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光学基础知识:摄影镜头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作者:老顽童

镜头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投资最高的设备之一,也是决定拍摄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镜头的质量,历来受到极大的重视。我们当然会很关心摄影镜头的测量方法。

摄影的最终产品是照片,所以,根据拍摄照片的质量来评价镜头质量,这是我们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基本的测试镜头的方法。实拍照片评价镜头质量的优点是结果直截了当,根据效果判断,比较放心。不过决定照片质量的客观因素很多,而一张照片的“好”与“坏”又需要人的主观判断,很难通过测量得出客观的定量结果。大量的事实表明,影响拍摄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镜头的分辨率和反差。反差大小可以通过仪器很容易测量,而分辨率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我们经常采用拍摄标准分辨率板的方法测量镜头的分辨率。将拍摄了标准分辨率板的底片放到显微镜下人工判读,看最高能够分辩多少线条密度。分辨率的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一黑一白两条线算是一个线对,每毫米能够分辩出的线对数就是分辨率的数值。由于这种方法还是要受到胶片分辨率的客观影响和人工判读的主观影响,所以并不是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镜头看作一个信息传递系统:被拍摄景物反射出来的光线是它的输入信息,而胶片上的成像就是它的输出信息。一个优秀的镜头意味着它的输出的像忠实的再现了输入方景物的特性。喜欢音响的朋友都知道,高保真放大器的输出,应当准确地再现输入信号(图1)。当输入端输入频率变化而幅度不变的正弦信号时,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的变化反映了放大器的频幅特性。频幅特性越平坦,放大器性能越好(图2)!

图1 放大器准确再现输入信号

图2 放大器的频幅特性

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描述镜头的特性。由数学证明可知,任何周期性图形都可以分解成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叠加,而任何非周期图形又可以看作是周期图形片断的组合。因此,研究镜头对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反映,就可以研究镜头的性能!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周期图形叫做“正弦光栅”。为了描述正弦光栅的线条密度,我们引入了“空间频率”的概念。一般正弦波的频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正弦波的周期数,对应的,正弦光栅的空间频率就是单位长度(每毫米)的亮度按照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周期数。

图3 正弦光栅

典型的正弦光栅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最大值的距离是正弦光栅的空间周期,单位是毫米。空间周期的倒数就是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linepairs/mm)。正弦光栅最亮处与最暗处的差别,反映了图形的反差(对比度)。设最大亮度为Imax,最小亮度为Imin,我们用调制度(Modulation)表示反差的大小。调制度M定义如下:

M=(Imax-Imin)/(Imax+Imin)

很明显,调制度介于0和1之间。调制度越大,意味着反差越大。当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完全相等时,反差完全消失,这时的调制度等于0。

我们将正弦光栅置于镜头前方、在镜头成像处测量像的调制度,发现当光栅空间频率很低时,像的调制度几乎等于正弦光栅的调制度;随着空间频率的提高,像的调制度逐渐单调下降;空间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像的调制度逐渐降低到0、完全失去了反差!

正弦信号通过镜头后,它的调制度的变化是正弦信号空间频率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对于原来调制度为M的正弦光栅,如果经过镜头到达像平面的像的调制度为M ’ ,则MTF函数值为:

MTF值= M ’ / M

可以看出,MTF值必定介于0和1之间,并且越接近1、镜头的性能越好!

如果镜头的MTF值等于1,镜头输出的调制度完全反映了输入正弦光栅的反差;而如果输入的正弦光栅的调制度是1,则输出图像的调制度正好等于MTF值!所以,MTF函数代表了镜头在一定空间频率下的反差。

MTF综合反映了镜头的反差和分辨率特性,MTF是用仪器测量的,因而可以完全排除胶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人工判读的主观因素影响,是目前最为客观最为准确的镜头评价方法。MTF值不但受镜头像差影响,还要受到空间频率、光圈和像场大小三个变量的影响,所以一般绘制二维的MTF曲线时都是固定空间频率、光圈和像场三个变量中的两个、剩余一个作为横坐标,并且以MTF值作为纵坐标。

