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中国矿业大学

关于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合理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吸取近几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促进本科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面总结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为做好本次制定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体现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标准。

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既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吸取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经验,又要大胆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有益经验,不断改革创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知识、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秉承“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精神,能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各专业应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各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学校对本专业的期望以及本专业的定位、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三、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法律、国防和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

以上是对全校毕业生的总体要求,各专业应在学校总体“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其细化,要简明扼要。

四、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方案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的关系,通过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的整体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2.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课内外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要加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理工类学生应加强人文社科类基础知识培养,非理工类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基础知识培养。

3.基础性和整体优化的原则。结合学校招生模式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宽口径专业培养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在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大类(学部)平台课程体系时,体现终身教育思想,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妥善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专业大类课程和核心课程要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努力提高其综合化、系统化程度;专业课程要小型化和模块化,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

4.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材施教,显示个性,办出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要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和弹性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各专业均应努力向本专业和全校学生提供各类高质量的选修课。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原则。培养方案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

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尽早参加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各类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和相关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

五、制定培养方案的具体规定

为协调和组织全校教学活动,对培养方案制定做如下具体规定:

1.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一律采用《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见附件1)中的专业全称,不得随意命名和用简称。

2.学制

建筑学为五年,二学位为两年,其它专业为四年,培养方案一律按此学制制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3~8年内完成学业。

3.学期

实行9学期制。一至三年级每学年2个学期,每学期平均为20周;第四学年3个学期,第7、8学期平均10周,第9学期20周。

4.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的专业实际及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培养模式分为学部、大类、学院、专业四种基本类型及一个特殊培养类型。

(1)学部培养模式(“3+6”模式)。

经学校研究决定,由机电学院、信电学院、计算机学院等3个学院组成机电与信息学部,进行本科教学学部改革试点。学部内共包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共9个本科专业。学部内的专业实行“3+6”人才培养模式,前3个学期各专业使用相同的培养方案,第4个学期开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学部内自主确定学习的专业。

(2)大类培养模式(“4+5”或“5+4”模式)

即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专业,前4个(或5个)学期使用相同的培养方案,第5个(或第6个)学期开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专业大类内自主确定学习的专业。

(3)学院培养模式(“3+6”模式)

即不能纳入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专业,一个学院内的各专业至少前3个学期的

培养方案应相同,从第4学期开始执行各自专业的培育方案。

(4)专业培养模式

即对无法纳入任何一种培养模式的英语、德语、艺术设计、音乐学等4个专业,仍按照单一专业的方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5)特殊培养模式

①主辅修模式。各专业确定25~30学分的专业主要课程作为辅修专业课组,积极接收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辅修,建立跨学科门类的兼修。

②本-硕、本-硕-博连读模式。在部分专业试点,将本科培养方案与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打通,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

③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在部分专业试点,实行“2+2”或“3+1”的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即根据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学生首先在我校学习2年或3年的基础课程,再到国外学习2或1年的专业课程。

④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⑤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5.课程

(1)课程编号及归属

课程编号由六位数组成,前二位数代表大纲制定学院,各学院的代号是:矿业工程学院01;建工学院02;机电学院03;信电学院04;资源学院05;化工学院06;环测学院07;计算机学院08;管理学院09;理学院10;文法学院11;外文学院12;体育学院13;材料学院14;艺术学院15;安全学院16;电力学院17;马克思主义学院18;其它20。第三位数代表课程性质,“0”代表通识教育课,“1”代表专业大类课程(学部平台课程),“2”代表专业必修课程,“3~9”分别代表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第四位数字代表开课学期,“0”代表两学期都开设的课程,“1”代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2”代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后两位代表课程序号,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后加Y。所有课程的编号必须唯一,严禁重复。课程必须由学科所在学院开设,任何学院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课程,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开设课程。

(2)课程的要求

为了便于学生选课,课程应通过内容改革和体系改革实现小型化、模块化,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不应过多,能够在一学期内完成。每门课程的学时数是8的倍数。对一些传统的课程,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以新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注意衔接,减少重复,努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程度。

(3)课程结构

培养方案总体课程体系框架由3类理论教学平台课程加1个实践教学平台环节构成,其中理论教学平台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学部(学院、学科)教育平台课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组成。

