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

策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目录

1

2

2 4

5

6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0引言

纵观现代工业强国,制造业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70%-80%的经济财富来自制造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和主导作用,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保障,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巩固,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世界,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并且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工业化体系完整建设。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世界制造业的不断转移,制造业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制造业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中国制造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既面临许多很难预见和可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要的发展历史机遇时期。中国制造业要敢于面对挑战并且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有效化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强国的建设。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环境,提出一些符合中国制造业情况的建议与发展对策,从而使中国制造业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制造业强国。

1制造业概述

制造业基本概念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1]。

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制造业属于门类C,共分为31个大类(见表1),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2],本文主要从整个宏观上对制造业进行分析。

表1 中国制造业31大类代码及名称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制造业的作用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保障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制造业,农业就没有了生产的工具设施,也就谈不上农业的发展和进步[3],先进的制造业可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业化程度,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同时,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就是第三产业,比如手机制造后,就需要一系列的售后服务,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2009年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另外,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同时,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0%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40%以上,提供8000多万的就业工作岗位[4],为中国工业现代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图1 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例如美国、德国、日本,因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基础,所以成功的步入现代工业化国家。但菲律宾、南非等一些国家,在一段历史时期经济出现快速的发展,由于缺乏制造业的支持,经济发展不能长久保持下去,只是简单的昙花一现。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沃麦科出的《改变世界的机器》曾经畅销全球,作者在开篇就说:“一个国家要生活的很好,首先必须生产做好。”这句活深刻的表达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根据国际惯例,制造业也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20%以上,70%-80%的财富来自制造业,国际上最大的跨国公司100强中,80%集中在制造业当中[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导致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世界工业体系中的扮演角色位置和核心竞争力,美国、德国、日本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他们也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制造业水平。因此,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之达到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水平。

制造业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

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科学技术就无法存在与创新;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很难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明确科学技术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历

史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比如说,计算机的发明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并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相关产业。国际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先进的制造业与相关技术,如美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出了许多需要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工艺集成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自适应信息化系统、柔性可重组制造系统、新材料加工技术、纳米制造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和无废弃物制造技术等[5]。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水平,中国必须重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使中国科技水平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

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表2可知,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到全球的%,为美国的1/15,世界排名未进入前十名;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225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 排名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位[6];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3426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 ,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5];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10689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不虚传的制造大国之一。中国制造业已经参与到国际制造业分工体系中,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

表2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比重和世界排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工业体系齐全、产值相对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清政府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视农业而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在之后的历史里因工业力量薄弱任各国列强欺负和宰割,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真正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进行三大改造,举全国之力发展制造业。

经过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制造已经硕果累累,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门类多样化、由低级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开始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航天航空、生物制造、巨型计算机研发、海洋工程、先进铁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出现迅速多元化局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产量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造船、服装、集成电路、手机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例如,中国钢铁产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四个国家总和,水泥、煤炭产量也几乎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有家电产品等等。

从制造业的地区分布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量引进外商投资,许多国际制造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占到整个引进来制造业的70%以上,电子制造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制造业形成“阶梯式”空间分

布。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扶持,大量的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在这一轮制造业空间分布的调整中,制造业开始多元化平衡分布,显着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合理化分布和工业体系的完整。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中国制造不断强大并且走向世界,代表着中国企业与国际社会的深度接轨和融合。伴随着一大批制造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以中国高铁为代表,高铁从引进来到走向世界的时间短短不到5年,其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高铁的走向世界,是中国制造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制造企业仅有3家;2000年发展到了10家企业上榜;而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有100家企业榜上有名,仅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制造企业已经积极的、广泛的融入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之中, 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强大,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步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亿美元,而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倍;到2013年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亿美元,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已经下降到10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是外商投资额的10倍以上。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向世界,对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纵观世界制造强国历史,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86%的研发费用投入、90%的科技发明专利[10]。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增加值虽然已经居世界首位,由于一直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在制造技术的发展上存在着重引进轻创新的思想,许多行业只看到短期收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主研发的努力[7],直接依靠外国先进技术进口,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缺乏具有强大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重要技术产品上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出现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必须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不利局面。重要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达50%,高端装备进口率达到60%,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弥补自身的不足。

