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在福建师大建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之初就同时设立。改革开放后,学科专业发展较快,八九十年代教研室从教人员一直保持4-6人的稳定规模。这期间,主要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保持大规模开展师范生技巧训练,建立了一套教育实习的完善机制,在省内高校和中学很有影响。2、1996年主编、出版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一书,有了自己的学科教育教材。3、1990-1993年在附中主持进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项目《阅读教学改革探索》,项目负责人赖瑞云就阅读教学深入研究,仅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就有四篇,并将其成果反响到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教材中。2000年底新课改启动后,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积极投身新课改,全体人员参加了孙绍振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其中赖瑞云任副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为常务编委。历时六年,全部完成了六册教材和三十册教参、教辅材料的编写,并经教育部正式通过和出版。本课程人员还深入全国七个省实验区参与课改培训、指导工作。二是主持五届国家级、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及三届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同时,主持十届教育硕士教学工作。三是深入进行课改方面的理论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卷)》和《混沌阅读》,并获省政府三等奖,特别在深渗透进行中学教材编写的六年中,赖瑞云撰写出版了中学阅读习题解读短文500多篇八十多万字,林富明主持了十几种系列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冯直康编选、出版了12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这些紧密结合中学的应用性研究,使本课程人员积累起了丰富大量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课改的实际体验、经验、案例,同时使本课程人员深感:包含师范生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学人员教学效率低的致命原因,就是不善于钻研教材,不善于揭示名篇佳作的精华要妙、语言奥秘,以及不善于转化为教学处理。于是确立了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本课程人员开展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主动向文艺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授学习,文艺学博导、闻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和写作学博导潘新和主动介渗入渗出语文教学论研究,并主动加盟为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教材撰写人员;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等6部中学名篇解读案例专著和语文教育改革专著,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等4部语文教育方面的专著,为本课程注入了理论血液。2004至2005年,我们参与了孙绍振为顾问,潘新和为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并出版了结项成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一书(赖任第一副主编,林、冯为编委),使本课程有了第二代的主编教材。2008年,又以赖瑞云为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伍明春为编委出版了《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一书,使本课程有了第三代的主编教材。2004年初,包含本课程人员在内,福建师大文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博士专业,并参与申报课程论硕士点成功,先后招收四届博士、硕士45人。2007年又成立了校级"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孙绍振任中心主任,潘新和、赖瑞云任副主任)"。2006年我们引进一位文艺学阅读理论方向的博士,在其加修语文教学论的基础上,成为本课程的主讲教师。2009年6月又将引入一位文艺学博士,为本课程后备教学人员。上述多位文艺学、写作学的教师加盟本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和直接的教学工作,成为本课程直接的或"外聘"的师资人员,本课程如此深渗透地、本质性地与文艺学等外学科开展合作,在国内同行中是一大特色。本课程的理论视野大为拓宽,解读课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大为增强,为下面进行的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展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第一,理论部分,(1)针对中学教学中花时最多、难度最大、效率最低的阅读课,重点改革本课程阅读教学部分的讲授内容。我们吸纳了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一,孙绍振近八年解读了近400篇中学课文,撰写发表了近400篇中学课文的细读分析文章,并均已结集出版在十部著作、教材中,我们研究了他的所有解读案例;同时研究了王富仁、钱理群等等学者大量的中学课文解读分析案例。其二,搜集、研究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

