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 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

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 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

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 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

求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 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图5

解析:①由椭圆定义知,|AP|+|AC|=|BP|+|BC|, 即 故P 的轨迹为A (-7,0)、B (7,0)为焦点 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一支,

其方程为;

②经讨论知,无论A 在双曲线的哪一支上

总有|QA|+|QB|=|AC|+|BC|=28>|AB|=14

故点Q 的轨迹为以A (-7,0)、B (7,0)为焦点

长轴长为28的椭圆,其方程为。

[练习]

1. 已知椭圆E 的离心率为e ,左、右焦点为F 1、F 2,抛物线C 以为焦点,

为其顶点,若P 为两曲线

的公共点,且

,则e =__________。

答案:

2. 已知⊙O :,一动抛物线过A (-1,0)、B (1,0)两点,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求动抛物线的焦点F 的轨迹方程。

答案:

圆锥曲线中的方法与运算

1.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抛物线

221y x =-,点(2,0)A , 问是否存在过点A 的直线

l ,

使抛物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如果存在, 求出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这是一个求变量(斜率k )的取值范围问题, 我们必须给出与变量(斜率k )相关的变量(根据题设寻找)的关系式(组), 显然,这个关系式(组)应由按题设揭示出的几何条件转换得到.

我们由题设揭示出的几何条件是: 抛物线上关于直线l 对称的不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必须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并且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l 上. 相应得到一个不等式和一个等式组成的变量关系式(组). 解这个关于式组即可得变量k 的取值范围. 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

(2)y k x =-,若0k =,则结论显然成立,即0k =可取.若0k ≠,

则直线PQ 的方程为1y x m k =-+, 由方程组21,21,

y x m k

y x ?=-+???=-?

可得,2

2210y y kb +-+=

.

∵ 直线PQ 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

244(21)0,k kb =--+>即 2120k kb -+>.

设线段PQ 的中点为G(00,x y ), 则12

02

y y y k +=

=-, ∴ 212

(

)()2

y y x k km k k km k km +=-+=--+=+, ∵ 点G(00,x y )在直线l 上, ∴ k -=2

(2)k k

km +-, 由 0k ≠可得,

21k m k

-=

,

∴ 2

12k k -+2

1k k

-0>, 21k < (0k ≠) , ∴ 10k -<<或01k <<. 综上所述, 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为1-1k <<.

2. (与名师对话第51练)已知M 直线l 过点(1,0),且与抛物线2

2x y =交于,A B 两点,

O 为原点,点 P 在y 轴的右侧且满足:11

22

OP OA OB =

+. (1)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 若曲线C 的切线的斜率为λ,满足:MB MA λ=,点A 到y 轴的

距离为a ,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11

22

OP

OA OB =+可知,点P 的轨迹C 就是弦AB 的中点的轨迹. 解(1) 显然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为

k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1y k x =-(),由方程组

2

12y k x x y =-??=?(),,消去y 整理得2

220x kx k -+=,设1122(,),(,)A x y B x y , 122x x k +=,

12

2

p x x x k +=

=,

21p y k k k k =-=-(), 消去k

得点

P

的轨迹C 的轨迹方程为:

2y x x =-.

∵ 2

480k

k ->, ∴ 0k <或2k >,

∵ 点P 在y 轴的右侧, ∴ 2x k =>,故点P 的轨迹C 为抛物线2y x x =-上的一段弧.

分析: 点

A 到y 轴的距离为a 就是点

A 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因为曲线C 的切线的斜率为λ,所以

λ='21y x =-,由2x >知,3λ>,由此可知,我们必须建立点A 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关于λ的关系.

解(2): 设1122(,)

,(,)A x y B x y ,

则由MB MA λ=可知,22(,)(1,0)x y -=λ[11(,)(1,0)x y -], ∴2

11(1)x x λ-=-,21y y λ= ,

∴ 211x x λλ=-+, 2221x x λ=, ∴ 2211[(1)]x x λλλ--=

∵ 1λ

≠,

∴ 2

11210x x λλλ-+-=,

方法(一

) 1

212x λλ±=

=±3λ

>),

11(3)a

x λ==>,

∴ a

∈(13

-

(1,13

?+. 方法(二)

211

(1)x λ

-=, (3λ>),

∴ 1

103λ

<

<

, 0<2

1(1)x -13<, ∴ 11x ≠

且11133

x -<<+ ∴ a

∈(13

-(1,13

?+.

3.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2

2x py = (0)p >,过点M (0,)m 且倾斜角

为θ(0<θ<

2

π)的直线交抛物线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且212x x p =-. (1)求m 的值;

(2)若点M 分

AB 所成的比为λ,求λ关于θ

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要求m 的值,必须给出关于m 的方程. 解(1): 设过点M

(0,)m 且倾斜角为θ(0<θ<

2

π)的直线的方程为

y kx m =+.

由方程组2

2y kx m x py =+??=?,,

消去y 整理得2

220x pkx pm --=, 则122x x pm =-,

∵ 212

x x p =-, ∴ 2pm -2p =-, 2

p m =

. 分析: 由2p

m

=

可知过点M (0,)m 且倾斜角为θ(0<θ<

2

π)的直线为

2

p

y kx =+

.先建立关于

k 的函数关系式,再转换为关于θ的函数关系式. 解(2): ∵ 关于θ的函数关系式,

∴ AM MB λ=, 1122(0,)(,)[(,)(0,)]22p p x y x y λ-=-, 1212,

(),22

x x p p y y λλ=-??

