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627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来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它是一部丰富多样的文学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感受。中国现当代文学以揭示社会现实、关照人民生活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

对比于早期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深入地关注了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审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主题和风格。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心理困境;一些作家则从抽象、思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传统文化、个人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还以其丰富的创作题材和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著称。它既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农民文学,也有关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都市文学;既有咏史抒怀的历史题材,也有表达现实关切的社会题材。作家们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展示了

作家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回应。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生活的变迁,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关切,体验到人文精神的力量。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外文学交流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作品。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部独具特色且不可忽视的文学经典,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探索,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才华和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推崇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价值。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起到了承上启下、层次清晰的作用。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概况进行描述,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这一领域的背景和发展。文章的结构部分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安排。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三个要点来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个要点将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我们将从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变、文学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二个要点将聚焦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我们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其内容、风格、社会背景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展现这些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个要点将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我们将介绍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包括对作家和作品的研究、理论探讨和批评评论等方面。同时,我们还将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研究动向,以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设计,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题特点、代表作品以及研究热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视角和框架。

1.3 目的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着重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在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长文时,目的部分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社

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展示其对于塑造中国社会面貌和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多样的思想和情感,在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中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

首先,本文将通过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代表作品,展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本文将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中国社会面貌的塑造和反映,以及对于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观察,中国现当代文学反映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挑战,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通过细致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题材、思想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之处和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本文还将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方面的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既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更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传统意识形态和现代思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总而言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探讨,揭示其在中国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进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同时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正文

2.1 第一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至今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转型,与过去的文学传统有很大的不同。在本部分,我将重点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呼吁民主、科学和民生。作家们积极参与到这场运动中,用文字表达对封建旧制度的挑战和对新社会的向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和其他文学刊物纷纷涌现,为作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文学创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要求作品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赞美

劳动人民,传达社会主义价值观。

然而,文革期间,中国文学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创作自由受到限制,大量作家被批斗和迫害。直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后,中国文学才逐渐恢复了活力。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大批新锐作家,他们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探索着中国社会和人性的多样性。

进入21世纪,《中国作家》、《人民文学》等一系列文学刊物的出现,为更多的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同时,网络文学的兴起也使得中国文学表达更多元化,更加贴近普通读者的生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反映了作家们对个体自由和人性的追求。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网络时代。作家们通过文字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思考社会的途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激荡,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2.2 第二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性是指其在形式、风格和题材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了许多充满创造力和独特性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首先,在小说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极大的多样性。例如,鲁迅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写实风格和社会关注而广为人知,他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描写,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而莫言的小说作品则以其独特的幻想和超现实主义元素,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小说,如武侠小说、都市小说、历史小说等,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面貌。

其次,在诗歌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形式。新诗运动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使用白话诗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文人的诗歌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近年来,一些诗人开始通过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诗歌创作和传播,使得诗歌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诗歌风格。

此外,在戏剧、散文和散文小品等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展现出了多元性。戏剧作品中,有以话剧形式为主的现代戏剧,也有以传统戏剧为基础的现代京剧等。散文作品中,既有传统的抒情散文,也有社会观察和

批判的散文。而散文小品则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取悦了广大读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性体现了个体创作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这种多元性也是中国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丰富了人们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认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为其创作与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2.3 第三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与国际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多样性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表现。从题材选择到创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作品涌现出来,展现了丰富的文学形态和创作实践。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题材选择上展现了多元性。作家们涉及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既有关于历史与国家的探讨,也有对社会问题与人类命运的思考。例如,余华的《活着》深刻描绘了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生存困境与家族命运的沧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另外,王小波的作品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探索,如《黄金时代》中通过女主角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展现了社会变革下个体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变化。这种多元的题材选择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注入了丰富性和深度。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创作风格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作家们在表达方式、叙事手法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尝试着新的探索,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在国际文坛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吸引了全球读者的关注,使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同时,中国文坛也有一批年轻的作家们步入文学舞台,他们以新颖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视角描绘当代中国社会的百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作家通过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问题等展现给国际读者,使他们对中国与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例如,莫言因其作品的魅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更多人对中国文学更加感兴趣。同时,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得到了全球读者的认可和赞誉,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多样性和国际影响方面表现出色。丰富的题材选择、多样的创作风格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学传统和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3.结论

