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绪论讲义

旅游学概论 绪论讲义
旅游学概论 绪论讲义

课程概述:什么是《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是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一个入门课程。

?基础课是高等学校中,使学生获得有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积累

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筑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2、能力培养

获知旅游行业相关新闻信息的时候,养成先分析的习惯,具备简单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绪论

提出引导问题:我没有想到旅游还需要什么理论,也根本没想到过会有什么理论。许多人都说,吃喝玩乐,有什么好研究的。对吗?

解析:恐怕不对。当旅游是个别人的现象时,不研究它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当旅游具有普遍性,发展为一种社会性的、大众性的现象而且在人类社会中显然越来越重要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是传统观念和意识很难回答的以前熟悉和惯用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运作坊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很难见效。这些问题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运作中所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影响越来越大,不研究它就会无法疏导它、规范它,无法趋利避害。当这种研究有了积累时,理论便逐步形成了,这些理论对后人将是有价值的,另外,你不能所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投身于旅游研究是出于无知或无聊。

《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

什么是旅游学?

一旅游学研究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学研究始于近代社会,相对其他(哲学历史)传统学科比较年轻。发展历史虽短但经历了深刻的演进历程。尽管学科之林中稚嫩,但历史进程说明,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社会应用背景的研究领域。

导入;

实践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先导,长期的社会实践,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理论和科学,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旅游学——旅游实践

(提问)引出下一主题

人类的外出旅行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已有之,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如同华开花落一样自然地存在着,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没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你觉得,旅游现象最初是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问

直至近代社会,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作为一个对接待地——东道社会有着巨大经济贡献的经济产业并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后,“旅游”才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出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对经济利益的深切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对旅游现象的研究。

(一)经济研究阶段

1899年,意大利政府官员波狄奥发表了《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这是目前可见到的国外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专业文章。拉开了旅游学研究的序幕。利用统计学

背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完成)

1 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带来了经济繁荣

19世纪后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北美国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2 改变工作性质,提供较多闲暇时间

3 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中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这一切使得旅游的规模和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旅游也为这些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旅游业开始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行业。

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1927年,马里奥蒂<<旅游经济讲义>> 意大利人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系统化研究尝试的著作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进行了剖析和论证,结论:旅游具有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长期起主导作用

限制了旅游研究研究纵深发展的可能

(二)全面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大规模、多学科的旅游学综合研究也广泛开始。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全球性大众旅游广泛兴起。由此产生的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化,旅游研究也就很自然地介入到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个领域,旅游学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现代旅游学的理论体系在此阶段基本形成

(三)旅游学研究向非经济领域倾斜(20世纪90年代至今)

目的:旅游和旅游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说明:1 旅游规模发展 2 人类旅游学研究正走向深入成熟

研究特点:

(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

(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3)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

二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现状:从世界范围看,旅游学研究开始于现代社会,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学科,属于十分年轻的学科,因而,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很多争议,旅游学研究在历时不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中,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不论在研究内容的认定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是在研究内容的组合或理论与概念的构架上,都逐渐从单纯发展到丰富、浅薄发展到深刻,从旅游现象的描述到旅游内涵的探索,尽管到今天不能说已经成熟,但旅游学是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中外旅游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多媒体演示学者观点

上述种种观点都从不同方面深化了人们对旅游活动本质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积极的内容,但对旅游学的内涵没有形成共识。

导入: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学科成立的前提。对此,毛泽东有一句

几乎人人皆知的著名论断:“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

旅游学要以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为核心,研究其发生的基础、原因、性质、形态和结构特征,探究其运动规律及其形成的复杂影响因素。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也就是旅游活动、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内在矛盾:

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产业的活动,这两种活动恰好构成了旅游现象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旅游期望与旅游感受、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旅游流量与旅游容量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形式和矛盾运动,这些矛盾所展示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旅游现象构成了旅游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旅游学既研究旅游(一种个人经历),也研究旅游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我们可以用“鸡+蛋=?”这样一个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其中“鸡”等价于“旅游”,“蛋”等价于旅游所引起的现象,旅游学既研究鸡也研究蛋,更研究下蛋的过程“+”——即旅游的内在矛盾过程。(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又称游客,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作旅游访问的人。旅游的发展历史证明,旅游是先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然后才有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从业队伍的。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导性因素,他们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是决定旅游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相应协调的主要因素。因而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体地位,正是由于旅游者的产生和规模的扩大,才促进了旅游业和各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得发展。因而,研究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活动规律和消费特征、发展速度、分类和分布状况、市场划分等

2 旅游客体---旅游消费对象

旅游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对象与之对应,这些对象物包括旅游景点(区)、旅游设施及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等。实际就是研究旅游市场的供给能力和发展规律,借以促进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3 旅游媒体---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桥梁作用)

是克服旅游障碍(语言、货币使用、生活习惯等)、实现旅游消费过程的重要保证,以旅

行社为代表

4 旅游主题、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稳定关系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他们共同构成了旅游活动的统一体,其中一个要素变动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动,比如,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决策,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选择,旅游者的客流量和流向以及旅游者的时空变化,会影响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和规模、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档次需求;如果旅行社的旅游宣传很有特色,旅游地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就会反过来影响游客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旅游地开发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媒体的交通运输、服务会相应受到影响,因此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个旅游活动的整体。

总结:

当然,旅游活动作为一个综合社会现象,它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但不可否认,上述四个方面已经基本涵盖了旅游学对象的基本领域,构建起了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体系

(一)学科性质

正确认识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不仅可以解决学科的归属问题,而且对于深入旅游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突出的特点

旅游学自奠基以来,人们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有过不同的认识,最初认为旅游学是单纯的经济学科,后来又认为是社会学科,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我们认为,把旅游学确认为综合性的社会学科,虽然在理论上深化了对旅游学的认识,但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综合性:

一是因为旅游活动的综合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旅游产业构成的综合性,使得旅游学理论研究也必须体现多学科综合的特征;

二是因为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边缘学科(新兴)

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借鉴综合,新学科既不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渗透综合新性质学科

文化旅游和传统旅游要求使用人文的方法和理论;

由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旅行的原因也不同,所以有必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确定促销旅游产品的最佳方案;

游客需要政府发给护照和签证方可穿越国界,而大多数国家的旅游发展部门属于政府管辖的机构,因此政治机构的参与要求运用政治学方法;

任何行业一旦成为经济巨头,就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它不仅会引起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人文学家的重视,还会引起立法机构的重视,由于立法机构为旅游业制定法律和法规、创造法律环境,因此又产生了法律方法等等。

总而言之,旅游的范围如此广大、复杂、包罗万象,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要解决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必然涉及到许多社会领域和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历史学、资源学、地理学、建筑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旅游理论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式的途径逐步从以上相关学科移植、渗透和融合而来的,这些理论进入旅游学领域之后,逐渐与旅游学中特有的概念、研究对象、特有的问题相结合又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滤、积淀、整合过程最后成为旅游学独特的理论系统,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单纯

解决旅游活动所引发的全部问题和矛盾,必要运用跨学科方法来研究该领域,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旅游研究,这样就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旅游学。

(二)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分两个不同的层次

1 综合层

(1)概念体系

是旅游学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该学科的基本概念问题,然后才能展开相关的研究。可以说,没有相关的概念,也就不存在相应的学科。

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游者、旅游学、旅游业、旅游管理、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动机、旅游心理、旅游文化等等(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着旅游学的学科内容——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2分支学科层

这样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与它所统驭的相关的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了研究旅游现象的综合学科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有所不同但互相关联的三大模块。

1 研究旅游者活动,这是旅游学的核心领域,旅游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性质,集中体现在这一模块当中,这一模块在方法论上也比较广泛地吸收了诸多人文学科的成果;

2 研究旅游产业活动,这是旅游学的扩展领域,在方法论上比较多地吸收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成果;

