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

中考数学考前冲刺专题——整式和因式分解

一、中考考查知识点:

1、整式的因式分解

2、整式的化简求值

二、中考试题回顾:

1.分解因式:24x x - =_____.

2.分解因式:244x x -+=__________.

3、因式分解:2

9a -=_________

4.(11·珠海)分解因式ax 2-4a =_ .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22x y x y +=+ B .()2222x y x xy y -=--

C .()()22222x y x y x y +-=-

D .()2222x y x xy y -+=-+

6.(11·永州)下列运算正确是( )

A .1)1(--=--a a

B .222)(b a b a -=-

C .a a =2

D .532a a a =?

7.当10x =,9y =时,代数式22x y -的值是 . 8. (湖南湘西,11,3分)当a=3,b=2时,222a ab b ++的值是( )

A. 5

B. 13

C. 21

D.25

9、定义新运算:对任意实数a 、b ,都有2a b a b ?=-.例如232327?=-=,那么21?=_________

10.(2011湖南衡阳,19,6分)先化简,再求值.()()212x x x ++-,其中12

x =-.

三、中考专题冲刺训练

1、因式分解=-5

23x y x .

2、(11·永州)分解因式:m m -2=________________.

3.因式分解:229x y -=_______________.

4.分解因式:321025a a a -+=____________.

5.分解因式2x 2—4x+2的最终结果是 ( )

A .2x(x -2)

B .2(x 2-2x+1)

C .2(x -1)2

D .(2x -2)2

6、(2011湖南衡阳,13,3分)若2m n -=,5m n +=,则22

m n -的值为 . 7.规定一种新的运算:b

a b a 11+=

?,则=?21____. 8、化简 a(a -3)+(2-a)(2+a)

9.已知2220a ab b ++=,求代数式()()()422a a b a b a b +-+-的值。

10.先化简,再求值(x +1)2-(x +2)(x -2),其中510x <<,且x 为整数.

最新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新定义”的题目频频出现.此类题目的解决,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现结合具体题目加以分析. 一、定义新符号 例l (2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用符号[ ]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3.69]=3, ]=l ,按此规定1]= 分析及解答本题涉及到无理数的估算,∵9<13<16,∴3<<4,∴1<3, ∴1]=2.故应填2. 二、定义新数 例2 (2010·杭州市)定义[,,a b c ]为函数2y ax bx c =++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 [2m ,1一m ,一1一m ]的函数的一些结论: ①当m = 一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 ②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线段的长度大于 32; ③当m <0时,函数在x > 14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 ≠O 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分析及解答不妨把m = 一3代入知道,a = 一6,b =4,C =2, 22186426()33y x x x =-++=--+ ,所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①正确排除选项D ;由于当m <0时,对称轴124b m x a m -=-=-大于14 ,所以③错误,排除A 、C .综上可知,故选B . 三、定义新图形 (1)定义新点 例3 (2014·北京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 (1,1)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的综合题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 (1)如图1,求证:∠DAC=∠PAC; (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BF FA =,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 3 DG,PO=5,求EF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 【解析】 【分析】 (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 (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 EH∥DG,求出OM=1 2 AE,设OM=a,则HM=a,AE=2a,AE= 2 3 DG,DG=3a, 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 1 2 MO BM =,tanP= 1 2 CO PO =,设 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1)证明:连接OC, ∵PC为⊙O的切线,

