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01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P60“气温”框题,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限时5分钟完成)

1、气温指的温度,用()表示

合作探究: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学习任务二:

阅读课本P62活动材料,读图4-7,完成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完成)

1、气温的测量一般是每天测量次,将这一天中次测量所的气温值累加,然后

取其平均值,就是指一天的气温。

2、观察图4-7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其气温值依次为

2点8点14点20点

3、由此可以计算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为。

4、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合作探究:(限时10分钟完成)

1、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2气温差:(日、月、年)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0 1、2题内容

三、自主学习任务三:

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完成)

1、等温线:

2、,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四、自主学习任务四:

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完成)

1、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

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合作探究:(限时5分钟完成)

1、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

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2、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1 3题读图内容

【达标训练】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课后反思】: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 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掌握其判读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温的变化及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以图片气温对“衣食住行”的形象导入,让人们直观了解气温与生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2.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各进行一次。 知识点二:气温的分布 5.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___________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 6.通常根据等温线___________方向,判断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分析气温的差异大小;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7.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___________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___________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2新人教版 (2)

§3.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自学内容】P53—55 气温的变化 【自学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自学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13')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是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 约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25') 6、读图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 约 ℃。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 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在陆地 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 温出现在 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建构知网】( 2')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 气温最高的月份 气温最低的月份 陆地 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I W ■ w ■ ■ W ■ B V V W "K 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_____ 。 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___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 _________ 和 _____ 气温不同,夏季_________ 气温高,冬季________ 气温。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 ______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_________ 。

气温" -20 -1U 0 19 20 鳥臣丄画申皤第酝0 0 -10 V 等温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 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达标检测】 1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 .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 C 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 1月 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⑶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 7月哪里气温高? 冰 洋 ■ltr 大 HI H : ■2Q 西 平 洋 ■II ). IIH 1 II I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Lesson 3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esso n plan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 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 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

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随堂练习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自我检测 1、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衣”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2、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3、我国江西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其中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森林茂盛 D 、濒临海洋 4、下列四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气温最高的是( ) A 、30°S ,120°W B 、20°N ,90° E C 、60°N ,90°W D 、40°S ,120°E 5、读下图,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 B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夏季 C 、此图为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D 、此时同一纬度的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 6、读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A 为陆地,B 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一年中,南半球陆地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8、南半球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 、太阳落山时 B 、凌晨1点 C 、14:00 D 、日出前后 9、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 A 、10℃ B 、11℃ C 、12℃ D 、13℃ 课后反思: 1 23-10 -20 -30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湘教版

第一课时《气温及气温的分布》学案 【课题课型】:新授课 【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属于毕业会考的考察范围,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应用。【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气温的概念及气温的单位、表示方法、测定方法 2、能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学会判读方法 3、会运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提高读图能力 4、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简图,初步提高绘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等温线的判读 2、会运用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要点】: 等温线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流程一:能说出气温的概念及气单位、表示方法、测定方法。 1、阅读课本60页内容,填空:气温是指空气的,单位是,符号为。 2、阅读课本62页内容,填空:观测气温的工具是,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 3、根据日平均气温就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求法? 学习流程二:能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能正确判读等温线 1、回顾等高线含义及判读方法,填空: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 2、根据等高线的知识,从而得出等温线的内容,等温线就是把气温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或小) 学习流程三:会运用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挑战自己) 独立阅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填空: 1、红色越深,代表气温值越;蓝紫色越深,代表气温值越。总结得出,洲是最炎热的大陆,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为洲。 2、观察等温线数值的变化情况,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大于20℃)的地区位于。(纬度范围) 3、根据图中颜色所表示气温值的不同,归纳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一条规律:赤道地区气温,两极地区气温,即从纬度向纬度气温值是逐渐降低的。(低或高) 4、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二条规律: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 (不同或相同)。 5、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山上和山下的气温,可以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三条规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 通过观察62页及63页1月份和7月份图,填空: 6、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份城市气温高,7月份城市气温高,悉尼位于半球,北京位于半球,从而得出结论:北半球最热月月,南半球最热月月,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或一致)。

