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道路、思路、方法、环节、条件、动力、前提、领域、效益、质量、模式、传统、认识、问题、战略、系统、机制、有效、自主、充分、整体、平衡、合理、优良、透明、公开、公正、公平、健康、加大、合作、配合、沟通、执行、提升、统一、发展、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研究、措施、特点、关键、支撑、网络、内涵、意识、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素质、环境、政策、工程、活力、倾向、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能力、主导、方式、差距、特色、作用、标准、规模、结构、方针、水平、关系、分析、凝聚、逐步、形成、制约、树立、满足、推行、管理、坚持、保证、服务、帮助、带动、支持、发挥、调整、改善、取决于、方向、促进、扩大、创新、改革、适应、实现、提高、转变、推动、基本形成、实施、落实、量力而行、抓住机遇、凝聚力、甘心、中心、核心、专业化、有效性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

品。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至此,海尔集团几乎涉足了全部家电行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海控股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医药行业。并向市场推出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产品,进入家居设备行业。

(五)、进军知识产业

1998年1月,海尔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事塑料技术和新产品开发。4月25日,海尔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研究所合资成立“海尔科广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从事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6月20日,海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D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从事CAD/CAM/CAE软件开发。

这表明,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而且上述知识产业的产品都是海尔即为了发展所需要的,两者形成一体化关系。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地发展,其核心基础是海尔不断提高的企业管理、品牌及销售服务能力。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行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呈正相关,即相关程度高,成功率高,相关程度低,其成功率低。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正是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发展。

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新行业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内部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进入新行业;二是外部并购,通过合并收购其它企业进人新行业;三是以合资合作为主的战略联盟,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合资合作等形式的战略联盟进入新行业。海尔集团进入新行业的方式是综合运用这三种方式的。

4、进入某行业后,通过扩大产销规模,努力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前三名。

二、多元化战略中的管理创新—— OEC管理法

(一)OEC管理法简介

"OEC"管理法--英文 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

O--Overall 全方位

E--Everyone 每人

Everything 每件事

Everyday 每天

C--Control 控制

Clear 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二)、OEC管理的基本框架

OEC管理法由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组成,是海尔生存的

基础,并成为海尔企业集团对外扩张、推行统一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海尔走向世界的最好发展资本。

1、目标系统

目标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目标提出的高度必须依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低于竞争对手就毫无意义。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确定争中国第一的目标,1988年夺得了冰箱行业第一块金牌。随即又确定创国际名牌的目标,从出口策略上僵持先难后易,先进入发达国家,形成高层建瓴之势,再进入发展中国家。目前产品已出口102个国家和地区。目标的实施首先是将总目标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分解为各部门的子目标,再由子目标分解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目标值,从而使全公司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在日清日高管理法中,目标的建立有这样几个重要特征。

(1)指标具体,可以度量。如在质量管理上,海尔把156个工序的545项责任进行价值量化并汇编成小册子,小到一个门把螺钉上不好都有明确规定。

(2)目标分解时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各项工作都按标准进行分解,明确规定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审核者、工作程序、见证材料、工作频次,从而做到企业内的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使目标考核有据可循。海尔对每一台冰箱的156道工序,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即规定不准出二等品。

(3)做到管理不漏项。企业中的每件物品(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规定具体的责任人,并在每件实物旁边明显标示出来,保证物物有人管理。不但车间、办公室的玻璃,就连材料库的1964块玻璃,每块玻璃上也均标有责任人。

这样一个目标系统就保证企业内所有工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样物品,都处于有序的管理控制状态。企业内的所有人员,上至总经理下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十分清楚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与损失。

2、日清控制系统

日清系统是目标系统得以实现的支持系统。海尔在实践中建立起一个每人、每天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件事进行清理、检查的"日日清"控制系统。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事日毕"。即对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异常现象),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即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如工人使用的"3E"卡,就是用来记录每个人每天对每件事的日清过程和结果。二是"日清日高"。即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要求职工"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日清"控制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全体员工的自我日清;二是职能管理部门(人员)按规定的管理程序,定时(或不定时)地对自己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进行现场巡回检查,也是对员工自我日清的现场复审。组织体系的"日清"控制,可以分为生产作业现场(车间)和职能管理部门的"日清"两条主线。两者结合就形成了一纵、一横交错的"日日清"控制网络体系。无论是组织日清还是个人自我日清,都必须按日清管理程序和日清表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每天记入日清管理台帐。