3 研究旅游者需要(或需求)与旅游产业供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构成的。这个综合学科体系可以用一个框架图来描述,图1-4-1说明旅游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构成

是由旅游学理论体系的扩展和深化而产生的分支学科所组成,它是由对旅游现象中的具体对象研究---解决旅游现象中的具体矛盾而产生的学科而形成的,具体由6个学科方向:

1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研究是旅游学最早涉足的领域,也是现代旅游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把旅游经济作为社会经济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它的发展规律及旅游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或带动作用。

由于旅游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分深刻而广泛,因而,旅游经济研究同样也具有多向性。

分支:旅游产品设计学研究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组合

旅游市场学研究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和消费特征

旅游商品学研究旅游商品的生产、设计和销售

旅游统计学研究旅游经济指标的增长变化速度和变化规律

旅游会计学研究旅游经济运作过程中的财务、会计管理与操作

2 旅游管理学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其活动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因而,随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便成为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任务是探讨能够使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得以正常发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它又分为两个方面:即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来进行管理,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产业分类中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我国也于1986年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

的整体规划,标志着自此我国的旅游业已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行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行业标准和治理管理

——产业发展计划管理

——政策、法规管理

——旅游活动的引导和规模控制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由许多具体的企业组成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因而为其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也是由许多种相关企业组成的。

所以,旅游企业管理也包括多个方向,主要包括:

——旅游饭店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区(点)经营管理

——旅游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娱乐业管理,等等

3 旅游开发与规划学

无论是旅游活动的发展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开发、建设活动,而且,由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性和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各旅游地都把旅游开发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来对待,给予高度重视。而开发活动涉及到地方社会的许多领域和部门,如旅游资源、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因而为使旅游开发活动能够健康、协调地发展,能够卓有成效,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旅游规划。

由此,便形成了下列方向:

——由研究旅游业发展、旅游开发活动的协调关系和长远计划而形成了旅游规划学

——由研究旅游开发活动的规律、开发理论和操作规程而形成了旅游开发学

——由研究旅游景观的设计、布局和建设而形成了旅游景观设计学

——由对旅游开发对象的研究而形成了旅游资源学等等

4 旅游社会学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而,旅游学必须注意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效果,并制定出促进其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的措施,以保证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包括

——旅游文化学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审美活动的

——旅游心理学研究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者心理特征

——旅游文学研究旅游对象的文学形态和旅游活动的文学表现

5旅游史学

人类的旅游活动历史悠久,而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各个时期的旅游活动也必然有时代特征。旅游学就是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借以总结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大发展规律。同时,旅游学本身也经历了由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因而,旅游史学便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旅游发展史研究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旅游业发展史或旅游经济史

由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而形成的

——旅游学发展史或旅游学术史

由研究旅游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而形成的

6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以资源研究为基础,但又不研究旅游资源本身,而重点研究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特征,成为旅游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

通观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旅游研究实践,审视国外旅游研究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承认,任何企图借助于原有的学科来引申或涵盖旅游研究的全部领域的努力都不会获得成功。“旅游经济”不能,“旅游管理”不能,“旅游文化”不能或“旅游地理”也同样不能。旅游研究典型地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就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孕育的土壤。只有“旅游学”这个似乎可以被重新界定的学科头衔,才能够全面地统辖经济学、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生态学、等各个学科。这也是旅游研究赋予旅游学的一个必然使命。我们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体系,必然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点上。

四如何进行《旅游学概论》学习?