镜头是以光轴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结构,像场中心各个方向的MTF值是相同的。但是受到镜头像散的影响,在偏离中心的位置,沿切线方向的线条与沿径向方向的线条的MTF值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将平行于直径的线条产生的MTF曲线称为弧矢曲线,标为S (sagittal),而将平行于切线的线条产生的MTF曲线称为子午曲线,标为M(meridional)。这样,我们绘制的MTF曲线一般有两条:S曲线和M曲线。(图4 )

空间频率很低时,MTF值趋于一个接近于1的固定值。这个值实际就是镜头对大面积色块的反差,反映了镜头固有的反差值。随着空间频率增高,MTF值逐渐下降,直到趋于0。人眼对反差为的影像尚能分辩,而当反差低于时就完全不能察觉了。所以一般选定MTF值为时的空间频率作为镜头的目视分辨率。这样,通过MTF曲线的绘制,镜头的反差和目视分辨率就都成为可测量的了!

图5是MTF值随空间频率变化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频幅曲线”。图中,根据低频时的MTF 值和MTF等于时的空间频率,可以方便的得出镜头的反差和目视分辨率。

图6是三只不同镜头的MTF频幅曲线对比,曲线A(红色)低频端MTF值很高反映出它有很高的反差,而高频端MTF值较高反映出它的分辨率也不错,是一只综合性能较高的镜头。曲线B(蓝色)在空间频率较低时表现出很高的MTF值,说明它有较好的反差;而在空间频率较

高时MTF值很低,表明它的分辨率较差。曲线C(绿色)在空间频率较低时MTF值并不高,说明它的反差较差;而在空间频率很高时它的MTF值下降较少,表明它的分辨率较高。一般的,我们可以比较MTF曲线下部包围的空间来大致判断镜头质量,MTF曲线包围的空间越大越好。

图5 随空间频率变化的MTF曲线

图6 利用MTF曲线判断镜头质量

大量产品测量的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测量,往往只测出特定条件下像场中特定点的MTF 值,作为评价镜头的基本标准。只要在特定条件下测量的MTF值大于标准,就可以认为镜

头是合格的。

我国国家标准GB9917-88中规定了摄影镜头在特定空间频率下评价成像质量的MTF标准,如下列表1、表2所示。

表1 135相机(36mm*24mm)摄影镜头的MTF标准

注:y为倍对角线长度。

表2 120相机(56mm*54mm)摄影镜头的MTF标准

注:ω’为半视场角。

在特定条件下测量的MTF值只要大于等于国家标准即为合格!

表3给出日本照相机光学仪器检测协会JCII于1976年颁布的MTF值对135照相机镜头进行简易评价标准。

表3 日本JCII关于135相机摄影镜头的MTF简易评价标准

注:d为画幅对角线长度。

以上标准其实只规定了合格镜头MTF的最低限度,专业摄影人员和摄影爱好者对摄影镜头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许多厂家公布了自己摄影镜头的MTF曲线供用户参考,有些独立测量机构也对市场上各种镜头的MTF进行了测试,公布了测试结果的MTF曲线。为了便于了解镜头像场内的特性,这些曲线大多采用到像场中心的距离作为横坐标,我们称之为“场幅曲线”。

图7是佳能公司公布的标准镜头EF50mm/ USM的MTF曲线。图中共有8条曲线,横坐标是测量点到像场中心的距离,单位是毫米。纵坐标是MTF值。粗线是空间频率为10线对/毫米的结果,细线是30线对/毫米的;黑色曲线是最大光圈(对于这个镜头是的,蓝色曲线是光圈F8(一般是最佳光圈)的;实线是S曲线(弧矢曲线),虚线是M曲线(子午曲线)。

从图7的蓝色线条我们可以看出,代表反差的低频粗线很高,接近于1,说明该镜头在F8的最佳光圈有着非常好的反差。代表分辨率的细线也在以上,说明此光圈下分辨率极优。蓝色曲线直到距离中心18毫米左右依然平直、仅在边缘略有下降,说明该镜头像场内整个有着一致的特性,边角分辨率略有一点下降。实线与虚线距离很近,反映出该镜头像散也很小。黑色曲线反映出在的大光圈条件下,无论是反差(粗线)还是分辨率(细线)都有明显的下降,而且边缘下降更为厉害。

