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统计指标。它代表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三个角度进行:产业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产业产出法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将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将各个产业的产值相加得到GDP。

2. 人口总量

人口总量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数量。人口总量的统计

数据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

总量的统计通常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来获得,各地区的人口数量会因

为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通过对

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统计,计算出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高通胀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低通胀或通缩则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但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4.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它包括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存款、债券、黄金等。外汇储备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

衡情况和经济实力。较高的外汇储备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应对外部经济风险。

5.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金流动。这

包括国际贸易、外汇交易、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等。国际收支数据可

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国际竞争力。平衡的国际收支有

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

6.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每年可支配的收入总额。

它是通过将居民收入进行汇总并除以人口总量得到的。人均可支配收

入可以反映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是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

福祉的重要指标。

7.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可以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较高的劳

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就业机会比较充分,经济相对健康。

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和政府投资用于购买和建设固定资产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固定

资产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方向和实

施情况。

9.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却有寻找工作意愿并能立即参加

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是衡量就业市场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

程度的重要指标。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的简要介绍。这些指标在国家的宏观经济

管理和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这些指标的变化和趋势,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生产法、收入法。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4、“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评估和分析经济 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统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 和研究机构了解经济的结构、增长率、质量和效益等重要信息。下面是国 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 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在一 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经济 水平,是国际上比较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参 与经济活动的人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 利用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 四、就业率(Employment rate) 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就业率可以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 策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无法找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 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就业机会的稳定性。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 动情况的指标。C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 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 工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 八、投资额(Investment) 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投资活动的总规模。投资额包括固定资 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技术创新投资等,它对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 发展的投资力度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九、对外贸易额(Foreign trade) 总结起来,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投资额、对外贸易额等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整体状 况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对制定和评估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统计指标。它代表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三个角度进行:产业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产业产出法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将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将各个产业的产值相加得到GDP。 2. 人口总量 人口总量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数量。人口总量的统计 数据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 总量的统计通常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来获得,各地区的人口数量会因 为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通过对 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统计,计算出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高通胀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低通胀或通缩则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但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4.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它包括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存款、债券、黄金等。外汇储备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 衡情况和经济实力。较高的外汇储备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应对外部经济风险。 5.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金流动。这 包括国际贸易、外汇交易、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等。国际收支数据可 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国际竞争力。平衡的国际收支有 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 6.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每年可支配的收入总额。 它是通过将居民收入进行汇总并除以人口总量得到的。人均可支配收 入可以反映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是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 福祉的重要指标。 7.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可以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较高的劳 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就业机会比较充分,经济相对健康。 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和政府投资用于购买和建设固定资产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固定

中国经济指标与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重要性:非常高: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而且,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PPI) 定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重要性:非常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重要性:非常高: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定义: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 重要性:非常高: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具有其高度的时效性。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有关机构已开始建立全球指数和欧元区指数,PMI指数及其商业报告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 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定义: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重要性:一般: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中国官方统计名词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统计信息网2011-03-01 13:38:22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一、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一、基本定义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从全社会看,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中间产品,如用来组装汽车的零配件,其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汽车中。 二、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新创造的价值,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得到新增价值。收入法依据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来衡量最终成果。收入法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支出法依据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为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等四部分之和。 中国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按照现价和不变价分别核算。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在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框架下,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全国的GDP,各省级统计局各自负责核算其本地区的GDP。 参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在94个行业中,基础资料足够充分的51个行业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 季度GDP核算按照17个行业分别核算。由于季度GDP核算对时间要求较严格,所获得的基础资料也比年度核算少,各个行业都是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农业、工业和建筑业3个行业采取增加值率法,交通运输、金融业等14个行业采取相关指标推算法。

中国官方财政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收入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划分为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财政支出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等事务、金融监管支出、国土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国债付息支出等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根据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不同职权,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 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 一、经济指标: 1.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出的货 物和服务的总量,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2.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国家城镇化 水平的重要指标。 3.工业增加值:反映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经济价值,是衡量 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4.投资增长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速度,是衡量投资活力和经 济增长潜力的指标。 5.财政收入: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税收和其他非税收途径所收 到的资金,是衡量财政健康状况的指标。 6.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衡量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和金融市场状况的指标。 二、人口指标: 1.总人口: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总和。 2.人口增长率:反映人口数量每年增长的速度,是衡量人口自然增长 和迁移情况的指标。 3.城市人口比重: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 水平的指标。

4.人口老龄化率:反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5.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压力的指标。 三、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反映政府一定时期内通过税收和其他非税收途径所收到的资金。 2.财政支出:反映政府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投入。 3.财政赤字: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 四、社会指标: 1.教育水平: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等教育入学率、教育资源配置等,是衡量国家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状况的指标。 2.就业率:反映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3.贫困人口比例:反映国家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衡量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标。 4.健康状况:包括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资源配置等,是衡量国家医疗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五、资源环境指标: 1.能源消费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消耗的能源总量,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负荷的指标。

