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三篇 区段站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三篇 区段站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三篇 区段站

第三篇区段站

一.定义:

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称为区段站二.区段站分类:

1、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

无解编作业区段站(只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有关作业,没有列车改编任务,或仅担任摘挂列车的整编作业)

有解编作业区段站(除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有关作业外,还担任区段、摘挂列车和少量直通、直达列车的解编作业)

2、按布置图(书上有图,不需要背图,能识记即可)

横列式区段站;

纵列式区段站;

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一级三场式区段站

三.区段站在路网上的分布

1.牵引区段长度的影响因素

⑴牵引种类

⑵乘务制度

⑶机车交路

⑷机车走行速度

⑸合理连续工作时间:

8-10小时L交路=T·V旅=(工作时间-自外段停时)×上或下行单向较低V旅

2、路网上技术作业的要求

⑴路网干线交会处⑵有一定车流集散的地点

3、地区及城镇发展规划

四、区段站作业:

1.内容

为邻接地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

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2.特点

小而全:小-作业量、设备规模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

承上启下: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

与中间站的区别:设有机务段、有编解作业

与编组站的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小

五区段站布置图

A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关系

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机务设备的配置(1)配置方案

B.进路交叉分类:

据车站作业类别不同,一般分行车、调车和机车作业三类。 有以下交叉点

(1)行车与行车; (2)行车与调车; (3)行车与机车; (4)调车与调车; (5)调车与机车;

(6)机车与机车。(按交叉性质依次降低)

行车交叉中,旅客列车交叉最严重,其次旅客与货物列车交叉,货物与货物列车交叉又次之;到达进路间交叉较严重,到发进路交叉次之,出发进路间交叉又次之

C.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 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1、通过旅客列车

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

4、自编始发货物列车

5、本站货物作业车

6、扣修的车辆

1、旅客列车到发线

2、货物列车到发场

3、调车场

4、机务段

5、货场及工业企业专用线

6、站修所(或车辆段)

①站房同侧(I 、II ) 机车出入库切割正线,影响居民区环境,机务段发展受限,一端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一般不采用。 ②站对并(V )

机车从到发场两端均可出入段,走行距离短,不需设机走线;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作业有交叉,机务段设调车场外侧,有碍车站发展。只在无解编作业和无发展的区段站上,且折返段又受地形限制时采用。

③站对左(IV )站对右(III ) 用地较大,机务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但机车出入段与调车作业无交叉,且不影响车站发展,应优先采用。

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最大平行作业数分析:

A 端:无调中转或旅客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

B 端:旅客列车到发;调车作业;下行无改编出入段。

进路交叉分析:四

A 端:改编列车到发与机车出入段;

B 端:站同侧货场取送切正线。

①作业进路分析:行车进路、机车进路、调车进路;

②两端咽喉最大可以同时进行的作业:

A 端5项下行旅客列车到达;上行旅客列车出发; 机车出段; 机车入段;调车作业

B 端4项上行旅客列车接入II 道; 调车作业; 下行列车自3道出发; 机车自机待线出、入段;

交叉点分析

(a )客货交叉1、2;

(b )货调交叉3、4; (c )调机交叉5、6; (d )货机交叉7; (e )其它交叉。

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同在正线一侧; 疏解:此交叉点为横列式固有交叉,通过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相互间的配置位置,变更布置图来解决。

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平行配置在调车场同一侧

疏解:(1)编组场设在两到发场之间 (2)设共用改编车场(调车员组织活用线路)

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产生原因:编组场设在下面,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

疏解:(1)采用循环交路 (2)调车场在两到发场之间 (3)到发场2靠调车场侧设共用的改编到发场

产生原因:上行正线在机务段上面 疏解:

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

在A 端修建绕过机务段的外包正线III (在运量较大的双线铁路上)。 咽喉区最大平行作业

A 端2项:下行列车到达;上行列车出发; 中部5项:下行列车出发; 上行客车出发; 上行无改编机车出段; 改编列车机车入段; 调车作业;(重点)

B 端3项:下行列车出发;上行列车到达; 调车作业;

交叉点分析

1.优点

①疏解了双线横列式的客货交叉(直通流部分);