?-=-??

由(1)可知212

122,x x pk x x p +==-,

由方程组1212212

,

2,,x x x x pk x x p λ?=-?+=??=-?可消去12,,x x p 得,22

2(21)10k λλ-++=.

∵ 0<θ<

2

π

, ∴ 1λ<,

故2

212k λ=+-

22

2(1sin )2tan 12tan cos θθθ

-+-==

1sin 1sin θ

θ-+.

4.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方向向量为(1,

3)v =的直线l 过点(0,-2)和椭圆

C:22

221x y a b

+= (0)a b >>的焦点, 且椭圆C 的中心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在椭圆C 的右准线上.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m 交椭圆C 于,M N ,满足:OM

ON ?=

cot MON ∠ 0(O ≠为原点)? 若存在,求出直线m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与名师对话第52练20) 椭圆C 的方程为

22

1189

x y +=,F 是它的左焦点,M 是椭圆C 上的一个动点,O 为坐标原点.

(1) 求OFM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2) 若OFM 的重心G 对原点和点P(-2,0)的张角OGP ∠最大, 求点G

的坐

标.

解(1): 设点)y ,x (G (y ≠0) , M(x 1,y 1)由题设可知

,F(-)

则11333

x y

x

y -=

=,, ∴ 1333x x y =+=1,y ,

OFM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2

2112

x y ++=()

(0y ≠).

(2) 由(1)可知, 原点和点P(-2,0)是椭圆

2

2112

x y ++=()

的两个焦点.下面证明当点M 与椭圆

2

2112

x y ++=()

的短轴的端点重合时张角OGP ∠最大. 方法(一) 用椭圆的定义

设椭圆C 上的一个动点M 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为1r 、2r ,则由椭圆的定义可知1r +2r =2

2.

在MOP ?中,

2

12

2

2212r r OP r r OGP COS -+=

∠=2

12

22124r r r r -+=

2121221224)(r r r r r r --+

=2

1212224)22(r r r r --=214

2r r +-≥4

)(42221r r ++

- (当且仅当21

r r =时,等于号成立)

=0

∴ 当21

r r =,即点

M 与短轴的端点重合时张角OGP ∠最大, 最大角为0

90,这时点M 的坐标为

(-1,1)、(-1,-1).

方法(二) 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将椭圆

2

2

112

x y ++=()平移到中心在原点的位置,这时椭圆的方程为2212x y +=,原张角OGP

∠就是在点P 处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设点P 的坐标为(

00

x y ,),

22

00124

cos x x F PF +-∠=))=220002011[02]12122222x x x x =?∈--2,() 当0

0x =时,12cos 0F PF ∠=, 当2002]x ∈(,时, 12cos 01]F PF ∠∈

(,, 故12cos [01]F PF ∠∈,, 12F PF ∠的最大值为090,这时相应点P 的坐标为(0,±1),在椭圆的原位置

相应点P 的坐标为(-1,±1).

7.

(与名师对话第52练21) 已知动点P 与双曲线

22

123

x y -=的两个焦点12F F ,的距 离之和为定值,且12cos F PF ∠的最小值为19

-. (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 若已知点D (0,3),点M N ,在动点P 的轨迹上,且DM DN λ=,求实

数λ的取值范围

;

(3) 若已知点D (1,1), 点M N ,在动点P 的轨迹上,且MD DN =,求直线

MN 的方程.

分析: 由题设可知, 动点P 的轨迹是以双曲线

22

123

x y -=的两个焦点12F F ,为其焦点 的椭圆,因此动点P 的轨迹方程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解(1): 由题设可知, 动点P 的轨迹是以双曲线

22

123x y -=的两个焦点12F F ,为其焦点 的椭圆,设其方程为22

221x y a b

+= (0a b >>).

可以证明(仿例6)当动点

P

在椭圆的短轴的端点时

12

cos F PF ∠的值最小,这时

21222

22010cos 12a F PF a a

-∠==-, ∴ 210119a -=-, 29a =. ∴ 2

4b =, ∴ 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

194

x y +=. 分析: 由DM

DN λ=可知, 点,,D M N 共线, 直线

MN 的变化可以用其斜率表示(直线的方程为

3,y kx =+这时要

k 作讨论),也可以用t 表44z 示(直线的方程为(3)x t y =-,这时不需要对t 作讨论).

下面用直线方程

3y kx =+求解.

解法(一): 由DM DN λ=可知, 点,,D M N 共线.

若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则1

55

λ

λ==或. 若直线MN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MN 的方程为3,y kx =+则由方程组22

3,

4936,y kx x y =+??+=?可得,

22(94)54450k x kx +++=,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

12

225445

,9494

k x x x x k k -+=

=++. 又由DM

DN λ=可得, 12x x λ=,

∴ 12

225454,(1)94(1)94k k x x k k λλλ--==++++, ∴ 2222(54)(1)(94)k k λ

λ=++24594

k +

2(1)λ

λ=+22259454(9)324

324k k k +?=?+. ∵ 2

2(54)

445(94)0k k ?=-?+≥, ∴ 25

9

k ≥

. ∴

2

51

36(1)4

λλ<≤+, ∴ 115,555λλ<<≠且, 综上所述,

1

55

λ≤≤. 分析:用点,M N 的坐标表示直线MN 的变化. 解法(二): 由DM

DN λ=可知, 点,,D M N 共线.

