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2.1 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

2.1.1 北美模式

2.1.1.1 市场概况

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进展受各国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经济进展水平等的阻碍,形成了不同的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归纳起来要紧有三种模式,即:北美模式、东亚模式和西欧模式。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北美模式的要紧代表,这些国家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要紧特点是,农产品产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在产区进展大规模企业化经营农场,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依靠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农产品能迅速运往大都市,形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截了当到零售商;此外,为使农产品流通高效、快捷,还建有许多专为农产品交易服务的组织。

2.1.1.2 流通模式

以美国为例,其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产地与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网络间的直销比例约占80%;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

品批发市场均明确定位于公用事业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比较突出,发挥着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递、产销调剂和质量操纵等多方面的功能。东亚模式尽管仍以小农经营为基础,但批发市场交易和治理的现代化程度都比较高。

2.1.2.2 流通模式

东亚模式的农产品流通要紧出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环节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导致其利润分配不均;二是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2.1.

3.1 市场概况

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西欧模式的要紧代表,这些西欧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依旧坚持公益原则。随着时代的进展,农产品直销比例不断增加。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占一定比率。

2.1.

3.2 流通模式

西欧农产品流通模式较为专门,一样以某国为中心,通过该国国际性的批发市场,发挥农产品集散功能。如巴黎郊外的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该市场占地达

2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批发市场,该市场以法国为中心,将周边西欧诸国纳入到农产品流通渠道内,规模极大,流通范畴涵盖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

2.1.4 三种典型农产品批市场模式对比

综合以上对北美、东亚、西欧三种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的分析,概括三种市场特点如表2-1。

表2-1 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对比

2.2 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

2.2.1 总体概况

我国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市场统筹进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的市场格局,以大中都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批发市场体系。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多家,其中产地市场1,500家左右,销地市场2,500家左右;2018年全国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800多家,交易总额近1.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3.8%。农产品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和配送中心,向全国2.5万多家城乡农贸市场和6,000多家生鲜食品超市辐射,构成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比例超过70%,在部分大中都市,这一比例超过80%,都市农贸市场91.7%的货源,生鲜超市62.4%的货源来自批发市场。

随着市场的规范,农产品流通逐步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进展,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和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聚拢、传递中心,同时分别作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要紧代表。

2.2.2 市场类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划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按市场所在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可划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批发市场。

表2-2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

2.2.3 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要紧以面对面现货交易、现金结算为主;国际通行的农产品拍卖交易比较少,还不成熟;期货交易则要紧集中于粮食等大宗、易储存的农产品;交易的现代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电子化结算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交易效率低,市场信息不透亮。

交易模式类型

(1)现货交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是现货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双方协商形成最终交易价格。

(2)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模式要紧应用于大宗农产品的交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期货交易,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要紧通过上海、大连和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进行。

(3)拍卖交易。农产品拍卖是指农产品的供货商托付拍卖中介对特定的农产品进行公布竞价,由出价最高的承销商获得购买权的一种交易方式。农产品拍卖交易分为现场拍卖和网上拍卖两种形式。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已越来越多采纳拍卖交易方式。

交易结算模式

交易结算模式要紧包括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支付手段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确实是比较先进的方式,如IC卡电子结算,其效率要比现金结算高;结算方式分为统一结算和非统一结算,统一结算有利于信息的收集,非统一结算则对经销商有一定便利。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现金结算为要紧支付手段,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东部地区,已采纳电子结算支付;结算方式上国家提倡使用统一结算,但实际以经销商自行结算为主。

2.3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

2.3.1总体概况

2.3.1.1 市场格局

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除粮食外有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及南北货等五大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0多家,其中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2家(代表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情形见表2-3),批零混合及以零售为主的交易市场500-600家。

按交易的品种分类,上海要紧有从事蔬菜批发交易的市场50多个,水果批发集散中心5个,水产批发市场20家左右,肉类批发交易市场11个。

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建性质分类,上海要紧有三种类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类是由政府部门或国有、集体所有制公司筹资组建的市场,这类市场据于主导地位,如上海曹安路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二类是由国有、集体农副产品收购点进展而成的市场;三类是在集市贸易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市场。

表2-3 2006-2018年上海成交额前7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名称市场类型摊位数量(个)

(2007年)

成交额(亿元)

2006年2007年2018年

3、沪西水产市场专业、销地548 43.00 44.13 52.86

4、上海曹安路市场综合、销地2,006 31.65 38.51 40.00

5、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销地766 27.33 37.23 55.99

6、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专业、销地910 0.00 30.00 46.59

7、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综合、销地252 20.76 24.02 27.28 3家专业批发市场合计- 2,408 82.48 119.96 135.45 4家综合批发市场合计- 3,752 124.74 146.59 185.35 总计- 6,160 207.22 266.55 320.80 综合批市场占7家总交易额%- - 60.20% 55.00% 57.78% 数据来源:2018年上海统计年鉴,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图2-3 上海要紧农产品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

○1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5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

○2铜川水产市场○6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

○3沪西水产市场○7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

○4上海曹安路市场

上述7家代表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分为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

市场两类,其中综合批发市场4家,专业批发市场3家。4家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占7家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60%左右。从市场总体情形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仍旧是批发市场的主力,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本文在分析测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时,以60%的市场份额测算。

2.3.1.2 流通模式

从流通模式看,全市70%以上农产品是通过各类农产品批发进入消费领域。由于上海本地农产品生产能力有限,需求总量的90%以上是从外省市调运过来的,外来农产品90%以上是通过批发市场完成商品集散过程的。目前,上海市14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差不多与全国30多个省市的1,000多个农产品基地签订了对接协议。本地货源30%经批发市场完成流通过程,60%直截了当进入市内零售交易市场和企事业客户,10%经市内若干大型超市公司直截了当分销后进入消费领域。