表4 图7的图例

最大光圈F8

空间频率

S M S M

10线对/mm

30线对/mm

这种MTF的“场幅曲线”是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的MTF曲线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了解镜头的主要光学特性,对镜头成像质量有全面综合了解。

一般的MTF图提供两组不同空间频率的场幅曲线,分别代表反差和分辨率:低频选在MTF 频幅曲线水平部分,反映镜头的反差特性;高频选在MTF频幅曲线下降比较陡峭的部分,反映镜头的分辨率特性。现在将分析MTF曲线基本要领列举如下:

1、MTF曲线越高越好,越高说明镜头光学质量越好。综合反差和分辨率来看,MTF曲线以下包含面积越大越好。

2、MTF曲线越平直越好,越平直越说明边缘与中间一致性好。边缘严重下降说明边角反差与分辨率较低。

3、S曲线与M曲线越接近越好,两者距离较小反映出镜头像散较小。

4、低频(10线对/mm)曲线代表镜头反差特性。这条曲线越高反映镜头反差大。

5、高频(30线对/mm)曲线代表镜头分辨率特性。这条曲线越高反映镜头分辨率越高。

6、F8的曲线反映了镜头理想条件下的最佳性能。这是任何严格的摄影师都非常看重的性能。

7、最大光圈的曲线反映了在镜头边界条件下至少应当达到的性能。当你在金钱与超大口径之间折衷时,你必须将这个性能当作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列出分析MTF曲线时应当注意的一些事情,这是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不要将不同焦距的镜头做横向对比。长焦镜头像场的边缘只相当于广角镜头中心附近位置,因此对比长焦镜头边缘的MTF值,会得出广角镜头都是很差镜头的错误结论。广角镜头尤其是超广角镜头边缘MTF值下降很多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类镜头,我们必须对像场边缘的MTF值相当宽容。

2、不要将超大光圈或的镜头与普通镜头做横向对比。普通镜头的“最大”光圈要比超大光圈镜头小一两挡或者更多,两者的“最大光圈”完全不可比!更何况有些超大光圈镜头在设计时,还要为了照顾最大光圈时的效果而对其它性能做一点折衷!因此,必须对超大光圈镜头最大光圈的MTF有所宽容。

3、不要将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横向对比。与定焦镜头相比,变焦镜头结构复杂得多、设计时所要兼顾的因素也要多得多,因此有的特性不如定焦镜头是正常现象。比如,S曲线和M 曲线,对于变焦镜头来说,就不如定焦镜头那么近。

4、质优价高的高档镜头与普通廉价的经济型镜头也是不能直接对比的。选购经济型镜头一般主要注重最优光圈(F8)的MTF特性,对最大光圈的效果心知肚明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经济型中长焦变焦镜头长焦端,即使F8时的“最佳光圈”,与优质镜头相比也有较大差异,选购时必须充分注意。如果除了一般家庭摄影之外还想搞一些创作,购买这一类镜头需要三思而行。

总之,我们不能绝对的去看待MTF曲线,而是要根据我们的需求、成本、方便性等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切忌在分析镜头MTF曲线时绝对化、一刀切,从而将我们引入歧途。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与巩固·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与巩固·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 ≤<=; 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 要点诠释: (1)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 10 =60(千米 /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0 10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60020 903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20 3 =400千米,此时 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APQ ?的面

积S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3AP t =,AQ t =, 当03t <<时, 2133sin sin 22 S t t A t A =??=? 0sin 1A <<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36t <<时, 133sin sin 22 S t A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69t <<时, 2139(93)sin ()sin 222 S t t A t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D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3.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ABCD 内部截得的线段EF 的长为y ,平移距离x =AF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与透镜像质评价