当前,随着我校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的增加,研究生升学率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规划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学生以就业为目标,另一部分学生则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为目标,人才培养类型逐渐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局面。为了适应这种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经研究决定在部分核心学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中实施分类教学,设置不同层次要求的课程。对于相同的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生可以选择基本层次要求的课程,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生则必须选择提高层次要求的课程。每一个专业设置的分层次核心学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一般以4~5门为宜。

具体课程体系结构见下表(以工科为例):

通识教育平台课是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设计。该类课程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模块。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由政治理论系列课、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强化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训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又由限选课程模块和公选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限选课程模块是在限定的课程范围内选择一门(种)或几门课程,如自然科学概论类课程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公选课程模块则由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矿业特色类、体育艺术类系列的全校性选修课程构成。该类课程设置强调思想性、科普性,广泛性和综合性,以适应低年级学生选修,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理工类各专业学生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体育艺术类、创新创业类课程不低于4学分,其他专业选修科学与技术类、矿业特色类课程不低于4学分。

学部教育平台课是面向学部内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根据学部所辖各专业对基础课程的共同要求设置,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是学部学生必修的基础知识,由组成学部的所有学院共同研究确定,同一学部内的各专业要求至少保证前3个学期开设相同的学部平台课程。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是面向专业大类内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分为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两部分。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由大类所在学院负责研究制定,同一大类内的各专业要求前4~5个学期开设相同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是根据所辖各专业对基础课程的不同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模块,一般一个专业不超过3门。我校各专业所属的专业大类情况见附件1。

学院平台课是针对单个学院内不能纳入按大类培养的各专业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所涵盖的各专业要求至少保证前3个学期开设相同的学院平台课。学院平台课由学院负责统一制定。

专业教育平台课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由专业负责构建,一般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等。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主要面向专业学生开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该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选修课程是指为加深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所设置的本专业和跨专业的一组课程,各专业应开出足够多的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部分研究生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向本科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的开出量应大于学生至少选修量的1.5倍以上,学生可在指定的学分内任意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必须强调内容的特色、前沿。学部所辖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可作为其他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

(4)课程类型及其考核

按照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本培养方案将理论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目标课程、一般课程三类:核心课程(A)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为成为合格的专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处于关键骨干地位的课程。核心课以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的形式,组合模块化的课程组,以构成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结构。通识教育课及专业大类课中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为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由各学院自行确定,一般不超过10门次。每学期核心课程的考试不超过3门次,可灵活考试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目标课程(B)是指学生在修业年限内通过学习后应达到某种能力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新生入学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大学英语(1)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免修。目标课程采用目标管理的办法,英语课程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四级考试或学校组织的等级考试、计算机课程通过江苏省或学校组织的等级考试,即表示达到目标,获取相应的学分。

一般课程(C)是指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而设置的课程。一般课程可采取考试、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5级计分制及通过、不通过等方式记载。

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通过目标课程的教学,

要达到现今社会对人才的两个最基本能力的要求;通过一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6.各教学环节课时控制数

(1)理论教学总学分数:理工科类各专业145学分,其他各专业150学分,五年制专业195学分,二学位90学分。

(2)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分配建议:具体见上表1。其中,理工类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45周,其他各专业不低于40周。

(3)各学期的学习任务原则上应均衡分配,课堂教学任务应尽量在前7个学期安排,第8、9学期主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

7.有关几类课程的说明

(1)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两课”教学采用“课内+课外”的方法,在“两课”中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学时数,增加课外学习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

注:人文社科类、经管类各专业设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将“社会实践”和“读书研讨”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大纲中需注明课外学时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

(2)为确保学生计算机上机实践,安排2周计算机上机实践,按周学时32计算,分配给《大学计算机基础》32学时,计1学分,分配给《高级程序设计语言》32学时,计1学分,随教学进度在课外安排。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各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比例应大于10%,其它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原则上应大于8%。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要用外语名称写入培养方案。

(4)按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军事理论》课程为2学分,课内16学时,课外16学时,计2学分。