中国许多主要工业产品供过于求,但是在关键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还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12%,制造业研发占整个研发的75%,全国研发人员的60%从事制造业,制造业拥有一半以上的专利。对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生产学习、研发设计活动密切相连,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不能相比的,客观上导致中国制造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的局面。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面对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中,中国制造企业大量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和资源密集型高耗能等工业体系,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实际转移进来。中国制造业基本上在低、中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相反在中、高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则是瓶颈处于劣势。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

创新力度弱、核心技术少,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8]。另外,企业不能主导技术创新,缺乏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配合,产学研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尤其是中小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环境,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制造业自身因素导致产业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产业结构从“十五大”以来进行了调整,并且已有很大改善,但是整体上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严重不合理,中国制造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中低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先进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从制造业人均产值看,中国仅为美国的12%左右。虽然许多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利润大都被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拿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要融入世界潮流,最好的发展路径是由简单的OEM(委托代工制造)到ODM(自主研发设计),最后是创立企业品牌(OBM)[11]。从图2可知,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组装、制造阶段,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许多先进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12],中国的制造业只能受制于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企业只能获得很少的加工费用,企业获利有限难以长足发展。另外,制造业企业不能很好的完成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基本处于仿制、委托代工的低级阶段,不能形成自主创新的制造方式,有些先进技术还要不断的重复引进。

图2 微笑曲线

中国制造业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时必然选择。根据国际经验,当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于90%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于81%时,为严重

的产能过剩[13]。中国制造业平均28%以上的产能闲置,%的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传统产业钢铁、汽车、纺织、水泥等,就是太阳能、电子制造等朝阳产业也严重“产能过剩”,例如,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另外,一些政府为了提升政绩,盲目引进制造项目,引进的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已经是产能过剩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短期内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但是从远期来看是浪费资源的重复建设。过剩产能就是落后产能,而解决落后产能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制造业无法避免的战略抉择,我们期待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更好。

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

一个国家的税负是指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表示税负,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到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的高税负水平,政府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GDP收入的1/5以上。按照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报告”,中国税负指数排在世界第二,这样的税负结果只能造成竭泽而渔、国富民弱的结果[13]。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其中增值税就占到10%左右,还不包括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其他税收,中国的制造企业本来就是“薄利多销”的盈利方式,但是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在企业层面表现出“累退”效应:企业规模越大,税负比例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税负比例越高。使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也无余力进行再投资,发展非常缓慢,很难壮大起来。尽管国家为了解决税负问题,已经实行“营改增”来优化税负结构,但是否会有效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第二,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基本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下游,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制造与组装等低级

生产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取利益,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钢铁企业上半年盈利收入亿元,上交税收元,企业平均利润率%,每吨钢铁获利元,一吨钢铁的收益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另一方面,2002年到2011年,制造业的年均工资从11001元涨到了36665元,在这十年,制造业每年工资上涨了14%,明显快于GDP和企业收入增长的水平,其中2011年工资涨幅高达%。而且国家公布的最新《劳动法》要求,员工基本工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每月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等一系列法条,使已经就成本上涨的制造企业来说发展更加困难。

缺乏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30多年,成功打造了制造业大国,但没有注重建立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中国制造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中国制造企业只注重效益和规模,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后把其品牌外包出去,通过品牌效应获利。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只有海尔、格力、华为等都是屈指可数的企业,许多企业只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少像富士康、三星、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14]。据统计,在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里,只有36%的企业对自己的品牌给予全面的保护,而大型企业对品牌没有全面保护的比例达到了84%,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企业所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较少,而且不注重品牌的保护,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总的来说,品牌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却没有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品牌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存在感,却是一个企业经营理念、产品认可度的集中表现,因此不能小看品牌形象的价值重要性。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历程来看,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宣传,否则再优秀的产品无人知晓;产品是企业的根基也是企业的利益点,以产品为基础将品牌形象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全面、长足发展,