洪宗礼、洪镇涛、余映潮、宁鸿彬、欧阳黛娜、卢元、时雁行、顾德希、胡明道、陈日亮、王立根、黄厚江、黄玉峰、李镇西、韩军、程红兵、郑桂华、郑逸农等等数十位著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上百个经典教例,以及大批一线教师的数百个实际教例。其三,本课程主讲教师自身的研究,赖瑞云编制了600多道中学阅读课文的练习题,并在研读了上千篇作品分析资料及教案、教学实录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500多篇阅读练习的解析短文;林富明研究、编写、出版了十几种中学阅读方面的教辅习题设计;冯直康撰写、出版了300多篇中学课外阅读名文的赏析短文;伍明春发表了十几篇中学诗歌的分析文章。同时,我们研读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的十几种著述,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基础理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理论的操作应用,以指向秘妙、认真钻研课文和转化为教学处理缺一不可的核心理念,深度改写了本课程的阅读教学内容,形成了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讲授体系。赖瑞云就此提出的"指向秘妙"的三美教学观("美"的积累、"美"在此处、"美"的发明)和"多元有界"阅读教学观在国内同行中颇有影响,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专门作过介绍,相关论文摘引转载率高。(2)吸纳多方面的写作理论、口语交际理论以及当代教育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改写本课程的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讲授内容,使这两部分的技巧训练内容既获得理论的升华,又在操作应用方面入一步细化;由于有孙绍振、潘新和在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独特的理论资源,这两部分的讲授内容也很有特色。第二,实践教学部分,集中开展了"模拟讲课"实践改革。传统的教材教法课没有这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果大学里的理论指导没有得到及时的检验、体验、巩固、强化,这不仅延长了教育实习及实际从教的适应期,而且也淡化了大学的理论价值。从就业应聘的急切需求、新课改强调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本课程上述内容变革的落实角度,增设模拟讲课实践环节的意义就更大了。从2001年开始,起初每人讲十分钟,后来发展为十五分钟、三十分钟,起初一个班级(项目负责人赖瑞云所在班级)试验,很快发展到各个班级,从2003级开始,每人模拟讲课三十分钟,师生评点,成为一门必修功课。2005级开始,又增加每人模拟说课十分钟。此项改革,将新课改真实体验和真实情景理念、文艺学重视文本细读分析的理论、素质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思想以及中文各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作品分析方法,凝结到了一起,将本课程提升到了一个既富操作性又富前沿理论含量的新阶段,并到2007年发展为以九大知识模块(见4-2-2)为理论部分,以课堂教学技巧、教材与课例分析为实践部分的新颖独特的教学体系。模拟讲课、说课实践环节的增设,根本上是应学生要求发展起来的。在师范生的强烈要求下,本课程改革又引发了另三项教改举措,一是课余开展大规模的讲课比赛,全民备战练讲;二是增设模拟应聘课,师范生教育实习返来回后,人人再登台讲30分钟阅读课,教师因材施教,逐一点评打磨;三是开设《中学课文基础名篇选讲》必修课,由二、三十位教授接力讲解70篇中学课文。师范生为此"30分钟"付出的知识理论方面的长期准备和实践方面的大量锻炼明显促进了他们的技巧、素质的提高。经过此模拟讲课训练的师范生去教育实习时,常表现出上手快、后劲足的特点,泉州一中等许多重点中学反响,福建师大中文专业的实习生的课,三分之一以上达到了一级中学教师的水平。本课程由过去的边缘化变为受欢迎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提出的"今天上好一节阅读课,为了明天上好每一节课;今天不'纸上谈兵'写教案,为了明天不会'纸上谈兵'写教案"的理念,成为师范生不胫而走的口号。以本课程的改革为核心的福建师大文学院的系统性教改项目《实施"1+4"模式教改,提升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负责人:汪文顶、赖瑞云)获2009年福建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考察过我院模拟讲课的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王立根说:"你们这条路走对了!"语文课程标准组研制专家巢宗祺、方智范等对我们重视钻研教材、钻研文本、深渗入渗出中学一线、加强实践环节的教改十分赞赏,认为为正在总结、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供应了重要的实践根据。

■课程特色

师范生人人上台模拟讲课30分钟,师生现场评点,人人学我,我学人人,并形成模拟讲课、

模拟说课、模拟应聘、课余自练的系列实践环节,"今天上好一节课,为了明天上好每一节课",成为师范生自觉的口号。同时,每届学生均以30篇左右中学课文作为讲课对象,构建了一批课文教学的案例。引渗入渗出文艺学细读理论和一批特级教师案例,引渗透上千例第一手的中学一线教例,构建本课程既富前沿性更具操作性的应用理论体系。直接编写一套完整的中学教材,每年深入中学课改实验区,建立了本课程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源头活水。引入文艺学、写作学、应用语言学、现当代文学等其他学科的教授加盟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近五年,已出版两部自编教材和十部相关著作,发表了260多篇相关论文。

■课程负责人

赖瑞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党委书记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2003-2004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必修课,周学时:4,2届,130人;

2、2003年至今,语文教育改革,专业必修课,周学时:4,教育硕士,5届,260人;

3、2003年至今,混沌阅读,专业选修课,周学时:2,3届,240人;

