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完整版)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完整版)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基准的概念和类型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床的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如图11-14a所示零件,加工平面F和C时是通过平面A和D放在夹具上定位的,所以,平面A和D是加工平面F和C的定位基准。又如图11-14b所示的齿轮,加工齿形时是以内孔和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的。

根据工件上定位基准的表面状态不同,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精基准是指已经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图11-4基准分析

二、精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根据精基准的加工选择粗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其选择原则如下:

1.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在加工误差中将会增加一个误差值,其值大小等于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之间的尺寸误差,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当基准重合时,则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5表示具有相交孔的轴承座准备镗以O-O为中心线的孔。在该工序之前,零件的M、H、K 平面已加工好,并且M-H、H-K之间的尺寸为C+T C及B+T B。本工序要求镗出的孔中心线O-O距K表面的尺寸为A+T A。为此,工件可以考虑几个定位加工方案:

图11-15b所示方案以M面为定位基准。加工时采用“调整法”加工,即镗杆中心线距机床工件台或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位置已经调好,固定不变。这时获得的尺寸A的大小将和M-K面间的可能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其最大可能位置变化为尺寸B和C的公差之和,即

ΔB =T B +T C

图11-15c所示方案以H面为定位基准。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A尺寸的误差

仅是H-K间的位置变化,即

ΔB = T B

图11-15d所示方案以设计基准K面为定位基准,此时δ基准不重合= 0

由上例可知,加工中最好直接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便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15轴承座镗孔基准选择

2.基准统一原则

应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这样做可以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减少夹具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由于减少了基准转换,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通常,轴类零件用两端的中心孔作统一的精基准,圆盘类零件用内孔和一个端面,箱体类零件则常用一个较大的平面和在该平面上的两个相距较远的一组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如图11-16所示,均属于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某些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精加工工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例如图11-17示的导轨面磨削,为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以便提高导轨面的加工精度和减小精磨余量,经常在导轨磨床的磨头上装百分表,用可调支承将床身工件支承在导轨磨床工作台上,以待加工的工件导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进行找正,找正定位后再进行加工。

图11-18所示凿岩机机头内孔的磨削加工是自为基准的又一个例子。机头零件1仅内孔及两端面为加工表面,其外侧表面均为不加工毛坯表面。工件车削后进行渗碳淬火,然后再进行内孔及一端面的磨削。这时,只有利用被加工表面本身(内孔表面)作为精基准,才能进行正确定位和加工。为此使用了一个笼形夹具2,用可拔出的芯轴3作为定位元件,工件以芯轴3定位后,用布置于前后两个截面上的六个螺钉予以夹紧固定,然后将芯轴3拔出后即可对内孔进行磨削。

其它,如用浮动铰刀铰孔、用圆拉刀拉孔、用圆推刀推孔、用珩磨头珩孔以及用无心磨床磨削外圆等,都是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的例子。

图11-17 自为基准实例 1 图11-18自为基准实例2

4.互为基准原则

为了使重要表面间有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或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可采用互为基准进行多次反复加工。

例如精密齿轮的加工,当用高频淬火把齿面淬硬,需再进行磨齿时,因其淬硬层较薄,所以要求磨削余量小而均匀。此时,就须先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以保证齿面磨削余量均匀。

车床主轴磨削加工也是互为基准的例子。由于主轴支承轴颈和主轴锥孔间有很高的同轴度要求及加工精度要求,因此需要以锥孔为基准磨削轴颈,再以轴颈为基准磨前锥孔。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可逐步提高基准精度和加工表面加工精度,从而最终达到高的技术要求。

5.便于安装的原则

所选精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可靠,夹具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一般精基准应选面积较大、精度较高的安装表面,而且要考虑工人安装工件时操作简单。

三、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考虑尽快获得精基面并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在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选择与加工面有相互位置要求的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

如图11-20所示零件,选不加工的外圆A为粗基准,从而保证加工孔与外圆同心,使壁厚均匀。如果有几个不加工表面,则选与加工表面位置要求较高的那个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如果各个表面都要加工,则选加工余量小的加工面作粗基准。例如图11-21所示的拨杆,有多个不加工面,但φ22H9孔与φ40外圆有同轴度要求,为保证壁厚均匀,在钻φ22H9孔时,应选择φ40外圆作粗基

准。而在加工B面时,要选A面作粗基准,以保证它们之间的尺寸要求。当工件上有多个不加工面与加工面有位置要求时,则应选其中与加工面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面为粗基准,以便于保证精度要求,使外形对称等。

图11-20粗基准选择的实例图11-21不加工表面较多时粗基准的选择

2.保证合理地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

合理地分配各表面上的加工余量是指:

(1)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上余量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如图11-22所示之阶梯轴毛坯,应选择φ55外圆为粗基准。如以φ108外圆作粗基准来加工φ50外圆,则有可能因余量不足而使工件报废。

