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开放题研究

高中数学开放题研究
高中数学开放题研究

高中数学开放题研究

摘要:数学开放题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研究数学开放题,构建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题;探究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数学教师需要主动接受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研究数学开放题,构建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模式并用之于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开放题的特点

数学开放题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纯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地呈现和呆板的叙述。

3.思路的发散性。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并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从而获得多种结论。

4.教育的创新性。其解题思路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定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

二、数学开放题的分类与设计策略

1.对数学开放题的分类,从构成数学题系统的四要素(条件、依据、方法、结论)出发,定性地可分成四类:如果寻求的答案是数学题的条件,则称为条件开放题;如果寻求的答案是依据或方法,则称为策略开放题;如果寻求的答案是结论,则称为结论开放题;如果数学题的条件、解题策略或结论都要求解题者在给定的情景中自行设定与寻找,则称为综合开放题。

(1)条件开放题,即未知的要素是条件。

例2:1999年全国高考题: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这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得到不同的方案。①m⊥α,n⊥β,α⊥β. ②m⊥n,m⊥α,n⊥β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2)结论开放,即未知的要素是判断。

例3:用实际例子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就可得出函数不同的解释,我们从物理和经济两个角度出发给出实例。

1.X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质点以10m/s的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5秒钟后质点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10秒钟后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质点运动到20秒末停下。

2.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学习函数时,往往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这是对问题理解上的开放。其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显露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可以有表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3)策略开放,即未知的要素是推理。

例4:①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两种,如图1、2)。

先让学生把表格中的前4项填好,之后再讨论n张桌子可坐几人?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不同的策略:①一张桌子可坐6人,每增加一张桌子增加4人,几张桌子增加4(n-1)人,因此n张桌子可坐[6+4(n-1)]人,即(4n+2)人;②桌子无论增加几张,左右两侧始终只能坐2人,而每张桌子的上下两侧都可坐4人,故有(4n+2)人;③每张桌子可坐6人,那么n张桌子按理可坐6n人,但要减去每两张桌子重合的2人。列式得6n-2(n-1),等于(4n+2)人;④一张桌子的一半可坐(2+1)人,n张桌子的一半可坐(2n+1)人,因此,n张桌子可坐2(2n+1)人,即(4n+2)人。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同化,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寻找解题策略。

四、开放题对教师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五、数学开放题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开放题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开放题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封闭式的例题、习题式的数学教学仅停留在分类介绍技巧和方法的水平上,指向知识、技能、原理和它们的适用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某个结论或方法的记忆。它重视的是学生计算、演绎等严格推理的能力,忽视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寻找相似性等非形式推理的能力。

2.数学开放题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封闭的数学题教学面向事实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的技能而不是强调高层次的技能,而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教学思想强调和反映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

3.数学开放题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开放题教学与封闭的数学题教学的另一不同点是侧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而不是问题的答案,侧重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因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其产物,而且要注意其过程,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分析。

4.数学开放题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数学开放题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更能反映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映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5.数学开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

数学开放题提供学生一种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才能,在活动中交流体会,增强主体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和解决问题的趣味。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3).

[2]戴再平.高中数学开放题集[M].上海:上海教学出版社,2004.

Abstract: Open mathematics questions emphasize students' subjective role in teaching activities.Studying open mathematics questions, and constructing open mathematics questions and its teaching pattern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open questions; exploration