∴OC⊥PC, ∵AD⊥PC, ∴OC∥AD, ∴∠OCA=∠DAC, ∵OC=OA, ∴∠PAC=∠OCA, ∴∠DAC=∠PAC; (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 ∵FG∥AD, ∴∠FGD+∠D=180°, ∵∠D=90°, ∴∠FGD=90°, ∵AB为⊙O的直径, ∴∠BEA=90°, ∴∠BED=90°, ∴∠D=∠HGD=∠BED=90°, ∴四边形HGDE是矩形, ∴DE=GH,DG=HE,∠GHE=90°, ∵BF AF =, ∴∠HEF=∠FEA=1 2 ∠BEA=190 2 o ?=45°, ∴∠HFE=90°﹣∠HEF=45°, ∴∠HEF=∠HFE, ∴FH=EH, ∴FG=FH+GH=DE+DG; (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 ∵EH=HF,OE=OF,HO=HO, ∴△FHO≌△EHO, ∴∠FHO=∠EHO=45°,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方程的解是() A.x=±1 B.x=1 C.x=﹣1 D.x=0 思路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2﹣1=0, 即(x+1)(x﹣1)=0, 解得:x1=﹣1,x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对应训练 1.某单位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0场比赛,则参加比赛的球队应有() A.7队B.6队C.5队D.4队 考点二:特例法 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二、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

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转化思想并不陌生,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数形转化等等。例如: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和“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教学内容中,教材是通过“议一议”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把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过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却充分体现了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无论遇到多么难、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不会的”转化为“会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加以解决,这符合学生原有认知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越浅显的例子,越能引起学生的认同,

(完整)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条形码).doc

纳雍县马摆小学2016-2017 学年度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答题卡 考号: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填 正确填涂贴条形码处 涂 样 例错误填涂 注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 意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事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项4、要求书写工整,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选择题(共 30 分) 1 A B C D 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0 分) 11____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14 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16 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18 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20 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解答题(60 分) 21.( 8 分) ( 1)( 2) 22.( 5 分) 23.( 6 分) (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精品》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填图卡).doc

最新课件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 写,并正确填涂右侧考号。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3、 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和试卷上 答题无效。 4、 要求书写工整,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写准考证,并用黑色字迹的书写笔填写右侧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2012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 注 意 事 项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第I 卷(共3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II 卷(共9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共24分) 11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 _____ 17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6分) 19. (本题满分10分)(1)解方程:0)2()2(2 =-+-x x x (2) 计算:322 1 6 82+- 20. (本题满分8分)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0x kx +-= ⑴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⑵若方程的一个根是-1,求另一个根及k 值. 21(本题满分6分)(1) (2) 22本题满分8分

中考数学圆综合题汇编

25题汇编 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B ,AD 为弦,OC ∥AD 。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若OA=2,求OC AD 的值。 2.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60°,CD 是⊙O 的直径,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直线AP 是⊙O 的切线; (2)若AC=3,求PD 的长。 D C B A O C B

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O 的两条切线,点E 是⊙O 上一点,点D 是AM 上一点,连接DE 并延长交BN 于点C ,连接OD 、BE ,且OD ∥B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D=1,BC=4,求直径AB 的长。 4. 如图,△ABC 内接于⊙O ,弦AD ⊥AB 交BC 于点E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BF=∠ABC 。 (1)求证:AB=AC ; (2)若EF=4,2 3 tan F ,求DE 的长。 M N E D C B A O

5. 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E=1,52=BD ,求AB 的长。 6.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AD 垂直于过点C 的直线,垂足为D ,且AC 平分 ∠BA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62=AC ,AD=4,求AB 的长。 A

(完整)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

贴条形码区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请使用2B 铅笔填涂) 第Ⅱ卷 非选择题(90分)(请使用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共72分) 17、(8分) (1) (2) 18(6分) 19(8分) 20(10分) 21(10分) 考 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 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填涂样例 恩施市双河中学考试答题卡 九年级数学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缺考标记:考生禁填!由监考负责人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学校 姓名

23. (10分)24. (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D ,延长AO 交O 于E ,连接CD ,CE ,若CE 是⊙O 的切线,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BC=4,CD=6,求平行四边形OABC 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D ,求出∠EOC=∠DOC ,根据SAS 推出△EOC ≌△DOC ,推出∠ODC=∠OEC=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切线长定理求出CE=CD=4,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求出OA=OD=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COD 的面积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D , ∵OD=OA , ∴∠ODA=∠A ,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OC ∥AB , ∴∠EOC=∠A ,∠COD=∠ODA , ∴∠EOC=∠DOC , 在△EOC 和△DOC 中, OE OD EOC DOC OC OC =?? ∠=∠??=? ∴△EOC ≌△DOC (SAS ), ∴∠ODC=∠OEC=90°, 即OD ⊥DC , ∴CD 是⊙O 的切线; (2)由(1)知CD 是圆O 的切线, ∴△CDO 为直角三角形, ∵S △CDO = 1 2 CD?OD , 又∵OA=BC=OD=4,