设1122(,),(,)M x y N x y ,则2211194x y +=,22

22194

x y +=. ∵ DM

DN λ=, ∴ 12x x λ= , 1233y y λλ=-+,

22

2

22(33)194

x y λλλ-++=,

222222294x y λλλ+=. ∴

22(33)4y λλ-+-22

2214

y λλ=-, 223(233)(1)14y λλλλ-+-=-, ∴ 1λ

=或

23(233)14y λλλ-+=+, 2135

22,06y λλλ

--≤=≤>解得155λ≤≤.

8. 抛物线C 的方程为

2(0)y ax a =<,过抛物线C 上一点00P

x y (,) (00x ≠)作斜率 为12k k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 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P A B 、、三点各不相同),且满足

210k k λλλ+=≠≠(0且-1)

. (1) 求抛物线C 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 设直线AB 上一点M 满足:BM MA λ=,证明线段PM

的中点在

y 轴上;

(3)当1λ

=时,若点P 的坐标为(1,-1),求PAB ∠为钝角时点A 的纵坐标1y 的取值范围.

分析: 将a 看作常量. 解(1): 抛物线C 的方程为

21

(0)x y a a

=

<, 故抛物线C 的焦点坐标为(104a

),准线方程为

14y a

=-

. 分析: 从形式上看, 线段PM 的中点坐标与12k k λ、、相关,而实际上肯定横坐标可以消元为0.

解(2): 由题设可知,直线PA 的方程为:

100y k x x y =-+(),由方程组1002

y k x x y y ax =-+??=?()

,,

可得,2

11000ax

k x k x y -+-=,即2211000ax k x k x ax -+-=,

∴ 11

0k x x a =

-, 同理 220k

x x a

=-, ∵ BM MA λ=, ∴ 21M M x x x x λ-=-()

, 12

1M x x x λλ

+=+=

12001k k

x x a a λλ

-+-+(

)()

∵ 2

10k k λλλ+=≠≠(0且-1)

, ∴ M x =-0x , ∴ 线段PM 的中点横坐标为0, 即线段PM 的中点在y 轴上.

分析:

解(3): 由题设和题(2)可知, 抛物线C 的方程为

2

y x =-,

111x k =-+()

,又1λ=,故211x k =-,

21111A k k -++((),-()), 21111B k k --(,-())

1124AB k k =(,),211122AP k k k =++(,)

, ∵

PAB

∠为钝角,

P A B

、、三点各不相同, ∴

0,

AP AB ?<即有

1124k k ?(,)211122k k k ++(,)

0<,112(2)k k ++21114(2)0k k k +<,111(2)(21)0k k k ++< ∴ 111

202

k k <--

<<或, ∴ 211(1)y k =+, 111

202

k k <--

<<或, ∴

111114

y y <--<<-

或. 9.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

一条经过点3(且方向向量为25a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B 两点,交X 轴于M 点,又

2AM MB =.

(1) 求直线l 的方程;

(2) 求椭圆C 的长轴长的取值范围. 解(1): 直线l

的方程为

3y x =--)分析: “直线l 与椭圆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可以转化为一个关于a b ,的不等式, 向量等式

2AM MB =可以转化为一个关于a b ,的等式.

解(2):

由方程组2222223,

y x b x a y a b ?=-???+=?

可得222

2222405b a y y b a b ++-=(). 设设1122(,),(,)A x y B x y ,

则222

12122222455

b a b y y y y b a b a -+==

++,. 由

2AM MB =可知, 122y y = ,

1225y b a =+

222

5

y b a =+∴ 2

222

325

45b b a =

+()222

2245b a b b a -+,

∴ 2

22

2

51409a a b a -=

>-()

22222224

()4()()055

b b a b a b =-

-+->, ∴ 22545a b +>,

∴ 2

2

2225(1)0,9545,

a a a a

b ?->?-??+>? ∴ 22222

225(1)

0,95(1)55,9a a a a a a a ?->??-?-?+>?-?

219a <<.

∵ 22,b a < ∴ 2

22

2

2

51449a a b a a

-=<-(), ∴ 22419

9a a <>或, ∴ 24119a <

<

, 1a << ∴

22a <<

,即椭圆C 的长轴长的取值范围为. 10.自点

(0,1)A -向抛物线C:2y x =作切线AB,切点为B ,且点B 在第一象限,再过线

段AB 的中点M 作直线l 与抛物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E,F,直线AE,AF 分别交抛物线C 于P,Q 两点. (1) 求切线AB 的方程及切点B 的坐标; (2) 证明()PQ AB

R λλ=∈.

解(1): 设切点B

的坐标为

00(,)

x y ,过点B 的切线的方程为

20002()y x x x x =-+,

∵ 切线过点

(0,1)A -, ∴ 200012()x x x -=-+, 01x =,

∵ 点B 在抛物线上, ∴ 01y =,

∴ 切线AB 的方程为21y x =-, 切点B 的坐标为(1,1).

