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构建知识体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构建知识体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构建知识体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3.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4.能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

1.要正确理解有序实数对的含义,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组成.对于平面内点的表示和直线上的点的表示要正确区别,在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点时,要注意数的先后顺序.

2.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注重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确定坐标原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体验和领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章是研究函数及其图象的入门篇,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相关知识.直角坐标系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的,它不但是联系有序实数对和平面内点的对应关系的桥梁,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经常运用的工具.在本章将学到用坐标的方法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通过用有序实数对确定位置,从中体会位置的确定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关系,探索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过程中,相应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重点】

1.掌握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及求法.

2.能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描述点所处的位置.

【难点】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及判断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

1.复习数轴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认识,要注意弄清有序实数对的概念.

2.突出识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增强空间意识,掌握图形的基本规律.

3.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比较多,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紧密结合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不要死记硬背定义.

高考如何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高考中的地理试题总体上遵守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强和图表分析运用多,使综合能力中的地理试题难度较大,多数同学觉得地理学科在学习上“投入”多,成绩上“产出”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把握好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提高复习效果,我觉得应该以“本”为本,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以地理教材作为基本内容,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作为基本依据,立足课本,把高、初中地理知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 如将教材内容分为专题(不同版本教材有所不同)进行复习:地球、地方时和区时、全球日期分布、地图、七大洲和中国重要的经纬线、太阳和太阳系、阳光照射图类型及解析技巧、地理计算技能及其解题技巧、地球的运动、“神舟”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世界气候类型、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海水的盐度·温度与海水运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岩石与地貎、陆地水与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生物与土壤、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差异、自然资源与地质灾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农业区位的选择、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的选择、企业的空间发展与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工业区、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交通与旅游、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经济开发。 在专题复习中,避免面面俱到,以知识的点、线、面为网络,抓住知识主干,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复习,重在构筑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初中地理内容多,它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和高考命题的归宿。在复习过程中,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人文地理,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结合我国水能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复习中国地形,结合河流水复习中国的河流,结合气候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复习中国的气候,结合区域经济开发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结合重要的经纬线、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复习世界主要八国地理特征。对高考中独立成题的知识内容,如地图、地方时和区时,单独以专题形式复习。在复习中同学们应自主复习课本、地图册,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训练试题,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自然地理难度大,对同学们的理解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少。复习中要以运用为目标,理清知识点的思路,讲究方法和技巧,多一些分析,问老师,通过对典型试题的练习来加深理解。 复习人文地理,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要用一定的时间看书,弄清知识的脉络和主要思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和归纳,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把散乱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在大脑中形成条理清楚的知识体系。

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及数学应试答题技巧

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及数学应试答题技巧 那么如何建构数学知识网络呢?可以从以下三步做起。 ▼ 第一步: 把课本拿出来,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 把课本上的习题全部做完; 如果有不懂的题目就问老师,问同学,网上问,想尽一切办法务必把它搞懂。 ▼ 第二步: 搞定第一步以后,再去买一本类似教材全解的书; 逐字逐句地把它看完,书上的习题全部做完; 有不懂的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搞懂,有些实在搞不懂的就先放一放。 ▼ 第三步: 搞定第二步以后,再买一套试卷自己设定闹钟在限定的时间把它做完; 做完之后自己批改,把做错的题目对一下答案,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做错; 如果还是搞不懂,他问同学问老师网上问尽量搞懂,暂时搞不懂的也可以先放一放。 做完这三步以后可以再重新从第一步开始,也可以从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开始。 做第二步的时候,可以重新买一本书,第三步也可以重新买一套试卷,如此反复进行,数学一定能学到顶尖水平。 但是大多数学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不要说循环往复这个步骤,有时一个“三步走”的循环,他们也坚持不了。

“三步学习法”的精髓,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词:刷题和总结。 ▼ 关于刷题 这里的刷题,并不是支持大家钻进题海中,而是适当的进行练习,有针对性的做题。 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不进行题目训练,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不论是考试还是日常的作业,都要把准确率放在第一位。更不能一味追求技巧,忽略了最本质的知识点。 最后就是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与课后练习,一定要重视。 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这样做才有实效。 避免机械性的刷题,浪费时间又难以提高成绩。 ▼ 关于总结 1. 每一天都要进行系统复习 假如你今天学习了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点,那么今天在睡觉之前,你就要把教材、笔记等一切有关学习方面的东西合起来,自己回忆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自己记的笔记,相关例题以及其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 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下来,然后对照自己的笔记和教材,看看自己哪里有疏漏,及时弥补。 如果今天作业太多,你也可以这总结回顾的事情,留到明天。但切记不要拖到下一周。