∴S△CDO=1 2 ×6×4=12, ∴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S=2S△CDO=24. 2.如图,⊙M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A,点M的纵坐标为2.B(﹣33,O),C(3,O). (1)求⊙M的半径; (2)若CE⊥AB于H,交y轴于F,求证:EH=FH. (3)在(2)的条件下求AF的长. 【答案】(1)4;(2)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过M作MT⊥BC于T连BM,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T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长; (2)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EC=∠ABC,再由AAS定理得出△AEH≌△AFH,进而可得出结论; (3)先由(1)中△BMT的边长确定出∠BMT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 的长,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 (1)如图(一),过M作MT⊥BC于T连BM, ∵BC是⊙O的一条弦,MT是垂直于BC的直径, ∴BT=TC=1 2 3 ∴124 ; (2)如图(二),连接AE,则∠AEC=∠ABC,∵CE⊥AB, ∴∠HBC+∠BCH=90°

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填图卡)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 写,并正确填涂右侧考号。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3、 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和试卷上 答题无效。 4、 要求书写工整,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写准考证,并用黑色字迹的书写笔填写右侧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2012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 注 意 事 项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第I 卷(共3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II 卷(共9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共24分) 11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 _____ 17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6分) 19. (本题满分10分)(1)解方程:0)2()2(2 =-+-x x x (2) 计算:322 1 6 82+- 20. (本题满分8分)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0x kx +-= ⑴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⑵若方程的一个根是-1,求另一个根及k 值. 21(本题满分6分)(1) (2) 22本题满分8分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P=AC. (1)若∠B=60°,求证:AP是⊙O的切线; (2)若点B是弧CD的中点,AB交CD于点E,CD=4,求BE·AB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8. 【解析】 (1)求出∠ADC的度数,求出∠P、∠ACO、∠OAC度数,求出∠OAP=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 (2)求出BD长,求出△DBE和△ABD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连接AD,OA, ∵∠ADC=∠B,∠B=60°, ∴∠ADC=60°, ∵CD是直径, ∴∠DAC=90°, ∴∠ACO=180°-90°-60°=30°, ∵AP=AC,OA=OC, ∴∠OAC=∠ACD=30°,∠P=∠ACD=30°, ∴∠OAP=180°-30°-30°-30°=90°, 即OA⊥AP, ∵OA为半径, ∴AP是⊙O切线. (2)连接AD,BD,

∵CD 是直径, ∴∠DBC=90°, ∵CD=4,B 为弧CD 中点, ∴BD=BC= , ∴∠BDC=∠BCD=45°, ∴∠DAB=∠DCB=45°, 即∠BDE=∠DAB , ∵∠DBE=∠DBA , ∴△DBE ∽△ABD , ∴ , ∴BE?AB=BD?BD= .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D 在BC uuu r 上,点E 在弦AB 上(E 不与A 重 合),且四边形BDCE 为菱形. (1)求证:AC=CE ; (2)求证:BC 2﹣AC 2=AB?AC ; (3)已知⊙O 的半径为3. ①若AB AC =5 3 ,求BC 的长; ②当 AB AC 为何值时,AB?AC 的值最大?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② 32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专题讲座——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近几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考查基础化;二是题材选择生活化;三是能力要求层次化;四是思维模式开放化;五是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要充分体现“习、练、透”。 1.习,即温习。在每单元的复习之前,让学生事先依据要求进行温习,例如:要求他们根据考试大纲,温习所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提纲,编写复习资料,各自编写单元或综合试题,互相考查,互相研究解题答卷的技巧,互评试卷的优劣性等等。同时,运用“讲演法”,让学生对现阶段复习进行回顾、思考及提高,以便指导下阶段的复习。所谓的“讲演法”不只是用语言表述,更主要是对复习的总结。 2.练,就是在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讲解,在每一个单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练习,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形成严格又精确的思维习惯。运用数字化的处理方

