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

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编制:

复核:

审核:

成都龙光二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2016年03月

目录

一、前言

二预防性养护规划的依据

三、隧道预防性养护基本要求

四、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工作目标

五、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㈠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投入运营,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大量的隧道群需要进行养护,但隧道结构隐蔽复杂,机电等设施众多,养护难度较大。在新的以养护与管理为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时代,经济合理的养护策略和养护技术,有利于化解路面养护任务重、养护资金少、养护质量高之间的矛盾。

㈡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正确的措施。从预防性养护“恰当时间”“、合适路面”和“正确措施”三个条件分析,路面状况与技术措施是可以准确掌握的因素“,恰当时间”最佳养护时间却实际影响着预养护效果的好坏,所以,确定最佳养护时间是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隧道土建结构隐蔽、复杂,机电设施种类繁多,养护标准和方法差异性较大,养护工作难度较大,尽管目前隧道土建结构较少出现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但其内部空间有限,光线差、空气质量不佳、环境噪声大,机电设施工作不正常,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其后果灾害危险性会更大。国内外已出现多起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诸如隧道内渗水结冰导致车辆肇事、风机脱落事件、隧道内火灾等,存在巨大运营安全隐患。对此应引起重视,尽早对隧道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预防性养护。

二、预防性养护规划的依据

根据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我公司按照《四川省交通厅关于开展全省营运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工

作的通知》(川交函(2006)510号)的要求,根据《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相关内容要求及“十一五”四川营运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等。

三、隧道预防性养护基本要求

1、及时扫除隧道内垃圾,清除结构物脏污,清理(疏通)排水设施,保持结构物外观的干净整洁。

2、定期结构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掌握结构技术状况,判定结构物功能状态,确定相应的养护对策和措施。

3、及时预防性的对结构物进行保养、维修,修复结构物轻微破损,经常保持结构物完好状态。

4、及时清洗隧道内的标志、标线,对破损严重的标线及时补划,保持其清晰、醒目。

5、机电设施以及其他有关设施要经常保持完好,发现损坏或丢失,及时修复或补换。

四、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工作目标

1、确保隧道安全、经济运营

针对隧道养护及交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养护计划,规范工作方式与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隧道安全、经济运营,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2、采用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主动预防性养护

为使隧道养护具有较高的效费比,采用主动预防性养护,延长使用寿命,节省费用,实现隧道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最小化;其核心是使业主以最佳养护成本得到最优质的安全运营保障。

3、养护技术创新,提高养护水平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新技术,推行数字化、精细化养护,借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摸索养护规律,完善工作思路、方法,提高养护水平。实现检测自动化、分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满足养护新需求。

4、体现人性化养护服务理念

强调养护作业人性化,重视加强隧道的社会服务功能,减少维护作业占用交通时段,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发布养护和安全警示信息,在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司乘人员。保证隧道内安全和应急保障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安全联动机制,使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保证运营安全。

5、倡导绿色环保养护

根据环保部门规定,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建立绿色养护管理体系,采用有效措施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环保养护。

五、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措施

1、养护市场化

养护实现市场化,采用管养分开模式。行政管理部门将不再具体负责养护工作,而把工作中心放在监督监管上,而将具体养护工作推向市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承招具有相应养护能力的专业化养护力量,来提高改善服务质量。

2养护力量专业化

由于隧道养护专业化突出,要求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处理隧道相关事宜。专业化养护单位在接受管理部门的统筹管理下,只有具备专业化养护技术力量,全面负责系统性专业化养护,才能通过检查检测、维修养护等工作,

进行预防性系统性养护,对隧道技术状况进行科学地判断,选择合理的养护时机、方式,保障其技术状况始终处于合理可控范围,实现养护运营安全,获得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低。这样才能实现高速公路“及时、快速、优质、高效”的养护要求。养护单位也应协助交通、消防、应急救援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即应急预案)的实施,包括隧道设备异常、恶劣气候、能源供应故障、交通事故、火灾、漏气和爆炸、车辆抛锚、化学渗漏、工业活动、恐怖活动等影响部分或整个隧道正常运营的应急处理情况。

