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作业集

药物设计作业集
药物设计作业集

《药物设计学》必做作业

导论

一、最佳选择题

1.药物作用的靶点可以是

A. 细胞膜和线粒体

B.酶、受体、核酸和离子通道

C. 染色体和染色质

D. 三者均是

2.靶点存在于生物体的

A. 细胞膜上

B. 细胞内

C. 细胞膜上或细胞内

D. 各种组织和器官

3.有关高内涵筛选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独检测样品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B.从单一实验中获得多种相关信息

C.及早获得活性化合物对细胞多重效应的数据

D. 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4.各国对新专利的保护年限为

A. 5年

B. 5-10年

C. 10年

D. 15-20年

5. “反应停”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 不同对映体活性和毒性的差异

B. 不同几何异构活性和毒性的差异

C. 不同差向异构活性和毒性的差异

D. 不同构象异构活性和毒性的差异

6. 新药研发过程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之,获得新化学实体

B. 临床前研究,获得研究中的化合物

C. 临床实验(或临床验证),获得新药物

D. 上市后研究,临床药理和市场推广

二、多选题

1. 发明专利被授权的基本条件有

A. 新颖性

B. 专属性

C. 创造性

D. 实用性

2. 广义的“药物发现”的内容包括

A. 非临床开发

B. 可行性分析

C. 基础研究

D. 项目研究

3. 临床研究包含

A. I期临床试验

B. II临床试验

C. III临床试验

D. IV临床试验

4.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经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

A. 产品的经济性

B. 产品风险估算

C. 产品的营销

D. 产品开发成本核算

5. 高通量筛选的特点有

A. 专一性和高敏性

B. 专属性

C. 自动化

D. 适用于分析大量化合物

6. 下列有关筛选模型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分为体内和体外模型

B. 整体动物模型

C. 细胞分子水平

D. 可为组织器官

7. 下列有关虚拟筛选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命中率

B. 宜在真实组合合成和高通量筛选之前

C. 在化合物类药性的虚拟判断基础上挑选化合物进行合成

D. 属于先导物衍生的一种手段

8. 立体异构包括

A. 几何异构

B. 构象异构

C. 差向异构

D. 光学异构

9. 立体异构作用的差异表现在

A. 无治疗作用或弱治疗作用

B. 有相反的作用

C. 作用相同或具互补性

D. 有毒副作用

三、简答题

1. 药物分子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哪两个阶段?简述药物分子设计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

性。

2.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有哪些途径。

3.发明专利被授权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述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

5.试解释何谓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6.何谓外消旋转换?其优点有哪些?

第一章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

一、最佳选择题

1. 对先导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可作为结构修饰和改造的化合物

B.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一般常利用电子等排原理、前药原理、软药设计原理及结

构拼合原理进行

C. 新药开发属于药物的化学研究范畴,主要是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

D.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在研究开发新药中,优先于剂型研究、设计新化合物、构效关

系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2. 通过下列哪个库可以从大量可能具有活性的分子结构中找到能够被预测具有所需理

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结构?

A. 天然组合化学库

B. 合成组合化学库

C. 定向库

D. 虚拟组合化学库

3. 高通量筛选发现先导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化合物样品库中化合物的哪些因素

A. 数量和质量

B. 性质和结构

C. 类型和性质

D. 理化性质

4. 组合化学是利用一些基本的小分子单元,通过化学合成等方法,反复以什么键合方

式装配成不同的组合?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氢键

D. 水合作用

5. 下列途径哪一个不是天然产物的来源?

A. 动物群

B. 植物群

C. 人体生物化学

D. 组合化学

二、多选题

1. 药物发现过程中发现先导物的途径有

A. 虚拟筛选

B. 合理药物设计

C. 筛选途径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可分为

A. 酶筛选模型

B. 受体筛选模型

C. 核酸筛选模型

D. 离子通道筛选模型

3. 化合物可来源于

A.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的合理药物设计

B. 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相互配合的研究

C.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中间体

D. 具有多重作用的临床现有药物

4. 组合化学方法所合成的化合物应具有哪些特性?

A. 多样性

B. 独特性

C. 氢键

D. 在亲脂性、电性及空间延展性等有差异

5. 化合物库按化合物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A. 核酸库

B. 多肽库

C. 糖库

D. 有机小分子库

6. 固相上进行的组合合成反应需要的条件有

A. 载体

B. 反应底物的连接基团

C. 树脂

D. 相应的从载体上解离产物的方法

7. 用于固相合成反应的载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A. 对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和物理条件稳定

B. 有可使目标化合物连接的反应活性位点

C. 有强的还原性

D. 对所用的溶剂有足够的溶胀性,但不会溶解载体

8. 筛选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 RNA干扰技术

B. 药物靶点的选择和确认

C. 高通量筛选

D. 筛选模型和方法

三、名词解释

1. 组合化学

2. 平行合成和组合合成

3. 多组分反应

4. 高通量筛选

四、简答题

1. 固相和液相合成化合物库有哪些优缺点?

2. 简述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组成。

第二章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一、最佳选择题

1. 下述哪个说法不正确

A. 阿司匹林在胃中容易被吸收

B. 可待因在肠中吸收很好

C. 季铵盐在胃肠道均不易吸收

D. 布洛芬在肠道吸收很好

2. 以下哪个是药物解离度与生物活性间最合理的关系

A.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的活性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增加,活性增强

C. 增加解离度,不利于吸收,活性下降

D. 增加解离度,有利于吸收,活性增强

3. 判断化合物具有类药性的最常用规则是

A. 药效团模型

B. Lipinski规则

C. 分子场分析

D. 遗传算法

4. 下列有关膜转运蛋白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内

B. 在生物膜上

C. 可为离子通道蛋白

D. 可为膜蛋白

5. 下列有关分布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在血液循环速度较快的组织中,药物的分布速度也较快

B. 一般脂溶性的化合物更易透过生物膜

C. 通常碱性强的化合物组织分布更为广泛

D. 通常酸性强的化合物组织分布更为广泛

6. 下列哪一组参数不属于药动学范畴

A. 速率常数、生物半衰期、清除率

B. 生物利用度、血浆蛋白结合率

C. lg P、速率常数、清除率

D. 速率常数、生物利用度

二、多选题

1.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容易被吸收

B. 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被吸收

C. 离子状态的药物容易透过生物膜

D. 口服药物的吸收情况与所处的介质的pH有关

2. 药物制剂给药后在体内过程中的药动相主要包括

A. 吸收

B. 代谢

C. 处置

D. 分布

3.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药效

A.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B. 药物的解离度

C. 药物的电子密度分布

D.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4. 用于预测物质吸收的基本理化参数有

A. 分子的氢键数目

B. 解离度

C. 分子极性

D. 相对分子质量

5. 药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有

A. 主动转运

B. 促进扩散

C. 被动转运

D. 胞饮作用

6. 就被动转运而言,具有哪些性质的药物分子易于通过生物膜?