2.3.2 市场需求概况

2.3.2.1 上海地区需求

上海依靠庞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形成了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销地市场,2018年上海全市农产品消费总额达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

2.3.2.2 上海辐射地区及出口海外需求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中心都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交流优势,现代物流业快速进展,有力地推动着上海从农产品销地市场向区域中转市场转变,上海已不仅是农产品的销售地,也是重要的中转中心,2018年经上海销往200公里辐射区域的农产品总额达300多亿元,占辐射地区(长三角15个都市)城镇人口消费总额的20%左右;此外,上海对外贸易软硬件发达,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海外出口需求旺盛,2018年农产品出口总额逾13亿元,农产品出口的60%来自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

2.3.2.3 小结

上海地区、上海200公里辐射地区及海外是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需求资源,也是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展的源动力。

2.3.3 进展优势

2.3.3.1 资源禀赋优势

上海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十分庞大,它是流通创新的需求资源。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8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流淌人口660万人,总人口达250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形成了上海庞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市场。上海商业终端市场业态丰富,其中现代连锁商业正随着上海经济的进展日益进展,出现极强大的进展潜力。同时,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都市,其辐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200公里范畴内有大中都市15个,常住总人口达3,894.92万人,形成了庞大的农产品潜在消费需求市场。此外,上海公共治理的行政资源相对集中,标志型骨干企业的经济与治理实力相对雄厚,有利于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能对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都市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产生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半个多世纪来,上海以庞大的消费需求为依靠,形成了外省市较为稳固的农产品生产供货区,保证着上海这一特大型都市的农产品供应。其次,上海市拥有一批有阻碍的食品与农产品流通的大型核心骨干企业,并有着一批有意识超前的治理人才队伍。随着现代商业的进展,上海拥有较为完备的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另外,作为治理着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市政府,不仅具有较高的公共治理意识,而且还拥有丰富的行政治理体会。这些要素构成了上海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各种有利基础。

2.3.3.2 区位交通优势

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内河航运、远洋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进展,其国内外贸易交汇点和中转地的功能及地位不断提升,上海正日益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商贸中心都市。

上海正朝着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等四个中心建设的方向稳步迈进,都市功能也正在朝着服务“长三角”经济圈和沿江经济带转型。除了原有的7条地面国道外,沪宁高速和沪杭高速形成的扇面,沟通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联系了“泛长三角”的都市群。同时,在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空中运力。这为上海农产品的国内外流通制造了一流的交通运输条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不仅是上海本身产业升级和经济进展的需

要,更是作为一个资源要素平台,是服务“长三角”乃至沿江经济带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必将为上海乃至全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

2.3.3.3 国际交流优势

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就一直是国际化都市的代名词,国际机构云集,外籍人士众多。截至2018年底,上海有驻沪外国领事馆63个,是外国驻华领事馆最多的都市,派驻记者的外国驻沪新闻机构83家,外国常住人员15.2万人。上海越来越成为许多外国友人心目中的东方明珠,更成为一些爱上那个魅力都市的老外们工作生活的新天地。

优越的国际化交流环境,能够为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窗口效应。第一,通过在上海建设一流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能够规范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从全然上解决农产品质量监控难题,为驻沪外国机构和人士提供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为我国农产品积攒良好的口碑;其次,利用口碑效应和贴近外国消费者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2.3.3.4 先试先行优势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多是由上海领先探究、改革和推动的,并由此积存了丰富的体会。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充分借助中央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通过改革创新,先试先行,能够为全国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和机制,完善现代的市场体系,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上海的产业正在转型,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促进服务业的进展是上海以后相当长一段时刻内的工作重心。当前,上海完全能够充分利用“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历史机遇,以“都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作为上海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切入点,以保证市民农产品消费安全为理念,以打造从生产到消费的现代供应链为核心,以本项目为平台,大胆创新、积极探究“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以此构建起现代的农业产业链,在保证市民消费安全的同时,将农产品产业做实、做强,并不断做大。

2.3.4 存在要紧问题

市场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近年来上海现代连锁商业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组织化的生产基地和有品牌的批发商,农产品的现代供应链尚无条件形成。目前,在上海的农产品销售环节,私人化菜市场仍旧占有专门大比重,其货源及产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在农产品的供应环节,上海的农产品自给率相对较低,大量农产品需要外地供应,其监督监控存在盲点。

农产品交易方式比较落后,流通现代化程度较低

尽管农产品流通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得到了较好的进展,然而交易方式比较落后,流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核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仍要紧采纳的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产品市场仍以当期现货交易为主,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比较明显。现货流通是农产品流通的要紧方式,交易方式往往是人货同行。交易规模小、分散性大,参加的人员众多、结构复杂、社会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常常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

批发市场功能发挥不够

目前本市大多数的批发市场还处于进展的初级时期,治理水平、综合服务能力低,市场功能不发达,一部分市场的水、电、路、排污以及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仍不健全;有些市场缺乏必要的分级整理、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设施,上市的农产品没有分级和包装,运输、流通过程中缺失专门严峻。只有极少数市场拥有储藏、加工能力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交易方式以对手交易为主,结算方式以现金交易的为主。运算机联网、电子结算卡的运用在极少数市场中还处于预备试用时期。大多数市场信息服务停留在市场内原始数据统计上,市场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市场信息服务处于空缺状态。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运营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

上海市人民政府2002年曾经出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规划》和2002年第127号令《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治理方法》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治理规则,但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形成明确的准入机制。在发达国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专门严格的准入机制,所有的购买者和出售者都必须以注册的方式参与,为食用农产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注册也能够使进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体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因为在注册过程中留下的许多详实的资料,今后一