②消除双线横列式因下行改编列车接入1场外侧产生的交叉点3、4、5、6,; ③缩短了下行无改编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走行距离。 2.缺点

①未解决双向横列式存在的一些缺点

a 、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进路与上行旅客列车发、到进路仍有交叉干扰;

b 、下行改编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仍然很长;

c 、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出发,切断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进路。 ②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a.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上行中转列车的发、到进路交叉(交叉点1、2);

b.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机车出入段,与上、下旅客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

c.调机往返到发场1与调车场,进行车组换挂、地方车辆和扣修车取送,横切中部咽喉通路(次数多则为纵列式本质缺点)。

d.车场纵列布置,站坪较长,有3个咽喉区,工程及运营费

3.

客货纵列式

4.一级三场区段站布置图

C.各种布置图型优缺点:

六.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

1、本线车流:在两条本线上来往的车流;

2、转线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不变,无需在站内折返;

3、折角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变更,需要在站内折返。 特点

列车改变运行方向:折角直通列车 列车换挂车组:成组列车 变更列车重量:直通列车

中部咽喉4项:

下行无改编列车出发或下行客车到达;

上行客车出发;

客车机车出入段(由于此作业致使上货到不能平行进行)

正线上侧调车作业。 交叉点分析

(1)上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

(2)到发场1的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横切A 端或中部咽喉。

(1)优点:克服其他图型站内交叉严重的缺点; (2)缺点及改进: ①解编列车转线较横列式走行距离远; ②折角列车如不需转场,可在到发线设双进路,但要增加联络线解决反向发(接)车问题;

③客运设备设置:a 、单独设置;b 、客运与货运纵向设置;c 、集中办理旅客列车到发,客运设备设外包正线一侧;(反方向列车通路)d 、客运设备设外包正线两侧。(长大立交)

七.干线引入区段站线路疏解

八.到发线数量的确定:

直达、直通、小运转列车为1;

有解编作业的直达、直通、区段、摘挂和快零货物列车为2; 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为1,

立即折返的小编组旅客列车为0.7, 停站的旅客列车为0.5;

机车乘务组换班不列检的货物列车为0.3; 不停站的客、货列车不计。 实例

九.机车走行线的位置 1.单线横列式区段站

站对右:到发线之间站对左: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 2.双线横列式区段站

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机走线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机务段位于站对左:设有外包机务段第Ⅲ正线时,机走线设于到发场之间; 不设有外包机务段第Ⅲ正线时,机走线设于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

十.机车走行线数量确定根据每昼夜通过该线的机车次数而定

十一.机待线的设置:

⑴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

⑵纵列式区段站:机务段对侧到发场出发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

十二.机待线的布置形式:

⑴贯通式机待线;

⑵尽头式机待线。

十三、机车出入段线:

为了保证车站和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在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

机车出入段均需一度停车,在机务段出入段处的值班室签点。因此,在机务段最外方道岔至站管道岔之间的站段分界处,应有机车停留位置。

考虑到双机重联及单机回送无火机车等情况,其有效长度不应短于两台机车加10 m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少于70 m。

十四、调车线数量和有效长:

1.有解编作业的区段站: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l效≥l到发效;

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工业

企业线车辆,增加一条;危险品车辆停留线一条。

(有效长应按该线上所集结的最大车辆数确定)

2.无解编作业的区段站:调车线一般应设2条,主要作为本站作业车和待修车停留和调

车之用

十五.到发场线路分组:

①分组后不能进行平行作业不分组,以简化咽喉;

②分组时一组内通常线路数量不少于2条,并且各组线路数量接近,以求平行作业发生高机率;

③线路分组后为各平行进路铺相应渡线、梯线使进路隔开;

④布置道岔和渡线基本原则

a.保证必要平行进路使主要作业能畅通,不“之”字走行,少走渡线,基本不走渡线,即可完成作业。通

b.在设置主要平行进路的基础上,增设渡线和道岔,使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新的平行进路组合,一般非主要作业“之”字走行。活