浅谈高中数学开放题

浅谈高中数学开放题 发表时间:2013-01-28T14:44:52.8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2期供稿作者:邵元华[导读]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邵元华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现行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的过程。那么在教材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开放题之前,好的开放题从那里来?我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封闭”题“开放”。 一、开放意识的形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使社会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由于社会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人必需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用现成的方法解决现成的问题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习的更高境界是提出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此首先必须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动的、封闭的意识,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如1998年高考全国理工农医类第(19)题:“关于函数f(x)=4Sin(2x+π/3)(x∈R),有下列命题:①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π的整数倍;②y=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π/6):③y=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④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6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显然《高中代数》上册第184页例4“作函数y=3Sin(2x+π/3)的简图。”可作为其原型。学生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会产生对问题开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觉的开放意识。又如2000年理19文20题函数单调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既有条件开放又有结论的开放,条件上,对,是选择,还是选择?选择前者则得,以后的道路荆棘丛生,而选择后者则有,以后的道路一片光明;结论开放体现在结论分为两段,一段上可使函数单调,另一段上不单调,且证明不单调的方法是寻找反例);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二、开放问题的构建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根据创造的三要素:“结构、关系、顺序”,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由“封闭”题“开放”的如下框图模式: 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作些调整、重新组合,可获得如下思路: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浓度;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的左侧等。 〔例2〕用实际例子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就可得出函数不同的解释,我们从物理和经济两个角度出发给出实例。 1.X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质点以10/s的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5秒钟后质点以20/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10秒钟后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质点运动到20秒末停下。 2.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学习函数时,往往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这是对问题理解上的开放。 对B而言,它是一条特殊的直线,通过对其位置的变更可产生许多有意义的问题;而C是一种特殊的线段分点,同样可以使其推广到一般,若对由此产生的结果继续研究就会发现以往的一些会考、高考试题。 三.开放问题的探索 开放的行为给上面三个简单的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推陈出“新”、自己给自己出题是人自我意识的回归。开放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探索的过程。以下以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为例来看开放问题的探索。 “所有的画都是以只有3种原色的方式构成的。每当我们把某样东西说成是新的的时候,我们真正谈论的是现有元素独特的存在方式。”具备对“封闭”题“开放”的意识的学生,事实上就有了创造意识,这种意识驱动下的实践自然会使创造力得以发展;同时,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想这样的“开放”会在高考中更显示其生命力。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每周一测 1.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哥白尼日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世界近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3.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他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其说明1860年A.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 4.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5.新文化运动力图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来救中国,结果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人们称其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6.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材料表明孙中山 A.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 B.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 C.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 D.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科学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它不但是牛顿出色地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而且也是他在科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的产物。牛顿出色地继承了伽里略的数学实验方法,开创了近代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牛顿自己也曾说:“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再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进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原理》一书的写作体例和内容结构,都充分体现出牛顿上述科学方法特征。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材料二有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我们可以依据众多史实结合这一公式中的各个要素分别加以证明。比如①劳动工具角度: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②生产管理角度: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杨水长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化,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效果。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数学效果 很大部分的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不好学、没兴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又只能硬着头皮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俗话说“熟能生巧”,很 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固然,多做题目可以 使学生提高成绩,但长期如此,恐怕也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 我觉得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高考数学“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 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 已知tanα=4 3 ,求sinα,cosα的值 分析:因为题中有sinα、cosα、tanα,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此题: 法一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 4 3= α αcos sin , 且sina2α + cos2α =1。 两式联立,得出:cos2α=2516,cosα= 5 4 或者 cosα= -54 ;而sinα=53或者sinα=-53 。 分析:上面解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充分利用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就简洁些: 法二 tanα=4 3 :α在第一、三象限 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 ααcos sin cos 2 2 2 5+=αtan 2 11+=2516 cosα=5 4 sinα=αcos 21-=5 3 而在第三象限时: cosa=- 5 4 sina=- 53 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 法三 tanα= 43= αα cos sin ?4cos α= 3sin α ?4cos α= 3sin α= ± 3 4cos sin 2 2 2 2 ++α α ∴sinα=53,cosα= 54 或sinα=-53,cosα=-54 分析: 上面从代数法角度解此题,如果单独考虑sinα、cosα、tanα,可用定义来解此题。初中时,三角函数定义是从直角三角形引入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几何法来解之: 法四 当α为锐角时,由于tana=4 3,在直角△ABC 中,设α=A,a=3x,b=4x ,则勾股定理,得,c=5x sinA=AB BC = 53 ,cosA=AB AC =5 4

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

2020年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2) 一、解答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6.0分) =√5asinB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1.在①3asinC=4ccosA,②2bsin B+C 2 面问题中,然后解答补充完整的题.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______,a=3√2. (1)求sin A; (2)如图,M为边AC上一点MC=MB.∠ABM=π ,求△ABC的面积. 2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2.已知{a n}是公比为q的无穷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满足a3=12,___.是否存 在正整数k,使得S k>2020?若存在,求k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从①q=2,②q=1 ,③q=?2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中并作 2 答.

