若用通式表示这一系列化合物,其通式应为 A.C n H 2n-6 B.C 6n+4 H 2n+6 C.C 4n+6 H 2n+6 D.C 2n+4 H 6n+6 3.芳香烃是指() A.分子组成符合C n H 2n-6 (n≥6)的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C.有 芳香气味的烃 D.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4.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 2n-6 (n≥6)的有机物一定属于芳香烃B.通式为C n H 2n 的有机物一 定属于烯烃C.通式为C n H 2n-2 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D.通式为C n H 2n+2 的有机物 一定属于烷烃 5.化学工作者把烷烃、烯烃、炔烃等的通式转化成碳原子跟键数的通式,给研究有机物分子中键能大小的规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设键数为I,则烷烃中碳原子 数与键数的关系的通式为C nI 3n+1 ,烯烃(双键为两条单键)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 关系的通式为C n I 3n ,则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关系为() A.C n I 3n+1 B.C n I 3n-2 C.C n I 3n-3 D.C n I 3n-4 6.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苯的同系物B.芳香化合物C.烯

烃D.醇 7.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 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碳碳键均相同③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KMnO 4 ④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⑤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 2 己烷.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⑤ 8.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分子内存在碳碳双键 B.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 C.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9.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A.B. C. D. 10.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下列关于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的是( ) A.甲苯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甲苯能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发生加成反应 D.1mol甲苯能与3molH 2 二、非选择题 11.按分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可推断有如下性质(1)苯基部分可发生_______ 部分可发生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2)-CH=CH 2 反应;该有机物滴入溴水后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2.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同分异构体,可以用还原法制得三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

2018(下)高二选修5有机化学第二章综合练习1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第二章综合练习 1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答案 A B.答案B C.答案 C D.答案D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煤干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B.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C.乙烷、乙醇、乙酸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D.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相同 3.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5H11Cl,用NaOH的醇溶液处理X,可得分子式为C5H10的两种产物Y,Z,Y,Z经催化加氢后都可得到2甲基丁烷。若将化合物X用NaOH的水溶液处理,则所得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答案 A B.答案 B C.答案 C D.答案D 4.某气态烃0.5 mol能与 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 3 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HC≡CH B.C.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卤代烃不溶于水而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B.卤代烃的沸点和密度都大于相应的烃 C.四氯化碳是卤代烃D.卤代烃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能得卤化银沉淀 6.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0.16 mol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一定是CH4和C2H4 B.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H4,可能含有C2H4 C.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可能含有C2H6 D.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7.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炔,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炔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与足量的溴水反应 C.点燃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 8.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答案 A B.答案 B C.答案 C D.答案D 9.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的性能,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可用溴水溶液来鉴别的是() A.甲烷与乙烷B.乙烯与丙烯C.苯与己烷D.苯与溴苯 11.工业上苯乙烯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如图是苯 乙烯的结构简式:,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