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最常见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最常见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最常见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最常见的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疾:通“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5.见:

①通“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②通“现”,呈现,露出来,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具:

①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通“俱”,全,皆,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7.距:通“拒”,把守,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28.离:通“罹”,遭遇,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29.列:通“裂”,分裂,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30.没:通“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31.莫:

①通“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②通“暮”,日落时,引申为“晚”,名词。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2.内:通“纳”,接纳,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33.女:通“汝”,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34.畔:通“叛”,背叛,离开,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5.禽:通“擒”,捉拿,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36.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37.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8.识:通“志”,记住,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

39.食:通“饲”,喂,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40.受:通“授”,传授,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1.孰:通“熟”,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2.说:通“悦”,高兴,愉快,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43.汤:通“烫”,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44.帖:通“贴”,黏附,动词。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5.亡:通“无”,没有,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46.文:通“纹”,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活板》)

47.无:通“毋”,不要,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冯谖客孟尝君》)

48.销:通“消”,消散,动词。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49.县:通“悬”,挂着,动词。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

50.邪:通“耶”,吗,疑问语气词。

其真无马邪?(《马说》)

51.要:通“邀”,邀请,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52.有:

①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②通“又”,再,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劝学》)53.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54.振:

①通“震”,威吓,动词。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②通“赈”,救济,动词。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55.知:通“智”,智慧,名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56.直:

①通“值”,价钱,代价,名词。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②通“值”,价值,动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57.属:通“嘱”,嘱托,托付,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8.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59.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60.坐:通“座”,座位,名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过秦论》贾谊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 1.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10.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11.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 “敝”:通“弊”,弱点。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13.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16.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18.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廛:通“缠”,量词。“胡取禾三百廛兮?” 22.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23.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24.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25.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26.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27.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28.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29.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30.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1.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32.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33.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34.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35.吊:同“掉”,落。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36.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37.读:通“逗”,即现在的逗号。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高中语文文言文考试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考试常见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疾:通“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5.见:①通“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②通“现”,呈现,露出来,动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具:①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7.距:通“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28.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人教版高中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举例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举例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必备古诗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必备古诗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诗经·氓》 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

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 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必修三 《蜀道难》 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劝学》 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览表.doc

上传 : 赵夫元更新时间:2012-5-21 16:49:42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览表 序号通假字本字读音字义原文语句课文 1 强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 2 说悦愉快不亦说乎《论语》 3 女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 4 知智聪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 乌无没有一切乌有《山市》 6 裁才只裁如星点《山市》 7 不否否尊君在否陈太丘与友期 8 扳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9 材才才能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10 帖贴粘帖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1 坐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 12 止只只止有剩骨《狼》 13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14 具俱全部,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5 邪耶语气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6 有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17 诎屈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8 衡横与“竖”相对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19 甫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0 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1 与举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 22 层曾重叠荡胸生层云《望岳》 23 阙缺断开,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24 转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25 反返返回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6 食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7 见现显露、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28 邪耶表示疑问其真无马邪《马说》 29 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0 衹只只是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31 被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序号通假字本字读音字义原文语句课文 32 支肢人的胳膊和腿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33 具俱全,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4 属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5 以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6 適谪被贬谪发闾左適戍鱼阳《陈涉世家》 37 唱倡首发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38 被披穿着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39 直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40 羞馐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41 错措放置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42 仓苍苍鹰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43 信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44 已以表示时间延续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45 阙缺过失,缺点必有裨补阙漏《出师表》 46 距拒抵挡,抗拒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47 圉御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48 诎屈理屈公输盘诎《公输》 49 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 >两章》 50 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两章》 51 衡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 >两章》 52 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 >两章》 53 辟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54 辩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55 得德恩惠,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6 与欤语气助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7 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58 徧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59 惠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0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61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 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①通“避” ;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副词,句尾语气词“吗”“或师焉,或不焉。” “汝见我不?” C 材:同“才” ;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 ;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 ;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集中堆积。“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 ;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 ;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 ;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名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诵名句 第一册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第二册 1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1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8、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1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疾:通“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5.见:

46.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编辑整理: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刘国臣 《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