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地球系统概论-大洋环流-期末复习资料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地球系统概论-大洋环流-期末复习资料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地球系统概论-大洋环流-期末复习资料

1.海水受到的力

海水受到的力:重力?天体引潮力?压强梯度力?切应力?地转偏向力

重力:海水在地球上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天体引潮力: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它们相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潮汐现象: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间带: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露出的海岸。

大潮: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基本成一直线,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小潮: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使海水涨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

半日潮:一天内(约24时50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周期为半日

全日潮:一天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周期为一日

浮力: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

压强梯度力:由于海水中压强分布不均匀,处处都有压强梯度。海水微团在压强梯度力的作用有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的趋势。

切应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或有运动趋势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当两层流体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粘滞性,在其界面产生一种切向作用力。风应力:海面上的风与海水之间的切应力,称为海面风应力

海面风应力能将大气动量输送给海水,是大气向海洋输送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风吹来,海水怎样动?WalfridEkman螺旋

假定在北半球稳定风场长时间作用在无限宽广、无限深海的海面

上(海水密度均匀;海面水平;不考虑科氏力随纬度的变化;只

考虑由铅直湍流导致的水平湍切应力),仅是风应力通过海面,借

助水平湍切应力向深层传递动量而引起海水的运动,同时在运动

过程中受到科氏力的作用,当科氏力与湍切应力取得平衡时,

海流处于稳定状态。在海平面,流速与海面上风应力成正比,同时

也与地理纬度有关。合成流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当深度增大时,

流速迅速减小,流向相对于风矢量逐渐右偏。当合成流相对风的夹角

大小为135°时,达到这个深度时的流速可忽略不计。

地转偏向力(科氏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一种惯性力。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

科氏力的特点:?只有当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在北半球垂直指向物体运动的右方,在南半球垂直指向物体运动的左方?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2. 海流运动方程

海流运动方程:?体积连续方程? 海水运动方程? 静力学方程? 地转流运动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物理意义:在流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

体积连续方程:通常把海水作为不可压缩流体,即在流动过程中,海水微团的形状可以变化,但其体积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海水的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ρ/dt = 0 )。

地转流(以北半球为例):若在忽略湍流摩擦力作用的较深的理想海洋里(不考虑摩擦力),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定常流动(流体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速度和密度等物理量都不随时间变化),称为地转流

3. 世界大洋环流

风生环流:指海水在风应力驱动下产生的流动(风应力(切应力)海水阻力(切应力)科氏力)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

风生环流特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环流相似?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赤道流系:包括北赤道流、南赤道流和赤道逆流。是由东南和东北信风驱动的强大漂流,它起始于大洋的东海岸附近,自东向西横贯各大洋,是一支比较稳定的海流。特点:高温、高盐、高水色

西边界流:主要包括太平洋的黑潮、大西洋的湾流、巴西暖流等。是由于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把海水输运到大洋的西海岸堆积而产生的海流,是由强大的海面坡度维持的。特点:流速大、从低纬向高纬输送大量热量。黑潮(日本暖流):是太平洋北赤道流遇大陆后的向北分支湾流。墨西哥湾流:起源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北美大陆坡向北和东北方向流动而形成

西风漂流:包括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南极绕极流。海水在盛行西风带,自西向东运动。北太平洋流:由黑潮转变而成。北大西洋流:主要来自湾流,把大量的高温高盐的海水输送到北冰洋。南极绕极流(西风漂流):由于没有陆地的阻隔,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

东边界流:包括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加那利流、本格拉流以及西澳流。在大洋的东边界,从高纬流向低纬。特点:流幅宽广、流速小,低温、营养盐丰富、生物产量高。

