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大学考研840管理学专业考研复习笔记汇编(绝对经典)

2015年山东大学考研840管理学专业考研复习笔记汇编(绝对经典)
2015年山东大学考研840管理学专业考研复习笔记汇编(绝对经典)

2015年山东大学考研

840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经典)

1、管理的概念

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利,有效地进行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和处理,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计划职能指的是管理者对要实现的组织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作出选择和具体安排。它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和作业计划、制定决策程序等。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中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和资源、配备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监督组织运行等。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带领、指挥和激励下属,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实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职能是为了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同时也是管理者在建立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分析出现偏差的,并采取纠编措施的过程。

2、管理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是:效率与效果。

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因为所有组织的管理者处理的都是具有稀缺性特征的资源投入,比如稀缺性的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所以他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符合组织发展的方向和追求。那些企业资源约束、盲目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往往是效果不佳的企业。

在组织管理中高效率与高效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却是低效率的。组织的管理层不仅要关注和实现组织的目标(效果),还要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相比而言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中层和基层管理者负有更大的责任;而效果更多涉及做事的结果,高层管理者负有更大的责任。

3、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任务职责的组织成员。

管理者的层次:

(1)高层管理者;代表一个组织,把握本组织的发展方向,确定长远目标,沟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2)中层管理者;他们是组织中各部门的负责人,贯彻和执行高层管理者的意图,把任务落实到基层单位,并监督、检查、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

(3)基层管理者他们是组织中最下层的管理者,直接面向在第一线的组织成员,组织他们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4、操作者是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作业工作的人。

5、领导者是指在群体或组织中,能够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为他人所追随,并能够得到别人信任,实现领导过程的人。

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7、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应用解决自己分管范围出现问题的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指导下属并回答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成为业务的内行是作为一个有效管理者的前提。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能够使管理者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捉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问题的将会产生的影响,判断出应采取的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和协调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综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者所控制的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集合。包括物质性有形资产和非物质性无形资产。

物质性有形资产:主要指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账户客观、直接反映出来的各种实体资源,如企业的资本金、企业的股票价值、企业的银行存款以及厂房、机器设备、矿山以及有利的地理位置等,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属于有形资源。

非物质性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知识产权资源、基础结构资源以及企业的组织能力。

9、管理原理具体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经验的共性的抽象,是对管理活动的规律性的总结。主要包括系统性原理、人本性原理、有效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最优化原理。

(1)系统性原理:管理主体必须运用系统理论组织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把握运行规律,运用系统方法调节、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引导管理对象实现预定目标。

其原则有:①整分合原则;即系统管理要求对管理对象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②封闭原则;管理系统必须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严密回路,首尾相接,环环相扣,使之成为一个连续回路运转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管理,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③环境适应原则;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能动地影响环境,才能使系统和组织保持最佳状态。

(2)人本性原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积极发挥,是管理活动成功的关键。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前提,同时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

其原则有:①动力原则;强调管理者必须运用动力,是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②和谐原则;要求系统内部各种不同的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协调一致,在遵循各自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有机地联接成一个整体。③人——机——环境协调原则;指运用一定的手段使人、机、环境三者达到动态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机器和环境系统更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人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从而全面发挥人的能动性。

(3)有效性原理:任何管理活动都要讲求其效果,实现管理的有效或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是一切管理者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管理者就必须研究并揭示管理

山东大学09-10一《管理学》A卷

(A卷)(本试卷共6页) 09,会计09,国贸09,金融09,人管09,营销09 1、有时,一位工作表现很出色的基层主管在被提升为中层主管、尤其是高层主管后,尽管工作比以往更卖力,绩效却一直甚差。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在于这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培养起从事高层管理工作所必须的:( A)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领导技能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 福特 B.巴贝奇 C.甘特 D.泰罗 3、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C )。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4、在偏差出现前就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来”,这种行为属于( A ) A.事前控制 B.事后控制 C.计划活动 D.现场控制 5、商业银行在设计组织结构时,经常设立证券投资部、房地产部、信托投资部等,这是按什么方式进行部门划分?( A) A.职能 B.产品 C.顾客 D.流程 6、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C )。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7、管理职务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是( C )。 A.职权B.职责C.指挥链D.管理

