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的创新

我国金融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政策金融的比重过高,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而且占据商业银行主体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明显带有政策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是高比例的政策性金融。我国金融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追求“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成分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职能不同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来实现的。其路径大致可以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改革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1)信用卡的广泛应用,电子资金汇划系统的推广,是货币制度创新的主要表现。(2)在金融市场创新方面,确立了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运行的基本规模;(3)在银行制度方面,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建立了政策性银行体系,以分离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就是中央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向市场化方向靠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实际步骤。效果:有效利用社会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将社会资金与国家信用结合起来,统一到支持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项目上,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防止政策性银行资金财政化;主动以金融手段创造供给,与市场兼容并通过其开拓投融资活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提高社会资本形成率,扩大社会需求并强有力地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准公共产品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为市场转化型奠定基础。

(4)在金融管理制度方面,传统的以计划性、行政指令性管理为特征,以直接调控手段为主导的金融管理模式,正在向市场化的、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导的金融管理模式转变。(5)在投融资制度方面,金融创新改善了融资制度的结构,逐步实现了传统体制下单一主体和渠道的投融资格局向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转化。(6)在汇率制度方面,1994年后相继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由人为定价转变为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调节)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效果:对对外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上增加了价格的竞争优势和灵活性;调动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发挥国有企业在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扩大贸易出口。

总体来说,金融体制与制度的创新包括: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到单一中央银行体制的初建到独立的中央银行体制的逐步形成;从证监会、保监会监管机构的建立到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从“统存统贷”到“差额包干”到“实存实贷”到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到汇率并轨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的改革;以及从直接金融管制到间接金融调控手段的不断运用等等。

调查问卷——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初稿)

2014年曲靖地区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表 您好!曲靖财经学校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金融事务是重点建设专业。我们要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非常感谢! ——曲靖财经学校示范校金融事务建设项目小组 一、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文化程度: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3.您的主修专业: □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会计学□法学□其他专业 4.您所在单位的性质: □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其他__________ 二、公司人才情况 1.根据您的工作经验,金融机构最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人才? □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复合型人才 2.您认为金融机构最需要具有以下哪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可多选) □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外语□法学 □计算机科学□其他专业 3.您认为以下哪几种专业的复合是最合理、最实用? □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外语□法学 □计算机科学□其他专业 4.您所在公司员工的学历拥有最多的是哪种学历?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5.您认为学历对从事金融机构工作重要吗? □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6.您认为哪些证书在求职当中比较有用? □英语证书□学校证书□第二外语证书□财务类证书 □其他__________ 7.贵公司在招聘时更看中应聘者哪方面的技能? □专业知识□社交能力□服务意识□计算机操作能力

□商务英语□其他能力____________ 三、金融行业对中专生的需求 1.您认为在金融业,目前中专毕业生的地位如何? □作为业务一线人员,需求量仍较大□在金融业,本科是最低要求 □少量需求□如果不计较收入,还是有需求□其他______ 2.贵公司主要有哪些岗位需要金融中职学生? 岗位名称: 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包括: 3.您认为,作为金融专业中职毕业生,下列哪项最重要—— □金融基础理论□金融操作技能□金融产品熟悉程度□思想素质□其他4.贵公司对中职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实际期望是—— □越高越好□较高□一般□无所谓 5.贵公司对中职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实际期望是—— □越高越好□较高□一般□无所谓 6.贵公司最希望金融专业中职毕业生突出掌握好下列哪项金融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 □兼顾前四项,而不是只突出一项 7.贵公司希望新聘人员掌握哪些技能(哪些技能最实用)—— □珠算□翻打传票□点钞□计算机□数码字□其他_________ 8.贵公司最期望中职毕业生独具的特色是—— □能吃苦耐劳,不计较报酬□拥有金融财经类从业资格证 □能直接上岗工作□能适应岗位的经常调整 □具有突出的自我学习的素质和发展完善的潜质 □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 9.贵公司希望在校学生学习哪些课程? 10.能否在实训方面给我们的在校学生一些宝贵的经验、建议?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差异大、抵押担保物缺乏等特点,早在2010年7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2010年下发的《指导意见》是对2008年创新试点意见的发展和深化,不仅在农村金融创新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更全面,而且指向性更明确。 创新工作的突出特点。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和当地“三农”金融需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套。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合理分散金融风险,科学防范法律风险,坚决严控道德风险,有效防控操作风险。 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满足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需求作为创新重点。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和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二是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和分散农业风险。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有效分散和管理农业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充分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政策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拓宽涉农信贷资金来源。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实施鼓励创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发挥财政性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效。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推进,具有各地特色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信贷支持得到扩展,集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03-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聚焦五大领域,进一步推进深化农村改革。 方案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建等领域,涉及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五大领域。 方案明确,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健全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制度,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稳定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完善治理结构。