3养护机械化

专业化养护队伍必须配备齐全、先进、高效的机械化养护设备以适用专业化养护的需求。高速公路隧道群车速快、交通流量大、社会影响大、地点分散,只有通过机械化养护才能提高养护效率,保证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同时由于隧道群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使得统筹规划养护工作成为可能以设备工作为例,低值易耗设备工具可分区配备,高值设备工具可由总部配备,统一使用。通过统一采购管理,配备养护工具、设施,能够充分调配利用人力与物力资源,使得成本与效益比达到合理值。

4养护管理信息化

由于隧道数量众多,养护工作复杂,内容广泛,工点分散,人员设备众多,普通作业手段费时费力,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与传统作业模式相结合,能够规模化处理隧道群的养护管理工作,形成检查监测、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有效为养护部门提供准确、全面信息,便于检测评估智能化、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决策科学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护

工作效率,延缓病害进程,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养护管理扁平化

扁平化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业务流程的扁平化和信息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供平台,要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为信息的扁平化提供物质载体。同时要构建企业内部、外部的信息网络,确保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畅通,及时获得有效信息。通过设置养护项目部,统筹管理;公司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部门,对口下属各分部的相应部门,进行直接管理,有利于各分部与监控中心直接进行沟通,信息传递快捷;当问题出现后,可直接汇到监控中心进行处理,无需层层汇报,高效快速,且能够把握养护质量与水平。垂直分层管理在各下属分部出现问题后会造成层层汇报,影响养护效率与质量,且延误处理时间。

6养护技术科学合理化

隧道的专业化养护工作有利于由事后维修向更加科学地预防性养护转变。通过实施预防性养护,有效地降低隧道养护的成本,提高隧道使用寿命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提高隧道的社会价值。规模性的专业化养护也将使得养护工作能够规范化、标准化;检测、维修施工现场更加规范,作业程序标准,设备设施系统规范化,形成数据结果统一,达到效果一致。

7养护费用合理化

通过管理部门或第三方对养护工作进行定期监管考核,能够将养护总体费用执行有效控制,更加趋近合理。同时养护队伍为获得相应经济利益,更加积极愿意采用新技术。

六、结束语

为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养护与管理体系以及安全保障系统,通过养护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隧道养护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避免盲目性,建议养护工作分区域、分步骤、分阶段,由易向难进行。通过不断探索,掌握隧道状况,熟悉养护工作流程,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建立养护规章制度,培养专业养护人员,应用先进养护技术,丰富养护管理经验,从而形成全面、系统、专业的隧道养护管理体系,摸索出一套合适本项目隧道特点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技术及经验。

公路预防性养护

宁都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 为进一步贯彻好交通部公路养护方针,挖掘养护潜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宁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养好公路、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 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性养护,要建立预防性养护的长效机制,健全各项制度,层层落实预防性养护的责任,保证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组长:郑三省 副组长:温勇生、揭林生、曾利民 成员:赖海宁、钟小英、许永辉、谢小瑛、刘健霞、李继华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养护科,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

实施。 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 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情况: 公司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2007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 2、依据数据库,确定实施路段适合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包括: (1)轻微的龟裂;(2)轻微的不规则裂缝;(3)轻微的纵、横缝;(4)麻面;(5)轻微的松散;(6)轻微的车辙;(7)泛油;(8)磨光。 适合于水泥砼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包括:(1)轻微的裂缝;(2)接缝料损坏;(3)轻微的错台。 对照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选择出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实施路段。 3、预防性养护实施措施适用范围 ⑴桥涵构造物 经常清理排水沟,疏导涵洞,特别是土边沟的,要经常清理水沟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对挡土墙、砌石边坡出现破损、开裂、塌陷、墙内土石被冲空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固和修复。 在桥梁养护维修中,做到日常检查和维修并举,及时清理伸