8、在以下何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可以加宽()。 A.组织各项工作的过程普遍得到标准化。 B.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高,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 C.组织环境很不稳定,时常出现新情况。 D.下属的工作单位在地理位置上相当分散。 9、( A )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广泛适用于任何管理系统。A.法约尔B.韦伯C.亚当·斯密D.明茨博格 10、下列哪一项属于组织文化的核心层(D) A.厂容厂貌 B.规章制度 C.产品形象 D.职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11、通过霍桑实验,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哪一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A )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B.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D.工作环境与劳动效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哪一个职能?( C ) A.组织职能 B.领导职能 C.计划职能 D.控制职能 13、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环境应该属于( D ) A.正强化因素 B.激励因素 C.负强化因素 D.保健因素 14、某企业在推行目标管理中,提出了如下目标:“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益创一流,人人争上游”。你对此目标做何评价?( A ) A.目标很好,有挑战性 B.目标表述不够清楚 C.目标无法考核 D.目标设定得太高 15、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D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16、某电视机厂厂长从报纸上看到某地农民持币待购电视机的消息,立即打破正常销售渠道,果断地组织车辆把本厂产品送到各个村就地销售,很快使这个地区成为“电视村”,结果不但直接扩大了销售额,还通过记者报道作了一次不花钱的宣传。这一决策方式属于( C ) A.指导性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经验决策 17、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 B )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 B.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 C.企业的主审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D.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 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 (1)教育计划的定义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

(2)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 (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3)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实际上不可能只有国家的教育计划而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因为如果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国家的教育计划就会落空。 (4)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教育财政 9.1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降

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更多

2014-2013年山东大学840管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2014年山东大学840管理学考研真题 说明:山东大学近年真题不对外公布,市面上均为回忆版,完整版请关注后期更新。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西蒙 2.非正式组织 3.战术决策 4.规模经济 5.审计控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目标管理内容及过程. 2.试述激励保健因素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3.决策定义及过程的理解. 4.考评内容为什么既要考评工作成绩又要考评能力以及考评目的? 5.试述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内容. 6.分析企业的一般环境。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组织结构的几种常见模式,联系实际阐述组织发展趋勢。 2.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四、案例分析题(共25分) 案例讲述的是一个五星级啊大酒店的成功案例,涉及服务至上的理念,品牌忠诚度,员工自主管理,团队合作,忠诚度调査等细节是如何让企业成为行业标杆的。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企业如何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2.该酒店是如何塑造维持员工的品牌忠诚度的?

3.关于企业价值观念.涉及到一些企业文化、授权、领导理论。 2013年山东大学840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彼得德鲁克 2.直线职能制 3.德尔菲技术 4.弹性原则 5.知识螺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析决策学派的管理理论。 2.什么是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在管理中如何运用? 3.简要评价古典组织理论. 4.简析公平理论。 5试述传统管理考评方法的缺点以及如何克服。 6.简述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所学,职业发展有几个阶段?如何认识职业定位理论及职业发展维度?谈谈自已的职业定位,并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决策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题(共25分) A、B、C三人党校学习后,被晋升,对今后新公司经营的一些看法,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做法。 1.A、B、C三人的观点,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如果A、B应该借鉴C,那么他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三版笔记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目标管理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件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半血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管理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4、什么是教育管理? 教育就是在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方化环境下,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在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近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对管理的理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决策:管理者为了实现预计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方案中,经过价值判断或决策论证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3、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4、为什么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就越严重在西蒙看 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 中唯有对现实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有价值的决策。 5、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以往的管理过度看重管理过 程和管理职责,而忽略了决策的正确与否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一旦失误,后果危害巨大。在西蒙教授 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 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6、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和自己特点。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①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社区 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②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 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③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的发展。④建立正常 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①管理育人。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 务。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④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 盾和问题。 8、管理现代化: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 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 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9、教育管理现代化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10、传统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和80年代的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比较:①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 的效能管理。 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③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④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 多变的管理。 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 ①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最早提出是施泰因) ②“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泰勒) ③科层管理理论流派(马克思.韦伯)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说说是前身) 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为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为詹姆斯.布坎南) ⑥行政伦理学 2、施泰因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 时间,除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③每个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 ④为了造就标准化的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们训,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 ⑤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⑥宣扬科学管理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 2、施泰因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 ①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 ②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③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④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3、施泰因从行政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 教育行政管理理论是从行政学的视角讨论管理的实效性。它的基本观点是: ①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 ②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管理行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③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 的工作计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入比重,提供咨询与服务,开展督导和评价等。 ④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 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3、泰勒科学管理的特点:1.目的和中心是提高生产销率2.管理人员用科学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 作程序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出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3 .标准化管理4. 对工人人进行标准化培训5.简历岗位标兵和实行计件差别工资制6工人和管理人员不能对立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 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 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4、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 ④人的行为是最复杂的。有合乎逻辑的行为,也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 5、什么是行为科学? 广义的:凡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统统属于行为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 的一门科学。 6、为什么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要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 学。世界上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完成。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时, 他首先想到是:什么是人,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影响人。这样才会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人性假设包括:工具人假设(X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复杂 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7、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同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 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8、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区别:正式群体:1.由于工作需要集体和起来的群体当工作不需要时群体解 散或调整后,人不在属于这个群体,关系终止2.组织内有职责权的分配,每个人的言行是受组织性和 纪律性的约束3.领袖人物是受上级任命的,就是群众选举也要经过上级领导机关批准。非正式群体: 1.感情需要集合起来的群体,一旦感情淡化或破裂关系自动结束 2.群体没有组织性或纪律性靠道义来约 束自己的言行3.关键人物是领袖,但不许要认命。 9、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是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A.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B.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C.群体行为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D.领导行为理论是行 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1、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 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 分等构成。 2 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或下属机关没有货很少有自主权, 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知识为准。