(5)《专业导论》、《学科前沿讲座》类课程应邀请国内外院士、著名学者、专家、教授进行讲授,《新生研讨课》以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公选课程的形式组织教学。实现名师与新生的对话,架设教授与新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缩短新生与教授之间的距离,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6)每个专业至少选择2门课程开展研讨式教学。

(7)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设置科研创新学分,具体按照《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中矿大教字[2009]22号)执行。若获得的科研创新学分超过2学分,经学院批准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公选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

8.学分的计算与毕业最低学分数

每门课程的学分表示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时数和学生必须付出的劳动量。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必须为0.5的倍数,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数必须为8的倍数。

(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课程,以16学时计1学分。

(2)体育课、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及公选课程等以32学时计1学分。

(3)集中进行的各类实习、社会调查、军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原则上每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折合成周数后按周计算学分。

(4) 毕业最低学分数表示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最少学分数,低于此数不得毕业。以中等程度学生四年内可完成的学分总量为基准进行确定。我校四年制本科毕业最低学分为190学分,五年制本科为240学分。

9.制定培养方案的格式

各专业培养方案按全校统一格式修订(格式见附件3)。

六、制定课程简介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1.所有课程均要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和课程大纲的内容和格式见附件4和附件5。所有课程的课程简介和基础课程(附件2表1和表2中的课程)大纲由学校汇总后统一编印,其他课程大纲按照学校规定的样式由开课学院编印。

2. 课程简介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编号、学时和学分等要与2012版培养方案一致。课程简介一般为200字左右。

3.各课程的课程大纲必须在系、所或课程组进行充分讨论,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设有课程负责人的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编写并签字,没有设置课程负责人的课程,一般应由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编写并签字,然后由系主任、所长或专业负责人审定并签字,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并签字,最后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审核。

4.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按照课程的特点编写,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采用的教学方式,并表明学时分配,主要参考书至少要指定2部,要注明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

七、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

1.所有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均由开课学院负责编写,由课程教师编写,系内讨论,学科或专业负责人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其内容和格式见附件6。教务处负责汇总和组织专家审核修改。

2.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时数、学分数应开学期等要与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3.实验类型分为非独立设课和独立设课两种。实验项目共分为三类五个实验属性,即基础型实验教学类(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提高型实验教学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类(创新性实验)。

4.课程简介的文字应控制在200字以内。对应实验项目的实验属性在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五种属性中加以确定。开出要求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

5.实验指导书由开课学院负责编写印制。

八、制定实习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习实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实习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实践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其他类实习实训教学大纲等5个部分。其中前三个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学院必做,此外,创新能力培养(技能训练)

教学大纲和其他类实习实训教学大纲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选做。

1.实习教学大纲

(1)实习类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其他实习。

(2)所有实习教学大纲均由开课学院负责编写,由教师编写,系内讨论,学科或专业负责人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其内容和格式见附件7。教务处负责汇总和组织专家审核修改。

(3)实习教学大纲的实习名称、编号、实习周数、学分数、应开学期等要与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2.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所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均由开课学院负责编写,由课程教师编写,系内讨论,学科或专业负责人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其内容和格式见附件8。教务处负责汇总和组织专家审核修改。

(2)所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时数、学分数应开学期等要与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3.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所有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均由开课学院负责编写,由课程教师编写,系内讨论,学科或专业负责人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其内容和格式见附件9。

(2)所有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编号、周数、学分数、应开学期等要与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3)所有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要根据《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制定,教务处负责汇总和组织专家审核修改。

4.创新能力培养(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创新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大纲制作格式见附件10,参考范例见附件11。

5.其他类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他类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制作要求同创新能力培养(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附件1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待新调整的专业目录公布后,以调整后的专业名称为准)

附件2 主要课程、实践环节简表

表2 学部平台、专业大类平台、学院平台课课表

表3 公共集中性实践环节与讲座

附件3 2012版培养方案的格式

【说明:除按专业培养以外的按学部、大类、学院培养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大部分:学部(大类、学院)培养方案部分和专业培养方案部分。学部(大类、学院)培养方案部分包括学部(大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学部涵盖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等内容(其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学部(大类、学院)教育平台必修课程)。学部(大类、学院)下面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主要业务范围、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制和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以及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其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大类(学院)教育平台选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内容。下面以机电与信息学部培养方案为例】