日清体系的最关键环节是复审。没有复审,工作只布置不检查,便不可能形成闭环,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日清中重点抓管理层的一级级复审。复审中发现问题,随时纠偏。在现场设立"日清栏",要求管理人员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将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填在"日清栏"上。如果连续发现不了问题,就必须提高目标值。

3、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日清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保证条件。海尔在激励政策上坚持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通过"3E"卡,每天公布职工每个人的收入,不搞模糊工资,使员工心理上感到相对公

平。二是要有合理的计算依据,如海尔实行的计点工资,从12个方面对每个岗位进行了半年多的测评,并且根据工艺等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所谓"计点工资",是将一线职工工资的100%与奖金捆在一起,按点数分配,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在一、二、三线对每个岗位实行量化考核,从而使劳动与报酬直接挂钩,报酬与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

在激励的方法上,海尔更多地采用及时激励的方式。如在质量管理上利用质量责任价值券,员工们人手一本质量价值券手册,手册中整理汇编了企业以往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针对每一个缺陷,明确规定了自检、互检、专检三个环节应负的责任价值及每个缺陷应扣多少钱,质检员检查发现缺陷后,当场撕价值券,由责任人签收;操作工互检发现的缺陷经质检员确认后,当场予以奖励,同时对漏检的操作工和质检员进行罚款。质量价值券分红、黄两种,红券用于奖励,黄券用于处罚。

三、多元化战略中的成功模型分析:8S模型

(一)战略(Strategy)

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二)、组织结构(Structure)

海尔组织结构图

(三)、员工(staff)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是海尔的人才观念。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员工都能被看成是人才,给予一样的平台,一样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和技能,而不是以表取才,试问这样的环境下,黑马怎会甘心沉默不脱颖而出?这样重视人才的企业又怎能不成为行业的龙头?

(四)、环境因素(Surroundings)

当今的时代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信息化气息扑面而来,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使世界更加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让人们进入了微机的经济时代。它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给海尔带来诸多竞争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正因为如此,海尔企业创品牌的思路也要随之创新,海尔创新的道路拉开了新一轮信息化流程再造的序幕,海尔这一轮再造的内容是用一千天的时间实现流程系统创新,打造一条管理的信息化流水线。海尔进行信息化再造的目的是打造卓越的商业模式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卓越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这个卓越的服务你什么时候需要海尔马上可以给你,你所有的需要海尔都能满足。

(五)、管理系统(System)

在企业运作与发展思路设计上,从单纯形式变换向以根本经营机制革命为主导内涵的整体经营结构资本化转化。整个组织网络上形成三个层次:集团总部是投资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工厂是成本中心。

(六)、管理风格(Style)

海尔的管理模式要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增加职工的责任感。真正达到自主管理,数字是次要的。海尔的管理风格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的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以及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的特色。

(七)、组织技能(Skill)

1、“优质优价”的定价策略

海尔集团在走向国际市场创中国自己的名牌道路上,一直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张瑞敏认为,在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心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价廉是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廉价倾销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名牌产品形象。

张瑞敏指出,正确的做法必须是反其道而为之,从自己产品在发达国家登陆的第一天,就要实行优质产品的价格与国外名牌同类产品价格不相上下的定价策略。西方国家不认中国产品,无形中也创造了机会。虽然,开始由于西方消费者的偏见可能受到冷遇,第一天无人问津,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但只要坚持不降价,到了第四天就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当消费者使用海尔产品后,就会因优良的产品质量带动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国际名牌战略才能获得成功。目前,海尔产品在欧美市场享有一定的美誉,的确同当初海尔的优质优价原则有很大的联系。事实上,这也是抓住了当前西方消费者在价格与质量的抉择中,更加注重质量而价格高低则相对次要的消费心理。

2、建立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

为了了解国际家电市场的最新情况,包括技术和市场动态,海尔集团建立了由各个信息站组成的海尔国际信息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活动。目前,已经设立的有香港、东京、里昂、洛杉矶、纽约、阿姆斯特丹、汉城、蒙特利尔、悉尼、台北等10个信息站。信息站工作人员都是由当地人或者海外留学生构成。提供的信息或以报告形式,或以简单文字加图片形式,平均每天由各个信息站发回的信息汇总起来,高达80万兆字节。海尔信息部每天将这些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和分类,把各种有用信息分门别类地呈送给决策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