分析: 即证明

AB ∥PQ .

(2) 证明: 由(1)可知, 线段AB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1

(,0)2

,设直线l 的方程为

1

()2

y k x =-, 222211223344(,),(,),(,),(,)E x x F x x P x x Q x x .

由方程组21(),2,

y k x y x ?

=-?

??=?

可得2102x m x m -+=, 故12121,2x x m x x m +==.

2243434343(,)()(1,)PQ x x x x x x x x =--=-+.

∵ A,E,P 三点共线, ∴ 233

1x x +=2111

x x +,131x x = , 同理241x x =,

∴ 21211111(

)(1,)PQ x x x x =-+=12121212122()(1,)(1,2)x x

x x x x x x x x m

-+-= 由

(1,2)AB =可知, 122()

()x x PQ AB R m

λλ-==

∈其中.

11. 设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右顶点为A, P 为双曲线上异于点A 的一个动点, 从A 引双

曲线的渐近线的两条平行线与直线OP 分别交于Q 和R 两点.

(1) 证明:无论P 点在什么位置,总有

2

OP OQ OR

=?(O 为坐标原点);

(2) 若以OP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双曲线的实,虚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1) 证明: 设直线OP 的方程为

y kx =, 直线

AR 的方程为

()b

y x a a

=

-, AQ 的方程为

()b

y x a a

=--.

由方程组(),,b y x a a

y kx ?=-?

??=?

得 (,)ab kab R ak b ak b ----, ∴ OR =(,)ab kab ak b ak

b ----,

同理OQ =(

,)ab kab

ak b ak b

++,

OQ OR

?=

(,)ab kab ak b ak b ----?(,)ab kab ak b ak b

----=222222

(1)

a b k a k b +-.

设(,)P m n ,

由方程组22

221,,x y a b y kx ?-=???=?

得2m =22222

a b b a k -,2

n =222222

k a b b a k -

∴ 2

OP =222222

(1)

a b k b a k

+-. ∵ 直线OP 过原点, ∴ 2

22

0b

a k ->, ∴ 2

OP OQ OR

=?.

(2) 解: 由题设知,

222222

(1)a b k b a k +-=4ab , 22

2

40,4b ab k ab a -=>+

又22

2

b k a

<, ∴ 22

44b ab ab a

-+2

2b a <, (恒成立))

解得4a b <,

∴ e >

圆锥曲线的一个统一性质

———由一道高考题引发出的思考

题(2001年全国·理):

设抛物线y 2=2px (p>0)的一个焦点为F ,经过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点C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 ∥x 轴。证明:直线AC 经过原点O 。

参考答案给出了如下的几何证法:

证明:如图,记x 轴与抛物线准线l 的交点为E , 过A 作AD ⊥l ,D 是垂足.则 AD ∥FE ∥BC . 连结AC ,与EF 相交手点N ,则

|

||

|||||,||||||||||||AB AF BC NF AB BF AC CN AD EN ===

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AF |=|AD |,|BF |=|BC |

|,||

||

|||||||||||NF AB BC AF AB BF AD EN =?=?=

即点N 是EF 的中点,与抛物线的顶点O 重合, 所以直线AC 经过原点O .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 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 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 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即 在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 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则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 求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 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平面解析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范围 0 180 (2)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 (3)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 ,其斜率分别为k1, k2 ,则有 l1 / /l2 k1 k2 。特别地, 当直线 l1,l2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与l2 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l1,l2 斜率存在,设为k1, k2 ,则l1 l2 k1 k2 1 注:两条直线l1 ,l2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 之积为 -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 l1,l2 中 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 时, l1与l2 互相垂直。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方程的形式已知条件局限性 点斜式 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 线为直线上一定点,k 为斜率 斜截式k 为斜率, 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 不包括垂直于x 轴和 y 轴的是直线上两定点 直线 截距式 a 是直线在x 轴上的非零截距, b 是直不包括垂直于x 轴和 y 轴或

线在 y 轴上的非零截距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 ,B,C 为系数无限制,可表示任何位置的 直线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两条 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 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 行;反之,亦成立。 2.几种距离 (1 )两点间的距离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注:(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要化为一般式; (2)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必须将两直线方程化为系数相同的一般形式后,才能套用 公式计算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已知A(x , y ), B(x , y ), C (x , y ), 若 x 1 x 2 x3或k AB k AC ,则有 A 、B、 C 三点共 1 1 2 2 3 3 线。

2019高考数学真题(理)分类汇编-平面解析几何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平面解析几何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 x y += B .22 132x y += C .22 143 x y += D .22 154 x y += 【答案】B 【解析】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AF B △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14991cos 2233 n n n F AB n n +-∠==??. 在1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 2 14422243n n n n +-??? = ,解得n = 2 2 2 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法二: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2AF F △和1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 2144222cos 4422cos 9n n AF F n n n BF F n ?+-???∠=?+-???∠=?, 又2121,AF F BF F ∠∠互补,2121cos cos 0AF F BF F ∴∠+∠=,两式消去2121cos cos AF F BF F ∠∠, ,得

解析几何大题题型总结(1)

