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doc

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doc
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doc

三、平抛运动及其推论

一、 知识点巩固:

1. 定义:①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 水平方向 抛出,②物体 仅在重力 作用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 特点:①受力特点:只受到重力作用。

②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g ,轨迹为抛物线。③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为 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 平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

v x v 0

v y gt

0x

2

x

V

合速度: v t

2

2

2

gt 2

/

x

v x v y v 0

O θ

α

v y

gt

x =

V 0

tan

ɑv x

v 0

S

( ,y )

V

②位移公式:

x

gt 2

v 0t, y

P

x

2

y

V y V

合位移: s

x 2

y 2

v 02t 2

1 gt 2

2

2

y gt

tan

θ x 2v 0

gx 2 ③轨迹方程: y

,顶点在原点 (0 、 0) ,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

2

2v 0

注:

(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 。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

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

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

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T 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ɑ)方向和位移方向(与

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

)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

ɑ

(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

必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描绘平抛运动的物理量有、、、、、、ɑ、θ、,已知这八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可以求出其它六个。

运动分类加速度速度位移轨迹

方向0直线分运动

方向直线合运动大小抛物线

与方向ɑ

的夹角

4. 平抛运动的结论:

2h

,由 h,g 决定,与v0无关。V0

△ V

①运行时间: t V1

g

V2 △ V

②水平射程: x v0 2h ,由 h,g,

v0 共同决定。V3 △

V g

③任何相等的时间t 内,速度改变量v =g t 相等,且v g t ,方向竖直向下。

④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再次落到斜面上时速度与斜面的夹角 a 相同,与初速度无关。(飞行的时间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A

v0

y

θ

x v x

α

v y 如上图:所以t2v0tan

g

v y gt tan(a)

v x v0

所以 tan( a) 2 tan,θ为定值故a也是定值,与速度无关。

⑤速度 v 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tan

变大,,速度 v 与重力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但永远不能到达。

⑥从动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

5、斜抛运动: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

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

不受力,加速度为 0;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加速度为 g。设初速度 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速度: v x v0 cos 位移: x v0 cos t

v y v0 sin gt

y v0 sin t 1 gt 2

2

2 v sin

回落原水平面时间: t x

V 0

v0 cos g

2

sin 2

水平射程: x V v0 当45

时, x 最大。

g y

6、类平抛运动问题:

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应掌握这类问题的处理思路、方法并迁移到讨论类

平抛运动 ( 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等 ) 的问题上来.

(1) 类平抛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方向垂直( 初速度v0的方向

不一定是水平方向,即合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方向,且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加速

度 g) .

(2)类平抛运动可看成是某一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此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处理类平抛运动的方法与处理平抛运动类似,但要分析清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

何.

7、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分析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时一般运用极端分析的方法,即把要求的物理量设定为极大

或极小,让临界问题突现出来,找出产生临界的条件.

例: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l8m,球网高度为 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 ( 图中虚线所示) 正对网向上跳起将球水平击出 ( 球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不计, g 取 10m/s2) .(1)设击球点在 3m线的正上方高度为 2.5m 处,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

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

(2)若击球点在 3m线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水平击球的速度

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个高度.

二、平抛运动的常见问题及求解思路:

关于平抛运动的问题,有直接运用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的问题,有平抛运动与圆周运

动组合的问题、有平抛运动与天体运动组合的问题等。本文主要讨论直接运用平抛运动的特

点和规律来求解的问题,即有关平抛运动的常见问题。

1.从同时经历两个运动的角度求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

求解一个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就应该是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求出时间,然后,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速度。

[ 例 1]如图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 A 处越过的壕沟,沟面对面比 A 处低,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g 取 10m/s2。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摩托车越过壕沟经历的时间

在水平方向上,摩托车能越过壕沟的速度至少为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则我们常常是“从

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 例 2]如图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

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可

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 C.