机电与信息学部培养方案(3号宋黑)

一、学部人才培养特色(5号宋黑)

(5号宋体)

二、学部涵盖的专业

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后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管理。机电与信息学部涵盖9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1+10学分

(41学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学分,10学分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建议安排在第1~3学期完成)

2.学部教育平台课程(约24学分)

(学部教育平台课程由学校指定和学部确定,建议安排在第1~3学期完成)

3.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约70学分)

(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由各专业制定,建议安排在第4~7学期完成)

4.实践教学环节(45学分)

(由学校、学部、专业根据教学要求安排)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5号宋黑)

(5号宋体)

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5号宋黑)

1.(5号宋体)

2.

3.

三、主要业务范围(5号宋黑)

(5号宋体)

四、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5号宋黑)

(5号宋体)

五、最低毕业学分要求(5号宋黑)

(5号宋体)

六、教学时数(5号宋黑)

(5号宋体)

七、学制和修业年限(5号宋黑)

(5号宋体)

八、授予学位(5号宋黑)

(5号宋体)

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进程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39.5+14学分

(见学部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学部教育平台课程(约31.5学分)

(见学部培养方案中的学部课程)

3.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约50学分)(表格为Excel格式)

4.实践教学环节(45学分)

(表格为Excel格式)

5.辅修课程表

(表格为Excel格式)

附件4 课程简介的内容、格式及样例

1.课程简介的内容和格式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内容简介:

参考书:

编写人:审核人:

2.课程简介样例

04××××通信电子电路

学分:3.5 学时:5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课程性质:专业大类(主干)课程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内容简介:《通信电子电路》是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大类(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频电路及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内容:概述;高频小信

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LC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及其解调;变

频器;角度调制及其解调;锁相环路;通信电子电路的应用举例。

参考书:1.于洪珍. 通信电子电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肃文. 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谢嘉奎.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洪珍,武增. 高频电路及其在矿山上的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5.Electronic circuits and applications,Stephen D.Sentunria bruce D.wedlock,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75.

编写人:×××审核人:×××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战略任务 1.优良学风是教书育人、治校立校之本,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学风关系到学校的品牌,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创业立业。因此,必须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建设来抓,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长期任务来抓。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的一项十分关键的战略任务。 2.我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是新形势下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宝贵精神财富。全校师生员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广大学子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营就了浓厚的成才氛围。 3.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形势和环境的发展,我校学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些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扭曲,成才动力缺失,自我约束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观念淡薄,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少数工作部门对学风建设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不适应学校人才培养全局工作的新要求。 4.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校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总体目标,培养造就品德高尚、学业精良、体现矿大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5.加强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纲,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增强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意识为基础,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以大学生涯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抓手,以班级建设和宿舍管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学业精良、体现矿大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加强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整体规划学风建设,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工程,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通过教育、管理、服务、政策激励、纪律约束、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术道德、治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严谨求实、博学笃行、努力上进的优良学风,切实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7.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学生涯设计和辅导。总结大学生涯设计和辅导工作经验,积极拓展工作内容,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涯设计和辅导工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动力,增强学生大学生涯设计意识,强化大学生涯设计和辅导的过程管理。创新大学生涯设计和辅导的方式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中国矿业大学 关于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合理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吸取近几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促进本科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面总结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制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为做好本次制定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体现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标准。 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既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吸取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经验,又要大胆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有益经验,不断改革创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知识、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秉承“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精神,能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各专业应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各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学校对本专业的期望以及本专业的定位、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三、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概况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建设地点:三环南路南侧、新茶公路西侧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中部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49500平方米 (包括人防工程4000平方米) 建设期:24个月 项目投资:12175万元 建设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二、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2、供排水、电气安装工程 3、室外工程(外管网、道路、绿化等)。 三、建设方案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按照“实用、高效、灵活、舒适、美观、安全、经济”的原则,力求功能合理、布局灵活、设施先进、环境舒适、管理便捷; 2、总体布局及造型、高度、层数、色彩符合校园规划的要求,确保校园整体风格与品质的统一和完整;