(一)积累专业素养

1、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如旅游定义(罗马定义、“艾斯特”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综合定义);旅游分类(按地理范围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及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按旅游目的分消遣旅游及其中的观光、度假旅游;事务旅游及其中的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特种旅游等)以及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市场等。

以上基本概念通过本期《旅游学概论》学习,将基本掌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如经济学领域的旅游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二是文化领域的旅游历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三是地理学领域的旅游资源学、生态旅游学;四是管理学领域的公共关系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信息学等)。

以上理论将通过各门课程学习逐步了解和熟悉。

(二)建立自己的学习途径:

课堂听课——图书馆——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旅游专门出版社5家: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等);

期刊报纸: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正飞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全民性的现象,成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健康的、审美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也更为全面和深入。在我国,旅游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

《旅游学概论》__它以世界范围为统一体,以旅游的经济条件和文化内涵作为社会背景,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

一、学习目的

学习《旅游学概论》,目的是理解并掌握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特征、构成和活动的内在规律、经济和社会意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其能够以专业的眼光理解、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旅游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旅游业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它旅游理论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导游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重点

《旅游学概论》初步形成了旅游研究的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体系。它从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三个组成部分(旅行社、饭店、交通)、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意义和市场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了解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入认识旅游的本质和社会属性。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注意比较分析各个时期旅游发展的性质、特点和原因以及与现代旅游活动的联系、区别与影响。

2.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了统一的旅游整体,是旅游学的研究重点也是难点。首先,作为旅游主体的人来说,当他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旅游者时,就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首要对象。因为旅游活动是人的活动,而且旅游业的一切服务无一不是针对和围绕人来进行的。其次,人们有了旅游的需求后,还必须有供旅游者消费的对象,我们研究旅游资源,就是要正确认识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最后就是研究能够使旅游者和旅游资源接近与结合的条件、信息和移动的手段、逗留设施等,通常称之为旅游媒介,即旅游业。旅游业不只是旅行社、饭店和交通的总称,它是一个由一系列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共同组成的巨大的商业集团。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是旅游业的共同职能,也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

3.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产生的各种社会效应。旅游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它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它必将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环境产生广泛的影响。现代旅游业从二战结束后开始兴起,有关研究表明,它现在已经超越传统产业,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大产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认识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旅游政策的意义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我们在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上,要充分认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并且考虑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注意旅游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学习方法

旅游学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使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研究。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旅游学是在长期旅游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反过来用于指导和服务实践,所以应该理论联系实践。就旅游本身来讲,它是一种主

要以追求欢娱和自由为目的的审美实践,这种特殊的目的特征更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强化学习,服务于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修于休”、“寓训于巡”、“寓学于游”。

2.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旅游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模式分析法、社会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3.坚持比较研究方法。由于各国、各地的历史条件、社会状况、意识形态、旅游环境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导致旅游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导致旅游学运用过程中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在移植某些外来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区分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

4.当代旅游实践的“学习性”特征愈来愈凸显,“学习型旅游”已被不少人提出,它赋予了当代旅游新内涵,即将发展与享乐、求知与休闲、学习与旅游相融合。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学习性旅游的组织,如主题公园、主题夏令营、缅怀之旅、红色旅游、科技旅游、太空游、海底游、生态游、体验游、校园游、寻根游、研习营、名胜论坛(如达沃斯、博鳌、亚布力)等等。这使我们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并且与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寻求放松和追求生命质量的目标相适应。

总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勤思多问,持之以恒,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其固有的规律,才能学有所获。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有许多领域还是未知数,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思考和创新,脚踏实地,勇于开创,改革创新,相信通过学习旅游学,在掌握了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后,我们又向广、博、精的专业人才要求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苴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次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2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古代旅行:(/)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刃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吕)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貞?)、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務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诫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嶄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倍技术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枕会、生态、美学、统计。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旅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J旅游本质:一种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矽、旅游学研究对象:要素论:,?旅游活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0旅游活动运行机制中^^要素(旅游活动主体客体媒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者、资源、产品、市场、业、组织、影响。 第二章旅游者 人对有关术语的定义:居民:在短期初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至少居住了70个月以上的人。国际旅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少于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国际旅游者:彩小时以上少于一年。国际一日旅游客:不足羽小时且未在所到访问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过夜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羽小时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次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客。国内一日游游客:矽千米以外,不超过6个小时但不足的个小时,并未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问题的提岀、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客观条件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奸。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附答案)

