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

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 ppt10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 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ppt12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 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 , 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

3.长期治疗:选用生物半衰期短的激素;采用每清晨 1 次或隔天疗法;减少到最佳、最小维持剂量。

4.药物选择:选择肺泡上皮衬液中的分布容积大,浓度高,滞留时间长的激素如甲泼尼龙;选择抗炎性强、水钠潴留小的激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三)激素治疗呼吸疾病的应用范围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激素类的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更好的在临床合理用药, 2011 年卫生部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上,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的应用范围可概括为: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结节病为代表的肉芽肿性疾病、 Wegener 肉芽肿为代表的肺血管炎、理化因素所致肺部疾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粟粒型肺结核以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以及肺孢子菌肺炎。

三、呼吸系统疾病激素用药方法及原则

(一)支气管哮喘

气道的炎症应该是哮喘发病的核心因素。由于存在的气道的慢性炎症造成黏液的分泌增多、黏膜的水肿和血浆的渗漏,引起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的高反应,进一步的造成肺功能的受损,出现典型的哮喘的症状。但哮喘的炎症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一系列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不是感染性炎症,因此,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应该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较少了全身药物得用量,并且无需特殊吸入技巧,能迅速发挥作用,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应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是唯一被 FDA 批准的雾化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及其它激素类药物由于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 3 - 5 μ m 的有效颗粒,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同时,由于其结构中无亲

脂性基团,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产生疗效。

1 .慢性持续哮喘:绝大多数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即可较好地控制。一般中重度持续哮喘可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 2- 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 3 个月后,逐步减量直至达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在哮喘控制不理想时需及时评估,上调治疗。症状急性恶化,可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增加 4 倍,连续应用 7-14 天。

2 .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20 ~40mg/d , 5 ~ 7 天,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可根据病情的严重度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也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2 ~ 4mg/d 治疗。

3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200 ~ 1000mg/d )或甲泼尼龙( 40 ~ 160mg/d ),无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依赖倾向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逐渐减量。对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 , 可先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控制症状 , 再逐渐减少剂量 , 用最低剂量维持治疗。此外,应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激素维持剂量。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COPD 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吸烟和其它有害颗粒的吸入,如生物燃料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发生 COPD 的重要原因,这一慢性炎症反应诱发肺实质的破坏,损伤正常的修复和防御机制。如( ppt26 、 27 )图片所示, COPD 的显著特点是炎症遍布肺脏的大小气道、肺的实质和肺的小血管,同时气道和肺部的炎症反应还可以溢出,产生全身的炎症效应。

1 . COPD 治疗原则:根据分期和严重度分级确定治疗方案。

( 1 ) COPD 稳定期:包括患者教育与管理、避免危险因素、支气管舒张剂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氧疗、康复治疗等。

( 2 ) COPD 急性加重期院外治疗:首先确定 COPD 急性加重的原因和严重性评价。除支气管舒张剂外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

( 3 ) COPD 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疗法等。

2 . COPD 的激素治疗

(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 COPD 稳定期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 50 %预计值 ( Ⅲ级和Ⅳ级 COPD) 并且有临床症状者和反复急性加重的 COPD 患者。

( 2 )部分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β 2 - 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比单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 3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 COPD 加重期住院患者。

(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如( ppt30 )图片所示, IIP 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等 7 种类型。 7 种类型的 IIP 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目前认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 IIP 类型有 COP 及 NSIP 等,而大部分 IPF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1 .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对 IPF 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典型 IPF 以及高分辨胸部 CT ( HRCT )显示以蜂窝样改变为主要病变的典型 IPF ,糖皮质激素治疗基本无效,不主张使用。对 IPF 炎性渗出早期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IPF 急性加重期应予以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 IPF 可考虑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0.5 mg ∕ kg ∕ d )联合 N- 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治疗 4 ~8 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若有效则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7.5-10 mg/d ,治疗至少维持 6 个月 -1 年。但上述剂量与疗程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2 .NS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最近认为 NSIP 可能与其他 IIP 混合存在。病理学将 NSIP 分为细胞型、混合型及纤维化型。细胞型及混合型 NSIP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而纤维化型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3 . CO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大部分 COP 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少数COP 可急性发病,可在症状出现后短期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病例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4 . AIP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部分 AIP 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对早期 AIP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

5 . DIP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由于 DIP 有明显的肺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较快,一般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

6 . RBIL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尚不清楚。有报道认为戒烟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部分患者病情改善。