旦显现问题,就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此也就提高了参与者的诚信度,这种注册准入的形式就能够增强信用机制,在提高交易成功率的同时也为以后的产品流通环节奠定了基础。

2.3.5 总体规划

2.3.5.1 政策依据

沪府办〔2002〕21号关于印发市商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规划》的通知;

沪商委〔2003〕79号关于印发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类商品交易市场设置条件的通知。

2.3.5.2 总体目标1

依照上海市政府2002年颁布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规划》,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进展目标为:通过调整和建设,本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操纵在25家以内,总交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交易量达380万吨以上,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流通量的40%左右;形成以中心批发市场为骨干,区域性批发市场为补充,产地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上海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具体为:建设进展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5家,总交易量达190万吨,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量的50%左右;调整区域性销地批发市场10家,总交易量115万吨,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量的30%左右;建设郊区产地专业批发市场10家,总交易量75万吨,占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量的20%左右。

2.3.5.3 具体布局

(1)在浦东北蔡区域、嘉定江桥和普陀曹安区域、闵行区外环线周边建设上海食用农产品综合型骨干批发市场(本文指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2)在浦东、南汇、金山建设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金山、奉贤或松江建设肉类商品中心批发市场。

(3)在外环线邻近建设以粮食、果蔬、水产品或肉类为主的区域性销地批发市场。

(4)在本市农业生产区建设产地初级批发市场。

1由于所参考的政府规划文件出台较早,本文所述规划目标可能与目前实际情形有较大差别

2.4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上海市重大工程之一。它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连结海内外,是农产品进入上海、走向世界的要紧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关于加强上海农业服务功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满足上海及其辐射地区农产品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必要性要紧表达为以下五个方面:

是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三农”,强化上海农业服务功能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加快全国与地区农产品统一市场载体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加快上海农产品现代化市场建设的载体,既是促进区域经济和谐进展、服务“三农”的需要,也是活跃上海市场、加快上海农业进展的自身要求。

上海区域地位决定上海能够在“贸易农业”等农业服务领域大展拳脚,上海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贸易农业”中心地之一。本项目是上海进展“服务贸易农业”的积极尝试。

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展,农产品由原先的统购统销逐步向市场化进展。而在农产品市场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确实是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还专门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仅仅被看成农产品交易的地点,具有批发市场的空间特性,却缺乏市场的信息和交易手段,专门缺乏大量的代理商和批发中间商的参与。从而造成有“场”无“市”、市场效率低下的状况。

随着农产品营销手段和销售方式的改变。除去需要传统批发市场所具有的当期交易流转功能外,供需双方更加需要一个具有展览展现、近远期交易和信息公布的综合性的交易平台,发表达迅速、公平、合理、规范的特点,并有利于价格发觉和价格形成机制。本项目在交易方式上引入订单交易,同时加强展现功能,使供求双方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直截了当促成各类大宗交易的完成,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代理人,通过大量代理人的集中聚拢大量买卖双方的信息和资源,同时通过代理交易规范交易过程,从而提高交易效率,促使农产品流通体系在更广

泛的范畴内高效运作。

是适应WTO后新形势,构建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和跨国采购平台,迎接国际挑战的需要

上海地处中国南北纬度中心区域,南北物资集散距离相对较优,发达的空港和海港,通向世界各国的交通运输专门便利。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在国际和国内都有着它无法替代的专门地位。这几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与改革开发步伐加快,查找市场成为各地农业进一步拓展空间的首要任务。同时,我国加入WTO 后,将分时期(三至五年内)解除外资进入中国农产品和农资批发、零售和物流业的各种限制,一方面这为中国农产品跨国采购业的兴起及农业服务贸易产业和物流业的进展提供了一系列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着庞大的挑战,各地都在寻求有效途径,为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构建农产品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立稳脚跟而努力,而上海则是完成那个任务的桥梁。

本项目立足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大规模、具有阻碍力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符合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展趋势,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一个重要的资源平台,能够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全然上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符合“订单”农业、“认证”农业等现代化农业进展的需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农产品消费需求

为解决农产品稳固生产问题,幸免市场上供应量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国务院提出了“公司加农户”的农业进展模式,这为推行“订单”农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保证农产品安全,专门是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农产品的安全,是农产品健康消费的前提,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更是宽敞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近几年一些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防止不合格、不安全农产品进入消费领域,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有义务。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阻碍,促进我国农品的出口。

本项目将建设一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农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对规范农产品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推

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规划建设立足于高起点、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致力于进展农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开拓农产品“订单”、深加工、配送、代理、进出口等各项现代营销服务方式,有利于“订单”农业和“认证”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的进展。 是满足上海市民自身消费的需要

随着上海市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和流通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更多,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上海都市郊区可用于生产农产品的资源日趋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也相对提高。因此,为满足上海市民的消费需求,必须形成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因此,为了适应农产品流通的需要,有效地引导生产和流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消费需要,上海必须加快建设具有大规模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作为供销平台,本项目则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3章市场分析与推测

3.1 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业模式分析

3.1.1 通用商业模式

佣金+治理费模式

即投资商投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后,将批发市场分割成小摊位出售给投资商,在营运初期就收回投资甚至猎取商业地产赢利。在以后的经营中采纳“佣金+治理费”的模式获利。其中的佣金是按不同交易品种和交易量对上下家按不同比率收取,治理费是按提供的配套服务收取费用。这一模式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的早期和一些小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比较普遍。

该模式下,批发商进场经营的成本较小,没有租金负担,在交易额较小的情形下,仍旧有连续经营能力;然而,批发市场的经营者收入取决于批发商的交易量和一定的治理费,建设投资回收期长,收入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