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附答案) 旅游学概论题库六 一.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发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活动始于经济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 旅行, 而非 ___ 旅行。 3. ________________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往往根据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将其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早成立的旅行社是年成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所有旅游收入中储蓄量及用于进口和其他对外支付的数量越大,乘数效应也就越。 6. ___ 以为观因素为标准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是一种侧重于的划分。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在开发首要遵守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影响与决定 着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的收入扣除全部纳税以及

社会消费和日常生活之必须消费之后所余下的收入是。 A.可支配收入 B.可随意支配合收入 C.旅游消费 D.收入水平 2. 延长旅游点生命周期的根本办法,是 A.市场宣传 B.降价出售 C.连续发展 D.延长成熟期 3. 下列划分旅游市场的标准中,属于微观标准的是 A.游客的来访目的 B.省行政区划 C.市行政区划 D.地区行政区划 4. 从来华旅游人次的绝对数上看,据我国旅游业的第一大客源国的是 A.美国 B.英国C德国D.日本 5. 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劳动密集型的标准是 A.其雇用的职工人数的多少 B.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 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C.工资成本的多少 D.其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的比例大小 6. 旅游现象的____ 特征将要在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学术 活动中反映出来,这个特征将使旅游高等教育涉及较多的专业范围 A.经济 B.多元系统结构 C.文化 D.社会 7. 德国学者葛留克斯曼( G .Glvcksmann )认为,应当从_______ 的角度去考察旅游现象 A.经济学 B.人类学 C.不同科学 D.社会学 8.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从英国华斯特前往法国巴黎的旅游,开创了 _________ A.洲际旅游 B.国际旅游 C.国际包价旅游 D.团体旅游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9、旅游本质:一种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10、旅游学研究对象:要素论:1.旅游活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2.旅游活动运行机制中各要素(旅游活动主体客体媒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者、资源、产品、市场、业、组织、影响。 第二章旅游者 1、对有关术语的定义:居民:在短期初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至少居住了12个月以上的人。国际旅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少于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国际旅游者:24小时以上少于一年。国际一日旅游客:不足24小时且未在所到访问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过夜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2、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客。国内一日游游客:10千米以外,不超过6个小时但不足24个小时,并未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问题的提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客观条件 3、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康体旅游)、文化(文化旅游/软探险)、社交(人际)、地位和声望、购物(商务、会议、修学旅游)。几种旅游动机: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游览风景名胜、了解新鲜事物、体验某种浪漫生活、参加冒险、有益健康、访问自己的出生地、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CATALOGUE I.Filling the blanks (1) II.True or False Questions (3) III.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6) IV.Explain the following tourism terms in English (13) V.Briefl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 (15) VI.Topic Discussion (17)

I.Filling the blanks 1.Tourism must be,above all,defined a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way from their. 2.First,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ourism is just one form of,along with sports activities,hobbies and pastimes. 3.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s that tourist product is a service rather than a tangible good. 4.The refers to travel taken exclusively within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of the traveler’s country. 5.Tourism is now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ces of modern times. 6.Leiper’s Model includes,and three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7.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Roman Empire,and the onset of the so-called Dark ages,travel became more. 8.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hierarchy of universal and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9.Before anyone can choose to undertake a holiday,they must aware of from which they can choose,and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m. 10.Factors that influenc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11.The World War I had influence on the expansion of tourism. 12.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of universal wants and needs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13.When a tourist walks into a travel agent’s office to tour—a product—he is also buying many. 14.Tourist product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products of other industries.These include,,,and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15.The tourism product is unique in terms of its rang and. 16.The service product is intangible when it cannot be easily evaluated or in advance of its purchase. 17.Tourism product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being inseparable which means the product is often consumed and produced. 18.Tourism involves the purchase of an expensive product that cannot easily be or, 1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

老舍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6分,共16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 (二)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 二、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二、按组织形式 三、按旅游目的划分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第五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域集中性 四、季节性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尝试 二、联合国罗马会议的规范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四、我国对入境游客的统计口径 五、各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六、我国对国内游客的界定 第二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第三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1、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 2、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第四节旅游者的分类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二、依据出游目的旅游者分类及其特点 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界定 1、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易损性 4、不可移动性 5、可创新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1、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2、基于是否具备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3、基于存在或使用状态的旅游资源分类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调查工作