圆锥曲线大题训练1 (求范围)例1、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1)3()2(22=-+-y x 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12=?ON OM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定值问题)例2、已知椭圆C :12222=+b y a x (0>>b a )的离心率为2 2,点(2,2)在C 上。 (1)求C 的方程; (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 k ( x — 1 )(k >0),曲线C 的方程为 y 2 = 2x ,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系原点。求证:OB O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定值 例4、已知双曲线C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的正切值为724,点A (5,49)是C 上一点,直线l :)4(4 5>+-=m m x y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 (2)当m 的值变化时,求证:0=+AN AM k k

例5、已知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过A (2,0),B (0,1)两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 上,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ABNM 的面积为定值。 (轨迹方程)例6、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 (1)求M 的轨迹方程; (2)当|OP|=|OM|时,求l 的方程及△POM 的面积。 例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一个顶点为B (0,-1),离心率为 36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 (0, 2 3)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BM |=|BN |,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几何大题带答案

三、解答题 26.(江苏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N分别是椭圆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 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1)当直线PA平分线段MN求k的值; (2)当k=2时,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d; (3)对任意k>0,求证:PA! PB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6分. 解:(1)由题设知,所以线段MN中点的坐标为,由于直线PA平分线段MN故直线PA过线段MN的中点,又直线PA过坐标 原点,所以 (2)直线PA的方程 解得 于是直线AC的斜率为 ( 3)解法一: 将直线PA的方程代入 则 故直线AB的斜率为 其方程为 解得. 于是直线PB的斜率 因此 解法二:设. 设直线PB, AB的斜率分别为因为C在直线AB上,所以从而 因此 28. (北京理19) 已知椭圆?过点(m,0)作圆的切线I交椭圆G于A, B两点. (I )求椭圆G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II )将表示为m的函数,并求的最大值? (19)(共14 分) 解:(I)由已知得 所以 所以椭圆G的焦点坐标为 离心率为 (n)由题意知,? 当时,切线l 的方程,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 此时 当m=- 1 时,同理可得当时,设切线l 的方程为由 设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又由l 与圆 所以 由于当时, 所以. 因为且当时,|AB|=2 ,所以|AB| 的最大值为 2. 32. (湖南理21) 如图7椭圆的离心率为,x轴被曲线截得的线段长等于C1的长半轴长。 (I)求C1, C2的方程; (H)设C2与y轴的焦点为M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与C2相交于点A,B,直线MA,MB分别与C1 相交与 D,E. (i )证明:MDL ME; (ii )记厶MAB,A MDE勺面积分别是.问:是否存在直线I,使得?请说明理由。 解:(I)由题意知 故C1, C2的方程分别为 (H) (i )由题意知,直线I的斜率存在,设为k,则直线I的方程为. 由得 设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于是 又点M的坐标为(0,—1),所以 故MAL MB 即MDL ME. (ii )设直线MA的斜率为k1,则直线MA的方程为解得则点A的坐标为. 又直线MB的斜率为,同理可得点 B 的坐标为于是 由得 解得 则点D的坐标为 又直线ME的斜率为,同理可得点E的坐标为于是. 因此 由题意知, 又由点A、 B 的坐标可知,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且有两条,其方程分别为 34. (全国大纲理21) 已知0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与C交于A、B 两点,点P 满足 (I)证明:点P在C上; (n)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

浙江高考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 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 222 224 a a a c c a a b c ?-=-??? =??=+??? 由题意,得 2,3,1a b c ∴=== ,22 1.43 x y +=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 F PF PF M π <∠<∠<,∴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 +,直线2PF 的斜率0 21 y k m =-, 002122222212002||tan 1121||1 y k k F PF k k m y m y m -∴∠= =≤= +-+-?- 2 01||m y -=时,12F PF ∠最大,(2,1,||1Q m m m ∴±->

2、(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 离心率e= 2 3 。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解析:(Ⅰ)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 12 x y += 因为由题意得??? ????+-==+1211 2222x y b y a x 有惟一解, 即0)4 1(22222 22 =-+-+ b a a x a x a b 有惟一解, 所以22 2 2 (44)0(0),a b a b ab ?=+-=≠故442 2 -+b a =0; 又因为e 3 c =即 22234 a b a -= , 所以2 2 4a b = ;从而得22 1 2,,2 a b ==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212x y += (Ⅱ)由(Ⅰ)得6c = , 所以 1266((F F ,从而M (1+4 6 ,0) 由 ?? ???+-==+1 211222 2x y y x ,解得 121,x x == 因此1(1,)2T = 因为126tan 1-= ∠T AF ,又21 tan =∠TAM ,6 2tan =∠2TMF ,得 12 6 6 1 121 62 tan -= + -= ∠ATM ,因此,T AF ATM 1∠=∠ 3、(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就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 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即 在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则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求 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就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完整版)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