租金+佣金模式

即投资商投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后,将批发市场分割成小摊位出租给经营商收取租金,租赁合同一样为三至十年,其间商铺租赁价格不变,在以后的经营中按不同交易品种和交易量对上下家按不同比率收取佣金。这一模式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比较普遍。如,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猪肉交易大厅,热白条、预冷肉交易的双方,按交易金额算,上家向市场交纳8‰的佣金,规模越大佣金比例就越优待;下家用IC卡交纳2‰佣金,用现金则须支付4‰。猪肉交易大厅的经营户都租用场内的猪肉挂架,支付租金1.8万元/条/年。而分割肉摊位的经营户则向市场交纳租金。关于蔬菜,交易的上家须交纳的佣金为3%~5%,假如是蔬菜,晚上12点以后上家须交纳8%的佣金。关于水果上家按交易金额的4%交纳佣金。关于停车费,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则采取“全天候治理,分时段收费”的收费策略。

该模式要紧有两种策略:一是租金为主,佣金为辅,批发市场经营者收入要紧来源是场地租金收入,收入稳固,风险较低,但不利于吸引批发商进场,也不利于提高经销商的经营积极性;二是佣金为主,租金为辅,批发市场经营者不仅

有较稳固的租金收入,而且还能在市场繁荣时获得更多的利润,有利于降低批发商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批发商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繁荣。

租金+佣金+治理费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在“租金+佣金”模式基础上,按提供的配套服务收取一定的治理费。这一模式在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比较普遍。如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农批市场等。

该种商业模式除了采取租金为主或佣金为主的策略外,还要收取一定的治理费用。有利于批发市场经营者为批发商提供不断改善的市场环境,但也容易滋生巧立名目的乱收费现象。

3.1.2 本项目的商业模式

为了保证本项目建成后既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稳固运营,又能在市场繁荣时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为经销商提供优质的治理服务,建议本项目采纳以收取佣金为主,“佣金+租金+治理费”的商业模式。

该模式下,本项目的经营收入要紧由三部分构成:

(1)以后风险分成(佣金)

(2)固定收益(租金)

(3)治理费(如停车费、垃圾清运费)

3.2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需分析

3.2.1 总需求分析与推测

目前,上海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需求要紧分为上海地区交易需求、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以及出口海外需求三大部分。各类需求分析如下。

3.2.1.1 上海地区交易需求

上海地区交易需求是指上海地区常住居民对日常食用农产品,如粮食、蔬菜、瓜果、肉禽蛋类等产品的消费额。经专家访谈研究,其消费的农产品70%来自上海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地区交易需求即为上海地区农产品消费额*70%。上海地区农产品消费额运算公式为:

上海地区农产品消费额=上海人均农产品消费额*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注:农产品一样包括粮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干鲜瓜果、糕点和奶及奶制品。

依照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人均农产品消费额为4,129元,年均增长率为10.8%,具体见表3-1。

表3-1 上海人均农产品消费额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

依照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年末常住人口为1,888.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9%,具体见表3-2。

表3-2 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

依照表3-1和表3-2,能够测算出上海地区农产品消费额,2018年为779.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9%。上海地区消费额的70%为上海地区交易需求,能够测算出2018年达545.8亿元。具体见表3-3。

表3-3 上海地区交易需求

单位:万元

3.2.1.2 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

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是指该地区城镇常住居民日常食用农产品中来自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消费额。一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半径为200公里,按此规律,本次研究范畴是指长三角15个地级都市,分别为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台州、嘉兴和湖州。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即为上海辐射地区城镇人口农产品消费额*需求比例2。经专家访谈,本报告需求比例为20%。上海辐射地区农产品消费额的运算公式为:上海辐射地区农产品消费额=江苏城镇人均农产品消费额*辐射地区(江苏8市)城镇人口数量+浙江城镇人均农产品消费额*辐射地区(浙江7市)城镇人口数量

依照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城镇人均农产品消费额为2,842.2元,年均增长率为11.0%,具体见表3-4。

表3-4江苏城镇人均农产品消费额

单位:元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依照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城镇人均农产品消费额为3,028.0 2需求比例是指在辐射地区中,来自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

元,年均增长率为7.9%,具体见表3-5。

表3-5浙江人均农产品消费额

单位:元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网站

依照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辐射地区(江苏8市)年末总常住人口为2,864.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3%,具体见表3-6。

表3-6 辐射地区(江苏8市)城镇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依照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辐射地区(浙江7市)年末总常住人口为1,029.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4%,具体见表3-7。

表3-7 辐射地区(浙江7市)城镇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网站

依照表3-4、表3-5、表3-6和表3-7,能够测算出上海辐射地区农产品消费额,其中该消费额20%为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2018年达225.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具体见表3-8。

表3-8 上海辐射地区交易需求

单位:万元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下面是农产品调查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查分析报告摘要:为了熟悉和掌握农产品营销价格的相关知识,了解农产品价格调整以及不同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差异的原因,提高科学的市场调研能力,我们小组实地走访了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和超市、沙市中商和沃尔玛,了解了本地农产品大概的市场价格行情。由于没有对不同时间段的农产品价格的调查,因此本文主要对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差异的对比分析,在实地问访中农产品有价格调整幅度的产品大类及具体种类,以及这些调整的原因。 1.调查研究方法。此次调查研究方法为询问法和直接观察法。 2.调查研究内容。此次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类和水产品类。 3.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新风市场、新风二路市场、富迪超市、美廉美购超市、沙市沃尔玛和沙市中商。 4.调查过程。此次调查时间为20xx年5月28日,主要环节为:设计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统计和分析调查表;总结。 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比表