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 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我的母亲》《养花》《我们家的猫》《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祥子买车》《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学家汪曾祺写)《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 不属于。在于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点,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去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A.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b.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c.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阶层。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生活环境。 B.改变工作性质。 C.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创造了条件。

D.改变阶级关系。 E.改变运输条件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主要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500多人的比以往任何类似活动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团体旅游活动(禁酒大会、特点:公共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开始尝试商业性质的组团活动业务。(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路线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1855年,组织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成立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 6、总而言之,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已经形成规模足够大的市场。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7、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古代、近代和现代旅游时间的划分古代旅行(原始社会末期—1841) 近代旅游(1841—二战之后) 现代旅游(二战之后至今) 2.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为什么不是旅游, 迁徙不具备移动目的的休闲性、移动时间的暂时性和移动空间的异地性。 3、西方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商务旅行 宗教旅行 求知求学旅行:苏莱曼、马苏第、巴图特、马可?波罗;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消遣旅行:温泉旅行、自然观光旅游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4、我国的古代旅行 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 官宦旅游(张骞) 国际贸易旅游(郑和) 宗教旅游(玄奘) 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 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等形式) 5、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新价值) 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 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员

国际贸易大发展 社会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近代旅游业崛起 6、近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规模扩大 旅游者层次更加广泛,旅游者的身份发生较大的变化 旅游业诞生 旅游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7、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政治环境、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战后人口迅速增加 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和支持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三大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 8、中国现代旅游 初创阶段(1949—1957) 开拓阶段(1958—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发展阶段(1978——1991——至今) 8、2发展阶段(1991后至今)

102#——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模拟题1 一、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的创建者是………………………………………………(②) ①詹姆斯?恺撒②托马斯?库克 ③威廉?瑟厄波德④约翰·贝德克 2、世界旅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①) ①WTO ②UN ③WHO ④OTO 3、攀登珠穆朗玛峰等世界名峰的旅游可以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④) ①安全需要②生理需要 ③受尊重的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 4、去异国他乡了解其音乐、艺术、民俗、宗教的旅游者一般是出于以下哪种旅游动机?……(②) ①身体方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 ③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5、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①) ①综合性产业②服务性产业 ③经济性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6.旅游活动的中心环节是……………………………………………………………(④) ①行②住 ③食④游 7.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②) ①国内旅游业务②出境旅游业务 ③入境旅游业务④边境旅游业务 8.现代旅游突出的特点是……………………………………………………………(①) ①大众性②集中性 ③持续性④稳定性 9.我国制定并开始执行评定饭店星级的规定和标准的时间是……………………(③) ①1978年②1982年 ③1988年④1997年 10.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先河的人是……………………………………………(③) ①Writher ②R.W butler ③Thomas Cook ④Alan Fyall 11.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④ )。 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③.文化因素④.吸引力因素 12.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① )。 ①.受尊重的需要②.爱的需要 ③.安全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 13.现代旅游是从( ① )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19世纪初④.20世纪初 14.下面哪一项不是早期的飞机客运航线失败的原因?( ② )

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学科方向“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一、书目 (一)文学理论部分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一川《文学理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础》(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2]Rice,PhilipandWaugh,Patricia.Eds.ModernLiteraryTheory:AReader.4thedition.London,AHodderArnoldPublicat ion2001. [24]Richter,DavidH.Ed.TheCriticalTradition:ClassicTextsandContemporaryTrends.2ndEd.BedfordBooks:Boston,19 98. [25]Rivkin,JulieandRyan,Michael.Eds.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Malden, Massachusetts:Blackwell,1998. [26]Castle,Gregory.BlackwellGuidetoLiteraryTheor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7. [27]JulieRivkinandMichaelRyaned 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Editedb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二)文艺美学部分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 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 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 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 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