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

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4.学习研究人群健康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估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主要途径。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5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6.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4.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像协调的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

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殊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章

1.为什么医学模式会发生转变

答:医学模式转变是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和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等相关联,最初人们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理解人与坏境关系并能够对健康与疾病有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产生了粗浅的理性概括,这促进了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这就使人们抛弃了机械论的医学模式,转而采纳生物医学模式但是随着医学社会化的发展,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内部的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20世纪,特别是50 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成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控制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疾病谱和死因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逐步改变为

非传染疾病。

2.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3.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医学发展历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有效。

4.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以及不满足于不生病,身体好,还要求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劳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平衡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基于这些改变,美国学者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全部因素,从医学整体论出发,综合分析了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3.三种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古代人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玩物一样,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给予的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不再认为健康和生命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人们开始用自然原因解析疾病的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3.机械论医学模式:十五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多的进步。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4.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在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理论上,一个是二元论,认为躯体和精神存在着精密的分工,疾病具有微观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疾病产生的必然可以在躯体上面找到病理变化。如果没有找到,那一定是现有科学技术没有深入到足够微观的层次,而不是不存在这种改变;另一个是还原论,认为疾病具有微观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归纳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治疗。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体现在:生物医学模式虽然强调生命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交换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忽视了人的另外一个面,即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生物医学模式的这一缺点限制了她的视野,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

5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A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基础。B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C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人们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形成的。D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是一种控制疾病的社会措施。

6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体面在: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有哪些

①作用的发散性或泛影响性②作用的持久性或恒常性③积累性④交互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①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

的促进作用

3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表现有哪些

①环境污染②生活方式改变,心理健康问题突出③流动人口增加④社会负性事件增多

4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一般来说,社会阶层越低,健康状况越差。如慢性病患率、人均患病天数等指标无论男女皆以低社会阶层者较高

5简述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的。社会因素作用于健康的机制是社会因素被人的感觉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即社会心理因素致病模式

6简述家庭功能对健康的影响

家庭功能对健康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关系与健康密切相关②幸福美满的家庭对健康有促进作用③家庭功能失调将会损害家庭成员的健康

7科学进步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1、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②在医学领域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得到迅猛发展,表现在诊疗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③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8城市化对人群健康的有什么影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有:①环境污染的加重②精神障碍性疾病增加③现代病的出现

9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社会文化影响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是一种思考和行动的范型,它贯穿于某一民族的活动中,并使得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广泛的文化是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教育和知识等。社会文化影响健康体现在:①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②风俗习惯与健康③宗教与健康

第四章

1什么叫应激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有哪些

应激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有:①生活实践应激源②工作应激源③环境应激源

2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处于压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哪些后果

经常处于压力的情况下,对工作和学习一般来说可以造成以下的影响:

①健康问题:适当的压力对于健康是必要的,人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下保持一定张力才会使

生命具有活力,才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乐趣。而且,通过锻炼可以使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但是,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则会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心理情绪疾患和行为问题

②工作问题:一定的压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是必要的,过大的压力导致旷工、消极怠工、

缺乏责任心,以及工作差错和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③管理和决策问题:在过大的压力的决策,往往会出现失误。压力过大,危险性决策的可

能性越大、较多采取不理智的行为、群体冲突大、有效沟通渠道减少、做出错误和不成熟的决策的可能性越大等等。所以,决策前要评估自己和所处环境的压力状况,不宜在过大的压力下进行决策活动。

3简述行为和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有哪些

行为和心理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其属性的认识和发生机制的透视,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主要有:

(1)个体干预:是针对个体的知识、态度、信念、冬季、技巧和经历等方面进行的行为和心理干预。成功的干预是群体和个体方法的结合。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消除强化、刺激控制)的技术和健康信念理论来实现,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感知,是对疾病威胁感知和行为评估

(2)社会工程干预,通过某些社会性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①社会设施干预,通过某些社会社会设施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干预效果

②政策干预,政府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行为主体,通过倡导的途径来促使政府采取和

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政策干预被认为是效率较高的。

③组织干预,通过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进行改变,达到干预的目标。组织分阶

段改变理论是组织变化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匹配与不同的改变

策略的理论,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问题界定、行动启动、实施和定型化。(3)各种场所的干预,包括:

①家庭干预,人的社会话是从家庭开始的,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是从父母那里学习的,

