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2010-04-03 12:01:00)

转载

标签:

中震

地震影响系数

pkpm

小震

强柱

杂谈

本打算自己写的,发现网上已经有很好的资料了,就整理一下吧。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PKPM中直接修改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19.1N/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2

6.8N/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报告

学习笔记 PMCAD中--进入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板荷:点《楼面恒载》会有对话框出来,选上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然后在恒载和活载项输入数值即可,一般恒载要看楼面的做法,比如有抹灰,找平,瓷砖,吊顶什么的,在民用建筑中可以输2.0,活载就是查荷载规范。梁间荷载:PKPM中梁的自重是自己导入的,所以梁间荷载是指梁上有隔墙或者幕墙或者女儿墙之内在建模时不建的构建,把他们折算成均布荷载就行。比如,一根梁上有隔墙,墙厚200mm,层高3000mm,梁高500mm,如果隔墙自重为11KN/m3,那么恒载为11*(3000-500)*200+墙上抹灰的自重什么的即可。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是}或{否} 现行《抗规》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调整系数和施工图时的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规范要求的构造措施对于大多数工程而言,其结构安全性可以保证;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的施工图审查,基本上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目前在工程界,对结构进行中震设计有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是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在做“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业主”或审查者提出的是保证所有构件均“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还是保证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保持“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如何分析计算结果和改进设计。要明确“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设计的性能目标,这种性能目标并非是“硬性的”,设计人在其中有很大的主动性。参见《PKPM新天地》06年1期中“浅谈结构中震设计”一文。 SATWE新增了两种性能设计的选择,即“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这两种设计方法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目前规范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只有在具体提出结构性能设计要点时,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验算。 ①对于中(大)震弹性,主要有两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倍小震)或大震(4.5~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程序使用时,需要用户;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构件抗震等级指定为4级。 ②对于中(大)震不屈服,主要有5 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 倍小震)或大震(4.5~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不变);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程序使用时,需要用户;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点开“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的按钮。 9楼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 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保持弹性是指

中震设计

在MIDAS/Gen中如何实现中震设计? 结构设计学习资料2009-11-29 23:05:09 阅读2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414690570.html,/s/blog_5e1bf3ef0100fckz.html 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而这两种设计方法在MIDAS/Gen中都可以实现,具体说明如下: 一、中震弹性设计 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按表1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 表1地震影响系数(β为相对于小震的放大系数)

PKPM计算结果分析及注意的问题讲义(终审稿)

P K P M计算结果分析及注意的问题讲义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一节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I、轴压比 一、规范要求 轴压比:柱( 墙)轴压比N/(fcA) 指柱( 墙) 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墙)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它是影响墙柱抗 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 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见10 版高规和。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的规定;对于Ⅳ类场 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二、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混凝土构件配筋、钢构件验算输出文件(WPJ*.OUT) Uc --- 轴压比(N/Afc) 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 限制也越严格。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 格。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SATWE验算结果,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活载分项系数取)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抗规条注)。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一级(8度)大于,二级大于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三、轴压比不满足简便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II、位移和位移比 一、位移和位移比控制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讨论]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性能要求的提出 1.抗震审查要求(节选):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设计、抗弯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设计,轴压比大于0.3的墙肢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2.中震计算 2.1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计算准则 2.1.1中震弹性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d.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e.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 2.1.2中震不屈服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 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d. 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1 ; e.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2.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

见下表,7度地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小震alpha_max=0.08 中震alpha_max=0.23 2.2用SATWE进行中震计算 SATWE提供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计算功能。 2.2.1中震弹性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抗震等级”,如图2.2.1.a,2.2.1b所示。 2.2.2中震不屈服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并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如图2.2.1.c,2.2.1d所示。

PKPM计算结果及注意的问题-资料

第一节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I、轴压比 一、规范要求 轴压比:柱( 墙)轴压比N/(fcA) 指柱( 墙) 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墙)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10 版高规6.4.2和7.2.1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对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二、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混凝土构件配筋、钢构件验算输出文件(WPJ*.OUT) Uc --- 轴压比(N/Afc) 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SATWE验算结果,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抗规6.3.6条注)。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三、轴压比不满足简便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PKPM问题解析