目录 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只包括椭圆和抛物线) (1) 一、设点或直线 (1) 二、转化条件 (1) (1)求弦长 (2) (2)求面积 (2) (3)分式取值判断 (2) (4)点差法的使用 (4) 四、能力要求 (6) 五、补充知识 (6) 关于直线 (6) 关于椭圆: (7) 例题 (7) 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只包括椭圆和抛物线)——————————————————一条分割线——————————————— 一、设点或直线 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其中点或直线的设法有很多种。直线与曲线的两个交点一般可以设为等。对于椭圆上的唯一的动点,还可以设为。在 抛物线上的点,也可以设为。◎还要注意的是,很多点的坐标都是设而不求 的。对于一条直线,如果过定点并且不与y轴平行,可以设点斜式,如果不与x轴平行,可以设(m是倾斜角的余切,即斜率的倒数,下同)。如果只是过定点而且需要求与长度或面积有关的式子,可以设参数方程,其中α是直线的倾斜角。一般题目中涉及到唯一动直线时才可以设直线的参数方程。如果直线不过定点,干脆在设直线时直接设为y=kx+m或x=my+n。(注意:y=kx+m不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x=my+n不表示平行于x轴的直线)由于抛物线的表达式中不含x的二次 项,所以直线设为或x=my+n联立起来更方便。 二、转化条件 有的时候题目给的条件是不能直接用或直接用起来不方便的,这时候就需要将这些条件转化一下。对于一道题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转化得巧,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算量。下面列出了一些转化工具所能转化的条件。向量:平行、锐角或点在圆外(向量积大于0)、直角或点在圆上、钝角或点在圆内(向量积小于0),平行四边形斜率:平行(斜率差为0)、垂 直(斜率积为-1)、对称(两直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则斜率和为0,关于y=±x对称则斜率积为1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doc

解析几何解答题 2 2 x y 1、椭圆G:1(a b 0) 2 2 a b 的两个焦点为F1、F2,短轴两端点B1、B2,已知 F1、F2、B1、B2 四点共圆,且点N(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 5 2.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k≠0)的直线m 与椭圆G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Q 为EF的中点,问E、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0, 3 3 )、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1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 ,动直线l : y kx m 与圆 2 2 1 x y 相切,且与双曲 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P1 (x1, y1 ), P2 ( x2 , y2) .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并求x2 x1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P1A1 的斜率为k1 ,直线P2A2 的斜率为k2 ,那么,k1 k2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 2 C : y ax 的焦点为F,点K ( 1,0) 为直线l 与抛物线 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两点,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u u u r uu u r 8 (3)设 FA ?FB ,求BDK 的面积。.9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中点 T 在直线OP 上,且A、O、B 三点不共线.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 Ⅱ) 求PAB面积的最大值.1 2 ,点 P(2,3)、A、B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

数学 解析几何 经典例题 附带答案

数学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双曲线x 22-y 21 =1的焦点坐标是( ) A .(1,0),(-1,0) B .(0,1),(0,-1) C .(3,0),(-3,0) D .(0,3),(0,-3) 解析: c 2=a 2+b 2=2+1,∴c = 3. ∴焦点为(3,0),(-3,0),选C. 答案: C 2.“a =1”是“直线x +y =0和直线 x -ay =0互相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a =1时,直线x +y =0与直线x -y =0垂直成立; 当直线x +y =0与直线x -ay =0垂直时,a =1. 所以“a =1”是“直线x +y =0与直线x -ay =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答案: C 3.(2010·福建卷)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y 2+2x =0 B .x 2+y 2+x =0 C .x 2+y 2-x =0 D .x 2+y 2-2x =0 解析: 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故以(1,0)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半径为r =12+02=1,所以圆的方程为(x -1)2+y 2=1,即x 2+y 2-2x =0,故选D. 答案: D 4.方程mx 2+y 2=1所表示的所有可能的曲线是( ) A .椭圆、双曲线、圆 B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C .两条直线、椭圆、圆、双曲线 D .两条直线、椭圆、圆、双曲线、抛物线 解析: 当m =1时,方程为x 2+y 2=1,表示圆;当m <0时,方程为y 2-(-m )x 2=1,表示双曲线;当m >0且m ≠1时,方程表示椭圆;当m =0时,方程表示两条直线. 答案: C 5.直线2x -y -2=0绕它与y 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π2 所得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4=0 B .x +2y -4=0 C .-x +2y +4=0 D .x +2y +4=0 解析: 由题意知所求直线与直线2x -y -2=0垂直. 又2x -y -2=0与y 轴交点为(0,-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2=-12 (x -0), 即x +2y +4=0. 答案: D 6.直线x -2y -3=0与圆C :(x -2)2+(y +3)2=9交于E 、F 两点,则△ECF 的面积为 ( ) A.32 B.34 C .2 5 D.355

04-14浙江历年高考题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2004年(22)(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 (1,0).点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 (m ,0)到直线AP 的距离为1. (Ⅰ)若直线AP 的斜率为k ,且]3,3 3[∈k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Ⅱ)当12+= m 时,ΔAPQ 的内心恰好是点M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求∠F 1PF 2的最大值.