除了信息站外,海尔集团还分别在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里昂、蒙特利尔和美国的硅谷建立了6个海外设计分部。其中,第一个海外设计分部—海尔东京设计分部是在1994年10月22日成立的。而1998年3月设立的海尔硅谷设计分部,正是为了配合海尔在美国的跨国经营事业的。海外设计分部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本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目前,海尔集团可以成批量生产适合欧、美、亚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不同功能与规格的家电产品,这是连松下等著名公司都未能做到事情。因此,在向海外发展过程中,海尔集团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形成广泛的国际技术联盟

海尔集团与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确立了技术联盟关系。最早的是1991年与日本三菱重工在空调上的技术合作,目前,他还同意大利的海梅公司、美国的ESS公司在朗迅公司、德国的迈兹(Metz)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建立起技术联盟,在冰箱、洗衣机、数字彩电等许多领域实行技术合作与共同开发。通过这些技术联盟,合作双方实现利益共享,海尔集团则可以不断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信息与技术能力。

(八)、个人目标和企业文化((Subordinate Goal)

斜坡球体论──海尔的管理理念,从“吾日三省吾身”的中国这句老话中,张瑞敏悟出了企业好比斜坡上滚的圆球,由於在市场竟争的环境中,来自企业环境中,来自企业职工内部的影响,形成的制约力有向下滚动的本性。斜坡上的球体为一个员工个体,球体周围代表员工发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促进一个员工实现自己的目标及前景有两个动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是个人素质的提高,这是根本;外在动力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外部的推动力。员工施展才能的舞台取决于两个方面:球体的半径——员工的能力;球体的弹性——员工活力的发挥程度。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斜坡的角度越大,人才发展的竞争越激烈,人才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企业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如适应服从、充分参与、实现自我等,分别给予木同的动力——激励机制(如员工升迁,就有管理职务、专业职务、技术职务、技能职务等)。“不进则退”,作为企业或员工只有不

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阻力和惰性,才能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

四、多元化战略中的风险

产生多元化发展战略“陷阱”。具体表现为:第一,资源配置过于分散(多元化风险)。多元化战略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每一个发展的产业领域,从而使每一个意欲发展的领域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借给在与相应的一元化经营的竞争对手竞争时失去优势。所以,多元化战略可能会导致不仅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还会“东方西方都不亮”,加大企业的风险。第二,产业选择误导(扩张的风险)。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企业往往是受到该领域预期投资收益率的诱惑,但产业选择还要看该企业本身的前景,及本企业能否在这一领域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专长,如果无法同时具备以上条件,那么很有可能会选错进入的产业,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三,运作费用过大。企业多元化发展使顾客认识企业新领域的成本加大,即当企业新的领域有了产品时需要消费者认知,虽然可借用原有领域的品牌,但要在新领域中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必然要花费很大的成本。第四,人才难以支撑。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时,必须有多元化领域内相应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支撑,多元化发展才能成功。但引进人才一方面会加大成本,另一方面,人才的供求不定,可能会引起企业发展由于人力资源的原因而受阻。

五、海尔应该注意

1、21世纪是个性化时代。企业都在为从大批量生产向大批量定制做转换准备。海尔的战略--国际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有注入更新的理念加以重新思考的必要。

2、海尔的产品虽然积极向信息产品转换,但却尚未积极地在新条件下为战略调整、业务重组与机构改革进行重大的思考和充分关注,这将对新世纪海尔的信息产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海尔需要企业内部之间以及海尔与外部更具透明度的沟通。

4、这是个被迅速的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化冲击的时代,因此也是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传统理解上的世界级企业标准正在被新的标准替代。

5、企业由制造向服务转化的态势必将在中国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6、海尔服务并没有脱离传统交易营销的色彩,更没有利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增值营销和扩大服务供给来使自己真正与同行拉开较大的差距。

7、作为健康企业,海尔在长期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方面,仍需进一步与短期经营的效率做更好的平衡。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敲门,这扇门敲不开就换一扇敲。机遇就是这样,突然有一天一扇门开了,我们就进去了。没抓住机遇的企业,往往是要么从来不敲门,要么敲不开就放弃,还怪门太紧。他们和我们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门后没有目标。”海尔的经营者,却更愿意将屡屡抓住机遇的原因,归结于海尔人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知识分享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