中国重要统计指标解读与应用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重要统计指标解读与应用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也是评估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首先,GIP是指在一个特定年度或其中一时期内,其中一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可以分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国家在境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GNP是指国民在境内和境外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观察GDP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评估其经济活动的总水平和质量。 其次,GDP还可以提供有关经济结构的信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通过测量各个部门的产出来计算,这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经济活动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GDP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相对重要性,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这种结构信息对于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GDP还可以用来比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大小。这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非常重要,因为经济规模大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伙伴,受益于国际贸易。

当然,GDP数据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陷。首先,它只是一个衡量经济 总量的指标,无法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其次,由于GDP的计 算是基于市场价值,它无法完全反映非市场活动和黑市经济的价值。此外,GDP也无法考虑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可以用来衡量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规模,了解经济结构和比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然而,我们在使用该指标时也应该注意其局限性,并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进 行综合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

中国重要经济指标

中国重要经济指标 目录 一、总体经济指标 (2) 二、主要供给指标 (4) 三、主要需求指标 (6) 四、财政政策的主要指标 (11) 五、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 (13) 六、国际收支的主要指标 (15) 一、总体经济指标 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价格指数 1、概况 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 (三)收入指标 1、收入指标的分类 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为0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界于0--1 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在0.2 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 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 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0.4--0.5 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 以上表示差距悬殊。0.4 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 (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 1、景气指标的分类 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年鉴是一种汇总了各种统计数据的出版物,用于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年鉴的 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口指标、环境指标等,下面我 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统计指标,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外贸进出口额等。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状况、对外经济合作等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劳动力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这些指标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 保障政策等情况。 3.人口指标:人口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统计指标, 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这 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 构等情况,对人口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4.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率等。这 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对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它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 用于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问题和趋势,为政 府决策、学术研究和公众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年鉴还通过对比

历史数据和跨国比较,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年鉴的编制和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监测和评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中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介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的全部经济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总数的比值,可以反 映一个国家人均经济水平的高低。 3.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指标之一 4.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指家庭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行为和消 费支出的总和,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投资额和投资结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等,反映了一个 国家的投资活动和投资结构。 二、社会指标 1.居民收入水平: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和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2.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反映了一个国家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程度, 是一个评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标。

3.教育水平和教育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医疗水平和健康指标:包括卫生保健服务覆盖率、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居民健康水平。 5.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能力。 三、环境指标 1.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资源消耗的程度。 2.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投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情况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程度。 3.生态系统保护: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面积、野生动植物数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 4.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和环境行为的改变。 以上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指标体系也会相应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中国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政策,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

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8994010.html,/tjsj/ndsj/ 2010/indexch.htm 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为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 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本年鉴中涉及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指国有企业加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即原全民所有制工业或国营工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联营企业。1957年以前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后均改造为国营工业,1992年改为国

有工业,这部分工业的资料不单独分列时,均包括在国有企业内。国有控股企业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进行的"国有控股"分类。它是指这些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的企业。该分组反映了国有经济控股情况。 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 国有联营企业指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联营; 集体联营企业指集体企业与集体企业间的联营;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间的联营。 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开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对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消费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消费总值或消费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创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创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消费活动。GDP核算的消费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消费者提供或准备提供应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效劳的消费,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消费的机械设备,娱

乐效劳企业提供的娱乐效劳;第二,消费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消费,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效劳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效劳的自给性消费,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效劳。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慨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消费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施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根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展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第一,GDP无视了社会消费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本钱,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节在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中介绍过一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形态 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是按一国常住单位界定。 常住单位一般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我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居民户,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例题1:课后题第1题】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 )总和。 A增加值 B 价值 C 中间投入 D 实物量 【例题2:课后题第13题】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有( )。 A实物形态 B价值形态 C收入形态 D产品形态 E货币形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总产出:是各单位生产的产品总量的价值。 ②中间投入: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它的计算范围及总产出相对应,即任何生产活动成果只要计入总产出,就要相应计算它的中间投入,它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资产折旧。 ③增加值: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附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例题3:课后题的3题】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 )。 A附加值 B中间投入 C 经济效益 D营业盈余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一、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一、基本定义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从全社会看,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中间产品,如用来组装汽车的零配件,其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汽车中。 二、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新创造的价值,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得到新增价值。收入法依据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来衡量最终成果。收入法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支出法依据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为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等四部分之和。 中国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按照现价和不变价分别核算。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在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框架下,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全国的GDP,各省级统计局各自负责核算其本地区的GDP。 参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在94个行业中,基础资料足够充分的51个行业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 季度GDP核算按照17个行业分别核算。由于季度GDP核算对时间要求较严格,所获得的基础资料也比年度核算少,各个行业都是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农业、工业和建筑业3个行业采取增加值率法,交通运输、金融业等14个行业采取相关指标推算法。 三、资料来源 年度GDP生产核算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根据各种类型的资料加工计算得出。主要资料来源有:一是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调查的统计资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