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6614597.html,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

作者:郑晓白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5期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自然科学课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教育技能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融入生物课堂教学,把传统枯燥乏味、主要靠语言加想象的课堂拽出死胡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新型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使生物课堂走上快乐高效的新道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课堂;高中生物

有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非常枯燥的静态教学材料,转变为集声音与视觉为一体,很好地融汇音频、图像、图形和文字等不同形式,用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把教学内容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实现了高中生物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化。从而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搜索收集资料,分析处理数据,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知识量大、规律性强、逻辑复杂、思维抽象,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层认识,而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唱独角戏的演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中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应充满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死板、没有生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检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变革传统教学。

二、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隋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共鸣,才能从情感体验中悟出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融为一体,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是对现代体育教学工作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手段和途径之一。一、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十分必要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是要依靠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场地是需要在室内进行,而小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教学场地是在户处,也就是说体育课是无法在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就给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自身完善信息素质的问题。 多年来,本人尝试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体育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像相结合,教学效果更明显。并且,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备课过程发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课后可以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进行修改补充,达到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完成了两个课件,一个是《篮球简介》这

是一堂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篮球的起源、发展及比赛场地、规则、竞赛要求。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使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比以前在教室里只靠教师讲,粉笔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另一个是《篮球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这是一堂室外课的内容,通过先期给学生们进行多媒体信息讲解、演示,在上实践课时,学生们掌握技术的能力大大增强。经过这两次的教学,笔者感受到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在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一些抽象的具体化,把一些枯燥的生动化。通过视频、音效、动画让学生在娱乐的心情下增长知识。 在实践课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先期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分解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这样在实践中,教师再稍加讲解示范,便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它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

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使初中生物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整合教学时,我们教师遵循生物学习的规律,正确把握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找准融合的点,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和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的整合达到无缝隙的的融合。 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工具这个特点,形成教师与学生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来达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个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更好的学习生物学这门功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融合点之一:课件使用 制作课件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在编写课件程序时充分利用文本输入工具、视频导入工具和自定义动画等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双方的随机交流。 丰富我们的素材库,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多方位呈现生物知识,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便于呈现学生的不同体验,并验证学生学习的成效。例如,在本节课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望图识病”的环节,直观呈现各种病症患者的图片,同时紧接着利用自定义动画的工具,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融合点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①例如:教学设计中迷你情景剧—医生救救我的环节,有了多媒体作为依托,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及时借助幻灯片获取表演的内容,其他的学生可以非常清晰的领会表演者的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②利用文本输入等工具,将小组合作的任务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小组合作有序高效开展。当小组交流展示时,课件又能紧密配合当前小组讲解内容,呈现相应图文,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让小组合作的效果达到最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内合作、

谈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感悟

谈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感悟 当今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每位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浅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体会和感悟。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上田径常识课前,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田径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我国在世界田坛所处的位置并结合各个项目介绍了一些世界名将。还可以在各知识点后面提出小问题。另外,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现代社会中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实及时传播给学生。如:将奥运知识、NBA赛场上的中国巨人等体育信息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功能,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锻炼,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体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形式。它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典型事例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引人入胜的特点,能够提供各种生动、逼真的声、像材料,把真理体现出来,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多媒体声音与形象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励学生勇敢、坚毅,不怕困难、进而去沿着正确目标探索、实践。如:在电视台转播奥运会节目时,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我国运动健儿的勇敢拼搏和为国争光的顽强作风,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我们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以插播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场面,让学生了解一名运动员成绩的获得是多么的艰辛和来之不易。通过这些真实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养成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还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品质。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学生能更主动的获取知识,对动作过程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怎么理想。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与前面的动作一一对应,但是学生较难将这种一一对应很快在脑子里建立起来,因此较难掌握动作要领。如果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并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于是在这样的直观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一定会理解的更加彻底。之后,师生再一起到室外,就能练习的更加顺畅、更加理想。当然其他一些有难度教学的动作,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后,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知和总体把握。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1:21.9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董亚莉 [导读]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董亚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新建路小学陕西凤县 7217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31-01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当很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调查走访的多种途径学习时,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信息技术虽好,却不能滥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必须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使用不当反而可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片面注重形式、忽视学生思考 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大量存储的特点,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增加授课内容,导致学生只有时间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放电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看电影”,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大量的教学信息过频过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的知识反而记忆不深,教学活动就成了过眼云烟,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所以,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干扰学生注意,忽视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地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学生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学习重点。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力求简洁、清晰,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大可不必使用。千万不要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 (三)信息播放量超大,忽视师生互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但并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有的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只有电脑课件,教师简直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我们应该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布局课堂结构,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课堂反思