为什么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地转偏向力北顺时针,南逆时针。

为什么在大洋西边界流速大?涡度守恒:大洋东部流动向南,纬度变化获得正相对涡度,风应力提供负相对涡度,因此相对涡度大致为0,不需要岸线摩擦提供较大的正相对涡度

大洋西部流动向北,纬度变化获得负相对涡度,风应力也提供负相对涡度,因此相对涡度为负,需要岸线摩擦提供较大的正相对涡度来平衡,产生西向强化

行星涡度: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流体具有绕着地轴的涡度。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纬度越高,涡度越大,在赤道上为零,在极点处最大。

相对涡度:流体相对于地球运动具有的涡度。北半球逆时针旋转的海流具有正涡度,顺时针旋转的海流具有负涡度

热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主要是经圈翻转环流。周期:约1600年

风应力驱动的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变成了高密度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表层水结冰、海洋盐分析出),随后流入洋盆向南前往其他的暖洋。

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AtlanticDeepWater,NADW)在北大西洋挪威海和格陵兰海,由于冷却导致海水结冰,盐析作用使海表盐度增加,从而下沉形成深层水

南极底层水:(AntarcticBottomWater,AABW)主要形成于南极的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广泛覆盖在全球大洋的底部

风生环流与热盐环流的不同点:风生环流由风应力驱动,限于大洋的上层和中层。热盐环流由密度梯度驱动,集中在大洋的深层

风生环流与热盐环流的相似点:构成了大洋的主要水团

水团: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经向热输送:热带存在辐射盈余,极地则存在辐射亏损,为保持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在低纬与高纬之间,必须存在强的热量输送。通过大洋环流,从赤道向极地输送热量

新仙女木事件:距今12800年时,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

为什么叫“新仙女木事件”?这一时期的得名来自于欧洲北部仙女木属的一种植物,该物种本生活在寒带地区,新仙女木期时在低纬度地区都能发现该物种的花粉,从而表明当时气候寒冷,该物种大肆南侵。

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多数海洋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格陵兰冰雪的融化→淡水涌入北大西洋→海水无法下沉→热盐环流停止→热量无法经向输送→欧洲和北美变冷

(热盐环流的阻断可能不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但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非常重要

的)

海水混合的形式:1.分子混合:分子的随机运动2.湍流混合:由动力因子引起3.对流混合:热盐因子引起

层流(LaminarFlow):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

湍流(Turbulent):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湍流

中尺度涡(Mesoscaleeddy):是指海洋中直径有100~300千米。寿命为2~10个月的涡旋。湍流的一种

上升流:海水从深层垂直向上涌升。当海水发生辐散时,由于连续性,必然导致海水在该区域产生上升运动。

下降流:由于某海域发生辐聚,导致海水下沉

辐聚:空气或海水从四周向中心汇聚

辐散:空气或海水由一个中心向四周散开

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北顺南逆,西大东小,赤暖极寒

如何解释“西向强化”现象?涡度守恒

大洋表层环流模式是怎样?(1)以南北测归线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3)南纬60°附近海域形成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经向热输送、热盐环流(墨西哥湾暖流)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 复习与思考p6(略)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 ●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 复习与思考p21~22 ●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 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 天赤道P P’卯酉圈S N 黄道K K’六时圈Q Q’ ●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 子午圈与天赤道Q Q’ 子午圈与卯酉圈Z Z’ 子午圈与六时圈P P’ 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 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 ●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 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 ●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 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 ●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 南北极 ●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 或α=S-t=6h38m-(-2h10m)=8h48m ●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 2时39分 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时刻:90-τ+ξ=90-35-ξ=31°34′; 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时刻:90-τ-ξ=90-35+ξ=78°26′;(ξ=23°26′) ●试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 坐标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35个)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层,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温梯度,沿地球中心方向,单位距离内温度增加的数值。通常用°C/100m表示。 磁偏角,由磁针指示的磁南极、磁北极为磁子午线方向,它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磁倾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磁针都会发生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作磁倾角。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矿物有4000多种,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有30种。 地层,指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套成层的岩石。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的地层相对新老关系。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各种古生物在地史上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化石作为确定地质年代、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古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将自然界中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解的作用。