3.2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1)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降水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地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③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小结:学生答后,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16、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16、《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自主学习 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统称为。 2、我国的降水存在着明显的和变化。 3、时间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且与一致,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容易发生、等灾害。 4、空间变化: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由向逐渐减少。 5、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东南边缘一线分布。 6、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的是盆地。 7、根据和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和 。 8、我国干湿区的分界线大致和、、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 。 二、小组探究 1、读P76中国的干湿地区图,完成活动。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与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干旱与干旱地区与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________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大致与月等温线一致。 三、随堂练习 1.华北平原属于下列干湿地区的()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3.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 B. 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C.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季长 D.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4.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 A. 降水量的多少 B. 蒸发量的多少 C.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D. 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没有关系 5.下列关于干湿地区和温度带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在湿润地区、暖温带 B.华北平原在半湿润地区、中温带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解析

天气与气候 卧龙山街道中学陆琳英 【课程标准】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常运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复习等。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快速记忆等方式。【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齐读) 江汉春风起,冰雪昨夜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以上诗句的描述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板书课题,出示复习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天气与气候这一章有哪些知识要点吗?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要求:1、根据课本及提纲(助学中的自主建构)课前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2、快速抢答,夯实基础。 【闭卷自查】 第一节: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_______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 (2)掌握59页天气符号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里,距地面_____________米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_____________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计算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 海洋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 高温中心___________,低温中心_________、等温线密集处温差__、等温线稀疏处温差_____。 天 气与气 候 形成气候的 主要因素 世界气 候 及其分 降水的变 化 气温的变化 天气与生活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的差,叫()。 4、气温一般在每天的2时、()、14时、()测量,然后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我参与我快乐 【探究点一】气温与我们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选填“天气”或“气候”), 描述这一状况的要素是()(选填“气温”或“降水”),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天气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等活动。 2 .读教材第53页图3.10‘旧平均气温”,完成填空。 (1)测定气温的工具:() (2)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3)依次读出图中气温值:8时()℃、14时()℃、20时()℃、2时()℃ (4)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计算:图中的日平均气温是()。 【探究点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1 “气温日变化”,完成填空。 (1)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如果横坐标上是月份,就表示气温()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图中气温日较差是()℃。 2、气温年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2“气温年变化”,完成填空。 (l)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图中的气温年较差是()℃。 (2)完成教材第54页“活动”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55页“活动”的第2题。 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 【知识点一】气温的含义和观测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平均气温。 C、气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D、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只需要最高气温和最低汽温。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的观测,通常只要一天观测一次 B、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在正午 12 时 C、气温的测定要用温度表,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D、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 6 月份 【知识点二】气温的变化 3、下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 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 ) A . 38 ℃ B . 10 ℃ C . 19 ℃ D . 5 ℃ 5 .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特点是( ) A .日平均气温高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大 D .年平均气温低 【课后检测区】 1.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 一年之中,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 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C .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 一个地方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读某城市各月平均气温表,据此回答 2 一 4 题。 2 .我们可判断该城市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3 .该城市年平均气温约为 A . 16 . 7 ℃ B . 12 ℃ C . 18 . 3 ℃ D . 15 . 8 ℃4.该城市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A . 24 时 B .日出前后 C . 14 时左右 D . 2 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3.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讲述: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由等高线的定义引申到等温线) 等温线呢?(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由等高线的判读引申到等温线的判读,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理解) 总结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判读的练习。 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 1、降水: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 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降水类型(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具体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发生原因及分布地区 ) 4、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是哪种?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64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①怎样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②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二、共同探究 结合课本P64“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雨极话雨”了解世界的“雨极”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 2、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形雨”多形成于:( )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 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 赤道附近 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 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名师精编优质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气温的变化及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重点) 2?借助“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随时间变 化的基本特点以及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的趋势。(难点) 3. 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 观看课本照片 1?什么是气温? 我们把天气的_ 称为气温,一般用_____ 表示,读作_____ 。 2. 气温是如何测定的? 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________ 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离地面_____ 米,百叶箱门都朝______ ,安置百叶箱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越来越多的 _____________ 正在取代传统的观测方式。 这种新型观测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_ 时、________ 时、 _____ 时、______ 时。 二、合作探究 探究1 :气温的变化 1. 如何描述某一个地方气温的日变化? 2. 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 3.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会立刻降低呢?一天中最高温为 什么不是12时而是14时呢? 4. 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的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图。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5. 如何描述某一个地方气温的年变化? 探究2: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习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交流天气情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 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6、读图 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年较差约℃。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三、课堂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 .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1℃ C、12℃ 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5、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 化,年较差(大或小)。 6、根据下表给出的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值,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12.6 19.7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1页1、 2、3题。 *2、绩优学案42页-43页“达标检测”。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

2017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1.从全球整体看气温的变化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Grade 7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项目 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 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 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