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心电图

一、如何看心率

看r-r或p-p间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小于3大格:心率过慢大于5大格:心率过快

二、如何看心律

a:有p波:窦性心律无p波:异位心律

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早博(房,室,交界性)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

c: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阻滞:测pr间期,p后有无qr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50次/分p波存在,p-r>0.12——房性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交界性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f波:350-600次/分(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2型1:pr逐渐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

三、看电轴

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

1.0mv)1上3下: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

四、看肥大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左室肥厚:v5r波大于2.5mv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五,看梗塞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

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

再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急性:q波冠状t波亚急性:q波冠状t波变浅陈旧性:q波或消失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间壁:v1-v3前壁:v3-v5侧壁:1,avlv5-v6广泛前壁:v1-v6,1,avl下壁:2,3,avf后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六、看m样波6,看有无m样波室内阻滞:v1v2右v5v6左

七、看t波冠状t波的特点:

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血

普通X线影像诊断

1.呼吸系统

(1)正常胸部正位

胸部正位片能够清晰地显示胸廓、肺和纵膈。骨性胸廓呈致密影,包括胸椎、两侧的肋骨、

锁骨和肩胛骨。肋骨后段呈近似水平位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透亮的肺野,两肺之间是呈软组织密度影的纵膈。纵膈两侧可以看到致密的肺门影。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正常胸膜菲薄,一般不显影。横隔介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与胸壁间形成肋膈角。在成年女性,两侧乳房在两下肺野形成对称的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小圆形致密乳头影,不要误认为病变。

(2)气胸

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称为气胸。在X线片上,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被压缩肺的边缘呈线状致密影,同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3)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X线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典型X线表现出现于实变期,表现为与肺叶轮廓相符合的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其内有时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病变的叶间裂一侧显示清楚,其他部分则模糊不清。

(4)胸腔积液

X线检查能够明确胸腔积液的存在,中等量积液立位胸片上可见外高内低的弧线状液体上缘,其下方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横膈和肋膈角被掩盖。同时可见患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5)浸润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表现为斑片状或云絮状的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内部有时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空洞影。

(6)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在X线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影,肿块边缘毛糙、呈凹凸不平的分叶状。有时肿块和胸膜间可见胸膜凹陷征。

(7)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进展期中央型肺癌在X线上表现为肺门区边缘清楚的肿块影,突向肺野。有时可见伴发的支气管阻塞征象。

2.循环系统

(1)二尖瓣型心脏增大

二尖瓣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心病等。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梨形,主动脉结正常或缩小,肺动脉段凸出,心尖圆隆抬高。

(2)主动脉型心脏增大

主动脉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靴形,主动脉结增宽,心腰凹陷,心尖下移。

(3)普大型心脏增大

普大型心脏增大主要见于心衰、心肌炎等。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向两侧明显增大,肺门因心影遮挡而显示不清。

3.消化系统

(1)正常腹部正位

正常立位腹部平片双侧横膈光整,膈下无游离气体,左侧膈下见充气的胃泡影,肠腔内有时可见少量气体。双侧肾脏呈“八”字形位于脊柱两侧。脊柱两旁还可见到边缘清晰的腰大肌影。

(2)小肠梗阻

单纯性小肠梗阻最常见。典型X线表现为上中腹部平行排列、互相靠拢的积气肠管,肠管内粘膜皱襞呈弹簧样。肠腔内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液平面。

(3)消化道穿孔

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道穿孔的典型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立位片上一侧或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形的透亮气体影。

(4)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典型食管造影表现为食管管腔内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管腔扩张,蠕动减弱。

(5)浸润型食管癌

浸润型食管癌在食道钡餐造影中显示食管中段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病变上方食管轻度扩张。

(6)胃溃疡

胃溃疡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胃小弯侧突出于胃轮廓之外的龛影,龛影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整齐,龛影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直达龛影口部。

(7)溃疡型胃癌

溃疡型胃癌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显示为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龛影,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环堤,病变区黏膜中断,胃壁僵硬。