从表中能够看出,农贸市场价格与超市价格每一个类别都有差异,但能够看出粮食类和水果类的差异较小,蔬菜类个别价格差异较大,如东北大米的差价为元每斤,而青椒的价格差价达到元每斤。粮食类: 蔬菜类: (1)两者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 农贸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摊贩经营者们生产规模小,所售对象是众多分散的消费者,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竞争者而且经营大致相同的产品,而超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超级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价格与集贸市场相比也有不同。如沙市沃尔玛水类产品有专门的高级的制冷和水箱区,一斤鲫鱼卖元每斤,而农贸市场只售元每斤。 (2)两者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同 农贸市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大多是单个的摊户还有一些流动的摊贩,她们所能掌握的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超市由于其规模性和专业性,她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状况、同业的价格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像青椒、茄子价格最近有一定的上涨幅度,如青椒,27日价格为元每斤,而28日售价为2元每斤,一天之类涨了元,像瓜果类的产品总体上价格有下跌,香蕉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摘要: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实现特色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化带。”这一重要指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增值、龙头企业增收、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把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农业省,滇东北地区是云南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区域经济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市场条件等限制,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地方财政收入偏低,属全省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不可能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经济,只能依托本地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和形成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其商品化、专业化、环保化和现代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合理布局种植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聚集和辐射效应,吸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一)现状 滇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特殊气候结构,使本区域具有很多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生长,如:高寒山区适合荞子、燕麦、马铃薯、中草药种植生长,坝区适合种植大米、苹果、樱桃、魔芋、花椒、蚕桑等。本区域还有许多绿色天然食品,如:刺老苞、香椿、萝汉笋等。特色农产品是具有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市场特色和生产传统特色的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的收益。近年来,改革开放给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滇东北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得以提高,有机联系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加、销三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培育了很多个农产品品牌,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型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多领域、多行业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加工品种,生产出一批资源特色型名牌产品,产生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如:滇东北优质烤烟基地、板桥优质饲料玉米基地、润凯淀粉厂、宣泰火腿公司和马铃薯基地、宣威火腿虹桥食品工业基地、乌金猪养殖基地、彩色马铃薯、胡萝卜深加工、会泽筹建滇东北最大辣椒产地;昭通市天麻基地、滇东北中草药材基地建设:天麻、柴胡、防风、苦参、天冬、草乌等50余种名贵中草药材,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滇东北经济的发展。这些农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为滇东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对提升企业效益,形成优质农业产业链,加快本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名优品牌如:昭通市彝良县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的天麻蜂蜜、天麻酒,昭通鹤乡绿色食品有限工司生产的苦荞麦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特征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特征分析 目前世界有机农业各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额构成如下:超级市场占25%-50%、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占25%-40%、直销占10%-40%。国内有机产品销售渠道呈现以下态势: 1. KA卖场 中国零售市场主要为几个国际零售集团所垄断,家乐福(Carrefour),沃尔玛(Wal-mart),麦德龙(Metro),乐购(Tesco)已经在中国完成了全国主要市场的布局,易初莲花(现更名为卜蜂莲花),吉之岛,百佳等也已在中国数个局部站稳了脚跟。而中国内资超市,除了华润万家超市已经在全国范围类布局外,大都是分别在局部市场进行扩张,譬如上海的农工商和世纪联华,江苏的苏果超市和时代超市,北京的物美超市,深圳人人乐连锁超市。 家乐福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落后于沃尔玛,但依靠灵活的制度和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牢牢占据着中国外资零售市场的头位,特别在上海,北京等北方大城市,家乐福更是优势明显。同时,家乐福也是第一个将有机食品引入超市的零售企业。目前,在各主要城市的家乐福超市均设有有机蔬菜和杂粮专柜,中国国内销售额排行前几位的有机公司,譬如北京有机农庄科贸有限公司,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上海崇本堂农业有限公司都是最早一批家乐福的供货商。 沃尔玛则已经在中国开始有机产品的贴牌生产,产品主要包括杂粮和蜂蜜。 也许是来自德国的缘故,麦德龙是中国大型超市中比较支持有机食品的一家,他们有销售有机的肉制品,同时你还可以在其自己进口的贴牌产品中发现有机的意大利面等来自德国的进口有机产品。 相对于本土超市,外资超市销售更多的进口食品品种,这些进口食品一般由位于上海,北京,深圳的进口食品公司进口和经销,属于最大众,价位较低的进口食品。 传统连锁超市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在与供货商的谈判中也处在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在目前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型连锁超市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本土的有机食品企业大都为新兴的小企业,能够https://www.360docs.net/doc/639556117.html, 真正有实力向传统连锁超市供货的企业为数不多。同时,大型连锁超市追求更多的是低价格和大销售量,并且同时摊派到供货商上高额的销售费用及各种莫名的开支;而目前很多中国有机生产商或者进口商所经营的高档有机食品,在价格上和供货上的缺陷,决定了他们无法进入大型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2. 有机零售专卖店 2005年,中国第一个有机食品专卖店Ostore在上海开业, Ostore是由美籍华人和台湾人投资的,其中销售产品中有很大比例的进口有机产品包括德国著名品牌Rapunzel,他们完全自己进口。同时,他们设有咖啡厅和餐厅,并开展了上海市的家庭配送。然而,有机食品在中国供应链的不完整,导致Ostore销售产品价位惊人,一盒净重150克的有机绿豆芽的售价为18元,门店销售一直不理想。进口产品部分在没有其他销售渠道的支撑下也无法真正正常运作。Ostore的运营者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更多的把自己的产品(包括自己进口的产品)推到上海其他的高档超市,渐渐转行为经销商,然而在2007年因为股东分歧,Ostore仍然以关门而告终。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