预防性养护_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 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重庆市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G212北碚段);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 3)我公司对养护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的调查资料; 4)我公司多年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经验。 2、相关技术规范 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4)《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37.2-2001)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范》(JTJ 057-9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0)《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667-1999)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14)《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3、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发挥我单位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3、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4、遵循“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当前,“预防性养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对预防性养护尚无统一界定,造成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的混乱。本章根据预防性养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外对预防性养护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养护技术规范的差异,明确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调研分析了安徽省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阐述了常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本特性,总结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建立了面向沥青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库。 1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交通部相关技术规范中并未给出预防性养护明确定义,“预防性养护”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因此,对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存在差异。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80年,Blum 和Phang 结合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项目正式提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这是最早关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报导。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展了代号为SPS-3的养护费用-效益(Maintenance Cost-Effectiveness)的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试验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2000年AASHTO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即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成本效益处置计划策略,它是针对已建公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延缓破坏时间、保持或提高系统功能性状况,但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周期性养护措施。 2001年,美国路面维护基金会(FP2,Foundation for Pavement Preservation)研究认为,预防性养护关键是“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处治技术”,这反映了观念、策略和方向上的巨大转变。应当指出,“灌缝、补洞”等技术措施是“即现即修”,不存在“适当时机”问题,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不应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1.1 预防性养护的界定 当前,“预防性养护为主、修复性养护为辅”的公路养护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和践行。但是,按照交通部现行的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一般将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四种。这使得预防性养护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很难明确预防性养护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相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总结报告

XX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预 防 性 养 护 总 结 报 告 XX分公司养护科

目录 一、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三、预防性养护的实施 四、预防性养护应考虑气候特点,适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XX公司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总结报告 预防性养护指为更好地保持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运营管理和经济技术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宜的路段,根据路况检测具体结果和养护标准的要求,采取的保全措施而进行的养护工作。同时它还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XX路根据此指导实际工作中所采用何种预防性养护,并进行实施。 一、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准备工作 1、高效的检测手段 预防性养护需要先进的检测手段做基础。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以应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重视已开发和应用的集成检测技术。 2、机械化的养护施工方法 路面预防性养护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路面施工养护高效、优质、快速完成。在养护机械和设备配置上本着经济、适宜、实用、高效的原则,注重养护设备的专用化

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 3、健全养护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养护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的评价结果,适时安排公路大中修工程,全面提高路况水平,努力营造“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及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高速公路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公路的出行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施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1、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公路的功能性能,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2、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

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X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积极推进养护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用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提高养护水平 按XXXX的规定,预算资金XXX万以上的预防性养护工程按专项工程管理,每年X月X日前将工程计划报XXXX审批;预算XX 万元以下,在日常养护经费中列支。 一、预防性养护条件 (一)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1、路面检测状况 当沥青路面检测结果符合表7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2、病害检测状况 (1)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沥青面层显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表8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2)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隐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下表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二)桥梁预防性养护条件 1、桥梁总体 当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1类或2类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桥梁部件 当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或桥梁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3、桥梁构件 (1)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 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2)桥梁下部结构构件 桥梁下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3)桥面系构件 桥面系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三)涵洞预防性养护条件 1、涵洞总体 当涵洞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好、较好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涵洞主要结构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见下表,其他形式的涵洞主要结构的预防性养护条件参照盖板涵洞或桥梁构件和部件预防性养护条件确定。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