图11-22阶梯轴的粗基准选择

(2)尽可能地使某些重要表面(如机床床身的导轨表面或重要箱体的内孔表面等)上的余量均匀。对有较高耐磨性要求的铸造工作表面,要使其加工余量尽量小,从而保留结晶细密耐磨性好的金属层。即应选择那些重要表面本身作为粗基准。图11-23所示为车床床身在龙门刨床上刨削导轨面及床腿平面时粗基准的选择方案。方案a)为先以导轨面定位加工床腿,然后以床腿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方案b)为先以床腿面为粗基准加工导轨,然后再以导轨面为精基准加工床腿。其中方案a)是合理的。这是因为,铸件表面不同深度处的耐磨性能和组织致密程度相差很多,距表面越深处耐磨性越低。为使加工后的导轨表面有均匀的金相组织和较高的耐磨性能,就要求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尽量小而且均匀。方案a)以导轨面为粗基准,加工床腿时走刀方向与导轨毛坯表面大致平行,大量的余量可由床腿处去除,这样就可以保证上述要求。而方案b)会由于毛坯高度的不一致而造成导轨面加工余量不均匀。

(3)应使零件各加工表面上总的金属切除量为最少。

上例中的方案a)还可满足前述的第三条要求。在加工长度短的床腿面时去除尽可

能大的加工余量会使总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从而可以减少刀具磨损和动力消耗,也减少了金属损失。

图11-23 车床床身的粗基准选择

3.选作粗基准的毛坯表面应尽量光滑平整

以使零件夹紧可靠不应有浇口、冒口的残迹及飞边等缺陷,以免增大定位误差。

4.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

在同一方向一般只允许用一次。这是因为,毛坯制造精度低时粗基准本身的精度很低,在两次安装中重复使用同一粗基准会造成很大定位误差。

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精密机械制造基础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基准的概念和类型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床的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如图11-14a所示零件,加工平面F和C时是通过平面A和D 放在夹具上定位的,所以,平面A和D是加工平面F和C的定位基准。又如图11-14b所示的齿轮,加工齿形时是以内孔和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的。 根据工件上定位基准的表面状态不同,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精基准是指已经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11-4基准分析图二、精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根据精基准的加工选择粗基准。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

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其选择原则如下: 1.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在加工误差中将会增加一个误差值,其值大小等于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之间的尺寸误差,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当基准重合时,则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5表示具有相交孔的轴承座准备镗以O-O为中心线的孔。在该工序之前,零件的M、H、K 平面已加工好,并且M-H、H-K之间的尺寸为C+T及B+T。本工序要求镗出的孔中心线O-O距K 表面BC的尺寸为A+T。为此,工件可以考虑几个定位加工方案:A图11-15b所示方案以M面为定位基准。加工时采用“调整法”加工,即镗杆中心线距机床工件台或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位置已经调好,固定不变。这时获得的尺寸A的大小将和M-K面间的可能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其最大可能位置变化为尺寸B和C的公差之和,即 Δ=T +T C BB 尺寸的误差A面为定位基准。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H所示方案以11-15c图 精密机械制造基础 仅是H-K间的位置变化,即 Δ= T BB图11-15d所示方案以设计基准K面为定位基准,此时δ= 0 基准不重合由上例可知,加工中最好直接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便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基准选择

在加工卷板机,空心主轴零件时,作为定位基准的中心孔,因钻出通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之后还能使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常采用带有中心孔的锥堵或锥套心轴,当主轴孔的锥’度较小时(如车床主轴锥孔,锥度为莫氏6号),可使用锥堵,如图4-3a所示;当主轴孔的锥度较大(如铣床主轴)或为圆柱孔时,则用锥套心轴,如图4-3b所示。 采用锥堵应注意以下几点:锥堵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心孔既是锥堵本身制造的定位基准,又是磨削主轴的精基准,因而必须保证锥堵上锥面与中心孔有较高的同轴度。另外,在使用锥堵时,应尽量减少锥堵装夹次数。这是因为工件锥孔与锥堵上锥角不可能完全一样,重新装夹势必引起安装误差,故中、小批生产时,锥堵安装后一般不中途更换。 综上所述,液压卷板机空心主轴零件定位基准的使用与转换,大致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始时以外一作粗基准铣端面钻中心孔,为粗车外圈准备好定位基准。粗车外圈又为深孔加工准备好定位基准,钻深孔时采用一夹(夹一头外圆)一托(托一头外圆)的装夹方式。之后即加工好曹后锥孔,以便安装锥堵,为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外圆准备好定位基准。终磨锥孔之后,必须磨好轴颈表面,以便用支承轴殒定位来磨锥孔,从而保证锥孔的精度。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卷板机尽量采用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等表面的设计基准都是轴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又符合基统一原则。 但有些情况下却只能用其它表面作定位基准:如车削与磨削锥孔时,选择外圆表面为定位基准;外圆表面粗加工时,为提高零件的装夹刚度,选择一夹一顶(一头用卡盘夹紧外圆.一头用中心孔定位夹紧)的定位方式;磨锥孔时,一般多选择主轴的装配基准(前后支承轴颈)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消除基准不重合所引起的宠位误差,使锥孔的径向圆跳动易于控制。