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制造相同的产品,竞争的主体还是企业品牌。中国许多制造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新颖性和创新性等方面都相差不大[15],甚至有的产品就是中国制造使用国际知名品牌,由于没有品牌形象,利润收入却相差十几倍到上百倍;没有品牌,就更不用说市场占有和控制,创新成果也很难转化为产业活动。因此,中国非常需要从国家高度上正视和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才会做大做强制造业。

4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

全面加强自主创新

将制造业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无论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拥有国际先进技术依靠引进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在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思想等方面建设,减少低水平产业链的重复建设,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制造业实际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6]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

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大大缩短中国制造业学习的进程,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的时候,平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就会花700美元消化、吸收;但是中国只看到短期的眼前利益,平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却只愿意花70美元用于消化、吸收。因此中国不能完整的完成一次先进技术学习过程,不但没有真正的去追赶上国际先进技术,也没能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导致中

国制造业长期受制于外国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积极先进技术引进,又要及时吸收、消化。

自主创新是长期的而且艰辛的路程,创新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产值更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研经费。一旦成功转化为产值,所掌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收入[18]。因此,政府要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机制体系,合理的规划制造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优先发展具有核心装备、先进技术、关键工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还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健全由企业承担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保障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制造业创新投入、收益、应用的实施主体[9]。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地提高科研投入,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发展循环,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17]。最后,政府要有效的协调企业、高校、研究所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产、学、研有效的、紧密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不可能做强做大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中国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上下游“两头受压”的困境中,从短期来看收益明显,却不利于中国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势是必然的选择。首先,中国制造业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只追求单一的规模经济效益向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快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降低低端产业比重,加强中、高端制造产业建设。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低、高耗能、收益差的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制造业的科技附加值,协调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源密

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推进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制造企业的制度改革[19]。

最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有利于延长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也更加了解市场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联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状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制造业必需化危为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加快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更有效率的全面发展。产能过剩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只注重GDP发展而忽视产能问题,根据自身体制和经济情况,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各部门监管职能,积极对产能过剩产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优化。制造企业也要居安思危,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容量,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只看重量更要注重质的收益,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低耗能高产出,产业链前后相连,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走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优势的发展方式。

减轻税负、降低成本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治保障,中国企业的高税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税赋改革措施。税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从税收事业发展出发,又要考虑对经济顶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合理的税赋可以提高企业收益和竞争力,给经济增长带来正能量。首先,政府要完善税收的法律体系,依法对制造业征税,实现“一税一法”,根据每个税种的重要性和现有成熟程度,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把单行税种法规上升为法律,按法律法规对制造业进行征税。其次,促进税收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政府要强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

高税收执法效率和规范水平,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最后,尽快落实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制度,统一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税收制度,不因税负水平差异扰乱企业的经济决策,特别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效果。

成本是制造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决定企业的收益水平。当前,中国制造业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面对着一系列问题,要改变企业以规模效益来获取利润方式,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竞争模式发展,实现从低利润生产制造领域向具有高利润率的技术、品牌营销领域转变。同时,政府要创造有利于企业转型的经营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企业优先发展,发挥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财政、税收、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融资等方面予以优惠,保障中国制造业顺利度过这次成本危机。

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品牌

小米手机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被估值400亿美元,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5%,销售额世界排名第四,小米几乎完全依靠国内市场进行网络营销,却跻身世界品牌手机排行前列,其成功的关键是在用户中树立低价格、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大量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拿什么和其竞争那就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生产质量好、价格低、款式新颖、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因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品牌的背后是国家实力,国际制造业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培养和打造国际大品牌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是制造业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实力的表现。