7 . L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但有些患者疗效欠佳,可在数月内死于疾病进展或肺部感染等。

(四)肉芽肿性疾病 - 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 90% 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

1 .结节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为: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胸痛),或病情进展的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胸部影像学进行性恶化或伴进行性肺功能损害者;侵及肺外器官,如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伴视力损害的眼部受累,或持续性高钙血症。

2 .如已经存在晚期肺纤维化,其治疗重点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有指征可考虑行肺移植术。

(五)肺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

首选环磷酰胺: 2mg/kg/d ,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重者 3-5mg/kg/d × 3d 后减至 2mg/kg/d 。激素可用作辅助治疗:

1 .诱导期:泼尼松 1mg/kg/d , 4-6 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需要 6-1

2 月;病情重者甲泼尼龙 1g × 3d ,后改泼尼松 1mg/kg/d ,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2 .维持期: 5-10mg/d ,疗程 1-2 年。

(六)放射性肺炎

治疗首选激素,但是激素对于放射性的肺纤维化则治疗效果比较差。

1 .急性期:泼尼松 40-60mg/d 口服或 1mg/kg/d ,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10-15mg/d ,总疗程 3-6 周。

2 .重症:甲泼尼龙 40-80mg/d 静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甲泼尼龙或泼尼松。

(七)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治疗首先脱离或避免抗原接触。对有持续症状和肺功能减退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选择激素治疗。

1 .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或甲泼尼龙 24-48mg/d , 1-

2 周或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4-6 周。

2 .亚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 2 周后逐步减量,

3 个月后泼尼松减为

15-30mg/d ,缓慢减量至最低剂量,隔日 1 次。疗程 6 个月。

3 .慢性型:治疗同亚急性型,但疗效较差。

(八)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ABPA )

ABPA 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霉菌抗原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 ABPA 在急性发作期有喘息、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

1 .治疗原则: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菌环境。同时积极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

2 .分期治疗

( 1 )急性期:泼尼松 0.5mg/kg/d ,连服 2 周或监测肺部阴影改善后逐渐减量,一般疗程约 3 个月左右。急性期症状严重者最初 2 周泼尼松剂量可提高至 40 ~ 60 mg/d ,疗程亦可视病情适当延长。

( 2 )慢性期:同急性期,但使用激素最小维持量时间长。慢性糖皮质激素依赖期和肺纤维化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应用激素,提倡隔日服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九)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3% ,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1.治疗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2.参考治疗方案

( 1 )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为倍氯米松 250 ~ 500 μ g/ 次或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 2 次,持续应用 4 周以上。

( 2 )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 10 ~ 20mg ,持续 3 ~

5d 。

(十)粟粒型肺结核和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1 .激素治疗适应证:粟粒型肺结核;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 心包炎、胸膜炎等 ) 患者伴有较重结核中毒者或大量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

2 .激素治疗原则:需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使用激素;在浆膜炎的早期未发生粘连肥厚之前使用;大量胸腔积液可胸腔内抗结核药及地塞米松,胸膜炎或心包炎应积极抽胸水或心包积液之后使用。

3 .激素应用剂量:应小剂量及短疗程。泼尼松 30-40mg/d , 1-2 周,继之每周递减2.5mg ,至 5mg/d ,维持 5-7 天停药。总疗程约 3-

4 月。

(十一)肺孢子菌肺炎( PCP )

中重度 PCP 患者和 HIV 感染合并 PCP ,应使用激素辅助治疗:

1 .泼尼松: 40mg/ 次,

2 次 /d , 1-5 天;泼尼松 40mg/d , 6-11 天;泼尼松20mg/d , 12-24 天。

2 .或甲泼尼龙静滴,剂量为口服量的 75 %。

四、激素使用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全身应用激素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分解代谢方面,病人可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肌肉的萎缩、脂肪堆积,皮肤可出现类似妊娠纹的红色条纹,出现向心性的肥胖,四肢、手臂及腿部变细,皮肤变薄,容易出现溃疡,伤口不易愈合;在代谢方面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出现血糖的增高、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甚至可以出现水钠储留。在心血管方面可以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等。

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口咽的局部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甚至可以有念珠菌的定植和感染,因,此对于吸入激素的患者应该吸药以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吸入激素的病人,也可能出现医源性的库兴氏综合症的表现。

