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纺织业革命期。在这个时期,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生产,机械化生产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带动了煤炭、铁矿等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石油、电力和化学工业开始崛起,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设备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工业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阶段: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期,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始引领工业化进程,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总的来说,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特点是:科技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际贸易不断加强。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 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 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 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 业、航天工业 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 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 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 ▲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 ②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科技教育落后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启示: 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 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 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 《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略)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建设成就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

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及工业发展未来趋势

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及工业发展未来趋势 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工业的发展始于18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发展迅速,并在19世纪末期达到顶峰。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交通运输、城市化、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20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继续加速,并在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了新的工业技术革命,包括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和环境技术革命。这些技术革命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发展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几十年,工业发展的趋势可能会有如下几个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使工业生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智能制造技术将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使工业生产更加环保。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工业企业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据共

享、资源共享和计算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跨界合作的增多:未来的工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工业企业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整合和创新。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发展也将越来越注重环保。未来的工业企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开发更加环保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供应链的优化:未来的工业发展也将注重供应链的优化。工业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供应链的优化可以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和供应商管理等方式实现。 总的来看,未来的工业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环保和供应链的优化。通过应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工业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创新的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原创)

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历程 姓名:王亚大笨蛋→_→学号:12150224 摘要: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之间,中国的工业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产生,发展,衰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工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也未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建国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梳理各个阶段外国资本工业、政府资本工业、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概况,分析概括各个时期工业发展的阶段特点,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工业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近代工业化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1861—1895) (一)近代工业的产生背景与外资经营的工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市场被打开,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开通通商口岸后,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开始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近代中国最早的工业即由此产生。 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的资本在中国开办的近代工业总数较少,总体规模也不算太大,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资工业不仅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同时也破坏了明清以来的工场手工业,致使工场手工业无法与其竞争,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外资工业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巨大的利润刺激着民族资本家和官僚地主,催生了本土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程虽然不长,却是极具波澜壮阔和磨难的。从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由落后走向富强的工业化的漫长艰辛路程。本文将结合历史事实和评价来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和开始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下子摧毁了中国传统的闭关自守模式与传统的经济体制。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一直没有停止。经济萎靡、政局动荡,人民贫穷。然而,曾经被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也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探索重新振兴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萌芽始于1861年创立的江南造船厂。此举使得中国可以自主制造和维修船只,增强了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力,而不再仅仅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舰队。此后,由于内忧外患,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重节诞生于中国,矿山和钢铁也开始在中国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中国所处社会的政局和战争爆发,使得其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尤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都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的挫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中国的大力工业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近代工业的重心一直在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因为那里拥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同时,中国的纺织业、火药业、造纸业、采矿业等也在发展中。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

针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次艰难却值得赞扬的尝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被列强侵略所迫的产物,无法与那些自主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相比。 不论赞扬与否,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大 的作用。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一个被封闭的国家,工业化的推进使中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此外,工业化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人的薪水,也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了中国国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中国的工业化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自主走向现代化。中国的工业化进 程受到包括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在内的无数障碍,使得这条道路极其曲折和艰难。同时,内外政治斗争、贫困和不平等,也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是单一的结果,而是一系列不同的因素和事件 的共同作用。虽然这段历史是充满磨难和困苦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到今天,经过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发展 1850年,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当时,清朝 政府出台了“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西方商人前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而且政府开放的政策还鼓励在中国境内建立工厂。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1860年,中国的工业发展正式按照英国工业化的模式进行,一些外国企业开始在中国租用国有土地,开发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备和工业企业。1890年,第一家国有企业英中纺织 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民国以来的新发展 1911年清朝末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帝王清朝宣告退位,中国 变成了民国,即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家。1912年,成立了中华 民国,这标志着中国社会正式步入现代化的道路。随着政府的改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1917年,一位叫陈嘉庚的华侨投资者在上海建立了宝钢,这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此开始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立足当时的经济条件,积极推进了工业的发展。具体的政策有:将重金属、家用电器等行业指定为国有控股,在重点行业控制生产数量,并改善各行业利润分配机制。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一些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电子、机械、精密机械、航空航天、船舶、航空、化工、石油等等,以及一些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保、电子商务等。 四、21世纪以来的发展 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的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的工业正在迅速发展。2000年以来,政府在三大行动中特别强调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普遍发展资质较高的中间技术和小型技术产业,迅速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中小企业发展,增强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工业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快了技术引进、技术积累、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了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总结而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开放到技术更新的不同阶段。通过政府积极的投资、激励政策,以及充分利用外国的技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正逐渐走出殖民统治,迈向独立和自主发展。 在此之前,这些国家多数是殖民地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从事原材料的生产和农业经济,依赖于西方殖民国的市场和技术。然而,殖民地统治下的经济系统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满足殖民地经济的需求而存在的。 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一些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以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的目标。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国有企业、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引进技术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日本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建立了一系列国有企业,促进了钢铁、造船、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日本成功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类似地,中国也在20世纪后期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中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并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在短短几十年内,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除了东亚国家外,许多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在近