C.咽喉布置紧凑道岔布置紧密——紧全部道岔紧密配置,两道岔间夹直线取最小值

d.不必要的道岔、渡线取消——省

e.道岔、渡线、梯线设置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向外;

f.在详细布置图中注明已排定的岔心距、连接曲线要素及L信、L警,为求有效长做准备。

十六.调车场头部设计步骤

1、确定牵出线与调车线两端连接线的倾斜角

2、根据调车作业要求,确定主要牵出线一端调车场头部最合理的平面布置

3、结合调车场各条线路所需的有效长,确定次要牵出线一端调车场尾部的布置

4、根据初步确定的调车场平面图,计算各线路的有效长

5、计算的线路有效长不满足要求,调整咽喉布置形式

十七.道岔分组

道岔起道、改道、拨道作业标准及流程

道岔起道捣固作业标准 1、作业条件 ⑴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⑵无缝道岔作业允许轨温条件:锁定轨温±10℃间。 ⑶工电结合部作业时,必须书面通知电务人员配合。 2、作业程序 ⑴作业准备 ①工具:起道机、冲击镐、杷子、弦线、钢板尺、石笔、轨温计。 ②校对量具:带班人校核道尺。起道机手检查起道机状态。 ⑵调查划撬 先测量轨温,做到作业不超温;确认标准股:直股以内直为标准股,曲股以曲下股为标准股。用弦线、道尺检查高低、水平、三角坑及空吊板位置,准确划好每撬的撬头、撬尾、坑底的位置,确定起道量。 ⑶扒开道床 四股轨下都需扒开道床,每股轨下扒碴长度不少于400-450mm,扒出道碴量1/2。 ⑷标准股起道捣固 起对坑时,尖轨部分:起道机放在基本轨外侧;连接部分:起道机放在导曲线上股钢轨内侧或外侧;辙叉部分:辙叉前部起道机放在直下股钢轨外侧,辙叉后部起道机放在曲上股钢轨内侧;辙

叉部分护轨:应根据直股和曲股的水平情况确定起道与否及起道机放置位置;起道机手要按带班人的手势,将起道机放置在指定位置,密切注视看道者的手势。在200~250km/h区段应目视长平,起道高度不得超过长平,预留量不超过2mm。起平后要捣满扒碴长度。 ⑸水平起道捣固 起对撬时,应在标准股起好后,立即用道尺对好下股水平。连接部分、撤叉对水平时要同时看直、曲两股水平。 ⑹质量回检:捣固后回检高低、水平、三角坑,超作业标准立即返工。 ⑺整理道床:回填镐窝,整理道床。 3、作业质量 ⑴高低、水平、三角坑误差不大于3mm。 ⑵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为0mm。

道岔起道捣固流程 作业条件:利用“维修天窗”进行作业。无缝道岔允许轨温条件:锁定轨温±10℃。 工电结合部作业,电务工区配合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 TONGJI UNIVERSITY ^ 《站场与枢纽》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 ? 成员 学院(系) 专业交通运输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 、 '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 乙 甲 10+20+4+3 10+20+4+310+20+4+3 10+20+4+3 2.确定车站配置图 / 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 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 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 $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 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 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 ; 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 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 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 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 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 旅列+直通+区段+摘挂

(完整版)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2设计资料 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 2.3 确定客运设备 2.3.1 旅客站房布置 2.3.2 旅客站台布置 2.3.3 跨线设备 2.4 确定货运设备 2.4.1 仓库 2.4.2 货物站台 2.4.3 堆放场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 2.6 货场平面计算 2.6.1货场布置图种类 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 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平面设计 3.1 确定设计线间距 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 3.3 坐标计算 3.4 线路有效长 3.4.1 定义 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 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6 道岔数量确定 3.7确定铺轨长度 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11.172Km,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8.522Km。本站为新建单线Ⅱ级干线,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限制坡度6‰;到发线有效长850m;运输要求:车站作业量见附件;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区段站