公路预防性养护六防六加强基本概念word精品

公路预防性养护六防六加强基本概念 一、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出的“六防”的内容及要求: (一)防路面渗水。 充分发挥小修保养的资金潜力,运用薄层罩面、封裂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养护工艺,加大对路面裂缝的封罩、灌补处治力度,预防路面“水损害”,达到延缓路面使用周期的目的。 (二)防路基冲缺。 在路基土质较差,路面较陡、汇水相对集中的路段实施拦水埂、送水槽等导流工程;在纵坡较陡、边沟冲刷较大的路段采取急流槽、跌水坎、消力坎、植草种树等多种措施,预防和治理产生的路基冲缺和水沟冲刷问题。 (三)防边沟、涵洞淤阻。 经常清理边沟、清通涵洞,保证排水畅通,水不漫路。 (四)防桥涵、构造物损毁。 采取有效措施,对桥涵和沿河线构造物的基础加强防护,确保桥涵及沿河路堤挡墙、驳岸等构造物完好。 (五)防边坡坍塌。 通过采取修建截水沟、天沟、植物固坡等措施对汇水较为集中,经常产生冲刷的土质边坡地段进行防护,防止边产生坍塌问题。 (六)防路面、路肩积水。 受路面凹陷或高于路面的路沿石等构造物影响,导致路面和路肩积水的问题,应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治理,以确保路面、路肩横向排水顺畅无积水。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出的“六加强”的内容及要求 (一)加强宣传学习。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宣传形式,有效地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预防性养护思想认识和掌握预防性养护的技能。 (二)加强制度管理。 成立竞赛组织,制定预防性养护应知应会手册、简明养护工艺技术要点及操作规程指南, 制定强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办法、激励机制,使劳动竞赛活动有章可循。 (三)加强预防落实。 加大对预防性养护各项管理制度、竞赛办法、相关规定的落实力度,做到痕迹化管理。 (四)加强规范养护。

预防性养护实施方案

会昌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 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公路养护原则,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在公路状况尚良好,未出现明显病害或出现轻微损坏时,结合公路特点从预防性养护入手,强化管理措施,把水毁隐患、路面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结合公司所养公路特点,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 组长:钱启鸿 副组长:曾广华 成员:方立新、黄瑞芳、欧阳菲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科,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 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 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路况。生产科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2007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

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对山区公路容易出现水毁路段进行预防性整治,对路面出现的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 四、预防性养护的实施 1、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夏季气温高,要加强水泥路面接缝处的养护,板底灌浆,微病害处置。水泥板出现裂缝,及时进行处理,当裂缝大于5mm时,应清除裂缝中的杂物,封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或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导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和扩张。 2、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一)表面封层 表面封层包括雾封层、再生剂等方法,封层材料一般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有的也采用较细的沥青混合料。当沥青路面尚处于基本完好的状态,但已开始出现轻微龟裂、贫油的现象,表面封层是这一阶段养护的最有效手段。 (二)裂缝填补 裂缝填补是常规的养护措施。即使对沥青路面裂缝实施有效的填封,可以大大减少坑槽的形成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们的养护工作实践,对沥青路面的裂缝及时选用性能优良的密封胶进行有效的填封处理相当重要。 (三)石屑封层

公路预防性养护项目评估

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项目评估预防性养护通常用于没有发生损坏或只有轻微缺陷与病害迹象的路面,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与常规的矫正性养护方式相比.预防性养护能节约大量的养护费用,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长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路面养护的最佳方式,代表了路面养护发展的新方向。预防性养护技术可分为预防性养护工程技术与预防性养护管理技术两方面,前者指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材料、配比、工艺、路用性能等,后者包括路面检测技术、路面评价技术、预防性养护决策技术、路面数据库技术等。迄今为止,这两方面的技术都远未成熟。预防性养护跟踪观测、定期评估是对预防性养护项目的实施效果、管理决策技术、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促进预防性养护技术尽快成熟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开展预防性养护项目评估还没有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序,也尚未建立便于操作、评价客观全面的方法。2012年,招远公路局针对文三线K167-K177段路面出现轻微裂缝,采用了沥青胶灌缝的方法,对该段路进行了预防性养护施工,我们通过对该路段进行数据测算等监控手段,对该工程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制定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定期评