3、设计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共享、生态与节能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花园式大学,体现徐州的经济地位和地域文化特征。 第二节总平面布局 根据规划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确定规划设计原则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具有时代气息和强烈现代感;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突出环境设计。 1、总体布局 图文信息中心位于南湖校区的中心位置,由图书馆、档案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构成。其周边是校园的中心生态空间,较为开阔。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性质地位来看,图文信息中心具有从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功能,也有使师生向之聚集的作用。 2、道路系统 周边空间格局和建筑的分布因城市道路和南北向的两套轴网的交织而变得复杂,图文信息中心正是位于这些复杂关系的中心。周围交通线路清晰,消防车可绕主体建筑环行。 3、绿化系统 图文信息中心位于校园的生态开放空间的中心,从多个方向上看都会有比较好的观赏距离和角度,并与校区内其他组团绿地形成完整的大学整体绿地系统。 第三节建筑设计 第四节建筑结构 按照我国现行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第五节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进行设计。 1、强电部分 a.变配电系统 b.应急电源系统 c.照明 d.防雷及接地 2、弱电部分 本建筑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多媒体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消防广播通讯系统。视实际情况设置语言、信息插座。本楼根据房间功能设有线电视终端,接入有线电视系统。

浅谈矿大百年校庆的功能

浅析矿大百年校庆的功能 秦志强,孙文科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07-20班,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大学校庆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魅力,主要通过校庆活动来体现。今年母校迎来百岁诞辰,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庆祝这一盛世。本文主要介绍了校庆活动的内容,着重阐述百年校庆对矿大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矿大百年校庆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是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深厚底蕴的百年学府。1909年中国矿大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诞生于国难深重、民族危亡之际,承载着国家煤炭工业起步阶段突破人才、技术难题的重任,开创了我国近代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曾经荟萃了中外矿业精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等先后出任校董,为我国的煤炭工业播下了极其宝贵的火种。 一百年来,中国矿大薪火相传,历经沧桑而又矢志不渝。从路矿学堂到新中国成立,学校经历了多个办学时期,处境艰难,甚至几度停办。从四川1979年迁至徐州,到1997年在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目前形成了徐州、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矿大曾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经历的艰难曲折确属国内高校之所罕见。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秉承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校训,紧紧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精心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矿业人才,在促进我国能源资源产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校庆活动形式 校庆活动的形式内容、规模层次应与大学的性质、层次类型及校庆本身的目的相适应。百年校庆活动主要有中国矿业大学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发展100周年庆典、第六届国际采矿科学技术大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校友活动、编纂修续校史和建立校史博物馆等。 1)庆典活动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第一运动场举行了中国矿业大学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发展100周年庆典活动。在庆祝大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在会上致辞。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党委书记杨仁树分别致辞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勇,校学生会主席陈阳光分别作为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为母校的百年华诞送上祝福。 2)学术会议10月19日上午,第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既是国际矿业科学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一个高层次、多元化的开放交流平台。面临着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的瓶颈问题,作为矿业百年学府,中国矿业大学长期依托煤炭行业办学,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在破解能源发展这一瓶颈中发挥重要作用。 3)校友活动“百年矿大,盛世华章”大型焰火晚会10月17日晚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镜湖广场隆重上演。这台晚会的焰火是陕西校友会校友为母校百年华诞送上的祝福礼物。青春的交响绽放多彩的光芒,圣府的积淀充溢至美的激情。在这火花与笑脸构筑的舞台,在这永恒与和谐铸就的圣地。广大同学与校友们一起庆祝母校的百岁生日。10月17日下午,

某校区图书馆项目管理规划(doc 24页)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项目管理规划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构建组织机构以及各部门具体职责 2 第三章合同管理 6 第四章合理招标10 第五章施工准备15 第六章承包商的管理措施17 第七章进度控制19 第八章设计变更管理和索赔管理20