定位粗基准选择解析

定位粗基准的选择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为粗定位基准,简称粗基准。当毛坯加工完成后,零件进入机械加工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其定位基准必然时毛坯表面,即粗基准。选择粗基准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图1 如图所示,在床身加工中,导轨面时最重要的工作表面,要求加工时切去薄而均匀的一层金属,使其保留铸造时在导轨面所形成的均匀而细密的金相组织,以便增加导轨的耐磨性。因此,在第一道工序中,应选择导轨面作为车床床身的粗基准加工床脚。在第二道工序中,再以已加工的床脚底平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可以小而均匀,加工后表层金相组织均匀,力学性能基本相同,在使用过程中表面的磨损就会比较均匀。 二、选择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图2

如图阶梯轴毛坯,毛坯大小头的同轴度误差为3mm,小头的加工余量为5mm.而大头的加工余量为8mm,以加工余量最小的小头作粗基准加工大头,则加工余量足够。如果反过来采用大头作粗基准加工小头,则小头的加工余量不足,继续加工会导致工件报废。 三、选择不需加工并且与加工表面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为粗基准。 图3 如图所示,如果采用不加工的A面作粗基准加工内孔,则加工后内孔与不加工表面A面的同轴度好;如果采用内孔B面做粗基准加工内孔,则加工后内孔与不加工表面A面的同轴度不好。 四、选择比较光洁、平整、面积足够大、装夹稳定的表面作粗基准,不允许有锻造飞边和铸造浇道、冒口或其他缺陷,以确保定位准确,加紧可靠。 五、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允许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 图4 如图所示,工件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A之后,如果仍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C,由于不能保证工件轴心线在前后两次装夹中位置的一致性,就必然导致加工出来的表面A 与C之间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六、在处理上述由粗基准向精基准过渡的问题时,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例外:

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线解析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 1 -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地球是一个极其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地球表面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海洋等。最高处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mm ,海洋最深处的马利亚纳海沟深11022.0m ,看起来起伏变化非常之大,但是这种起伏变化与庞大的地球(半径约6 371 km)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就地球表面而言,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仅占29%,所以海水面所包围的形体基本上代表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于是设想有一个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任何一个静止的液体表面都叫做水准面)。由于受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引力的影响,出现潮汐,海水面时高时低,所以大地水准面很难确定,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来说,通过验潮确定平均海水面,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体就代表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水准面的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重力作用线)垂直。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工作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致使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变化,因而使大地水准面成为一个有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如图4所示。在这个面上无法进行测量的计算工作,于是人们选择了一个与大地体形状和大小较为接近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体,通过定位使旋转椭球与大地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选定了形状和大小,并在地球上定位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的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它是测量计算和投影制图所依据的基准面。 参考椭球的元素有长半径a 、短半径b 和扁率α(a b a α-=)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元素,即可确定参考椭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采用a 和a 两个元素。我国过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a=6 378 245 m, α=1:298.3),由于该椭球的表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情况不相适应,故自1980年以后,采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IUGG)1975年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a = 6 378 140 m , α =1: 298.257 )。由于参考椭球的扁率很小,在普通测量中又近似地把大地体视做圆球体,其半径采用与参考椭球同体积的圆球半径,其值R=6371 km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又可以将该部分球面当成平面看待,亦即将水准面当成平面看待,称之为水平面。 图4 大地水准面示意图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本节先建立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一)基准的概念 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模具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例如图9-1所示的零件,其轴心线O-O是各外圆表面和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表面D体现的轴心线O-O是φ40h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端面圆跳动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例如图9-1所示零件,零件套在心轴上磨削φ40h外圆表面时,内孔即为定位基准。 (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如图9-1所示,当以内孔为基准(套在检验心轴上)检验φ40h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的端面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例如, 图9-1所示零件φ40h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 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件的“定位”。工件定位后,由于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还应采用一定的机构将工件“夹紧”,使其确定的位置保持不变。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整个过程,统称为“安装”。 工件安装的好坏是模具加工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工件安装的快慢、稳定性,还影响生产率的高低。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工件安装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如图9-1所示,为了保证加工表面φ40h径向圆跳动的要求,工件安装时必须使其设计基准(内孔轴心线O-O)与机床主轴的轴心线重合。 在各种不同的机床上加工零件时,有各种不同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采用夹具安装法等3种。

常用煤质指标和常用基准解析

常用煤质指标和常用基准 一、煤炭运销常用煤质指标、含义与表示 (一)水分(Moisture) 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在实际测定中只能测煤的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和最高内在水分,而不测定结晶水和分