A. 有载体参与的转运

B. 具有适宜脂溶性和水溶性

C. 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太大

D. 脂溶性大

7. 下列有关膜动转运是正确的?

A. 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特征有关

B. 有载体参与

C. 逆浓度梯度

D. 存在部位特异性

8. 药物小肠吸收的机制有

A. 主动转运

B. 膜动转运

C. 被动转运

D. 细胞旁路转运

9. 下列有关药物代谢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反应的是机体对外来物的处理能力

B. 通常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大

C. 药物代谢主要有I相和II相代谢

D. 通常代谢产物的水溶性降低

10. 药物排泄的途径有

A. 经肾脏

B. 呼吸系统

C. 汗腺

D. 唾液腺

11. 性质估计测量的方法有

A. 简易定性方法

B. 最小二乘法

C. 高通量筛选法

D. 虚拟计算机法

12. 体外药动学性质高通量测量法包括

A. 代谢稳定性

B. 血浆蛋白结合

C. 透膜性

D. 代谢的诱导作用

13. 通过结构修饰改善药动学主要表现在

A. 改善血浆蛋白结合

B. 调节与转运体的亲和力

C. 降低代谢清除率

D. 增加类药性

三、名词解释

1. 分布

2. 代谢

3. 排泄

4. 转运

5. 消除

6. 处置

7. 虚拟筛选

四、简答题

1. 何谓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2. 什么是主动转运?其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细胞旁路转运?

第三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一、最佳选择题

1. 两个非极性区的键合形式是

A. 氢键

B. 离子键

C. 共价键

D. 疏水键

2. 关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结构特异性药物的活性与药物的受体的作用有关

B. 药物与受体以共价键结合时,形成可逆的复合物

C. 药物与受体可逆的结合方式是:离子键、氢键、偶极作用、范德华力、电荷转移

复合物和疏水作用等

D. 药物和受体的作用方式分为可逆作用和不可逆作用

3. 药物与受体结合时的构象称为

A. 最低能级构象

B. 优势构象

C. 最高能量构象

D. 药效构象

4. 以下哪个最符合lgP的定义

A. 化合物的疏水参数

B. 取代基的电性参数

C. 取代基的立体参数

D. 取代基的疏水参数

5. 以下哪个是CoMFA方法

A. 热力学线性模型

B. 分子连接性方法

C. 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

D. 距离几何学方法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非极性区的键合形式称为疏水键

B. 引入卤素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

C. 共价键的键能最大,是不可逆化学键

D. 缺电子分子与富电子分子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7. 下面关于全新药物设计的描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 该方法能产生一些新的结构片断

B. 一般要求靶点结构已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C. 设计的化合物亲和力要高于已有的配体

D. 设计的化合物一般需要自己合成

8. 构建药效团时,下列哪些结构或基团不能作为药效团单元

A. 超氧化自由基

B. 芳香环

C. 羧基

D. 羟基

9. 下列有关药效基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 是对药物活性起决定作用的结构特征

B. 结构类型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以存在共同的药效基团

C. 是药物中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基团

D. 产生毒性反应的药效基团又称为毒性基团

10.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分子三维结构测定的方法

A. 核磁共振技术

B. 扫描隧道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C. X射线晶体学

D. 距离几何学方法

二、多选题

1.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一般是通过

A. 氢键

B. 疏水作用

C. 静电引力

D. 电荷转移复合物

2. 属于三维的构效关系研究方法有

A. 分子形状分析法

B. 分子连接性法

C. Free-Wilson模型

D. 比较分子场分析

3. 药物和受体间属于电性结合的形式的是

A. 金属络合

B. 氢键

C. 疏水键

D. 范德华力

4. 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有

A. 结构参数

B. 立体参数

C. 电性参数

D. 疏水参数

5. 哪些方法不是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药物设计方法

A. Free-Wilson方法

B. Hansch分析法

C.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D. 分子连接性法

6. 下述哪些说法不正确

A. Hansch分析法是用数学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B. Hansch分析法是三维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

C. CoMFA方法是用于受体的结构已知时的药物设计方法

D. CoMFA方法是用于受体的结构未知时的药物设计方法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进行分子能量最小化计算可以得到其最低能量构象

B. 构建药效团需要应用构象搜索方法找到一系列低能构象

C. 找到最低能量构象就是需要的药效构象

D. 蛋白大分子能量优化一般应用分子力学法

8. 下列选项关于三维药效团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建三维药效团可预测新化合物是否有活性

B. 可研究靶点与配体结合能

C. 能配合三维结构数据库搜索进行虚拟筛选

D. 芳香环一般不能作为药效团单元

三、名词解释

1. 药效团

2. 药动团

3. 毒性基团

4. 全新药物设计

四、简答题

1.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中,常用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对于受体的三维结构尚未发现的情况下,常用的三维研究

方法有哪些?简述其概况。

第四章先导物的优化

一、最佳选择题

1. 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前药进入人体内后需转化为原药再发挥作用

B. 软药是易于被代谢和排泄的药物

C. 生物电子等排体置换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D. 先导化合物是经各种途径获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合成前提

2. 通常前药设计不用于

A. 增加高极性药物的脂溶性以改善吸收和分布

B. 将易变结构改变为稳定结构,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C. 消除不适宜的制药性质

D. 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

3. 醇类原药修饰成前药时可以制成

A. 酰胺

B. 肟

C. 亚胺

D. 酯

4. 胺类原药修饰成前药时可以制成

A. 酰胺

B. 酯

C. 醚

D. 缩醛

5. 下列的哪种说法与前药的概念相符合

A. 用酯化方法做出的药物

B. 用酰胺化方法做出的药物

C. 药效潜伏化的药物

D. 经结构改造降低了毒性的药物

6. 与前体药物设计的目的不符的是

A. 提高药物的组织选择性

B. 提高药物的活性

C. 提高药物的脂溶性

D.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7. 将氟奋乃静制成氟奋乃静庚酸酯和奎酸酯的目的是

A. 提高药物溶解性

B.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8. 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上应用了以下哪些方法