实验六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与透镜像质评价 光学成像系统是信息传递的系统,光波携带输入图像的信息从物平面传播到像平面,输出像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光学系统的传递特性。理想成像要求物平面与像平面之间一一对应。实际中,点物不能成点像,其原因就是通过成像系统后像质会变坏。传统的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是星点法和鉴别率法,但它们均存在自身的缺点[1]。 20世纪50年代,霍普金斯(H .H .Hopkins )提出了光学传递函数的概念,其处理方法是将输入图像看作由不同空间频率的光栅组成,通过研究这些空间频率分量在系统传递过程中丢失、衰减、相移等变化的情况,计算出光学传递函数的值并作出曲线来表征光学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图像的传递性能,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和全面的评价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现在人们广泛用传递函数作为像质评价的判据,使质量评价进入客观计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递函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传递函数测量和成像质量评价的近似方法; 2.通过对不同空间频率的矩形光栅成像的方法,测量透镜的调制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 任何二维物体g(x, y)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不同空间频率(v x ,v y )的简谐函数(物理上表示正弦光栅)的线性叠加: (1) 式中G(v x ,v y ) 是物体函数g(x, y)的傅里叶谱,它表示物体所包含的空间频率 (v x ,v y ) 的成分含量,其中低频成分表示缓慢变化的背景和大的物体轮廓,高频成分则表征物体的细节。 当该物体经过光学系统后,各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发生两种变化:首先是对比度下降,其次是相位发生变化,而相应的G(v x ,v y )变为像的傅里叶谱()y x v v G ,',这一综合过程可表示为: (2) 式中H (v x ,v y ) 称为光学传递函数,它是一个复函数,可以表示为: (3) 它的模m (v x , v y ) 被称为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相位部分 φ (v x ,v y ) 则称为相位传递函数(phase transfer function, PTF )。 对像的傅里叶谱() y x v v G ,' 再作一次逆变换,就得到像的复振幅分布: (4) 空间频率是用一种叫“光栅”的目标板来测试,它的线条从黑到白逐渐过渡,见图1。 ()()()[] y x y x y x dv dv y v x v i v v G y x g +=??∞∞-∞∞-π2exp ,,()()() y x y x y x v v H v v G v v G ,,,?='()()()[]y x y x y x dv dv y v x v i v v G y x g +-'='??∞∞-∞∞-π2exp ,,()()()[] y x y x y x v v j v v m v v H ,exp ,,φ=

高考数学回归基础知识二、函数及其表示

高考数学回归基础知识:二、函数及其表示 二、函数及其表示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 一般地,我们说: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2、函数的三要素 (1)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3(2)满足不等式a

- 2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2 1 0201x x x x ,即x ≥-1且x ≠2,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1|≠-≥x x x 且 例2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3],求f(x+1)和f(x 2 )的 定义域 (2)已知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求f(x-1)的定义域 解析 (1)∵f(x)的定义域为[-1,3], ∴f(x+1)的定义域由-1≤x+1≤3确定,即-2≤x ≤2, ∴f(x+1)的定义域为[-2,2]. f(x 2 )的定义域由-1≤x 2 ≤3确定,即33≤≤-x ∴f(x 2 )的定义域为[33,-] (2)∵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 ∴2x+3中的x 满足-1

函数的基础知识大全(完整)(包括函数在高考中所有考点知识)

函数基础知识大全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 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3.两个函数的相等: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A 、值域C 和对应法则f .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换元法( 注意新元的取值围) 2、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整体代换(配凑法) 4.赋值法: 3.映射的定义: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f )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由映射和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它要求A 、B 非空且皆为数集. 4.映射的概念中象、原象的理解:(1) A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象;(2)B 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不一定只一个原象;(3)A 中每一个元素的象唯一。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求函数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 (1)给出函数解析式的: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2)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除要考虑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 T F解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光学基础知识:摄影镜头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作者:老顽童 镜头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投资最高的设备之一,也是决定拍摄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镜头的质量,历来受到极大的重视。我们当然会很关心摄影镜头的测量方法。 摄影的最终产品是照片,所以,根据拍摄照片的质量来评价镜头质量,这是我们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基本的测试镜头的方法。实拍照片评价镜头质量的优点是结果直截了当,根据效果判断,比较放心。不过决定照片质量的客观因素很多,而一张照片的“好”与“坏”又需要人的主观判断,很难通过测量得出客观的定量结果。大量的事实表明,影响拍摄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镜头的分辨率和反差。反差大小可以通过仪器很容易测量,而分辨率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我们经常采用拍摄标准分辨率板的方法测量镜头的分辨率。将拍摄了标准分辨率板的底片放到显微镜下人工判读,看最高能够分辩多少线条密度。分辨率的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一黑一白两条线算是一个线对,每毫米能够分辩出的线对数就是分辨率的数值。由于这种方法还是要受到胶片分辨率的客观影响和人工判读的主观影响,所以并不是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镜头看作一个信息传递系统:被拍摄景物反射出来的光线是它的输入信息,而胶片上的成像就是它的输出信息。一个优秀的镜头意味着它的输出的像忠实的再现了输入方景物的特性。喜欢音响的朋友都知道,高保真放大器的输出,应当准确地再现输入信号(图1)。当输入端输入频率变化而幅

