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1原理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

2、培养基、试剂和血清

2.1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

2.2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

2.3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

2.4 1%盐酸吖啶黄溶液;

2.5 1%萘啶酮酸钠盐溶液;

2.6 PALCAM 琼脂;

2.7 革兰氏染液;

2.8 SIM动力培养基;

2.9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甲基红(MR)和V-P试验用】;2.10 5%~8%羊血琼脂;

2.11 糖发酵管;

2.12 过氧化氢酶试验;

2.13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2.14 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3 、仪器设备

除微生物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器;

3.2 冰箱;

3.3 恒温培养箱:36℃±1℃,30℃±1℃;

3.4 生物显微镜;

3.5 电子天平:感量0.1g;

3.6 均质器;

3.7 吸管:1mL,10mL;

3.8 培养皿(直径90mm);

3.9 培养瓶或三角瓶:容量500mL,250mL;

3.10 试管(,16 mm×160mm);

3.11 离心管:30 mm×100 mm;

3.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4 、检验程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25g(mL)加入到含有225mL LB1 增菌液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min —2min ;或放入盛有225mL LB1 增菌液的均质杯中,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min —2min 。于30℃±1℃培养24h ,移取0.1mL ,转种于10mL LB2 增菌液内,于30℃±1℃培养18h--24h 。 5.2 分离:

取LB2 二次增菌液划线接种于PALCAM 琼脂平板和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于36℃±

1℃培养24h--48h ,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典型菌落在PALCAM 琼脂平板上为小的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典型菌落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特征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判定。 5.3 初筛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 5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木糖、鼠李糖发酵管,于 36 ℃±1 ℃培养 24 h ;同时在 TSA-YE 平板上划线纯化,于 30 ℃±1 ℃培养 24 h ~48 h 。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的纯培养物继续进行鉴定。 5.4 鉴定

5.4.1 染色镜检:李斯特氏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为(0.4 μm ~0.5 μm )×(0.5 μm ~2.0 μm ); 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在油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该菌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

5.4.2 动力试验:李斯特氏菌有动力,呈伞状生长或月牙状生长。

5.4.3 生化鉴定: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过氧化氢酶阳性反应的菌落继续进行糖发酵试验和 MR-VP 试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主要生化特征见表 1。

5.4.4 溶血试验:将羊血琼脂平板底面划分为20 个~25 个小格,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刺种到血平板上,每格刺种一个菌落,并刺种阳性对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和阴性对照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穿刺时尽量接近底部,但不要触到底面,同时避免琼脂破裂,36 ℃±1 ℃培养24 h~48 h,于明亮处观察,单增李斯特氏菌和斯氏李斯特氏菌在刺种点周围产生狭小的透明溶血环,英诺克李斯特氏菌无溶血环,伊氏李斯特氏菌产生大的透明溶血环。

5.4.5 协同溶血试验(cAMP):在羊血琼脂平板上平行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垂直划线接种于平行线之间,垂直线两端不要触及平行线,于30℃±1 ℃培养24 h~48 h。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斯氏李斯特氏菌的溶血也增强,而伊氏李斯特氏菌在靠近马红球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

5.5 可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等对5.3中3个~5个纯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5.6小鼠毒力试验(可选择)

将符合上述特性的纯培养物接种于TSB-YE 中,于30 ℃±1 ℃培养24 h,4 000 r/min 离心5 min,弃上清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成浓度为1010 CFU/mL 的

菌悬液,取此菌悬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3 只~5 只,每只0.5 mL,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致病株于2 d~5 d 内死亡。试验时可用已知菌作对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伊氏李斯特氏菌对小鼠有致病性。