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 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以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业务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地方政府切实承担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推动地方建立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与授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本文结束链接: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5试题及答案(100分)

试题一
单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 念之首。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
答案: A
2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二步是(
?
A.减量化消费
?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
C.债转股
?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答案: B
)。
多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企业在债转股后获得的好处有(
?
A.负债率下降
?
B.共担风险
?
C.共享收益
?
D.高市场占有率
)。
答案: ABC
2 . 融合型消费主要是将(
?
A.资源
?
B.商品
?
C.市场
?
D.服务
答案: BD
)融合在一起。
判断题(共 1 题,每题 20 分)
1 . 供给侧指的是生产制造。


答案: 错

试题二
单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我们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各项发展的坚实的经济运行背景和经济运行基础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等收入阶段 C.改革攻坚期 D.“十三五”开局之年
答案: B
2 . 减量化消费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
A.正向
?
B.反向
?
C.无影响
?
D.无法判断
答案: A
)。
多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
A.结构僵化
?
B.产能过剩
?
C.供不应求
?
D.库存累加
)。
答案: BD
2 . 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要想降低杠杆率,客观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两类业务的
发展,包括( )。
?
A.债务融资业务
?
B.股权式融资业务
?
C.产权式融资业务
?
D.融资租赁业务
答案: BC
判断题(共 1 题,每题 20 分)
1 . 金融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
驱动力。


答案: 对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通过批发或转贷等方式,解决部分农村信用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强财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有关原文如下:“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

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金融业以其对国民经济巨大的影响力和对其他产业独特的“放大效应”已经被定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职位分布上看,以8月份智联招聘发布的职位为例,金融招聘分布显示了以销售为导向的趋势,而银行系统招聘萎缩明显。招聘需求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保险代理、经纪人、业务员、投资、理财顾问、客户经理、主管、证券、信贷管理、资信评估、风险管理、控制、稽查、融资经理、融资主管、融资专员、外汇交易、基金、国债经理人、银行经理、主任银行会计、柜员。 通过岗位分析,金融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核心力如下: 1、银行业基本计算及真假钞识别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进行速算的能力;掌握银行前台业务的工作流程;熟练掌握人民币及外币的防伪标识,具有敏锐的真假钞辨别能力。 2、银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正确进行商业银行各项核心业务的会计处理,如存款及债券发行业务核算、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代理业务核算、国际结算业务核算、金融机构往来核算等技能。

3、银行信贷业务处理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资金筹集及运用的方法与途径,具有借款人资信调查能力、信用评级能力,担保分析能力,以及掌握短期商业贷款、中长期商业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国际贸易融资等银行主要贷款业务的操作与管理技能。 4、股票、债券投资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对金融市场,如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的认知能力,在了解各类金融市场的基本结构、功能、运行机制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各类金融产品,如票据、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的发行、流通和投资技能。 5、外汇、期货、黄金等投资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对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的认知能力,在了解各类金融市场的基本结构、功能、运行机制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外汇、期货、黄金的投资技能。 6、金融产品认知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类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工具的认知能力,并运用各类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技能。 7、金融营销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营销在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融产品的市场细分,金融产品开发、金融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方法,具有利用广告和金融传播手段进行金融营销的能力,了解销售人员的管理、营销计划的制定与控制、营销策略等。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农业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来说,它的资金使用有这样的特点:资金规模较大,资金周转周期长,资本回报率低。也就是说,农业是一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部门。目前,在中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并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弱化了农村金融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标签:农业;金融业务;“三农”建设 1引言 所谓的“三农”也就是指农民、农业和农村。银行业作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产业部门和职能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农业在一国产业中又有其特殊的地位,是一国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在近期出现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更证实了农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了金融业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时,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使资金流向农业而不是追随着利润高的产业,忽视农业。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失分析 2.1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缺失 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看,机构形式单一,数量不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错位。由于国家的金融机构定位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形式单一且机构的覆盖率较低,业务服务不到位。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品种匾乏,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的购销储活动范围,支农力度不足;中国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业务定位转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势单力薄,难以支撑整个“三农”的金融需求;邮政储蓄又不断从农村吸储资金但又不能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正规金融的缺位,使得内生于农村经济的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挤入农村金融市场,尽管有其非合法性,但在有的地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是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 2.2制度供给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弱化 从金融制度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确实存在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有效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大等特点,但仍属于制度供给缺失所致。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存在着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所说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陷入“双抑制”怪圈。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体制的变革都是沿袭自上而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观点衍生而来。他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 按照如上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具体而言,创新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工艺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新市场的开拓;(5)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亦称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成因 在金融创新理论中,对金融创新活动原因的分析和解释,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者分析金融创新主要原因的角度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可以称之为“内因说”。“内因说”认为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对“生产技术”(包括新产品和新方法)和“生产组织”(制度)作出的改进。Greenbaum和Haywood(1973)就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Niehans(1983)则认为在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有赖于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而科技进步为金融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便利,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Molyneux和Shamroukh(1996)提出了理性效率假说(Rational Efficiency Hypothesis)和群体压力假说(Bandwagon Hypothesis),从企业盈利预期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揭示了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外因说”。“外因说”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调整的影响,解释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外因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是金融组织依据外生变量的变化对经营管理内生变量的调整。Allen和Gale(1991)认为,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利率变动频繁,刺激了金融组织致力于有关稳定投资回报率方面的产品创新。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Hannon和McDowell等人(1984)就认为,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股指期货投资策略》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徐凌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 (一)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创新直接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占据了金融创新的主要部分,而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工具交易的载体,与金融工具的创新是相伴相生的。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的创新,从两个层次上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一是原生工具的创新,为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如普通股、优先股、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商业票据等等,就是最初的金融创新的产物。在我国,随着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深入,资产的证券化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适应收益性、流动性不同需求的原生工具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作为金融工具创新的最高层次,直接丰富了衍生工具的品种。如金融期货及其选择权、互换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已达1200余种。(二)金融制度创新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制度基础。在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创新的背后,是金融制度的创新。实际上当我们讨论金融创新时,很难离开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从监管制度、金融机构产权制度、金融管理制度,其对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价格、供求关系、竞争、成本、收益这些机制都开始发挥作用,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石家庄经济学院邢雅一、引言 金融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从事金融工作前,理应对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 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金融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企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有近万人,且将目标瞄准了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进,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全球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企业求贤若渴。据最近发布的中华英才网《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与金融业火爆的发展状况不一致的是,金融领域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企业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量,供需比例接近1:9。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原因是这些省市的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我国目前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却只有1%的比率。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3万人,而上海只有10余万人。按照目前上海17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未来15年金融人才的增加量每年应该在10万人左右。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是关于金融行业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状况。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新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 新 2015年12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将贫困人员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保证“三农”贷款持续投放并不断增长,力求脱贫攻坚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金融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把“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贫困地区与人员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大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山西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十三五”扶贫方案中,重点提出对全省的贫困地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9月15日,山西省正式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全面深入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新道路。