父母应从小向子女灌输怎样面对和处理压力

②学校干预,学生处于各方面成长和成型的阶段,是效果最佳的干预时期,学校是理

想的干预场所,干预效果也越来越多得到认可。

③工作场所干预,是对大多数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合适场所。

④社区干预,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教育、咨询和社区人群的工作比被动的治疗更

为有效。社区通过参与健康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达到改善

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认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4简述个体行为干预方法的类型和要点。

①行为治疗:其理论认为,首先,行为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

其次,行为出现的频率是由它的后果所决定的,立即得到的奖励会增加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反之亦然。因此,行为疗法通过学习和奖励,使倍治疗者培养健康的行为,或者去除不良的行为。

②认知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在不良的认知和情感的

基础上出现,反之亦然。因此,认知疗法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出自动思维,并发掘与产生自动思维的认知方式,代替已能适应现实环境的认知方式,并加以强化、时间、防止复发。

③健康信念模型: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或她的期望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影响行为的

发生。此模型可用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劝说,启发人们采取某种行为。

④跨理论阶段模型:它基于这样一个理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

且每个做出行为改变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因此,它通过变化的阶段分析,从干预理论中整合出行为改变的过程和一些主要的规则,以此来干预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5简述行为因素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这“三大法宝”,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使一些传统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上升,同时又有一些信传染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艾滋病、SARS等。这些疾病的形成中,行为因素具有很重要的致病作用。WHO曾宣布,健康和疾病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其中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是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表明,改变研究表明,改变和调整行为能有效地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6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三门科学在研究心理因素于健康之间有什么不同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两个方面。

社会心理学现象则是指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目前,社会医

第五章

1.简述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设计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2.简述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卷设计的步骤: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初稿、初稿试用和修改;

3.简述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的异同点。

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均是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两者的组织工作要点相似;专题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调查对象(讨论参加者)的思想、意识、信仰、行为处事态度等方面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选题组讨论常常用于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工作的优先顺序等。

4.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1)定量研究的重点是获得研究现象的数量指标,而定性研究则重点在于阐述事物的内在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2)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概率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果。而定性研究通常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它通常是对研究人群的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一盘不能外推。

(3)定量研究通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固定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所需的数据,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只有短暂的接触。定性研究则需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和深入接触,收集数据的手段也往往较灵活而没有固定的模式。

(4)定量研究的结果一盘用概率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一般用分类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5.简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3)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4)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6.非概率抽样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它的用途有哪些

非概率抽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花费小。其用途是:

(1)不打算将研究的结果推论到其样本范围以外。

(2)大规模调查前的预调查。

(3)调查收尾时人数不足的补充。

7.简述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无效;即信度低效度必低。

(2)可信的测量可能有效也可能不可信;即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无效的测量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即效度低信度可能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可信;即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8.深入访谈法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深入访谈法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设计、确立访谈对象、准备现场、收集和分析资料。

9.简述什么是问卷访谈及其优缺点。

问卷访谈也称结构访谈、是指调查者根据调查者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询问来收集资料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有详细的调查表和进行面对面的访问。主要有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优点:1.比较灵活,访谈员可以进行说明、解释等;2.适用的调查对象范围较广,尤其适用文盲者和不愿用文字回答问题者;3.问卷回收率较高,4.可通过姿势语言来判断回答的真实发现 5.可防止第三者对访谈者的影响;6.问卷中可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缺点:1.需要大量甚至是复杂的组织工作;2.如果样本很大、问题较多时,访谈就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3.在访谈中比较容易受访谈员先入为主的影响,就可能不买不买访谈偏误;4.一般没有匿名保证5.适用范围在地理上不可能分布很广。

10在进行社会医学课题研究时,通常需要进行哪些步骤

1.选择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包括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计划;

3.收集资料;

4.整

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

11.问卷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双重装填;

2.含糊不清;

3.抽象的问题;

4.诱导性的问题;

5.敏感性的问题(各举例说明)

12.问卷中问题的排列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反感的问题

2.先排列封闭式的问题,后开放式问题;

3.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检验信度的问题需要分隔开来。

第六章

1试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和评价内容

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满意度。

评价内容:1生理状况(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应度)2心理状态(情绪,认知能力)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4一般感觉(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5其他内容

2选择应用已有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1设计者的测量主题和观测目的。2评价的层次3通用型量表与特异性量表4信度,效度和敏感度5内容的文化适应性6研究结果的相互比较。

3生命质量评价主要适用于哪些方面

答:1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价2疾病负担的评价3卫生服务效果的评价,成本-效益分析4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等)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第七章