6 结果与报告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报告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形态特征: ①革兰氏阳性的类球形杆菌 ②大小约为0.4~0.5μm x 0.5~2.0μm ③两端钝圆 ④在有些培养基中稍弯,单个、成V形或成对平行排列 ⑤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⑥兼性厌氧,无芽孢,一般不产生荚膜 ⑦在20~25℃时以4根周毛运动,在37℃时只有较少的鞭毛或1根鞭毛 培养特性: ①需氧和兼性厌氧 ②生长范围为2-42℃ ③最适温度为35-37℃ ④pH中性至弱碱性(pH9.6) ⑤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良好。 ⑥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 ⑦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⑧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 ⑨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 生化特性:(甘露醇、木糖为阴性,其他为阳) 1.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2.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苷、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 不发酵木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棉子糖、卫矛醇和纤维二糖。 3.不利用枸橼酸盐,40%胆汁不溶解。 4.吲哚、硫化氢、尿素、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赖氨酸、鸟氨酸均阴性。 5.MR-VP试验和精氨酸水解阳性。 生化试验: ①动力试验+ 原理:有动力的细菌扩散生长,培养基浑浊,无动力的细菌培养基澄清。(结果:有动力,呈伞状生长,底为弯月牙形)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 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规格:48份/盒 用途: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CR体外检测。 检测原理: 试剂盒中含有单增李斯特氏菌特异的引物,当样品中含有单增李斯特氏菌时,前增菌后提取的单增李斯特氏菌DNA通过PCR成指数扩增,在反应过程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特异的荧光探针跟靶核酸杂交,同时被Taq酶水解,把探针上的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开,从而通过荧光增量来实时判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存在。 产品盒组成: 试剂盒的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本试剂盒于-20℃保存。 2.有效期为6个月。 适用仪器: ABI7500,9600系列,MJopticon2,Bio-Rad等荧光定量PCR仪均可。 实验方法: 1.取增菌液1ml加到1.5ml无菌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采纳经典酚氯仿提取法,将提取到的模板进行检测或保存于-20℃以待检测。 2.将PCR反应液置室温平衡,融化后取Taq酶,按2U/管加入Taq酶,即每个测试反应体系配制为:PCR反应液22.5ul+0.4ulTaq 酶。 3.加入模板:将保存在-20℃的核酸提取物置室温解冻,以13,000rpm离心5min。阴、阳性对比使用前置室温解冻。在每个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步骤1中处理过的模板或阴、阳性对比各2ul,盖好管盖,置于PCR仪上,记录相应样品号。 4.上机扩增、检测区:反应条件为95℃:3min,1个循环;95℃:5sec,60℃:40sec〔信号采集〕,40个循环。反应体系设为25ul。 关于多通道荧光PCR仪,信号采集时设定为Fam荧光素。 结果分析: 关于MJOpticon2系列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进行结果分析时,扣除本底后再输入1-15之间的荧光值,进行Ct值的设置或拖动基线到合适的位置以确定ct值。 关于ABI7500,9600系列荧光PCR检测仪进行结果分析时基线的确定:取3-10或3-15个循环的荧光值,阈值设定原那么为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对比品扩增曲线的最高点,而不显示Ct值为宜。 质控标准: 本试剂盒灵敏度为100拷贝/ml。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0拷贝/ml。 阴性对比无Ct值显示或Ct值为40,阳性对比的Ct值≤30.0,否那么为实验失败。 结果判断: 1.检测样本Ct值≤35.0时,报告阳性。 2.检测样本Ct值>35.0且Ct值<40时,需重复检测一次,假如Ct值仍<40,但曲线有明显的对数增长特性,报告本阳性,否那么报告阴性。 3.样本不显示Ct值时,报告阴性。 试剂盒使用本卷须知 1.本试剂盒仅用于体外检测和研究用途,开始使用前请认真阅读本说明书全文。 2.实验必须严格分区操作:PCR前预备区——预备实验试剂;样本处理区——待测样本、模板处理;检测区——PCR扩增、检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操作规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测定 1 提示 1.1 注意无菌操作。 2目的 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测定 3检测依据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测定(GB 4789.30-2016)》。 4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测定。 5试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5.1冰箱。 5.2 恒温培养箱。 5.3 均质器。 5.4 显微镜。 5.5 电子天平。 5.6 锥形瓶。 5.7 无菌吸管、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5.8 无菌平皿。 5.9 无菌试管。 5.10 离心管。 5.11 无菌注射器。 5.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TCC19111或CMCC54004,或其他等效标准菌株。 5.13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innocua)ATCC33090,或其他等效标准菌株。 5.14 伊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ivanovii)ATCC19119,或其他等效标准菌株。 5.15 斯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seeligeri)ATCC35967,或其他等效标准菌株。 5.16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25923或其他产β-溶血环金