山大管理学院基础会计期末考试题

基础会计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以()作为计量尺度。 A .劳动 B .价格 C .实物 D .货币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要求企业前后期间提供可比会计信息的原则是()。 A ?可比性原则 B ?一贯性原则C.配比原则 D ?权责发生制原则 3.下列账户中()是损益类账户。 A.待摊费用 B .预提费用 C .制造费用D.财务费用 4.按照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账户。 A.资产类 B .损益类C.集合分配 D .调整 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和余额平衡两种。 A .发生额平衡B.总账平衡 C .明细账平衡 D .借贷方平衡 6.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二字表示()。 A.记账方向 B .记账符号 C .记账方法D.记账规则 7.企业用来核算库存材料的账户是()。 A.物资采购” B .在途物资” C .原材料” D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A .期末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B.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C .本期产品的实际成本D.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9.待摊费用是指()。 A .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且归属本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B .本期尚未支付款项、但应归属本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C .本期尚未支付款项、但应归属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D .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但应归属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10.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账款”账户、直接将预收的货款记入()。 A.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 B .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 C .”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 D .”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 11.下列项目中,引起资产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A.向银行取得借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B.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C?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 D.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 12.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 A .现金收款凭证 B .现金付款凭证 C .转账凭证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13.某企业用银行存款8000元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管 理费用”6000元、贷银行存款”6000元、并已登记入账。当年发现记账错误、更正时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B.划线更正法 C .补充登记法 D .红字更正法 A. 重新编制正确的付款凭证 匚匕一A^t1衣口□口Am 14 .库存商品明细账般采用(丿格式。 A. 三栏式 B .多栏式C. 数量金额式 D .卡片式 15 .在永续盘存制度下、平时()。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财政)【圣才出品】

第9章 教育财政 9.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

降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

山东大学2015年考研专业课840管理学答案

山东大学2015年管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是领导行为理论的一种,是由布莱克和莫顿在 1964年提出的,他们根据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与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划分出八十一种管理方式,其中有5种典型的领导风格。贫乏型领导:对工作和人都极不关心,只维持自己职务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工作;任务式领导:领导者对工作极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强调有效的控制下属;乡村俱乐部式领导:领导者对人极为关心,重视同下属的关系,忽略工作的效果;中庸式管理:领导者及对工作关心也对人关心,但是强调适可而止;团队式领导:领导者对工作和人都极为关心,既高度重视组织的各项工作,又能使下属自觉自愿齐心协力达成工作目标。 2.人际关系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罗伯特卡茨提出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种技 能之一,是指管理者处理和协调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认为,管理者必须能够处理好个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时期和自己的威信。 3.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可以有效管辖的直接下属人数,管理幅度的大小,同 时意味着管理者控制和协调的业务量的多少,它既与人有关系又与业务活动的特点相关。 4.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 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5.路径—目标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罗伯特·豪斯在1971年提出,后来由特伦 斯·米切尔完善补充该理论认为,领导者是使下属获得更好的激励、更高的满意度和工作成效的关键人物,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为下属在工作中提供或的满足需求的机会,并使下属清楚哪些行为能够导致目标的实现并获得价值,即领导者应为下属指明达到目标的路径。该理论把领导行为分为支持型、参与型、指令型以及成就型四种类型。豪斯等人认为,在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该考虑员工的个人特点以及环境因素。 二、简述题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学B

《管理学》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 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 B.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 C.管理的能级原则 D.管理的动力原则 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实际上意味着: ()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3、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 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 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D.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4、现代大型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 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 A.工作能力 B.工作环境 C.工作情绪 D.工作内容和性质 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预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7、在管理决策中,应该同时有几套被选方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这反映了:() A.管理的反馈原则 B.管理的弹性原则 C.管理的效益原则 D.管理的价值原则 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经济环境的分析中:() A.利率 B.贸易赤字和赢余