D.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如图乙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又因为与斜面垂

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与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

根据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所以

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

所以答案为 C。

3.从分解位移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位移方向(如物体从已知倾角

的斜面上水平抛出,这个倾角也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我们可以把位移分解

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然后运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研究问题(这种方法,暂且叫

做“分解位移法”)

[ 例 3]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

两个小球 A 和 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

则 A 和 B 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解析:和都是物体落在斜面上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运用分解位移的方

法可以得到

所以有

同理

4.从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角度出发求解: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的不规范,有许多同学作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常

常不能直接找到运动的起点(这种轨迹,我们暂且叫做“残缺轨迹”),这给求平抛运动的

初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 例 4]某一平抛的部分轨迹如图 4 所示,已知,,,求。

解析: A 与 B、 B 与 C 的水平距离相等,且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设 A 到 B、B到 C的时间为 T,则

又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则代

入已知量,联立可得

5.从平抛运动的轨迹入手求解问题:

[ 例 5]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在A点正上

方高为 2H的 B 点,向同一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两

物体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恰好从同一屏的顶端擦过,求屏的

高度。

解析:本题如果用常规的“分解运动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

换一个角度,即从运动轨迹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求解会很

容易,如图 5 所示,物体从 A、B 两点抛出后的运动的轨迹都是顶点在轴上的抛物线,即可

设 A、B 两方程分别为,

则把顶点坐标 A(0,H)、 B(0,2H)、 E( 2 , 0)、F(,0)分别代入可

得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的解的纵坐标,即为屏的高。

6.灵活分解求解平抛运动的最值问题

[ 例 6]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始

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的达到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

解析: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上的分运动,

虽然分运动比较复杂一些,但易将物体离斜面距离达到最大的物理本

质凸显出来。

取沿斜面向下为轴的正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为轴的正方向,

如图 6 所示,在轴上,小球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即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由①式可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它所用的时间就是小球从抛出运动到离开斜面最大距离的时间。由②式可得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7.利用平抛运动的推论求解:

推论 1:任意时刻的两个分速度与合速度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

形。

[ 例 1] 从空中同一点沿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

分别为和,初速度方向相反,求经过多长时间两小球速度之间的

夹角为?

解析:设两小球抛出后经过时间,它

们速度之间的夹角为,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分别为和,对两小球分别构建速度矢量直角三角

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和

又因为所以

由以上各式可得,解得

推论 2:任意时刻的两个分位移与合位移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形

[ 例 2]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度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

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两倍,则抛出点

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

的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解析:设第一次抛出小球,小球的水平位移为,竖直位移为,如图 8 所示,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有: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 2 倍,重新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有

由以上两式得

令星球上重力加速度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推论 3: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中点。

[ 例 3]如图所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的直角三角形木块固定在地面上,有一质点以初速度

从三角形木块的顶点上水平抛出,求在运动过程中该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

解析:当质点做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质点距斜面的距离最远,此时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成角。如图所示,图中 A 为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

点, AB即为所求的最远距离。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和

由上述推论 3 知

据图 9 中几何关系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即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推论 4:平抛运动的物体经时间后,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有

[ 例 4]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斜面足够长的顶点 A,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右

抛出,第一次初速度为,球落到斜面上前一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第二次初速

度,球落在斜面上前一瞬间的速度方向

与斜面间的夹角为,若,试比较和的大小。

解析:根据上述关系式结合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所以

此式表明仅与有关,而与初速度无关,因此,即以不同初速度平抛的物体落

在斜面上各点的速度方向是互相平行的。

平抛运动是较为复杂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有关平抛运动的命题也层出不穷。若能切实掌握其基本处理方法和这些有用的推论,就不难解决平抛问题。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平抛运动规律的总结,从而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

练习:

1.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当水平方向分位移与竖直方向分位移相等时 (ABD )

2v0

B .瞬时速率 v t5v0

A. 运动的时间t

g

C.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大小相等

D. 位移大小等于 2 2v02 / g

2. 一个物体以 v=10m/ s 的初速度作平抛运动,经 3 s时物体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g 取 10m/ s2)( A )

A.30°

B.45°

C.60°

D.90°

3.如图所示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 37°和 53°,在顶点两个小球 A、

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 B 两个小球平抛运动时间之比为 ( c )