估的方法。 一、预防性养护项目评估的意义 预防性养护技术目前尚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正确开展预防性养护项目定期评估可以检验跟踪预防性养护的施工质量及后期效果,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预防性养护工程技术尽快成熟。根据路面预防性养护特点制定合适的评估方法并严格执行,可以积累大量的评价素材。一方面促进养护管理基础数据建设,促进养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可以验证预防性养护的重大意义(如明显降低养护费用、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社会效益等),从而促进养护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促进预防性养护的推广应用。 二、预防性养护项目定期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制定的预防性养护项目评估方法要反映预防性养护的特点,充分挖掘已实施预防性养护项目的信息,在文三线段沥青碎石封面的预防性养护中,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1、我们在进行文三线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项目进行评估前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预防性养护项目实施情况。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有计划的事前主动控制行为,强调超前性与计划性。实际实施预防性养护可能与计划不同,反映在预防性养护采用的措施、实施的时间、工程量、预处理措施等方面与计划有差异 (2)预防性养护项目交工验收检验情况。具体的预防性养

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方法和措施分析

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方法和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4T15:02:27.6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作者:陈森[导读] 公路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对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山西省娄烦公路管理段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在现代交通当中,公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能减少公路当中的问题发生,提升其运营效率和质量,当前阶段一定要重视起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施。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公路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技术手段,为公路工程的养护效果提供保障,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法;措施 引言 公路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对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公路预防性养护这一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公路养护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的避免公路出现损耗的概率,对于整个公路的施工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1对预防性公路养护的认识 1.1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内涵 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公路养护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养护模式,通过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在公路路基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时候,能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公路的养护工作,从而有效控制路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预防性养护时,首先应定期对公路路况及路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公路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性的了解,同时为对路面的破损、病害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有效性。其次在进行养护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养护技术,并及时主动的对各种小问题进行处理,可促进路基路面得以有效的维护,从而减少养护成本。另外通过相应的数据来确定预防性公路养护的时间,并对养护信息进行记录,不仅可制定出最佳的养护方案,提高养护效率,还可减少路基路面现有的破坏与病害,促进公路工程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1.2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应用的程序分析 为提升预防性养护较强的实效性与落实效果,养护人员必须从流程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并要基于这些基本程序的操作要点进行重点把握。首先针对公路工程当地的环境特点、土质情况等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施工问题,及其具体养护事宜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公路预防性养护质量,减小环境因素对工程使用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应该在分析施工情况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确定最为适合的养护方案,并针对具体的预防性养护方案进行规划和设置,另外在日常的巡检中,应确保路段控制点的巡检质量,及时发现公路损坏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复。 2 预防性养护路段选择 沥青路面状况数据是编制公路预防性养护计划的依据,基于这些数据可判别路面状况是否适于预防性养护并确定路网内哪些路段需要采取预防性养护,以及采取何种预防性养护措施较为合适。因此,路面状况的调查及其数据的准确采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面预防性养护计划及决策的成功与否。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是路面行为变化的外观表现,路面现有使用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路面的破损状况、行驶质量、车辙、强度及抗滑性能。可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路段基本要求是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要求,路基、基层与中下面层性能良好,仅在沥青上面层表现出简单的病害。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指标选择PCI、RQI、RDI、SRI 与PSSI,实施预防性养护路段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 所列。 3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具体运用 3.1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 边坡养护技术是公路养护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边坡坍塌的情况就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边坡养护技术投入使用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路面边坡坍塌给公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增加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保护沥青路面进而实现保护沥青路面边坡的目的。我国在公路边坡的建设方面一般利用浆砌片石或者土工格植被的方式护坡,然而由于护坡材料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影响,公路边坡安全方面的问题常常出现。因此,一般对于表层防护网进行检测和养护时往往使用浆砌片石边坡预防性养护方式,养护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腐蚀断裂或者生锈的防护网,确保地表水不会流入到片石的下层进而形成冲坡。而对于部分绿化植被遭到破坏的公路进行养护时,则可利用土工格植被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或者进行药物撒播的方式,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植被的补药、施肥、修剪,但是为了提升整体的效果一般就要采取栽种绿草或者其他绿色植被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提高边坡牢固度的目的。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的 ICS 93.080.01 P51 DB44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for urban road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808—201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代号 (1) 4 总则 (3) 5 基本规定 (3) 6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3) 7 路段选择及措施 (4) 8 时机选择 (5) 9 病害预处治 (6) 10 雾封层 (6) 11 微表处 (7) 12 薄层沥青罩面 (9) 13 质量检查与验收 (14) I

