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问题(1)此实验是研究的与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 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1.虚像

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

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3)况且,由2.3--2可知,S是 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总结:上面 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 1. 2.

3. 4.

2.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 (“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像

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 M,人与像的距离为 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 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凹面镜的例子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

课堂延伸

1. 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____m

2.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X105KM,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3.把手指头按在平面镜的厚玻璃上,若手指尖与它的像的距离是6mm,则平面镜玻璃的厚度为 ( )

A.6 mm B.12 mmC.3 mm D.2 mm

4.决定平面镜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5.汽车的观后镜是,它可以起到的作用。

能力提高: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

A.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2.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

A、90°

B、60°

C、45°

D、30°

3、观察到某一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是“01-81”,则该号码是:()

A、01-18

B、18-01

C、18-10

D、10-18

4、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境能够:()

A、成像的性质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 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 m(如图2所示),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课堂检测:

1.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 m,像与鸟距离 m

2. 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

D、以上说法均正确

3.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20 C.8:20 D.9:40

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5、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6、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A点,试完成其光路图。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河南中考】 (2017?河南)如图1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得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得特点,便 于确定,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得相同 得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得像重合,这样做就是为 了比较像与物得关系;若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得像,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1)像得位置(2)垂直(3)大小;虚 【知识解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就是: “正立、等大、等距”得“虚像” ,物与像“上下一致、左右颠倒” ,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得原理就是光得反射现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反射光线瞧到光线好像就是从镜后得像点发出,所以说像点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得交点。 1、镜面得选择与放置:用薄得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便于确定像得位置;由于玻璃板得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得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得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镀膜玻璃板得镀膜得一侧对齐方格纸得中线,且朝向像得一侧。 2、像得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得目得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得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得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得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得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得就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得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就是光得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得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得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得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3、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与物距得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与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得结论,多次测量得目得就是得出普遍结论。使用有刻度得方格纸,其目得就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得关系。 4、虚像得理解与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瞧到镜后得像点,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得交点,没有实际光线得会聚,就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5、像得亮度:像得亮度取决于物体与环境得光线亮度关系。可以在较暗得环境中观察蜡烛得像;若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若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注意要照亮朝向镜面得一侧。 6、评估:(1)像无法与蜡烛重合,可能就是因为平面镜放置时与纸面不垂直。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 一组数据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 7、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得大小取决于物得大小,像距取决于物距。 【核心例题】如图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 (1)器材选用时,用平板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规格相同得茶色玻璃与普通玻璃,应该选择玻璃;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得像,这就是由于造成得,因此玻璃板(选填“厚些”或“薄些”)较好。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得目得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关系。在玻璃板得A侧竖直放一只点燃得蜡烛,小明在玻璃板后拿一支没有点燃得相同蜡烛寻找蜡烛得像得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得(选填“A”或“B”)侧观察。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二) 课题:平面镜成像 单位:杜关中学 姓名:苏建平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 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 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 度尺一把。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 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或假设】Array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同。 【设计实验】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垂直放置一块玻 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 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 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 像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所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移去玻璃背后的蜡烛,在蜡烛所在的位置放上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_说明蜡烛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虚像。 【交流与合作】 (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在这里。) 注:(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么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蜡烛的像能不能用光屏接收到?不能,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5)为什么要用另一只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6)实验用到刻度尺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7)一只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确成了两个像?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实验时要用薄玻璃板进行。 (8)验证像与物的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找到更普遍的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多次实验要求改变蜡烛的位置。 (9)用跳棋代理蜡烛进行实验,缺点:像比较暗,看不清。改进: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11)实验在什么环境下进行较好?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 小关系 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 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 实验剖析

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6、像的亮度:像的亮度取决于物体和环境的光线亮度关系。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蜡烛的像;若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若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注意要照亮朝向镜面的一侧。 7、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垂直于桌面的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那么看到玻璃板另一侧的像会怎么变化: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位置会升高,与未点燃的蜡烛不在重合。 8、评估: (1)像无法和蜡烛重合,可能是因为平面镜放置时与纸面不垂直。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一组数据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 9、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像距取决于物距。 在学习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后,聪明的小明也在家里也独自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前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经典母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以上可以缩句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解释: 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 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

————————————————————————————————作者:————————————————————————————————日期: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1.实验放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2.关于玻璃板 (1)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 (2)如果在实验中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蜡烛的像,(其中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那是因为:玻璃板太厚,蜡烛分别经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所以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都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 3.实验中对选择的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实验中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此物理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并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5.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 答:棋子的像不清楚,可用手电筒对准棋子照射。 6.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多次实验,你认 为应怎样多次实验?()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7.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会出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8、图中甲图为刘军 和其他同学“探究平面镜 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 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 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刘军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刘军重新做实验,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刘军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有四个同学将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编排的,它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成像原理.课本主要安排学生科学探究,自己总结出规律. 三、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围绕科学家在科学探究时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四、教案内容: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型:科学探究,新授课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火柴(打火机)、白纸、刻度尺、铅笔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练习题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填空题 1)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 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 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2)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4)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5)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6)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A B C D 3) 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是中考中常考到的一个实验,我们要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作解答。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 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解答: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是中,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观察和 确定像的位置。选择的玻璃板要较薄,应选2mm厚的块玻璃板。 2?实验中对选择的两支蜡烛,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解答:实验中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实验中利用刻度尺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用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装置放在明处好还是暗处好? 解答:由于蜡烛的烛焰是发光的,因此实验放在暗处效果好。 5?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解答:棋子的像不清楚,可用手电筒对准棋子照射。 6?如图1是某一个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 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 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 体,点燃A蜡烛。 (1)小明小心地移动B蜡烛,发现它能与A蜡烛的像为 重合,“重合”说明________ ;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时, 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小明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答:(1) 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要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必须多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位置进行实验。选项为B。( 3)实验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等效法。 7.图2中甲图为刘军和其他同 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 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 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 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 z ?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不能与蜡烛 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B使其与像A /完全重合?但刘军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 录。 (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 3 )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型:科学探究,新授课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教学仪器: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电脑等多