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微软公司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微软公司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一、SWOT分析——回到21世纪初期的微软 (一)Strengths 1.辉煌的历史,丰厚的积淀 2.持续称霸桌面软件市场 3.在其他工业部门侵略性扩张 4.声誉、经验、技术、资源 (二)Weaknesses 1.闭塞——“被”接受互联网 2.低效——新产品开发延迟 3.代码繁复,构建和检验极端困难(三)Opportunities 2007年或者2008年,IT产业将迎来下一个成长周期: 1.服务导向体系和网络服务 2.作为服务的应用 3.延伸的互联网 4.社会计算 (四)Threats 1.美国和欧盟的反托拉斯立法 2.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 3.桌面软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在新的领域尚无独有优势 二、竞争分析——预判竞争者,为微软支招 (一)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1、新的进入者的威胁(中等)(1)行业门槛低,不急于上规模(2)重创意,易开拓新的细分市场(3)专业应用市场已被基本瓜分(4)政府长期扶持低耗能产业 2、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小)(1)销售渠道非常新颖、广泛、灵活(2)越垄断的软件商越不会被供应商制约(3)消费者将协助淘汰“高价”供应商 3、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小)(1)软件越来越成为生活必需品(2)商品的质量、性能具有高度标准化 (3)商品定价制,没有议价空间,只能选择购买渠道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现有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新的进入者的 威胁 替代产品的威胁 (4)软件价格、功能、质量、性能高度透明(有测试机构)(5)销售主要关注销量,个人交易额影响不大(6)购买时目标单一,不会有太多选择余地 4、替代产品的威胁(大)(1)市场不断细分,已有市场将面临日渐激烈的竞争(2)成熟商品可很快被轻易复制(3)版权保护依靠法律与道德约束(4)新版本推出,旧版本将立即退出(5)必须依靠高度的行业敏感与迅速的决策(6)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与超前的思维 5、经营绩效分析(二)竞争预判 1、规律: (1)如果以专业某一项业务方向进行竞争,目标会太过于明显而导致战略群的集中力量反击,最终成功可能性较小。 (2)如果能从不同方向分别进行竞争,则可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多点竞争,相互制约,成功机会比较高。

从杜邦公司看经营多元化战略

从杜邦公司看经营多元化战略 案例背景: 创建于1802 年的杜邦公司是美国历史上创建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还是经营和管理堪称一流的“百年老店”式的成功企业。经过近200 年的发展,如今杜邦公司已成为总资产近400亿美元、年销售额400 亿美元左右、拥有2000 多个商标品牌、从事多样化生产经营、雇用10 万名员工、在世界40 多个国家中拥有200 多家制造或加工企业的全球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化学工业公司(1999年在美国大企业中排名第16 位)。 作为经营管理成功的公司之一,杜邦的经验是丰富多彩的,将其发展战略浓缩起来,可以归结为8 个字,即“科学管理、锐意创新”。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中,它根据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创新,与此同时,它又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以创造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保持了杜邦公司200 年不断持续发展,常盛不衰。 组织创新促科学管理 直到本世纪初叶,已创建了100 多年的杜邦公司还只是一家火药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杜邦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但公司主管们在喜悦之余,并未忘记思考战后如何处理因战争需求而急剧膨胀起来的公司火药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从1915 年起,针对市场的变化,杜邦进行未雨绸缪的企业结构重大调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杜邦公司已经从一个单一的火药制造公司成功地转变为一个生产多种化工产品的化学公司,为杜邦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创造规模效益,就必须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改革企业的管理。 在管理改革中,杜邦公司实行了一种以“投资周转率”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资产会计法。这种创新的会计法将传统的成本会计、资本会计和财务会计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美国各工业行业提供了一种评估企业业绩和进行计划的管理工具,同时也使杜邦公司本身获益匪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成功地从火药公司转变为多样化生产经营的化学公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五)、进军知识产业 这表明,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而且上述知识产业的产品都是海尔即为了发展所需要的,两者形成一体化关系。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多元化战略案例:太阳神、春都

案例12: 企业多元化战略失败案例二则(第八章案例之一) (一)太阳神的多角化战略 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将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改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人民币。太阳神企业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 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重金聘用一批青年人才,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此时,怀汉新开始了多角化战略发展之路,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项目没有一个成为新的“太阳神”,34亿元全部血本无归。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此时,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 工商管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继续下滑。 ( 二 ) 春都集团的多角化战略 春都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洛阳肉联厂。自1986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西式火腿肠开始,春都曾以“会跳舞的火腿肠”红遍大半个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0%以上,资产达29亿元人民币。 在火腿肠成功后,公司开始多元化扩张,依托肉制品产业,发展了以肉制品加工、低温肉制品、生化制药、饮品制造、包装材料、饲料加工以及养殖业为核心的六大支持产业,公司成为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多元化战略分析实例