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625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地点:xx市xx区农贸市场 二、调研时间:xxxx年xx月上旬 三、调研对象:消费者以及经销商 四、调研方法:观察和询问以及问卷三者合一的形式 五、调研目的:分析农产品的各种价格,农产品市场的饱和度和市场集中度农产品各种买卖渠道,农贸市场环境住哪概况以及消费者对待农产品的消费的特点、消费观念和他们对待市场产品特点所持态度和现在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农产品服务将要的服务发展方向。 六、农贸市场农产品现状 目前,农贸市场集中了蓄产品市场、粮食产品市场、水果产品市场、蔬菜产品市场、肉类产品市场以及人们各种生活消费市场组合的农贸市场。在各种农产品买卖区中呈现出不是很集中的状况,小部分市场产品较分散,大多农产品都

在交易厅棚里进行,农产品经营零销商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实行各种渠道买卖农产品为主。在农产品供应基本能满足人们需求,价格总体上波动不是很大,出小部分农产品因种种原因波动大外,其余在消费者面前还算合理。在农产品质量上还能够符合消费者营养需求,资量上有保证,人们可安全食用。各种农产品共给和需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目前人们对农场品主要以主食类、蔬菜类、肉禽类、杂粮类为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中贸易小市场、直销中心小卖区、农产品初加工小区、农民合作卖区、农民经纪人、行业小协会、仓储小物流中转站以及初放形小卖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在粮食市场上,主要供应以大米、面粉、玉米等主食为主以及其他食品为辅。需求方面又以大米为最大需求粮食产品,在粮食市场上,种类还比较齐全,货源也还稳定,价格波动不是很明显。人们都喜欢一小批量购买为主,在粮食的种类、价格、质量、消费场所还算满意。两市供应上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粮食市场比较集中,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个别合作以及联盟经营,主要以厅棚为买卖场所以及租的门面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对落后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提出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应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做到营销渠道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农产品销售体制健全化,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销售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销售环节纷杂,造成销售不畅,效率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农贸市场风光不再。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营销渠道的主体主要由小型小户构成。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主要还是分布在于零散的农户手中,小生产大市场形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色。表面上看,散户的经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也使消费者可以在零星农户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然而这样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控制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对于上班族的人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 三、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农产品销售政策不完善 第一,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层次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第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规模、结构、制度都有待改善;第三,市场供应不稳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自主营销的市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相关经营主体缺乏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农产品销售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销售渠道不畅通。

有机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研报告提要:....................................................................2-3 1.1调研范围及目的: (2) 1.2调研概况描述:……………………………………………………………………………………………………….2-3 二:客户需求调研:…………………………………………………………………..3-7 2.1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分析:………………………………………………………………………………………….3-4 2.2客户需求数据解释: …………………………………………………………………………………………………4-5 2.3客户购买行为分析:………………………………………………………………………………………………….5-6 2.4客户价值转移分析:………………………………………………………………………………………………….6-7 三:客户情报调研:…………………………………………………………………7-9 3.1客户分类: (7) 3.2客户情报: …………………………………………………………………………………………………………………7-9 3.3重要客户分析: (9) 四:竞争情报调研分析:……………………………………………………………9-13 4.1主要竞争对手概况:................................................................................................................9-10 4.2竞争对手业务分析:. (10) 4.3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分析:…………………………………………………………………………………..10-13 五:渠道/价格调研:………………………………………………………………….12-14 5.1中间渠道概况:..........................................................................................................................12-13 5.2渠道分析:.. (13) 5.3价格分析:…………………………………………………………………………………………………………………..13-14 六:产品/技术调研:…………………………………………………………………..14-17 6.1竞争产品分析:……………………………………………………………………………………………………………14-15 6.2技术分析:……………………………………………………………………………………………………………………15-17 七:总体分析及建议:…………………………………………………………………17-21 7.1包装策略分析及建议:…………………………………………………………………………………………………17-18 7.2渠道策略分析及建议:…………………………………………………………………………………………………18-19 7.3价格策略分析及建议:…………………………………………………………………………………………………19-21

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6.3.1青海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对策建议 (1)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机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必要的并且首要的环节,市场调查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在市场上找感觉的过程,通过调查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分析自己的特色及不足,以及市场潜力和销售预测,同时重点进行市场细分,找准消费人群,从而赢得市场机会,找到突破口。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选准最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在最佳地点进行开发,以求降低市场风险和产品成本。另外,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程中,要将预定市场需求、企业投资能力和生产加工、经销能力、原料基地规模等有机统一起来,从而确定适度规模,顺利进入市场。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制约问题 青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多以散户为主,资金不足,规模较小,能力薄弱,这是青海特色农产品很难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确实帮助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尽早出台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意见的相关政策,比如优惠的用地、税费政策,鼓励农民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资金,并且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农牧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企业与信用社加强沟通合作,使信用社的支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农民或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政府要建立监督机构,保证政策和资金补贴的落实,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和加工经营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加大力度,组织农民配合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销企业、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政府部门要积极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是特色农产品顺利的进入市场。 (3)集中扶持小批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 针对青海省特色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少,技术含量低,加工设备落后,进入市场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在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园区集聚,加强配套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态环境,使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延

我国农产品的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1.总量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入世5年中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呈现净进口局面,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依然存在-9.60亿美元的逆差(见表1)。 2.产品结构的变化 入世以来,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来看,主要出口农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其次为食用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水果及其制品和畜产品(见表2);主要进口农产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上,进口量居于前3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和畜产品(见表3)。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出口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产品贸易顺差依次来自于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水、海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棉花,畜产品,糖及食糖和食品工业的残渣、废料(见表4)。而谷物贸易是先逆差,后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以来的最低谷,粮食减产效应引起国内供需失衡,从而导致了2004年对谷物进口需求的激增,引起当年谷物贸易的高额逆差。随后国家不断出台稳定并刺激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粮食大幅增产,谷物进口需求锐减,谷物贸易额恢复到净进口状态。