五、总结

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哮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累及眼部等脏器及症状明显的Ⅱ期和Ⅲ期的结节病患者、放射性肺炎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五种;而在 ANCA 相关性的肺血管炎、 COPD 、粟粒型肺结核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和肺孢子菌肺炎四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的治疗用药。

呼吸科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医院呼吸内科 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规定 根据医院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科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4. 急诊病人非急救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1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用)(二

量 1、支气管哮喘利用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哮喘症状。国外近年主张把作第一线药,对哮喘患者均早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而国内主张以下三种情况为适应证:①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首次用氢化可的松4?1,静脉滴注(用100液体稀释),然后以每6h3?1静脉滴注维持。首次用者每日300~400有时也获得满意疗效。有水钠潴留患者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40~80稀释后静脉推注6h。对重症哮喘(除激素依赖者外)宜用短程疗法(冲击疗法)或顿挫疗法。多数患者在1~2d症状缓解,然后以每天减少25%的剂量维持,1周内停药。②慢性反复发作哮喘: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30~60?1,早晨顿服,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早晨顿服。③激素依赖性哮喘:长期用的哮喘患者,一旦停药,哮喘就会复发或恶化,称为激素依赖性哮喘。当急性发作时,用氢化可的松冲击疗法,待病情控制后可先改用泼尼松每日早晨顿服或隔日早晨顿服,并逐渐用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400~800μg?1(最大剂量1000μg?1)吸入,或以醋酸去炎松400~2000μg?1吸入。800μg的倍氯米松相当于口服15泼尼松的效能。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里面含有的氟替卡松也属吸入激素,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剂量药物。吸入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靶器官浓度高,起效快,比口服给药副作用少,是较理想的给药方式,可逐渐取代或减少口服的剂量。吸入疗法不仅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也可用于对激素非依赖性哮喘。 2、休克型肺炎利用的抗炎、抗毒、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活性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 应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

药理学讲义第二十二单元糖皮质激素

第二十二单元糖皮质激素 一、A1 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表现是 A、高血钾 B、低血钠 C、低血压 D、高血脂 E、低血糖 2、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 A、肾上腺皮质癌 B、肾病综合征 C、肾主腺嗜铬细胞瘤 D、垂体肿瘤 E、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3、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对血液与造血系统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血小板增多 B、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C、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D、嗜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E、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具有轻微的盐皮质激素即醛固酮的作用,故有保钠排钾作用,能提高血钠水平降低血钾,引发低血钾;同时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提高血脂,并增加糖原分解提高血糖。 【该题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小剂量替代疗法适用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肾上腺危象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该题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亦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多,缩短凝血时间。刺激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而使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但降低其游走、吞噬等功能。亦可使淋巴组织退化,抑制淋巴细胞分裂,使血中淋巴细胞减少。此外,也能减少血中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这可能是由于细胞转移至肺、脾、肠等组织的缘故。

【该题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及常用药、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

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 ppt10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 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ppt12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 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 , 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概述:肾上腺素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其基本结构为甾体类化合物。 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分类: 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体内过程: 1.口服、注射均可吸收。 2.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而生效,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药理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生理剂量) ①糖代谢:升高血糖 ②蛋白质代谢:促分解,抑合成,负氮平衡 ③脂肪代谢:增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形成向心性肥胖,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 ④水和电解质代谢:保钠排钾 ——长期使用能促进钙、磷排泄,骨质脱钙。 归纳: 2.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强大、非特异性,对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机械性、化学性)炎症均有效 (凡炎皆抗,“万能灵药” )。 利:早期——渗出减少,改善症状; 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弊: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抗免疫) (1)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2)抗过敏作用: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4.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①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加强心肌收缩; 激素四大生理作用 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抗炎不抗菌, 抗炎不抗因, 治标不治本