1、在PKPM的JCCAD中设计剪力墙下的桩基和承台,如何建模? 答:剪力墙下承台,可按非承台桩布置,由围桩承台方式生成,也可以用布置筏板的方式生成,最后用桩筏有限元计算。 2、请问底层柱子配筋比上层小, 这种情况正常吗? 答:正常。如果底层柱为大偏心受压,起控制作用的内力为弯矩大、轴力小的组合内力,这样底层柱的配筋就可能比上层柱的配筋大。 3、SATWE内力与配筋计算,怎么运行到VSS模态分析时就运行不下去了? 答:如果选择模拟施工3或VSS求解,可能会出现计算到“VSS模态分析”停止,表明振 型数取的过多,超过了VSS求解器的限制。降低振型数试试看,再不行,选择“模拟施工1+LDLT分解”计算。 4、08版PKPM,独立基础怎么没有标注尺寸和独基编号了呢? 答:在基础施工图的下拉菜单,在“标注构件”与“标注字符”中分别标注独基尺寸与独基编号。 5、筏板后浇带如何设置? 答:在新版JCCAD,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中筏板菜单下增加“布后浇带”功能,可直接输入后浇带宽度后进行布置。 6、08版PMCAD中楼板层间复制如何使用? 答:选择当前标准层,勾选需要复制的目标标准层号,即可把当前标准层的楼板开洞和板厚等信息复制到目标标准层里。 7、PKPM里面生成的吊筋有没有考虑人防荷载? 答:没有考虑。SATWE内力作整体分析,按照等效静力荷载考虑人防荷载,而次梁集中力属于局部内力计算,可以不考虑。目前程序只是考虑1.2恒+1.4活工况组合下的次梁集中力来计算次梁箍筋加密与吊筋。 8、PKPM楼梯建模,可以建剪刀梯吗? 答:楼梯布置菜单下暂时没有剪刀梯的楼梯类型,可按照斜杆来近似模拟剪刀梯板的作用。 9、请问WDISP.OUT文件中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为星号是什么原因? 答:模型输入有问题,请检查。局部构件没有竖向构件的支撑,形成长悬臂结构而导致恒载作用下竖向位移超大的现象。 10、用JCCAD筏板有限元计算的土最大反力出现超大的异常情况? 答:地质资料输入不完整,该部分筏板下无地质资料,增加孔点使输入的地质资料范围扩大至筏板所有区域。 11、混凝土梁做成型钢混凝土梁后,梁施工图中挠度反而变大? 答:型钢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与内部型钢及配筋均有关。虽然变为型钢砼梁,但相应配筋也减小,导致挠度变化不大。可使用“考虑楼板作为翼缘的作用“来计算型钢混凝土梁的挠度,考虑会挠度有较明显减小。

中震弹性-屈服计算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计算 V3.0版【20080630修改】 如何对复杂结构进行中震弹性设计: 1.中震弹性(不屈服)计算要计算什么? 2.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的控制指标分别是什么?也就是我怎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我的结构是否合理? 3.有无相关的规范(规程)规定要进行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 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主要针对平面特别不规则(位移比超过1.8,周期比小于0.95)时采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的计算,我觉得有必要明文加上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新抗规2010版 3.10.3第1款)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SATWE抗震等级选四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3.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5.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新抗规2010版 3.10.3第1款)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SATWE抗震等级选四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以上关于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的计算规定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定。 用sATWE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如何算 按我前面推荐的: ===================== satwe计算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调整至中震 2、抗震等级选4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备课讲稿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 对于中震弹性设计: 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参考《抗震规范》或徐培福《复杂》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减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软件实现:1)多遇地震输入中震amax,并将抗震等级定位四级(这样计算《抗震规范》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均取1.0)。 中震不屈服: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同上,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规》5.6进行,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可以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材料的强度取标准值。 软件的实现: 软件提供“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其它参数填写同上。 总结篇: 对于中(大)震弹性计算,主要有两条: (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 (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个人修改部分: (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 (2)构件抗震等级定位四级。 对于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主要有五条: 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 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 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 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系数不变) 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

个人修改部分: 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 2.选择“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 服的概念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并且≤,扭转平动周期比》并且≤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PKPM计算结果,PKPM计算书合理性判定