4、2006年至2008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必修课,周学时:6,3届,180人。

5、2009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必修课,周学时:7,1届6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来,指导每届学生模拟讲课、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5届,300人;

2、2003年-2009年近五年,每年均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共3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我国东西部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方案项目,2004-2008,主持。

2、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整合功效研究,省教育厅A类项目,主持,2003-2005年。

3、指导师范生上好一节阅读课,福建师大重点教改项目,主持,2007-2008年;该项目前期课题为:设立"练讲指导"课程,福建师大,主持,2005-2006年;两项目总经费为3、3万元。

4、高级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案: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论,高级教育出版社,2003-2005年,本人为项目第二负责人,为结项成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级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一副主编,该成果已为本课程正在使用的教材,同时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方案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上述两项目主持人均为潘新和(潘为本课程教学队伍中的理论研究人员)。

5、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课程实验教材编写,教育部重大教材编写项目,总经费150万元,2002-2007,本人为副主编(孙绍振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编,孙为本课程教学队伍中理论研究人员);6册课本及全部教参、教辅总计36册近700万字的教材已全部出版,并在七省使用,其大量成果已反馈、运用到本课程的教案、教学中。

教学研究论文:

1、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语文学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1期;

2、文学教学的三重天,语文学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4期;

3、"美"的积累、"美"在此处、"美"的发明,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4、提升师范生阅读教学能力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刊物,2008年第6期。

5、阅读大有益于高考作文(一)(二)(三)(四),共四篇,语文学知报,2008年第16期、17期连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阅读练习题解读分析短文共512篇,总计八十多万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初中1-6册,2004-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得的教学表彰:

1、本课程2008年获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并同年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2、指导的教育硕士论文《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看及其实验》(徐飚)(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论文奖。

3、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主持福建师大文学院《实施"1+4"模式教改,提升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教改项目(项目负责人:汪文顶、赖瑞云,排名3至6位的均为本课程教学或研究人员),2009年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级教育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福建师大2008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团队《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改项目(成果负责人:谭学纯、陈庆元;本人及本课程教学、研究队伍的孙绍振、潘新和为教授团队主要或重要成员),2005年获得福建省第五届高级教育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个人专著《混沌阅读》,2003年10月获福建省国民政府社科三等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我国文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福建省社科十五方案,2001-2003,独立,本项目同时与教学研究有关;

2、我国文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2003-2004年,主持,本项目同时与教学研究有关;

3、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课程实验教材编写,教育部重大教材编写项目,2002-2007,总经费150万元,副主编,本项目同时为上述教学研究课题;

4、我国东西部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方案项目,2004-2008,主持,本项目同时为上述教学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体验"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体现,教育研究,国家核心刊物,2002年第10期,独立;

2、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中国教育报,国家核心报刊,2002年8月29日,独立;

3、鲁迅"不用之用"文学教育理论内涵探析,福建师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11月第4期,独立;

4、王国维"无用之用"文学教育理论内涵探析,文艺理论研究,国家核心刊物,2003年1期,独立;

5、论多元有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独立。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结项验收报告.doc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纲及试题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让学员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能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及考试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共安排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形式,开卷。 三、关于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说明 往届经济管理班学员使用的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张德主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此书特点是:面广、内容多,全书总共分16 章,417页。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领导科学方面的内容在内。比如,领导如何沟通、面对冲突、怎样协调、如何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只有24学时,在短暂的面授期间让学员学完这本书也不现实,尚且有关领导科学的知识,学员还要专门学习《领导科学原理》的课程,也就是说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与《领导科学原理》一书在内容上有交叉;而现用的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一书是由中央党校李蕾副教授主编的。这本书有效地克服这方面的不足,从学科体系上看更精炼,全书只有九章,230页。但不足是国外一些理论及流派介绍不够。本次面授只讲前六章,第七章薪酬管理,并入到绩效管理讲;第八章员工培训,并入第一章;着重回答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九章职业生涯管理;学员自学。 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框架及讲授内容的说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真正有效的管理没有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日常管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日复一日向着既定目标的努力最终创造了组织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一书的编写特点,就是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快的手法呈现给我们读者的。它让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出发,沿着理论的逻辑思路一直前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框架 我认为这本书的总体框架是: 第一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三讲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精品课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学队伍情况 1、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其中,双学位1人,硕士1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学缘结构较优。 2、知识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老师,也有专攻法律的老师,还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教师。 3、年龄结构:本课程组教师50岁以下教师占100%,平均年龄为38周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4、职称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全都是高级职称,1人教授、6人副教授。 5、师资配备情况:每学期都有2名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近5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工作优秀一、二、三等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通知文件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层次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着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即九大知识模块:第一专题:绪论:论做“人”,对应3学时;第二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应6学时;第三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应6学时;第四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应6学时;第五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应6学时;第六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应6学时;第七专题:三大社会生活,遵守道德法律,对应9学时;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对应3学时;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应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教社政[2005]9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重点掌握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解决办法是:加大课程投入,增加专题讲授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行课外调研,凸显知行合一。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并举”,精心设计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教社政[2005]9号文件强调把加强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一、申报范围与条件 (一)申报课程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高职高专课程。本科院校申报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高等学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申报的课程,要兼顾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负责人要以本校专任教师为主,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二)申报课程必须是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网站。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最新的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 (三)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为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力度,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在5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逐年增加上网的授课录像,在2至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二、鼓励政策