第三篇区段站 一、填空题 1.在区段站上,机务段的位置有设在()、()、()、()、()五种方案。 2.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首先应考虑机务段设于()位置, 其次是设于()位置。 3.区段站的布置图型,主要根据()、()及()相互位置的不同确定。 4.研究区段站各类图形及其演变与发展,应以()为主要依据,以()和()为基本目标,以分析列车和机车车辆在站内的()及()为主要方法,来探索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和相互联系,从而掌握各种图形内在的规律,()和()。 5.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是(),产生原因是(),解决办法为()。 6.枢纽区段站各方向之间的车流分为()、()和()。其中,对车站作业产生最不利影响的是()。 7.影响区段站到发线数量的主要因素有()、()、()、()、()。 8.区段站机车走行线的数量,主要根据()确定。 9.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当机务段设于站对右时,机走线一般应设于(),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左时,机走线应设于()。 10. 在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如设有

外包机务段正线,机走线应设于()。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左时,如设有外包机务段的正线,则机走线应设于(),如不设外包机务段的正线,机走线应设于()。 11. 新建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走线时,在()处应设置机待线。 12. 机待线的布置形式有()和()两种,一般以采用()较好。 13. 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采用()进路。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一般设计为()进路,分别按()方向接发列车。 14. 除正线外,在单线区段站,应另有()条到发线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在双线区段站上,上、下行应各有()条到发线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15.区段站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可分为()、()两类。按布置图型可分为()、()、()三类。 16.区段站的五项作业是()、()、()、()、()。 17.区段站应设有的五项主要设备是()、()、()、()、()。 18.在区段站所办理的各类列车中,以()列车所占比重为最大。 二、选择题

北京交通大学区段站课程设计

附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已知资料 1 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A B C 2 2200米,正线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00km/h ,车站岔枕采用混凝土岔枕, 其中12号道岔选用图号为专线4198的道岔,9号道岔选用图号为专线4151的道岔。 3A 、 B 、 C 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 4 货运机车:“ DF4 客运机车:“ BJ 5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 7 9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

二、设计要求 1 2 3,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4 5

课程设计指示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 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座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 2 1) 2)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 3) 二、设计方法 1、分析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 2、选择车站配置图 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1)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 2) 确定各项设备(即指区段站的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3) 区段站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折角直通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 3、 1) 在计算到发线数量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区段站,考虑列车的同时到发,根据《站规》,本设计增加1条到发线。 列车到发线的数量按书中查表的方法进行确定,上下行到发场的线路数目可按该站接发

铁路道岔起道作业指导书

) 铁路道岔起道作业指导书

目次 1 作业条件 (2) 2 人员要求 (2) 3 作业料具 (2) 4 配合要求 (2) 5 安全风险构成 (3) 6 防护要求 (4) 7 作业程序 (4) 8 质量标准 (5) 9 其它 (5) 10 作业流程图 (5)

1 作业条件 1.1天窗点内 道岔起道作业。 1.2天窗点外 配件复紧,整理道床。 1.3作业时间 封锁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2 人员要求 2.1 岗位要求 施工负责人职务不低于班长,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 2.2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13人左右:防护人员4人(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关门防护2人),施工负责1人,看道1人、对水平1人,捣固机手4人,扒与恢复镐窝2人。其余根据工作量情况,相应增加捣固机手与扒镐窝人员数量。 3 作业料具 捣固机6~8台,门式起道机1台,道尺l把,折尺l把,三齿扒、铁锹、捣镐若干。 4 配合要求 电务段、供电段配合。

5 安全风险构成 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 5.1.1作业中如有来车,非标准股水平必须对平,并提前按起道高度做好顺坡工作。 5.1.2电气化铁路区段起到量较大时,要注意线路标高,必要时与供电部门联系配合作业。 5.1.3轨道电路区段,作业时使用的金属机具。工具不得搭接相邻钢轨和跳线,以防止因短路而影响信号使用。 5.1.4道岔起道作业,必须设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防护。 5.1.5轨道电路区段,电务人员应到场配合,作业后,工电人员进行调试后才能撤离。 5.1.6道岔起道作业应在“维修天窗”点内进行,处理晃车和Ⅲ级偏差应申请“故障天窗”并在“故障天窗”点内作业。 5.1.7起道地段应有足够的石碴。 5.1.8无缝道岔起道要执行《修规》的规定。 5.1.9电气化铁路区段起道量较大时,要注意线路标高,必要时与供电部门联系,配合作业。 5.1.10轨道电路区段,作业时使用的金属机具、工具不得搭接相邻钢轨和跳线,心防止短路而影响信号使用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5.2.1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人身伤害。 5.2.2捣固方法不正确造成自身被打伤风险。

