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46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46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鞘膜积液(ICD-10:),行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ICD-9-CM-3:,, ,,,)。除外鞘膜积液复发患儿。(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肿块。

2.体征: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不可回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感筛、胸片、心电图、腹股沟及阴囊B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

肝胆胰脾B超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围手术期出现病情变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二、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鞘膜积液(ICD-10:)

行择期鞘膜切除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备注:

1.院内感染(是/否)院感名称: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抗生素名称:使用时间:天

3.延长住院时间原因:

4.退径(是/否)退径原因:

5.其他特殊事项及原因: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2010年版)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 (2010版) 一、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ICD-10:N43.301)。 行睾丸鞘膜翻转术(ICD-9-CM-3:61.4901)或睾丸鞘膜切除术(ICD-9-CM-3:6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超声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1睾丸鞘膜积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甲胎蛋白(AFP)测定、性激素测定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手术方式:睾丸鞘膜翻转术或睾丸鞘膜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2)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K35.902 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 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等常规术 前检查,B超探查阑尾区;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结石等;腹部立位X光片除 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 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 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 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 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阑尾炎;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第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生化组合;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B超(阑尾区探查); 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 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西丁或头

狐疝(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新增60个中医临床路径一览表

三县中医院新增临床路径(60个)序号科室疾病名称主要治疗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1眼科圆翼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皮肤科丹毒(丹毒)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实施性中医临3皮肤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床路径白驳风(白癜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4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径5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发(蜂窝织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治疗皮肤科瓜藤缠(结节性红斑)临床路径溃疡(下肢溃疡)实施性中医临床路中医中药+中医外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7皮肤科径疗8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瘤(皮下肿物)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9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湿疮(湿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0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隐疹(荨麻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痹证(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实施性中11皮牵引制动+中医中药治疗骨科医临床路径12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骨科肱骨干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必要时打压支撑植骨骨蚀(股骨头坏死)实施性中医临床13骨科术、选择性血管介入、带肌蒂血管骨块植路径入等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桡骨骨折)实施性14骨科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15骨科手法复位+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暴盲(视

网膜静脉阻塞)中医临床路16眼科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径17眼科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18眼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性眼病)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9风湿科痹证(结缔组织病)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治疗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实施性中医临20风湿科中医中药+特色治疗+西医治疗床路径风湿痹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施性21中医中药+西医治疗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臌胀(肝硬化腹水)实施性中医临床22肝病科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基础治疗路径心胀病(扩张型心肌病)实施性中医23心病科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临床路径噎膈病(食管癌)实施性中医放临床24放疗科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路径(放射治疗版)经腹/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25妇产科癥瘕(卵巢良性肿瘤)+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经腹子宫全或次全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26妇产科癥瘕(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7内科肺络张(支气管扩张症)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8内科风眩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9内科吐酸病(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0内科积聚(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中医中31内科肉瘿(结节性甲状腺肿)药

46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鞘膜积液(ICD-10:),行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ICD-9-CM-3:,, ,,,)。除外鞘膜积液复发患儿。(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肿块。 2.体征: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不可回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感筛、胸片、心电图、腹股沟及阴囊B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 肝胆胰脾B超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围手术期出现病情变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二、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鞘膜积液(ICD-10:) 行择期鞘膜切除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疝气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术后应用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必要时采取全身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ICD-10:N43.301)。 行睾丸鞘膜翻转术(ICD-9-CM-3:61.4901)或睾丸鞘膜切除术(ICD-9-CM-3:6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超声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1睾丸鞘膜积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X线检查、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性激素测定、甲胎蛋白(AFP)测定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二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

实用文库汇编之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实用文库汇编之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K35.902 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 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等常规术 前检查,B超探查阑尾区;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结石等;腹部立位X光片除 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 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 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 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 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阑尾炎;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第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生化组合;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B超(阑尾区探查); 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 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西丁或头

肝胆外科临床路径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 K76.6伴(K70-K71↑,K74↑,I98.3*)) 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 39.1,42.91,44.9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呕血或黑便,腹水。 2.实验室检查:可有脾功能亢进性外周血细胞计数下降、血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肝血流量测定、核素心肝比值测定、肝活检(必要时可做骨髓穿刺)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止血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内镜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2.手术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2)门体分流术:脾肾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4)脾切除术:脾切除作为上述各种相应手术的附加步骤可以采用,慎用于单纯为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 (5)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之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症疾病编码。 2.需行门脉高压症分流或断流术者,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

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 一、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ICD-10:N43.301)。 行睾丸鞘膜翻转术(ICD-9-CM-3:61.4901)或睾丸鞘膜切除术(ICD-9-CM-3:6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超声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1睾丸鞘膜积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甲胎蛋白(AFP)测定、性激素测定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手术方式:睾丸鞘膜翻转术或睾丸鞘膜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2)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卫生部最新规定县医院版临床路径10个病种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全网发布:2011-11-30 18:05 发表者:姜民6067人已访问 (2009年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016年最新小儿鞘膜积液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鞘膜积液(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鞘膜积液(ICD-10:N43.301),行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ICD-9-CM-3:35.13,35.25, 35.26,35.34,35.35,35.96)。除外鞘膜积液复发患儿。(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肿块。 2.体征: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不可回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感筛、胸片、心电图、腹股沟及阴囊B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 肝胆胰脾B超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未闭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围手术期出现病情变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二、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鞘膜积液(ICD-10:N43.300) 行择期鞘膜切除术(ICD-9-CM-3:1.2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