②降低血管对某些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④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但对外毒素无效。 5.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 严重的中毒性感染 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体内致热原的敏感性 (2)血液和造血系统(一少五多) ①淋巴细胞减少 ②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增多 (3)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中枢的兴奋性,引起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及小儿惊厥的发作。 (4)骨骼 长期使用本类药物时可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脊椎骨,其机制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质形成发生障碍。 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 (5)心血管系统 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诱发高血压——允许作用。 (6)消化系统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7)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 临床使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辅助治疗) (1)严重急性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脑及败血症等 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皮质激素(先停皮质激素后停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 (2)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后遗症(早期使用) 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角膜炎、视神经炎、睾丸炎及(Ⅱ、Ⅲ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等。 2.免疫相关疾病 A.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严重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 多发性皮肌炎为首选。 不宜单用,采用综合疗法。 B.过敏性疾病 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 主要用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 C.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 若已经发生排斥反应,治疗时采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排斥反应控制后再逐步减少剂量至最小维持量,并改为口服。 3.抗休克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目录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分级管理原则 四、医院对临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五、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七、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按照卫生部制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自治区人民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症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症尤其是相对适应症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医院制定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与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致,既: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二重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引起新感染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须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有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血浆半衰期: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的统称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的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 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发生、不符合应用药目的的其他效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残存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所出现的症状,包括停药症状和反跳现象 治疗指数:将药物的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 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在继续上升)。效能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两者并不平行 哌唑嗪的“首剂现象”:首次应用哌唑嗪的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意识消失等症状,因此首剂量改为小剂量0.5mg,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首剂现象” 化疗指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病原体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抗菌范围小的称为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对多数细菌甚至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有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抗菌谱是抗菌药临床选药的基础。 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逐渐降低。 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保持药效不变。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 1/ 38

主要内容 1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剂型 2 糖皮质激素在哮喘和COPD中的应用 3 糖皮质激素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 4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病毒性肺炎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治疗呼吸疾病药理作用1. 抗炎 2. 抗过敏 3. 抗纤维化4. 免疫抑制5. 抗毒素及抗休克3 3/ 38

呼吸疾病激素的用药方法1. 吸入法: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少。 多用于哮喘、重度及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 口服法:应选用短效、对水盐代谢影响小的药物,便于调节炎症与免疫过程。 3. 静脉滴注法:能获得快速、确切的疗效,多用于重症病人的短期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吸入激素(ICS)的剂型? 气雾剂(pMDI): ①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②布地奈德气雾剂;③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 干粉吸入剂(DPI): ①布地奈德都保;②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③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④环索奈德(Ciclesonide)吸入剂(New) ? 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 5/ 38

最新药理学笔记整理之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概述:肾上腺素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其基本结构为甾体类化合物。 ?盐皮质激素一球状带分泌 ?糖皮质激素一束状带分泌 (氢化可的松7可的松) ?性激素-网状带分泌 (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分类: 短效 —可的松T 氢化可的松 中效 —泼尼松T 泼尼松龙 长效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体内过程: 1. 口服、注射均可吸收。 2. 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而生效,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或泼 尼松龙。 药理作用: 1.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生理剂量) ① 糖代谢:升高血糖 ② 蛋白质代谢:促分解,抑合成,负氮平衡 ③ 脂肪代谢:增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形成向心性肥胖,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 ④ 水和电解质代谢:保钠排钾 ――长期应用能促进钙、磷排泄,骨质脱钙。 归纳: 2.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强大、非特异性,对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机械性、化学性)炎症均有效 (凡炎皆抗,“万能灵药”)。 利:早期一一渗出减少,改善症状; 后期一一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弊:降低了机体的 防御机能。 3.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抗免疫)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 ( 外 —内) 肾上腺皮质

4.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①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加强心肌收缩; ②降低血管对某些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④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但对外毒素无效。 5.其他作用 严重的中毒性感染 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体内致热原的敏感性 ①淋巴细胞减少 ②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增多 (3)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中枢的兴奋性,弓I起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及小儿惊厥的发作。 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时可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脊椎骨,其机制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质形成发生障碍。 骨质疏松---- 自发性骨折。 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诱发高血压一一允许作用。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强儿茶酚胺的血 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增管收缩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 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辅助治疗) (1)严重急性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脑及败血症等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皮质激素(先停皮质激素后停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 (2)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后遗症(早期应用)