站场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管理规范 一、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二、课程设计选题 1.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系主任审定通过。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扎实,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4.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四、课程设计检查 整个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指导教师都要随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进行情况和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系汇报。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区段站设计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1、原始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A B 2、该站站坪长度为22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9、本站作业车: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 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2、分析 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22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若设机待线,则长度应该满足DF4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中,因此有轨 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 0、b 。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 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车入段整备。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车站类型确定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22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2、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2.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一、劳动组织及机具材料 1、劳动组织 除施工防护外,起道作业共计需要3人。 2、机具材料(表1—4) 表1—4 起道作业机具材料 序 号 名称单位规格数量备注 1 轨距尺把 1 经校核 2 起道机台 1 3 捣镐把 1 4 扒砟耙把 1 5 石砟叉把 1 6 弦绳副 1 7 木折尺把 1 8 丁字扳手或道钉 锤 把 1 9 轨温计只 1

10 石笔只 2 11 作业牌块 2 12 信号旗副 1 13 口笛支 1 二、作业程序 先起基准股,再用道尺找平另一股。 1、准备作业 (1)确定基准股、校对道尺:看道指挥者校对道尺,确定基准股;直线为水平高的一股,曲线为下股;单开道岔为外直股。 (2)检查划撬,划起道范围(低接头、拱腰、暗坑、空吊板及瞒塘等)。 (3)拆除轨下调高垫板,更换失效大胶垫和轨枕扣件。 (4)打浮离钉或拧紧轨枕扣件,消除暗坑、空吊板。 2、基本作业 (1)起基准股:指挥者俯身在基准股钢轨上,在前进方向距起道机20~30m往回看,根据轨头下颚水平线高低情况指挥起道。 起道机:一般放在钢轨里口,曲线上股放在钢轨外口,接头放在轨缝下。绝缘接头及焊缝处禁止放置起道机。

①全起全捣:钢轨接头起一次,混凝土枕地段每隔4~6根枕起一次,木枕地段每隔6~8根枕起一次,并依次向前顺序起道。 ②重起全捣或重起重捣:陡坑在坑底起一次,漫坑按长度增加起道次数,齐平坑底。 砸撬:木枕打外口轨下枕底,接头(焊缝)和混凝土枕砸撬要打两面镐。砸撬时,串好打实,禁打顶门塞。接头或焊缝两根轨枕同时砸撬。 (2)起对面股:用道尺对水平,起道找平另一股。找平曲线上股时,要考虑设计超高。起道机应与起基准股时放置位置相同,道尺尽可能靠近起道机。 (3)划轻重撬:看道人根据看道情况,在钢轨低接头、暗坑、空吊板等处划轻重捣固符号。 单开道岔起道以道岔(包括道岔前后100m范围)外直股为基准股,以岔首和辙叉的高程为基点,从尖轨前接头向辙叉进行起道。起道时,一般按转辙部分、连接部分和辙叉部分及岔后长枕四段起道。先起基准股,然后对水平,整治道岔各部位不平顺。在转辙部分起道,应注意轨面与转辙机械的高差不应过大,必要时联系电务配合。在连接部分起道时,起道机放在导曲股。在辙叉部分起道时,直、曲股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同济大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区段站课程设计 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运输系 学号: 081251 学生姓名:吴忠伟 指导教师:叶玉玲 完成时间: 2011年1月3日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 1、原始资料 1、 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车站为单线枢纽区段站,衔接甲、乙、丙三个方向 2、 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甲、乙、丙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850米 。 3、 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内燃机车牵引,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机车交录如下 4、 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5、 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电气集中。 6、 铁路等级:‖ 7、 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 甲 乙丙