5.17 马红球菌(Rhodococcusequi)ATCC6939或NCTC1621,或其他等效标准菌株。 5.18 小白鼠:ICR体重18g~22g。 5.19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6.培养基和试剂 6.1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TSB-YE):。 6.2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 6.3 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 6.4 1%盐酸吖啶黄(acriflavineHCl)溶液:。 6.5 1%萘啶酮酸钠盐(naladixicacid)溶液:。 6.6 PALCAM 琼脂:。 6.7 革兰氏染液:。 6.8 SIM 动力培养基:。 6.9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甲基红(MR)和V-P试验用]:。 6.10 5%~8%羊血琼脂:。 6.11 糖发酵管:。 6.12 过氧化氢试剂:。 6.13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6.14 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6.15 缓冲蛋白胨水:见A.11。 7检验程序 第一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

李斯特氏菌介绍

李斯特氏菌介绍 录入时间:2006-6-26 10:16:37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技术部 李斯特菌 一、概况: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 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nocytohenes) 2、绵羊李斯特菌 (L.iuanuii) 3、英诺克李斯特菌 (L.innocua) 4、威尔斯李斯特菌 (L.innocua) 5、西尔李斯特菌 (L.seeligeri) 6、格氏李斯特菌 (L.grayi) 7、默氏李斯特菌 (L.murrayi)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一) 特点: 1、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 2、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 )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3、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4、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 (二)流行情况: 1999年底,美国发生了历史上因食用带有李斯特菌的食品而引发的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资料显示,在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在另外22个州97人患此病,6名妇女流产。 1992-1995年法国出产的奶酪及猪肉中发现李斯特菌,2001年11月以来,我国质检部门多次从美国、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二十多家肉类加工厂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排等三十多批近千吨猪副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二、流行病学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DBS22 DBS22/019-201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检测 2013年发布 2013年实施 吉林省卫生厅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分为两种检测方法: 第一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 第二法:MPN计数法。 其中第一法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食品,第二法适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含量较低而杂菌含量较高的食品。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刘桂华、龚云伟、李月婷、赵薇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检测 1 范围 本操作程序规定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定量检验方法。本操作程序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无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冰箱:2℃~5℃和-18℃。 2.2 恒温培养箱:30℃±1℃、36℃±1℃。 2.3 均质器。 2.4 显微镜:10×~100×。 2.5 电子天平:感量0.1 g。 2.6 锥形瓶:100 mL、50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 2.8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16 mm×160 mm.。 2.10 离心管:30 mm×100 mm。 2.11 无菌注射器:1 mL。 2.1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2.13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 2.14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TSB-YE):见附录A中A.1。 3.2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见附录A中A.2。 3.3 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见附录A中A.3。 3.4 1%盐酸吖啶黄(acriflavine HCl)溶液:见附录A中A.3.2.1。 3.5 1%萘啶酮酸钠盐(naladixic acid)溶液:见附录A中A.3.2.1。 3.6 PALCAM琼脂:见附录A中A.4。 3.7 革兰氏染液:见附录A中A.5。 3.8 SIM动力培养基:见附录A中A.6。 3.9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甲基红(MR)和V-P试验用]:见附录A中A.7。3.10 5%-8%羊血琼脂:见附录A中A.8。 3.11 糖发酵管:见附录A中A.9。 3.12 过氧化氢酶试验:见附录A中A.10。 3.13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3.14 API listeria 10300生化鉴定试剂盒。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验方法的应用分析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验方法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30T11:36:20.5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3期作者:杨瑞娟 [导读] 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和MPN计数法相结合,避免样品细菌培养法检测出阳性结果,定量检测时重新取样而导致的结果差异,减短检验周期和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云南省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4100 摘要:目的:单增李斯特菌定性检测结合实时荧光PCR和MPN计数法,在食品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快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将单增李斯特菌的菌悬液样品依据不同浓度用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比较;分别对当日、冷冻2小时和6小时的增菌液进行MPN计数法定量检测,对三种情况下MPN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两者结果一致;MPN计数法定量检测,(1)和(2)结果吻合,与(3)结果有差异。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和MPN计数法相结合,避免样品细菌培养法检测出阳性结果,定量检测时重新取样而导致的结果差异,减短检验周期和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验方法 连年来,因食品污染单增李斯特菌导致食品中毒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1],多存在于土壤、水产品和动物中,食物中涉及较多的是急冻食品、生菜食物和熟食店食物等。易感人群为新生儿、孕妇和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化脓性结膜炎和败血症等,死亡率高达30%以上。