呼吸科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XXX医院呼吸内科 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规定 根据医院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科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4. 急诊病人非急救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1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二)、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1、支气管哮喘利用GC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哮喘症状。国外近年主张把GC作第一线药,对哮喘患者均早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而国内主张以下三种情况为适应证:①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首次用氢化可的松4mg?kg-1,静脉滴注(用100mL液体稀释),然后以每6h3mg?kg-1静脉滴注维持。首次用GC者每日300~4 00mg有时也获得满意疗效。有水钠潴留患者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40~80mg稀释后静脉推注,q6h。对重症哮喘(除激素依赖者外)宜用短程疗法(冲击疗法)或顿挫疗法。多数患者在1~2d症状缓解,然后以每天减少25%的剂量维持,1周内停药。②慢性反复发作哮喘: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30~60mg?d-1,早晨顿服,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早晨顿服。③激素依赖性哮喘:长期用GC的哮喘患者,一旦停药,哮喘就会复发或恶化,称为激素依赖性哮喘。当急性发作时,用氢化可的松冲击疗法,待病情控制后可先改用泼尼松每日早晨顿服或隔日早晨顿服,并逐渐用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400~800μg?d-1(最大剂量1000μg?d-1)吸入,或以醋酸去炎松400~2000μg?d-1吸入。800μg的倍氯米松相当于口服15mg泼尼松的效能。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里面含有的氟替卡松也属吸入激素,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剂量药物。吸入GC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靶器官浓度高,起效快,比口服给药副作用少,是较理想的给药方式,可逐渐取代或减少口服GC的剂量。吸入疗法不仅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也可用于对激素非依赖性哮喘。 2、休克型肺炎利用GC的抗炎、抗毒、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活性药物效应,可用于治疗休克型肺炎,一般肺炎不用GC。GC必须与抗菌药物、补液、升压等措施配合,采用冲击疗法,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一般用氢化可的松300~500mg?d-1,分次静脉滴注(100mL液体稀释1h滴完)或地塞米松10~30mg?d-1稀释后分次静脉推注,疗程2~3d,休克纠正后及早停药,勿需逐渐减量。已发生高凝状态和DIC者勿用,高排低阻型休克无GC使用指征。 3、结核病是结核菌感染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GC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高热症状,减少渗出粘连,但有抑制细胞免疫,削弱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之弊。一般结核病例不用该药。GC只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急性粟粒型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性心包炎、胸腹膜炎且伴有大量渗液等重症结核病。肺结核大咯血一般止血药无效者也可用GC止血。使用同时须用有效敏感的抗结核药保护机体,避免结

药理学练习题35皮质激素

药理学练习题:第三十五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选择题 A型题 1、主要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部位是: A.垂体前叶 B.下丘脑 C.束状带 D.球状带 E.网状带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甾核中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结构是: A.C3的酮基、C20的羟基和C4~5的双键 B.C17上有-OH,C1上有=O或-OH C.C17上无-OH,C11上无=O D.C1~2为双键 E.C9上有-F 3、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基本机制是: A.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炎症反应 B.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C.稳定溶酶体膜 D.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 E.影响了参与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 4、一旦糖皮质激素与G-R结合,从G-R复合物中解离的是:

A.启动子 B.大分子蛋白复合物 C.热休克蛋白 D.抑制性蛋白 E.兴奋性蛋白 5、活化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核内,与靶的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的何种成分相结合 A.介质蛋白 B.转录因子 C.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 D.热休克蛋白 E.一氧化氮合成酶 6、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加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合成白三烯? A.磷脂酶A2 B.脂皮素 C.前列腺素 D.血小板活化因子 E.白细胞介素 7、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巨噬细胞中的NOS,故可发挥: A.免疫抑制作用 B.抗休克作用 C.抗炎作用 D.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E.血小板增多

8、抗炎效能最大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是: A.氢化可的松 B.可的松 C.曲安西龙 D.地塞米松 E.泼尼松龙 9、抗炎效能最小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是: A.氢化可的松 B.可的松 C.曲安西龙 D.甲泼尼龙 E.氟轻松 10、对水盐代谢影响最大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是; A.氢化可的松 B.泼尼松 C.甲泼尼龙 D.曲安西龙 E.倍他米松 11、对糖代谢影响最大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是: A.氢化可的松 B.可的松 C.泼尼松 D.曲安西龙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一)哮喘(成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 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此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2.哮喘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3.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定期随访、评估及监测患者哮喘控制程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4.应避开过敏原及触发因素,加强患者教育。 5.抗生素仅在有感染指征时使用。 6.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经规范药物治疗后仍无改善甚至 持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急性哮喘发作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2.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 3.绝大多数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每天使用400μg的布地奈德)即可较好地控制。一般中重度持续哮喘可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逐步减量,直至达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在哮喘控制不理想时,需及时评估,上调治疗,症状急性恶化,可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增加4倍,连续应用7~14天。 4.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0~40mg/d,5~7 天,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可根据病情的严重度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也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4mg/d治疗。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1000mg/d)或甲泼尼龙(40~160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逐渐减量。不推荐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可先给予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再逐渐减少剂量,用最低剂量维持治疗。此外,应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 5.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