到 甲乙丙本站合计 自 甲5+11+0+0 3+5+0+0 0+0+2+2 8+16+2+2 乙5+9+0+0 0+5+0+0 0+0+2+2 5+14+2+2 丙3+7+0+0 0+3+0+0 0+0+1+1 3+10+1+1 本站0+0+2+1 0+0+2+2 0+0+1+1 0+0+5+5 合计8+16+2+1 5+14+2+2 3+10+1+1 0+0+5+5 16+40+10+10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列流图如下图所示:Array 8、本站作业车: 货场取(送)两次。两台调车机每昼夜各正被交接班2次。 9、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无特殊要求。 2、分析 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由该站平均 每昼夜行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

道岔起道作业方法和步骤

道岔起道作业方法和步骤 1.作业条件 (1)道岔起道作业,必须设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防护。 2)轨道电路区段,电务人员应到场配合,作业后,工电人员进行调试后才能撤离。 (3)允许速度不超过120km/h区段,若一次起道量在40mm及以下,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不大于2.0%;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区段,道岔起道作业应在“维修天窗”点内进行,处理晃车和Ⅲ级偏差应申请“故障天窗”并在“故障天窗”点内作业。 (4)起道地段应有足够的石砟。 (5)无缝道岔起道要执行《修规》的规定 2.调查工作量及安排作业计划 (1)主要干线的正线道岔须做到抄平打桩起道 (2)无条件时,也应做到人工提前调查,将道岔及前后线路的各部起道量标记在轨腰上。重点起道时,标好坑洼头尾位置及钢轨低接头、拱腰、空吊板等捣固标记。全面调查技术设备和结构状态,合理安排作业计划。 3.基本作业 (1)准备:手工捣固时,根据起道量进行扒砟,压打道钉,拧紧扣件,起出影响捣固的防爬木撑。混凝土枕道岔禁止手工捣固,须使用小型捣圊机械进行捣固。 (2)指挥起道:全面起道时,按计划起道量结合看轨面进行,先起标准股;重点起道时,指挥起道机放置在指定位置,看道人员一般距起道机不少于20m,目视标准股钢轨外侧轨 头下颚线,用手势指挥起道。 (3)对水平:起标准股和对水平可多机同时起道,既有利于轨面平顺,又节省打塞人员。对水平应力求对平;对特殊部位(如接头、叉心),通过车辆较频繁时,一般视具体情况,水 平可作适当调整。 (4)捣固:捣固人员可根据施工负责人画出的重点捣固记号进行加强捣固,一般为接头杆件、叉心和空吊板等处。 (5)先捣主线,捣好后再将侧线道床扒开捣固。

《区段站课程设计》word文档

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1.1 目的: (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1.2 要求: (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编写设计说明书。 2已知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2)该站站坪长度为25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 、B 、C 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 车不入段。 A B C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9)本站作业车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 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课程设计指导书 1 分析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 选择车站配置图 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在铁路正线的平、纵断面上设置车站配线的地段)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 2.2 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确定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布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3)机务设备的配置 (4)货运业务设备(即货场)的配置 (5)车辆设备的配置 2.3 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 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折角直通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即比较A←→B和B←→C的车流量,从车流量小的一侧引入。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原始资料一.原始数据 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 2、主要计算条件 (1)单线铁路Ⅰ级干线 (2)衔接各方向的限制坡度 甲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乙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3)区间最小曲线半径800m (4)牵引种类:内燃机车 3、运量

注:客+直+区段+摘挂 4、信、联、闭方式 (1)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 (2)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 (3)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 5、机车车辆类型及牵引定数 (1)货运机车:东风4,长度21.1m,自重135t; (2)客运机车:东风,长度17.0m,自重124t; (3)货车平均静载重58.0t,平均自重22.0t,货车平均长度13.85m。 6、牵引定数:3600t 7、到发线有效长:850m 8、线路平行错移连接:R=600m 9、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10、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2台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二.车站概况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19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