剥蚀作用,由于风、雨、流水、海浪、冰川等地质营力把地表岩石形成的风化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并使岩石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它不仅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同时还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在自然界,风化、剥蚀的产物因地质营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一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沉积作用,在自然营力减弱或消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搬运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风化壳,在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分布所构成的不连续薄壳,叫风化壳。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动力、溶解力及其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挖掘力,使河床不断加深、加长和加宽。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一系列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有磨蚀、冲蚀和溶蚀。 向源侵蚀,瀑布跌落处,水花四溅,河水不断掏蚀下面的岩石,促使上部岩石产生崩塌而遭受破坏,致使瀑布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后退,这种现象叫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向源侵蚀过程中,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可以切割向源侵蚀能力较弱的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边滩,边滩即点砂坝,外形成新月形,常分布在河流的凸岸,表面自始至终向河床和下游方向倾斜。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而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河漫滩,边滩的不断加宽、增高,其面积也在不断增大,逐渐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仅在洪水泛滥期被淹没,平时露出水面。 三角洲沉积,河水入海、入湖的地方叫河口,是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一方面由于河流入河口时,水域突然加宽,河水散开成许多贫流,加之河水被湖水或海水阻挡,流速大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2014年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2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地壳与岩石圈(P44-45) 2、V形谷与U形谷(P89) 3、矿物与岩性(PP52、P56) 4、节理与断层(P135) 5、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P97、P108) 二、填空题(在答案纸上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0分 1、填写以下矿物的硬度值:石英(7)、石膏(2)、长石(6)、方解石(3)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晚古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泥盆纪D 、石炭纪C 和二叠纪P 。 3、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2>65%的为酸性岩浆 ,52-65%的为中性岩浆 ,45-52%的为基性岩浆 ,45%<的为超基性岩浆。 4、板块边界可分为分离型板块、汇聚型板块和剪切板块三种基本类型。 5、地质年代由大到小的级别单位是宙、代、纪和世;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和统。 四、标注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地形名称 (P116图7.8) 五、简述题 1、分析论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71-73 2、你对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持何态度?有何观点?

3、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154-161,写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路及各大标题和主干即可。) 4、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 1、边滩与心滩(P98) 2、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P74、P89) 3、岩层与地层(P62、P131) 4、岩墙与岩床(P116-117) 5、倾向与倾角(P132)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 6、冲积扇与三角洲(P99)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二、填空题(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5分 1、机械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等四类。(P92-94) 2、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129) 3、中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为白垩纪K、侏罗纪J 、三叠纪T (P66)。 4、按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两种类型。(P58)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 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地球概论概念_期末复习

........ 地球概论资料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一节地理坐标 概念: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 地极:地轴通过地心,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断点,是地球的两极,分别叫北极和南 极。 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它们在南北两极相交, 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被公认为本初子午线,即 0°经线。 纬度(线面角):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一地的纬度,就是这个地点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两个平面的 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地理坐标系:度量全球各地的地理坐标的统一的制度。(赤道是横轴、本初子午线是纵轴、他们的交点为坐标系的原点。)

注意: 大地是一个球体,称为地球。 纬线垂直于地轴,经线通过地轴。 地球环绕中心天体太阳运动,同时绕轴自转。方向都是自东向西。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南顺北逆)。 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读取和书写地理坐标时:纬度在先,经度在后。数字在先,符号在后。 第二节天球坐标 概念: 天穹:人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的天空。天穹呈球形。 天球:天球就是一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象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 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日心天球:以太阳中心为球心的天球。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径的路线。 地平圈: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 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天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黄道: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浙江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学院推免生名单

