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导入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

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

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教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

教师: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

学生1:安徽凤阳小岗村。

学生2: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学生3: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来的?

学生: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

学生: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史料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

教师: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

学生: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史料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

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史料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史料 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学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板书设计

第12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

2.发展:1983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

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19节《经济体制改革》大赛获奖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方法·技巧·策略 用字头记忆法来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 字头记忆法,指将要消化的材料,取第一个“字”而整体识记材料的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用字头法可巧记为:交、留、剩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 变式练习: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 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 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 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 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 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初中历史《经济体制改革(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欣赏。随着一首《走进新时代》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探究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领略一下邓小平是怎样领导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 认定目标明确任务 课件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解读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 习任务。 提纲引领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本节课自主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自主学习提纲阅读教材收集有效信息,并作标记。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出示课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壮举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 1

2 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教师导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从哪里入手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改革理所当然应该从农村开始。 【课件展示】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到得田地间,男子打扑克,女子纳鞋忙。”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教师提问】 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经验之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既革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又没有照搬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市场制度,而是既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扩大市场机制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又不断改进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仍然要依靠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紧密结合。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能够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经济体制。所以,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核心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必须强调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的紧密结合,统筹协调,不是简单的政府职能削弱、强化市场功能,或者相反。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必须密切结合。市场机制能够调整的利益关系,市场能够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领域,市场微观主体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控制、引导和管理的作用。第二,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要确保市场和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向是一致的,努力提高共同发挥作用的协同程度,只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做到这一点。第三,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之所以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调动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通过公平竞争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比如,继续推进资源型产品定价体制的改革,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市场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调控的体系。 同时又要看到,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继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确保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制定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政策,加强和改善市场管理,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要进一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避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继续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管理和引导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尤其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特别是涉及微观经济发展方面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让微观经济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必须充分利用好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各级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正在试行把一部分应该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特别是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方面的职能转交市场中介组织来承担。由于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更多地还要扶持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2018部编版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 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 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 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

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 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苏教) 年级科目学期知识点 小一数学上学期认识个位数、认识位置、认识物体、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入 学习加法、统计 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减法、加法和减法、认识十位数,统计语文上学期拼音、笔划、偏旁部首、前鼻音、后鼻音 下学期近义词、反义词、简单成语、比喻句、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小二数学上学期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认识图形、认识除法、厘米和米的认识、 位置和方向、时分秒 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加法减法和乘法、分米毫米、认识百位数、认识 角、统计和可能性、认识方向 语文上学期词语、短小篇幅的课文、开始写日记、拟人 下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阅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小三数学上学期除法、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千位数、千克和克、加法和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 下学期除法、乘法、认识年月日、平移和旋转、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小数 语文上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 下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反问句复问句以及句型的变换 英语上学期日常用语 下学期动物、时间、食物、活动、节日 小四数学上学期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找规律、运算律、认数、统 计和可能性、用计算器计算 下学期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混合运算、运算 律、对称平移旋转、倍数和因数、统计、用字母表示数语文上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 阅读理解 英语上学期数字、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 下学期将来时、比较级、国家、交通工具 小五数学上学期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 律、小数乘法和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 下学期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 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圆 语文上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接触议论文 下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有少量的议论文 英语上学期一般过去时、代词的用法 下学期一般过去时、方位词 小六数学上学期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导入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

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 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 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 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小岗村的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 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和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如下一些方面的改革: 第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减少或撤并那些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三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综合执法,推行政府问责制。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改进和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样化。推进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发展各种形式集体经济。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步伐,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多层的资本次市场体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学科:历史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课型:新授课 课题: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了解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 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 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 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 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 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21世纪教育 网版权所有 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指导老师徐大兵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班 姓名钟家荣 学号 201430280329 2015年 11月 1 日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摘要】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从初期的“大包干”、“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最终,党的十四大还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其文章《改革向何处去:论十年转轨》中写到:“总的来说,大多数观察家得出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转轨道路是成功的.而俄罗斯的转轨是失败的,其它转轨国家处于两者之间。”而中国创造“中国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终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1949年到1953年,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时期,进入计划经济时期,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计划经济即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不可否认的是,在建国初期,这种经济体制对于迅速整顿战争后经济创伤,集中人力物力完成重点工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的弊病则越来越明显。从长期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被严重压制,城乡壁垒森严,工人农民等身份界定极为严格,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都极低。同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现象即为“全能政治”。可以形象的理解为政治权利的无孔不入,渗透到方方面面。因此,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下,甚至出现了诸如“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甚至“文化大革命”这一幕幕闹剧和悲剧。 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经济已至崩溃边缘,社会经济事业百废待兴。正如此后邓小平访美时同卡特总统所说的:“中国已经失去了至少三十年的发展机会,不能再等了。”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1、“大包干”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大包干”即“包干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包干到户即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