A.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B. 软药

C. 拼合原理

D. 前药原理

9. 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 先导化合物是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合成前体

B. 将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先导物或药物组合成新的分子,称作孪药

C. 外围电子数目相同或排列相似,具有相同生物活性或拮抗生物活性的原子、基团

或部分结构,即为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D. 软药是指一类本身有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当在体内起作用后,转变

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10. 下列何者是从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先导物

A. 南美洲古柯叶中的局麻物质可卡因

B. 抗过敏药异丙嗪的镇静作用

C. 百浪多息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为磺胺

D. 由HIV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及三维结构设计出HIV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

11. 下列哪个可以看作是硬药

A. 普鲁卡因

B.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

C. 依那普利

D. 舒他西林

二、多选题

1.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一般方法有

A. 前药修饰

B. 软药设计

C. 拼合原理

D.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2. 有关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为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与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B. ―CH2―,―NH―,―O―,―S―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C. 生物电子等排体会产生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D. 是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的常用方法之一

3. 下列哪些属于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类似物的局部变换

A. 生物电子等排体置换

B. 同系物变换

C. 缀合成孪药

D. 闭环和开环的变化

4. 前药的特征有

A. 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

B. 前药只在体内水解成原药,为可逆性或生物可逆性药物

C. 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

D. 载体分子应无活性

5. 制备前药常用的方法有

A. 形成C=C键

B. 形成酯键

C. 形成酰胺键

D. 形成缩醛或缩酮

6. 羧酸类原药修饰成前药时可以制成

A. 酰胺

B. 缩醛或缩酮

C. 酯

D. 醚

7. 羰基类原药修饰成前药时可以制成

A. 缩醛或缩酮

B. Schiff’s碱

C. 肟

D. 噻唑啉

8. 软药设计的方法有

A. 使刚性分子变为柔性分子

B. 硬药的软性类似物

C. 通过改变构象设计软药

D. 以无活性代谢物为先导物设计软药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 硬药指刚性分子,软药指柔性分子

B. 原药属先导化合物范畴

C. 前药的活性低于原药

D. 孪药是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结构

10. 下列属于孪药的有

A. 泼尼莫司汀

B. 舒他西林

C. 环磷酰胺

D. 贝诺酯

11. 对结构复杂的先导物进行剖裂,是优化先导物的常用手段,成功实例包括对下列哪

些先导物的优化

A. 可卡因

B. 吗啡

C. 青霉素

D. 青蒿素

12. 下列属于酯类前药的药物有

A. 海他西林

B. 依那普利

C. 谷氨酰左旋多巴

D. 丁酰噻吗洛尔

13. 常用于结构修饰的方法有

A. 成盐

B. 成酰胺

C. 加氢

D. 氨甲基化

三、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孪药设计的目的和方式有哪些?

2. 何谓前要原理?前药应具备哪些特征?制备前药一般的方法有哪些?

3. 举例说明前药修饰可以达到哪些目的?

4. 软药和前药有何区别?软药和硬药有何区别?

第五章酶抑制剂和肽拟似物

一、最佳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氨基酸衍生物是脯氨酸类似物?

A. 二氢吲哚-2-羧酸

B. 2-哌啶酸

C. 二苯基丙酸

D. 二丙基甘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衍生物是α-氨基环烷羧酸类似物?

A. 四氢异喹啉-3-羧酸

B. 2-哌啶酸

C. α-氨基去甲冰片烷羧酸

D. 2-氨基茚基-2-羧酸

3. 下列属于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的是

A. 氟代乙烯

B. 硫代丙烷

C. 卤代苯

D. 乙内酰脲

4. 下列不属于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的是

A. 氟代乙烯

B. 硫代酰胺

C. 亚甲基亚砜

D. 乙内酰脲

5. 维持肽的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键合方式为

A. 共价键

B. 氢键

C. 离子键

D. 二硫键

6. 在肽键逆转时,常常伴随着下列哪些变化?

A. 氨基酸构型的转变

B.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转变

C. 酸碱性的改变

D. 分子量的增大或减小

7. 当多肽的一个或几个酰胺键被电子等排体取代得到的肽类似物被称为

A. 类肽

B. 拟肽

C. 假肽

D. 非肽

8. 作用于活性位点的不可逆抑制剂具有2个结构特征,一是识别基团,二是

A. 亲核基团

B. 亲电基团

C. 离去基团

D. 活性基团

9. 降血脂药洛伐他汀属于下列药物类型中的哪一种

A. PDE抑制剂

B.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C. ACE抑制剂

D. NO合成酶

10. 根据作用机理,属不可逆抑制剂的是

A. 竞争性抑制剂

B. 反竞争性抑制

C. 亲和标记抑制剂剂

D. 非竞争性抑制剂

11. 非竞争性酶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是

A. 形成酶-底物-抑制剂三联复合物

B. 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C. 被酶诱导激活

D. 与酶形成共价键

12. 下列有关酶抑制剂的描述是错误的

A. 酶抑制剂能与酶形成复合物

B. 酶抑制剂能与酶产生共价键结合

C. 酶抑制剂可以是紫外线等

D. 酶抑制剂通常能降低酶的活性

二、多选题

1. 下列仍具有双键性质的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的是

A. 氟代乙烯

B. 亚甲基醚

C. 酰胺反转

D. 硫代酰胺

2. 下列可作为氢键受体的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有

A. 氟代乙烯

B. 亚甲基醚

C. 亚甲基酮

D. 亚甲基亚砜

3. 下列可作为氢键供体的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有

A. 亚甲基醚

B. 亚甲基胺

C. 酰胺反转

D. 亚甲基亚砜

4. 肽的二级结构的分子模拟包括

A. α-螺旋模拟物

B. β-折叠模拟物

C. β-螺旋模拟物

D. γ-转角模拟物

5. 对生物活性肽进行结构修饰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代谢稳定性

B. 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C. 减少毒副作用

D. 增加水溶性

6. 限制性氨基酸取代物有

A. D-氨基酸

B. α, α-二烷基甘氨酸

C. L-氨基酸

D. α-氨基环烷羧酸

7. 酶催化的反应类型有

A. 氧化

B. 还原

C. 水解

D. 聚合

8. 下列有关米氏常数(Km)的描述正确的有

A. 能衡量复合物的结合强度

B. 作为酶反应的特征参数

C. Km值高,表明结合能强或亲和力大

D. Km值低,表明结合能强或亲和力大

9. 作为药物的酶抑制剂应具有以下哪几种特征?