为提高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全省高校优质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鼓励校际之间合作共建省级精品课程。两校或多校分别提供本校最优质的主讲教师和其它课程资源,分工负责课程授课录像、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合作共建的精品课程应以同类高校或同类专业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为主,吸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最新成果,兼顾校内主辅修、双学位和跨系、跨校修读学分的需要,逐步建成相对完整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 合作共建的精品课程不占某一高校申报限额。 三、评审名额 2009年度评审产生200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研究生教育20门左右,本科生教育90门左右,高职高专和成人继续教育90门左右。申报限额为: 1.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每校不超过4门。 2.本科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每校不超过10门;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6所省属大学每校不超过8门;其它普通本科高校每校不超过6门。 3.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高职学校每校不超过5门,其它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每校不超过3门。 为进一步优化省级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结构,省教育厅在安徽高教网上公布往年省级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情况,供各申报单位参考。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规划 所属单位(院):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负责人:雷儒金教授 建设日期:2006.10---2009.10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概况 (3)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6)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6)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6)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表 (9) 六、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计划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教育部“5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9号文件”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校党委历来就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建设工作。早在1988年就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作为校级优质课程加以立项建设;1998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又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此门课历经变迁,现在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早日将《概论》课程建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现作出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概况 本《概论》课程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2006年申请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政法学院副院长雷儒金教授。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受到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①中央对《概论》课程的重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就在各高校开设新马克思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等课程。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完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1986年3月,国家教委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精神,将高校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老三门”(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改为“新四门”(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998年4月经政治局常委批准,通过了“两课”课程设量新方案即“98方案”,共8门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下发“9号文件”,确定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即“05方案”,将思想政治政府课确定为四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5年5月,湖北省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课程代码:0700001选课人数:68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李侃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李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NLPR主编、IJCIS 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973课题、863重大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在TKDE等国内外期刊、IJCAI、ACM M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了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建立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机器学习”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机器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机器学习”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强化+四个训练”的模式。以机器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实行实践教学、机器学习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强化,落实不同层次的四个实践训练。 2.建立了基于激励机制的“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思维能力。 3.设计了“分层+分系列+分专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它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依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增强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承的关联。 本课程建设重在将机器学习的研究问题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引入到的教学内容中。注重以研促教的执行路线;注重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体现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提升,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等。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科教融合,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机器学习”创新性思维。