第九章总结22 第一章图书馆工程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以矿业文献为馆藏特色、理工文献为馆藏重点,文、管、经、法各类文献兼具规模的高校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图书馆,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这三校的矿业工程类文献也相应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4月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馆址随学校经历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迁移,分别设立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图书馆。徐州本部文昌校区馆有独立馆舍12000平方米,随着校区前往南湖,需要建成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强,实用性更好的图书馆。(一)建筑施工概况: 工程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工程 工程地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内 工程概况:主体8层,建筑面积46735平方米 一层:7528平方米 二层:6327平方米 三层:5647平方米 四层:6327平方米 五层:6327平方米 六层:2542平方米 七层:2098平方米 八层:1989平方米 建筑底层面积:8256平方米 建筑工程等级:2级 建筑高度:45.25米 人防工程防护等级:6级 防火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1级

层面防水等级:2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2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裂度:7级 框架结构,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目标特点: ⑴现代化 南湖校区图书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建筑。 ⑵信息化 南湖校区立足于高科技的教学方法和设施,在校区普及科技网络,并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研究型大学人本、激励、思想、创造的环境特点。 ⑶生态化 南湖校区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塘、小溪,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校园环境,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 ⑷园林化 南湖校区采用一带一心三轴的规划格局,以中央生态带与中央共享园林为核心,结合组团园林与建筑庭院等多层次的整体化园林空间,营造了良好的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 ⑸可持续发展 南湖校区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考虑了生态环境,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采用适应性、 灵活性单体设计,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三)施工项目目标 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级优良工程 工期管理目标: 全部承包工程一年完成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确保达到国家文明施工优良工地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确保达到国家安全施工优良工地,确保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工伤事故控制在0.4%以内。 科技进步管理目标: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积极使用微机管理,做好工程、资料、财务管理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章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 第14号 中国矿业大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你校第13届党委会第3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我部核准的《中国矿业大学章程》,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2014年4 月24 日教育部第1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核准。 核准书所附章程为最终文本,自即日起生效,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你校应当以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年5月13日 中国矿业大学章程 序言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位于河南焦作。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原校址设立研究生部。1982年,学校整体迁至徐州办学。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设臵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9年北京校区以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名义独立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矿业、安全、测绘、地质等学科领域优势突出。学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品格。学校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矿业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中国矿业大学,简称为中国矿大;英文名称为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为CUMT。 第三条学校校址设在江苏省徐州市,分为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法定住所为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 第四条学校由国家设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学校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崇尚学术,注重实践,致力创新,追求卓越。 第六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教授治学,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第七条学校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依法自主设臵和调整学科、专业。 第八条本章程适用于学校成员及与学校具有特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及调整校内外各方面关系的基本依据,校内其他规章制度不得与本章程规定相抵触。 第二章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规划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规划 前言:中国矿业大学由徐州翟山本部与北京校区组成。北京校区多年来已基本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生院;徐州翟山校本部占地1536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无发展空间,不能满足教育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拓展办学空间,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决定在徐州市云龙湖南湖景区建设新校区。南湖校区距翟山校本部4.5公里,距市中心彭城广场6.5公里,地域环境十分优越,四周青山环抱,绿水荡漾,是理想的建校地址。 一、规划范围 新校区规划用地191公顷,建筑面积670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1.52亿元,建设工期8年。 二、规划背景、建设必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业日趋激烈。如何顺应形势,趋利避害,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上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已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矿业大学已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于1978年从四川迁至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现占地1536.15亩,校园内有二龙山和文昌山,山地约651亩,实际建设用地为885.15亩。1978年建校时,规划的学生规模为4600人,目前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已达到19796人,其中研究生1665人,本科生16561人,专科生1510人及留学生60人。此外,学校有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3444人,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十一”项校舍面积指标,学校应有校舍面积为61.4万平方米,而目前学校实际校舍面积为36.6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等设施已经严重不足,道路交通非常拥挤。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生规模为25000人,研究生为4000人。校园现有的校舍规模无法满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矿业大学现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和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这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所需的空间也已受到极大的限制,迫切要求拓展办学空间。 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新建南湖校区,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大省,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拥有19个城市、17万平方公里的淮海经济区内,中国矿业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近年来,学校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高级经济建设人才,本科生招生江苏生源数量一般占到45%左右,专科生招生江苏生源占60%以上;学校还为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培养了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同时举办各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政策咨询等方面,学校在本地区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二是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艰苦行业的迫切需要。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地质等专业属于国家经济建设所必须的艰苦专业。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视察中国矿业大学时指出,对关系国计民生及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艰苦特殊专业,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力促学校加快建设和发展。所以中国矿业大学能列入全国首批“211”工程,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功能主义校园规划给我们带来的思考_省略_中国矿业大学_徐州_南湖校区为例_王恬