A. 对靶酶的抑制活性高

B. 对靶酶的特异性强

C. 有良好的药代和药动性质

D. 对拟干扰途径具有选择性

10. 双配体类似物抑制剂是指

A. 直接与酶活性部位结合

B. 二个底物制成单分子

C. 特别适合同工酶抑制剂

D. 对靶酶有更高的特异性和专一性

11. 作用活性位点的不可逆抑制剂常具以下特征

A. 分子结构特征

B. 识别基团

C. 反应活性基团

D. 氢键

12. 下列有关伪不可逆抑制剂的描述是正确的有

A. 与靶酶形成共价键

B. 与靶酶非共价结合

C. 实质上对靶酶无抑制作用

D. 抑制剂与靶酶所形成的复合物具半衰期

三、名词解释

1. 类肽

2. 假肽

3. β-折叠

4. β-转角

5. γ-转角

6. 肽拟似物

7. 竞争性抑制剂

8. 非竞争性抑制剂

9. 反竞争性抑制剂

10. 过渡态类似物可逆抑制剂

11. 基于机制的酶失活剂

四、简答题

1. 天然生物活性肽作为药物使用有哪些缺点,通过化学修饰或改造而获得的理想肽类

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 列举通过构象限制设计肽拟似物的具体方法。

3. 以脑啡肽为例,阐明肽拟似物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4. 何谓伪不可逆抑制剂?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m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οb 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1.3 × 1.77=2.3m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180.7kPa <l.2a f =189.6kPa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1a =(2.3-0.37)/2=0.97m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 计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ο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工业产品设计CAD试题

(注意:座号中只写座位号,否则试卷作废)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试题 1.本试卷总分600分。其中,题目一为100分,题目二为300分,题目三为200分。 2.本场比赛时间为180分钟,比赛过程中提前退场者视为主动终止比赛。 3.参赛选手在桌面以考场工位号建立文件夹,按题目要求将文件存到指定文件夹。 4.考试过程中,考生不得向监考教师提出关于操作的问题。如遇设备故障,可举手示意监考教师。 5.选手在文件夹的命名或作品中不得透露本人信息;在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U 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传递文件。如有违反,即刻取消参赛资格。 题目一:台灯 一、产品名称和外形要求 1.名称:台灯 2.外形:如下图所示 二、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师的意图,根据给定图纸尺寸,完整详细的再现整个设计,建立所有零件三维数字模型。 2.按照图纸要求进行装配设计,创建表达式图和装配视频。 3.根据所建零件模型,创建完整图纸。 4.设计三种配色方案,创建渲染后的效果图 三、输出要求 1.要求考生在桌面上创建以工位号为文件名的考生文件夹。 2.在考生文件夹中建立“台灯”工程文件夹。 3.创建单用户项目,各零件与图纸一致以汉字名称命名,如:“灯罩.ipt”。

4.在该项目文件夹中,存放各零件模型、零件图、装配图、表达视图、六视图、渲染效果图和装配视频文件。 四、模型设计草图 见附件 题目二:照相机 一、产品名称、外形和尺寸要求 1.名称:照相机· 2.外形:如下图所示 3.尺寸要求 外形尺寸(长×宽×高,mm)328×222×6 二、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师的意图,根据给定图纸尺寸,完整详细的再现整个设计,建立所有零件三维数字模型。 2.按照图纸要求进行装配设计,创建表达式图和装配视频。 3.根据所建零件模型,创建完整图纸。 4.设计三种配色方案,创建渲染后的效果图 三、输出要求 1.要求考生在桌面上创建以工位号为文件名的考生文件夹。 2.在考生文件夹中建立“台灯”工程文件夹。 3.创建单用户项目,各零件与图纸一致以汉字名称命名,如:“按键.ipt”。 4.在该项目文件夹中,存放各零件模型、零件图、装配图、表达视图、六视图、渲染效果图和装配视频文件。 四、模型设计草图 见附件 题目三:电话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药物设计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发现过程中基础研究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点,即受体,再参考 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配体理化性质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便有效发现、到达和选择性作用与靶点的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根据靶点3D结构直接设计活性配体。 2、高通量筛选:HTS,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 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万计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 3、药物的体内过程即A、D、M、E的中文名称及各自定义:分别为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血液、组织及器官间的可逆转运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酶系统、体液的PH或肠道菌从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此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或其代谢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4、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TBBD,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根据疾病特异的功能、症状和机制, 发现和研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与预防相关的调控过程。 5、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PBBD,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配体的理化性质对设计的 先导物结构预测它们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估计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度和生物利用度,判断类药性 6、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手段,其方法分为基于靶点的直 接药物设计和基于配体的简介药物设计两类,运用受体学说和分子识别原理,设计对受体进行调控的先导物,或根据已有药物作用力大小和构效关系判断来推测新化合物的药效,达到发现活性分子的目地。 7、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的是一组化合物的生物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特 征以理化参数、分子拓扑参数、量子化学指数和结构碎片指数表示,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并以数学模型表达和概括量变规律。 8、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以配体和靶点的三维结构特征为基础,根据分子的内能变 化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化,将已知一系列药物的理化参数和三维结构参数与药效拟合出定量关系,再以此化合物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结构的优化和改造。 1、简述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分子→配体分子打分→合成及活性测定→先导物 2、根据设计来源不同软药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软药和前药的区别有几个方面? 软类似物;活化的软类似物;用控释内源物设计天然软药;活性代谢物;无活性代谢物等类型。区别:①先导物不一样,前药是以原药为先导物的,软药的先导物既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原药的代谢物;②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药在体外无活性,只有到达靶点释放出原药才有活性,而软药在体外是有活性的,它们到达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后一步代谢失活。 3、简述先导物发现的可能途径。 ①筛选途径:从众多的化合物中运用生物筛选模型挑选有生物活性的先导物。现代筛 选途径涉及组合化学、组合库和高通量高内含筛选。 ②合理药物设计:基于靶点和配体的作用机制、三维结构和识别过程以及与药物理化