以海尔多元化失败分析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 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沪、热水器等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五、进军知识产业 可是最近几年,却是中国企业展开多元化反思最多的时期。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也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07年10月23日上午,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电器,1169.HK)在此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一项惊人的决议——以9亿港元的总价,收购包括部分洗衣机和热水器在内的母公司资产。交易完成后,海尔电器的业务将从目前的波轮式洗衣机业务,扩大至滚桶式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受此影响,当日海尔电器的股价出现小幅上扬,为0.27港元。毫无疑问,资产的注入,自然将有助于提升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然而,在这次股东特别大会上,一个本应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细节多少被低调处理了——海尔电器一年多前还引以为豪的手机业务以4亿元的价格卖给母公司海尔集团。一买一卖之间,绝不仅仅意味着海尔电器简单的“吐故纳新”。今年上半年,海尔电器手机业务亏损3.97亿,加上去年造成上市公司的亏损数字,海尔一年多来一共海尔今日之多元化局面,但回头看看海尔2005年和2006上半年的业绩,保持亏损近8亿港元。自从2001年进入金融以来,张瑞敏以大开大阖的手法开创了盈利的仍然是近20年的传统业务——冰箱、洗水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业务。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不仅仅是手机业务,海尔几年来苦心经营的金融、电脑、药业、家居等多项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多年来海尔集团投资和进入的新业务几乎毫无建树,手机的巨亏只不过是海尔多元化面临严酷“大考”的开始。 业界不乏前车之鉴。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末期以来,国内IT和家电业

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分析 --以五粮液集团为例 11注会2011409104 牛博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不断通过投资战略调整以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多元化投资虽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开辟新的业务领域、重新整合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盲目实行多元化也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迫退出市场。因此,深入探讨多元化投资的理论和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以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投资为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得出启示。 关键词:五粮液,多元化投资,战略,关联方,关联方交易 一、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投资的介绍 五粮液集团有着自己的品牌群落以及品牌渠道,它的多品牌策略使其在白酒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品牌价值达300多亿元,具有领导市场的影响力。同时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一直困扰着五粮液集团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起,五粮液就开启了多元发展之路。然而纵观五液集团多年来收益甚微的跨行业、多元化投资项目,未来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1997年,五粮液首次涉足多元化,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便告夭折;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也无疾而终;在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项目亏损几千万元. 2002年,进军服装业,“五粮液”命名的系列服装面世,迄今不见成效。 2003年,五粮液在多元化道路上加速前进。当年5月业内盛传其计划投资50亿-60亿元进入芯片业;随后又传出五粮液投资 3.4亿元与日本丸顺公司合作生产汽车模具的消息,据称可达到200套大中型汽车模具的生产能力。然而两个项目均一拖再拖最终销声匿迹。 2009年底,五粮液终于如愿进军汽车行业,与华晨汽车集团共同投资18亿元启动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50万台动力轴承项目。但五粮液并未从汽车项目中获得实利,已于2011年将全部股份转给南邦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格较之前缩水3000万元,狼狈退出汽车发动机领域。 此外,五粮液还投资了酒店、塑胶、印务、数控机床、证券等多个不同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与主业相关的印刷、塑胶和模具为主的普什公司及玻璃公司实现盈利外,其余如汽车、洗发水、药品等投资都连连巨亏。即使是盈利项目,贡献度也很小。而且五粮液在金融方面的投资也是连连失误的,许多证券投资都没有收回来,查阅五粮液历年年报发现,在资金陷入亚洲证券之前,其在2001年到2004年间的股票投资都是亏损状态;继亚洲证券事件后,证监会要求五粮液停止股票投资,其手中股票已逐步抛售;2010年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五粮液出售证券的投资损益分别为-607.93万元、-215.78万元、-243.63万元。