本文将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MPN计数法相结合,对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进行研究,有关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标准菌株采用我市提供的50000株单增李斯特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和离心机,选取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培养基选自李氏增菌肉汤等,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培养基和试剂。用脑心浸液培养基将80℃标准菌株过夜培养温度控制在30℃,科玛嘉单李斯特显色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温度设置为36℃至37℃。菌落的挑选规格为天蓝色、大小适中和周围有白色晕环,将菌落接种于脑心浸液琼脂平板分纯24小时30℃,菌液的浓度利用生理盐水控制在0.5至0.6麦氏单位,将调整好的菌液作为原液,1ml菌液和9ml无菌生理盐水放在试管中,把试管的液体进行均匀搅拌,制作成10-1菌液,重复上面的步骤,菌液制作成10位系列菌液。每进行稀释一次菌液,都要换用1次1ml的无菌吸管[2],依次稀释到10-9,将2ml菌悬液分别加入2个无菌平皿,将单增李斯特显色培养基放满平皿,培养24小时,温度控制在36℃,计数平皿中天蓝色、大小适中,周围有白色晕环的菌落数,作好空白对照。 1.2制备样品和检验样品 制备样品:从市场采集10份熟食制品,检验阴性结果使用细菌培养法,得出检验结果为阴性结果后,按照每份50g分为5份,分别加入每个标准菌液混合拍打,再取出样品25g,加入225ml混合搅匀。将剩余的25ml保存在冰箱中。检验样品:将LB1增菌液取出40ml保存在冰箱,剩余的LB1按照单增李斯特的检验方法用MPN计数法进行定量检测和细菌培养法检测。将LB1和LB2分别进行荧光定量RCR检测。按照2d至6d后,将样品进行MPN计数法定量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 在研究中,样品增菌LB1经过24小时培养和LB2经过18小时培养后,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10-7细菌培养法和PCR法LB1增菌培养比较时,10-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法和PCR法LB2增菌培养后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不同时间MPN计数法检验结果比较 经检测,加标识的样品定量检测同时进行MPN计数法定量检测,2d后用冷藏的LB1增菌液定量检测结果和MPN定量检测结果一致,6d 后冷冻加标样品和冷冻6d后重新取样定量检测的结果有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x±s) 3.讨论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单增李斯特具有准确性和快捷性。国标中单增李斯特菌常用的三种检验方法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N计数法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平板计数法[3],主要通过制备培养基、处理样品增菌和生化试验等,用时较长,分离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通过标准的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使结果更加直观明确。 在本次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优于细菌分离培养法。样品增菌LB124小时和LB218小时培养后,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_郭宏华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项目资助(20100742)吉林省卫生厅项目资 (3D511BC43430 )*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97-03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郭宏华1,贾芙蓉2,韩晓英3,何成彦1*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2.解放军第208医院;3. 长春八一医院)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 阳性无芽胞杆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属(1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L innocua)(亦称无害李斯特菌)、韦氏李斯特菌(L welshimei)、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 i)和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1 生物学特性 LM的幼龄菌(取16h-24h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呈革兰阳性小杆菌,长0.5μm-2μm,宽0.4 μ m-0.6μm,直或稍弯,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在营养肉汤中2O℃-25℃培养24h可形成4根小鞭毛,有动力;36℃培养时无鞭毛,动力消失。此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6℃培养24h呈细小、半透明、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直径约0.2mm- 0.4mm,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在血平板上36℃培养24h- 96h,菌落呈β溶血[ 1] 。2 流行病学 L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感染家畜后可引起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等,可暴发流行。LM引起人类的疾病统称为李斯特菌病(1ist—eriosis ),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 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婴幼儿、怀孕妇女和免疫耐受病人的感染死亡率可高 达20%-30%[2] 。 3 毒力基因 3.1 李斯特菌溶解素(LLO)是由hly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孔形成毒素,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可破 坏吞噬体,使细菌进入胞液并在其中繁殖,失去后导致细菌毒力的丧失。不产生LLO的LM可在非吞噬细胞的胞液中生存一段时间, 但却不能繁殖,可被吞噬细胞杀灭[3] 。近年的研究表明LLO是一个多 功能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很多反应,如细胞增殖、 黏膜细胞外渗作用、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树突状细胞的凋亡、磷脂代谢及引起机体产生免 疫反应等[ 4] 。3.2 P60蛋白是一种胞壁质水解酶,由iap基因编 码,它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重要毒力因子[5] 。通常P60蛋白于细胞表面产生,并大量分泌到生长介质中,对于细胞的分裂是必不可少的。分析P60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体显示,对于LM的吞噬细胞溶解作用以及对机体的感染过程,P60蛋白是一个 重要的因素[ 6,7] 。3.3 单增李斯特菌能产生两种磷脂酶c:PI- PLC和PC-PLC。plcA基因编码一个特异的作用于磷脂酰肌(phosphatidylinosito1)的磷脂酶c(PI-PLC)。p lcB基因编码磷脂酶C(PC-PLC)。PI-PLC毒性相对较小,对细菌在细胞间扩散作用不大,主要是协同PC—PLC发挥作用。PC-PLC使细菌从吞噬泡中逃逸出来,能破坏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能调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合成,还能通过二酰基甘油、神经酰胺、肌醇磷酸盐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 等[4,8- 12]。PI-PLC系以活化的形式合成,而PC- PLC则先以非活化的前肽被分泌出来,然后在胞外由mpl的基因产物Mp l蛋白酶加工。PI-PLC可辅助细菌逸出初级吞噬体,而细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 扩散过程中,PC- PLC则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作用[13] 。Angelika Grund1ing等通过利用诱导P C-PLC表达系统证明,缺乏LLO的LM,PC-PLC的活性不仅对在人类上皮细胞中初级吞噬体的溶解是必需的, 而且对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扩散也是必需的[ 14] 。3.4 Prf  A编码PrfA蛋白,是单增李斯特茵毒力基因簇上各种毒力基因的调节蛋白,直接检测PrfA可以减少其他毒力基因突变或缺失所造成假阴性 — 79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李斯特氏菌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防治