药物分子设计基础论文

药物分子设计的基本学识论文 摘要 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疾病依次出现。因此,寻找可以治愈这些疾病的药物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的发展,药物设计进入了理性阶段,其中药物分子设计是目前新药发现的主要方向。它是依据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基础研究中所揭示的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及核酸等潜在的药物设计靶点,并参考其它类源性配体或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药物分子。本文介绍了几种药物设计的方法。关键词:药物;分子设计;靶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new disease appeared in turn. Therefore, looking for drugs that c an cure the disease to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entered the stage of rational drug design of drug molecular design is t he main direction of drug discovery. It is on the basis of biochemistry, enzymology, molecular biol ogy and genetics biolog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ch as iron to these basic research reveals the including enzyme, receptors, ion channels and nucleic acids such as potential targets f or drug design, and refer to other types of source sex ligand or chem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roducts, design a reasonable drug molecules. Original mea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drug design methods. Keywords: drugs; Molecular design; Targets. 一.药物分子生物学重点。 1.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2.药学分子生物学: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3.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4.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①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②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③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 二.药物设计的发展 1.药物设计是随着药物化学学科的诞生相应出现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就开始进行天然有效成分的结构改造。直到1932年,欧兰梅耶发表了将有机化学的电子等排原理和环状结构等价概念用于药物设计,首次出现具有理论性的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工作。随后,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生化机制、药物在体内转运等药物设计的理论不断出现。在60年代初出现了构效关系的定量研究,1964年汉希和藤田稔夫提出定量构效关系的汉希分析。药物设计开始由定性进入定量研究阶段,为定量药物设计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药物设计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70年代以后药物设计开始综合运用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化学、统计数学基础理论和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开辟了药物设计新局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酶与受体的理解更趋深入,对有些酶的性质、酶反应历程、药物

产品开发设计题库考试必备知识点

第十二章原型化 1,原型不仅可以帮助迅速开发出成功的产品,而且可以保证packbot在陆地上的可靠性。2,“依据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偏好,对产品进行延伸改造而形成的近似品”在这一定义下,凡是体现了产品的一些为开发组所偏好的方面的实体都可看成一个圆形。 3,原型的分类 (一原型实体化实体原型是课触知的制品解析原型以不渴触知(数学)方式代表产品,只分析偏好方面) (二原型综合化综合化绝大多数属性专一化只完成产品某个/些属性) 4,专一化原型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解析的,但是综合化原型必须是实体的 5,原型的作用/目的 一学习 二交流 三集成原型用于保证产品的子系统及组件能如预期的工作 综合化实体化原型在产品开发项目中作为集成工具最为有效 这些综合化实体化一般称为“实验性原型”“a原型”“b原型”“试产原型” 四里程碑 6,原型化原理 一解析化原型一般比实体化原型更具有灵活性 二检测不可预见现象需要实体化原型 三原型可以降低昂贵重复风险 四原型可以加快其他开发步骤 五原型可能重建任务间的依赖性 7,基于工业设计可以做出一个3d计算机模型,作为“数字模型”“数字原型”“虚拟原型”8,机器陷阱实体化或解析化的制造和调试对产品开发项目整体目标没有做出真正的贡献9 原型计划 一定义原型目的 二构建原型的近似水平 三制定实验计划大纲 四制定采购,建造,测试时间表。 10 b原型普遍用于评价产品的可靠性和识别存在的缺陷。 11 试产原型是第一批由生产工艺制造出的产品 12,一旦开发组对原型数目,特效及组装和测试的时间初步做出决定,他们就能在项目的整个时段上安排里程碑原型。 第十三章稳健设计 1,我们把稳健的产品,定义为即使在非理想条件下,比如各种不同的制造工艺或操作环境等,仍按预定方式工作的产品。 2,噪声:描述可能影响性能的不受控变化,一个高品质产品对噪声因素的表现很稳健。3,稳健设计;提高产品预期性能,使噪声影响最小的产品开发活动 4,稳健设定点;是一系列设计参数值的组合,具有这些参数值的产品性能在一定范围内的操作条件和制造波动情况下也将达到预期指标 5,稳健性实验在概念开发阶段可以作为提炼指标和设定可行的性能的目标手段。 6,产品开发过程中越早考虑稳健性,产生的稳健性越好。 7,在细节设计中,稳健设计活动被称为“参数设计”因为它是为我们可以控制的设计参数

药物设计答案(总)

作业 0 导论 1. 名词解释 ①药物发现 就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过程,包括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某种疾病和治疗靶点确定的基础和可行性分析研究;与药理学有关的先导物体内外检测的生物模型和方法学的建立,以及药代血河安全性研究;制剂学;专利申请以及人体Ⅰ、Ⅱ、Ⅲ、Ⅳ试验和上市销售。 ②药物设计 仅包括基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涉及的先导化合物发现过程,即通常所讲的药物设计。 ③受体 生物体的细胞膜上或细胞以内能与某些外来物质结合并产生某种生物作用的特异性大分子结构。 ④配基 能 与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分 子识别)的生物活性物质(包 括信息分子和药物)。 ⑤合理药物设计 根据药物发现过程中基础研究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点(受体),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配体理化性质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便有效发现、达到和选择性作用于靶点的又具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根据靶点3D结构直接设计活性配体。 ⑥组合化学 用数学组合法或均匀与混合交替轮作方式,顺序同步地共价连接结构上相关构件,批量合成不同分子实体,不需确证单一化合物的结构而建立有序变化的化合物库。

⑦高通量筛选 运用计算机控制的高敏化和专一性筛选模型,对大量化合物的药效进行微量样品的自动化测定。 ⑧高内涵筛选 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同时检测被筛样品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凋亡、代谢途径及信号传导等多个环节的影响,从单一实验中获取多种相关信息,确定其生物活性和潜在毒性。 ⑨外消旋转换 将已上市的外消旋体药物再开发成为单一对映体药物。 2. 简答题 ①简述药物发现的基本阶段。 共包括6个阶段。 基础研究阶段:对疾病进行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发现致病机理确定疾病的多种靶点及相关的新化学实体(NCE); 可行性分析:考察基础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及适应市场的价格能力;项目研究(临床前):以先导化合物为候选药物,进行药学、药理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求发现可进行临床研究的研究中新药(IND); 非临床开发:是根据项目研究判断候选药物能否做研究中新药,并向药物管理法定部门申请临床研究的总体评价,也是一个决策过程。 临床研究:以人体为试验对象,确证IND的实际应用价值,确定该IND能否被新药审评中心批准投产及进入市场。进行人体Ⅰ、Ⅱ、Ⅲ、Ⅳ试验。 注册申请:临床试验确证有效后,进入注册申请阶段,获得国家法定机构的批准,才能上市销售。 第一章 1. 简答题 (1)化合物的三个来源。 ①天然产物的提取物; ②通过组合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常以化合物组合库的形式提供;