DB44/T 808—2010 II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广州市鸿维城市建设工程设计院、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 检测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建军、盛飞、白晓瑾、张恒涓、翟冬梅、苏开志、陈海珊、宋树祥、姚洪春、柴君、王立圆、马智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同时适用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第10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项目。

DB44/T 808—2010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检测,预养护路段选择及措施、预养护时机选择、病害预处治、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质量检查与验收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 由产权单位自行养护的开发区、居住区内道路和专营单位管理的道路以及工厂、港口、广场、铁路站场内部的专用道路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标准仅适用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 05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与代号 3.1 术语 3.1.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在路面结构强度足够、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简称预养护。 3.1.2 病害预处治 in-advance distress treatments 在路面实施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沥青路面再生等预养护措施前,针对原路面功能性病害及部分轻微结构性病害,如裂缝、松散、泛油、坑槽、车辙、拥包等病害的预处理技术。 3.1.3 铣刨 milling 用铣刨设备将原道路面层铲除的技术。 3.1.4 灌缝与封缝 crack filling or sealing 采用密封材料充填或封闭裂缝。 3.1.5 1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细则.doc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细则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 为进一步贯彻好交通部公路养护方针,挖掘养护潜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养好公路、 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 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 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性养护,要建立预防性养护的长效机制,健全各项制度,层层落实预防性养护的责任,保证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组长:郑三省副组长:温勇生、揭林生、曾利民成员:赖海宁、钟小英、许永辉、谢小瑛、刘健霞、李继华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养护科,负责各项具体工

作的实施。 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情况:公司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 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 型密封层。 4、集料干净,采用中粗砂或石屑。 5、禁止在潮湿或温度低于4℃的环境中施工。 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 碎石封层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表面可见病害为轻微松散,中度纵、横向裂缝伴随缝处轻度松散,轻到中度磨光,少量状态良好的修补。 1、裂缝填缝处理。 2、清洁路面。 3、材料及机械准备。 4、交通管制。 5、撒布沥青封层。 6、洒铺碎石。 7、压实并开放交通。

预防性养护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性养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好《江西省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指导意见》和交通部关于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方针,提高景鹰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科技养路、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景鹰高速公路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 二、预防性养护是在高速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高速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三、各养护所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加强“四防”工作,即:防水、防裂、早防、勤防。 四、路面及基工程预防性养护 1、勤检查路况。各养护所(部)单位必须坚持每天至少一次的路况巡查、工程养护处至少不少于每月一次的路况巡查,以利于掌握路况,制定合理措施和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预防性养护应根据高速公路状况及状况变化和季节特点,对各道路结构部分指定合理巡查周期。高速公路排水状况应雨中或雨后巡查,沿线反光标志标牌等应夜晚进行巡查,路面裂缝、翻浆等病害雨停后巡查较为清晰。 2、勤保养路面。应对路面保洁、排水、清理堆积物、除污防滑等工作加强经常性的养护。 3、勤处治病害,应对路面的裂缝、坑槽、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转变有病不治、观望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应定期对路面状况进行检测,每年进行一次路面平整度、车辙检测,每两年进行一次抗滑性能检测,针对情况适当安排渗水系数及路面结构强度的检测。观测路面检测指标的变化,把握时机,及时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提高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延长

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

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上机电设备安装的地理位置复杂,保障机电设备延长使用寿命、稳定可靠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新台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预防性措施 [abstract] highway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location complex, secur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rolong service life and stable ope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ew set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ighwa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intenance is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 highwa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营运收费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收费、通讯、监控,供配电四个大系统,其工作的特点是分布站点多,稳定性、可靠性要高,并且绝大部分机电设备都处于全天候24小时工作状态,同时要应付沿海多台风多雷雨天气。使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取决于机电设备本身和维护人员的努力,更应该加强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下面就简要的谈谈高速公路机电预防性养护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

