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______。

? A.变革生产关系,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

? B.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补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课

? C.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l生

? D.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故选D。

2.邓小平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______。

?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B、C、D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故选A。

3.邓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 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 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 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 D.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它的提出是与中国的实情紧密相连的,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它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是,它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准,区分社会性质应该看国家的国体。C项说法错误。故选C。

4.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______。

?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5.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______。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 B.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

? C.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 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故选B。

6.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______。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 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D。

7.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______。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其本质不是革命。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来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故选B。

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______。

? 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B.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

? 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D.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所谓“三步走”发展战略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其第三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故选C。

9.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______。

?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故选C。

10.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______。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顺利健康地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实践证明,两个文明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赖。故选D。

11.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______。

? 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 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 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最关键的是把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一系列政策的核心,是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的基石。故选C。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______。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故选C。

13.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______。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内容的各个方面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

大决策中。故选A。

14.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从根本上______。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 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 C.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D.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反过来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在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要求。故选A。

15.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______。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进步的,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新理论的宣言书。故选C。

1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

? A.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选C。

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______。

? A.它们的社会经济性质是一样的

? B.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 C.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 D.政府对它们的政策是一致的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政府对它们的政策也不同,二者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也不相同。根据《宪法》相关规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法律上确定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故选C。

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______。

? A.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 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C.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D.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人民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故选D。

1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

? 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

? 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 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上,经济制度的不同,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故选C。

20.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______。

? A.改革和开放

? B.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 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D.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故选D。

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______。

? A.社会主义道路

?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C.人民民主专政

?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选B。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______。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故选B。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 A.通过政府的计划或其他手段进行配置

? B.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 C.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 D.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分配资源。市场配置的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应当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故选D。

24.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 C.国有企业的改革

? D.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故选C。

25.我们党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______。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 D.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计划和市场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种社会基本制度。故选C。

2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______。

?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 B.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故选B。

27.依法治国,即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作为一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在党的______上提出的。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故选D。

28.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______。

? 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 B.社会主义本质论

? C.发展是硬道理

?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见,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故选D。

2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__。

?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 C.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

? 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其核心和首要标准是生产力。故选D。

30.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科学发展观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故选A。

31.最早把“达到小康水平”作为党的战略目标提出来的是______。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陈云

? D.江泽民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邓小平在1979年谈到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时说,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小康。故选B。

32.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

? A.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出发点和归宿

? B.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党的第一要务

?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故选C。

33.“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 A.增强综合国力

?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关于发展的重要性,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体现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为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但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故选D。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______。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 B.发展先进文化

?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所以,归根结底就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故选C。

35.下列关于“小康社会”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 B.这标志着我国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 D.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与儒家主张的“小康社会”有本质的不同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我国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的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都很大,还未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B项错误。故选B。

36.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______。

? A.科技和教育

? B.农业、农村、农民

? C.国有企业

? D.交通、能源等“瓶颈”产业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故选B。

37.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在______。

? A.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 B.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 C.党的十七大

?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党的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辛。故选C。

3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B.统筹兼顾

? C.“五个统筹”

? D.“三个代表”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A。

3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______。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所以A项与题干无关。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因此

B、C项也被排除。故选D。

4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______。

? 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

?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理想建设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故选C。

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 A.坚持公平正义

? B.坚持改革开放

? C.坚持民主法治

? D.坚持以人为本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故选B。

42.关于和谐社会的特征,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______。

? A.民主法治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 B.公平正义要求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 C.诚信友爱要求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关,因此D项表述有误,A、B、C三项表述正确。故选D。

43.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是______。

? 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 B.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 C.逐步扭转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 D.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故选D。

44.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______。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故选A。

45.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______。

? A.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享

? B.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D.权为民所享、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故选C。

4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______。

? A.发展

? B.管理

? C.创新

? D.保障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故选A。

4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______。

? A.党的领导

? B.社会主义公有制

? C.制度

? D.按劳分配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故选C。

4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

? A.根本任务

? B.根本原则

? C.本质属性

? D.基本要求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故选C。

49.实现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社会公平正义

? C.民主法治

? D.诚信友爱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的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故选B。

50.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______,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

? A.普惠性

? B.协调性

? C.效益性

? D.均衡性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故选A。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一) 1、自从核战略武器出现以后,各国都加紧研制,到目前为止已有好几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但是几乎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签订了一系列禁核条约,这主要是因为:(C) A、无核国家舆论的压力 B、这些国家爱好和平 C、核武器具有毁灭性,一损俱损 D、经济实力不能支持核军备的扩张 2、用玻璃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A) A、石灰水变得浑浊 B、没有反应 C、石灰水沸腾 D、石灰水呈现淡紫色 3、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在其加速度变为零之前:(D) A、物体速度逐渐变慢,接近停止 B、物体保持匀速运动 C、物体速度匀速加快 D、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但变化速度减慢 4、迄今为止,科学家所发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一百多亿光