解水。 日常所说的煤的水分是指,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煤与大气达到接近平衡时所失的那部分水(外在水)和留下来的内在水分,它们的测值随测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矿发煤与用户的水分往往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Ash ) 煤中灰分符号:A,单位:%,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它与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可磨性等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关系。在煤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的灰分以及灰熔融性、灰粘度、导电性、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等问

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六点定位原则 一个尚未定位的工件,其位置是不确定的。如图3-29 所示,将未定位的的工件(长方体)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长方体可以沿X 、Y 、Z 轴移动有不同的位置,也可以绕X 、Y 、X 轴转动有不同的位置,分别用、、和、、表示。 用以描述工件位置不确定性的、、、、、合称为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其中、、称为工件沿X 、Y 、Z 轴的移动自由度,、、称为工件绕X 、Y 、Z 轴的转动自由度。 工件要正确定位首先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设空间有一固定点,长方体的底面与该点保持接触,那么长方体沿Z 轴的移动自由度即被限制了。如果按图3-30 所设置六个固定点,长方体的三个面分别与这些点保持接触,长方体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其中XOY 平面上的呈三角形分布的三点限制了、、三个自由度;YOZ 平面内的水平放置的两个点,限制了、二个自由度;XOZ 平面内的一点,限制了一个自由度。限制三个或三个以上自由度的称为主要定位基准。

这种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则称为 六点定位原则。 支承点的分布必须适当,否则六个支承点限制不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例图3-30 中XOY 平面内的三点不应在一直线上,同理,YOZ 平面内的两点不应垂直布置。六点定位原则是工件定位的基本法则,用于实际生产时起支承作用的是有一定形状的几何体,这些用于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几何体即为定位元件。表3-10 为常用定位元件能限制的工件自由度。

二、由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 工件定位时,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自由度必须限制;不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自由度可以限制也可以不限制,视具体情况而定。 按照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是工件定位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例如图3-31 所示为加工压板导向槽的示例。由于要求槽深方 向的尺寸 A 2 ,故要求限制Z 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由于要求槽底

电压基准源的选择问题解析

电压基准源的选择问题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摘要:电压基准源简单、稳定的基准电压,作为电路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电压基准源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并作出折衷。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电压基准源以及它们的关键特性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精确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电流驱动能力、功率消耗、稳定性、噪声和成本。 几乎在所有先进的电子产品中都可以找到电压基准源,它们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集成在具有更多功能的器件中。例如: ?在数据转换器中,基准源提供了一个绝对电压,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适当的数字输出。 ?在电压调节器中,基准源提供了一个已知的电压值,用它与输出作比较,得到一个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的反馈。 ?在电压检测器中,基准源被当作一个设置触发点的门限。 要求什么样的指标取决于具体应用,本文讨论不同类型的电压基准源、它们的关键指标和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选择最佳电压基准源的信息。 理想情况 理想的电压基准源应该具有完美的初始精度,并且在负载电流、温度和时间变化时电压保持稳定不变。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必须在初始电压精度、电压温漂、迟滞以及供出/吸入电流的能力、静态电流(即功率消耗)、长期稳定性、噪声和成本等指标中进行权衡与折衷。 基准源的类型 两种常见的基准源是齐纳和带隙基准源。齐纳基准源通常采用两端并联拓扑;带隙基准源通常采用三端串连拓扑。 齐纳二极管和并联拓扑

(完整版)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基准的概念和类型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床的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如图11-14a所示零件,加工平面F和C时是通过平面A和D放在夹具上定位的,所以,平面A和D是加工平面F和C的定位基准。又如图11-14b所示的齿轮,加工齿形时是以内孔和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的。 根据工件上定位基准的表面状态不同,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精基准是指已经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图11-4基准分析 二、精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根据精基准的加工选择粗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其选择原则如下: 1.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在加工误差中将会增加一个误差值,其值大小等于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之间的尺寸误差,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当基准重合时,则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5表示具有相交孔的轴承座准备镗以O-O为中心线的孔。在该工序之前,零件的M、H、K 平面已加工好,并且M-H、H-K之间的尺寸为C+T C及B+T B。本工序要求镗出的孔中心线O-O距K表面的尺寸为A+T A。为此,工件可以考虑几个定位加工方案: 图11-15b所示方案以M面为定位基准。加工时采用“调整法”加工,即镗杆中心线距机床工件台或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位置已经调好,固定不变。这时获得的尺寸A的大小将和M-K面间的可能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其最大可能位置变化为尺寸B和C的公差之和,即 ΔB =T B +T C 图11-15c所示方案以H面为定位基准。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A尺寸的误差