3.给定数列{A n},若对任意m,n∈N?且m≠n,A m+A n是{A n}中的项,则称{A n}为 “H数列”.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 (1)请写出一个数列{a n}的通项公式______,此时数列{a n}是“H数列”; (2)设{a 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H数列”,且a1=6,a2∈N?,a2>6,求公差d 的所有可能值; 4.在①tanα=4√3,②7sin2α=2sinα,③cosα 2=2√7 7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 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决问题. 已知α∈(0,π 2),β∈(0,π 2 ),cos(α+β)=?1 3 ,______,求cosβ.注:如果选择多个 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5.在①函数f(x?π 3 )为奇函数 ②当x=π 3 时,f(x)=√3 ③2π 3 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 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0<φ<π 2 ),f(x)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______.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每日一题-小学数学1——6年级天天练习

每日一题|小学数学1——6年级天天练 习 姓名: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2. 一件上衣278元,一条裤子245元妈妈500元钱买这件上衣和这条裤子,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3. 直接写出得数。 320+260= 740-160= 516+194= 54÷9= 9×8- 52= 63÷7+32= 三年级 1. 给长6米,宽4米的客厅地面铺地砖。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1小时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3. 我校三年级(1)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他们在植树节共植树18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四年级 1.李明参加自行车比赛集训,每天骑200千米,骑10小时,一个月一共骑行多少千米?(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 小明身上的钱是小华的5倍,小明如果给小华40元,那么两人的钱就一样多。小明和小华原来各有多少元? 3.学校有一块正方形试验田,若将一组对边增加3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现在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图整理,再解答) 五年级

1.一块地2公顷,其中种西红柿,种黄瓜,剩下的种青菜,种青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一个圆形养鱼池周长是11 3.04米,中间有一个圆形小岛,半径是6米,这个养鱼池的水域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两根铁丝长分别是18分米、30分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得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多少段? 六年级 1. 如图,用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3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π取3.14) 2. 一堆由苹果和梨子组成的水果,苹果的质量和梨子的质量之比是4:3,现加入8斤梨子,水果的总质量变为64斤,求加入梨子后,水果中苹果和梨子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年级 1.6+6=12(粒)12+12=24(粒)

2018高考试题一题多解

2018高考题一题多解 1. (2018年天津高考真题理科和文科第13题) 已知R b a ∈,,且063=+-b a ,则b a 8 1 2+的最小值为 . 思路一:基本不等式ab b a 2≥+ 解析一:由于063=+-b a ,可得63-=-b a ,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4 1222222222228123 6333= ?===?≥+=+ -----b a b a b a b a , 当且仅当???=+-=-0 63223b a b a ,即???=-=13 b a 时等号成立。 故b a 812+ 的最小值为4 1 。 思路二:轮换对称法(地位等价法) 方法二:轮换对称性:因为b a 3,-的地位是样的,当取最值时,b a 3,-在相等的时候取到: 33-=-=b a ,得1,3=-=b a ,418128121 3 =+=+ -b a 所以最小值为4 1 思路三:换元+等价转化 方法三:令x a =2, y b =81 ,则x a 2log =,y b 2log 3=-, 则已知问题可以转化为:已知06log log 22=++y x ,则y x +的最小值为 . 已知06log log 22=++y x ,可得6 2-=xy , 4 12223= ?=≥+-xy y x , 当且仅当y x =,?????=+-=0 638 1 2b a b a ,即???=-=13 b a 时取得等号, 故b a 812+ 的最小值为4 1 。 2.【2018课标2卷理12】 已知1F ,2F 是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A 是C 的左顶点, 点P 在过A 的直线上,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则C 的离心率为( ). A . 23 B .12 C .13 D .1 4