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战略选择 一、定义、分类 专业化经营又称单一化经营,是指企业仅仅在对单个产品或行业领域内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比较单一。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角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是指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有形或无形)的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分两大类别即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其中相关多元化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控制上有一定的相关性;非相关多元化所指的就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上述几个方面没有相关性。 多元化按性质分类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资本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分类:包括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集团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指生产的新的与原有业务技术有关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水平多元化指企业利用本身市场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集团多元化又叫混合多元化指企业通过兼并、并购或投资其他企业而将企业业务拓展到不同技术、市场、区域的战略二、阐述问题,即大中小企业面临的专业化、多元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成败。 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是任何发展中的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中小 型企业,企业能控制的市场、资金、资源有限,企业发展初期往往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能够集中企业的各种优势,针对某一产品或专业领域展开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而最终能占领企业的细分市场,获得利润,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企业在该行业确立领先优势,市场趋于饱和,企业有了相当的盈余资金且竞争对手的进入压缩了利润空间,故企业高层为了扩大市场经营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分担经营风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考虑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从而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在保证自己核心优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更高利润,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此时企业选择的稍有不慎,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中偏离了主营业务,而一味的求大求全,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甚至让企业丧失掉原有的优势而引起破产,以至于企业决策者事后后悔选择多元化经营,认为如果继续以前的专业化经营模式,企业或许能经营的更好;而对于大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大,能控制的资源、资金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早已开始实施,企业在获得较高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但企业不满足现在的状态,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高的利润,企业在先前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多元化,例如从产品的多元化到市场的多元化、从横向多元化到多向多元化、从同心多元化到水平多元化,进一步的多元化让企业的经营业务更加复杂,产品品种更加复杂,技术、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低,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为应对此种模式带来的挑战,企业会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形式、管理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提高经营效益,然而企业的决策不可能完美无缺,能够完全充分的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影响因素,这种资源、资金分散的风险及其他未能考虑到的经营风险让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面临比之前更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选择进一步的多元化,并未能给企业带来其想要的收益,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企业因为疏忽而丧失全部优势,以至于

多元化战略的相关案例分析

多元化战略的相关案例分析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元化战略 工商管理贺小琴 一、案例概述 多元化战略指企业面向不同的市场和顾客,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内开展活动,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战略。本案例结合格力集团的多元化战略进行分析。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公司以格力空调为主营业务,其空调的生产及销售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空调产业榜首。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4%,空调市场面临较大阻力。据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空调业务营收占比达到78.58%,为分散对空调产业过度依赖的风险,在市场中寻求新的增长点,格力也开始进行转型和多元化战略布局。 (1)家电产业:格力电器专注研发空调的核心技术,在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上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深度布局。格力空调已形成不同外观、不同功能、不同系列的多品牌产品。除空调产业外,格力电器包括小家电品牌“TOSOT”(包含净化器、干衣机、电饭煲等家电产品)、“晶弘” 冰箱等品牌及产品。 (2)智能家居产业:格力以“格力+”应用为控制中枢,运用了格力的路由器和手机技术,打造节能环保智能家具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拥有智能感知和互联互通等核心技术。 (3)装备制造产业:2015年成立了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智能设备子公司,产品包括数控机床、电子器械、智能机器人等。格力工业制品是格力电器旗下的工业核心零部件产品品牌,包含凌达压缩机、凯邦电机、新元电子、

格力电工漆包线、芜湖精密铸造等多种产品。 (4)手机产业:2015年,格力牌第一代手机面市,后格力电器迅速实现第二代、第三代手机的量产,并推出色界系列智能手机。 (5)新能源产业:格力电器在 2017年和银隆签署互购产品协议,并与其在天津市建立工业基地进行智能设备和新能源电池的研发。格力电器进军入锂电池原料生产、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研究和制造行列。 二、格力多元化战略主要优缺点分析 1.主要优点: (1)坚持专注空调的核心科技研发。格力依靠空调核心技术和创新获得市场广大消费者青睐,在空调产品基础上,格力电器注重空调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上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深度布局。 (2)从相关多元化入手,打造专业家电产品。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在与其原来的资源、市场、产品、技术或顾客等相关的新领域里寻求发展,新领域与原领域有着战略上的适应性和关联性。除空调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外,格力电器推出一系列小家电、智能家电的产品和品牌。这些产品都属于在家电领域,“大松电器”、“晶弘冰箱”等家电品牌在格力空调品牌的影响下,消费者对这些家电品牌更加信赖和认可,格力从相关产品领域入手,多元化跨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 (3)在智能装备、精密制造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布局,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开发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拓展其他业务,打破空调为主的营业格局。在当前空调市场行情瓶颈的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分散企业风险。 2.主要缺点: (1)格力空调仍是其主要业务,消费者对于“格力空调”已经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除空调外的其他业务产品不容易被客户接受,销售增长缓慢,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格力电器进军非相关多元化的手机市场和新能源业务。新领域开发新业务,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道路、思路、方法、环节、条件、动力、前提、领域、效益、质量、模式、传统、认识、问题、战略、系统、机制、有效、自主、充分、整体、平衡、合理、优良、透明、公开、公正、公平、健康、加大、合作、配合、沟通、执行、提升、统一、发展、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研究、措施、特点、关键、支撑、网络、内涵、意识、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素质、环境、政策、工程、活力、倾向、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能力、主导、方式、差距、特色、作用、标准、规模、结构、方针、水平、关系、分析、凝聚、逐步、形成、制约、树立、满足、推行、管理、坚持、保证、服务、帮助、带动、支持、发挥、调整、改善、取决于、方向、促进、扩大、创新、改革、适应、实现、提高、转变、推动、基本形成、实施、落实、量力而行、抓住机遇、凝聚力、甘心、中心、核心、专业化、有效性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研究生结业论文2010-01-29 23:22:21 阅读9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 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 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 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 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 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 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至此,海尔集团几乎涉足了全部家电行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海控股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医药行业。并向市场推出整体厨房, 整体卫生间产品,进入家居设备行业。 (五)、进军知识产业 1998年1月,海尔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事塑料技术和新产品开发。4月25日,海尔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研究所合资成立“海尔科广数字技术开发有