电压基准的特性及选用解析

电压基准的特性及选用 摘要从实际应用角度,介绍了电压基准的种类及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选用电压基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齐纳基准带隙基准 XFET基准初始精度温度系数 一、电压基准及其应用领域 电压基准可提供一个精度远比电压稳压器高的多的精确输出电压,作为某个电路系统中的参考比较电压,因而称其为基准。电压基准在某些方面与电压稳压器类似,但二者的用途绝然不同。电压稳压器除了向负载输出一个稳定电压外还要供给功率。电压基准的主要用途是为系统或负载提供一个精确的参考电压,而其输出电流通常在几至几十个毫安。 电压基准的用途十分广泛,典型的应用常见于数据采集系统,用于为模数变换器或数模变换器提供一个基准参考电压。另外,它还可用于各类开关或线性电压变换电路、仪器仪表电路和电池充电器中。 二、电压基准的主要参数 1. 初始精度(Initial Accuracy 初始精度用于衡量一个电压基准输出电压的精确度或容限,即电压基准工作时,其输出电压偏离其正常值的大小。通常,初始精度采用百分数表示,它并非是一个电压单位,故需换算才能获得电压偏离值的大小。例如,一个标称电压为2.5V的基准,初始精度为±1%,则其电压精度范围为: 5.2~

5.2 = 1 × ± = ± % .2 5.2 V 475 V525 .0 025 .2 在厂商的数据手册中,初始电压精度通常是在不加载或在特定的负载电流条件下测量的。对于电压基准而言,初始精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2. 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温度系数(简称TC用于衡量一个电压基准,其输出电压因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偏离正常值的改变程度,它也是基准电压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通常用ppm/℃表示(ppm是英文part per million的缩写,1ppm表示百万分之一。例如,一个基准标称电压为10V,温度系数为10ppm/℃,则环境温度每变化1℃,其输出电压改变10V×10×10-6=100μV。需注意的是,温度系数可能是正向的,即基准的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也可能是负向的,即基准的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具体可查看厂商数据手册中的温度曲线图表。 3. 热迟滞(Temperature Hysteresis 当电压基准的温度从某一点开始经受变化,然后再次返回该温度点,前后二次在同一温度点测得的电压值之差即为热迟滞。该参数虽不如温度系数重要,但对于温度同期性变化超过25℃的情况仍是需引起重视的一个误差源。 4. 长期漂移(Long-term Drift 在数日、数月或更长持续的工作期间,电压基准输出电压的慢变化称为长期漂移或稳定性,通常用ppm/1000h表示。当我们选用一个电压基准,要求它在持续数日、数周、数月基至数年的工作条件下保持输出电压精度,那么长期漂移便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性能参数。 5. 噪声(Noise 这里所说的噪声指电压基准输出端的电噪声,它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宽频带的热噪声,另一种是窄带(0.1~10Hz 噪声。宽带热噪声较小,且可利用简单的RC 网络滤除。窄带噪声是基准内部固有的且不可滤掉。在高精密设计中,噪声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6. 导通建立时间(Turn-on Setting Time 系统加电后,基准输出电压达到稳定的建立时间,该参数对于采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系统来说是重要的,因为这类系统为了节省电能,常采用短时的或间隙方式供电。 7. 输入电压调整率(Line Regulation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基本概念 1、基准的定义及分类 1)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基准分类见下图: 图1 基准分类图 2)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叫定位基准。分:粗基准、精基准和辅助基准。 粗基准 使用未经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精基准 使用经过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辅助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如用作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用作壳体类零件定位的工艺孔或工艺凸台等。 二、定位基准选择的一般原则

1、选最大尺寸的表面为安装面(限3个自由度),选最长距离的表 面为导向面(2个自由度),选最小尺寸的表面为支撑面(限1个自由度)。 2、首先考虑保证零件的空间位置精度,再考虑保证尺寸精度。因为 在加工中保证空间位置精度有时比保证尺寸精度困难的多。 3、应尽量选择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定位基准,因为主要表面是决定该 零件其他表面的设计基准,也就是主要设计基准。 4、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夹紧,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可靠。 三、粗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选择的出发点(见图2) 图2 两种粗基准选择对比 左a)以外圆1为粗基准:孔的余量不均,加工后壁厚均匀 右b)以内孔3为粗基准:孔的余量均匀,但加工后壁厚不均匀 1-外圆2-加工面3-孔 由此得出结论:粗基准的选择将影响到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不同轴/偏心),或影响到加工余量的分配(均匀否?)。 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如果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除了图4 -8例子外,图3例子同理。 图3 粗基准的选择 (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图4 床身加工粗基准选择正误对比