(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e= 23.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证:2121||||||2 AT AF AF = 。 (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I )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II )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2008年)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 5-=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是过点Q (-1,0)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l 上)的动点;A 、B 在l 上,,MA l MB x ⊥⊥ 轴(如图)。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求出直线l 的方程,使得 QA QB 2为常数。 (2009年)已知抛物线C :x 2=2py (p >0)上一点A (m ,4)到焦点的距离为 174 . (I )求p 于m 的值; (Ⅱ)设抛物线C 上一点p 的横坐标为t (t >0),过p 的直线交C 于另一点Q ,交x 轴于M 点,过点Q 作PQ 的垂线交C 于另一点N.若MN 是C 的切线,求t 的最小值;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2020年高考数学(理)大题分解专题05--解析几何(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I )已知抛物线C :x y 32=的焦点为F ,斜率为 32 的直线l 与 C 的交点为A ,B ,与x 轴的交点为P . (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 m x y += 23 ,()11,A x y ,()22,B x y , 由抛物线焦半径公式可知 12342AF BF x x +=++ =,所以125 2 x x +=, 大题肢解一 直线与抛物线

联立2323y x m y x ? =+???=?得0 4)12(12922=+-+m x m x , 由0144)1212(22>--=?m m 得1 2 m <, 所以12121259 2 m x x -+=-=,解得78 m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72 8 y x =-,即12870x y --=.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23 x y t =+, 联立2233x y t y x ? =+???=? 得0322=--t y y ,由4120t ?=+>得31->t , 由韦达定理知221=+y y , 因为PB AP 3=,所以213y y -=,所以12-=y ,31=y ,所以1=t ,321-=y y . 则=-+?+=212214)(9 4 1||y y y y AB = -?-?+)3(429 4123 13 4. 设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而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 B (x 2,y 2),则|AB |=x 1+x 2+p.

解析几何高考选择题填空题汇编

1.【2012高考真题重庆理3】任意的实数k ,直线1+=kx y 与圆22 2=+y x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1) 相离 B.相切 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3】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2y=0与直线l 2 :x+(a+1)y+4=0平行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2高考真题陕西理4】已知圆22 :40C x y x +-=,l 过点(3,0)P 的直线,则( ) A.l 与C 相交 B. l 与C 相切 C.l 与C 相离 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4)2(2 2 =+-y x ,易知圆心为)0,2(半径为2,圆心到点P 的距离为1,所以点P 在圆内.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选A. 5.【2012高考真题天津理8】设R n m ∈,,若直线02)1()1(=-+++y n x m 与圆 1)1()1(22=-+-y x 相切,则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1,31[+- (B )),31[]31,(+∞+?--∞ (C )]222,222[+- (D )),222[]222,(+∞+?--∞ 【答案】D 【解析】圆心为)1,1(,半径为 1.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满足 1)1()1(|2)1()1|2 2=+++-+++n m n m (, 即2)2(1n m mn n m +≤=++, 设z n m =+,即014 1 2≥--z z ,

解得,222-≤z 或,222+≥z 5.【2012高考江苏1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8150x y x +-+=, 若直线2y kx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 k 的最大值是 ▲ . 6.(2011年高考江西卷理科9)若曲线1C :2 2 20x y x +-=与曲线2C :()0y y mx m --=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3- ,33) B .(33-,0)∪(0,3 3) c .[33- ,33] D .(-∞,33-∪(33 ,+∞)

解析几何大题带规范标准答案

三、解答题 26.(江苏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N 分别是椭圆1 242 2=+y x 的顶点, 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 、A 两点,其中P 在第一象限,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连接AC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 ,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1)当直线PA 平分线段MN ,求k 的值; (2)当k=2时,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 ; (3)对任意k>0,求证:PA ⊥PB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6分. 解:(1)由题设知,),2,0(),0,2(,2,2--= =N M b a 故所以线段MN 中点的坐标为 ) 22 ,1(- -,由于直线PA 平分线段MN ,故直线PA 过线段MN 的中点,又直线PA 过 坐标 原点,所以 .22122 =-- = k (2)直线PA 的方程2221, 42x y y x =+=代入椭圆方程得 解得 ). 34 ,32(),34,32(,32--±=A P x 因此 于是), 0,32(C 直线AC 的斜率为.032,1323234 0=--=++ y x AB 的方程为故直线

. 32 21 1| 323432|,21=+--=d 因此 (3)解法一: 将直线PA 的方程kx y = 代入 221,42x y x μ+==解得记 则)0,(),,(),,(μμμμμC k A k P 于是-- 故直线AB 的斜率为 ,20k k =++μμμ 其方程为 ,0)23(2)2(),(222222=+--+-= k x k x k x k y μμμ代入椭圆方程得 解得 223 2 2 2 (32) (32)( , ) 222k k k x x B k k k μμμμ++= =-+++或因此. 于是直线PB 的斜率 .1 ) 2(23) 2(2)23(22 2232 22 3 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μμμ 因此.,11PB PA k k ⊥-=所以 解法二: 设)0,(),,(,,0,0),,(),,(11121212211x C y x A x x x x y x B y x P --≠>>则. 设直线PB ,AB 的斜率分别为21,k k 因为C 在直线AB 上,所以 . 2 2)()(0111112k x y x x y k ==---= 从而 1 ) () (212112*********+----?--? =+=+x x y y x x y y k k k k .044)2(1222 1 222122222221222122=--=-+=+--=x x x x y x x x y y

解析几何大题带答案

解析几何大题带答案

三、解答题 26.(江苏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M 、N 分别是椭圆 12 42 2=+y x 的顶点,过坐标原点 的直线交椭圆于P 、A 两点,其中P 在第一象限,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连接AC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 ,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1)当直线PA 平分线段MN ,求k 的值; (2)当k=2时,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 ; (3)对任意k>0,求证:PA ⊥PB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6分. 解:(1)由题设知,), 2,0(),0,2(,2,2--= =N M b a 故所以线 段MN 中点的坐标为)2 2 ,1(- -,由于直线PA 平分 线段MN ,故直线PA 过线段MN 的中点,又直 线PA 过坐标 原点,所以 .2 2122 =-- = k