3.1 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经历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巨大转变和发展。本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主要作品和创作特点等方面。

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主题内容多样化,涵盖了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历史记忆和文化自觉等方面。作家们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引领读者走近现实、领略人性、思考人生。

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展示了多样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点。作家们追求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艺术派别,表达对世界、对生活的独立见解和感受。他们不仅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也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演进。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记录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化变迁的脉络和内在逻辑,加深对中国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独具一格的艺术领域,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期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关注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其发展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3.2 研究意义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思想观念的演进。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变革性和独特性。

首先,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历史视角。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现状和变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社会矛盾和思想发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主题和语言风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含

义和特点。

此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审美的角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元素也能够给我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最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也具有积极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国内读者提供更多了解中国文学的机会,也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价值的认识,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总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3 展望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希望的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将会继续蓬勃发

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展望。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将体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表达。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也日益加深。这将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形式。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创作主题方面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表达方式,将更加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反思和呼唤。

此外,中国现当代文学还将进一步拓展文学形式和创作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文学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中国现当代作家将更加积极地尝试各种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实验性的写作风格、跨媒介的创作方式,还是多元化的叙述结构,都将为读者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文学享受。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将取得更大的成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国家,其文学艺术创作一直备受世界关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将更加积极地与国际文学界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为世界文学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展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光明的前景。多元文化的表达、关注社会问题、拓展文学形式和创作技巧,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将继续繁荣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五四”文学精神回归。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9元小说:小说家在小说中提示和交代他是怎样在叙事、怎样在虚构,这被称为叙事的自我指涉,有自指性。在此,作者强制将读者带离想象,强制读者意识到叙事的虚构性和想像性。许多现代小说中都有这种叙事的自我指涉,或者也被称为元叙述,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大量存在这种自我指涉的小说,理论家们就称它为元小说,或超小说、自反式小说等等 五六十年代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5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爱美剧:汪仲贤在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1921。1提出了“仿西洋的Amateur”,“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主张。Amateur音译成“爱美剧”,正式提出了“爱美剧”的理论主张。陈大悲参加上海民众剧社后,受到汪仲贤的启发,也受到学生演剧活动的鼓舞,于1921。4至8月,在《晨报》上连载了《爱美的戏剧》长文。1922。3,编译出版了《爱美的戏剧》一书,对“爱美剧”的兴趣、起因、剧本、导演、表演、舞台艺术设计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与介绍。“爱美剧”理论提出后,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南、北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爱美剧”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一、学科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涵盖了上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思潮。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揭示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研究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首先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对新时期文学现象的研究,如新诗、新小说、新散文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的创新。此外,还可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问题,如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这些理论研究可以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科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其

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在教育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中、大学的文学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工作。在编辑和出版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学类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或者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艺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现代文学史指从1917年的现代白话文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解放期间的中国文学,以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大致可以十年为期分出三个明显的阶段: 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二、1928~1937年,人文主义文学与左翼革命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又称国内革命战争文学; 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的40年代文学,又称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主要包括国统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部分,也包括上海沦陷时期(1937~1941年)的文学,即“孤岛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酝酿期:1840-1898; 发生期:1898-1917; 发展期:1917-1949 (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 (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 (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一)“五四”文学 1. “五四”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2.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其文学实绩主要表现在: (1)文学社团的迅速成长 (2)新文学的迅速成熟 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左联”成员270人,使用马克思主文艺。 戴望舒——“现代派诗歌” 施蛰存——“现代派小说” (4)抗战和解放战争文学 艾青——现当代诗人 第二章五四文学述评 文学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 1.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 2.晚清裘廷梁等呼吁提倡白话文 3.1911年辛亥革命废科举、兴学堂 4.洋务运动 5.对“人”的发现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开始;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指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的途径: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627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627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来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它是一部丰富多样的文学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感受。中国现当代文学以揭示社会现实、关照人民生活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 对比于早期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深入地关注了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审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主题和风格。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心理困境;一些作家则从抽象、思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传统文化、个人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还以其丰富的创作题材和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著称。它既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农民文学,也有关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都市文学;既有咏史抒怀的历史题材,也有表达现实关切的社会题材。作家们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展示了