(8)浸润型结肠癌

浸润性结肠癌在钡灌肠造影中表现为病变区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段轮廓毛糙,管壁僵硬。黏膜像见病变区黏膜中断。

4.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阳性结石主要表现为肾、输尿管走行区或膀胱区的类圆形或鹿角状致密影,密度均匀一致。

5. 骨关节系统

(1)正常骨关节

在X线片上,骨皮质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骨松质表现为密度低于骨皮质的网络样改变,骨髓腔显示不清,关节间隙表现为两个相对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

(2)肢体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干中上1/3骨皮质和骨小梁中断,断端成角、移位,并可见游离骨块。

克雷氏(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离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断裂,骨折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完全断裂,骨折远端向上移位,部分嵌入骨折近端内,股骨颈缩短。

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B型”超声波诊断

肝硬化

肝硬化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结节样再生,形成假小叶,临床以门脉性肝硬化最为多见。本病例即为典型门脉性肝硬化,其主要表现为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叶有肿大倾向,肝脏表面不光滑,呈锯齿样改变,肝缘变钝,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出现门脉高压后,可出现门脉增宽、脾大、腹水。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视炎症改变程度不同,临床病理学分为三种类型

1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其主要声像图表现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以女性多见,包括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以大小、形态、数量以及化学成分不同构成了多彩多样的声像图表现,但基本特征是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肾结石

肾结石是很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通常是指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集合系统的异常沉积。小者如粟粒或泥沙,较大的结石呈鹿角状充满整个肾盂肾盏。 80%的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为主。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常于活动后发作或加重。肾结石典型声像图为肾集合系统内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团,以肾下极集合系统多见。

CT影像诊断

1.巨块型肝癌

巨块型肝癌最多见,CT平扫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巨大低密度肿块,肿块中央坏死区表现为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动脉期肿块周边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肿块中心更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密度降低,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平衡期肿块密度进一步下降,接近平扫密度。

2.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CT平扫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轮廓模糊,胰腺实质密度略减低,周围可见液性渗出。

3.腹部外伤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多见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刀扎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见的包括肝、脾、肾损伤。)

肝破裂

肝实质破裂出血在CT上表现为病变区高低混杂密度区,边缘模糊,高密度血肿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

脾破裂

脾脏实质内损伤在CT上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高密度血肿。

肾损伤

常见的肾损伤包括肾被膜下血肿、肾周血肿、肾实质内血肿和肾撕裂伤。肾周血肿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周间隙范围广泛的新月状高密度影,肾脏受压移位。肾撕裂伤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实质分离,肾周围可见高密度影环绕,为肾周积血;增强扫描肾实质强化,其内可见裂隙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肾周积血未见强化。

4.颅脑外伤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中较常见的是线样骨折和凹陷性骨折。线样骨折在CT上表现为贯穿颅内外板的清

晰而锐利的线样低密度影,骨折断端无移位。凹陷性骨折的骨折线多呈不规则线状,颅骨内外板均塌陷移位。

硬膜外血肿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称为硬膜外血肿。CT平扫急性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锐利,邻近脑组织受压,头皮软组织肿胀。

硬膜下血肿

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膜下血肿。CT平扫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泛,常合并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等占位征象。

5.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急性期表现为出血部位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60~80亨氏单位,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邻近脑组织受压。

6.大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在梗死24小时后的CT检查中可见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低密度区,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辅助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偏低主要有以下几点: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一、营养不良。营养严重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孕妇、婴幼儿和饮食不当者。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二、过度出血。过度出血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偏低。如孕妇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三、缺铁性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症是因为食物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水平偏低。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四、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很复杂,发现病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2、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建议你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去正规医院复查一下,针对性治疗。另外注意休息与营养的搭配。禁忌辛辣生冷食物。 2.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临床意义]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3.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二、血糖: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 3.61mmol/L称为低血糖,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步骤、思维方法20131204