工业设计基础复习考题

工业设计基础复习考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新艺术运动是继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又一次设计运动。(√) 2、人机工程学中所说的“机”也包括室内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各种设施等。(√) 3、保存在头脑中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来经验的影响,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会发生变化。(×) 4、塑料的热性能不如金属,所以大多数塑料只能在100℃以下使用。(×) 5、产品设计效果图的主要作用式传递产品的信息。(√) 6、中国的设计现在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二、 6、人体测量的内容包括 C 。 A.体重测量,运动测量,身高测量 B.形体测量,生理节律测量,运动测量 C.形体测量,生理测量,运动测量 D. 生理测量,体能测量,身高测量 7、黄金分割比例,是将某一条直线一分为二,其中一段与另外一段之比为 C _。 A.0.5 B. 0.88 8、关于稳定,一般需要考虑的两方面是: A 。

A.实际稳定,视觉稳定 B. 系统稳定,视觉稳定 C.实际稳定,性能稳定 D. 性能稳定,实际稳定 9、过渡指的是在造型物的_ B ___不同形状或色彩之间,采用一种既联系又逐渐渐变的形式,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A.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0、国际人机工程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代号是 D ,成立于: A.ISO/TC 149, 1956 B.ISO/TC 169, 1958 C. ISO/TC 148, 1955 D. ISO/TC 159, 1957 5、按热性能来分类,塑料可以分为:一是热塑性;二是热固性 6、从形式上来划分,后现代主义运动主要包括高科技、孟菲斯、解构主义等类别。 7、美的事物至少都具有如下四个特性形象性、感染性、新颖性、社会性。 四、叙述题(每题5分) 1、试叙述iPhone手机带来的设计变革。 虽然iPhone手机价格高,不能更换电池,使用封闭的MAC系统,超大的存储空间去不能作为U盘使用。但其优雅大方的造型、充满活力的图形界面、多点触控和手势、数字键盘、放大镜。。。还有操作上的变化,都给人一直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忘了他的种种不便。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完整版)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完整版 第1章概论 一、药物发现一般过程 新药的研究有三个决定阶段: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新药物的优化研究,临床与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 二、合理药物设计 1、合理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是依据与药物作用的靶点,即广义上的受体,如酶、受体、离子通道、病毒、核酸、多糖等,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通过对药物和受体的结构在分子水平甚至电子水平的全面准确了解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通过对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作用方式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的认识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CADD通过内源性物质或外源性小分子作为效应子作用于机体的靶点,考察其形状互补,性质互补(包括氢键、疏水性、静电等),溶剂效应及运动协调性等进行分子设计。 2、方法分类 (1)合理药物设计有基于靶点结构的三维结构搜索和全新药物设计等方法。后者分为模板定位法、原子生长法、分子碎片法。 (2)根据受体是否已知分为直接药物设计和间接药物设计。前者即通过结构测定已知受体或受体-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根据受体的三维结构要求设计新药的结构。受体结构测定方法:同源模建(知道氨基酸序列不知道空间结构时),X射线衍射(可结晶并得到晶体时),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在体液即在水溶液环境中)。后者通过一些配体的结构知识(SAR,计算机图形显示等)推测受体的图像,提出假想受体,采用建立药效团模型或3D-QSAR和基于药效团模型的三维结构搜索等方法,间接进行药物设计。 三、计算化学 计算化学包括分子模型、计算方法、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AMD)、化学数据库及有机合成设计。 计算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分子力学(采用经典的物理学定律只考虑分子的核而忽略外围的电子)和量子力学(采用薛定谔方程考虑外围电子的影响,分为从头计算方法和半经验方法)。 常用的计算应用有:(1)单点能计算:根据模型中原子的空间位置给出相应原子坐标的势能;(2)几何优化:系统的修改原子坐标使原子的三维构象能量最小化;(3)性质计算:预测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电荷、偶极矩、生成热等;(4)构象搜索:寻找能量最低的构象;(5)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分子的构象变化。 方法选择主要有三个标准:(1)模型大小;(2)可用的参数;(3)计算机资源 四、计算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1、坐标系统 分为笛卡尔坐标(三维空间坐标)和内坐标(Z矩阵表示,参数为键长、键角、二面角数据)。前者适合于描述一系列的不同分子,多用于分子力学程序,有3N个坐标;后者常用于描述单分子系统内各原子的相互关系,多用于量子力学程序,有3N-6个坐标。 2、原子类型:用来标记原子属性。 3、势能面 体系能量的变化被认为能量在一个多维的面上运动,这个面被称为势能面。坐标上能量的一阶导数为零的点为定点(原子力为零,局部或全局最稳定)。 4、面积 Van der Waals面积:原子以van der Waals为半径的球的简单堆积。