作家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回应。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生活的变迁,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关切,体验到人文精神的力量。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外文学交流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作品。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部独具特色且不可忽视的文学经典,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探索,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才华和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推崇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价值。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起到了承上启下、层次清晰的作用。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概况进行描述,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这一领域的背景和发展。文章的结构部分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安排。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三个要点来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个要点将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我们将从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变、文学创作的主题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协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文协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摘要: 1.文协的定义与背景 2.现当代文学的概述 3.文协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4.我国文协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5.总结 正文: 【1.文协的定义与背景】 文协,全称为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是我国为文学艺术工作者服务的群众性组织。自成立以来,文协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团结和培养文学艺术人才,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进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协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现当代文学的概述】 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 世纪初至今的文学创作,包括新文学、现代派文学、解放区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等。现当代文学以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题,强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提倡大众化、民族化和科学化,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多样的风格特点。 【3.文协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文协与现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权威组织,文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评奖、研讨会等,积极推动现当代文学的发

展。同时,文协为现当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交流创作经验和心得,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 【4.我国文协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自成立以来,我国文协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文协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推动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其次,文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文学人才,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储备了力量。最后,文协为现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得现当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文协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 (一)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上讲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新文学一般又可分为两大阶段:1949年以前称“现代文学”,1949年迄今称“当代文学”。 1949年以前的“现代文学”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新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革文学须从“八事”入手。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更为坚决的“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钱玄同、刘半农等积极响应。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给文化思想界以巨大的影响。1918年5月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深人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四”以后,气象大变,各地“先后成立的文学团体及刊物,不下一百”,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重大发展。周作人、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第一个出现的新文学社团,也是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它以《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出版了《文学旬刊》等。认为“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宣言》)抨击以游戏、消遣为目的的“鸳鸯蝴蝶派”和“礼拜六派”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明显地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派。 1921年7月创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主要成员为当时的留日学生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郑伯奇等。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成员深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文革时期):“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这一术语最初叫“三个突出”,是由参加京剧改革的于会泳根据“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概括出的“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三突出”的创作原则首先是一种人物形象的关系法则,也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到极致的产物。三突出创作原则是“革命样板戏”的理论核心。“三突出”实际上是阶级斗争哲学在文艺上的表现,意味着设置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人物脸谱。 2.八个样板戏:即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中被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的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样板戏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继续。是当时革命斗争与巩固政权的需要。自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共产党一直在试图创建自己的文学,并且把文学作为一种革命与建设的工具。样板戏人物是三突出、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 3.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主办。 4.三个崛起:谢冕把朦胧诗与“五四”以来的新诗发展相联系发表了《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发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认为是新的美学原则,还有诗人徐敬亚发表《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更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一篇宣言,它从内容到形式把朦胧诗的艺术主张系统化,这三篇文章被概括为“三个崛起”。 5.干预生活小说:“干预生活”小说是5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潮流,主要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等。干预生活小说敢于直面现实,其作品大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陈)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1932至1934年苏联文艺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讨论过程中,由作家和理论家提出、经斯大林同意后确定下来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较早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介绍到中国的是周扬,1953年《人民日报》转载周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随着同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文代会正式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一度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创作方法,而且成为新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理论范畴。 2、人文精神大讨论 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发生在90年代的一次文学、文化论争,最初由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对话录《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引发的。讨论的触发点是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冲击下,文学是否存在危机和人文精神失落问题,讨论的焦点是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价值取向和精神立场问题,主要围绕三个焦点性问题展开,一是文学是否存在危机、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二是何谓人文精神,三是人文精神是否能在实践层面上成为可能和如何实现。认为当下的文学是建立在废墟上的文学,其存在五大缺失,包括人文精神的缺失,意义的缺失,消失了深度,消失了文本基本的创作精神,消失了经典。 3、寻根文学 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类型。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标志,发生在20世纪初。该运动起源于对封建文化体制的不满,旨在推翻旧有文学规则和传统。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郁达夫等。他们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二、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创作风格,受到南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启发。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包含超自然、幻想元素,探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这种创作风格带给读者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切。 三、“文革”文学 “文革”文学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的文学作品,特点是强调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在这一时期,艺术和文学创作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和指导。由于政治原因,很多优