C.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D.就业人口的种族划分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丰厚的薪水和福利 C.职务晋升 D.领导赏识 10、从组织内部提拔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空缺职位有很多优点,以下所列举的各条哪一条错误的: () A.有利于鼓舞士气 B.有利于受聘者更快地开展工作 C.有利于平息与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D.有利于节约招聘费用 二、简答题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1)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 (2)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3)起了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存在霍桑效应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和工作条件等,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不能直接祈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一类是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称为激励因素,只有这类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管理系统,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形式。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资源不易配置、临时观点等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分立化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山东大学管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学 简答题 1. 管理层次与管理宽度有关。较大的宽度意味着较少的层次,较小的宽意味着较多的层次。这样,按照管理宽度的大小及管理层次的多少,就可成两种结构: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所谓扁平结构,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而直式结构的情则相反。 2. 扁平式结构又称横向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优点是1缩短基层与上层组织之间的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2信息沟通渠道短捷,信息纵向流通快,降低管理费,调动积极性使其有较强的责任感,成就感。3上级可以更好的选择和培训有潜力的下级人员。缺点是:上级难以监督下级人员,加重同级间相互沟通联络的困难。直式结构又称高耸式结构,是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多的机构。优点:分工明确、管理严密,上级对下级可以具体的指导和监督,并且给下级提供较多晋升机会。缺点:增加管理费用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且信息沟通速度慢,造成效率下降。同时层次过多使上层对下曾控制变得困难,影响系统整体优势的发挥,还会影响到下级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发挥。 3. 矩阵制是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产品或按项目划分的小组(项目组)结合成矩阵型的一种组织结果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多用于项目管理。优点: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充分调动项目的资源、统一协调与平衡、提高公司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的信任;缺点:多重领导、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的权力的不均衡、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较高。 4. X理论:X 理论认为人是不爱工作的,人性是被动的,人的本性反对改革、对组织漠不关心,人是需要有人管理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利用惩罚以进行威胁。一般人都胸无大志,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Y理论:Y理论认为管理者必须清楚员工个人的特性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并非天生好逸恶劳,若在适当激励下,人能激励自己而富有创造力,外界控制不是促使人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自我承诺与参与决策中,可以自我控制。让员工对他们的任务有责任感,工作丰富化,便能鼓励人员承担责任。人并不是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在Y理论中,他认为若建立可核实的目标制度,就可确保分权及授权。 5. 1、各成员核心能力和资源的互补性2、组织边界的模糊性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构成的动态化5、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与响应的敏捷性。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3、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 4、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

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第三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山东大学《管理学》历年真题答案

山东大学2003年管理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哈罗德·孔茨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他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并称其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还是经营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管理职能及与管理职能相关的管理原则的研究,力图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管理学科。 2、事业部制 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按照产品、地区、市场不同建立事业部或者分公司,各事业部分别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事业部既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利润核算、利润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生产责任单位和市场销售责任单位,具有自己的产品的独立的市场。事业部制主要适用于经营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差别大、市场分布广而且变化快的大型企业。 3、计划评审技术 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企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序,通过网络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与控制,以便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计划评审技术能够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加以表示,并且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可以对工程的时间速度和资源利用加以优化;可以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便于组织和控制;易于操作,适用于各种行业和各种任务。 4、全面绩效控制 全面绩效控制又叫360°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5、公平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成为社会比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做出反应。除了“自己”与“别人”的横向比较外,还存在着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6、晕轮效应 是指考评者对被考评者一种特性的评估影响到对于这个人其他方面的评估,一直以偏概全,产生评估偏差。 二、简答 1、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1)企业管理系统有人、资金、物、技术、时间、信息六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中,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其他各项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人的控制和协调。(2)在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有分为运行、控制、支持、信息四个子系统。(3)企业的系统原理强调以整体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它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淋浴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体目标,也不至于忽略了自己在企业这个更大的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招聘的方法和过程 人员招聘就是从组织内外的人选中,选出对现有的和将来的职位最合适的人员。其方法和过程主要是:(1)公开招聘。要以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媒介,公布待聘职位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对候选人的要求等信息,向企业内外公开招聘,鼓励候选人参加。(2)粗选。即初步筛选,内部候选人的情况可以根据组织易网的绩效考评来进行,组织外部的候选人可以通过简单的会面、谈话,尽可能多的了解候选人的情况。(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可以使用智力与知识测验、竞聘演讲与答辩等方法。(4)民意测验。要注意征询所在部门、甚至是组织所有成员的意见,以判断组织成员对候选人的接受程度。(5)选定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各个候选人的情况,做出最后的选择。 3、跨文化管理移植 跨文化管理移植要注意一下几点:(1)跨文化管理移植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跨文化管理移植绝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别国经验,必须搞清楚移植过来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技术经过怎样的改进才能符合本国、本企业的实际,才能适应本土的成长,发挥预期的作用;(3)跨文化管理移植要虚心学习,更要勇于创新;(4)跨文化管理移植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4、管理环境分析 (1)外部一般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2)行业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结构根系,行业内战略群分析。(3)敬重对手分析,包括识别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的反应(4)企业自身分析,既要分析企业的基本活动,也要分析企业的辅助活动(5)顾客、目标市场分析,报考: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5、强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