理论/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发展壮大的趋势,并伴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高校迁出城区新建校园。而怎样的规划能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怎样的规划即突出了效率与秩序,又合理地继承了学校的文化及历史,这就涌现出很多关于校园规划的讨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规划形式是目前国内高校规划的代表形式之一,现就对其规划方式带来的利弊总结出对校园规划设计的一点思考。 1.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园规划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于1978年迁址徐州,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由于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于2003年建设了矿大南湖校区,为20个学院3万余名学生提供教学生活服务[1]。 南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为典型的功能主义风格,把生活、学习和休闲等活动处理为相对分离、独立的元素。这种规划思想从1933年《雅典宪章》开始即成为规划设计的主流思想之一,目前分区规划的概念在国内大学校园规划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分区规划思想从解决交通、功能问题出发,将大学复杂的需求区分成若干主要的功能,然后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容纳不同功能分区[2]。南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与大多数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式类似,都有着较规整的形状,多利用轴线、对称等视觉手法。 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有着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区、学院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运动区(图1)。功能区域之间由道路、人造水系划分,图书馆位于教学区与学院区之间,与学校两个大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轴线关系。这种以功能区划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拥有许多优点,功能区域的明确划分,有利于提高学习及生活的效率,高效的路网简洁的布局也给校园交通带来诸多便利,且便于管理,大轴线景观也凸显了学校气势。 2.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校园明确的功能性区划确实带来了整洁的校园与学习生活的高效率,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功能主义风格的校园是否缺乏人性化设计,是否存在着重物质而轻视精神文化的现象。 我们于2011年6月在南湖校区中实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内容为对校园生活感受的评价,针对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收回569份,有效回收率94.8%,男生387份占68%,女生182份占32%,其中回收研究生问卷173份,占30.4%。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校基础设施、生活学习的便利性、校园整体布局、校园景观及公共空间五大部分,调查显示学生对其满意程度为:校园总体满意程度:72%,基础硬件设施满意度:88%,学习便利性满意度:80%,生活便利性满意度:68%,学校景观设计满意度:69%,学校公共空间满意度:42%(见表1)。 表1.南湖校区校园满意度调查情况表 调查显示,学生对南湖校区硬件设施普遍感到满意,满意率达到88%,学习便利性满意度达到80%,表明南湖校区能提供较高的学习效率。而调查也显示,南湖校区在生活便利性、公共空间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对南湖校区生活便利性满意度仅有68%,其中认为出行 便利性不足的学生为83%,认为校区中生活娱乐设施的缺乏的为59%。南湖校区面积较大,生活区位于校园的西南侧(图1),区域内的三个学生食堂以及周边商业难以很好地满足三万余人的生活娱乐需求,学生出入学校主要在南湖校区北入口,其中位于最南端的研究生2号楼距北出口有近3千米距离,校园内虽然提供一定数量免费自行车,但还是难以满足学生出行需求。 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学校景观的总体满意度为69%,其中认为校园景观过于形式化而缺乏与人沟通的占76%。学校公共空间满意度仅为52%,且有83%的同学认为南湖校区中的公共空间不能满足需求。南湖校区的景观规划多为轴线与大面积草坪相结合,且有一条水系南北贯穿学校,景观规划的形式性重于实用性,缺乏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也导致公共交往空间的缺乏,景观缺乏细致化设计,导致许多区域的空旷而缺乏亲和力。 3.对校园规划拟提出的几点建议 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利用人们无意识、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我们所需要的是尽可能的 随 着国内各高校的不断发展,新建校园不断增加,而有些新建校园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浅要分析功能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校园规划的优势和凸显的各种矛盾,以此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功能主义校园规划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以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湖校区为例 ◎ 王恬1 刘飞2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