河南中医学院课程网

河南中医学院2007至2008学年第二学期 《中药鉴定学》试题 (供05级中药专业使用)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试题类型 (类型说明: ) A 、证类本草 B 、神农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新修本草 2中药鉴定取样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用量的 (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3 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是 ( )。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别 C 、理化鉴别 D 、显微鉴别 4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水分测定时常用的方法是 ( )。 A 、烘干法 B 、甲苯法 C 、减压干燥法 D 、气相色谱法 5药材呈长条状,表面被金黄色茸毛的是 ( )。 A 、绵马贯众 B 、紫萁贯众 C 、狗脊 D 、骨碎补 6 下列髓部具有异型维管束的中药是 ( )。 A 、商陆 B 、牛膝 C 、何首乌 D 、大黄 7下列断面中具有“云锦花纹”形状鉴别特征的中药是 ( )。 A 、何首乌 B 、大黄 C 、防风 D 、商陆 8下列断面具有多环性同心异常维管束鉴别特征的中药是 ( )。 A 、何首乌 B 、大黄 C 、防己 D 、川牛膝 9薄壁细胞中含核状物的中药是 ( )。 A 、玄参 B 、大黄 C 、薄荷 D 、天麻 10下列药材粉末中有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上具斜方格状纹理的是 ( )。 A 、黄连 B 、五味子 C 、当归 D 、黄芪 11川乌中剧毒成分是 ( )。 A 、乌头胺类生物碱 B 、双酯类生物碱 C 、单酯类生物碱 D 、附子酯酸 12下列断面中具有“车轮纹”形状鉴别特征的中药是 ( )。 A 、何首乌 B 、防己 C 、怀牛膝 D 、大黄 13 当归道地药材主产地为 ( )。 A 、江西 B 、江苏 C 、甘肃 D 、东三省 14粉末特征纤维多成束,壁极厚,断面常纵裂成帚状的中药是 ( )。 A 、防己 B 、黄芪 C 、党参 D 、柴胡 15下列中药中不含乳汁管的中药是 ( )。 A 、党参 B 、桔梗 C 、南沙参 D 、北沙参 16使玄参加工后变黑的成分是 ( )。 A 、生物碱 B 、黄酮 C 、皂苷 D 、环烯醚萜苷 17 下列为党参性状鉴别特征的是 ( )。

精品课程申报经验交流

精品课程申报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应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来和大家分享一点精品课程建设和申报的经验。实际上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经验,主要是去年我们信工系的《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被评为了贵州省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学院领导对我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关心,特别是我们的陈炼处长、柴主任、陈鑫老师以及专业教研组的同仁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另外还要感谢应用医药系的陈懿老师在申报过程中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使得我们这门开设仅仅五年多的新课程,可以说基础建设相对还很薄弱,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评的课程一下被评为了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成功,皆大欢喜,但回过头来,我们也在反思,是什么打动了评委,是历史底蕴?我们没有《护理学基础》、《会计职业岗位实训》的沉淀和厚重,是社会评价?我们没有《医学影像》的广泛好评和声誉。那么,到底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让评委投我们一票呢?在准备这次讲座的过程中,我也慢慢有了一些体会。实际上想想也很简单,就像我们大家都申报过职称,那么怎么申报职称啊?满足什么什么条件,年限,有没有相关支撑材料,材料能不能说明问题。是不是,我想精品课程的专家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学科的课程,那他靠什么去判断你的课程质量?就是靠评审指标,100分的指标体系,就很清晰的明确了你要如何去建设精品课程。 今年学院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很多专业都推出了自己专业的

精品课程,但要怎样去建设精品课程才能事半功倍,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都有哪些?接下来我就在评审指标体系下以我们《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这门课程的角度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体会和经验。 一级指标:课程设置 二级指标:1-1课程定位4分 主要观测点:性质与作用 评审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材料部分: 在这里我们主要用了两幅图来表示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其中第一幅,如图所示:这是结合学院S-ESE人才培养模式和IT类专家委员会的要求,经过多次深入企业实践、调研、反复论证后,重新制定的课程体系,其中明确的指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以及各个岗位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让评委一眼就可以了解职业岗位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关系,以及每学年的教学安排是一个合理的、递进式的教学计划,我们《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作为网络工程师职业岗位的核心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第二学期的工程识图与绘图课程作为前期课程与之衔接。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和第六学期的综合实操课程,形成本课程从了解到掌握再到熟练运用的一体化教学。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田俊国 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

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

标准卷: 河南中医学院 课程考试命题册 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 部别药学院 课程名称生药学 考试时间 考试对象04药剂 教务处制表