中国制造品牌要走向世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政府要为品牌展示创造环境,扎实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积极组织品牌展览会、品牌交流会等,推动中国制造业扩展国际市场,也使国际市场认知中国制造品牌的价值,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21]。第二,加强标准化机制建设,及时更新、修改新产品的质量标准、

技术准则和服务要求,让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三,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完善的品牌管理经验[22],积极进行品牌创立、保护、创新等一系列的发展措施,提升自身品牌国际知名度。第四,品牌竞争,人才是关键。培养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具有品牌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成立专门的国际品牌研究团队,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提供品牌业务咨询和增值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品牌公关活动,为企业品牌国际化提高智慧支撑,指导和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必将享誉全球!

结论

未来十年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成为制造强国的机遇期。制造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和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必须坚定不移的大力发展制造业,因此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全面研究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第二,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薄弱和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品牌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相差很远,必需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打造制造业强国。第三,虽然制造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税负,降低成本,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最后,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制造业,积极引导统筹兼顾,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和道路,避免走弯路,共同把中国打造为可以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造业强国。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和机械制造业的进展趋势 1、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大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它关于工业部门重要设备的治理维护、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保证安全生产、改进产品质量都具有极大的效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众所周知,一切工业部门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设备,它们运行是否完好直接阻碍企业的效益,其中一些关键性重要设备甚至起着决定企业命运的作用,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如何幸免机器发生事故,尤其是灾难性事故,一直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法预知事故的发生,不得不采取两种对策:一是等设备坏了再进行维修,该方法经济损失专门大,因为等设备运行到破坏为止,往往需要昂贵的维修费用,灾难性破坏需要更换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定期检修设备,这种方法需有一定打算性和预防性,但其缺点是如无故障,则经济上损失专门大,而且定期检修的时刻周期也专门难确定。因此,合理的维修应是预知性的,即在设备故障出现的早期就监测臆患,提早预报,以便适时、合理地采取措施,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特不广泛,在