PKPM计算结果,PKPM计算书合理性判定 PKPM计算结果,PKPM计算书合理性决定到设计的成败,要做到PKPM计算准确无误需要有PKPM计算结果,PKPM计算书合理性判定!我们杭州绿树结构施工图设计室在PKPM软件计算,提取计算书时对PKPM计算结果,PKPM计算书合理性判定有如下总结: 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 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 3.7大指标判定: (1).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剪重比也就是地震剪力系数,由《抗规》(GB50011-2001)对5.2.5条的条文说明知,“对于扭转效应时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剪力系数取0.2amax”,由此可据《抗规》表 5.1.4-1推算出各地震列度下的剪力系数:9度为0.2*0.32=0.064,8度为0.2*0.16(0.24)=0.032(0.048),7度为0.2*0.08(0.12)=0.016(0.024),6度为0.2*0.04=0.008。在计算时应注意《抗规》5.2.5条,对于6度区可不要求该剪力系数,可详读该条的条文说明。即6度区按0.8%较好,这样对结构来说是更安全的(类似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剪重比主要是考虑基本周期大于3s的长周期结构。地震对于此类结构的破坏相比短周期的结构有更大影响,但规范用的振型分解反应普法无法作出估计;而且对于此类长周期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这可能就是规范设定最小剪重比的原因。另外不要忘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剪力应增大1.15倍,即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不小于《高规》表3.3.13(即上表)中相应数值的1.15倍。在抗震规范的抗震截面验算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剪重比是一个调整系数,即这不是一个指标,计算结果出来后,若剪重比大于规定的最小值,计算结果不作调整,若小于,将地震剪力调大,使剪重比达到规定的最小值.类似框剪结构的0.2Qo,在satwe的结果文件Wmass.out,给出这一调整的信息,多看看这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讲课讲稿

一、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述 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水准”是抗震设防目标,具体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是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小震作用效应下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弹性变形计算,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一水准“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段是验算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 然而,对于大多数结构,只是仅仅进行了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至于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在以前的设计中也很少提及,为了检验按照多遇地震(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的结构能否达到中震可修的目标,因此,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和《高规2010版》都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提出了性能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住建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具体规定了复杂结构和超限结构的范围,其中第一章第二条列出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范围。对于这些复杂和超限结构,超限审查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结构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然后,设计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其中,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最常见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高规2010版》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 、B 、C 、D 四个等级,然后用1、2、3、4、5五个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去量化和判别四个等级的抗震性能目标。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承载力设计规定: 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a 、小震作用下 抗震承载力应满足: RE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R S S S S γγψγγγ/≤+++ (1) 式中各符号含义见《抗规》5.4.1条和5.4.2条。 变形验算应符合《抗规》5.5节的要求。 b 、中震作用下 抗震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并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组合: RE Evk Ev Ehk Eh GE G R S S S γγγγ/≤++* * (2) 式中:*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内力,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内力,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c 、结构构件抗震等级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对需特别加强的构件可适当提高,已为特一级的不再提高。 第2性能水准的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 a 、关键及普通竖向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宜符合弹性设计要求,并不计入风荷载效应

PKPM 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

PKPM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高规》JGJ3-2010中第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 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 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 平均值的1.4倍。 《高规》JGJ3-2010的第3.7.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 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抗规》GB50011-2010中第3.4.4条第1款第一条:“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 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 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即要求: Ratio-(X)= Max-(X)/ Ave-(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Ratio-Dx= Max-Dx/ Ave-D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Y方向相同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PKP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 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容,其输出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 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 ??--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 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 ) 接后输出 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的数字为梁砼标号 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的数字为柱砼标号 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 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第四部分为风荷载信息 Floor Tower Wind-X Shear-X Moment-X Wind-Y Shear-Y Moment-Y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2010-04-03 12:01:00) 转载 标签: 中震 地震影响系数 pkpm 小震 强柱 杂谈 本打算自己写的,发现网上已经有很好的资料了,就整理一下吧。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PKPM中直接修改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 计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19.1N/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2 6.8N/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PKPM结果输出文件说明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 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内容,其输出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 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 ??--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 加恒载(单位t) 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 接后输出 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砼标号 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柱砼标号 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 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第四部分为风荷载信息 Floor Tower Wind-X Shear-X Moment-X Wind-Y Shear-Y Momen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