式,进行建模训练,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事物表象之下的数量关系,提出带普遍意义的数学问题,达到强化、巩固复习效果。 3.透,就是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贯穿复习的始终。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繁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交叉的知识立体化,横纵的知识网络化。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按这个层次结构,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和效 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分类复习,一一击破 分类复习的依据为内容分类和题型分类两种形式。根据不同要求,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的进行综合比较讲解等。下面谈谈题型分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课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概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一道综合题推理运算论证时,有意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在哪里体现了数形结合,使问题得到转化,哪里体现方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十三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十三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9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2019?白银)方程的解是() A.x=±1 B.x=1 C.x=﹣1 D.x=0 思路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2﹣1=0, 即(x+1)(x﹣1)=0, 解得:x1=﹣1,x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中考数学圆综合题(含答案)

一.圆地概念 集合形式地概念:1.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地距离等于定长地点地集合; 2.圆地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地距离大于定长地点地集合; 3.圆地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地距离小于定长地点地集合 轨迹形式地概念: 1.圆:到定点地距离等于定长地点地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地圆; (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地点地轨迹是这条线段地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地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地点地轨迹是这个角地平分线; 4.到直线地距离相等地点地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地距离等于定长地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地点地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地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地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点A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地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d r>?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d r=?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d r+; A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 图1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地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地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地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地两条弧; (2)弦地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地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地一条弧地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地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地两条平行弦所夹地弧相等. 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六.圆心角定理 图2 图4 图5 B D

中考数学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中考圆综合题附参考答案 1.如图,△ABC 中,以BC 为直径的圆交AB 于点D ,∠ACD =∠ABC . (1)求证:CA 是圆的切线; (2)若点E 是BC 上一点,已知BE =6,tan ∠ABC = 32,tan ∠AEC =3 5 ,求圆的直径. 2. 如图右,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 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 (2)若DC+DA=6,⊙0的直径为l0,求AB 的长度. 1. (1)证明:连接OC, ∵点C 在⊙0上,0A=OC,∴∠OCA=∠OAC ,∵CD ⊥PA ,∴∠CDA=90°, 有∠CAD+∠DCA=90°,∵AC 平分∠PAE ,∴∠DAC=∠CAO 。 ∴∠DC0=∠DCA+∠ACO=∠DCA+∠CAO=∠DCA+∠DAC=90°。 又∵点C 在⊙O 上,OC 为⊙0的半径,∴CD 为⊙0的切线. (2)解:过0作0F ⊥AB ,垂足为F ,∴∠OCA=∠CDA=∠OFD=90°, ∴四边形OCDF 为矩形,∴0C=FD ,OF=CD. ∵DC+DA=6,设AD=x ,则OF=CD=6-x ,∵⊙O 的直径为10,∴DF=OC=5,∴AF=5-x , 在Rt △AO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F +OF =OA .即22(5)(6)25x x -+-=,化简得:211180x x -+= 解得2x =或9x =。由AD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解选择题的策略