航天航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行业都有应用[2][3][10]如: (1)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故障诊断 (2)核反应堆的故障诊断 (3)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 (4)冶金设备的故障诊断 (5)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 (6)船舶发动机及其汽轮机的故障诊断 (7)车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8)矿山机械与矿井设备的故障诊断 (9)大型结构的无损探伤及故障诊断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关于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预报,防止事故发生 (2)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治理水平 (3)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改进产品质量 (4)确定复杂机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提高效率 (5)降低噪声、泄漏等污染,爱护环境 此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对促进其相关学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通信工程张翔 20081060255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定义以及我国的云计算发展的一些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关键词:云计算、服务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性能的增长将面临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一些计算资源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应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不是个人手中的个别计算资源来提供高性能服务。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云计算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软件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巨大规模的共享虚拟IT资源地,为远程计算机用户提供“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IT服务的思想。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科学项目,很多的专家都跳出来给出了自己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使得定义五花八门,同时他们对于其它定义加以批判,宣扬自己的定义才是最正确的,让人有些难以去判断到底谁对谁错,我自认不是专家,没能力去给一个新的东西去下定义,所以这里结合我的题目所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云计算网'给出的: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这是从云计算的发展脉络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主要说明了云计算的历史,不是很好让人理解,同时也不够全面,但是却反应了中国对于云计算方面的技术掌握不是很多,许多方面尚在起步阶段。虽然专家们对于定义的争论不定,但对于云计算的本质特征或者说优点和特点却是统一意见的。由这些特征和特点,大家可以去定义自己心中的云计算。其本质特征为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特性,高扩展性,用户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用时付费等。 特点:1.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不需要用户去掌握一定知识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相当傻瓜式相机拍照一样适用于大众群体。 2.高可用性。通过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云能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经济性。组建一个采用大量的商业机组成的集群相对于同样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花 费的资金要少很多。 4.服务多样性。用户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服务。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现状与特点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相当部分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是存货额大,但其原因就一定是台套计划方式造成的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班级:机械五班 学号:2010301390148 姓名:李维崧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要点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及对华前景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对德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我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因此,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文在介绍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未来对华出口的前景。 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一)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专家仍相信,德机械制造业2007年将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甚至会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05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三分之一。2006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 2.2万名。2007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 2.产品种类齐全。德国机械制造业向全球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之多,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和印刷技术等;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这种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避免许多本领域特有的风险。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院:材料学院姓名:*** 学号:00000000 摘要:机械制造业已经熔入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个方面:高精度、高效自动化和特种加工。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当代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最能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最能体现现代制造水平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均称为现代制造技术,它给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国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它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总体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系统。首先在功能上,它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制造、管理至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它比传统的工厂自动化的范围要大得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在集成上,它涉及的自动化不是工厂各个环节自动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的有机集成。这种集成主要体现在以信息和功能为特征的技术集成,即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CAD/cAM技术。 1.2 智能制造系统(IMS) 是指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系统中,以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提高制造系统的水平和实用性。人工智能的作用是要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学习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而又宝贵的实践经验保存下来,在实际的生产中长期发挥作用。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趋 势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 1.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方以来,中国制造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发展,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从外贸总额来看,已由1992年的1655.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的1.8万亿美元。1983年中国的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1.3%,居全球第15位;2007年中国从全球贸易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超过德国。而2010年中国的贸易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贸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发展为制成品大国:通过国际贸易,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不断上升。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一个转变,即由改革开放初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的54.8%,工业制成品占45.2%;到199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变为25.6%和74.4%(机电占17.9%),工业制成品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06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5.5%和94.5%(机电占56.7%),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超过90%,而且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29%。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告别资源密集型分工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有了提高。 (3)制造业利用外资长足发展,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4)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也不乏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是大而不强,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总结、计划类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量和销量分别增长23.43和23.26实现利润总额4605亿元比年同期增长16.4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总值4373亿美元比年增长20.91其中出口2425亿美元增长25.7外贸顺差477亿美元比年净增235亿美元增长97.46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0对全国工业产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8.49和63.9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23.55。现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业的背景、优势、现状、对策等进行如下分析。一、产业背景目前县以磷化工为龙头产业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产业类别更加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局限、工业基础较薄弱、配套设施落后等原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我县磷矿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有4家大型磷化工企业落户我县磷化工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的工业经济也借助磷化工产业的蒸蒸日上而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县的其他诸如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虽然已起步并有一定发展但从产业的规模以及经济效益上来讲与磷化工产业都不可同日而语。磷化工产业在我县“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积极方面来看这是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有特色、有看点的体现但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这会影响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

平衡性会对产业结构合理性产生不利因素因此我县工业经济亟需寻找突破口发展壮大第二个“支柱产业”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支撑点而机械制造业无疑是最有潜力成为这个“第二支柱产业”的行业。二、机械制造业的优势1、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贡献、就业均占前列而且机械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科技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即使是各个已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2、机械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机械加工产业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的2到3年将是机械加工业超常规发展的最佳机遇。3、机械加工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电力设备、冶金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煤炭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建材机械、汽车产品领域、农业装备领域、基础产品领域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和仪表系统、重要基础零部件、环保机械等四个领域四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必带来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汽车产品领域为例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火爆巨

机械制造业的前景论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论文 学院:机械学院 姓名:刘泽琳 班级:工业工程2班 学号:201302040309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前景 刘泽琳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2班学号201302040309)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名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已成为一个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和工业部门,可以生产各种先进机床和刀具,能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的整套装备,能制造大型发电机组,能制造万吨巨轮和中型客机,能制造卫星、导弹、先进战机、航空航天设备以及先进武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可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致使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终点。本文对我过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Abstract: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a coun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ut has been in a very backward state, it is known that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xpanded,.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ts ow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large-scale, complete categories and industrial sectors, can in the production of a variety of advanced machine tools and tool, to make a set of equipment of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to make a large generating units, million tons of wheel and medium-sized aircraft, satellite, missile, advanced fighter aircraft, aerospace equipment and