命题原则 一、提高各门课程考试的命题质量,是严格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课程考试命题工作应由教研室正副主任亲自主持,或委托专人(讲师以上)负责。命题人不参加辅导,授课人不参与命题,普通基础课执行同一大纲的实行统一命题。 二、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掌握好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应有一定的覆盖面及侧重点,既要有知识记忆性内容,也要有综合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内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占20%,中等难易占40%,较难占30%,难度较大占10%。 三、试题的类型。要求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多选题等)与主观性试题(包括问答题。论述题等)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试题的类型,确定各类题型的分值比例。 四、试题的叙述必须准确、简练、连贯,不能模棱两可,特别是与选择题答案有关的一些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汇,应明确具体。每份试卷的各个试题要相互独立,一个试题不要给另一试题的解答以提示。 五、我院考试时间每场定为120分钟。试题的数量必须与考试时间相适应,要求采用较大题量,一般以多数学生用正常速度答满120分钟为度。总的原则,考试时间以稍紧为好,但不能过紧,更不能过松。 六、各门课程考试命题均应提供深浅、难易度相当,重复内容不超过10%的试卷两套(A、B),并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凡需要留空格者,应表明字数。试卷经系部主任审批后,提前二周送教务处,由教务处任选一试卷考试用,另一试卷密封保存作补考用。 七、命题时一律用钢笔,字迹要端正清楚。试题内容,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析写不下,可另附纸张。 八、试题由各教研室按要求录入微机,核对无误后交教务处安排印刷。 九、命题册学期考试结束后,交各系部汇总,送教务处备案归档。

桂林电子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推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型口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二OO八年十一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 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 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本表中有两个“ 4-2 ”,请根据课程性质填写其中一个。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 项) 2⑴-3 学术研究

实验三 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 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

实验三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3.糖浆剂的制备 (1)单糖浆 【处方】蔗糖42.5g 蒸馏水适量 全量50mL 【制法】取蒸馏水20mL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沸,用多层纱布或脱脂棉趁热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使其冷至室温时为50mL,搅匀,即得。 【用法与用量】本品含糖量为85%(g/mL)或65%(g/g),可用于制备其他含药糖浆,或作为液体口服制剂的矫味剂。也可作片剂、丸剂的粘合剂。作包糖衣物料时,浓度应为74%(g/g)左右。 (2)远志糖浆 【处方】远志流浸膏(Extractum Polygalae Liquidum)5mL 浓氨溶液(Ammonia Water)0.1mL 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0.05g 单糖浆(Simple Syrup)加至25mL 【制法】将浓氨溶液稀释成10%稀氨水,与远志流浸膏混合均匀,静置1天~2天备用,再将单糖浆在60℃以下加入远志流浸膏中至规定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同远志流浸膏。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2 mL~5mL。 【贮藏】密封。 4.煎膏剂的制备 益母草膏 【处方】益母草(小段)50g 红糖50g 【制法】取益母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煎沸后1小时,第二煎沸后30分钟,用纱布过滤,挤压残渣,滤液合并,浓缩,不断捞去泡沫,浓缩成清膏(比重为1.21~1.25,80~85℃热测),通常浓缩至1:1〈mL:g〉)。另将红糖置小烧杯中,加入1/2量的开水,加热至全溶,用纱布滤过,置蒸发皿中,继续用文火炼至糖成深红色时,停止加热,慢慢将清膏加入其中,搅拌均

匀,继续用文火加热收膏,待取少许能平拉成丝,或滴于纸上不见水迹,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鉴别】取本品10g,加水20ml,搅匀,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离心,取上清液,通过001′7型(732)Na-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0.9cm,柱高12cm)上,以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弃去水液,再以2mol/L氨溶液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m 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相对密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应为1.10~1.12。 其他应符合煎膏剂项下的各项规定(附录IF). 【含量测定】取本品3g,置烧杯中,精密称定,加水10ml使溶解,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通过001′7型(732)Na-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2cm,柱高15cm)上,用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弃去洗脱液,再用2mol/L氨溶液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在105℃干燥3小时的盐酸水苏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m l、对照品溶液3m l 与8m l,分别交叉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5分种,放冷,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稀碘化铋钾试液(1:10)混合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1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盐酸水苏碱不得少于3.6mg。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 g~15g,一日2次~3次。 四、思考题 1.煎膏剂、糖浆剂、合剂均为含糖制剂,三者有何区别? 2.哪些浸出制剂需做含醇量检查?控制其含醇量有何意义? 6.流浸膏剂在中药制剂中有何重要作用? 7.以渗漉法浸提药材有效成分时,操作要点有哪些? 8.结合实验谈谈应从哪几个方面控制浸出制剂的质量?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 0 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2)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2) 六、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资金保障 (13) (三)制度保障 (13)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 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 2017 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 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 (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 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 作适应性强。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 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中医眼科学 主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外科药物学主讲:艾儒棣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各家学说主讲:宋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妇科学主讲:魏绍斌,吴克明,谢萍,朱鸿秋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儿科学主讲:李建保,李秀亮,孟晓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针灸学主讲: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年度:2010 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伤寒论主讲:付元谋,翟慕东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康复疗法学主讲:杨慎峭,金荣疆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基础护理学主讲:杨翔宇,张先庚,黄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 经络腧穴学主讲:罗永芬,钟兰,吴俊梅,武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年度:2010 年