浙江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学院推免生名单莫思佳220公共管理学院020207劳动经济学 郭子湾220公共管理学院020207劳动经济学 李冬冬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陈玲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李浩明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黎健鹏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金志林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朱惠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任思炜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陈文文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韩灵馨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徐达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思政 王木子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2人口学 向芯仪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徐蕾蕾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周怡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杜鲁佳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汤兆涵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谢金霞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张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阮涵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魏珂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马素贤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韩晓雨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冯诗博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韩熠宗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翟李琴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董涵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黄鹭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蒋莹莹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赵旭灿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王选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黄张迪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李华健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陶铸钧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胡佳琦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宋祎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俞央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王禅童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第36页,共65页 姓名拟录取学院代码拟录取学院拟录取专业代码拟录取专业名称备注高琦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傅鹏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赵彦钧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任杰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戴以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钱婉妍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张文静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彭莹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王璐逸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章成之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朱锴治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吴志侠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何秀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余倩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孙玉娟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施锦诚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km/s突增到 4.4km/s。 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 洪积面: 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 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

2002级《地球概论》期末测验试题B卷

2002级《地球概论》期末测验试题B卷 一. 1.有关经线和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地法垂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的纬度。 B.地理坐标系的原点是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C.地理坐标系的原点是(0°,0°) D.严格地讲,某地北极星的高度即为北半球该地的地理纬度。 2.关于恒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时代,人们已看到恒星有自行运动。 B.恒星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发光的天体。 C.个别恒星的质量比地球小。 D.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坐的α(中名南门二) 3.关于银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河系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没有星云。 B.银河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 C.由于不同季节我们位于银河系的不同位置,所以看到银河系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部分。 4.关于太阳光与太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B.太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氢。 C.色球的温度低于太阳核心的温度。 D.太阳的能量产生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5.关于月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B.月面上较明亮的部分为高地。 C.月球上的环行山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D.月球上无大气,不能传播声音。 6.关于地轴和极移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始终指向天体的南北两极。 B.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C.极移引起各地纬度的变化,但经度不变。 D.地轴的变化与极移无关。 7.关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错误的是() A.北半球右偏。 B.南半球右偏。 C.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D.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集与知识点

1、 分析刘庄——大岭地区地质图 本区(1)和(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系与奥陶系为( 5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与( 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大岭为核部的是(12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3 )褶皱;以刘庄为核部的是(14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5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6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7 )之前,(18 )之后;变质岩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褶皱形成于(21 )之后,(22 )之前;断层形成于(23 )之后。(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5 )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8 )与(9 )为 (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12 )侵入接触关系, 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本区的断层是(14 )断层。花岗岩形成 (18 )于(15 )之前, (16 )之后;角岩、矽卡岩形成于(17 )之后, 之前;褶皱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王村——李村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3 )与( 4 )、( 5 )与( 6 )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7 )与( 8 )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花岗岩与(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与( 12 )为侵入接触关系。以王村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以李村为核部的属于(14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5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6 )之前,(17 )之后,辉绿岩形成于( 18 )之后,( 19 )活动之前;褶皱形成于(20 )之后,(21 )之前;断层形成(22 )之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绪论 1、什么是地球科学? 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自然学科。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恒星的概念? 答: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如太阳。 2、星云的概念?答: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 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 5、地球的形状为?答:扁率很小的旋转椭球体。 6、地球的平均半径为?答:6371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1、宇宙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大爆炸理论。“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的特点是什么? 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

环。 4、下列哪个行星的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D)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5、卫星的概念?答: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 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 A、地球和火星; B、火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土星和天王星; 8、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答:星云说。 9、地球的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 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的时间为:4.6-3.8,太古宙的时间为:3.8-2.5;元古宙的时间为:2.5-0.57;古生代的时间为:0.57-0.25。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的活动的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的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的生物特征或事件? 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②寒武纪(∈)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大量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③奥陶纪(O)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