摘要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人,高速公路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高速公路路基、路而、桥涵、沿线设施等均呈现出定的早期破坏,而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我国主要采取抢救性养护措施,在病害出现时才不得不进行维修处治,导致病害发展越来越严重。再加上我国对高速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一直不甚重视,养护技术、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其造成的主要后果是我国92%的高速公路路面寿命是5-7年,不及美国、加拿大沥青路面寿命的一半。为改变被动养护局面,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高速公路应坚持实施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并对相关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字: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highway traffic by people with severe clinical test of highway, a lot of highway roadbed, the road, bridge, all showed the fixed facilities along the early damage, while for the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chiefly conservation measures taken to salvage, when the disease had appeared Treatment for maintenance,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erious disease. In addition to the highway pavement in China has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lagging behind its main consequences caused 92% of China's highway pavement life is 5-7 years, less tha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half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To change the passive situation of conservation, to avoid "stop-gap measures," the disadvantages of highway should adher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ituminous pavement mainten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 隧道预防性养护措施 编制: 复核: 审核: 成都龙光二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2016年03月

目录 一、前言 二预防性养护规划的依据 三、隧道预防性养护基本要求 四、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工作目标 五、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㈠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投入运营,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大量的隧道群需要进行养护,但隧道结构隐蔽复杂,机电等设施众多,养护难度较大。在新的以养护与管理为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时代,经济合理的养护策略和养护技术,有利于化解路面养护任务重、养护资金少、养护质量高之间的矛盾。 ㈡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正确的措施。从预防性养护“恰当时间”“、合适路面”和“正确措施”三个条件分析,路面状况与技术措施是可以准确掌握的因素“,恰当时间”最佳养护时间却实际影响着预养护效果的好坏,所以,确定最佳养护时间是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隧道土建结构隐蔽、复杂,机电设施种类繁多,养护标准和方法差异性较大,养护工作难度较大,尽管目前隧道土建结构较少出现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但其内部空间有限,光线差、空气质量不佳、环境噪声大,机电设施工作不正常,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其后果灾害危险性会更大。国内外已出现多起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诸如隧道内渗水结冰导致车辆肇事、风机脱落事件、隧道内火灾等,存在巨大运营安全隐患。对此应引起重视,尽早对隧道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预防性养护。 二、预防性养护规划的依据 根据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我公司按照《四川省交通厅关于开展全省营运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工