品种名称:PALCAM平板 品种编号:029970 PALCAM平板用途:用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单增李斯特氏菌介绍: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在土壤中它是一种腐生菌,以死亡的和正在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它也是某些食物(主要是鲜奶产品)中的一种污染物,能引起严重食物中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微生物图鉴: 培养基使用原理: 蛋白胨提供生长必须的碳氮源;酵母膏粉和淀粉提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葡萄糖提供碳源;李斯特氏菌水解七叶苷与铁离子反应形成黑色的6,7-二羟基香豆素;甘露醇是可发酵的糖,酚红是pH指示剂;氯化锂和其它的抗生素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琼脂是 培养基的凝固剂。 贮存:贮存于4-8℃。贮存期三个月。 规格:20个/盒

PALCAM平板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23.0g 淀粉1.0g 酵母膏粉3.0g 氯化钠5.0g D-葡萄糖0.5g D-甘露醇10.0g 柠檬酸铁铵0.5g 七叶苷0.8g 氯化锂15.0g 酚红0.08g 琼脂13.0g 盐酸吖啶黄素0.5mg 硫酸多粘菌素B1mg 复达新2.0mg 最终pH 7.2±0.2 PALCAM平板使用方法: 1、取待检菌划线接种于PALCAM平板上,于35℃±1℃培养24h~48h。 2、观察结果。李斯特氏菌在PALCAM平板上生长24h后菌落呈黑色,直径为1mm,在其周围形成一个黑色环,培养48h,菌落仍呈黑色,直径2mm~3mm,除在菌落周围有一环外,在菌落中心部位的深层也形成黑点。 质量控制: 质控菌株接种后于37℃培养24h结果如下: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

ISO标准(参考译文)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和计数方法

国际标准ISO11290-1 第一版1996-12-15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和计数方法第一部分 检测方法 目录 内容页次 1 范围 1 2 参考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培养基和试剂 2 6 设备和玻璃仪器 3 7 取样 3 8 取样前处理 3 9 步骤 3 10 结果表述7 11 检验报告7 附录 A 检验步骤图8 B 培养基和试剂的组成和配制9 C 亨氏证明试验16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和计数的水平方法 第一部分 检测方法 警告: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强烈推荐执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应在具备相应设备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在有经验的微生物专家控制下,保温后的一切丢弃物应小心处理。特别是,强烈推荐孕妇不能操作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培养。 1 范围 本ISO11290详细说明了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和计数的水平方法。 限于简介中讨论的条件,本ISO11290适用于给人消费和作为动物饲料的产品。 2 参考标准 以下标准包含的条件;通过参照这些内容,组成了这部分ISO11290的条件。出版时,引用的这些版本是有效的。所有标准都需要修订,而各机构对本部分基于ISO11290的批准应鼓励调查和应用以下引用标准的最近版本。IEC和ISO成员保留目前有效的国际标准的注册。 ISO6887:1983,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中稀释液制备的一般导则 ISO7281:1996,食品及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通则 3 有关定义 本部分ISO11290适用以下定义: 3.1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依据本部分ISO11290实施检验,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典型菌落并呈现固有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的微生物。 3.2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依据本部分ISO11290实施检验,在给定产品的质量和体积的条件下,检验这些微生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4.原理 在本部分ISO11290范围内,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需要四个连续的阶段(见附录A检验流程图) 注意1:李斯特氏菌可能存在量少并与大量的其它种类细菌混杂,因此需要选择性富集。同时也必须检测受破坏的李斯特氏菌,初级选择性富集培养基,含有降

食品微生物检验——单增李斯特菌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检测技术 李斯特氏菌属包括七个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绵羊李斯特氏菌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威尔斯李斯特氏菌 西尔李斯特氏菌 格氏李斯特氏菌 默氏李斯特氏菌 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致病性强,绵羊李斯特氏菌对人类也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余李斯特氏菌无致病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μmх 1.0-2.0μm,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偶有球状、双球状。 兼性厌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膜,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该菌有4根周毛和1根端毛,但周毛易脱落。 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 该菌的生长范围为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二氧化碳张力略高的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在pH3.8-4.4能缓慢生长,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良好。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 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度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 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如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苷、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

李斯特菌检验应用

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 李斯特菌快速检测试剂盒 1、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 2、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