媒体设备。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很有创意的视频,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器材可以模拟出这样的效果来呢? 学生:镜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能用镜子制造出神奇的效果来。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除了生活中常用的镜子以外,在以前人民利用光滑的金属当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平静的水面)。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二、进行新课 (- )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同学们,面对平面镜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猜想……) (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平面镜为什么要成像?原理是什么? (3)平面镜有什么用途?…… 2、进行猜想: 好,对平面镜同学们许多感性的认识,那你们猜一猜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 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 (1)像与物等大;

平面镜成像(基础)知识讲解

平面镜成像(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4.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5.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2、猜想或假设: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关于镜面对称等。 3、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蜡烛、刻度尺 4、实验步骤: (1)将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条直线段,把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对折线上; (2)在白纸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点燃的蜡烛,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 (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4)拿另一支蜡烛(未点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移动这支蜡烛,再左右移动头部,从不同位置看上去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再做一遍。 5、结论: (1)像、物大小相等; (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要点诠释: 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平面镜要和桌面垂直,否则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 3、实验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会看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上都发生反射形成的; 4、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5、用一张白纸(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白纸(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证明成的像是虚像。 要点二、平面镜 1、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 2、平面镜的符号: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两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1)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个“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的像在镜前还是镜后? (3)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在镜后并移动,让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观察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关系。 (5)用铅笔描出电池A和B的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电池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里。 (6)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上有没有“蜡烛”A的像 (7)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 4.记录实验数据 5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像和物的连线是否被镜面垂直平分? 6、总结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3)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________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整理实验器材 7、评估与交流: (1)、实验中为什么使用两支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要求点燃,而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要求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用能够透光的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一: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 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 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 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

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 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学生讨论) 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面)、平静的 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一)虚像 这个玻璃板可以看作镜子吗? 师:都说水火不容,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灭的火焰((表演: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朝学生的一面点燃,朝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向未点燃烛焰上浇水,问学生火焰灭了吗?生答没有,师转过玻璃板让学生看到蜡烛其实是灭的) 教师:这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呀? 生:平面镜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像一般能呈现在屏幕上,那么这烛焰的像也可以呈现在屏幕上吗? 生:可以 教师:好,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观察,并把现象告诉大家(白纸上没有烛焰的像) 教师: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二)实验探究(将虚像的讲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问题汇总时,效果会怎样?)师:小时候的我们就对镜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出示课件小孩照镜子),现在我们再拿起桌上的镜子观察,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问题(1)此实验是研究的与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 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1.虚像 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 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3)况且,由2.3--2可知,S是 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 像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总结:上面 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 1. 2. 3. 4. 2.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 (“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像 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 M,人与像的距离为 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 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凹面镜的例子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 课堂延伸 1. 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____m 2.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X105KM,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3.把手指头按在平面镜的厚玻璃上,若手指尖与它的像的距离是6mm,则平面镜玻璃的厚度为 ( ) A.6 mm B.12 mmC.3 mm D.2 mm 4.决定平面镜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5.汽车的观后镜是,它可以起到的作用。 能力提高: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 A.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2.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 A、90° B、60° C、45° D、30° 3、观察到某一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是“01-81”,则该号码是:() A、01-18 B、18-01 C、18-10 D、10-18 4、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境能够:() A、成像的性质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 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 m(如图2所示),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河南中考】 (2017?河南)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 置。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 点,便于确定,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若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1)像的位置(2)垂直(3)大小;虚 【知识解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物与像“上下一致、左右颠倒”,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反射光线看到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像点发出,所以说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 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镀膜玻璃板的镀膜的一侧对齐方格纸的中线,且朝向像的一侧。 2. 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专训试题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专训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中: (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像看起来更明亮;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 (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无法与像重合; (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7)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承接,光屏上没有像; (8)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感受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1.【2015·遵义】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 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法。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 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__cm。 (第1题图)(第2题图) 设计实验方案 2.【2016·益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____(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 3.【2016·厦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分析实验现象(对称法) 4.【2016·潍坊】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第4题图)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所在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蜡烛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平面镜成像(基础)知识讲解

平面镜成像(基础)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4.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蜡烛、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将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条直线段,把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对折线上; (2)在白纸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点燃的蜡烛,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 (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4)拿另一支蜡烛(未点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移动这支蜡烛,再左右移动头部,从不同位置看上去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再做一遍。 4、结论: (1)像、物大小相等; (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要点诠释: 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试验中平面镜要和桌面垂直,否则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的位置完全重合; 3、试验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会看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上都发生反射形成的; 4、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5、用一张白纸(光屏)放到平面镜后面,白纸上(光屏)看不到蜡烛的像,证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要点二、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的作用: (1)成像如:水中的倒影、练功房的镜子等。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如下图所示,平面镜前的物体射到平面镜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视觉会逆着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3、【高清课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步骤: 第一步:分别过A、B点做垂直于平面镜的垂线(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在垂线和平面镜的相交处标出直角; 第三步: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找到A′点,使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A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同理找B’。第四步:连接A′、B′画虚像(用虚线)。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无论镜子大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且与物体等大的像。镜子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