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案例

"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可以说是企业搞多元化投资最经典的一条理由.他们认为搞多元化投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有效地分散单一投资可能引起的投资风险.他们觉得: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大型企业,如果只搞单一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受宏观经济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投资风险极大,容易出现"只因呛了一口水,便喘不过气来"的情况.而搞多元化投资,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错开:当某一项业务需求不旺,市场衰退,导致销售不畅,现金净流入减少时,其它业务可以弥补,达到以丰补歉,均衡现金净流入波动之目的;还可以争取时间,从容调整业务,从而大工业降低投资风险[6].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有一定道理,但不可过度迷信之.它有它的适用范围和边界条件,一般认为,只有当企业自身在某一主营领域的地位非常稳固,已具备良好的核心能力,且有剩余资源寻求更大投资收益时才可以考虑.遗憾的是,有些企业恰恰忘记了这一点,造成"东方西方均不亮"的暗谈景象. 近年来,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失败的例证也不少,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巨人集团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其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使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导致财务危机,使其仅仅因数百万流动资金不足而一夜驾崩.太阳神集团也是如此.该集团在1989年至1993年间,迅猛发展,年产值从4300万元飚升至13亿元.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前景看.但遗憾的是,恰恰是在原来的产业尚有潜力可充分发展,需要投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时,却抽出资金投入新产业,大搞多元化,到1993年底,集团内部就组建了十几个项目公司,涉足的领域有石油,化妆品,汽车,边境贸易等等,削弱了原产业的发展势头,而原产业恰恰是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结果是在新产业领域未做好,在原产业领域也丧失了竞争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的公司就提出"数一数二"原则,要求任何产品在本行为市场上要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否则就将这个行业中的公司关闭或卖掉.随着加入WTO,企业应与时俱进,不求样样有,但求一样精,一样强,在强势项目上以优取胜. 什么生意都想做,什么钱都想赚,过早跨业经营,穷于应付,不专不精,做不出特色,形不成优势,结果成了"老小树",总也长不大,总也稳不住,这是企业发展的大忌. (4)积极清理沉淀资产,盘活存量资产 企业的资金紧张,不仅表现为生产成品积压和应收帐款余额过大,同时也表现为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部分资金被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当前,企业只有首先盘活存量资产,方能有必要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制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清理沉淀资金,除了积极清仓理库,催收账款外,必要时还可考虑出售生产经营中并不十分必须的长期资产和对应收账款的转售.对于滞留在非生产经营领域的资金,也应尽量抽回.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案 1.教学目的与要求:前边讲的第二章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的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那么,什么是价值形成过程,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三章讲的是资本积累过程。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过程。找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什么?在前边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发现,马克思不论是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还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研究,都是假定资本家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时还假定资本家能把产品顺利地卖出去,把生产耗费补偿过来,并获得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不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如果资本家不能把产品顺利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失败原因与对策分析