产品设计师考题

科目编号:4030 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教育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专业认证课程: 造型(产品)设计) 注意事项 1、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等;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 一、选择题(专业基础课程 每题0.5分,共10分) 1、 RGB 颜色模式中的R 、G 、B 依次是指下列哪一选项的三种颜色?( B ) A. 蓝色、红色、绿色 B. 红色、绿色、蓝色 C. 绿色、红色、白色 D. 红色、黄色、黑色 2、 对于A3尺寸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是A4尺寸的两倍大小 B.297像素×210像素 C.420像素×297像素 D.420厘米×297厘米 3、 关于网格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B ) A.网格可以直接转化为底纹图像 B.参考线可以设置为能够自动吸附到网格上 C.参考线和网格是同一个工具 D.网格可以设置为圆形 4、 选择一个可填充颜色的区域,按下列哪一个快捷键可实现填充背景色?( C ) A.Alt+Ctrl B.Alt+Delete C.Ctrl+Delete D.Alt+Enter 5、 关于图层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设置为半透明的图层,不能跟其他图层合并 B.图层样式功能,不能应用于文字图层 C.背景图层不可以设置为不可见图层 D.使用文字输入工具时,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文字图层 6、 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时,要调整路径所自动形成的锚点的数量应改变哪一个参数?( B ) A .边对比 B .频率 C .宽度 D .羽化 7、 关于克隆印章工具使用,下列那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 A.克隆印章工具跟画笔工具一样,拥有大小尺寸调节能力。 B.必按住键盘Shift 才能实现克隆 C.克隆前必须用选择工具指定克隆范围 D.克隆印章工具有填充前景色的功能 8、 关于文字输入工具的功能,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B ) A.文字一旦被输入就不能再更换颜色 B.一行文字,能被设置成左右文字相互叠压交错状态 C.文字不能输入为右边对齐的排列格式 D.文字不能被输入为波浪形排列方式 9、 定义画笔时,需要先选取一个单元图形作为画笔内容,这个单元必须是什么形状?( D ) A.圆形 B.矩形 C.大小是一个像素单位 D.随意形状 10、 本题右图中的网点效果是对左图使用了一个滤镜生成的,是下列哪个滤镜?( C ) A.等高线滤镜 B.浮雕滤镜 C.颗粒化滤镜 D.彩色半调滤镜 11、CorelDRAW 中可以导入的位图类型很多,下列哪一组中的文件类型全是位图且能被 CorelDRAW11导入( A ) A 、BMP / PCD / TIF B 、PSD / PDF / JPEG2000 C 、JPG / WSD /TGA D 、CPT / TGA / SVG 12、用鼠标给曲线添加节点,操作错误的是(A ) A 、单击曲线无节点处 B 、左键单击曲线无节点处,再按数字键盘上的“+”键 C 、右键单击曲线无节点处,选择“添加” D 、左键单击曲线无节点处,再单击“添加节点”按钮 13、在贝塞尔工具绘制曲线过程中得到一个尖突的方法有:( C ) A 、绘制时按S 键 B 、绘制时按Ctrl 按键

药物设计学简答题

简答题 11、理想的药物靶点应具有哪些特点? (1)药物作用于靶点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2)中靶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反应小。 (3)便于筛选药物的靶点成药性 13、骨架迁越及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骨架迁越:由苗头或先导化合物分子产生新结构的分子,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通过结构骨架变换,连接适宜的药效团,产生新结构类型的药物,骨架迁越涉及丰富的药物化学内涵和技巧。 应用:(1)将化合物转化成为类药分子-----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 刚-柔骨架的变换,改善药代性质;亲脂-极性骨架变换,改善溶解性和分配性;新的骨架若参与同受体结合,可改善与受体的亲和力;骨架适中的策略如果过小的骨架如苯环缺乏有用信息;过于复杂的骨架带来成本过高问题。 (2)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或IP产品--破专利,Me-too,Me-better; 14、前药设计应注意哪些原则? (1)在母体药物最适宜功能基处键合载体分子。 (2)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较低,转运基团应无活性。 (3)明确前药在体内的活化机制。 (4)转化为母体药物的速度应该是快速动力学过程,并降低母体药物的直接代谢,以保证母体药物在靶点有足够的浓度。 (5)应容易合成与纯化,最好是一步反应,且载体廉价易得。 1、简述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分子→配体分子打分→合成及活性测定→先导物 2、根据设计来源不同软药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软药和前药的区别有几个方面? 软类似物;活化的软类似物;用控释内源物设计天然软药;活性代谢物;无活性代谢物等类型。区别:①先导物不一样,前药是以原药为先导物的,软药的先导物既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原药的代谢物;②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药在体外无活性,只有到达靶点释放出原药才有活性,而软药在体外是有活性的,它们到达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后一步代谢失活。 3、简述先导物发现的可能途径。 ①筛选途径:从众多的化合物中运用生物筛选模型挑选有生物活性的先导物。现代筛 选途径涉及组合化学、组合库和高通量高内含筛选。 ②合理药物设计:基于靶点和配体的作用机制、三维结构和识别过程以及与药物理化 性质相关的体内过程,进行有的放矢的药物设计。 4、药物作用的靶点的定义及理想的药物靶点特点是什么? 靶点:也称靶标,指具有重要生理或病理功能,能够与药物相结合并产生药理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及其特定的结构位点,这些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有一些是核酸或其他物质。特点:①药物作用于靶点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②药物作用于靶点后引起的毒副反应小③便于筛选药物靶点的成药性。 5、简述药效基团的虚拟筛选一般流程。 小分子准备→产生构象→由活性分子生成药效基团的假设→优化、修改药效基团的假设→生成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寻(虚拟筛选) 6、Lipinski的类药五倍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该方法不适合预测药物的类药性?

1.2016年工业产品设计试题

2016年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 时量:240分钟 抽签号:计分:装订线 一、竞赛规则 1、比赛正式开始前赛点把电子档试卷发送到参赛者计算机桌面上面并分发纸质试卷。 2、本比赛项目根据《2016年常德市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技术赛项规程》所提供的软件环境,不包含第三方插件等辅助软件,也不允许参赛者携带任何软件进入赛场。 3、不允许在完成的作品中以任何形式透露参赛选手的身份信息,否则不计成绩。 二、竞赛说明与要求 1、参赛选手首先在E:/XX以选手自己的“机位号”命名创建一个文件夹,参赛作品一定要放到该文件夹中,创建的子文件名以题目号命名,放在指定文件夹外的文件,不计成绩。 2、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 3、比赛结束前5分钟,参赛选手应进行作品的检查和存盘。比 赛时间一到,不要关闭计算机,留下全部下发物品后立即离开赛场。 4、参赛作品要及时存盘,以免数据丢失影响比赛成绩。 三、竞赛题目 1、下图为手动气阀装配示意图模型。(共40分)

1、气阀杆 2、密封圈 3、阀体 4、螺母 5、阀芯 6、手柄如图所示,手动气阀装配由气阀杆、密封圈、阀体、螺母、阀芯手柄组成。请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阀体”和“气阀门”的图纸,建立三维模型。(10分) (2)按照题目1中的工程图,创建“阀体”和“气阀体”的工程图文件。(10分) (3)利用题目1中建立的模型以及已经给出的其他模型(见“手动气阀”文件夹),完成手动气阀的装配。(10分) (4)创建部件手动气阀的爆炸图(表达视图)。(5分) (5)根据题目3完成的装配图,对其进行简单的效果渲染,制作效果图。(5分) 答题要求: 竞赛题目答案(文件夹中要包含:1三维模型、2工程图、3爆炸图、4装配图、5效果图) 2、自主创意设计(60分) 参赛选手根据所提供的考题文件,现场提供的软硬件环境,对空调扇用Inventor软件创意、设计制作,生成主要外观零件的数字模型;并制作核心零件的工程图(1张整体装配图、4张核心零件工程图)、对产品进行装配、制作装配演示视频、爆炸图,编写产品设计说明书,制作出产品立体渲染效果图(5张以上)(斜45°视角)。并且要求使用Inventor塑料零件设计功能中的栅格孔,凸柱,卡扣式连接,止口

