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高 杜甫 优质课一等奖

最新登高 杜甫 优质课一等奖
最新登高 杜甫 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 1’/1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PPT展示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1/2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1/3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

(评价:很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

第四遍:我们再读一次,现在,顺序调换一下,我读一三五七句,你们读二四六八句(评价:好,有感觉了)

第五遍:我们连起来再读一遍,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

(评价: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4’/7

问题一、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明确:悲伤凄楚孤独

评价: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受一样的:

PPT展示: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国学大师·王国维

(板书:悲) 1/8

(四)意象分析

3、王国维他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的,请同学们把一二两联中的景物都找出来?

转身板书“悲”“景”(板书:景)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板书) 3/11

景物本省能不能表现出“悲愁”情感?(如果所能:我们暂且不论)

看看杜甫另外两首诗中的句子,景物上和《登高》有相似之处。

PPT展示: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问题二、同学们读一读,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稍后、一生作答)

明确:温暖和煦、喜悦高兴

(你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融”“暖”(颜色的字)“黄”“翠”“白”“青”表现出春意盎然、温馨和煦、自然和谐的景象。

诗人给这些景物添加了一些修饰和描述的词语,景物就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种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叫做意象。

3/14 问题三、再来看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教师示范分析:

比如说这个“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在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赋予诗人的悲愁的情感,“天高“就是一个意象了。读的时候“高“就要重读 2/16

根据老师这样的分析,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来分析。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的来展示你的答案)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既

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

急:应重读,并且短促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高:应重读,

猿啸哀,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啸:应重读重读并且尽量延长余韵,哀:应低沉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到处盘旋,形单影只,从而表现出作者很孤独。

清、白:应重读回:应低沉并延长,显示出徘徊之意

重点、难点:

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林间,落在山涧,落在路边,落在诗人脚下,更落到诗

人心里。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是年事已高,也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无边落木

萧萧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悲愁。借哀景写悲愁啊。

滚滚:长江滚滚显示出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表现出诗人年暮

沧老,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愁。

萧萧,滚滚:重读并且尽量拉长余韵,显示出落叶缤纷的样子和波澜壮阔的景象。

这样的分析后,我们再把这四句的读一读,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注意只要你的重读和

延长。

8/24

(五)诗人情感

通过我们的分析和诵读,更体会到这首诗“铺天盖地的悲愁”、“无一景不如此”。

那“无一语不如此”是怎样体现的“悲愁”?

问题四:请同学们从三四两联中找出直接体现诗人“悲愁”的词语?

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这些词语表现诗人什么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明确:悲独艰难苦恨潦倒 (板书)

明确:重读那就在这些词语下面加点标注。

明确万里:浊酒一杯加万里,浓重的思乡之情;

悲秋:悲凉的秋天,惨凄的时节,内心悲;

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常:作客是长久的,不断的。杜甫从事从事48岁开始,一直到点58岁去世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百年:杜甫是登台的年纪,就是老年;

多病:疾病缠身,拖着多病的身体;

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苦无依;

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而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杜

甫独自一人

难点:艰难是指什么?苦恨什么意思?

艰难:一是指个人的艰难,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生活困顿、壮志难酬:诗人遭受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打击。

二是国事艰难,连年的战争,国事艰难,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苦恨是指极度的悔恨,悔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挽救国家危难。

新停:深重的悲愁,想要借酒消愁,却因疾病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

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崇高品质。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

无论穷达,都想兼济天下,这才是圣人的情怀。

经过我这样分析,诗人的悲愁真的很深重啊,有人说第三联有八重悲,同学们回去后

细细体会。

再请同学们把三四两联读一读,品味出诗人深重的悲愁。

8/32

(六)总结

(音乐起)

通过这堂课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

(深情诉说)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民

苍生,老人百感交集,让我们伴着这低沉的音乐用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齐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学们,你们的诵读就是对王国维对这首诗“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悲愁,无一

语不悲愁”的感受的最好的诠释。

3/35 (七)写一写

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我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

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如何?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

评价:对仗很工整

让我们齐读这幅对联,共同缅怀这位不计个人得失,心忧黎民苍生的圣贤杜甫。

5/40

(八)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试着吟诵并体会诗歌的感情。

2、结合意象,选择《登高》中你最喜欢的一联,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要求不少于80。

3、背诵《登高》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完整)《登高》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 (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 (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境。 (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 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 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 (一)知人论世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 1’/1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PPT展示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 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1/2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1/3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 (评价:很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

《登高》优质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

《登高》教案 ——杜甫 南充一中高二语文组谢国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及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人论世法和意象分析法解读诗歌。 2、诵读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吟诵法。 2、讲析法和点拨法。 3、讨论法。 4、情景展示法。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故事性导语引入(4 分钟)] --------[正音解字(1分钟)] --------[指导诵读(2分钟)] -------[作者简介(4 分钟)] -------[赏析文本(26 分钟)] -------- [本诗小结(1分钟)] ------- [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故事性导语引入(4 分钟) 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 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心情会很沉重。 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够确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一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湿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正音解字(1分钟) 三、指导诵读(2分钟) 1、放音乐《二泉映月》。 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板书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复习课程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 等奖

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 1’/1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PPT展示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1/2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 态!) 1/3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 瑞金第一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二、品读诗歌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朗读,不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 生(自由朗读1分钟左右)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视频朗读。(展示一段名家的视频朗读) 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选两位学生进行朗读,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在刚才的诵读提示中,最后一点要求是要读出感情,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说,诗人的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么,我们了解和把握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 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 师: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登高 杜甫 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 奖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 1’/1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PPT展示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1/2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1/3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 (?评价:很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天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板书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板书标题) 1’/1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 PPT展示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1/2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按照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 态!) 1/3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 (评价:很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 第四遍:我们再读一次,现在,顺序调换一下,我读一三五七句,你们读二四六八句(评价:好,有感觉了) 第五遍:我们连起来再读一遍,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 (评价: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4’/7 问题一、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明确:悲伤凄楚孤独 评价: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受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