(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期末复习试题3

《地球概论》试卷03 一、填空题:(30%) 1.近地小行星有三类,它们是、、。 2.彗星主要由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成的彗星由彗核、和三部分组成。一般公转周期大于的叫长周期彗星。著名的哈雷彗星周期是。 3.天体周日运动的方向。太阳周年运动的方向。 4.地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理论日界线是。实际日界线是。 5.地球绕日公转的证据有、和等。 6.完整的日全食过程的五个环节是①②③④⑤。 7.20世纪60年代天文四大发现:①②③④。8.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交食周期也叫。黄白交角一般为度。9.UFO指的是 10.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①②③。 二、判断题(10%) 1.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都有顺行和逆行现象。 2.类木行星均有光环和多卫星现象。 3.因极移,导致北极星变迁。 4.赫罗图反映了恒星光度与亮度的变化。 5.所谓星系,就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是构成可观测宇宙的基本成员。 6.太阳周年运动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 7.运用大爆炸宇宙学观点可以解释太阳系的形成。 8.从光谱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部分天体的信息。 9.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内容活动,明显的标志是黑子、耀斑、太阳风。10.地球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成为辐射带。形状是对称分布的。 三、单项选择题(10%) 1.在地球上纬度愈低的地方: A.出没星的范围愈大 B.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大 C.恒隐星区的范围愈小 D.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小 2.北京时间指的是 A.120oE地方太阴时 B.120oE地方视太阳时 C.120oE地方恒星时 D.120oE地方平太阳时 3.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

A.0゜经线开始的 B.本初子午线开始的 C.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的 D.北京时间2002年1月1日0时开始的 4.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农历月份是: A.腊月 B.正月 C.三月 D.四月 5.甲地(30゜N,110゜E)位于乙地(30゜N,150゜W的: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可东可西 6.天体周日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方向 A.一致 B.相似 C.相反 D.相同 7、天狼星属于: A.大熊星座 B.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 D.大犬星座 8、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方向特殊的是 A.水星和火星 B.天王星和金星 C.类木行星 D.类地行星 9、1997年3月发生的有趣“彗日同辉”现象,其彗星指的是 A.哈雷彗星 B.比拉彗星 C.海尔-波谱彗星 D.百武彗星 10、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目前为 A.约10゜ B.约5゜多 C.小于 5゜ D.23゜26′ 四、绘图、计算、简答题(40%) 1.当纬度为35°N,试作一个天球示意图,标出P,P’;Z,Z’;N,E,S,W;Q,Q’;以及卯酉圈和子午圈。若恒星时为8h25m,列表试求出各点高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 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随新中国解放,浙江大学进行一系列的院系调整,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浙江大学 1949年8月,停办法学院。 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史地学系的历史组停办,学生转院、系或转学。 史地学系的地理组改为地理学系,史地研究所改为地理研究所,均隶属理学院。 设在金华的英士大学并入浙大。 1949年9月南通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学生并入浙大。 1950年1月又有暨南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大。 1952年2月,杭州之江大学的土木、机械两系并入浙大。 1952年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杭州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部分教师,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以及解放后创办的俄文专科学校和设在浙大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院址在原之江大学。1958年该院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1960年扩建成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 195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含上海医科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与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及震旦大学七校化学系合并成今日复旦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数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浙江大学生物系、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 浙江大学物理系并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2年将浙江大学药学系的全部以及中法药学专修科、浙江医学院药学系的一部分与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科合并,1955年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院,后又改称药学系,1986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 1951年11月,浙江大学有关学科以及清华、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及辅仁大学有关学科并入北大。

2019年内蒙古继续教育专业课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年 1.现代在发育基性火山岩和浅源地震的火山岩带最有可能的是()。(1.0分) A.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B.阿尔卑斯-印尼火山岩带 C.环太平洋火山岩带 D.大洋中脊火山岩带 2.下列哪种作用在风的搬运中起主要作用()。(1.0分) A.溶运 B.悬移 C.跃移 D.滚动 3.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那一部分()。(1.0分)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4.下列哪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岩石()。(1.0分) A.成岩作用与灰岩 B.火山作用与花岗岩 C.侵入作用与玄武岩 D.胶结作用与大理岩 5.确定岩石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中,不仅可以确定地层的先后顺序,还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大致时代(1.0分) A.地层层序律 B.化石层序律 C.同位素地质年龄 D.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6.海底扩张意味着()。(1.0分) A.海盆在变薄 B.距大洋中脊越远岩石越年轻 C.地球的海洋在不断地扩大 D.新的地壳物质的形成 7.在水循环中,下列哪一种是目前最主要的淡水来源()。(1.0分) A.河流 B.地下水 C.湖泊 D.冰川 8.界,系,统,阶是()。(1.0分)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9.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1.0分) A.重力值