2016年7月,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加快落实关于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金融机构的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富民脱贫工程的实施。2017年5月,为解决合作社中农户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山西省林业厅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正式就林业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达成合作,使得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成为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为贫困农户提供林业扶贫贷款的农村商业化金融机构,同时这也达到了以生态扶贫来带动精准扶贫的目的,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了有效的结合。2017年6月,山西省正式启动精准扶贫“绿箭”行动,涉及到科技扶贫,新能源项目投资扶贫,金融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八方面的内容。以上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关键策略。 山西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发展的盲区,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过程中来,创新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只有探索出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改?M才能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提

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题号:Qhx013879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1?根据本课程,小额信贷服务应该是本土化的服务。 A、对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0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2?根据本课程,渐进式是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路径的特征之一。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3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3?根据本课程,业务制度的创新的选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创新。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4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4?根据本课程,金融排斥的现象在农村金融中不常见。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6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5?根据本课程,银行是我国村镇银行的主要的发起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7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6?根据本课程,农村信贷需求更多的是大额信贷需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1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7?根据本课程,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不是政府主导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5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8?根据本课程,信用集成是将群体信用转化为个体信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2所属课程: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9?根据本课程,只有市场才能真正把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结合在一起。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第2部分单选题

(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第三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理论研究 随着20世纪50年代金融创新的兴起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对大量金融创新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对金融创新的理解不同等原因,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但总体上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其主要成果集中于对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一、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西尔柏(W.L.Sill)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的。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金融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这里的金融约束主要包括:一是外部约束,主要指政府制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地位对企业实现最优化的限制,前者会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后者则通过金融产品的定价方式和供求数量来影响金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外部约束的存在会使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和机会成本上升,因而要通过创新来弥补这些损失。二是内部约束,主要指金融企业内部制定的利润目标、增长率目标、资产比等指标,金融企业主要通过这些指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经营风险,以保证经营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克服现实中的种种限制,从而形成了对创新的需求。 西尔柏使用线性规划模型(Linear Programming Model)来解释约束诱导理论。在模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各种约束因子的函数,金融企业受制于金融约束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产生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因而金融创新是为了降低各种约束所引起的上升成本。西尔柏还认为技术和立法也在金融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是从微观金融组织的行为分析入手,侧重于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以此来解释金融企业的“逆境创新”,但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创新涉及较少。但是,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要使创新规范化和合理化,还需要有制度创新作保障。 二、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凯恩(J·Kane)提出了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Circumventive Innova-tion Theorem)。所谓“规避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凯恩认为,现实中,政府为了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宏观局面,制定了各种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各种约束。但经济主体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为此,会有意识地寻