解法二: 设) 0,(),,(,,0,0),,(),,(1112121 2 2 1 1 x C y x A x x x x y x B y x P --≠>>则. 设直线PB ,AB 的斜率分别为2 1 ,k k 因为C 在直线AB 上,所以 . 2 2)()(0111112k x y x x y k ==---= 从而 1 )() (212112*********+----?--? =+=+x x y y x x y y k k k k .044)2(1222 1 222122222221222122=--=-+=+--=x x x x y x x x y y 因此.,11 PB PA k k ⊥-=所以 28. (北京理19) 已知椭圆 2 2:1 4 x G y +=.过点(m,0)作圆 221 x y +=的 切线I 交椭圆G 于A ,B 两点. (I )求椭圆G 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II )将AB 表示为m 的函数,并求AB 的最大值. (19)(共14分) 解:(Ⅰ)由已知得,1,2==b a 所以. 322--=b a c 所以椭圆G 的焦点坐标为) 0,3(),0,3(-

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参考答案)

1. 过点Mo (1,1-,1)且垂直于平面01201=+++=+--z y x z y x 及的平面方程. 39.02=+-z y 3. 在平面02=--z y x 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5,1,2()1,3,4(-)3,1,2(--及之间的距离 相等. 7.)5 1,1,57(. 5.已知:→ →-AB prj D C B A CD ,则)2,3,3(),1,1,1(),7,1,5(),3,2,1(= ( ) A.4 B .1 C. 2 1 D .2 7.设平面方程为0=-y x ,则其位置( ) A.平行于x 轴 B.平行于y 轴 C.平行于z 轴 D.过z 轴. 8.平面0372=++-z y x 与平面0153=-++z y x 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重合 9.直线 3 7423z y x =-+=-+与平面03224=---z y x 的位置关系( ) A.平行 B.垂直 C .斜交 D.直线在平面内 10.设点)0,1,0(-A 到直线?? ?=-+=+-0 720 1z x y 的距离为( ) A.5 B . 6 1 C. 51 D.8 1 5.D 7.D 8.B 9.A 10.A. 3.当m=_____________时,532+-与m 23-+互相垂直. 4 . 设 ++=2, 22+-=, 243+-=,则 )(prj c += . 4. 过点),,(382-且垂直平面0232=--+z y x 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0.曲面方程为:442 2 2 =++z y x ,它是由曲线________绕_____________旋转而成的.

2013-2018年上海高考试题汇编-解析几何

近五年上海高考真题——解析几何 (2018春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0米,圆O 的半径为1米,圆心是正方形的中心,点P 、Q 分别在线段AD 、CB 上,若线段PQ 与圆O 有公共点,则称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已知点P 以1.5米/秒的速度从A 出发向D 移动,同时,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C 出发向B 移动,则在点P 从A 移动到D 的过程中,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的时长约为__________秒(精确到0.1) 答案:4.4 关键点:引入时刻t ,表示点,P Q ,直线PQ ,列出(不等式)圆心到直线PQ 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解不等式可得 提示:以A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设时刻为t ,则40(0,1.5),(20,20),03 P t Q t t -≤≤ 则0 1.5: 20020 1.5PQ x y t l t t --= ---,化简得(8)8120t x y t --+= 点(10,10)O 到直线PQ 1≤,化简得23161280t t +-≤ t ≤≤0 4.4t t ≤≤??=≈ P 到两个定点(1,0)和(1,0)-的距离之和等于4,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___. 答案:22143 x y +=

知识点: (2018秋20)设常数2t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2,0F ,直线l :x t =,曲线Γ:28y x =()0,0x t y ≤≤≥,l 与x 轴交于点A 、与Γ交于点B ,P 、Q 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AB 上的动点. (1)用t 表示点B 到点F 的距离; (2)设3t =,2FQ =,线段OQ 的中点在直线FP 上,求△AQP 的面积; (3)设8t =,是否存在以FP 、FQ 为邻边的矩形FPEQ ,使得点E 在Γ上?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2BF t =+;(2)AQP S = △;(3)25P ? ?? . 关键点:FQ FP PM =+ 知识点:中点弦 (2018春18)已知a R ∈,双曲线2 2 :1x y Γ-=.直线1y kx =+与Γ相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1,求实数k 的值. 答案. . 关键点: 12 12 x x +=,因此用设而不求,韦达定理 知识点:和立体几何相关 19.(7分+7分)利用“平行于圆锥曲线的母线截圆锥面,所得截线是抛物线”的几何原理,某快餐店用两个射灯(射出的光锥视为圆锥)在广告牌上投影出其标识,如图1所示,图2是投影出的抛物线的平面图,图3是一个射灯的直观图,在图2与图3中,点O 、A 、 B 在抛物线上,O C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OC AB ⊥于C ,3AB =米, 4.5OC =米. (1)求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在图3中,已知OC 平行于圆锥的母线SD ,AB 、DE 是圆锥底面的直径,求 圆锥的母线与轴的夹角的大小(精确到0.01°).

解析几何(经典题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2、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3、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0)y ,x (F b kx y 消y :02 =++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4、 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5、 (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6、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