1.简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

(1)手机死亡率资料;(2)手机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2.根据Robbins和Hall的观点,慢性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述各阶段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答:慢性病的自然史分为六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此阶段,人们生活的内外环境中尚无危险因素存在。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行为生活习惯。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有害影响,防止危险因素出现。(2)危险因素的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中出现危险因素,但是对人体尚未产生明显的作用,或者对人体的损害不易验出。如果进行环境监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能够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3)致病因素出现:随着危险因素的数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因素对机体产生作用。这一时期,由于机体的某种防御机制的作用或致病因素尚弱,疾病尚未形成,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主要采取干扰阻断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尚可阻止和推迟疾病的发生。(4)疾病征兆出现:这一阶段已有一些疾病的征兆,并且有了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但是不一定引起病人的重视。通过检查可能发现这些异常改变。预防措施可以用健康检查的方法,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及时阻止危险因素的作用,使病程逆转。(5)体征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病理体征,病人可感觉到明显的异常,并且去求医。但是,这时慢性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多数已不容易恢复,即使减少危险因素的作用,一般不容易改变病程。要及时治疗,尽量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的发生。(6)劳动力丧失:是慢性病自然发展进程的最后阶段,由于病程的发展,症状加剧,丧失劳动能力,这个阶段的主要的措施是康复治疗。

3.试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可达到年龄三者的关系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个体分析。

答:根据三者的关系,可以将个体分为4钟类型

(1)健康型: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属于健康型。表明个体危险因素平均危险水平低,健康状况较好。(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被评价者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说明这些危险因素属自创性,通过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有可能延长寿命。(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说明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遗传因素与既往及目前疾病史。降低这类危险因素的可能性较小,延长寿命的余地不大。(4)一般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预期死亡过程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因此,危险因素接近于轻微危害程度,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长年龄和评价年龄接近。

4.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3)实施健康干预。(4)干预效果评价

5.健康管理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行业。企业、医疗结构和健康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政府等。

第八章

1. 简述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

答: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2. 简述我国当前卫生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6个方面: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3简述卫生费用研究的评价指标。

答:有7个: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百分比;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4.简述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答: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为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5.简述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中的8钟评价组合。

答:A型资源分配适宜。B型资源利用率高。C型资源利用率低。D型资源投入低。E型过度利用。F型资源利用率高。G型资源投入过度。H型资源分配适宜。

第九章

1.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程序

a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b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具体化c根据所确定范畴确定指标d 根据选定指标收集资料e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2.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A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们要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

B人口老龄化成为“十一五”及至更长时间内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对现行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调整

C农村卫生工作面临新形势,任务艰巨

D防病治病形式严峻

E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卫生机构应对现代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带来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公共卫生监督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西部大开发将为西部地区卫生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G科技体制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

H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3.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有哪些

A社会健康指标

B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C人群健康综合评价指标

D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

4.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途径;

5.利益相关集团分析的步骤

A确定利益相关集团

B估计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以及政策目标对其利益的可能影响

C评价利益相关集团动用资源的能力

D判断各个利益相关集团的立场

6.“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障”实施策略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重大行动

A与贫困作斗争

B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C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

D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7.我国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

状况:a健康水平显着提高b我国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c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d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变化,呈新特点

策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防御保障;加强中医药和医学科研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十章

1.医疗保险需方常见的偿付方式有哪些.

起付线、共付方式、封顶式,混合式,就是将上面三种联合应用

1.扣除方式的特点.

又称起付线,其优点为:a控制被保险人可能出现的浪费行为,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承担,增强了被保险人的费用意识b在降低医疗保险费的同时,分担了高额医疗费用的疾病风险c降低管理成本,将大量小额医疗费用排除在支付范围之外,减少了保险结算和支付的工作量。缺陷是:a全体被保险人的起付线相同嘅,低收入者将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会限制他们对医疗服务的利用b超过起付线的医疗服务时免费的,会鼓励超过起付线的人群更多地利用医疗服务

2.医疗保险供方常见的偿付方式有哪些.

有按服务项目收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定额付费和一体化方式

3.按服务项目付费的特点是什么.

优点:a有利于调动医疗服务供方的工作积极性b被保险人对医疗服务有较大的选择权,腐恶需求容易得到满足c操作方法简单,适用范围较广。缺陷是:a容易出现医疗服务提供者诱导医疗需求,造成需求服务过度利用b医疗服务项目繁多,难以制定合理的服务价格c 服务项目审核与支付的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

4.医疗保障制度的常见模式及各自特点.