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就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与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与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与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就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已经形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

最新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资料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在世界工业软件领域居于什么样 的位置?自身发展情况如何?排列靠前的工业软件企业有 哪些?未来中国工业软件的技术?投资与应用的趋势将会 怎样?是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工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与先进的工业产品、与国家大力推动的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密切融合到一起,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现状与趋势究竟如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又在何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业软件 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企业和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整体情况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上,美国、欧洲市场逐步回暖,欧美市场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美联储加息预期使美元大幅升值,资本回流使得美国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速加快,在美国政

府大力扶持下,制造业的逐渐回暖使工业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以GE、Oracle、Autodesk等为代表的美国本土工业软件厂商在云计算等领域也加强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创新技术研发。因此,在技术与市场两端,欧美工业软件企业在与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竞争中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亚太经济延?m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工业软件市场发展较快,与中国一同形成了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期,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国内市场中,华北、华东及华南市场仍然占据着整个市场的主体地位,华北、华中地区市场增速较快,东北地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增速较慢。 工信部自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之后,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落地,先后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试点示范项目等方面发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量化目标,给出了企业和行业应用工业软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的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起到了基础性和引导性作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业基础设备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必须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几个方面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基本上可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1 基础设备 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p2 存在着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隐患,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当今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令世界瞩目。然而,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制造业的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3 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与国内现状分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国内制造业现状及对策 一.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问题的提出: ) 美国:70年代《第三次浪潮》称制造业为夕阳工业(后工业阶段)。而90年代又加大了投入,使经济回升。其实从86年到98年美国(MIT)及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等一直提倡:一个国家要生活好,必须生产的好。(发达国家皆如此) 研究结果:(世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250年和对2020年未来制造预测证明:制造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转的强大支柱; 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防务能力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证。 (我国)同上,“在今后10~20年制造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机会。。。强化人员培 训、转变观念,在市场中学习和成长。。。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学技术改进和 提升传统产业,把中国建成世界制造大国”。 (大中国与大HK概念) 。信息革命的到来不意味着制造业的衰退 。网络化经济的到来其实与制造业并不对立,而可相辅相成。 。企业必须建立对市场反应敏捷的网络化制造体系,且刻不容缓。 。10年内制造如果不跟网络结合则最危险。如结合的好,就发展的好。(GM原来视网络为“高尖端”,但进去之后才认为似乎网络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的)。

二.从市场特征看走向 60年代起: 资源经济、金融经济 知识经济 居民平均消费小康型 富裕型 市场主导由卖方 买方 产品竞争Q 、C 、T 、S T (首要因素)(Q 不可能有问题, 且能做最好就不要对付,如光洁度) 市场开放性越来越大:合资生产;引进技术生产;专利许可生产;异地产品本地化生产;全 (为何T 是首要因素?因为社会发展快、市场需求变化更快,时间就是金钱,能否赢 得定单,看时间。模具、家电尤为如此) 现在市场产品竞争多了一个要素: 产品创新:新产品和服务 过程创新:高效、品质、消除浪费、工艺和商务活动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加强、保持与顾客的沟通(需求是源泉) 经管创新:组织重构(扁平)、知识经管、创新经管、变革经管(它 影响到其它创新) 目标 英国观念:企业的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自然盈利) 三、从经济特征看走向 。欧美处于后工业阶段,我国尚早 高技术经济 或称为网络经济(也有网络泡沫)、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无形资产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短缺的自然资 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分配,并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 ) 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导致社会经济领域的的一系列变化: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 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 2.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