2009中考数学专题讲座解选择题的策略 概述: 1.选择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题比较基础,做题时要细心认真,?失分很不合算,因为它只要一个答案,并不看你的解答过程,若在某个细节上出问题,全题就一分不得. 2.解选择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综合法、分析法、验算法、?排除法(筛选法)等.典型例题精析 例1.在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b2)3=ab6(B)(3xy)3=9x3y3 (C)(-2a2)2=-4a4(D)(-2)-2=1 4 解:宜用排除法.(A)中,没有3次方,(B)中32≠9,(C)中(-2)2≠4. ∴应选D. 例2.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则△ABC的面积为() (A)6 (B)4 (C)3 (D)1 解:宜用综合法,令x2-4x+3=0,得x1=1,x2=3, ∴│AB│=│3-1│=2,令x=0得y=3.? ∴C(0,3),即△CAB中,AB边上的高为3, ∴S△ABC=1 2 ×2×3=3 故选(C). 例3.若m0 (B)m n >1 (C)m-5>n-5 (D)-3m>-3n 解:可用验值法,取m=-10,n=-2进行验算.(A)n-m=-2-(-10)=-2+8>0正确. (B)m n = 10 2 - - =5>1正确. (C)-10-5=-15,n-5=-2-5=-7 m-5>n-5错误.(D)-3m=-3·(-10)=30,-3n=-3×(-2)=5 ∴-3m>-3n正确.∴选(C) 例4.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在⊙O 中,直径AB ⊥弦CD 于点E ,连接AC ,BC ,点F 是BA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FCA =∠B . (1)求证:CF 是⊙O 的切线; (2)若AE =4,tan ∠ACD = 1 2 ,求AB 和FC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 ⑵AB=20 , 403 CF = 【解析】 分析:(1)连接OC ,根据圆周角定理证明OC ⊥CF 即可; (2)通过正切值和圆周角定理,以及∠FCA =∠B 求出CE 、BE 的长,即可得到AB 长,然后根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求出OE 的长,再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或射影定理)证明△OCE ∽△CFE ,即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解. 详解:⑴证明:连结OC ∵AB 是⊙O 的直径 ∴∠ACB=90° ∴∠B+∠BAC=90° ∵OA=OC ∴∠BAC=∠OCA ∵∠B=∠FCA ∴∠FCA+∠OCA=90° 即∠OCF=90° ∵C 在⊙O 上 ∴CF 是⊙O 的切线 ⑵∵AE=4,tan ∠ACD 1 2 AE EC = ∴CE=8

∵直径AB ⊥弦CD 于点E ∴AD AC = ∵∠FCA =∠B ∴∠B=∠ACD=∠FCA ∴∠EOC=∠ECA ∴tan ∠B=tan ∠ACD=1 =2 CE BE ∴BE=16 ∴AB=20 ∴OE=AB÷2-AE=6 ∵CE ⊥AB ∴∠CEO=∠FCE=90° ∴△OCE ∽△CFE ∴OC OE CF CE = 即 106=8 CF ∴40CF 3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关键是熟知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利用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是解题的突破点,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 2.矩形ABCD 中,点C (3,8),E 、F 为AB 、CD 边上的中点,如图1,点A 在原点处,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若点A 从原点出发,沿x 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B 随之沿y 轴下滑,并带动矩形ABCD 在平面内滑动,如图2,设运动时间表示为t 秒,当点B 到达原点时停止运动. (1)当t =0时,点F 的坐标为 ; (2)当t =4时,求OE 的长及点B 下滑的距离; (3)求运动过程中,点F 到点O 的最大距离; (4)当以点F 为圆心,FA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相切时,求t 的值.

2019-2020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2019-2020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智康·刘豪 【前言】第一讲和第二讲我们探讨了有关中考几何综合题的静态问题,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有所掌握了。但是静态问题的难度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真正让人抓狂的永远是动态问题。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代数方面的动态问题我们将在第七,第八讲来解决。由于有些题目比较难和繁琐,建议大家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在这些题上花越多时间,中考中遇到类似题目就会省下越多的时间。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xx ,密云,一模) 如图,在梯形中,,,,,梯形的高为.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C M B (1)当时,求的值; (2)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运动到秒时,如图①,过作交于点,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解得.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三讲-动态几何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前言】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2010,密云,一模)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 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 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

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 17 t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 当MN NC =时,如图②作NF BC ⊥交BC 于F ,则有2MC FC =即.(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也是底边中线的性质) ∵4 sin 5DF C CD ∠==, ∴3cos 5 C ∠= , ∴310225 t t -=?, 解得258 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