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然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发展民族工业方面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往往需要依赖外国的援助和投资。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一些压力。 尽管如此,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发展了民族工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总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而充满挑战的过程。然而,通过国家的努力和采取合适的政策,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成功地走上了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启示,并为他们实现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西方列 强的侵略和中国传统社会的衰落,中国的工业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然而,在19世纪末期,中国开始崛起一批爱国工商业者和政府官员,他们 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1905年,中国办起了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天津新工厂,它标志着 中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开始。随后,在上海、汉口、南京等地相继兴起了 一批新的工业企业。然而,这些企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科技落后、 资金不足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得益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政府的发展战略。许多新工厂在东北地区建立,其主要由日本投资和管理。在这个时期,很多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如铁路、煤矿和钢铁厂。 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和抗战的 影响。在这个时期,许多工厂被日军摧毁或占领,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被杀害或迫害,工业生产陷入停滞。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才能 够重新开始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 60年代,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重工业。许多重要的工业 项目被启动,如钢铁、机械、化工等。尽管这些项目面临了许多困难,如 计划经济的缺点和技术落后,但中国工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开放,工业发展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贸易的开放以及外资的引入,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

展。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扩张,成为全球生产工厂。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中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1世纪初。中间经历了战争、动荡、重建和,但中国的工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历程,但它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中国政府的决心。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历史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工业文明和现代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尤其是1884年甲午战争以后。当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落后状态,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此,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展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和文化的革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成立了海军大臣丁汝昌主持的“海军提督署”,举办了海军士官学校,引进了欧洲的造船、制造炮火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还设立了在洋务派胡雪岩等人的倡导下成立的江南制造局,重金购买了许多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组织生产造船、制造铁路桥梁、火车等工业产品。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也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化方向迈进的步伐。 接着的十年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两广总督梁启超、工部尚书邵松年和各地工矿大亨合作把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在上海,汇丰银行为华人创办了第一家煤矿、铁矿和纺织厂,这一时期的工业繁荣,使得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03年种田奖励局在南昌创办了一所实验农场,针对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进行探索,虽然

建校不久即因“庚子事变”而解散,但是这座信仰于科技与现代化 建设的农业美好精神却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中国的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在国际上 不具有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依 靠外国的技术和资本。另外,由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原因,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这也阻碍了其现代化进程。直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逐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中国实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的转型,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和科技迎来了快速发展 阶段。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措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和 许多大专院校,推动高科技的发展。同时,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 本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政策,使得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趋于稳定,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项目也开始启动,如自主研发的两弹 一星、无人机等,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和研究,中国的科技水平 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接着对全国性的能源、通信、交通和医疗卫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鸦片战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发展。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本讲的主线索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短暂春天到日益萎缩的过程。三个重点知识: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影响;洋务运动及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总体上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知识点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出现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 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 和保守性的特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自然经济日趋衰弱。鸦片战争后,在外 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沿海的通商 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是在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中国的自然经 济受到冲击。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 种反应,不是自发的。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工业化的起点,主要由地主阶级领 导,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发展。 1.背景 (1)清政府内部的分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 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慈禧对洋务派的支持。 (3)总理衙门的推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 结,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主要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 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3)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 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4)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 的破产。 5.影响 (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 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 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 张;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 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 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 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经营管理腐败。 如何理解近代化? (1)近代化也称作现代化,主要标志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教育上的近代化等,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2)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穿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3)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代化就是工业化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河北任素君 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是与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过程相伴而生并曲折发展的。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之路。 一、中国古代传统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中后期,有关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记载,表明当时存在着雇佣关系。 明清时期出现的被称作“资本主义萌芽”的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与欧洲国家不同,其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与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

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XX府志》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X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XX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永乐实录》 清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