若设机待线,则长度应该满足DF4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 中,因此有轨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 0、b 。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 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及C站引入方向。 第二章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一.车站类型确定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19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二.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另外,在正线另一侧还应该考虑设置一条旅客列车到发线,以实现旅客列车的会让及越行,同时也要保证与正线及牵出线和机务段的连通。 2.货物运转设备 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与正线接通。为了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从到发场经由牵出线在调车场解体,本站编组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要进行编组并经由经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两者与驼峰组成整套调车设备。调车场两端还应该与正线相连通,以便在必要时直接由调车场向区间发车。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 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其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车站作业流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车站作业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作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站型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三方向的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区段站设备配置及数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客运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货运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机务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车辆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运转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区段站线路配置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线间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道岔、渡线的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线路有效长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经过能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2012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已知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城市 2:该站站坪长度:21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东风4”内燃机车;客运机车:“北京”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二、设计要求: 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5:编写设计说明书。

94030850.doc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1.目的: 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2.要求: 课程设计必须按时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 1)车站平面详图; 2)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 3)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方法: 1.分析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车站配置图: 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1)车站类型的确定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于下表中的数值。 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确定各项设备(即指区段站的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3)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 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直通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直通折角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 3.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区段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绪论 第一章原始资料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 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 3.1.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 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 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 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 3.2客运设备的确定 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 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 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 5.1 咽喉设计 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 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 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 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 5.2.1确定股道间距 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 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 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 5.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

5.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5.3.2咽喉道岔组确定 5.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5.4.2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 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5.6 绘制CAD平面详图 第一章 分析原始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 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机务段位于站对右的位置。曲靖站共有两个站台,一个基本站台和一个中间站台。1股道接发上下行方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4股道为双进路,4、6、7股道用于接发改编货物列车,8-11道为调车线。 根据资料看出,该车站衔接线路为单线铁路Ⅰ级干线,限制坡度甲方向为6‰,单机牵引,乙方向为6‰,同样也是单机牵引,最小曲线半径800m,牵引种类为内燃机车。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联锁。正线用高柱信号机,站线用矮柱信号机,到发线有效长为800m。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并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区段站按图形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级三场式区段站。其中因为横列式区段站具有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适合将来运量增加时车站的改建,因此本次设计中确定曲靖站站型为横列式。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为完成区段站的客货运业务,以及运转作业等,区段站应具有以下设备: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等;货运业务设备,装卸线、货物站台、仓库等;运转设备,到发线、调车线等;机务设备,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段等。其中设置原则为旅客列车到发线紧靠正线,设在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一段与机务段连通,另一端与牵出线连通,客运设备设于城镇的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

铁路枢纽站课程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车站概述 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该站衔接的A和B两个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衔接的C 方向则在A和B的垂直方向上。(如图) 车站的作业量不大,主要包括客货运业务、货车的解编作业、列车的技术作业以及机车车辆的整备等等。车站三个衔接方向的接发列车数量不均衡,A和B方向的较多,C方向的较少。 2.车站作业流程分析 为了合理地确定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以及相互联系,就必须正确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认真分析该站各项作业间的相互联系。 (1)旅客列车:接入到发场靠旅客站台的到发线后,一般不需要换挂机车,旅客乘降及行包装卸完毕后,即可向相应的方向发车; (2)无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后,需要进行如下作业:本务机车入段、车列进行技术检查,本务机车换挂,然后发车; (3)到达解体列车:接入到达场后,机车入库、车列经过技术检查后,由调车机车解体,解体后车辆在调车场集结待编或者待送; (4)自编始发列车:的车流,在调车场集结成列,经过编组有调车机车牵出转线至出发场,进行技术检查后,挂上本务机车出发; (5)本站作业车:解体完成后,在调车场集结成组,由调车机车送到货场,装卸完毕后,由调车机车自货场取回调车场,然后编入列车;

(6)站修所扣修的的车辆:也由调机自调车场送到站修所,修好的车辆再由调机取回调车场。 从上述作业流程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 (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近城镇的一侧,以利于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车站; (2)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及便捷的进路; (3)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的行程较短,干扰较少; (4)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到发场; (5)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于靠城镇一侧,便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工业企业专用线应尽可能从调车场或货场接轨,以利于车辆取送; (6)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 区段站是为相邻牵引区段服务的,主要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布置设备应该考虑缩短无改编列车的作业流程和停站时间以及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