诊断学试题--实验诊断+辅助检查+诊断步骤、思维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心律失常: 2.类白血病反应: 3.多尿: 4.低蛋白血症: 5.预激综合征: 二、单选(每题1分) 1.血象中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化脓性感染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脾功能亢进症 E.伤寒 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下列哪种细胞减少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3.成人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A.4-8×109/L B. 4-10×109/L C. 4-9×109/L D. 4-15×109/L E. 4-20×109/L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化脓菌感染 B.过敏性疾病 C.病毒感染 D.放射线损害 E.伤寒 5.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正常值 A.0-25mm/1h末 B. 0-10mm/1h末贫血 C. 0-15mm/1h末 D. 0-12mm/1h末 E. 0-20mm/1h末 6.核右移常见于 A.类白血病反应 B.急性白血病 C.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D.败血症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7.棒状小体(Auer小体)见于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严重感染 8.骨髓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 D.血友病 E.单纯性紫癜 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有意义的实验

室检查异常的是 A.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B.出血时间延长 C.血小板寿命缩短及血中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D.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E.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 小淋巴细胞为主 10.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 A.病程的长短 B.骨髓白血病细胞所处的阶段 C.贫血的程度 D.出血程度 E.外周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11.全身多发、自发性出血倾向,检查血小板减少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阳性,可考虑诊断为 A.血友病 B.DIC C.严重肝病 D.维生素K缺乏 E.贫血 1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见于 A.严重肝病 B.维生素K缺乏 C.DIC D.口服抗凝药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主要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地中海贫血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C.镰状细胞贫血 D.阻塞性黄疸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4.肝素治疗中,需检测下列哪项指标 A.BT B.CT C.PT D.APTT E.FIB 15.参与凝血共同途径的是下列哪个凝血因子 A.Ⅲ B.Ⅶ C.Ⅷ D.Ⅹ E.Ⅻ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实验是 A.BT B.PT C.APTT D.FIB E.CT 17.`关于尿量的定义,下列哪项描述错误 A.24h尿量超2500ml称多尿 B.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称少尿 C.低于200ml/24h称无尿 D.成人尿量低于17m/h称少尿 E.成人尿量参考值1000-2000ml/24h 18.蛋白尿指24h尿中蛋白含量超过 A.100mg B.150mg C.200mg

医学诊断公式+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

+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 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心电图 一、如何看心率 看r-r或p-p间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小于3大格:心率过慢大于5大格:心率过快 二、如何看心律 a:有p波:窦性心律无p波:异位心律 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早博(房,室,交界性)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 c: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阻滞:测pr间期,p后有无qr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50次/分p波存在,p-r>0.12——房性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交界性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f波:350-600次/分(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2型1:pr逐渐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 三、看电轴 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 1.0mv)1上3下: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 四、看肥大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左室肥厚:v5r波大于2.5mv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五,看梗塞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 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 再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急性:q波冠状t波亚急性:q波冠状t波变浅陈旧性:q波或消失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间壁:v1-v3前壁:v3-v5侧壁:1,avlv5-v6广泛前壁:v1-v6,1,avl下壁:2,3,avf后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六、看m样波6,看有无m样波室内阻滞:v1v2右v5v6左 七、看t波冠状t波的特点: 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血 普通X线影像诊断 1.呼吸系统 (1)正常胸部正位 胸部正位片能够清晰地显示胸廓、肺和纵膈。骨性胸廓呈致密影,包括胸椎、两侧的肋骨、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基础--常用医学检验学英文缩写

检验学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DC 白细胞分类计数 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 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 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RFT B花结形成试验 ESR 血沉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 血浆纤维蛋白原 FM 纤维蛋白单体 GHb 糖化血红蛋白 GOT 谷一草转氨酶 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Pr 糖化血浆蛋白 GPT 谷一丙转氨酶 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 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 HAV 甲型肝炎病毒 Hb 血红蛋白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 H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 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 Ⅱ黄疸指数 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7-KS 17一酮类固醇 ICA 扁豆凝集素