(完整版)3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及经典练习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 2、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一、判断题 (1)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 (2)横坐标为0的点在 轴上( ) (3)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轴下方( ) (4)到 轴、 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 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 Y 轴 原点 平行X 轴 平行Y 轴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 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m,m) (m,-m) P (x ,y ) P (x ,y -a ) P (x -a ,y ) P (x +a ,y ) P (x ,y +a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 向下平移a 个单位 向右平移a 个单位 向左平移a 个单位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

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如下图所示。 【导学提示】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找出“含金量”比较高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辐射的面越广,能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也越大;反之越小。象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产业、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认识、实践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都是含金量颇高的概念,以它们为基点,都能辐射建立起较大的知识体系。 二、逻辑递进式

(完整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大全

初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大全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x>0,y>0 第二象限:x<0,y>0 第三象限:x<0,y<0 第四象限:x>0,y<0 横坐标轴上的点:(x,0)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4、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 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5、绝对值相等的代数问题:a与b的绝对值相等,可推出 1)a=b或者 2)a=-b 6、角平分线问题 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7、对称问题:一点关于x轴对称,则x同y反 关于y轴对称,则y同x反 关于原点对称,则x反y反 8、距离问题:坐标系上点(x,y)距原点距离为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1,y1),(x2,y2)之间距离为 9、中点坐标:点A(x1,0)点B(x2,0),则AB中点坐标为 10、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1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

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体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 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doc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 、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 ( a,b ) 一一对应;其中, a 为横坐标, b 为纵坐标坐标; 3 、 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 ;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 ; Y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 任何象限; b P(a,b)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1 象限 横坐标 x 纵坐标 y -3 -2 -1 0 1 a x -1 第一象限 正 正 -2 第二象限 负 正 -3 第三象限 负 负 第四象限 正 负 小结:( 1 )点 P ( x, y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 x 、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 2 )点 P ( x, y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 x 、 y 中必有一数为零; y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a,b) ,则 a 点 P 到 x 轴的距离为 b P ( a, b ) (1 ) b ; ( 2 )点 P 到 y 轴的距离为 a ; (3 ) 点 P 到原点 O 的距离为 PO = a 2 b 2 b 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O a x a) 在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Y A B 点 A 、 B 的纵坐标都等于 m ; m X b) 在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Y C 点 C 、 D 的横坐标都等于 n ; n D X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前段时间在知乎里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一直到这几天才回答了,估计看我这个BLOG(博客)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在这里分享一下答案。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比较大,可能会说得比较灵散。我基本上是通过大量阅读,特别主题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主题阅读具体体现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一、我对笔记的要求: 能把书中的框架和重点都展现出来或者你用一页纸能把重点说清楚,就算合格。第一步来说理清结构,归纳重点。 第二步是舍弃对自己无用的部分, 第三部分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有时会把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7W: what 指目标与内容,包括主体,目标,机能,性能等 why 指原因,包括任务,期望,背景,技术等 who 指人员,包括制造,行销,流通,负责的主体等 where指地点类,包括环境,市场,区域,渠道等 when 指时间,包括期限,时机,预期等 whom 买家,消费者,接收者 which附属品 3H: how to如何做,指方式和手段,包括集体方案,详实计划,战略方针 how much价格成本,投入产出,综效成果 how many 负面效益,各种量(问题,业务,工作)

第四步用自己的话从新表达出来 第五步是实践,然后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重复这几步 二、建立初步框架 1、读过的书,尽可能做成笔记或导图,笔记放在OneNote里。导图放在MindManage里 2、针对不同的主题,建立思维导图,尽量提练重点,然后在Note或分支中加下注释或出处。 3、定期整理和汇总,不段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 4、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做成PPT或写文章,能把所关注的问题,用自己的话给清楚表达出来 5、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三、资料补充 如果学习的东西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 1、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名词字典 2、做资料收集工作,定期整理 3、针对特定大量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杂志和相关资料,提练重点 4、会记录所有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心得 5、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单独记录,定期总结和分析

建构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8680508.html, 建构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 作者:房登扣 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小学时期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普遍较简单,但是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学生的各种技能也在慢慢丰富,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让学生处理分析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维的关键。因此,教师很有必要一点点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处于启蒙时期,这个时期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会觉得,小学时期还不需要刻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会认为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就不多,并且学生的思维层面还有限,因此过早展开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必要。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必要更正的认知偏差。虽说小学时期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普遍较简单,但是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学生的各种技能也在慢慢丰宣,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让学生处理分析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维的关键。因此,教师很有必要一点点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进入中高年级后,这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心。 一、追根溯源法的灵活应用 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思维理念,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这种基本意识。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抓住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要能够让相应的内容得到有效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其实可以在新知教学中就相应地体现这种思想,比如在教学很多新课内容时可以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以学生学过的内容作为铺垫,在构建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一点点引出新课内容。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勇陕地让学生理解与吸收新知,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传递,会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懂得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都和整数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时会感到困难。我认为“分数”的“根”是除法的平均分,如果以平均分为突破口构建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还能为今后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分数除法等做好铺垫。这就是新知教学中的一次追根溯源,通过对知识点内核的挖掘与剖析,找到了引入新课内容可以有的灵活切入点。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组织与构建课堂,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思考与看待问题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思维的体系性可以慢慢体现出来。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3.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 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4.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5.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三、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