常见有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A社会医疗保险模式:a国家立法强制实施b强调个人的医疗保险责任,权力与义务统一c 保险基金由国家、单位、个人分担d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e保险覆盖面广,项目众多f 实行现收现付制,一般没有基金储蓄g由社会中介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监督管理

B国家医疗保险模式:a属于医疗福利制度b保险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c全民普遍享有免费医疗服务d医疗服务机构主要为国家所有e卫生服务的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

C商业医疗保险模式:a个人自愿投保b医疗保险机构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c医疗保险机构与被保险人是商业契约的关系d政府干预少,主要靠市场调节

D储蓄医疗保险模式:a国家立法强制实施b属于公积金制度c强调个人对健康的责任d没有社会统筹,实行个人医疗费用纵向积累e政府干预有力

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A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b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c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d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特点

A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b多方筹资,农民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村集体给

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c以收定支,保障适度d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重点解决农民大病、重病的医药补偿、充分发挥合作医疗的风险保障功能,尽量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e以县委单位进行筹资和管理,扩大合作医疗的社会共济范围,提高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f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实行不同水平、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形式.

第十一章

1、试述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背景或必要性: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及健康观的转变;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院功能的

改变。

(2)意义: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障”的目标;有利于坚持“预防为主的”

战略;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社区卫生服务

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维护

社会稳定;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

的最佳途径。

2、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对象和任务

定义:

对象:社区全体居民

任务: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创建健康社区;提供健康保障3、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应具备社区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

4、试述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取得的进展:理念广为传播;网络正在形成;队伍素质提高;功能得到改善;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收到群众的欢迎。

挑战:从解决“短缺”开始,到规模失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准入和职业监管;基层卫生单位的特有功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六位一体功能不完善或有缺失;基层卫生人员知识陈旧,观念没有转变,距离全科医生的要求差距大;居民健康意识低,自我保健投入少;探索适宜技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运行机制构建不健全,尤其是双向转诊制度。

第十二章

1、简述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

使家庭和社区对残疾人的康复负起责任;残疾人及其家庭参与康复活动;应用简便适用有效的康复方法;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有较完善的转诊系统和康复中心的支持;在全面康复的基础上,促使残疾人回归社会;最终实现社会受益。

2、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提高学生卫生科学知识水平;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和各种危险因素;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生长发育水平,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随着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年提高。

3、简述保护妇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卫生措施

⑴强化社会承诺,提倡全社会参与

⑵加强妇女保健网的建设和规范管理

⑶提高妇女文化知识水平

⑷重视妇女健康教育

⑸提高妇女地位和权力

4、简述健康老龄化的措施

⑴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⑵建立社会老年卫生服务体系

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⑷建立健全老年人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权益等

5、简答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⑴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⑵以初中以上文化为主

⑶以非举家流动为主

⑷以低收入为主

⑸生活条件较差

第十三章

1.社会病通常具有的特点。

A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

B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

C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D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E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2社会病的防治原则。

A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B加强开展全民的社会控制。

C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D建立社会病的咨询与治疗机构。

3社会病、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A社会病是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B社会问题是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很广,涉及所有需

要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C越轨行为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小得多,。

联系:社会病是介于“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之间,但更接近“社会问题”,是某些社会问题的集合。社会病主要是社会现象,但与个人行为,尤其是个人越轨行

为密切相关,自杀、吸毒、酒后驾车等行为,从个人角度、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

度来看是越轨行为,从社会的角度看,这些越轨行业的产生根源在于社会,而且

其影响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社会,都可以看做是社会病,也可以看做是社会问题。4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

A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B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

C减少自杀机会。

D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

E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F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人作者进行培训。

5简述意外伤害干预的“四E干预理论”。

四E即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

A工程干预是指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和革新,使其伤害风险减少或无风险。

B经济干预是指通过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C强制干预是反指国家通过法律措施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进行干预。

D教育干预是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的认识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第十四章

1简述慢性病概念及特点。

按发病过程及预后,疾病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

A慢性病的特点。1患病进间是长期的。2病后常留下功能障碍。3疾病的原因常可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变。4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理。5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

B与急性传染病比较,慢性病具有以下特点。1病因不甚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2病程长,需要连续性的预防、保健、康复服务。3预后差,造成多器官、多系损害导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4危害严重。

2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的概念及措施。

A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内容包括:1认识和收集慢性病危险因素。2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3中老年精神心理卫生辅导。4适度体力运动,控制超重。5普及科学营养膳食。6保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7开展中老年保健和妇幼保健。

B二及预防,又称发病前期预防,在临床前期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内容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即“三早”。早期诊断是二级预防的核心,早期发现是早期诊断的基础,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C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阶段,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1住院治疗,2社区家庭康复。