度不变的正弦信号时,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的变化反映了放大器的频幅特性。频幅特性越平坦,放大器性能越好 (图2)! 图1 放大器准确再现输入信号 图2 放大器的频幅特性 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描述镜头的特性。由数学证明可知,任何周期性图形都可以分解成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叠加,而任何非周期图形又可以看作是周期图形片断的组合。因此,研究镜头对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反映,就可以研究镜头的性能!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周期图形叫做“正弦光栅”。为了描述正弦光栅的线条密度,我们引入了“空间频率”的概念。一般正弦波的频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正弦波的周期数,对应的,正弦光栅的空间频率就是单位长度(每毫米)的亮度按照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周期数。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理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 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概念、表示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值、奇偶性、周期性): (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确定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即可. (2)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注意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3)单调性与最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凸显用导数研究单调性及利用单调性求最值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的综合运用灵活多变. 2.基本初等函数:以具体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为主要考查对象,适当考查分段函数、抽象函数. 3.函数的应用主要包含: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两部分内容. (1)对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方程是否存在实根)进行判断或利用零点(方程实根)的存在情况求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2)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以社会实际生活为背景,设问新颖、灵活,综合性较强. 4.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1)导数的概念是推导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的基础. (2)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另外,曲线的切线和平面几何中圆的切线概念易混淆,曲线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是曲线另一点Q无限接近点P时的极限位置,它与曲线可能还有其他公共点. (3)利用公式求导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符号,还要注意公式不要用混. (4)导数的应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方面,单调性是关键,一个函数的递增区间或递减区间有多个时,不能盲目地将它们取并集,特别是函数的定义域不能忽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主要以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为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在解答题中,有时作为压轴题,主要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往往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思想. 预测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会以小题和大题的形式出现,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几种常见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函数零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大题主要以函数为背景,以导数为工具,考查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或最值问题,在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 复习本章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1.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数、式、方程、不等式、导数、数列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知识.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2.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函数是研究变量及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变量数学的基础,利用函数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处理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内容. 3.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 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函数性质的数量特征紧密结合,图象有效地揭示了各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属性.因此,既要从定形、定性、定理、定位各方面精确地观察图形、绘制图形,又要熟练地掌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 4.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函数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与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纵观近几年高考题,考查函数思想方法,尤其是应用题力度加大,因此一定要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5.运用好导数这一锐利武器.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0ABC 是矩形,且A ,C 在坐标轴上,满足3OA = ,OC=1.将矩形OABC 绕原点O 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 秒()06t ≤≤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 、C 错误; 因为1OC =,所以当t=2时,选项B 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31236 ??=,所以B 错误, 因为3OA = t=2时,选项D 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132?=,故选D . 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 ),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C.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错误. 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错误. 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错误. 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文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名师讲义第二章第 一节函数及其表示文 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1.函数的概念、表示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值、奇偶性、周期性): (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确定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即可. (2)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注意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3)单调性与最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凸显用导数研究单调性及利用单调性求最值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的综合运用灵活多变. 2.基本初等函数:以具体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为主要考查对象,适当考查分段函数、抽象函数. 3.函数的应用主要包含: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两部分内容. (1)对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方程是否存在实根)进行判断或利用零点(方程实根)的存在情况求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2)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以社会实际生活为背景,设问新颖、灵活,综合性较强. 4.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高考总复习·数学(文科)(1)导数的概念是推导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的基础. (2)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另外,曲线的切线和平面几何中圆的切线概念易混淆,曲线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是曲线另一点Q无限接近点P时的极限位置,它与曲线可能还有其他公共点. (3)利用公式求导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符号,还要注意公式不要用混. (4)导数的应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方面,单调性是关键,一个函数的递增区间或递减区间有多个时,不能盲目地将它们取并集,特别是函数的定义域不能忽略.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主要以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为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在解答题中,有时作为压轴题,主要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往往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思想. 预测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会以小题和大题的形式出现,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几种常见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函数零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大题主要以函数为背景,以导数为工具,考查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或最值问题,在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 复习本章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1.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数、式、方程、不等式、导数、数列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知识.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 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 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 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 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2.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光学基础知识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光学基础知识:摄影镜头调制传输函数MTF解读 作者:老顽童 镜头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投资最高的设备之一,也是决定拍摄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镜头的质量,历来受到极大的重视。我们当然会很关心摄影镜头的测量方法。 摄影的最终产品是照片,所以,根据拍摄照片的质量来评价镜头质量,这是我们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基本的测试镜头的方法。实拍照片评价镜头质量的优点是结果直截了当,根据效果判断,比较放心。不过决定照片质量的客观因素很多,而一张照片的“好”与“坏”又需要人的主观判断,很难通过测量得出客观的定量结果。大量的事实表明,影响拍摄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镜头的分辨率和反差。反差大小可以通过仪器很容易测量,而分辨率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我们经常采用拍摄标准分辨率板的方法测量镜头的分辨率。将拍摄了标准分辨率板的底片放到显微镜下人工判读,看最高能够分辩多少线条密度。分辨率的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一黑一白两条线算是一个线对,每毫米能够分辩出的线对数就是分辨率的数值。由于这种方法还是要受到胶片分辨率的客观影响和人工判读的主观影响,所以并不是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镜头看作一个信息传递系统:被拍摄景物反射出来的光线是它的输入信息,而胶片上的成像就是它的输出信息。一个优秀的镜头意味着它的输出的像忠实的再现了输入方景物的特性。喜欢音响的朋友都知道,高保真放大器的输出,应当准确地再现输入信号(图1)。当输入端输入频率变化而幅度不变的正弦信号时,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的变化反映了放大器的频幅特性。频幅特性越平坦,放大器性能越好(图2)! 图1 放大器准确再现输入信号