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 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 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 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 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 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 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 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 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同) (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纵皆反) 8.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构建

自然地理(四大圈层)知识体系构建 / 1.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链接:①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②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③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应 用;④从大气保温作用的角度说明影响一个地区昼夜温差的因素。 2.热力环流过程 高考链接:①热力环流的成因分析;②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变化;③热力环流中气 温状况;④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考链接:①影响风的作用力;②三种风的受力分析;③风与人类生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4.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1)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 (2)降水(总量、季节与年际变化) (3)水热组合 高考链接:①分析及判断气候的基本思路;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特殊气候的成 因分析;④气候与各种气象灾害的联系。 6.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与反气旋) 高考链接:①了解每种天气系统的成因;②说明每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③ 每种天气系 统的判读与应用;④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7.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策略 高考链接:①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③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8.大气圈中常见自然灾害: [高考链接:①常见的气象灾害(寒潮、台风);②常见的水文灾害(洪水、凌汛等)【案例1】根据材料和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 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址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案例2】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何辛欣 上篇讲过,不少考生也相当刻苦,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这并不是基于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分野,而是考的好的考生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和勤奋的学习是缺一不可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南辕北辙,则虽有良驹宝马只怕离目标愈来愈远。所以考研成功无非四个字:勤奋、得法。勤奋你们来做,得法我写出我个人的经验,让你们少走弯路,那么你就一定是分子而不是分母。我发现有些考生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差,但是考试的结果却不理想,我想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深入细小的知识点而不能浅出,考题稍微一变换就不知所措,痛失得分机会。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我两年备考的两大心得之一,说到这个词,感觉比较玄妙,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学法的人,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我尽量以口语化来说明,如果有疑问,请在下面跟帖询问。 前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适用于自成体系的一切学科,尤其是法学(我发觉其他科目教材的体系都不如法学的教材体系强),但是不包括外语的学习。对于外语的学习,鄙人学了十数年的英语,仍然除了应付考试尚能聊以自慰以外,不堪实用,希望有对语言学习有心得的兄弟姐妹不吝指教。 某一学科,之所以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总有自己最鲜明的特点、自己的篇章结构顺序,因此要掌握这一学科,应当以此最宏观的特点入手,层层深入,才能掌握本门学科的精髓,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画师要画一棵树,必然先画其主干,然后才是分支,最后才是树叶,以及树叶上的纹理,而绝不会相反。那么我们在学习法律学科的时候,一开始就津津乐道于为什么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是待定的,然而却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自杀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这些问题,固然可以说是对法律学科有浓厚的钻研兴趣,但笔者认为本末倒置了。 法硕联考的五门学科,以及政治考试的五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其他学科,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学习每门学科,都必须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而考生往往忽视这点,动不动就题海,光做题不思考,效果有限。比如缓刑和假释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缓刑是量刑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知道了这一点,其他的区别就顺理成章了;又如刑法为什么必须罪刑法定,而民法一般则规定约定优先于法律规定(比如合同法规定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不要以为这些不会考试而不重要,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张无忌为什么能够迅速学好乾坤大挪移,因为他有九阳真经的深厚基础。掌握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这一方法,对将来学习大多数学科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如何操作? 我在上篇帖子讲过,第一遍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看篇章结构,并抄录下来,这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雏形。抄完后,看看这门学科大体分为几大块(虽然一门学科动则十几章,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四块)。每块由许多章组成,每一章就由许多小节组成,每一小节由许多知识点组成,每一知识点由组成该知识点的许多小点组成。这样你知道这棵树的主干、分支、树叶和纹理了。 第二遍读书的时候,根据最基本的概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篇章结构顺序,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每个制度是如何围绕该学科最基本的原理并反应这个原理的。作者按照这样的篇章结构顺序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对其思考,按照作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

自然地理知识点集锦

自然地理知识点集锦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 (b a ,) 一一对应;其,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 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 4、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小结:(1)点P ( y x ,)所在的象限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横、纵坐标x 、y 必有一数为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b a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 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 2b a + 5、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

y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6、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P (b a ,) a b x y O X Y A B m B X a b b)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关于x 关于y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7、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基本练习: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2,5-+m m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练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 4,22 -+m )一定在象限; 练习3:已知点P ( )9,12 --a 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练习4:已知x 轴上一点 A (3,0),y 轴上一点 B (0,b ),且AB=5,则 b 的值为; 练习5:点M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N 的坐标为 ;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的坐标为。