3简述筛查的概念及原则。

筛查是指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同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原则:1本地区危害较大的疾病列入首选。2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查。3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诊治可大大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4所筛查的疾病在症状期诊治可有更好的效果。5尽可能采用廉价的、无创检查方法。

4简述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保健、康复支持,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恢复部分功能、提高带病生命治疗,此外还对慢性病进行监测。包括1支持或解释2告诫或建议。3处方。4转诊。5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6随访。7预防。

第十五章

1简述家庭的功能及家庭功能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家庭功能是家庭成员对其成员的生存需要、社会需要等所具有的协调性作用。包括情感功能,社会化功能、生殖功能、经济功能、健康照顾功能、生产职能等。家庭功能对家庭成员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各个层次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功能失调主要通过破坏提供物质及文化生活的微环境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简述健康家庭的概念和特征。

健康家庭是指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能够提供足够支持身心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家庭。特征:1角色关系的规律及弹性。2个体的家庭中的自主性。3个体参与家庭内外活动的能动性。4开放以及坦诚的沟通。5支持和关心的温馨氛围6促进成

长的环境。

3简述家庭周期的分期。

.主要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已婚无子妇的阶段、养育幼儿的阶段、有学龄前儿童的阶段、有学龄儿童的阶段、有青少年子女的阶段、子女离家的阶段、中年父母的阶段、老年

的阶段。

4如何针对家庭周期问题开展预防性指导。

A单身年轻人阶段:包括与原来家庭的关系、生活目标等。

B新婚夫妇:家庭关系、夫妻性格磨合、对财产、情感、时间、朋友等的看法、默契度等。C第一个小孩诞生:配偶关系、对子女的责任等。

D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婚姻关系的改变、家庭调整对学校的适应情况、家庭参与等。

E青春期子女的家庭:与子女的关系、家庭角色、配偶婚姻关系等。

F中年期的家庭:成员的失落感、生理改变及相关的问题。

G老化的家庭:退休角色转变、家中成员的失落感发生问题、生理改变及相关问题等。

5在自我保健中,如何进行自我控制。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调节称为自我控制。在自我保健中,自我控制是指个人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根据个人对卫生知识的掌握,以新健康观和科学知识为指导,自觉改变不健康的说

话方式和行为,达到保持和增进健康目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生理控

制2心理控制3行为控制。

社会医学试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和。 2.社会医学是一门学科;从医学思维和观念的角度,社会医学具有学科的特点。 3.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目的。 4.社会医学的研究容包括、、三个层面。 5.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扩大到,学科更有生命力。 6.1848年,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二、选择题 1. 提出“医学是门社会科学,政治从广义上讲就是医学罢了”观点的是() A.魏尔啸 B.诺尔曼 C.盖林 D.希波克拉底 E.恩格尔 2. 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容的是() A .卫生服务状况 B.卫生行为 C.社会卫生政策 D.社会危险因素 E.临床诊治方法 3. 社会医学是( ) A.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B.理论学科 C.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D.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E.以上答案均不是 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趋向于() A.生产性 B.盈利性 C.公益性 D.福利性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盖林(Guerin)是( ) A.德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E.瑞典人 6.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B.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C.卫生政策制定 D. 社会发展规律 E.个人卫生状况 7.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人群是() A.患者人群 B.全体居民 C.社区中的疾病群体 D.潜在的患者人群 E.传染病人群

8.社会医学的研究目的是() A.帮助政府制定政策 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 C.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 D.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 E.比较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四、问答题 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3.结合专业实际谈谈学习社会医学的意义。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医学科学社会科学 2.医学方法 3.社会属性社会文化 4.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生物预防社会预防 6.盖林(Guerin) 二、选择题 1. A, 2.E, 3.D 4.C 5.D 6.A 7.B 8.E 三、名词解释 1.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四、问答题 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如下6方面: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 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⑤促进人群健康。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预防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E)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C.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态健康模式是(D) D.环境—人群—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B)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C)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B) B.慢性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D)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B)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B) B.心脑血管疾病 13.罹患率适用于(C) 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D)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1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C) 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1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17.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A) A.暴发、散发、流行 18.疾病的流行是指(C) C.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19.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20.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形式(A) A.流行 21.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22.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23.罹患率是指(D)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2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2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6.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如下表: 疾病日本人日本移民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美国生 冠心病(男)100226163481 宫颈癌100523348 以上资料说明(D) 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 27.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D D.病死率 2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C) c.罹患率 29.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C) C.糖尿病患病率 30.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1/万。判断