秀的作家被迫沉默或遭受迫害。尽管“文革”文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对现代风格和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读,强调“破除万象”,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结构。该流派作品常常以非线性叙事、意象性语言和反传统的手法为特点。著名代表有杨绛、王小波等。后现代主义文学开拓了新的创作思路,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五、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创作和讨论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意识觉醒,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亲身经历,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个人生命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代表作家有林海音、阿城等。女性文学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在国际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新文学运动到魔幻现实主义,从“文革”文学到后现代主义,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这些文学名词都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标志和里程碑。通过了解并理解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度和多样性。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绩:出现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社团、刊物,确立了白话文的正宗地位等; 3、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它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革命文学运动】 1、1928年初,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以《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三 个刊物为主要阵地,一齐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倾向;在革命文学创作中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对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家和作品进行批判否定,尤其是集中攻击鲁迅,从而引发了与鲁迅、茅盾等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促使双方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思想,纠正了某些理论错误,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革命文学论争】 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后期太阳社、创造社之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性质: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结果: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影响: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两个口号”论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2.创造社 1921年6命。创造社命文学。3.1923文、凌叔华等。 4.湖畔诗社 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5.鸳鸯蝴蝶派 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

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6.问题小说 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主要作品:《狂人日记》1918、《药》1919、《阿Q正传》1921、《是爱情还是苦痛》罗家伦、《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两个家庭》《超人》 7. 指20Y 要作品:《水葬》、8. 溢彩。 重要作作家、:《歧 鸟》。 9.小诗 感受的表10. ,即“五四”是 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11.象征诗派 象征诗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诗流,出现于20年代中期,代表诗人为“诗怪”李金发,这时期连出三本象征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以象征、暗示手法营构意象表现内心感受。同时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创造社诗人,这时期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冯乃超《红纱灯》加强了诗的色彩感,被称为“轻纱诗人”。穆木天、王独清还发表《谭诗》等文阐述自己的象征诗理论见解。初期象征派几乎与新月派同时出现,他们并没有结成一个团体,也没有专门的刊物,只因都师法于法国象征诗派,才形成有共同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的流派。 12.闲话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 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 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 语》於193 2年9月16日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177期。 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 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痲痺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小说《子夜》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931至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1 933年出版。 《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讲述了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关于都市景物讽喻性作用的揭示,是贯注全书的一种写作原则。 激流三部曲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4、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是指90年代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与"知识分子写作"相对立的一种倾向。倡导"民间立场"和"口语写作",内在哲学支撑是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于坚,伊沙,韩东等。 5、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6、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大散文,是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有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风格上大多数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代表作家: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等;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等。 解答题 1、《废都》的时代文化象征意义 (1)小说反映了90年代的整个社会尤其是文化界价值失衡、物欲泛滥的"废都"意识和"废都"人格形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 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由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 周作人等12人发起。1921年1月成立 于北京。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机关刊物:《小说日报》 主张:倡导文学革命,“文学为人生服务”;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在创作方法上 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主张严肃认 真的观察,客观真实的描写,采用现 实主义方法。 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 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由于该会无严 密组织,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 渐解体。 创造社: 成立: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

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7月成立于日 本,发起者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 等人。《创造季刊》出版标志着正式 活动的开始。 主张:创造社是由文艺作家自由结合的团体,他们强调“内心的要求”,和侧 重表现自我,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 本倾向。1925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 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大力提倡“革 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对 革命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意义: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同文学研究会 一起,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 始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 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

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萧红,舒群和白狼等人,代表作品是被编入“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现代诗派: 开端:是现代文学史上继新月派之后出现的诗歌流派,因其诗作大都发表在1932 年出刊的《现代》杂志上得名。其主 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戴望舒。 内容:“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情绪” 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完全是个人消 极颓废的情调,客观上反映当时知识 分子的思想意识。形式上,多是现代 诗形,没有韵。 意义: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现代诗派不敢正视反映现实, 而是回避矛盾。麻痹和毒害了一些意 志薄弱的青年,损害左翼文学运动, 对革命文学起到阻碍作用。抗战后, 戴望舒写了很多富于爱国精神,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