B.地磁场强度 C.地温梯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 10.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1.0分) A.U型谷 B.V型谷 C.溶洞 D.波切台 11.牛轭湖形成于()。(1.0分) A.狭窄的山谷,那里沉积物易堵塞河谷从而形成湖泊 B.宽阔冲积平原区的曲河流 C.辫流河 D.很大的湖泊 12.如果岩石中含有(),则不能确定古水流方向。(1.0分) A.粒序层理 B.不对称的波痕 C.化石 D.湖相层理 13.黄土是()。(1.0分) A.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于陆地上形成的 B.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后,被流水再次搬运和沉积形成的 C.风力搬运的跃移物质沉淀形成的 D.沙漠中暂时性湖泊的细粒沉积 14.在大气圈内臭氧含量最多的次级圈层是()。(1.0分) A.对流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暖层 15.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1.0分)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6.矽卡岩是哪种变质作用的产物()。(1.0分) A.接触热变质作用 B.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17.当断层两盘储存了弹性能应变能的岩石弯曲力超过岩石强度后突然发生回弹,释放所积累的形的形态,这种解释称为()。(1.0分) A.板块构造理论 B.地震空区理论 C.弹性回跳理论 D.地震学理论

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地球概论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 知识点 第一:地平视差 天体的视差: 天文上在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的距离时, 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 线。 从天体到基线两端的连线所夹的角, 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 叫做天体的 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第二:月貌(月球地表结构)

月海: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由反射率比较低的基性岩组成。 月陆:月面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地,有比较厚的月尘覆盖,反射率高。 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环形隆起叫做环形山。现在也叫月坑。 辐射纹: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辅散的明亮线条。可以穿过山脉、月海延伸数千米。月谷:暗线是深陷的裂谷,有如地球上的沟谷叫做月谷。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 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太阴潮》太阳潮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 引潮力: 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 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 渐减小。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

②二分潮与二至潮; ③近地潮与远地潮; ※ 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 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 ※ 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 ( 除赤道外 ) 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修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修订) 第一条为全面提升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的有关精神,结合人文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专业技能精湛,发展潜力突出。 (五)须有高水平的成果,其中博士生在读期间已发表一级刊物以上论文,或核心期刊论文2篇以上(其他成果计算:撰写专著每满5万字相当于1篇核心刊物论文;翻译学术著作每满10万字相当于1篇核心刊物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每项可按1篇核心期刊论文计;获得人文学院研究生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相当于2篇核心刊物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排名前三);硕士生在读期间已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或为省部级以上项目的课题组成员(以申报书上的姓名为依据),或参加学校以上各类活动并获得奖励,或获得学院或研究所研究生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等。 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者,取消其评选资格,已发放奖学金者责令退回并给予相应处分。 第四条学院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院评审委员会,下同),由学院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代表、行政管理人员代表、研究生代表任委员,负责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院研究生科。 第五条各研究所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小组,负责审核材料,确定推荐名单,并填写《审批表》中的推荐意见。 第六条所有符合本细则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非在职全日制研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地概复习题 ①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 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 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 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

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 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 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 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③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5.地磁场的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度分为含盐度小于1g/L的湖,含盐度为1—35g/L的湖,以及含盐度>35g/L的湖。 7.风对碎屑物质的搬运作用方式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冰期;2.地质作用;3.岩石圈;4.泻湖;5.风化作用; 6.潜水;7.断层;8.冰碛物;9.荒漠;10.湖泊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方案。 2.何谓三角洲?其内部的构造特征是什么? 3.试述浅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试述矿物的概念及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