长时间生长繁殖。 3、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4、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李斯特菌具有较强的反抗力,秋冬时期在土壤中能存活5个月以上,在冰块内也可存活3~5个月,许多冷冻肉类都是它的“温床”。这种细菌对高温的反抗力也比较强,能在100℃下挺15~30分钟,在70℃下可存活30分钟以上。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 1、形态与染色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1原理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 2、培养基、试剂和血清 2.1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 2.2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 2.3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 2.4 1%盐酸吖啶黄溶液; 2.5 1%萘啶酮酸钠盐溶液; 2.6 PALCAM 琼脂; 2.7 革兰氏染液; 2.8 SIM动力培养基; 2.9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甲基红(MR)和V-P试验用】;2.10 5%~8%羊血琼脂; 2.11 糖发酵管; 2.12 过氧化氢酶试验; 2.13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2.14 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3 、仪器设备 除微生物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器; 3.2 冰箱; 3.3 恒温培养箱:36℃±1℃,30℃±1℃; 3.4 生物显微镜; 3.5 电子天平:感量0.1g; 3.6 均质器;

3.7 吸管:1mL,10mL; 3.8 培养皿(直径90mm); 3.9 培养瓶或三角瓶:容量500mL,250mL; 3.10 试管(,16 mm×160mm); 3.11 离心管:30 mm×100 mm; 3.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4 、检验程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25g(mL)加入到含有225mL LB1 增菌液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min —2min ;或放入盛有225mL LB1 增菌液的均质杯中,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min —2min 。于30℃±1℃培养24h ,移取0.1mL ,转种于10mL LB2 增菌液内,于30℃±1℃培养18h--24h 。 5.2 分离: 取LB2 二次增菌液划线接种于PALCAM 琼脂平板和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于36℃± 1℃培养24h--48h ,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典型菌落在PALCAM 琼脂平板上为小的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典型菌落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特征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判定。 5.3 初筛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 5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木糖、鼠李糖发酵管,于 36 ℃±1 ℃培养 24 h ;同时在 TSA-YE 平板上划线纯化,于 30 ℃±1 ℃培养 24 h ~48 h 。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的纯培养物继续进行鉴定。 5.4 鉴定 5.4.1 染色镜检:李斯特氏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为(0.4 μm ~0.5 μm )×(0.5 μm ~2.0 μm ); 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在油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该菌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 5.4.2 动力试验:李斯特氏菌有动力,呈伞状生长或月牙状生长。 5.4.3 生化鉴定: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过氧化氢酶阳性反应的菌落继续进行糖发酵试验和 MR-VP 试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主要生化特征见表 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1、范围 适用于食品中志贺氏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2.1恒温培养箱:36℃±1℃ 2.2冰箱:2℃—5℃ 2.3厌氧培养装置:41.5℃±1℃ 2.4电子天平; 2.5显微镜 2.6均质器; 2.7无菌吸管; 2.8无菌均质杯; 2.9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2.10生化鉴定试剂盒; 2.11比浊管及比浊管架; 3、培养基和试剂 3.1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 3.2麦康凯琼脂(MAC) 3.3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XLD) 3.4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3.5三糖铁琼脂 3.6营养琼脂平面 4、操作步骤 4.1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于41.5℃±1℃厌氧培养16h~20h。 