LDH 乳酸脱氢酶 LDL 『氐密度脂蛋白 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林巴细胞转化率 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 SIB 血清总胆红素 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 T4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TBG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TC02 二氧化碳总量 TG 血清甘油三酯 TT 凝血酶原时间 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XA2 血栓素 UA 血清尿酶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WBC 白细胞计数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 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很理想 已打印汇总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为我所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小单元细目要点 (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血小板计数

)RBC一、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10 新生儿:(6.0-7.012/L 10)婴儿:(5.2-7.0 ×12/L 10 4.2-5.2)×: 儿童(成12/L 人12(男:4.0-5.5) 10/L× (女:3.5-5.0 10×/L 12) 1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10 /L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2。×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 2.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 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与贫血/红细胞数量(RBC 3.血红蛋白(Hb) )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比红细胞数量(RBC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贫血——即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90 g/L;轻度贫血, Hb量在> 90g/L;量在61~中度贫血, Hb ;31~60g/L 重度贫血,Hb量在;量<30g/L 极重度贫血,Hb →→→6090→ 30 ”。具体指“”至”,“”具体指“至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 306031-606090 61-902 三、白细胞计数(WBC)

诊断学练习题--辅助检查

1.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贫血 2.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指标是 与Hb 3.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常见于 A.钩虫病 B.细菌性痢疾 C.消化性溃疡 D.胃癌 E.肠结核 4.急性病毒性肝炎首选检测的酶为 5.急性胃穿孔X线检查首选方法是 A.腹部透视 B.腹部摄片 C.上消化道造影 D.全消化道造影 E.消化道钡餐 6.心电图上R-R间距平均25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 次次次次 E. 100次 7.Ⅱ、Ⅲ、aVF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 A.前间壁梗死 B.前壁梗死 C.下壁梗死 D.右心室梗死 E.高侧壁梗死 8.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频 率约200~250次/分,应考虑 A.心房颤动 B.心跳骤停 C.心室扑动 D.心室颤动 E.室性早搏 9.对肝脏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线摄片 B.放射性核素检查型超声型超声 E.磁共振检查 10.首次胸膜腔抽液不能超过 11.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为 A.3.5~L 下列有关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波呈钝圆形波在aVR导联倒置间期~ 波有规律出现,频率>100次/分波有规律出现,频率60~100次/分 1.患者,男,45岁,查体:右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消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气管向左侧移位。此体征符合 A.左侧肺不张 B.右侧胸腔积液 C.右下大叶性肺炎 D.右侧气胸 E.右侧肺不张 2.男,19岁,未诉特殊不适,查体发现吸气时脉率增快,呼气时脉率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A.窦性心律不齐 B.早搏 C.房颤 D.心包积液 E.心功能不全 3.张某,男,56岁,血压为135/100mmHg,应考虑 A.正常血压级高血压级高血压级高血压 E.临界高血压 4.女性,67岁,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7天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昨晚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常用辅助检查

常用辅助检查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血常规:白细胞数×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红细胞数×1012/L,血红蛋白浓度146g/L,红细胞积压%,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 ,血小板数394×109/L。L Y M P H%% 尿常规:Urine Rt:GLU-,PRO-,URO-,NIT-,LEU-。 肝功能+AFP:总胆红素12μmol/L,直接胆红素2μmol/L,间接胆红素10μmol/L ,总胆汁酸21μmol/L,谷丙转氨酶16 U/L,谷草转氨酶30 U/L,γ-谷氨酰转移酶 12U/L,碱性磷酸酶249 U/L,α-L-岩藻糖苷酶U/L ,总蛋白70g/L,白蛋白 47g/L,球蛋白 23g/L,白球比;AFP阴性。 肾功能:尿素L,肌酐23μmol/L,尿酸226μmol/L,二氧化碳mmol/L,胱抑素 mg/L,肌酐清除率92ml/min。 血脂: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载脂蛋白A g/L,载脂蛋白B g/L ,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心肌酶谱+cTnI:乳酸脱氢酶271U/L,肌酸激酶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U/L,α-氢丁酸脱氢酶U/L,cTnI阴性。 电解质: mmol/L,Na144 mmol/L,Cl105mmol/L,L 抗-HCV阴性、抗-HIV阴性、RPR 阴性。TB-Ab阴性、Mp-Ab阴性。Hp-AbHBsAg阴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阴性、PreS1阴性。