高中数学开放题练习卷

高中数学开放题练习卷 1. 过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右焦点F (c ,0)的直线交双曲线于M 、N 两点,交y 轴于P 点,点M 、N 分→ PF 所成定比分别为1λ、2λ,则有21λλ+为定值.222 b a 类 比双曲线这一结论,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21λλ+为定值是( ) A .22 2b a B .222b a - C .22 2a b D .22 2a b - 2. 设A 、B 、C 是ΔABC 的三个内角,表达式①sin(A+B)+sinC,②cos(A+B)+cosC, ③tan 2B A +tan 2 C ,④cos 2B A +2 cos 1C 中,其中一定是常数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截成A 、B 、C 三种规格,每张钢板可同时截得三种 数分别为m 、n (m 、n 为整数),则m +n 的最小值为 ( ). A .10 B .11 C .12 D .13 4. 对于定义在D 上的函数y =f (x ),如同时满足①f (x )在D 内单调;②存在区间 [a ,b ]?D ,使得f (x )在[a ,b ]上的值域为[a ,b ],则函数y =f (x ) (x ∈D)称闭 函数。则定义在x ≥1上的闭函数11-+=x y 符合条件②的区间[a ,b ]是__________. 5. 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D ,如果对于任意的D x ∈1,存在唯一的D x ∈2,使 C x f x f =+2 ) ()(21(C 为常数)成立,则称函数)(x f 在D 上均值为C.给出下 列四个函数: ①3x y = ②x y sin 4= ③x y lg = ④y=2 x 则满足在其定义域上均值为2的所有函数的序号是 . 6.(全国高考)如图, 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 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_________时, 有A 1C ⊥B 1D 1.(注:填上一种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7.(上海春季高考)设曲线1C 和2C 的方程分别为 A 1 D 1 B 1 C 1 A D B C

高中数学统计练习题

第二章统计 一、选择题 1.某校有40个班,每班有50人,每班选派3人参加“学代会”,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40 B.50 C.120 D.150 2.要从已编号(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号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 B.3,13,23,33,43 C.1,2,3,4,5 D.2,4,8,16,32 3.某单位有老年人27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适合抽取样本的方法是(). A.抽签法B.系统抽样C.随机数表法D.分层抽样 4.为了解某年级女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出20名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cm) 149159142160156163145 150148151 156144148149 153143168168152155 在列样本频率分布表的过程中,如果设组距为4 cm,那么组数为(). A.4 B.5 C.6 D.7 5.右图是由容量为100的样本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前4组的频率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在4.6到5.0之间的数据个数为b,则a,b的值分别为(). A.0.27,78 B.0.27,83 C.2.7,784 D.2.7,83

6.在方差计算公式s 2=10 1 [(x 1-20)2+(x 2-20)2+…+(x 10-20)2]中,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 ).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7.某地2004年第一季度应聘和招聘人数排行榜前5个行业的情况列表如下: 若用同一行业中应聘人数与招聘人数比值的大小来衡量该行业的就业情况,则根据表中的数据,就业形势一定是( ). A .计算机行业好于化工行业 B .建筑行业好于物流行业 C .机械行业最紧张 D .营销行业比贸易行业紧张 8.从鱼塘捕得同一时间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 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 A .300克 B .360千克 C .36千克 D .30千克 9.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的线性关系,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作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 1,l 2,已知两人得的试验数据中,变量x 和y 的数据的平均值都分别相等,且值分别为s 与t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线l 1和l 2一定有公共点(s ,t ) B .直线l 1和l 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 ,t ) C .必有直线l 1∥l 2 D .直线l 1和l 2必定重合 10.工人工资(元)依相应产值(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50+80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产值为1 000元时,工资为130元 B .产值提高1 000元时,工资提高80元

最新高中数学《复数》经典考题分类解析

最新高中数学《复数》经典考题分类解析 复数的代数运算年年必考,其题目活而不难,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复数的几何意义也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落实考查特点有利于抓住复习中的关键:(1)复数的概念,包括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复数的模、复数的相等、共轭复数的概念。(2)复数代数形式基本运算的技能与技巧,特别是 i ±1的计算,注意转化思想的训练,善于将复数向实数转化。 (3)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数的概念以及运算 例1i 是虚数单位,238i 2i 3i 8i ++++=L .(用i a b +的形式表示,a b ∈R ,) 解:原式=i -2-3i +4+5i -6-7i +8=4-4i 点评:复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本题考查了复数的概念以及复数的引入原则,主要考查i 12-=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2若a 为实数, =,则a 等于( ) A . B . C . D .-解析:由已知得:等式左边=i a a i ai 3 223223)21)(2(-++=-+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知:???????-=-=+23 220322a a ,所以a =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基本运算以及复数相等的概念。 例3若复数(1)(2)bi i ++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b 是实数),则b =( ) A .2 B .12 C .12- D .2- 解析:(1)(2)bi i ++=i b b )12()2(++-,因为(1)(2)bi i ++是纯虚数,因此