4.2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4.3 初步生化试验 (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1℃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 (2)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5.3.1中已培养的琼脂斜面上长的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5、生化试验 (1)生化试验(生化鉴定试剂盒) a.菌悬液的制备 取一支盛有2ml无菌水的试管;用接种针挑取可疑菌落至无菌水中;仔细研磨,与标准浊度管比较,制成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 b.接种与培养 用产品中提供的一次性吸管吸取菌悬液依次滴入瓶中(三糖铁需穿刺划线接种,半固体和葡萄糖铵需穿刺接种),每瓶3滴;如特殊说明,培养温度均为36℃±1℃(无需加盖)。 C.结果判定如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年3月20日第18卷第2期?Chin?J?Infect?Chemother,?March?2018,?Vol.?18,?No.?2 206 ·病例报告· 作者单位:1. 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天 津 300100; 2. 天津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 李佳(1978—),女,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 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田卓民,E-mail :tianzhuomin19@https://www.360docs.net/doc/667257876.html,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李?佳1,?田卓民2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感染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8 ) 02-0206-03DOI: 10.16718/j.1009-7708.2018.02.015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 one case report LI Jia, TIAN Zhuom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eurology,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Tianjin 300100, China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退休干部。既往体健,于2015年6月7日因剧烈头痛,神志恍惚入院。入院前1 d ,开始发热伴头痛,自以为“感冒”,服“布洛芬”,体温暂时降至正常后复升达40.5?℃。入院当天查体:T 39.0?℃,P 100次/m in ,R 20次/min ,BP 150/90 mmHg ,神志恍惚,言语欠流利,颈项强直,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Kernig 征(+),双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合作。外周血白细胞14.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0.925;血沉 24.0 mm/h ,肝肾功能正常。6月8日腰穿初压266 mmH 2O ,末压159 mmH 2O ,脑脊液(CSF )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355×106/ L ,葡萄糖 1.41 mmol/L ,氯化物106.0 mmol/ L ,蛋白 3.63 g/ L 。在细菌学结果尚未回报的情况下,治疗方案:甘油果糖250 mL ,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静脉输注,联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地 塞米松静脉注射。3 d 后(6月11日),意识障碍加重,嗜睡,仍发热,体温达39.8?℃,外周血白细胞12.4×109/ L ,中性细胞比例0.874 ,当日CSF 与血细菌培养回报均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CSF 细菌涂片阴性,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结核抗体(-)。将治疗方案更改为氨苄西林2 g ,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继续甘油果糖治疗。同时进行第2次腰穿,初压179 mmH 2O , 末压99 mmH 2O ,CSF 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295×106/L ,葡萄糖 2.98 mmol/ L ,氯化物108.9 mmol/L ,蛋白1.84 g/ L 。第2次腰穿CSF 和血培养回报仍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而CSF 细菌涂片阴性、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CSF 结核抗体(-)。氨苄西林治疗4 d 后,患者神志完全转清,但语言欠流利,体温37.4?℃,外周血白细胞8.30×109/L ,中性细胞比例0.672。入院第10天,体温及生命体征正常。住院期间共做7次腰穿,自第3次腰穿开始,CSF 压力正常,常规和生化结果逐步趋于正常,连续3次(第 3、4、5次)CSF 和血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氨苄西林静脉滴注3周,氨苄西林胶囊口服4周后痊愈出院。2 讨论 1924年Murray 发现第1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 disease )[1],已报道