路面预防性养护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路面预防性养护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作者:朱伟雄 摘要:简要介绍预防性养护理念和预防性养护措施,以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道路项目方案比选中的应用。阐述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关系,应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预防性养护策略方案的效益及成本分析,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计算方法。 公路路面养护一般分为日常养护、矫正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等。通常意义上的养护都是指被动式的矫正性养护,即哪里路面出现破损,就优先进行维修,或称之为“破者优先”(Worst First)模式。而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一效益的养护策略。 预防性养护实际上是业主对道路的又一次成本投资,成本属于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一部分,成本发生的时间段为整个运营期。为了合理地进行投资,获取最大收益,道路管理者就需要对道路的整个成本进行优化,特别是运营期的成本投入。因此,业主想通过优化选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养护策略计划,而这个养护方案的效益分析就应选用合适的工具来进行。当前,最为常用的就是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它比较适合分析长期投资的项目方案。对于这种投资,管理部门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技术效果,还要考虑经济效果。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主要用来评价经济效果,即评价项目合理或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程度。 本文介绍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关系。 1 预防性养护及其主要措施 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本理念是:(1)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坏,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功能状况;(2)在适当的时间,将适用的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的不断修建,随着公路修建里程的不断增多,对公路的养护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不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养护,就会加快道路的报废时间,然而,对于公路的养护又可以细分为道路前期的养护以及在公路修建完工后的后期养护,本文重点对于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体现了自己的看法,列举出几种有效地具体措施,来对公路的路面进行养护,并对一些定义及概念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前言:公路在修建完工投入使用后,自然会受到车辆的碾压、风力的腐蚀、水的冲刷、以及一些极端气候的影响,以上的因素在共同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公路的路面被氧化,最终出现裂缝,轻度的沟壑以及不同程度的路面破碎,透水等问题,一旦经过水的冲刷,或者更多车辆的碾压,就会进一步加剧路面情况的恶化,使路面网裂的范围扩大,直接影响路面基层的结构强度,从而造成公路路面整体破损,路面破损比较严重的只能选择公路新(改)建或者路面大修,这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增加道路修建的成本,同时,受到破坏的道路的使用也会威胁到人们的交通安全。 一、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含义 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在尚未被破坏,整体质量较为良好的状态下,提前对公路的路面采取有效的、有计划地保养,同时做到尽可能少的投入道路维护的成本,却使得道路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预防性养护对于提高道路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来说都是很大的,但是掌握合理准确的防护时机是很关键的,如果防护过早就起不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且会增加维护的成本,相反,如果防护过晚很可能导致错过最佳修补时机,道路受损严重,防护措施已经无效,道路已经完全报废,道路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失去了预防性养护带来的社会价值,可见抓住有效地时机对道路进行养护是十分重要的。 养护金费也要合理分配,应针对路面的实际情况及功能性的好坏加以区分,如果路面的状况尚佳,仍能发挥原有的使用功能时,此时就应确认为防护的最佳时机。至于如何发现路面中存在的性能衰减情况,可以采用系统的科学的仪器设备进行跟踪监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来具体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方案。目的在于通过前期的预防尽可能降低公路路面受到的损坏,让道路的养护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所以,对于公路预防性养护应严格执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有关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公路现状路况的分析,合理的制定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方案。 二、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前提 1.抓住养护的最佳时机 找准对公路进行养护的适当时间可以说对整个公路的养护工作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然而这一点的确定是根据道路实际的性能好坏才能进行准确判断的,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道路养护人员需要对公路的性能足够的了解,及时发现公路路况出现下降时,实施预防性养护。采取预防性道路养护应在道路的路面尚处于不影响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形下实施,一旦路面的结构出现大范围的损坏,性能几乎都失去时,这时如果仍然采取养护措施,所收到的效果就十分的不明显,甚至毫无收益。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公路进行适当的养护可以更好地保证公路使用性能,避免由于公路路面损坏,对经济和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 2.准确了解养护路段的交通状况等信息 对养护路段的交通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于实施公路的养护是很必要的。车辆的多少,经过车辆的主要类型等都会对路面的状况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此路段的各项交通指标进行详细观测和调查,根据数据的动态指标对路面实施防护,同时对路面的实际数据做出评价,选择出最佳的治理方法,此外,还要通过各项公路性能指标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养护工作的出发点和针对点,还可以对公路的以往修建情况的演变进行分析,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公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目前,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近百座,大部分隧道修建于2000年前后。由于受当时施工技术限制、近年来地质水文条件变化和超限车辆的增多,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虽然部分隧道经过改建、大中修,但隧道病害依然较为严重。而干线公路隧道改建、大中修缺少专项资金,隧道管理较为分散,导致养护标准不统一。隧道病害不断增多,养护任务量大,且对隧道养护的目的和要求不甚明确,往往对隧道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危害性理解不够,导致养护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后都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公路养护上来,故许多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环境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规范、规程或指南。 我国在2003年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持编制了我国的《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初步规范了我国隧道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原有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于2015年颁布《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2014年河南省率

先结合本省情况制定了地方标准《高速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896-2014)。目前,尚未制定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内其他省市也没有制定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地方标准。 隧道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隐性病害多。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时效性强,错过了最佳时机,效果将大打折扣。预防性养护应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施治”为工作原则。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为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延缓隧道使用功能的衰减、防止隧道出现病害或阻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维持良好的隧道使用功能,进而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功能,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减少或推迟隧道病害矫正性养护、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等,结合最新行业标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应用,编写组编制了《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规范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作业,提高养护资金的利用水平,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地标的制订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