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 能力的要求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石家庄经济学院邢雅一、引言 金融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从事金融工作前,理应对当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 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金融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企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有近万人,且将目标瞄准了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进,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全球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企业求贤若渴。据最近发布的中华英才网《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与金融业火爆的发展状况不一致的是,金融领域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企业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量,供需比例接近1:9。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原因是这些省市的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我国目前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却只有1%的比率。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3万人,而上海只有10余万人。按照目前上海17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未来15年金融人才的增加量每年应该在10万人左右。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xx 是农业大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改革试点措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缺失、金融机构实力不强,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健全、金融信贷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等诸多瓶颈问题。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创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合理分工、适当交叉的体系,为“三农”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信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利用其“点多面广”和贴近农村的地缘优势,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方针,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支持农村

商贸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适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并延伸机构,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巩固和稳定县域分支机构,积极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支农投入。邮储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快网点改革步伐,努力拓展县域小额信贷服务,引导更多资金回流农村。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扩大涉农服务领域。加快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可操作性强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加快农村营业网点建设步伐,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三、加快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共同发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解决农村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四、加快农业保险体制创新。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险种,有效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通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姓名:王淼 学号:2114123054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及其对中国启示 自工业革命之后,其金融体制自城市到农村逐渐完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之后,其金融机制不断推动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对我们有利的因素,从而对我国农村金融目前滞后的状况有所改善。 1.德国农村金融 德国的农业经济在欧洲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农村金融制度创立最早, 成就也最大, 为欧洲各国所效法。德国农村金融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制度, 主要特点如下。 (一)完善的合作金融系统。德国的短期和中期农业信用机构以合作金融为主, 尤其是雷发撰式的信用合作社是农村信用组织的基础, 为世界各国农业金融广泛效仿, 在各国农业金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合作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单元金字塔模式, 最基层是雷发撰银行( 信用合作社) , 为数众多, 资本金全部来自农户、小农场主、银行雇员、自由职业者以及社会援助。第二层是区域性的合作社联盟即合作银行, 但合作银行除了大部分为合作性质的, 其为辖区内各个独立的信用社所有。也有少数股份制性质的( 除辖区内信用社认股外, 也吸收外来股份) 。第三层也即最高层次为中央合作银行, 其大部分资本金由地区合作银行提供, 此外, 政府为了表示对合作银行的支持, 也参加有一定的股份, 根据《德国合作银行法》, 政府最高可参股25 % 。 (二)完整的长期农业信用网。德国的长期农业信用制度主要指土地抵 押信用, 它始创于18 世纪下半期, 以合作组织的形式出现。发展初期由政府强制组建, 主要由地主联合成立, 后逐渐平民化。除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银行外, 德国各地还有许多公营的土地银行及土地改良银行, 放款协助农民购买土地及进行水利建设等。这些银行有的是联邦政府设立的, 有的是省政府和地方政府设立的。公营的土地银行与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互相配合, 构成了全国完整的长期农业信用网, 有助于德国的农地改革及农业的发达和进步。 (三)金融工具的服务功能强, 形式多样。从金融工具的服务功能和形式上看, 德国土地信用发达,债券发行广泛,各种土地金融机构均可发行土地债券, 以吸纳资金。 同时,德国的农业法律制度健全也是其农业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必备因素。德国制定了许多金融方面的专门法律制度, 为各种农村信贷设施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2.美国农业金融 1933年,美国订立了《农业信贷法》,以及以后的历次修订,逐渐建立了一个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这个体系的明显特点是: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农民家计局三者分工合作,主要办理一些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或无力提供的贷款,但在贷款对象上各有侧重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是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创建的,专门针对本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提供融资的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并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农村金融政策,控制农业发展规模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贷款周转资金和部分借款,资金运用主要是提供一些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的贷款,在贷款对象上各有侧重。具体来说: 1).成立农民家计局(FHA)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金融学 专业年级: 2011级金融双学位 学号:102255003022(162) 学生姓名:陈珠芳 论文题目: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成绩: 指导教师:游碧蓉 2014年 2 月3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农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1) 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问题 (2) 1、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 (2) 2、创新成果难以推广。 (2) 三、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途径 (3) 1、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2、全方位利用农村资源创新。 (3) 4、完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建设。 (3)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4) 课程论文评分表 (5)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陈珠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金融学第二专业2011级 摘要:在央行和银监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涉农金融机构展开了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这对于拓宽农村资金来源渠道,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地域、资源、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这种由监管层主导下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很好地改善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在较多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理清和把握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体系、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面临困境,以有效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深化创新和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创新和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即: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一、农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随着中央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视,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也取得了一定得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历经商业银行撤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立,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构成。根据“交易成本创新理论”,支持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达到金融机构逐利的动机。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幅员广阔、较为分散,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积极性和力度相对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