电压基准的特性及选用解析

电压基准的特性及选用 摘要从实际应用角度,介绍了电压基准的种类及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选用电压基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齐纳基准带隙基准XFET基准初始精度温度系数 一、电压基准及其应用领域 电压基准可提供一个精度远比电压稳压器高的多的精确输出电压,作为某个电路系统中的参考比较电压,因而称其为基准。电压基准在某些方面与电压稳压器类似,但二者的用途绝然不同。电压稳压器除了向负载输出一个稳定电压外还要供给功率。电压基准的主要用途是为系统或负载提供一个精确的参考电压,而其输出电流通常在几至几十个毫安。 电压基准的用途十分广泛,典型的应用常见于数据采集系统,用于为模数变换器或数模变换器提供一个基准参考电压。另外,它还可用于各类开关或线性电压变换电路、仪器仪表电路和电池充电器中。 二、电压基准的主要参数 1.初始精度(Initial Accuracy 初始精度用于衡量一个电压基准输出电压的精确度或容限,即电压基准工作时其输出电压偏离其正常值的大小。通常,初始精度采用百分数表示,它并非是一个电压单位,故需换算才能获得电压偏离值的大小。例如,一个标称电压为2.5V的基准, 初始精度为±%,则其电压精度范围为: 5.2~

5.2 1 x ± ± % .2 5.2 V 475 V525 .0 025 .2 在厂商的数据手册中,初始电压精度通常是在不加载或在特定的负载电流条件下测量的。对于电压基准而言,初始精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2.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温度系数(简称TC用于衡量一个电压基准,其输出电压因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偏离正常值的改变程度,它也是基准电压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通常用ppm/C表示(ppm 是英文part per million的缩写,1ppm表示百万分之一。例如,一个基准标称电压为 10V,温度系数为10ppm/C ,则环境温度每变化1C ,其输出电压改变10VX10X10- 6=100叮。需注意的是,温度系数可能是正向的,即基准的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也可能是负向的,即基准的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具体可查看厂商数据手册中的温度曲线图表。 3.热迟滞(Temperature Hysteresis 当电压基准的温度从某一点开始经受变化,然后再次返回该温度点,前后二次在同一温度点测得的电压值之差即为热迟滞。该参数虽不如温度系数重要,但对于温度同期性变化超过25C的情况仍是需引起重视的一个误差源。 4.长期漂移(Long-term Drift 在数日、数月或更长持续的工作期间,电压基准输出电压的慢变化称为长期漂移或稳定性,通常用ppm/1000h表示。当我们选用一个电压基准,要求它在持续数日、数周、数月基至数年的工作条件下保持输出电压精度,那么长期漂移便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性能参数。 5.噪声(Noise 这里所说的噪声指电压基准输出端的电噪声,它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宽频带的热噪声,另一种是窄带(0.1~10Hz噪声。宽带热噪声较小,且可利用简单的RC网络滤除。窄带噪声是基准内部固有的且不可滤掉。在高精密设计中,噪声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6.导通建立时间(Turn-on Setting Time 系统加电后,基准输出电压达到稳定的建立时间,该参数对于采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系统来说是重要的,因为这类系统为了节省电能,常采用短时的或间隙方式供电。7.输入电压调整率(Line Regulation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定位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否,对能否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以及对零件各表面间的加工顺序安排都有很大影响,当用夹具安装工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问题。 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出发的,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选择粗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其选择原则如下: (1) 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显然,这种基准重合的情况能使本工序允许出现的误差加大,使加工更容易达到精度要求,经济性更好。但是,这样往往会使夹具结构复杂,增加操作的困难。而为了保证加工精度,有时不得不采取这种方案。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4-22所示的零件,设计尺寸为a和c,设顶面B和底面A已加工好(即尺寸a已经保证),现在用调整法铣削一批零件的C面。为保证设计尺寸c,以A面定位,则定位基准A与设计基准B不重合,见图(b)。由于铣刀是相对于夹具定位面(或机床工作台面)调整的,对于一批零件来说,刀具调整好后位置不再变动。加工后尺寸c的大小除受本工序加工误差(△j)的影响外,还与上道工序的加工误差(Ta)有关。这一误差是由于所选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这种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它的大小等于设计(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的联系尺寸a(定位尺寸)的公差Ta。 从图(c)中可看出,欲加工尺寸c的误差包括△j和Ta,为了保证尺寸c的精度,应使: △j+Ta≤Tc 显然,采用基准不重合的定位方案,必须控制该工序的加工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总和不超过尺寸c公差Tc。这样既缩小了本道工序的加工允差,又对前面工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加工成本提高,当然是应当避免的。所以,在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当尽量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相重合。 如图4-23所示,以B面定位加工C面,使得基准重合,此时尺寸a的误差对加工尺寸c无影响,本工序的加工误差只需满足:△j≤Tc 即可。 (2) 基准统一原则 应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这样做可以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减少夹具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由于减少了基准转换,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加工各外圆表面,就符合基准统一原则。箱体零件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的内孔及一端面为定位基准,均属于基准统一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 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精基准 一般应考虑如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为了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对其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其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如果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则会增大定位误差,其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在下节讨论。 2 .“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它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例如轴类零件大多数工序都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内孔及端面为定位基准。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减少工装设计制造的费用,提高生产率,并可避免因基准转换所造成的误差。 3 .“自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可能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就是“自为基准”原则。例如磨削床身导轨面时,就以床身导轨面作为定位基准。如图 3-38 所示。此时床脚平面只是起一个支承平面的作用,它并非是定位基准面。此外,用浮动铰刀铰孔、用拉刀拉孔、用无心磨床磨外圆等,均为自为基准的实例。 4 .“互为基准”原则 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例如加工精密齿轮时,先以内孔定位加工齿形面,齿面淬硬后需进行磨齿。因齿面淬硬层较薄,所以要求磨削余量小而均匀。此时可用齿面为定位基准磨内孔,再以内孔为定位基准磨齿面,从而保证齿面的磨削余量均匀,且与齿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又较易得到保证。 5 .精基准选择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如图 3-39b ,当加工 C 面时,