A.1:1

B.4:3

C.16:9

D.9:16

4.如图所示,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在子弹飞行途中有两块平行的薄纸 A、B,A 与枪口的水平距离为 s,B 与 A 的水平距离也为 s,子弹击穿 A、 B 后留下弹孔 M、 N,

其高度为 h,不计纸和空气阻力,求子弹初速度大小

v0 3g

s 2h

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m的小球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v0水平抛出(即 v0∥ CD),小球运动到 B 点,已知 A 点的高度 h,则小球到达 B 点时的速度

大小为 ______。

V022gh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高一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质点1.,而具有(质量)的点。)没有(体积)、(大小)(1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系2.,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化)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路程和位移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1)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2(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3 是(位移)。ACB的长度是(路程),AB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 C C B B A A 1-1 图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4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O点起走了50m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跟发生这S(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理解为位移变化快慢。它等于(位移,其方向就。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比值。即v=s/tt段位移所用(时间。m/s)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秒)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2()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s/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段时间t 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3 。,简称(速率)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匀速直线运动5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1)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图象图象和v-t—)(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x-t)位移图象((1 。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v-t)匀速直线运动的2(.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 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得描述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得物质结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得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普遍得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就是否运动与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得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得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就是假定不动得 ②任意性:参照物得选取就是任意得 ③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得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与静止得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得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得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就是静止得;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就是运动得。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 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得参照物分别就是船与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得甲汽车里得乘客,瞧到路旁得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瞧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得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得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她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瞧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得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得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得步行人与骑车人快慢) 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完整版)高中物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点汇总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 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 =G 2 2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 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A B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ΛΛ=?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ΛΛ:Sn=1:3:5ΛΛ:(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ΛΛ:tn=1:(12-0):(23-):ΛΛ:(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 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 ≈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22 gt 2末速度Vt=Vo-gt 3有理推论02 2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 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打点计时器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

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三】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4.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6.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8.如图所示,一盏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10.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平均速率; 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 2 =- 3、中间时刻速度;2 2V Vt V Vt +=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 2 2 Vt V Vx += 6、位移 t 2t 2 a t 0t t 2 V V V s =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 S1-S2=S3-S2=S4-S3= =?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 :( 1-- n n ) 11、a= t n m Sn Sm 2 --(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 ;加速度a=s m 2 ;末速度Vt= s m 1 s m =3.6 h k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 ) 位置向下计算 从00(2 2 V g h t = 4推论t 2 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s 2 m ≈10s 2 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 t- 22 gt 2末速度Vt=V o-gt 3有理推论0 2 2 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g Vo 22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 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 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 1υυυ+= 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①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时间与位移 1、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用时间轴上的一个--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四、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圆周运动的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1)线速度 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所通过的弧长Δl 与所需时间Δt 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通过的弧长,叫做线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v =Δl /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线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 /s 如果Δt 取得很小,v 就为瞬时线速度,此时的Δs 方向就与半径垂直,即沿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 ①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就是质点的角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③定义式:ω=Δθ/Δ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 (3)周期T ,频率f 和转速n 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用符号T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秒(s )。 频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1秒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用符号f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 转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用符号n 表示,单位有转每秒(r/s )或转每分(r/min ),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弧度每秒。当单位时间取1秒时,f =n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间的关系: 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②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πω2=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R v π2= ④周期和转速的关系: n T 1= ⑤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n πω2=

(5)向心加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总指向圆心,这种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②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③大小: ④方向:总是沿着圆周运动的半径指向圆心, (6)向心力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的,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②大小:R m R mv F 22 ω== ③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对向心力的理解 (1)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不是具有确定性质的某种力,相反,任何性质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它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是变化的。 对于线速度大小变化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舞台,其所受的合外力不指向圆心,它既要改变速度方向,同时也改变速度的大小,即产生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向心力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2.匀速圆周运动 (1)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特点: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角速度、周期、频率都是恒定不变,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都恒定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 (3)性质: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并且是加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加速度和向心力: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仅存在向心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5)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3.变速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的轨迹仍然为圆周,但速度的大小有变化,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随着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对变速圆周运动仍然适用,只是利用公式求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时,必须用该点的瞬时速度值。 22222222444v R a R n R f R v R T πωππω======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