图2 放大器的频幅特性 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描述镜头的特性。由数学证明可知,任何周期性图形都可以分解成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叠加,而任何非周期图形又可以看作是周期图形片断的组合。因此,研究镜头对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反映,就可以研究镜头的性能!亮度按正弦变化的周期图形叫做“正弦光栅”。为了描述正弦光栅的线条密度,我们引入了“空间频率”的概念。一般正弦波的频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正弦波的周期数,对应的,正弦光栅的空间频率就是单位长度(每毫米)的亮度按照正弦变化的图形的周期数。 图3 正弦光栅 典型的正弦光栅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最大值的距离是正弦光栅的空间周期,单位是毫米。空间周期的倒数就是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linepairs/mm)。正弦光栅最亮处与最暗处的差别,反映了图形的反差(对比度)。设最大亮度为Imax,最小亮度为Imin,我们用调制度(Modulation)表示反差的大小。调制度M定义如下: M=(Imax-Imin)/(Imax+Imin) 很明显,调制度介于0和1之间。调制度越大,意味着反差越大。当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完全相等时,反差完全消失,这时的调制度等于0。 我们将正弦光栅置于镜头前方、在镜头成像处测量像的调制度,发现当光栅空间频率很低时,像的调制度几乎等于正弦光栅的调制度;随着空间频率的提高,像的调制度逐渐单调下降;空间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像的调制度逐渐降低到0、完全失去了反差! 正弦信号通过镜头后,它的调制度的变化是正弦信号空间频率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对于原来调制度为M的正弦光栅,如果经过镜头到达像平面的像的调制度为M ’ ,则MTF函数值为: MTF值= M ’ / M 可以看出,MTF值必定介于0和1之间,并且越接近1、镜头的性能越好! 如果镜头的MTF值等于1,镜头输出的调制度完全反映了输入正弦光栅的反差;而如果输入的正弦光栅的调制度是1,则输出图像的调制度正好等于MTF值!所以,MTF函数代表了镜头在一定空间频率下的反差。