???≠+=-0 1202b b 所以b =2。 点评:本题考查的复数的乘法运算问题,通过该运算考查了纯虚数的概念。 2、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及复平面上从原点出发的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这样使得 复数问题可以借助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反之,一些解析几何问题、平面几何问题也可以借助于复数的运算加以解决。 例4若35ππ44θ??∈ ??? ,,则复数(cos sin )(sin cos )i θθθθ++-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复数的实部a =)4sin(2sin cos π θθθ+=+,虚部b = )4sin(2cos sin πθθθ-=-,因为4 543πθπ<<,所以 ππθπππθπ<-<<+<42,234,所以0)4sin(<+πθ,0)4 sin(>-πθ,即a<0,b>0,所以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点评:本题以复数的三角形式作为命题背景,考查了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以及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化,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的对应关系经常出现在考题中,关键是把复数化简成bi a +的形式,并且准确的判断出a 、b 的符号是求解问题的关键。 3、复数的开放性的考查 例4.复数i z a b a b =+∈R ,,,且0b ≠,若24z bz -是实数,则有序实数对()a b ,可以是 .(写出一个有序实数对即可) 解析:因为24z bz -=i b ab ab b a )42()4(222-+--是实数,所以有 0422=-b ab ,因为0≠b ,所以b a 2=,所以答案可以填写(2,1)或(2,4)、(3,6)等等。

高一数学每日一练

高一数学每日一练 命题人: 时间:2014年12月5日 姓名: 1、已知函数)2(-x f 是偶函数,当212->>x x 时,2121[()()]()0f x f x x x -->恒成立,设)1(),2(),3(f c f b f a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a c << B .c b a << C .b c a << D .a b c << 2.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543)(2+-=x x x f B.55)(3+-=x x x f C.63ln )(+-=x x x f D.63)(-+=x e x f x 3、函数1241++=+x x y 的值域是 . 4.已知函数)(x f y =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1x ,2x ……2007x ,则 200721x x x +++ = 。 高一数学每日一练 命题人: 时间:2014年12月6日 姓名: 1.若210,5100==b a ,则b a +2= ( ) A 、0 B 、1 C 、2 D 、3 2.设,用二分法求方程 内近似解的 过程中得 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 A . B . C . D .不能确定 3、当0>x 时,函数x a y )8(2-=的值恒大于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 _____. 4.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5.已知函数,则函数的零点是__ __. ()833-+=x x f x ()2,10833∈=-+x x x 在()()(),025.1,05.1,01<>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化,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效果。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数学效果 很大部分的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不好学、没兴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又只能硬着头皮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俗话说“熟能生巧”,很 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固然,多做题目可以 使学生提高成绩,但长期如此,恐怕也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 我觉得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高考数学“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 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 已知tanα=43 ,求sinα,cosα的值 分析:因为题中有sinα、cosα、tanα,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此题: 法一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 43= α αcos sin , 且sina2α + cos2α =1。 两式联立,得出:cos2α=2516,cosα= 5 4 或者 cosα= -54 ;而sinα=53或者sinα=-53 。 分析:上面解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充分利用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就简洁些: 法二 tanα=43 :α在第一、三象限 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 αα cos sin cos 2 2 2 5+=αtan 2 11+= 2516 cosα=54 sinα=αcos 21-=5 3 而在第三象限时: cosa=- 5 4 sina=- 53 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 法三 tanα= 43= αα cos sin ?4cos α= 3sin α ?4cos α= 3sin α= ± 3 4cos sin 2 2 2 2 ++α α ∴sinα=53,cosα= 54 或sinα=-53,cosα=-54 分析: 上面从代数法角度解此题,如果单独考虑sinα、cosα、tanα,可用定义来解此题。初中时,三角函数定义是从直角三角形引入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几何法来解之: 法四 当α为锐角时,由于 tana=43 ,在直角△ ABC 中,设α=A,a=3x,b=4x ,则勾股定理,得,c=5x sinA=AB BC = 53 ,cosA=AB AC =54 ∴sinα= 53 ,cosα=54

高中数学测试题(简单)