社会医学试题二及答案

社会医学试题二及答案(单选题) 1?增长年龄(即:可达到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可用来说明()。 A.危险因素已经存在年数 B.减低危险因素后可能延长寿命的年数 C.消除危险因素所需要的年数 D.接触危险因素后引发疾病所需要的年数 巳接触危险因素后从患病到死亡的年数 【答案】B 2?生命质量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某一时点上表现的状态,它更多地强调() A.生存时间的长度 B.疾病的严重程度 C.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 D.生理健康程度 E.个人对生活的感觉体验 【答案】E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与下列哪项没有直接的联系()。 A.疾病谱的转变 B.高科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 C.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进展 D.人们对预防保健要求的提高 巳人们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的担心 【答案】B 4?社区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下列哪项不属于构成社区的必备要素()。 A.一定地域内的聚居人群 B.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C.稳定、协调的社会关系 D.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巳促使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机构、组织

A.治疗疾病

B.预防疾病

C.抽象提冋 D.图表设计 巳诱导性提问 【答案】D 18 ?把1岁预期寿命转化为1岁预期寿命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A.(229—1岁预期寿命)/2.22 B.(229 —1岁预期寿命)/0.39 C.(1岁预期寿命一229)/2.22 D.(1岁预期寿命—38)/0.39 E.(1岁预期寿命一38)/2.22 【答案】D 19?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在于() A.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 B.强调了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C.强调了医学高科技的应用 D.忽视了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巳忽视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E 20.生命质量评价可以用来()。 A.危险因素分析 B.计算寿命损失率 C.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D.推断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状况 巳卫生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E 21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 A.选择课题、技术路线、计划实施 B.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 C.技术路线、实施计划、收集资料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2,人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在互相交往,联系与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3,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4,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7,卫生人力,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最具有活力的一种资源,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11,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经费,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等技术,一个国家拥有的卫生资源总是有限的,社会提供的卫生资源与实际需要总是存在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差距,研究卫生资源的潜力是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任务。 12,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5,评价年龄,是一句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为评价年龄。 16,社会阶层,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18.信度,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是,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9,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简答题 1,简述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泛影响性,恒常性,累积性,交互作用。 2,简述社会医学调查表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即问题必须依据假设提出。明确性原则,既问题提出必须简明易懂容易回答。反向性原则,即便于整理分析原则,问题答案的设计要考虑结果的统计分析。逻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即简短精炼。 3,简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和总目标。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理想,即在人们的生存机会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总目标,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3,卫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4,简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特征。(1)需求特征,1有限的人群与有限的资源和病种。2需求的多样化,3预防性,干预性和公共卫生的需求增加,(2)供给的特征,1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规模必须小而精,和社区医生的相对通科化。2攻击的多样化个体化和家庭化趋势。 5,简述社会病防止原则,社会病一般采用社会性防止措施才能加以控制,运用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社会致病因素与社会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社会病提供有效依据。1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2加强社会病的社会控制,从卫生立法,社会预防,社会制度和规范等方面控制社会病。3,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子女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4,建立社会病的咨询与治疗机构,建立戒烟诊所,戒毒所和心理咨询机构。 6,简述医学模式及其转变过程。(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2)医学模式经历了,1神灵主义,2自然哲学,3机械论,4生物医学,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最早得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兵能够对健康和疾病有初步的了解,促使人们不再认为健康和生命受神秘力量支配,人们开始用自然原因解释疾病即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而科学的进步,接泡学,组织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上来认识健康与疾病关系,这就使人们抛弃了机械论而采纳生物学医学模式,而随着医学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和死因普的改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内部的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7,简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中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1危险因素为一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该危险分数。2危险分数为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计算。>1.0的各项减去1.0,剩余值相加(得相加项)≤1.0的各项相乘(得相乘项)相加项和相乘项相加得到组合危险分数。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题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 题