分析零件加工中合理选择定位基准的作用

分析零件加工中合理选择定位基准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零件的开发和使用也在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零件的需求量,零件加工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使得人们对于零件加工的处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零件加工中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呢?对此,本文做了详细的探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零件加工中合理选择定位基准的作用,对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零件加工;定位基准;作用 由于零件的形状结构比较复杂多样,而衡量零件加工质量的好坏的特征也比较多,这就直接导致零件加工的制造工序比较繁杂,使得人们对于加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工件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定位基准对于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工件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对于能够正确确定某一工序的粗基准、精基准和辅助基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工件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位基准,不断提高零件加工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零件制造业。 1.机械加工中基准分类 由于定位基准是衡量零件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不能合理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则工件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将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在机械加工中,必须要明确定位基准的分类和选择。通常情况下,定位基准类型主要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类。在实际机械加工中,技术人员通常会以图纸上所表述的为基准,如工件中的轴和孔的中心线等,这种方式被称为设计基准;而工艺基准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中所选择使用的基准,像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等都统属于工艺基准的范畴。其中,定位基准是机械加工中最基础的基准,它对于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2.如何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2.1粗基准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零件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零件多有的面都处于毛坯状态,这就需要对于工件的某一面进行毛坯面的定位基准,实现对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从而确定加工面。因此,人们称这种定位基准为粗基准。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粗基准的选择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首先,应选择以工件中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在加工时候,并不是将所有的工件的表面都进行加工,因此,工件选择以工件中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时,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定位基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件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仅要确保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充分发挥促基准的定位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定位的原理中已讲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实际上是以工件上的某些基准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保持接触,从而限制工件的自由度。那么,究竟选择工件上哪些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触为好呢?这就是定位基准的选择问题。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零件表面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而且还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的安排和夹具的结构,必须十分重视。在介绍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之前,先介绍有关基础准的一般知识。 (一)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基准的广义含义就是“依据”的意思。机械制造中所说的基准是指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根据作用和应用场合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设计基准 零件图上用以确定零件上某些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2.工艺基准, 零件加工与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它包括以下几种。 (1)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标注本工序加工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基准。就其实质来说,与设计基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工序图的基准。工序基准大多与设计基准重合,有时为了加工方便,也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与定位基准重合的。 (2)定位基准加工中,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如用直接找正法装夹工件,找正面是定位基准;用划线找正法装夹,所划线为定位基准;用夹具装夹,工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面是定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的点、线、面,可能是工件上的某些面,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心线、中心平面、球心等,往往需要通过工件某些定位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面。

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要点解读解析

2013年度山东省城镇基准地价 更新技术要点解读 闫弘文山东师范大学 一、城镇基准地价更新的总体要求 设计思想 (一)科学性 严格遵循三个规程: (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2)《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3)《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二)规范性 (1)引用的标准; (2)数学基础; (3)数据格式; (4)成果表达。 (三)前瞻性 (1)国家要求; (2)宏观政策; (3)规划导向。 (四)衔接性 三大方面的衔接: (1)现行基准地价成果; (2)地价监测成果;

(3)其他相关成果。 (五)可操作性 (1)土地级别能够反映城镇内部土地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且界限清晰,易于判别; (2)基准地价结果符合能够反映级差收益,且修正体系完整,便于操作。 (一)全面评价现行基准地价的实施情况,分析现行成果与区域发展变化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解读:基准地价实施情况评价首次纳入2013年度山东省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内容,基准地价实施情况评价为后评价的范畴,目前的后评价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情况重估等。 (二)更新成果应与城镇地籍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相衔接,充分利用原有资料,使城镇基准地价成果具有连续性。 解读: (1)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主要应用于建成区范围内工作底图的编制、土地级别边界的校核、基准地价内涵的确定(标准容积率的设定)、地价监测点的设置、土地交易样点的定位等;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主要应用于评价区范围的确定;