发表于《生物学教学》2009年第6期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课堂反思 许晖张微华(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14) 摘要本文对CAI的课堂的有效教学局限性作了一些探讨,回顾了实物材料、黑板画和板书等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独特的教育和教学作用,并呼吁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CAI 生物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生物学课堂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在有效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标题借用了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章首小诗中的几句话,希望能提醒生物学教师时时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审视我们的课堂。 1 “远去了”生物实物材料的“背影” CAI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于一体,文字清晰,画面逼真,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和有效的信息资源。曾几何时,教学“向光性”时,不再去实验室培养玉米幼苗(胚芽鞘)了;教学“分离定律”时,不再手捧豌豆植株进课堂了;教学“光合色素”时,连随手在路边摘几片叶也懒得去了,或是已经没有这个习惯。这么长时间了才突然发现,生物课堂有了多媒体,已渐渐“远去了”生物实物材料的“背影”。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生物实物材料不仅能在学生的视觉和触觉上产生强的刺激效果,还能摆弄,给学生以真实感受,有些材料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某些生物学现象、原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生物鲜活材料带进课堂,让学生与自然做一次次亲密的接触。 例如,新鲜鸡蛋打在烧杯中,用玻棒去触压几下,可让学生看到(学生做了还可以感受到)细胞膜的流动性。阳生叶、阴生叶、厚薄不同和颜色深浅不同的各种叶片,可帮助学生认识光照强度对叶的影响和光合色素光吸收的透射光、反射光现象。解剖豌豆花有助于学生理解豌豆“闭花传粉”和植物杂交技术。菱有浮于水面的倒三角形叶(叶柄粗肥)和沉于水中的狭长线状叶(无叶柄和叶片之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再如培养玉米幼苗发给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一边设计实验一边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生长素调节的“where?what?how?”,并初步掌握植物激素化学调节的实验研究方法。观察和动手实践在学生认知学习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CAI并不能完全替代生物鲜活材料的教育作用和有效教学作用。 2 怀念黑板画“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 还记得1990年代大学刚毕业教初中《动物》时,在黑板上边讲边画草履虫示意图,学生们惊叹老师能画得这么好,课后都去学着绘生物图,这意外的教学收获着实让我得意了好一阵子,并一直画到现在。可现在有好些老师已经懒得去画了,手艺也慢慢地生疏了。实际上,黑板画的教学作用并不仅仅只是生物学形态和结构描述的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把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它在课堂互动时所表现出的方便和师生配合是CAI图形文本展现的程式化所不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黑板画可以较长时间地在课堂上保存,学生们需要看的时候就可以去看一眼,而CAI总不能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回到某一张幻灯片吧,那样做一定很烦,而且你也不知道学生什么时候想看,什么时候不想看。 例如,复习“真核细胞的结构”,学生说到哪儿,我们就可以画到哪儿(鲜花吐蕊,绿叶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潍坊市电教馆刘德超 (2004年4 月讲稿)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三、学科网络课程的编制与应用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 结论: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 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案例

我在现代信息技术中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的直观性,真实性,客观性为分层训练,引导各层次学生准确迅速的掌握技术要领,为教师讲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提供了真实客观的资料。学生看到放大的,一目了然的图像,可进行对照修正。解除了学生因为接受知识快慢,动作准确度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有助于各层次学生目标达成和获得成功。 教学内容:篮球传切配合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传切配合战术。 教材重点难点:“人到球到”或“球到人到”的技战术意识 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视频和FLASH,创设真实情景。 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篮球的传切配合往往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的形式来讲授,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的动作、时间的掌握,但由于传切配合是战术配合,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必须要有人能配合,对学生而言光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做到传切配合的“人到球到”或“球到人到”的要求,而教师也不能靠一个人清楚的做出示范,必须通过几次反复的示范讲解才能达到。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我在教学改革中,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传切配合战术的定义和形式,找出其各自重点要点,而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查找到资料尝试着运用传切技术,教师在旁指导,并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配合通过“传球—摆脱—传球—接球上篮”一系列动作的演示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边看边讲解重点难点,将传切配合的“人到球到”和“球到人到”两种要求和意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充分理解,使学生能充分的感受传切配合的要求,再进行传切练习,而后截取高水平比赛(NBA、CBA)中的传切配合片断进行示例,强化学生的感知觉,深刻理解战术运用在比赛中的关键性作用,让学生更贴切的感受出传切配合的战术效用,也加强了学生篮球战术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大一线教师早已不再陌生,大家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技术喧宾夺主、在网络资源中迷航、炫耀高技术、课堂管理失控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整合的效果,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整合案例的统计分析,我们对整合方法进行了分类。 (一)整合方法分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设计,有三种可能的方法: (1)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 (2)先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将常规条件下设计好的一节课直接搬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搬硬套。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难有更好的灵感,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 (3)假定教学条件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称之为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信息技术所能做到的有效支持,进而来选择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使信息技术使用得恰到好处,适时、适用和适度,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有效整合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科学有效的整合方法。我们认为上述的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基于理想状态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在这样的整合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 1.整合点。首先我们认为在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其次,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这样的步骤或环节称之为整合点。所以,要做好整合,关键是要准确诊断出整合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2.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基于整合点的思路,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基本方法,称之为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MIBP),它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步骤: (1)本节课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2)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整合点的诊断; (3)本节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选择; (4)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各整合点的整合方法选择;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可以把信息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育要淡化技能,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创设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让学生们反复观看。再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本来这些示范动作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现在有了多媒体,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增强了教学效果。为主要手段的课”“?“体育是一门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以身体练习程,室外课占绝对多数课时,我们不可能将体育课搬到室内以网络信息化方式去上课。在新课标下,如何做到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呢?在本文中,我将从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在保持原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的把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的一些做法或见解。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学习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学的现代化教学手

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趣,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和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讲解示范的效果。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和学生一瞬间 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认识,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多媒体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 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当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的同时,可以通过音响系统进行讲解,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