辅助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主要就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就是否有感染,就是否贫血,就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与诊断某些疾病,诊断就是否贫血,就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就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与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就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就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偏低主要有以下几点: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一、营养不良。营养严重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孕妇、婴幼儿与饮食不当者。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二、过度出血。过度出血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偏低。如孕妇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三、缺铁性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症就是因为食物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水平偏低。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四、慢性肝炎与重型肝炎。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很复杂,发现病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 2、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建议您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去正规医院复查一下,针对性治疗。另外注意休息与营养的搭配。禁忌辛辣生冷食物。 2、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临床意义]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3、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二、血糖: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就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与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 3、61mmol/L称为低血糖,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常规的辅助检查 (3)

男科184例患者精子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春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检验科,236607 【关键词】精子检测定量分析生殖医学 近年的对男性生殖系统的研究倍受重视,男性临床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和不育症门诊及科研已发展很快,实验诊断手段亦需准确、快捷。目前,精液检查多用显微镜操作法,由于精子密度大,运动速度快,使用显微镜检查很难准确,且有主观性,需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检查。笔者使用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184例男科患者精液进行定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为本院门诊男科患者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资料标本184例。患者年龄19~42岁。 1.2 方法在本科取精室手淫方法采取新鲜精液,放玻璃试管中,置36℃水温箱中待完全液化后,混匀,取5 μl,滴入Macro精子计数池内,置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动、静态。采用北京伟力技贸公司研制的WLJY 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精液中的精子总数、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等进行定量分析;对精子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等特征进行分析;精子的所有动、静态参数按1994年WHO规定[1]的标准给出定量的分析结果。 2 结果 184例男科患者精子活动及精子密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精子活动及精子密度检测结果(略) 注:WHO<1994>级别规定:a级精子快速前向运动;a+b级精子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 表1结果表明,精子活率大于正常参数52例、小于正常参数132例,分别占总人数28%(52/184),72%(132/184),表明精子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精子活率。从精子分级结果a级精子活力为21%(39/184),a+b级精子活力为51%(93/184),在a级精子活力39例中,大于a级正常参数为23%(9/39)小于a级正常参数为77%(30/39),a+b级精子活力大于正常参数为60%(44/73),小于正常参数40%(29/73),从分级结果分析a级精子活力数明显低于正常参数,a+b级精子活力大于正常参数,提示患者精子级别属于部分运动良好及部分运动属于不正常范围。精子密度大于正常参数有24%(44/184),小于正常和无精子参数76%(140/184),从精子密度结果表明,184例标本中占76%未达到正常密度。 3 体会 文献报道,已婚夫妻中不育者约占15%[2]。因此,精液的检测对帮助临床诊治十分重要。除了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外,其中采集精液标本是关键。(1)取精液时与禁欲时间关系,各学者说法不一,Lerin等(1994)[1]报道提出射精频率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Warg等(1995)报道禁欲时间与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呈正相关,而精子活力呈负相关。本文符合Warg报道。(2)采集精液的次数及方法。要求收集全部精液,患者取精液到本科室专用取精室内,由其本人采用手淫法采集。避免了性交排精法可能会丢失具有高活力的精子,及不可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而降低精子活动率的缺陷。采集精液更不宜使用避孕套,因为避孕套的乳胶及避孕套上的润滑剂的化学作用影响精子的活力。此外由于温度差异、环境、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应加以考虑。 晋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57676317.html,)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