数 学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3)0}A x x x =+-<,{1,0,1,2,3}B =-,则A B = (A ){0,1} (B ){0,1,2} (C ){1,0,1}- (D ){1,0,1,2}- (2)设a =(2,)k k +,b =(3,1),若a ⊥b ,则实数k 的值等于 (A )-32 (B )-53 (C )53 (D )32 (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5+a 14=10,则S 18等于 (A )20 (B )60 (C )90 (D )100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相离 (5)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112y x y x y ,则z =3x +y 的最大值为 (A )12 (B )11 (C )3 (D )-1 (6)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1=1,q =2,则T n =1a 1a 2+1a 2a 3 +…+1a n a n +1的结果可化为 (A )1-14n (B )1-12n (C )23(1-14n ) (D )23(1-12n ) (7)“m =1”是“直线20mx y +-=与直线10x my m ++-=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阅读右面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输出S 的值为 (A )15 (B )105 (C )245 (D )945 第II 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3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一年级抽取 名学生. (14)在ABC ?中,角所对边长分别为, 若3,,c o s 6 a B A π=== 则 b =___________. (15)已知点P ,Q 为圆C :x 2+y 2=25上的任意两点,且|PQ |<6,若PQ 中点 组成的区域为M ,在圆C 内任取一点,则该点落在区域M 上的概率为 __________ . (16)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OC xOA yOB =+, 不等式22(1)(2)(2)(1)x y y x k x y +++>++对满足条件的x ,y 恒成立,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已知的面积是3,角所对边长分别为,4cos 5 A = . (Ⅰ)求AB AC ; (Ⅱ)若2b =,求的值. ,,A B C ,,a b c ABC ?,,A B C ,,a b c a

高中数学7大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的7大解题方法 想要提高数学成绩,不是多做题就可以了。创世教育认为,保证做题量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在做题的同时要保证做题的质量,善于分析,对题型进行深入思考。我教过的学生很多,好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之间差别在于,好学生是很善于总结与归纳的。总结题型归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更高境界,只有用数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数学。高中数学常用的无非就是七种解题方法与四大思想,熟练掌握,成绩想不提高都难。这里创世教育先讲一讲方法: 第一大解题方法: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第二大解题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此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数列综合】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2014高中数学 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特训(一)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根据高考数学“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 类型一:一题多解 例题: 已知tan α=43 ,求sin α,cos α的值 分析:因为题中有sin α、cos α、tan α,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此题: 法一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 α= 43= αα cos sin ,且sina2α + cos2α =1。 两式联立,得出:cos2α=2516,cos α= 54 或者cos α= -54 ;而s in α=53或者sin α=-53 。 分析:上面解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充分利用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就简洁些: 法二 tan α=43 :α在第一、三象限 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 ααcos sin cos 2 2 2 5+=αtan 2 11+=25 16 cos α=54 sin α=αcos 2 1-=5 3 而在第三象限时: cosa=- 54 sina=- 53 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

法三 tan α= 43= αα cos sin ?4cos α= 3sin α ?4cos α= 3sin α = ± 3 4cos sin 2 2 2 2 ++α α ∴sin α=53,cos α= 54 或sin α=-53,cos α=-54 分析: 上面从代数法角度解此题,如果单独考虑sin α、cos α、tan α,可用定义来解此题。初中时,三角函数定义是从直角三角形引入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几何法来解之: 法四 当α为锐角时,由于tana=43 ,在直角△ABC 中,设α=A,a=3x,b=4x ,则勾股定理,得, c=5x sinA=AB BC = 53 ,cosA=AB AC =54 ∴sin α= 53 ,cos α=54 或sin α= -53 ,cos α= -54 分析 :用初中三角函数定义解此题,更应该尝试用三角函数高中的定义解此题,因为适用范围更广: 法五 当α为锐角时,如下图所示,在单位圆中,设α=∠AOT , 因为tan α= 43 ,则T 点坐 标是T(1, 43 ),由勾股定理得:OT= ?? ? ??+432 1= 45