药用植物学主讲:陈新,王光志,裴瑾,严铸云,马云桐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承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 学 年度: 2010 年 年度: 2010 年 方剂学 主讲:邓中甲 ,贾波,叶品良 ,黄秀深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药理学 主讲:王家葵 ,曾兰 ,徐世军 ,彭成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化学 主讲: 董小萍 ,郭 力 等级: 省级精品 课

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 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特色介绍 青岛艺术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校7名德育组教师和3人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建的优秀团队共同开发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校本特色的框架体系。我们以国家教材为蓝本,继承与发展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制思想、内容、结构等,沿用了国家规划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之所以采用这个结构框架是因为蒋乃平的再一次的修订版本,打破了2001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唐凯麟、蒋乃平编)的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丰厚的特点,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情境、可读性强的特点。这种风格优越于职业培训的模块教学,各单元的设计是一个相互承接的逻辑序列,形成了全书“金字塔”的脉络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落实在管理上,从而更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在风格转轨中,有些地方在逻辑上跳跃性太大、在内容上难以避免理论艰涩的窠臼,所以我们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删减、增加、整合了部分内容,丰富了国家规划教材,更切近学生实际,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具有校本特色。 具体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增加了《绪论》《珍爱生命,勇于担当》两课时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点,没有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学科价值。同时将第四单元第3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整合到高二的《创新与创业》,从而开阔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视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序列,《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逻辑的承接转合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蓄积待发,创新创业是厚积薄发,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起步于生命和责任教育,落脚于创新和创业指导,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2017级学生登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2017级学生登录指南
1. 学生用户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内输入“http://211.69.33.77/”进入 “河南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辅助平台”页面。(如“图1”所示)
图1
2.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辅助平台”首页的“用户登录”区域内输入 “用户名”和“密码”, 学生用户名为学生本人身份证号码,初始密码为“123456”,点击“登录”。(如“图2” 所示)b5E2RGbC

图2
3.用户登陆后点击左侧“个人信息”选项下方的“修改信息”和“修改密码” ,先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登 录密码。然后点击右上方的“我的课程”选项,进入课程学习页面。 (如“图 3”所示)p1EanqFD
图3 4.进入“我的课程”后,页面显示一系列相关课程,学生本人可根据需要进行浏览和使用。 (如“图 4”所 示)

图4 5.点击课程进入相关课程首页,学生可以浏览课程的相关信息。 (如“图 5”所示)
图5
6.进入“课程学习”页面后,在左侧有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栏目,学生本人可根据需要进行浏览和使用。 (如 “图 6”所示)DXDiTa9E

图6
7.栏目一: 《基本信息》此栏目由“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四部分组成,学生可通过 此栏目浏览本课程的相关信息。 (如“图 7”所示)RTCrpUDG
图7

8. 栏目二: 《答疑讨论》学生可通过此栏目和任课老师在线进行课程讨论、常见问题的讨论、向任课老师 在线提问或者给老师发送疑难问题请求解答等等。 (如“图 8”所示)5PCzVD7H
图8 9. 栏目三: 《学习笔记》 此栏目由“我的笔记本、教师笔记集 学生笔记集”三部分组成,学生可将自己 的学习笔记上传至此栏目以供任课老师指点或同学参考。 (如“图 9”所示)jLBHrnAI
图9 10. 栏目四: 《研究型教学》 此栏目由“我的主题”和“所有主体”两部分组成,学生可加入相关主题的 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 (如“图 10”所示)xHAQX74J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

附件1: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 一、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 (一)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二)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三)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四)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 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高职课程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

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详见评审指标); (二)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三)课程网站应至少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 (四)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三、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五、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六、教育部高教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