《基础设计》习题集-2012

《基础设计》习题集 主编:韩淼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结构教研室

第一章柱下条形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柱下条形基础? 2.柱下条形基础有哪几种形式? 3.柱下条形基础常用计算方法有哪几种?计算依据是什么? 4.柱下条形基础有那些构造要求? 5.什么是反梁法? 6.反梁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7.反梁法的计算假定是什么? 8.简述反梁法计算步骤。 9.什么是经验系数法? 10.什么是静力平衡法? 11.连续梁法怎样计算基础梁的内力? 12.连续梁法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作用力为什么不相等?如何进行调整? 13.考虑“架桥”作用时,如何调整地基反力? 14.弹性地基梁法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15.弹性地基梁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划分? 16.如何应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础梁内力? 17.什么是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18.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的计算假定是什么? 19.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的交叉点有哪几种形式? 20.如何对交叉点的集中力进行分配和调整? 21.交叉点处的基础重叠面积如何计算? 计算题 1.某建筑物基础上部荷载与柱距如图。基础埋深d=1.5m,持力层土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156kN/m2,柱荷载设计值F A=1252kN,F B= F C=1838kN,柱距6 m,共5跨,基础梁伸出 左端边柱1.1m。(求荷载标准值可取荷载分项为1.35简化计算)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2)用静力平衡法计算基础梁内力,并绘出内力图。 (3)假定用弯矩分配法求得支座反力为R A=1224kN,R B=2072kN,R C=1632kN,试对支座不平衡力进行调整,并绘出调整荷载分布图。 (4)用连续梁系数法计算基础梁内力,并绘出内力图。 5 6000 1100

-合理药物设计

合理药物设计 合理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是依据与药物作用的靶点即广义上的受体,如酶、受体、离子通道、抗原、病毒、核酸、多糖等,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主要通过对药物和受体的结构在分子水平甚至电子水平上全面准确地了解,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通过对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作用方式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的认识进行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合理药物设计是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产物,是在社会对医药需求的强大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图形模拟技术来进行合理药物设计。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包括3类:①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②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③基于药物作用机理的药物设计。 1.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 合理药物分子设计必须在已知受体结构模型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已知药物作用的受体结构是未知的在未知受体结构时应用合理药物设计的原理和概念开始药物设计也有了不少的尝试,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探索系列小分子药物三维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主要有3D-QSAR;根据已知药物结构反推受体结构模型,再行合理药物设计,如药效团模型(Pharmacophore Modeling)方法。 1.1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从对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知道药物的作用是依赖自身空间形状的,其与受体的作用一般为非共价性质虽然在未知受体结

构时无法进行常规意义上的合理药物设计,但可以在对已知药物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受体形状推测(receptor-mapping),将与药物本身形状有关的参数引入到定量构效关系中,称之为3D-QSAR。该方法是基于被研究的分子结合在同一个靶标生物大分子的相同部位的基本假定,将药物的结构信息、理化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拟合计算,建立合理的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再以此关系设计新的化合物。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结构性质来确定构效关系。 利用小分子三维结构作为参数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在预测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时非常有用,各种在化合物三维结构基础上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方法(3D-QSAR),在药物研究中己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主要方法为距离几何(Distance Geometry, DG)、分子形状分析(Molecular Shape Analysis, MSA)、比较分子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以及虚拟受体(Pseudo Receptor)方法。 在3D-QSAR中,CoMF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采用化合物周围的静电场、范德华力场等的空间分布作为化合物结构描述变量,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化台物周围各种力场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的模型。CoMFA是在不了解受体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分子势场图示到网格点上来表示分子的周围环境,比较它们与药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定量关系,用以推测受体的某些性质,并可依次建立起作用模型来设计新的化合物,定量地预测其活性强度。 1.2药效基团模型方法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精选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____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 A.劳动 B.直立行走 C.用火 D.信仰 2.古埃及法老时代在建筑艺术上追求震撼人心的力量,创造了气度恢弘的金字塔和( C ) A.卢克索神庙 B.阿蒙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雅典娜神庙 3.文艺复兴的巨匠______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c ) A.桑加洛 B.拉菲尔 C.达·芬奇 D.米开朗基罗 4.对制造联盟的理想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A ) A.穆特休斯 B.贝伦斯 C.诺曼 D.威尔德 5.在芝加哥学派的______于1899年设计的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大厦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A ) A.沙利文 B.赖特 C.戈地 D.卢斯 6.维也纳咖啡馆椅是德国著名设计师______的作品。( D ) A.赖特 B.贝伦斯 C.莫里斯 D.托勒J 7.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著名设计思想家和实践者是(C ) A.穆特休斯 B.莫里斯 C.拉斯金 D.威尔德 8.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的是( ) A.怀特尼 B.布鲁勒 C.柯尔特 D.布兰克 9.毕加索是______绘画的代表人。( ) A.印象主义 B.立体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10.1929年,______设计了巴塞罗那椅。( ) A.盖里 B.格罗皮乌斯 C.米斯 D.罗杰斯 11.《走向新建筑》是______的著作,反映了作者机器美学的理论思想。( ) A.莱特 B.格罗皮乌斯 C.密斯 D.柯布西埃 12.可口可乐标志及饮料瓶的设计是______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之作。( a ) A.罗维 B.提革 C.盖兹 D.厄尔 13.德国设计界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是( ) A.柯伦波 B.乔治亚罗 C.克拉尼 D.索德萨斯 14.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的______一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 A.《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B.《后现代建筑的宣言》 C.《向拉拉斯加学习》 D.《地平线》 15.法国著名设计师______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 ) A.文丘里 B.斯达克 C.格雷夫斯 D.索德萨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距今七八千年前,人类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在这一时期发明了______的方法。( ) A.制铁 B.制陶 C.制瓷 D.制绸 E.炼铜 2.新艺术运动的著名建筑师有( ) A.威尔德 B.吉马德 C.盖勒 D.戈地 E.贝伦斯 3.以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设计师有( )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