数据库常用函数

数据库常用函数

一、基础 1、说明: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说明: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说明:备份和还原 备份:exp dsscount/sa@dsscount owner=dsscount file=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dmp log=C:\dsscount_data_backup\outputa.log 还原:imp dsscount/sa@dsscount file=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dmp full=y ignore=y log=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log statistics=none 4、说明: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 CREATE TABLE ceshi(id INT not null identity(1,1)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age INT) id为主键,不为空,自增长 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definition only 5、说明:删除新表 drop table tabname 6、说明:增加一个列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注:列增加后将不能删除。DB2中列加上后数据类型也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增加varchar类型的长度。 7、说明:添加主键: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说明:删除主键: 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8、说明: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注: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说明: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说明:几个简单的基本的sql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函数及其表示 (一)知识梳理 1.映射的概念 设B A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x). 2.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 任意数 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 的数y 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关系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___y=f(x),x ∈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 对于的函数值的集合所有的集合构成 值域。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值域 和 对应法则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4.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二)考点分析 考点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考点2: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总结:(1)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则用待定系数法; (2)若已知复合函数)]([x g f 的解析式,则可用换元法或配凑法; (3)若已知抽象函数的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x f 一、选择题 1.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C ) ⑴3 )5)(3(1+-+=x x x y ,52-=x y ;⑵111-+=x x y ,)1)(1(2-+=x x y ; ⑶x x f =)(,2)(x x g =;⑷()f x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和像质评价

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和像质评价 引言 光学传递函数是表征光学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目标函数的传递性能,是评价光学系统的指标之一。它将傅里叶变换这种数学工具引入应用光学领域,从而使像质评价有了数学依据。由此人们可以把物体成像看作光能量在像平面上的再分配,也可以把光学系统看成对空间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并通过频谱分析对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到现在为止,光学传递函数成为了像质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学镜头传递函数的基本测量原理,掌握传递函数测量和成像品质评价的近似方法,学习抽样、平均和统计算法,熟悉光学软件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光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看作线性空间中的不变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在空间频率域来讨论光学系统的响应特性。其基本的数学原理就是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即: dxdy y x i y x )](2exp[,ηξπψηξψ+-=??) (),( (1) ηξηξπηξψψd d y x i y x )](2exp[),(),(+=?? (2) 式中),(ηξψ是),(y x ψ的傅里叶频谱,是物体所包含的空间频率),(ηξ的成分含量,低频成分表示缓慢变化的背景和大的轮廓,高频成分表示物体细节,积分范围是全空间或者是有光通过空间范围。 当物体经过光学系统后,各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发生两个变化:首先是调制度(或反差度)下降,其次是相位发生变化,这一综合过程可表为 ),(),(),(ηξηξψηξφH ?= (3) 式中),(ηξφ表示像的傅里叶频谱。),(ηξH 成为光学传递函数,是一个复函数,它的模为调制度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相位部分则为相位传递函数(phase transfer function, PTF )。显然,当H =1时,表示象和物完全一致,即成象过程完全保真,象包含了物的全部信息,没有失真,光学系统成完善象。由于光波在光学系统孔径光栏上的衍射以及象差(包括设计中的余留象差及加工、装调中的误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失真,总的来讲,空间频率越高,传递性能越差。要得到像的复振幅分布,只需要将像的傅里叶频谱作一次逆傅里叶变换即可。 在光学中,调制度定义为 min max min max I I I I m +-= (4) 式中max I 、min I 表示光强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可表为给定空间频率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如图描述了他上学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了5分钟来修车 B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 C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 D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分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明确每一段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由图可知, 修车时间为15-10=5分钟,可知A 正确;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可知B 正确;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可知C 正确;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5=15分钟,可知D 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信息的数形、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 cm y 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 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 y=1 2 AP?AQ= 1 2 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 y=1 2 AP?DA= 1 2 x×3= 3 2 x,是一次函数; 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 y=1 2 AP?BQ= 1 2 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 3.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66337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 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