农产品行业分析

农产品行业分析 一、项目容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为农产品买卖建立网络信息服务,意在解决我国农产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通畅而导致农产品产品交易困难的现状。通过网络技术,让农产品销售摆脱中间商盘剥与市场信息不通畅的问题。 二、项目发展前景 1、有利的外部宏观环境 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越来越深入人民生活,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改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重视和积极扶持政策,如今农业的发展可以让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新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外力推动,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农产品市场的自我创新需求驱动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交易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畅,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

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信息畅通问题,以及市场预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需要创造一个平台去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一个平台去提高信息流通率,信息匹配率,商务交易率,方便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扩大。 2、可盈利性:在二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不存在的情况下,农民,一级代理商和消费者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实惠。我们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收取一定的中间服务费。 3.农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具备人才基础 4.发行纸质农产品券或者电子券,凭券在指定地点领取新鲜农产品,降低的成本支出,如邮费等,也极大的减少了网购风险。 五、项目优势 1、建立一种交易平台。让城市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集中订购所需的农产品,农民根据城市居民的订购量直接将农产品发给城市居民。通过农户和城市居民直接交易,到达双赢的局面。 2、减去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 最大化让利农民;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农产品的保质期短造成的损失问题。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之普洱茶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之普洱茶》提纲 一、普洱茶简介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 1.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2.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3.普洱茶市场的分化 (二)微观市场 1.保健功能 2.适宜人群 3.优质茶工艺品 三、普洱茶市场的展望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 ——普洱茶 相关专题:普洱茶 时间:2012-11-8 一、普洱茶简介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普洱茶具有多种功效,一直被誉为一种治补兼备的良药,是中国茶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树为原料,经过特殊发酵工艺而制成,口感回甘醇厚,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随着普洱茶品质提升和品牌发展,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回归理性,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普洱茶。近几年,普洱茶普遍受到了各地各阶层的关注与厚爱。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分析 1. 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的保健作用,开始加入到饮茶者队伍中。作为茶生产大国,我国近几年茶消费量增长迅速,在茶的消费结构上也日益多元化。茶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对刚刚出鞘十来年的普洱茶来说,跟其茶类市场一样处在蓬勃的发展中,使这个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参与竞争,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使普洱茶产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尽管有一些专家认为普洱茶炒作成分多,价格已被拉得很高,但“普洱茶热”还在升温,从最初的台湾、香港,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再到西安、成都等知名文化都市,已呈全国蔓 延之势。 2. 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特色农产品营销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信息工程系市场营销策划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设计题目:农产品营销策划 班级:电子商务1401 学生姓名:卯成飞 学生学号:20140680126 2016年12 月24 日

目录 一、策划的目的 (4) 二、当前的营销环境状况 (4) (一)、当前市场状况和市场前景分析 (4) (二)、对品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6) 1.宏观环境因素 (6) 2.微观环境因素 (6) 3.技术因素 (7) 三、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8) (一)、针对陇南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营销现状进行问题分析 (8) (二)、针对品牌特点SWOT分析 (8) 四、营销战略(4PS战略) (9) 1.产品策略 (9) 2.价格策略 (10) 3.渠道策略 (10) 4.广告策略 (11) 五、农产品新产品开发策略 (12) 六、农产品绿色化策略 (13)

前言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陇南是中国主要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天麻、黄连、半夏、柴胡、杜仲、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誉,均为大宗生产。陇南市药材年产1500多万公斤,产量占甘肃省70%以上,出口量占甘肃省90%左右。当归、红芪、纹党、大黄、防党、野党荣获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 陇南特色农产品种类有:陇南大红袍花椒,是全国最优质花椒、陇南油橄榄,是全国种植油橄榄师范基地、两当狼牙蜜、武都蕨菜、康县黑木耳、手工刺绣、徽县麻纸、康县核桃等80多种特色农产品。 2012年,陇南市土地资源总面积417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8万亩,园地110.9万亩,林地2362.9万亩,草地563.4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104.3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3.76万吨。2012年,陇南市肉蛋奶产量达到9.58万吨,其中肉类总产8.44万吨、鲜蛋产量1.05吨、鲜奶产量0.95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898户,发展规模养殖户6133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79个,出栏畜禽296.1万头(只)。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的增收以及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农业改革,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农产品场供求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市场的分散性和地域性以及交易的风险性等特征突出,主要存在“卖难”“涨价”、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农产品预警体系、农民盲目生产、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产品做得再好,没有推介展销的平台,也卖不出去。而这就使蔬菜与市场流通的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当地有很好的农特产品,但是农民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公司的采购资源不多,而农户的种植都是分的、小规模的,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畅通的买卖信息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要求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同时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从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农产品流通行为具有商品经济和自给经济的双重特征。从农产品流通来看,既有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又有中国过渡经济的转轨特征。因此,依据农产品特点合理组织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商品流通合理分工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 (二)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的特点是品种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农产品的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再者就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显著时间性强的特点。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问题。 1、在流通上表现为现货交易多,季节集中度高,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重要 在农产品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比较明显,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水源等,生产的地区分布特征突出,并且季节性强,产品质量部均衡。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流通大多数是现货流通,进入市场往往是人货同行,采取对手交易的方式,结算用现金收付。同时,交易规模较小,季节集中度高,而且农产品绝大部分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虽然交易较多,但数量很少。此外,农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设施、商品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电子结算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2、交易规模小,参与主体多。 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存在着众多参与主体和组织,其中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在流通领域形成了一个由农民组成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贩卖大军,在实践中造成农产品流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此外,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农户、中介、生产企业间交易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明显,流通过程中介环节多成本高,因组织化程度太低而不能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的效能。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doc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根据省* * * * * * * * * * * * * * *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调查的通知》的部署,区* * * * * * * * * * * * *成立了大调查领导小组。7月11日至7月25日,以副区长宁善刚为组长,副秘书长安新宇、局长赵为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骨干组成调查组。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仓储销售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以及大型流通户、重点乡镇和村庄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进行了深入实地调查。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如下:号 1:农产品市场现状 (a)畜产品市场 1:营销部门我区共有两个肉禽蛋销售单位,即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和榆次食品公司冷库。主要品种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鸡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类联合加工厂冷库成立于1972年,占地2000平方米。自工厂成立以来,所有畜产品均已出口,主要是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羊肉主要出口到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利润20万元,缴纳各项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成立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给当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年:产品批发市场樟宜区主要有两个畜产品批发市场:榆次区回龙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品。产