(3)城市规划主要应用于评价区范围的确定、定级因素提取等; (4)原有资料指现行基准地价成果、中间成果和基础资料汇编,可应用于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全过程。 (三)突出外业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分析更新周期内土地市场交易资料和房地产市场情况,保证样点数据的真实性、评估参数的合理性和各项取值的合规性。 解读: (1)外业调查是城镇基准地价更新的基础环节,容易被忽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公示制度的实施,为采用市场交易资料更新基准地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土地估价参数的研究,不仅是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需要,也是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日常宗地评估业务工作的需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2013年度城市地价调查与监测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23号)要求:“全部监测城市提交商品房构成调查表”。 (四)更新成果要体现更新前后土地级别和地价水平的对比分析,要根据当地实际编制有针对性的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解读: (1)强化更新前后土地级别和地价水平的对比分析,主要用于判别更新成果的衔接性、差异性和区域的协调性; (2)当地实际指级别和均值区域的实际情况,目的是提高成果的可操作性。

基准及其分类和选择

基准的分类以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基准的概念 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机械产品从设计时零件尺寸的标注,制造时工件的定位,校验时尺寸的测量,一直到装配时零部件的的装配位置确定等,都要用到基准的概念。基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 二、基准的分类 按照其功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的工艺基准俩大类。 1.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例如轴套零件,各外圆和内孔的设计基准是零件的轴心线,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的轴线是外圆径向跳动的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加工与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工序基准:是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应达到的尺寸、 形状、位置所用的基准。就实质来说与设计基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工序图的基准。工序基准大多与设计基准重合,有时为了加工方便,也由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与定位基准重合的。 (2)定位基准:是在加工中确定工件位置所用的基准。比如用直接找正法装夹 工件,找正面是定位基准;用划线找正法装夹,所划线为定位基准;用夹具装夹工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面是定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的点、线、面,可能是工件上的某些表面,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心线、中心平面、球心等,往往需要通过工件某些定位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面。例如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外圆,体现以轴线为定位基准,外圆面为定位基面。 (3)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4)装配基准:是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 准。 各种基准的实例,如图:

定位精基准选择解析

定位精基准的选择 以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为精定位基准,简称精基准。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如何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一、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或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按照基准重合原则选用定位基准,便于保证加工精度,否则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影响加工精度。 图1 基准重合原则例1 图2 基准重合原则例2 当加工表面C的设计基准为表面B(如图3),如果仍以表面A为定位基准,就违背了基

准重合原则,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加工表面C相对设计基准B的位置精度不仅受到本工序加工误差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由于基准不重合所带来的设计基准(B面)相对定位基准(A面)之间的位置误差的影响。 图3 基准重合原则例3 二、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对其余多个表面进行加工时,应尽早地在工艺过程的开始阶段就把这组精基准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的精度,在以后各道工序(或多道工序)中都以其作为定位基准,就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图4 基准统一原则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的主要优点是: (一)多数表面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避免了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有 利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二)由于多数工序采用的定位基准相同,因而所采用的定位方式和夹紧方法也就相同

或相近,有利于使各工序所用夹具基本上统一,从而减少了夹具设计和制造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简化了生产准备工作。 (三)为在一次装夹下有可能加工出更多的表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有利于减少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工序数量,简化了工艺规程的制订。由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装夹次数减少,不仅减少了多次装夹所带来的装夹误差和装卸工件的辅助时间,并且为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创造了条件。 三、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存在两个相互位置精度有要求的表面,可以认为它们彼此之间是互为基准的。如果这些表面本身的加工精度和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且均适宜作为定位基准时,则可采用互为定位基准的办法来进行反复加工。即先以其中一个表面为基准加工另一个表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刚才的基准面,如此反复进行几轮加工,就称为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 这种加工方案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的过程中,基准面的精度愈来愈高,加工余量亦逐步趋于小而均匀,因而最终可获得很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四、自为基准原则 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加工时,常采用磨削加工和光整加工,为了减小加工余量和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常以加工面自身作为精基准进行加工,也就是自为基准原则。 按自为基准原则加工时,只能提高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而不能提高其位置精度。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需由前面的有关工序来保证,或在后续工序中保证。 五、便于装夹原则 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六、辅助基准的应用 为了满足工艺上的需要,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称为辅助基准。 在机械加工时,一般均优先选择零件上的重要工作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但有时会遇到一些零件,这些重要的工作表面不适宜选作定位基准。这时为了定位的需要,将零件上的一些本来不需加工的表面或加工精度要求较低的表面(如非配合表面),按较高的精度加工出来,用作定位基准。例如轴类零件两端面上的顶尖孔,除了在加工时作为定位基准外,在零件的工作中不起任何作用,它是专为定位的需要而加工出来的。又如箱体类零件的加工中,常采用一面两孔定位,这两个孔的精度在设计上往往要求不高或在零件的使用上根本就不需要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