单增李斯特氏菌2

单增李斯特氏菌 一、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什么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是李斯特氏菌属的8个菌种中对人类致病的力最强的菌种,绵羊李斯特氏菌对人类也有一定致病性,其余李斯特氏菌均无致病性。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有13种血清型,其中1/2a,1/2b,4b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型别。其引起的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相对少见但十分严重,是致死率非常高的食源性致病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0℃~45℃都能生存,生命力非常顽强,在冰箱的冷藏温度4~6℃下仍可以大量生长繁殖,这意味着食物在冰箱内冷藏也无法将单增李斯特氏菌置于死地,也是该菌不同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特征。 二、危害、典型症状、易感人群 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分两种: (1)肠道型感染。肠道型的潜伏期很短,通常从食入污染食物的8~48小时,病人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几天即可痊愈。 (2)侵袭型感染。侵袭型的潜伏期非常长,2~12周。单增李斯特氏菌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却高达30%~70%。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人体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对其进行清除,因此,易感人群为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或有缺陷的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其中,孕妇感染李斯特氏菌本人只会表现出轻微感冒症状,但却能引起胎儿感染,造成胎停、流产等严重后果,据统计约1/3的感染孕妇会发生流产。 三、最常见的污染食品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粪便、植物、饲料、原料乳中都能被离出。WHO的调查表明,4%~8%的水产品、5%~15%的乳及乳制品、30%的肉及肉制品均被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同时,该菌还能寄居在人类肠道中,一般人群粪便带菌率为2~10%。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 单增李斯特氏菌通过食物污染传播,经消化道感染。引起中毒的原因往往是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污染食品。例如冰箱内冷藏的牛奶、冰淇淋,若受到生肉表面李斯特氏菌的交叉污染,取出直接食用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四、流行状况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