品主要供应给1993年成立的昌辉隆市场和2000年成立的商贸城市场。经营方式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和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份额的10%和15%。两个市场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名和5名 3年:产品集贸市场长一区主要零售集贸市场有金贸市场、菜园市场、鲁市场、校园路市场、精卫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整个地区市场的40%。 4:动物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超市包括天森一、二级超市、华联超市、普嘉乐超市、铁华超市其中,天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用租赁经营模式,华联超市和普嘉乐超市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2)水果市场 1年:樟宜区水果批发市场主要包括北田镇豆腐村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00万公斤,全部向省外批发,年交易量350万元。市场辐射到35个邻近的村庄。市场有1名经理和10名员工。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中。占地8000平方米,投资50多万元。已建成5个贸易温室,总面积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和墙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他如榆次回龙批发市场、晋中福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从事水果批发。 2年:商品市场长城区水果市场,年销售额1000万公斤,年营业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邻近的县和地区,如平遥。这个市场是一个自发的水果市场,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正常的管理制度。

云南特色农产品战略营销策划方案

云南特色农产品战略性营

销 策 划 书 目录 一、前言 (1) 二、分析当前的营销环境状况 (2) (一)宏观环境分析 (2) (二)行业分析 (5) (三)竞争分析 (6) (四)企业自身及环境情况分析 (7) (五)消费者分析 (8) 三、SWOT分析 (10) (一)优势 (10) (二)劣势 (10) (三)机会 (10)

(四)威胁 (11) 四、营销目标 (11) 五、营销战略 (11) 1.目标市场细分和选择 (11) 2.市场定位 (12) 六、营销组合策略 (12) (一)产品策略 (12) (二)价格策略 (14) (三)促销策略 (14) (四)渠道策略 (16) 七、行动方案 (16)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对食品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陷入恐慌。显然健康绿色无公害的食物备受人们的喜爱。 到了21世纪初期,家庭主妇们开始寻找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不在满足于“吃饱吃好”,而讲求营养配餐以及饮食的合理搭配正日渐融入人们的消费理念当中。这也是如今大鱼大肉不再受欢迎,而那些绿色、保健及美容食品更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我们吃的是口味,90年代我们吃的是品质,如今,我们吃的是健康。”其实,从百姓餐桌上的变化,的确可以真切地反映出我们的消费质量和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另一种火热的销售渠道出现了——网络营销,它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家就可以逛街,可以买东西,可以不费力气的收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 所以经营农产品网店无疑是市场的需求所在。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

关于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报告 范文 Bufengtian Inc. 北京市工商局王纪平局长非常重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及合理布局,关心百姓生活,要求市场处对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调研。 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自1978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目前市场构成、格局、设施档次方面新的变化;市场在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立法和管理的情况。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就市民"隐性吃菜难"的问题;同时对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场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市场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 农副产品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在提高对农副产品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一、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副产品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后进入稳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场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底,北京市仅有集贸市场40个,而且只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工商局推广武汉汉正街市场经验,要求全国各地开放市场,开放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730个。农副产品成交量13.7亿公斤,成交额20.3亿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商业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难问题,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市场,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特别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掀起了市场建设的一个高潮。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开办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到1995年全市总数达1125个,其中经营农副产品的综合或专业市场928个,达到历史峰值。 1995年至今,进入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后,结合建设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三边"(河边、墙边、路边)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工商部门不再审批马路市场,政府对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市场数量进入了稳定期,并略有减少。1999年底,农副产品市场数量为734个。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场经营规模继续扩大,交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规模连年扩大。1998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数量为840个,数量虽然只是1990年1.3倍,但农副产品成交额达到了233.6亿元,是1990年的11.5倍,成交量达到69.5亿公斤是1990年5.1倍。1998年以后市场交易规模稳中有降。

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农产品市场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它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产品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交换的场所。生产者出卖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消费者购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要有供他们进行交换的场所,这种交换农产品的场所就形成了农产品市场。广义的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农产品市场,还包括农产品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如商品农产品的交换原则与交换方式,人们在交换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宏观调控等。 从不同的层面划分,农产品市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农产品种类划分,可分为种植产品市场、林产品市场、畜产品市场、水产品市场;按地域空间划分,可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又可分为农村市场和城镇市场;按交易规模和类型划分,可分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城乡集贸市场;按农产品交易的交割方式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我国农业以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础,市场集中度低,既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又存在过度竞争。农产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同的市场交易会形成不同的农产品价格。 产品集贸市场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农产品生者和消费者互通有无为目的,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对象,以零售为主要形式的现货交易。农产品集贸市场具有地方特色,进场交易者主要是当地农户和城镇居民,每笔交易成交量小,而且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交易成功后钱货两清。农产品集市价格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数量众多的农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农户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调整生产经营行为。 农产品集市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时点差价。地区差价是由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消费的普遍性和集市贸易的范围决定的:季节差价是由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常年性决定的;时点差价,即同一农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同时点的价格各不相同。农产品集市价格的变化是农产品供求矛盾对农产品集市贸易起调节作用的表现,影响着农户的决策,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市场类型,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但高效畅通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尚未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4.6%,从主要行业看,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微上升0.5%,畜牧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7.5%,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