怎样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图

怎样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图 怎样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图 数学不好提高成绩,就是因为内容多,题多,所以构建知识体系相当重要。怎么办呢? 第一,熟悉课本知识。到什么程度算是熟悉了呢?就是翻开目录,能说出每一章节内容,概念,公式,定理,重要例题。这是结果。 到底怎么办怎么做?没好法儿,只有一条就是多看书。开始时,一节 课看一章,越来越熟悉,后来就能一节课看一本书。因为熟悉的东 西不用细看了,所以就快了。要永远记住的一条就是,记忆永远是 学习的最重要环节和过程,不论什么方法不都是为了记住吗?只有记 住了,才谈到理解。不要说记不住,没有记不住的东西。想一想, 乘法口诀怎么那么熟练呢,因为当时你下的功夫多呀。 第二,课本掌握后,先是分散开来的知识,现在要综合起来,串起来。用什么串?那根金线是什么?在哪里?那金线是“一题多解”, 用题解把不同内容联系起来。比如,证明三点共线,你有几种办法? 可以用向量,可用距离,可以用斜率,可以用直线方程等等,往下 就想,每种办法里面,是有什么什么条件才行的?到这,就考察你的 第一步课本知识掌握的好与差了。 第三,高中数学,就是集合、向量做为工具,来研究函数和几何,你就这样简单想就行了。在战略上蔑视敌人。 第四,“闻过则喜”,做错的题对你来说比做对了更有益处。做错题,一定要弄明白哪里错了,原因是什么,写出准确的原因,写 在题的边上。不要每次简单地写上“马虎”“公式没记清”等词句,这样词多了,你就得又回第一步去了。 第五,学会放弃,两不做。承认有不会做的题。老师也有不会的,要老师全会,他当年也不至于考师范院校了。太难的题,不做;太巧 的题,不做。

第六,厚脸皮。不会就问,不论别人说什么,只要你不懂,你就问,哪怕很简单,要脸皮厚一点。当然,问问题也要有技巧,不要 问概念问公式这类课本上有的只是你没记住的东西,要问的是题, 具体的题目,当然是你做了以后才问,别老师问你这题已知什么求 什么都不清楚就问,那样不仅没面子还会自己觉得白痴。有问题尽 量问老师,有老师就问老师,别等老师走了问同桌,老师讲题一定 比同学讲的好讲的多。还有就是,别老师在教室转了好几圈你也没事,他刚到办公室你就屁颠似的追去了。长点眼睛,别在他黒着脸 生气时还不知趣就行了。哈哈,说的远了点。 第七,当读完题,你能记住题意,想到是什么内容,相关公式定理一下子就从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在这部份做错过多少题(当然不是 要你想起个数来)跌过多少跟头,被老师白眼过几次,说明你差不多了。比如,立体几何题,读完题,脑子里要有图,边、角、及各种 关系都清楚,当然具体数据可不用记住,但哪个是已知总得记住吧。 第八,第七条说是差不多了,那怎么才成功了完完全全好呢,只要你不上大学,在高中永远不行。这就是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吹了半天牛,关键还在于你是否用功了。用句名言吧:在科学上没 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 达到光辉的顶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b a ,)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 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小结:(1)点P (y x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 (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2b a 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 b)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象限 横坐标x 纵坐标y 第一象限 正 正 第二象限 负 正 第三象限 负 负 第四象限 正 负 P (b a ,) a b x y O -3 -2 -1 0 1 a b 1 -1 -2 -3 P(a,b) Y x X Y A B m X Y C D n a b

7、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b)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c)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8、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习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B C ∥x 轴,则 ( ) A .点B 与C 的横坐标相等 B .点B 与C 的纵坐标相等 C .点B 与C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 D .点B 与C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2.若点P ),(y x 的坐标满足0=xy 则点P 必在 ( ) A .原点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x 轴或y 轴上 3.点P 在x 轴上 ,且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是 ( ) A .(5,0) B .(0,5) C .(5,0)或(-5,0) D .(0,5)或(0,-5) 4.平面上的点(2,-1)通过上下平移不能与之重合的是 ( ) A .(2,-2) B .(-2,-1) C .(2,0) D .2,-3) 5.将△ABC 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3,纵坐标不变,得到的△A 'B 'C '相应顶点的坐标,则 △A 'B 'C '可以看成△ABC (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B .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 X y P 1P n n - m O X y P 2P m m - n O X y P 3P m m -n O n - X y P m n O y P m n O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