第一章社会医学绪论与医学模式 1、社会医学的研究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3、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亚健康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4、疾病过程早期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是(亚临床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根据收集资料的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现场试验研究)和(评价研究)。 2、列举两种常用的社会医学评价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 3、选择社会医学课题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问卷结构中(封面信)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和组织者等。 5、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核对项目)。 6、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量,所获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7、(效度)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苈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四个方面。 9、生命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0、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11、生命质量评价就是指对一定(生命数量)的人群在一定时点上的生翕质量表现进行评介。 12、HRQL的名称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3、GRQOL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生理状态包括(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 1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功能)和体力适度。 16、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社会健康包括(社会交往)、(社会支持)。 17、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SF-36划归为(一般健康)问卷。18、健康良好状态指数在生命质量评价中 将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有关病人 (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内容以及疾病和 健康问题综合描述。 19、关注所有人群的调查问卷属于(一般 健康)问卷。 20、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 WHOQOL-100划归为(一般健康)问 卷。 21、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癌症病 人生活功能指数归划为(疾病专门化量 表)问卷。 22、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FLIC)适 用对象是(癌症病人)。 23、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 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 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 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 状态)四个方面。 24、HRQOL是主观评价指标,具有(文 化)依赖性。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人均GDP)排除了人口因素的影 响,便于国和地区间比较,是分析经济因 素和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已被当伯对一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度量。 2、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 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主要 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出 现;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负性事件)增 多;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等。 3、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观 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道德 规范、(宗教信仰)、哲学、艺术、(习 俗)等所构成的领域。 4、社会医学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 发,研究宗教、道德、风俗等文化因素对 人群健康的影响。 5、从表现形式上,文化可分为(智能) 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三种类 型。 6、从文化的特殊形态可分为(亚文 化)、反文化和(跨文化)三种类型。 7、(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 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 的思想文化。 8、广义的行为分为(内在)行为和(外 显)行为。(内在)行为即人的心理活动 过程,(外显)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行 为。 9、从产生的基础来看,人类行为可以人 为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定 型)行为,包括反射行为和本能行为。第 二类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是人类在所 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过 程获得的。 10、社会心理因素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通过(心理过程)作用于个体 的社会因素,其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 现出来和(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11、社会心理因素通常具备如下四个方面 的特点:概念非常复杂;(各因素之间存 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具有不稳定性;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指标分为(卫生政策) 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保健)指 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行为)指 标及(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六类。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 (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 标、人口统计指标三方面。 3、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有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 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 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4、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指(非劳动 年龄人口)(0~14岁与65~岁)与(劳 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反 映劳动人口负担程度指标。 5、成人识字率指(15岁以上)人口能 读、能写人数的百分比。 6、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生命数 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其可 较好地评价(疾病负担)。 7、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及各地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健康状态 分为(发达型)、(发展型)与(欠发达 型)三类。 8、性比例是指当(女性)人口为1或者 100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 9、婴儿死亡率是指出生后一年内婴儿死 亡数与活产数的比值,以(千分率)表 示。 10、人口结构是指不同特征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 龄)、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 11、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地区、一定时点 的各年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以 (人口金字塔)反映人口的年龄结构。 12、一个人群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大 于(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 (10%),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 13、期望寿命以(死亡)为观察终点。 14、活动期望寿命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15、伤残调整生命(DALY)是指疾病死 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 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16、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提出的衡量社会卫 生发展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人口的(社会 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就化状态及(身 体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综 合性指标。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 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 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 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 E.无机界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 A. 《内经》 B. 《易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空气、水和居地》 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环境 B.生物 C.人类 D.物质 E.食物 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滴水 E.以上都是 9.以下中不正确是() 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 A.氧、镁、氮 B.氢、硫、钾 C.氮、钙、水 D.水、碳、氮 E.氮、碳、钙 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 A.大气层 B.江河流域 C.人口发展 D.草原 E.岩石 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社会环境 B.无机界 C.生产者 D.消费者 E.分解者 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一次消费者 C.二次消费者 D.分解者

社会医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护理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C.思想教育学科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3. 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需要B.能力C.动机D.信念

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适应性 B.条件性 C.补偿作用 D.相互作用 5.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再现 B.再认 C.追忆 D.识记 6.某护士正在摆口服药,得知某病员病情发生变化,便立即放下药,投入抢救。这是注意品质的()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 心境是()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 一种情绪状态 8.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A.复杂性、逻辑性 B.逻辑性、概括性 C.分析性、抽象性 D.间接性、概括性

9.表现为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以转移;行为利落而又敏捷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表现为内向而不稳定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 住院病人明明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却常常装出无所谓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病人采取了以下哪种防御机制() A.投射B.反向C.否认D.压抑 12. 在母亲生下弟弟从医院回到家的当天晚上,7岁健康儿童出现尿床,这名儿童最可能采取了以下哪种防御机制() A.投射B.退行C.否认D.压抑 13.以下哪种疗法的人性观是积极和乐观的,他相信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对自己负责,因而可以达到独立自主,迈向自我实现。()A.精神分析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人本主义疗法 14.被公认为“应激之父”的人是() A.Selye B.Cannon C.Lazarus D.Hippocrates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社会医学试题