年,他们是如何观测到这么远的天体的呢?(C) A、使用高倍望远镜 B、向太空发射激光信号,然后通过计算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估算 C、使用特殊的光学望远镜,通过分析到达地球光线的衰变估算出来的 D、宇航员说的 5、在行政管理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叫做回避原则,父子、夫妻等凡是具有直系或较近的旁系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机关工作,涉及亲属的事件处理要由他人代为执行,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不可能包括:(D) A、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B、为了防止家庭腐败 C、为了行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D、为了行政人员专心于工作 6、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指出:人类财富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而人口则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地球会因发生人口爆炸而灭亡。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生什么人口爆炸,这主要是因为:(D) A、灾难、瘟疫、战争减缓了人口的增长 B、马尔萨斯的理论是错误的 C、时间还不够长 D、人口增长具有内在约束机制,而且科技的进步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7、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的国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1、社会管理格局...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 1、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2、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内容包括: 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 3、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在以下方面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社会 B、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C、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社会管理练习题: 1、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B) A、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 B、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C、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 D、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的,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建不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某市120余政府机构集体入驻微博,打造政务微博群其中7个官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 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讲师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共基础知识大全(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 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 第六部分附录 【附录一】 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附件三】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附录四】时事政治(2010.1—2010.1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3、《春秋》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4、《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着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着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6、孔丘与《论语》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7、墨翟与《墨子》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着,是墨家学派的着作总汇,汉代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8.孟轲与《孟子》 孟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唯物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唯物主义推荐阅读:| |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却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第一,它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可知论和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四,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五,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 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人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印记。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物,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自然物,也不能凭空想象它有什么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 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 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二、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 及答案(一)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下列哪一样茶不是半发酵的茶?( )1 A.包种茶 B.铁观音 C.冻顶茶 D.龙井茶碧螺春 5.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6.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7.下列哪一种菜描述的口味与实际不同?( ) A.四川菜、湖南菜重辛辣 B.江苏菜、浙江菜重鲜嫩 C.广东菜重甜味和变化 D.台湾菜重酸味 8.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 ) A.软玉 B.寿山石 C.钟乳石 D.滑石 9.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军队 B.政党 C.政权 D.思想 10.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 A.75年 B.76年 C.77年 D.78年+ 11.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 d8 d* h;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1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2017公路水运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加强整理版

一章概述 198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上二者说明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199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7年首次对公路试验检测做出管理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出台了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文件,确定为公路、水运两种;检师、检员两种;明确了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2年出台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确定了材料、结构两专业,甲乙丙三等级,为《办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在02年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首次对公路水运统一要求;建立了等级评定制度;明确了等级划分原则;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增加了公路的桥隧和交通工程检测专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试验室,承担相应检测任务,并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及人员的素质,2007年在《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等级标准》规定了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员资格及数量、设备要求、检测用房等。其中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沿袭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试验检测是质量、进度、费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确定工程内部、外部质量,消除隐患;可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工程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试验检测的新任务:检测已建成及在建道路桥梁的健康状况,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延长寿命等。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监控养护都离不开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的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常见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常见考点 :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一、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的行为模式。领导方式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模式化但是这种模式化一般都是相对的不能把它们绝对化、简单化。了解和认识领导方式并且善于随着时代的变化转变领导方式是实现领导目标、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领导方式的类型 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因领导工作情况不同、时空条件不同等因素会有不同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集权式、分权式与均权式。按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的领导方式。 集权式领导方式是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团或个人偏重于运用集权形式推行工作而不注意授权。集权式只在特定环境下使用才有效。 分权式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下属完成任务的行为活动不加干预下属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 均权式领导方式则是领导者掌握一些重大权力同时适当分权给下属使下属在其职能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其特点是保持权力平衡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

2.强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与教育激励式。按领导指挥模式可以分为强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与教育激励式的领导方式。 强制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注重正式组织结构、组织规章及纪律的作用通过组织系统采取命令方式实施领导。用这种方式领导效率较高但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 自由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不注意权力和规章制度、纪律的作用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混乱和失控的状况。 教育激励式的领导方式注重思想教育和激励工作运用灌输、对话、启发、商讨等说服教育的方法和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下属心悦诚服地领会和接受领导的意图自觉地为实现特定领导目标而努力。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 3.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按领导活动的侧重点可以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 重人式领导方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重事式领导方式注重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领导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人事并重式领导方式则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只有关心人才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只有同时关心工作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奋斗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第1期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其存在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一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保持其质的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事物现有的质,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2)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是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6、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https://www.360docs.net/doc/649983443.html,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