(完整版)高一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高一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满分 150 分 . 考试时 间 120 分钟 . 第Ⅰ 卷(选择题,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指定位置上 .) 1. 若角 、 满足 90o 90o ,则 2 是()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2. 若点 P(3 , y) 是角 终边上的一点,且满足 y 0, cos 3 ,则 tan () A . 3 B . 3 C . 4 D . 4 5 4 4 3 3 1 ,则 g(x) 可以是() 3. 设 f (x) cos30 o g(x) 1,且 f (30o ) 2 A . 1 cos x B . 1 sin x C . 2cosx D . 2sin x 2 2 4.满足 tan cot 的一个取值区间为() A . (0, ] B . [0, ] C . [ , ) D . [ , ] 4 4 4 2 4 2 5.已知 sin x 1 ,则用反正弦表示出区间 [ , ] 中的角 x 为() 3 2 A . arcsin 1 B . arcsin 1 C . arcsin 1 D . arcsin 1 3 3 3 3 6.设 0 | |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4 A . sin 2 sin B . cos2 cos C . tan2 tan D . cot 2 cot 7. ABC 中,若 cot A cot B 1,则 ABC 一定是()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以上均有可能 8.发电厂发出的电是三相交流电, 它的三根导线上的电流分别是关于时间 t 的函

高中数学真题与经典题一题多解解法与解析

函数篇 【试题1】(2016全国新课标II 卷理16)若直线y kx b =+是曲线ln 2y x =+的切线,也是曲线ln (1)y x =+的切线,b = . 【标准答案】1ln 2- 解法一:设直线y kx b =+与曲线ln 2y x =+和ln (1)y x =+切点分别是 11(,ln 2)x x +和22(,ln (1))x x +. 则切线分别为:111ln 1y x x x =?++,()2 2221ln 111x y x x x x = ++-++ ∴()12 2 12 21 11ln 1ln 11x x x x x x ?=?+?? ?+=+-?+? 解得112x = 21 2x =- ∴解得1ln 11ln 2b x =+=- 解法二:设直线y kx b =+与曲线ln 2y x =+和ln (1)y x =+切点分别是11(,)x y 和 22(,)x y . ∵曲线ln 2y x =+通过向量()1,2平移得到曲线()ln 1y x =+ ∴2121(,)(1,2)x x y y --= ∴两曲线公切线的斜率2k =,即112x =,所以1 ln 11ln 22 b =+=- 【试题2】【2015新课标12题】设函数()(21)x f x e x ax a =--+,其中1a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f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32[,1)e - B 33,24e - ()C.33[,)24e D.3 [,1) 2e

解法一:由题意可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0(21)x e x ax a -<-,设 ()(21),()x g x e x h x ax a =-=-由'()(21)x g x e x =+,可知()g x 在1(,)2 -∞-上单调递减, 在1 (,)2-+∞上单调递增,故 (0)(0) (1)(1)h g h g >-≤-?? ?得312a e ≤< 解法二:由题意()0f x <可得(21)(1)x e x a x -<- ①当1x =时,不成立; ②当1x >时,(21)1x e x a x ->-,令(21) ()1 x e x g x x -=-,则22 (23)'()(1)x e x x g x x -=-, 当3(1,)2x ∈时,()g x 单调递减,当3(,)2 x ∈+∞时,()g x 单调递增 所以32 min 3()()42 g x g e ==,即3 24a e >,与题目中的1a <矛盾,舍去。 ③当1x <时,(21)1x e x a x -<-,令(21) ()1 x e x g x x -=- 同理可得:当(,0)x ∈-∞时,()g x 单调递增,当(0,1)x ∈时,()g x 单调递减 所以max ()(0)1g x g ==,即1a <,满足题意。 又因为存在唯一的整数0x ,则3(1)2a g e ≥-= 此时3 [ ,1)2a e ∈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3[ ,1)2e 解法三:根据选项,可以采取特殊值代入验证,从而甄别出正确答案。 当0a =时,()(21)x f x e x =-,'()(21)x f x e x =+,可知()f x 在1(,)2 -∞-递减,在1(,)2 -+∞递增,又(0)10f =-<,1(1)30f e --=-<,不符合题意,故0a =不成立,排除答案A 、B. 当34 a =时,33()(21)4 4 x f x e x x =--+,3'()(21)4 x f x e x =+-,因为3'()(21)4 x f x e x =+-为增函数,且31'(0)104 4 f =-=>,13'(1)04 f e --=--<,所以存在(1,0)t ∈-,使得'()0f t =,则()f x 在(,)t -∞递减,在(,)t +∞递增,又3 (0)104 f =-+<,13(1)302 f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