第九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6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_______,促进人们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和_______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________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________,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4.危险分数越小,则________概率越大;反之则小。 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可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正确() 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性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 B.健康危险因素的应用在于开辟定性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 C.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 D.健康危险因素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 E.健康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 2.下列哪一项正确()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B.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C.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D.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之一。 3.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顺序依次为:() A.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 B.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 C.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环境因素、医疗卫生保健 D.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环境因素 E.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保健、生物遗传、环境因素 4.下列哪一项正确() 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B.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C.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D.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E.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 5.下列哪一项正确() A.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水平。 B.健康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C.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E.一般性危险型实际年龄接近于评价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社会医学复习精彩试题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5.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1848 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C )A 研究 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 况 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 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 2.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D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 3.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 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C 研究具有实践性 D 研究具有时代性 4.社会医学的性质是(C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交叉学科 D 基础学科三、名词解释: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 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极医学面临着主要的卫生问题。 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法。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入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或 1)社会医学研究研究影响因素、卫生状况、社会卫生措施; 2)社会医学教育 3)社会医学实践:社区医学实践和医学领域的社会医学咨询。 五、论述题 1.通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你今后从事的卫生工作将会起到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作用? 答题要点:(1)社会医学的概念;(2)社会医 学的基本理论; (3)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章医学模式习题 一、填空题 1、现代医学模式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医学模式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和现代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包括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和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4、生物医学模式下,健康就是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保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 5 、1977 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选择题 1、关于医学模式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B ) A 是一种医学观 B 是指生物医学模式 C 是以医学为对象的方法论 D 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 2、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历史演变 (A ) A、神灵主义一自然哲学一机械论一生物医学—现代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一机械论一生物医学一现代医学模式 C神灵主义一机械论一自然哲学一生物医学—现代医学模式 D神灵主义一自然哲学一机械论一生物医学模式 三、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3、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成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这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 五、论述题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有何指导意义,你认为现代医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题采分点:(1)医学模式的概念;(2)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3)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4)现代医学的目的。 四、简答题 1、医学模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1. A B C D 1.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A.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B.营养与食品卫生 C.环境与职业卫生 D.以上都是 2. A B C D 2.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以上都是 3. A B C D 3.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A.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不对称分布 4. A B C D 4.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A.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D.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5. A B C D 5.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A.肌红蛋白 B.含铁酶 C.血红蛋白 D.肝、脾、骨髓 6. A B C D 6.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薯类 B.豆类 C.谷类 D.坚果类 7. A B C D 7.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接种后免疫力在1-2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B.接种后免疫力在1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C.接种后免疫力在1-3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D.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8.A B C D 8.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乙脑疫苗 D.百白破三联疫苗 9.A B C D 9.国际ICD-10与国内CCD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14类 类,15类 类,16类 类,13类 10. A B C D 10.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A.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B.减少出门 C.防治骨质疏松症 D.分析跌落原因 11.A B C D11.抽样误差是指: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12.A B C D12.能量的单位,常用为Kcal与KJ,其换算是: = = = = 13.A B C D1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A.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B.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D.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精彩试题一套)

第十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定性研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 2.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3.抽样方法可分为和非概率抽样。 4.社会医学最主要、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 6.从调查对象的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 7.概率抽样的方法由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8. DALY是的英文缩写, 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9.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方便抽样、立意抽样、和定额抽样。 10.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和。 11.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和文献研究。 12.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把调查研究分为和定量调查。 13.选择课题应遵循需要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4.研究方案设计包含的容很多,可归纳为技术路线、、资料整理与分析 计划等三个方面。 1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 16.效度是指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选择题 1.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 A、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B、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 C、封面信——问题——答案——编码 D、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2.下列哪项不属于概率抽样() A 分层整群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偶遇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3.下列哪项属于概率抽样() A 偶遇抽样 B 系统抽样 C 立意抽样 D 雪球抽样 4.社会医学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评价不包括() A 表面效度 B质量效度 C 结构效度 D 容效度 5.以下哪种现场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式() A 面谈法 B 信函调查法 C 调查法 D 集中调查法 6.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A 标准化程度较高 B 可检验性强 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 D 精确化较 高 7.观察法的缺点或局限性在于它的():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说服力 D 时间弹性 8.用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选择课题时要注意的原则中不包括() A 需要性原则 B 创造性原则 C 特异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9. 下列哪项不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A 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概率统计分析 B 定性研究需要较长时间与研究对象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