封面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失败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从巨人集团,澳柯玛,海尔,联想,实达,民族工业春兰空调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来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其可归纳为进行非相关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的理解较为模糊;以一路通百路的思想效仿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失败,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战略实施急于求成;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使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增加,使企业决策失误;缺少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进而从这些失败原因思考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对策:发展相关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产业,注重协同效应;克服一路通百路思想,注重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把握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的渐进过程;科学决策,加强管理,降低或减少经营风险;发挥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作用。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战略(industry multilication stategic) 经营失败(operation failure) 原因与对策分析(analyze the reasons and ways) 目录: 一.有关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的 念 (3) (一)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定 义 (3) (二)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的发展状 况 (3) (三)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利与弊分 析 (3) 二.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失败典型案 例 (4) (一)巨人集团-----最值得研究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失败案例………… 4 (二)国有企业中青岛的澳柯玛和海尔的多元化经营失败案 例 (4) (三)联想,实达多元化经营的失败案例 (5) (四)空调闻名的春兰多元化扩张失败案例 (6) 三.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战略失败原因探究 (7)

企业战略管理一体化、多元化案例

1、大家看视频:青啤再造(这是横向一体化的案例) 2、上海汇众的发展(前向一体化) 2005年的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几乎一夜之间,巨大的“上海汇众”广告牌出现在了上海浦东和浦西的主干道旁。 汇众座落在浦东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主要有商用车与轿车底盘系统两大业务板块。 商业车产品有伊思坦纳商务车系列及专用车、15吨级重型车系列,还生产高级旅游客车、大中型普通客车。 轿车底盘系统产品有前桥模块、后桥模块两大系统及出口美国通用、福特的轿车零部件,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各款轿车底盘系统的骨干配套供应商和美国通用、福特锻铝产品的一级供应商。 其实,这家1992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原先并不生产汽车。在以前,它的主要产品是汽车零部件,如前悬挂总成、后桥总成、减震器总成、副车架和下摇臂总成等。2001年,汇众以320万美元购入了韩国双龙的重型卡车生产线如驾驶室,由此开始了整车的生产。 “要取得品牌,要获得利润主控权,进军整车制造是必由之路。”上海汇总市场总监如是说。 汇众生产底盘冲压件、车架、悬挂、转车系统,这些部件要占整车制造成本的20%。从经营角度看,如果企业能在这一产业链上继续延伸到整车生产,那它就能享受到比一般企业更多的利润空间。 零部件对品牌的需求不强,决定了零部件企业只能从属于或依附于整车企业。一旦整车企业的经济不景气,利润下降,首先就会要求零部件降价。如此一来,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被不断挤压。如果不寻求新生之路。最终只能成为廉价的代工者。 可以认为,从零部件生产延伸到整车领域,是上海汇众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思考:上海汇众为什么进行前向一体化? 3、香港溢达集团纵向一体化战略 香港溢达集团作为国际名牌衬衫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既拥有自身的品牌又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有着长期稳定供应关系的跨

案例5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

案例5 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浮与沉 1.说明雅戈尔多元化经营业绩波动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不断上升-急剧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下降 原因:雅戈尔形成了以品牌服装、地产开发、投资三大产业为主体,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经营格局,使得雅戈尔在初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造成了前期的不断上升。依靠构建的垂直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和利润总额多次位居中国服装行业的百强排行榜的首位。此外,通过在房地产和股权投资等方面的投资,雅戈尔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收获颇丰,优化投资配置,发挥协同经营的优势建立了在服装产业上的领先地位,企业的经济业绩开始急剧上升。而当2008年宏观经济与股市同时下降,雅戈尔的纺织服装、房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搭档的三驾马车同时遭遇危机。经营业绩开始急剧下降。2009年以来,雅戈尔调整了投资步调,增加服装投资,2009年净利润较2008同比增加%,经营业绩缓慢下降。 2.雅戈尔经营化经营的动机是什么 提升企业主营业务和性竞争力的同时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经营风险,并获取不同产业间的财务协同效益 3.通过与服装行业企业杉杉股份(股票代码:600884)的比较,总结雅戈尔多元 化经营的成效。 通过对雅戈尔和杉杉股份的对比,雅戈尔的基本每股收益基本维持在左右,最高出现在2009年为,而杉杉股份的每股基本收益则维持在,最高出现在2013年的,在综合毛利率以及投资收益率方面杉杉股份均低于雅戈尔。多元化经营模式使得雅戈尔在服装业以及房地产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元化经营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的收益而且还能够降低公司的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增强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4.雅戈尔多元化经营之路对其他企业有哪些可借之鉴 在经营成本压力日渐增加,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形下,服装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要么选择高新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口。作出长远考虑站在战略的高度合理的安排企业各种业务比例与评估各种未来发展的空间,寻找可以持续良好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